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范文 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與實踐指向分析范文

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與實踐指向分析

發布時間:2023-09-21 09:07:2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1篇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與實踐指向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與實踐指向分析

 鄉村振興是新的歷史階段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鄉村振興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明確了“如何推進”“振興什么”“怎么振興”。鄉村振興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成果,從內在要求看,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和建設農業強國。當前,以高質量鄉村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國式現代化;內在要求;高質量發展;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作出的政治宣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基礎上,立足時代方位和發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僅如此,報告還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不僅體現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要求和責任擔當,還是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徑和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振興的辯證關系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鄉村振興是新的歷史階段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從二者內在關系來看,鄉村振興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提供方法遵循。

(一)鄉村振興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現代化的共性特點,又有立足國情的中國特色。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以鄉土社會為根基的傳統中國奠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底蘊,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則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

1.從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特征來看,14億多的人口基數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而在人口結構上,4.98億的農村常住人口和1.7億離鄉的農民工[3]構成了農村人口占據近一半的基本國情。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基本特質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這也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和推進方式必然有其自身特點。

2.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特征來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4]。在共同富裕的實現條件上,消除城鄉差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而消除城鄉差別關鍵在于推動鄉村更好發展,以此確保農村、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在共同富裕的實現主體上,由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其中有近半數來自鄉村、來自農民,他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主體所在。在共同富裕的實現成效上,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的鄉村振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3.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特征來看,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1]。國家現代化發展既需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也需要強有力的精神支撐。鄉村振興不僅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且要實現農村現代化。鄉村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源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強調產業發展但仍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全方位打造美麗鄉村的硬條件和軟環境。

4.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特征來看,在生態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遵循。對于承載全國國土面積近九成的鄉村而言,保護生態資源、守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更為巨大、使命更為光榮。從鄉村振興總要求中的“生態宜居”到五大振興中的“生態振興”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如何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中走出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鄉村振興正在用實際行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5.從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特征來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謀發展、在發展中更好維護世界和平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的政治主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巨型脫貧工程[5],提早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農村絕對貧困的全面消除除了給世界減貧史提供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以外,還在城鄉平衡發展中有效解決了發展的長期穩定性問題。貧困治理的中國行動是對維護世界和平作出的積極響應。

(二)中國式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方法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一項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又是現代化進程中一項重要的實踐創新成果。目前,面對“三農”工作重心的轉移,我國已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期性與漸進性、系統性與整體性、傳承性與創新性引領鄉村振興進一步明確“如何推進”“振興什么”“怎么振興”,指引鄉村振興不斷開創新局面。

1.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期性與漸進性明確了“如何推進”的問題。

現代化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實現現代化注定是一個艱辛探索的歷史過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能忽視鄉村地區。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撐。在具體實踐中,這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需要在時空上保持漸進性:從時間上看,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任務,且環環相扣、不可逾越;從空間上看,鄉村振興不是所有鄉村齊頭并進發展,我國鄉村幅員遼闊,資源稟賦的差異性決定了鄉村發展在同一時間進度上存在差異,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可一刀切。

2.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揭示了“振興什么”的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質所蘊含的主體性、價值性、全面性、和諧性和世界性的價值訴求揭示了現代化建設的系統性和整體性[7]。一方面,鄉村振興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為引領。我們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鄉村全面發展[8]。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物、人與人相統一的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階段的現代化。另一方面,通過鄉村振興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在鄉村自身定位上,鄉村與城市地位平等,鄉村振興的實現不是通過城市利益讓渡來實現,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通過城鄉之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實現工農城鄉互促共榮;鄉村振興不是鄉村局部領域的振興,而是要統籌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系統性、整體性發展。

3.中國式現代化的傳承性與創新性回答了“怎么振興”的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基礎上的現代化創新成果。“四化同步”的實踐形態既傳承了現代化發展的核心要素,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又創新了現代化發展的時空方式,這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方向指引。具體表現為:在產業振興上,產業發展既要傳承鄉村特色產業,又要利用信息化現代性要素,開辟農村電商、休閑觀光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在人才振興上,既要充分發揮鄉村農民的主體性作用,又要引入城市優秀人才,讓更多“田秀才”“鄉創客”留在鄉村、建設鄉村;在文化振興上,既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農民的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又要不斷推動鄉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現代文明走進千家萬戶,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生態振興上,既要留住鄉村的綠水青山、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又要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轉化機制,保障鄉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組織振興上,既要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提升政治能力,又要不斷創新基層工作方法,更好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鄉村振興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與拓展,也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探索與實踐。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的戰略支撐,將其置于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中去認識和理解,便會發現新時代鄉村振興在領導力量、價值導向、實踐路徑、動力來源和實現目標等五個方面有著相應要求。

(一)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鄉村振興的目標一以貫之。鄉村振興目標的漸進性決定了鄉村振興工作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敲”,循序漸進不斷向前推進,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確保堅持正確方向,錨定目標不動搖;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鄉村振興凝聚最廣泛的力量。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來推動,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意識,才能為鄉村振興凝聚磅礴力量;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不斷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壁壘,推動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二)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理論品格。鄉村振興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過程中,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實踐主體,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9];實現和維護農民利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遵循,從擺脫絕對貧困到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其關鍵就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不能把農村四億多人落下。

(三)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當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成為必然之舉,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應有之義。有著幾億農民生活的鄉村,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和投資能量,為擴大內需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然而,鄉村面臨著老齡化、空心化的人口結構轉型和資源環境發展約束趨緊等多重挑戰。以上多重因素決定了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現實所需,是發展的空間所在,也是必要的舉措所在。

(四)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一方面,以制度改革調整生產關系,破除發展的障礙壁壘。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貫穿我國農村發展的主線。從家庭聯產承包制到土地“三權分置”,在保障土地集體所有制前提下,對權益的細化提升了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同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業集體經濟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解決相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重要改革。另一方面,以產業創新提升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在農業內部的創新上,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化服務和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自我創新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能;在業態融合的創新上,產業融合的創新發展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市場保障、農產品價值提升的問題,還通過產業融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鄉之間的生活方式。

(五)農業強國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戰略部署,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定錨指向

1.農業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支撐。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一方面,現代化強國要有強大的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其供給和保障能力是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現代化強國要有堅實有力的產業支撐。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產業,建設農業強國需要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和組織經營能力,其目標的實現也必然要有發達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與之匹配。

2.農業強國對鄉村振興具有統領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具體而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以五大振興為具體的實踐指向。這既是立足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對“三農”領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更明確的目標指向。

三、以高質量鄉村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領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是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重要議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一)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前提:守住兩條底線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應對國內外各種類型的風險和挑戰,基礎支撐在“三農”[10]。目前,面對日益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受疫情影響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糧食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在短期內依然存在,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依然較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底線,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基礎所在。

1.守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無農不穩,無糧則亂。一是增加糧食產量,加快構建多元化糧食供給體系。不斷夯實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嚴格防止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現象,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生物育種,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質效;拓展糧食生產的空間領域,從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資源中多渠道開發糧食生產來源。同時,利用生物技術和農業設施技術的發展,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緩解農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二是降低糧食損耗,樹立節約集約的發展理念。從糧食需求的消費環節入手,提倡健康飲食、開展“光盤行動”,防止“舌尖上的浪費”,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用糧的消費理念。從糧食供給的生產環節入手,在農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不斷推進糧食生產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耕地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實現節本增效。

2.守好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中國式現代化是消除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當前,在自上而下的國家貧困治理行動中,絕對貧困得到消除,但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比較重,內生發展動力亟須增強。一是聚焦聚力產業就業,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的基礎上,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各類資源向脫貧地區產業發展集中,促進產業幫扶提檔升級,增強脫貧人口的持續增收能力。二是健全脫貧地區相對貧困長效治理機制。在科學研判返貧因素的基礎上,完善動態監測,縮短幫扶響應時間,及時消除返貧風險。同時,根據勞動能力差異性分類優化幫扶政策,提高幫扶針對性。總之,以內生動力激發和外部政策保障,切實推進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二)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核心: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進入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發展的突出矛盾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如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這一階段高質量發展在“三農”領域的重要關切。

1.農業高質高效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基礎。

目前,農業生產領域的主要矛盾表現為結構性矛盾,集中體現在質量發展不高、效益實現不充分等方面。以農業高質高效加快農業現代化,是這一時期內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其一,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從社會化服務技術的提升上,根據地形差異加快多元化機型設備的研發與推廣,解決機械化覆蓋的薄弱環節;從社會化服務領域的拓展上,根據各區域的發展實際,從一般性農作物生產服務向特色農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業態拓展;從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上,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相關制度進行創新,有效化解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銜接之間的矛盾,激活小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內生動力。其二,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從縱向上看,完善農業生產的全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產業深加工,加強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從橫向上看,深入挖掘農業在生態功能、文化功能等領域的經濟價值,豐富鄉村產業業態,提升鄉村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

2.鄉村宜居宜業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抓手。

農村現代化是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既包括“物”的硬件設施現代化,也包括“人”的軟件建設現代化。一方面,加快農村重點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時期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立足村莊規劃布局,對有利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同時,加快數字鄉村、智慧鄉村建設,擴大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的應用場景,在鄉村建設中賦予鄉村新的空間價值。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均等的公共服務水平是推進“人”的現代化轉型的物質載體。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強化縣域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產品的服務供給能力,補齊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

3.農民富裕富足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關鍵。

農民富裕富足是堅持人民至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鄉村振興核心目標的關鍵所在。農民富裕富足既體現在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上,也表現在人的全面發展上。其一,推動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立足鄉村產業發展,讓廣大農民參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共享產業發展成果。同時,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農民與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保底定額分紅等形式,促進農民分享產業增值利益。其二,推動農民素質全面提升。立足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元化經營理念,推動農民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創業創新素質的增強,促進農民生產技能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城市文明,推動提升農民文化素質和法治素養。

(三)高質量鄉村振興的保障: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

鄉村振興是國家立足未來發展,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一項重要戰略。鄉村發展既要立足鄉村,又不能囿于鄉村,而要從工農、城鄉的關系上把握和認識。

1.功能價值:有序推進城鄉功能價值的互補互促。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對城鄉關系在價值觀層面的再認識、再發展。不同于城鄉二元理論,城鄉融合發展是以城市和鄉村同等價值的邏輯為前提。一方面從功能屬性上看,城市以聚集為特點,聚集資金、產業、人才等,由此形成新的增長極;鄉村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載體,承擔著農產品供給、生態保障等功能。二者功能性質互不相同,但又互為補充、互促共融,城市發展需要以鄉村物質供給為基礎支撐,鄉村建設需要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另一方面,從價值特征上看,城市是現代文明的媒介,鄉村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城鄉融合發展更是精神文化層面的融合,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現著中華文明兼收并蓄、和合境界。城鄉融合發展為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制度供給提供了價值遵循。

2.空間結構:有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規劃機制。

城市和鄉村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空間,城鄉空間的合理統籌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空間支撐。有序推進城鄉空間的融合,需要構建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規劃機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需要謀定而后動。從規劃制定上看,鄉村建設規劃既要立足村莊實際、因地制宜,又要與城鎮發展有機銜接,從國土、產業、服務等方面找準結合點,實現城鄉空間的合理布局。從規劃統籌上看,以縣域為單位,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強化空間統籌,實現現代服務能力從城市空間向鄉村空間輻射延伸。

3.要素保障:有序推進城鄉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

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既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依據。一方面,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核心,破除制度壁壘,促進人才、土地、資本、信息等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為鄉村價值提升、高品質生活搭建制度平臺。另一方面,深化農村領域制度改革,如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通過改革激活鄉村生產要素效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實現城鄉之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融合發展。

四、結語

自近代我國踏上現代化道路以來,歷經百年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形態的中國版本。作為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和五千年農耕文化的文明古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征程上,黨中央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立足國情農情,如何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力資本結構性短缺、制度供給均衡不足等環境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支撐,仍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毋庸置疑,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勝利,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在“三農”領域的成功經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增加了動能和信心,應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繼續前進。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N].人民日報,2023-04-14(1).

[3]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93.

[4]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光輝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6]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N].人民日報,2018-09-23(1).

[7] 黃寶成,周育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特質、原則遵循、實踐方略[J].經濟問題,2022(2):9-16.

[8]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9.

[9] 韓長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N].人民日報,2018-08-27(7).

[10] 唐仁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J].求是,2021(20):39-40.

作者:郭娥 單位:中共宜昌市委黨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很黄很色裸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欧美污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2020欧美极品hd18| 国语free性xxxxxhd|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高清|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老少配性啪啪|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1章|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69av在线播放| 国产馆在线观看| chinese真实露脸hotmilf|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久久不射电影院|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精品国产柚木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福利高颜值在线观看| 91av在线电影|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yellow动漫免费高清无删减|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日韩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免费a级毛片无码| 福利视频你懂的|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