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8 17:37: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演講速成技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樁端后壓漿;灌注樁;靜載試驗;壓漿機理;沉降量;極限承載力
中圖分類號:U44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683(2013)03009205
由于鉆孔灌注樁對各種地質條件適應性強、無擠土效應、無振害、無噪聲,且具有施工工期短、造價低、承載力能力高、施工方便等諸多優點,因此在公路、橋梁、房屋建筑、水利水電等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鉆孔灌注樁也同時存在如樁端沉碴、樁側泥皮、壓漿管堵塞、水泥用量多等缺點。目前國內外已有大量學者采用樁端后壓漿技術對灌注樁進行設計施工,能有效的改善灌注樁的一些不足,解決鉆孔灌注樁樁端軟弱層對樁基帶來的影響。比起常規灌注樁,后壓漿技術能大大提高了樁基承載力和穩定性 [13],而且能縮短工期、減少樁數和樁長,具有適應性強、效益高、耗費少等特點,因此該技術已經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推廣。由于其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比較復雜,目前對承載力和沉降的計算方法還是建立在半經驗半理論基礎之上,因此,還有必要對采用樁端壓力注漿技術的鉆孔灌注樁的承載性能進行深入地研究。樁端后注漿技術的應用最早開始于1961年G.Schnitte在委內瑞拉修建Maracaibo Bridge Site中報道的[45],隨后該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文依托實際工程,設計樁端壓力注漿及常規鉆孔灌注樁兩種不同的現場靜載試驗,根據實測數據分析了各樁在不同等級荷載作用下樁-土相互作用,研究了西安咸陽機場高速公路段的樁端后壓漿灌注樁及常規灌注樁的樁基承載特性。
1樁端后壓漿作用機理
樁端后壓漿技術是指鉆孔灌注樁在樁身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后,用一定的壓力把水泥漿通過注漿通道壓入樁底,漿液克服了土粒間的抗滲阻力后滲到樁底及樁底土的孔隙中,同時將孔隙中的水和空氣排出,從而對樁周土層起到了填充、固結、壓密和滲透的效果。
鉆孔灌注樁采用樁端壓力注漿技術,改變了樁端、樁周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及結構物的摩擦性狀條件,使一定范圍的樁周土強度提高,增大樁側阻力和樁端承阻力,從而提高樁的承載力、減少樁的沉降量[67]。漿液在樁端及樁側形成的分布情況與注漿材料、漿液用量、漿液配比、容許注漿壓力及樁端土的性質、樁長、注漿壓力、注漿時間、注漿量等因素有直接關系。后壓漿的樁基與普通樁的荷載傳遞機理是一致的,當樁頂受到軸向力時,樁相對于土體向下移動,就會在樁側產生正摩阻力,使樁身軸力和變形隨著深度的增加而減少。當荷載較小時,摩阻力與位移成正比;隨著荷載增加,樁頂沉降與荷載呈非線性狀態,荷載部分傳給樁端土層產生樁端阻力,局部土體發生塑性變形,表現為彈塑性特性;當樁側摩阻力達極限后,若荷載繼續增大,則樁端持力層土體大量壓縮并呈塑性擠出,最終樁端阻力達到極限后使樁破壞。經試驗表明,樁上半段側摩阻力的發揮比樁下半段早,而樁側摩阻力又總是比樁端摩阻力更早地得到發揮[89]。
2工程概況
西安咸陽機場專用高速公路是西北地區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公路,起于西安市城市快速干道朱宏路與西安繞城高速公路交叉處的朱宏路互通式立交處,終點接機場東進場道路,途經西安市經濟開發區、未央區漢城街道辦事處、咸陽市渭城區的正陽鎮、底張鎮,路線全長2058 km。本文研究地點選擇了西安咸陽機場專用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橋橋址處,該橋梁全長6 8514 m,橋面全寬42 m,分左右半幅。全橋共有鉆孔灌注樁1 614根,樁徑分別為12 m、13 m、18 m,樁長共計60 242 m。
2.1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勘察的鉆孔揭示及工程地質調查結果,勘察區內地層均為第四系松散碎屑堆積地層。試驗區上部地層為全新統沖積黃土狀土、亞黏土、亞砂土,局部含砂粒,下部地層為全新統沖積中細砂、中粗砂含礫及砂礫石層,其間夾薄層透鏡狀亞黏土、亞砂土層。試驗區地層分布與整個工程區區域地層分布相似。根據試驗區試驗樁地質鉆孔資料,樁從上向下工程地質條件如下。(1)(Q4al)中砂:褐黃色,均勻,稍密,稍濕;地基容許承載力[fao]=250 kPa;樁周土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ik]=45 kPa。(2)(Q4al)中粗砂:黃灰―淺灰色,中密,飽和,中等液化;地基容許承載力[fao]=400 kPa;樁周土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ik]=75 kPa。(3)(Q4al)亞黏土:褐黃,飽和,可塑;地基容許承載力[fao]=130 kPa;樁周土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ik]=50 kPa。(4)(Q3al)粗砂:黃灰―淺灰色;密實;飽和;地基容許承載力[fao]=410 kPa;樁周土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ik]=75 kPa。(5)(Q3al)中砂:黃灰―淺灰色;密實;可塑性,稍濕;地基容許承載力[fao]=400 kPa;樁周土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ik]=55 kPa。
2.2試驗方案
根據經濟、實用、安全原則,擬定在試樁地點現場試樁兩組,每組3根,共6根試驗樁,樁徑均為13 m。第一組試驗樁(命名為試樁1組,編號為Sa1、Sb1、Sc1)樁長25 m,均采用后壓漿工藝;第二組試驗樁(命名為試樁2組,編號為Sa2、Sb2、Sc2)樁長25 m,均為常規灌注樁。樁身采用C25混凝土,主筋采用24根直徑22 mm HRB335鋼筋,箍筋采用直徑8 mm R235鋼筋通長布置,加勁箍采用直徑18 mm HRB335鋼筋間隔2 m通長布置。試樁擬定加載至破壞。為了節約錨樁,每根試樁相鄰布置,每兩根相鄰試樁共用兩根錨樁。試驗區共設錨樁16根,樁徑均為15 m。
本試驗對現有的注漿管進行改造,使用改造后的注漿管,將導管改用國標黑鐵管。雖然黑鐵管與鋼筋籠鋼材性質相同,但是國標黑鐵管能有效的克服PVC管被刺破的問題。兩節導管間焊接螺紋,長度不小于2 cm,外螺紋上纏生膠帶以密封接頭,將直管和U型管在鋼筋籠兩邊均勻布置,并綁扎在鋼筋籠內側。其中每回路U形管連接兩根注漿管,并在管上設有獨特的單向閥。樁端后壓漿裝置見圖1,改造前后的示意圖見圖2、圖3。
圖1樁端注漿裝置示意圖
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Pileend postgrouting device
2.3參數設置
(1)后壓漿樁設計參數。試樁1組采用后壓漿工藝,布置1根樁側壓漿管,3根樁端壓漿管。樁側環向壓漿閥布置在距樁頂15 m處,樁端壓漿閥超出鋼筋籠底部約10 cm。壓漿管采用專用壓漿導管。
(2)試樁、錨樁試驗參數。此次試樁試驗擬定加載至破壞,第1組試樁的樁徑為13 m,樁長為25 m,最大加載量設計值28 669 kN,合理壓漿量為24 t,實際壓漿量為32 t;第2組試樁的樁徑為13 m,樁長為25 m,最大加載量設計值13 742 kN。第1組對應的錨樁樁徑為15 m,樁長為42 m,
圖2樁端注漿管道(改造前)
3試驗設備
3.1加載系統
單樁豎向承載力試驗采用錨樁橫梁反力裝置進行加載,該裝置由反力系統、加載系統、位移測量系統3部分組成,詳見試驗加載裝置圖4。使用的試驗設備包括反力梁 4片、錨拔器296根、鋼墊板6塊、4 000 kN油壓千斤頂8臺、高壓電動油泵2套,錨拔器的連接形式見圖5。
根據試樁主筋型號,試驗選用直徑22 mm的JXG1型鋼筋計作為測力元件,經拉壓雙向帶線標定后投入使用。鋼筋計量程為-40 kN(拉)~60 kN(壓)。鋼筋計布設根據試樁樁周土層分布及埋深情況,每個測試斷面布設3套鋼筋計,共使用鋼筋計326套,此外,還布設頻率數據采集儀2臺;分線盒2套。除采用鋼筋計測試樁身內力、樁側阻力和樁端阻力以外,還使用了滑動測微計1套;滑動測微計測管、測環200套,應變數據采集儀1臺,探頭、絞盤、標定架、傳送桿各1套。
4加載方式
加載方式采用慢速荷載維持法,即逐級加載。每級加載達到穩定條件后加下一級荷載,直至達到終止加載條件,然后分級卸載至零。Sa1、Sb1、Sc1的單極荷載為2 000 kN,加載級數為13級,最大加載量為26 000 kN,最大加載量估算值為28 000 kN;Sa2的單極荷載為2 000 kN,加載級數為9級,最大加載量為18000kN;Sb2、Sb3的單極荷載為1 000 kN,加載級數為18級,最大加載量為18 000 kN。每級加載后間隔5 min測讀一次,累積1 h后每間隔30 min測讀一次。在每級荷載作用下,每小時的沉降量不超過01 mm,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 h內連續3次觀測值計算),即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每級卸載量為每級加載量的2倍,時間間隔為15 min、15 min、30 min……,全部卸載后,隔3 h再讀最后一次。
5結果分析
5.1承載力對比
根據各試樁試驗結果,利用Q~S曲線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見圖6。
上述分析說明,相同樁徑、相同樁長的試樁,樁端后壓漿的樁基與未壓漿的樁基相比,其豎向極限承載力至少提高了40%,沉降量減少約25 mm,后壓漿灌注樁在各級荷載下的沉降差異較小,沉降穩定的時間短,即后壓漿工藝明顯減小了樁基沉降。綜上所述,樁端后壓漿技術能夠提高樁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5.2樁身軸力、樁端阻力發揮性狀
從測得的數據圖形(圖7、圖8)中可以看出:三根樁端后壓力注漿試樁與常規灌注樁荷載傳遞規律基本一致。樁身軸力隨著荷載增加由上至下逐步傳遞,隨著樁入土深度的增加,樁身軸力逐步減小,反映了在各級加載條件下,樁在傳遞豎向荷載過程中,能夠將樁頂荷載分散到樁周土體中去,樁側土的側摩阻力得以發揮。當大部分荷載給了樁側土體的情況下,樁端承受的荷載較小,試樁顯示出摩擦樁的力學特性,樁土形成共同的承載體系。在施加荷載過程中,當荷載較小時,荷載主要由樁側摩阻力承擔,傳至樁端的荷載較小,而隨著荷載的增加,傳至樁端的荷載也增加。
圖7為Sa1、Sb1、Sc1三根采用樁端后壓注漿和Sc2未壓漿的鉆孔灌注樁的樁身軸力隨樁身的變化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荷載較小時,樁的沉降變形很小,此時壓漿后樁的軸力向下傳遞較壓漿前的軸向荷載傳遞衰減程度要小。而隨著荷載的增加,樁身產生的豎向變形加大,壓漿后樁側產生的摩阻力逐漸發揮,傳至樁底的荷載比例明顯較未壓漿時衰減要快,壓漿后在施加于樁頂的荷載比壓漿前大時,壓漿后傳至樁端的荷載反而比壓漿前的小。這說明在樁側通過壓漿的方法可使樁側極限摩阻力明顯增大。
圖8為后壓漿與未壓漿時樁頂荷載與端阻力、側阻力關系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樁頂荷載達到最大加載量時,采用樁端后壓漿樁基的樁端阻力所占比例接近樁頂荷載的1/2。該樁端阻力曲線斜率較大,表明后壓漿樁的樁端端阻力發揮較快。當未壓漿樁基的加載量達到最大加載量50%時,端阻力增長較快,最大加載量時,未壓漿樁的樁端阻力約占38%。
圖9為后壓漿樁和未壓漿樁的樁側摩阻力隨著深度的變化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荷載的增加,兩種情況下樁端阻力均呈增加趨勢;加載初期,后壓漿樁與未壓漿樁的端阻力、摩阻力所占比例基本一致,樁端后壓漿的效果并未充分體現出來;隨著荷載的增加,樁側下部摩阻力逐步發揮,由于樁端壓漿對靠近底部的側摩阻力也產生增強效果,樁端后壓漿的樁基側壁摩阻力開始較快發揮并且高于未壓漿的樁基的摩阻力,與此同時,后壓漿樁基的端阻力也呈現較快的增長。而未壓漿的樁基隨著荷載的增加,沉降較壓漿后的樁基增加快,同時樁端阻力也在逐步發揮。圖中顯示,當荷載量為12 000 kN時,采用樁端后壓漿的樁側摩阻力均為14 000 kN,與未壓漿技術的樁樁側摩阻力最大差異為17%,即采用后壓漿技術的效果并不明顯;隨著荷載的增加,樁側下部摩阻力逐步發揮,達到最大荷載時,約為未壓漿樁側摩阻力的12倍左右。
以樁基在各土層的埋深為權重,求得最大加載量時各土層(中砂、粗砂)樁側阻力值,每組試樁再以該組樁中各試樁平均值求平均值;最大加載量時樁端阻力也求平均值,樁端面積按測孔數據取值。各土層側阻力、端阻力測試值見表1。
5.4樁端后壓漿樁基極限承載力計算公式
以西安咸陽機場專用高速公路段的工程試樁為工程實例,通過采用樁端注漿和未壓漿樁基靜載試驗和現場測得數據,依據持力層的注漿的機理特點及《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的相關規定,分析發現,該地區樁端后壓漿鉆孔灌注樁的單樁極限承載力大小由樁徑、樁長、樁端土、樁側土、合理壓漿量、實際注漿量、壓力注漿量修正系數等因素決定,由此提出了適用于該區后壓漿單樁極限承載力的計算公式:
Quk=Qsk1+Qsk2+Qpk=
U∑n1i=1ΨsiτpLi+ζλgU∑n1i=1ατpLi+Ψ(β-1)σpAp(1)
式中:Quk為單樁限承載力;Qpk為壓力注漿后樁端阻力;Qsk1、Qsk2分別為上部未壓力注漿段側阻力和樁端壓力注漿上返段側阻力;Ψsi、Ψ分別為灌注樁樁側、樁端尺寸效應系數;ζ為修正系數,對于關中地區的黃土一般取10;α、β為樁側、樁端增長系數,當為黏性土、粉土時,α取05~10,β 取16~17;當為粉砂、細砂時,α取15~20,β在17~18之間;當為中砂時,α=28,β取18~19;當為粗砂、礫砂時,α取19~20,β取15~20;τp、σp為極限側阻力和端阻力。
下面以本工程的試驗樁Sa1為例,對該公式進行驗證,由于后壓漿樁徑為13 m,長為25 m,U取408 m,α取075,β 取175,ζ取10,按照《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計算的26 000 kN,本公式建議的公式計算值為27 042 kN,誤差為4%。由于本公式是按照實際用漿量來考慮的,而試驗中實際用量要大于合理用量,因此建議在工程設計中可利用公式(1)進行初步設計階段承載力預估,而具體設計還應進行靜載試驗來校核。
6結論
(1)在分析了樁端后壓漿的鉆孔灌注樁的增強機理的基礎上,對試驗場地的試樁采用樁端后壓漿和未壓漿兩種不同灌注樁進行靜載試驗。在施工過程中為防止PVC管被刺破帶來的影響,對現有注漿管進行改造,使用了國標的黑鐵管。
(2)對實測數據分析后得知,采用樁端后壓漿技術的樁基豎向極限承載力比未壓樁時提高了至少40%,沉降量減少了約25 mm,后壓漿灌注樁在各級荷載下的沉降差異較小,沉降穩定時間短,即后壓漿工藝明顯減小了樁基沉降,提高了樁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3)當樁頂荷載達到最大加載量時,采用樁端后壓漿樁基的樁端阻力所占比例接近樁頂荷載的1/2,樁端阻力曲線斜率較大,后壓漿樁的樁端端阻力發揮較快;加載量達到最大加載量一半左右時,端阻力增長較快,最大加載量時,該組樁端阻力所占比例達386%。當荷載較小時,采用后壓漿技術的樁側摩阻力效果并未體現出來;隨著荷載的增加,樁側下部摩阻力逐步發揮,達到最大荷載時,約為未壓漿樁側摩阻力的12倍左右。
(4)結合現場實測數據和樁端后壓漿的注漿機理,提出了對類似地區樁端后壓漿鉆孔灌注樁的單樁極限承載力的計算公式,該結論對黃土地區的類似工程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陶興文,吳禮生.鉆孔灌注樁后壓漿技術在上海地區的試驗[J].探礦工程,1999,(6):45.(TAO Xingwen,WU Lisheng.Tests on Post Grouting into Bored Pile in Shanghai[J].Prospecting Engineering,1999,(6):45.(in Chinese))
[2]黃生根,曹輝.超長鉆孔灌注樁應用后壓漿技術的效果分析[J].建筑技術,1999,3(30):180181.(HUANG Shenggen,CAO Hui.Efficiency Analysis of Post Technology of an Overpressure Long Bored Grouting Pile[J].Architecture Technology,1999,3(30):180181.(in Chinese))
[3]袁定安.鉆孔灌注樁低壓力后壓漿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1.(YUAN Dingan.Research on the Use of Later LowPressure Grouting to the Drilling Hole Pour pile[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1.(in Chinese))
[4]G.Schnitter.Model of pile foundation[M].SchweizerischeBauzeitung,1961,(2):1319.
[5]Bruck,D.A.Enchanting the performance of Large Diameter Piles by Grouting[J].Ground Engineering,1986.5.
[6]馮定波.樁端后壓漿對提高鉆孔灌注樁承載力的作用機理分析[J].中外建筑,2009,6:198199.(FENG Dingbo.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Postgrouting Pile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Bored Piles[J].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2009,6:198199.(in Chinese))
[7]任文峰.樁端后壓漿樁承載力試驗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5.(REN Wenf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end Postgrouting Pile[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5.(in Chinese))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溫控
1、工程概況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起自東莞深圳交界的東寶河口,終于深圳南山區的月亮灣大道,全長30.45公里,主線橋梁占全長的99.7%,項目總投資約112億元。東寶河斜拉橋位于東莞深圳交界的東寶河口,為120m+216m+120m雙塔四索面預應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橋。其主墩承臺由兩個邊承臺和一個中承臺構成,厚度均為5.0m,邊承臺順橋向14.3m,橫橋向9.2m;中承臺順橋向14.3m,橫橋向14.3m。邊承臺和中承臺之間采用系梁連接,系梁順橋向寬5.0m。承臺采用C40混凝土,總方量6839m3。
圖1-1 東寶河特大橋主墩承臺布置圖
承臺擬采取分兩層澆筑,層厚均為2.5m,第二層開始澆筑時間與第一層澆筑完成時間的間隔為7天。
2、計算依據與參數
混凝土澆筑后的溫度與水泥的水化熱溫升、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和澆筑進度、外界氣溫、表面保護等多種因素有關。溫度計算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計算軟件。其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除了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以外,還有賴于相關的基本條件和材質參數的正確選取。以下溫度計算中用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強度為試驗室實際試驗結果,其余參數參考相關資料并根據以往工程實例類比選取。
2.1 混凝土性能
2.1.1 混凝土配合比
承臺混凝土設計強度指標為C40,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33,其混凝土配合比見下表:
承臺混凝土擬定配合比 表1
2.1.2 混凝土彈性模量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查得承臺混凝土28d的彈性模量Ec=3.25×104MPa。
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不同齡期的彈性模量E(t)。
式中:E(t)―混凝土從澆注后到計算時的彈性模量。
Ec―混凝土的最終彈性模量。
t―混凝土從澆注后到計算時的天數。
2.1.3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根據試驗資料,得出根據承臺混凝土7d的抗壓強度為f7=40MPa, 28d的抗壓強度為f28=49MPa。
2.1.4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
參考《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表2-5-2中查得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水化熱系數Q0=330kJ/kg,根據水泥水化熱計算得承臺混凝土的絕熱溫升為
θ0=Q0(W+kF)/c/ρ
=335×(220+0.25×219)/0.9/2359.39
=43.3℃
式中:
θ0―水泥絕熱溫升
Q0―水泥水化熱
W―水泥用量
k―折減系數,對于粉煤灰及礦粉取0.25。
F―混合料用量
C―混凝土比熱
ρ―混凝土密度
2.1.5 混凝土導溫系數
參考《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第2.4節,計算得承臺混凝土的導熱系數為
λ=(10.8×9.32+10.8×3.26+10.8×6.02+15.0×31.53+14.16×43.53+2.16×6.15)/100=13.04 kJ/(m?h?℃)
承臺混凝土的比熱為
C=(0.536×10.40+0.536×4.25+0.536×3.95+0.745×28.5+0.708×46.55+4.187×6.16)/100=0.90 kJ/(kg?℃)=1000/9.81×0.9kJ /(kN?℃)=91.74 kJ /(kN?℃)
計算得封底混凝土的導熱系數為
λ=(4.54×10.49+4.54×5.65+11.11×34.75+14.32×42.48+2.16×6.46)/100=13.11kJ/(m?h?℃)
封底混凝土的比熱為
C=(0.536×10.49+0.536×5.65+0.745×34.75+0.758×42.48+4.187×6.46)/100=0.917kJ/(kg?℃)= 1000/9.81×0.93kJ?g/(kN?℃)=93.47kJ?g/(kN?℃)
2.1.6 變形系數
混凝土的泊松比系數取為0.167,線膨脹系數取為8.25×10-6(1/℃)。
2.2溫度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
2.2.1外界氣溫和澆筑溫度
深圳屬南亞熱帶海洋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量豐沛。
本地區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區,氣候溫暖潮濕,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13.2~13.4℃,7月平均氣溫28.2~28.5℃,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0.2℃。
在不同時期澆筑混凝土時,應選取不同的氣溫和澆筑溫度。承臺計劃在2010年3~5月澆筑,溫度計算時,取外界氣溫為20.0℃。
2.2.2 邊界條件
混凝土表面采用土工布進行覆蓋養護,土工布的厚度為5mm,其導熱系數為0.188kJ/(m?h?℃),屬于第三類邊界條件。
混凝土側面采用鋼模板進行施工,混凝土表面的放熱系數為18.46kJ/( m2?h?℃)。
則混凝土側面模板的等效放熱系數為
βs=1/(1/β+h/λ)= 1/(1/18.46+0.005/0.188)=12.38kJ/(m?h?℃)
上下兩層混凝土的結合面采取人工鑿毛,并覆蓋土工布養護。混凝土表面的放熱系數為21.06kJ/( m?h?℃)。
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結合面土工布的等效放熱系數為
βs=1/(1/β+h/λ)= 1/(1/21.06+0.005/0.188)=13.50kJ/(m?h?℃)
2.3冷卻水管布置
溫度計算時混凝土均設置冷卻水管,冷卻水管的層間間距和水平間距均為1m左右。
參考主橋設計圖紙,承臺冷卻管采用導熱性好、并有一定強度的黑鐵管,公稱口徑32mm (φ42.3×3.25mm);冷卻水管布置層距為1.0m,承臺混凝布四層冷卻水管,單次澆筑埋設兩層冷卻水管,冷卻水管平面間距1.0m。
3、計算模型和計算工況
東寶河主墩承臺分2層澆筑,根據承臺實際尺寸,把倒角段進行合理的取直建立一個(10.5+9.0+8.5)×7.5×5.0m的承臺模型(砼等級為C40),封底混凝土(砼等級為C25)尺寸比承臺每邊大1.5m。
冷卻水進口溫度取15℃,通水量為1.5m3/h。
采用MIDAS有限元軟件對1/4承臺進行建模計算,計算模型如下:
圖3-1計算模型
承臺分兩層進行澆注,各層之間的澆筑間歇期為7天。
4、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的數據,采取MIDAS CIVIL 2006軟件進行計算。
計算結果表明:第一層混凝土澆注后80h內部最高溫度為52.8℃,第二層混凝土澆注后90h內部最高溫度為55.6℃,即溫峰出現在混凝土澆筑后的第3~4天齡期,溫度及應力云圖見圖4-1~4-4。
圖4-1 承臺第一層80h齡期溫度云圖
圖4-2 承臺第一層80h齡期應力云圖
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看出管冷降溫的效果,最大拉應力出現在承臺表面及邊緣。在第二層承臺混凝土澆筑后,在第一層承臺混凝土邊界及第二層混凝土表面表面產生了拉應力,其原因為第二層混凝土升溫引起的體積膨脹在已經澆筑的第一層混凝土表面產生了張力。
在第一層、第二層承臺混凝土中心、邊緣和一二層之間的結合面各選擇一個點,查看其溫度及應力變化, 對特征點進行分析發現,各特征點的最大拉應力出現在第3~4天,各特征點的抗拉容許強度遠大于其抗拉應力。第一層承臺的最大拉應力為1.45MPa,第二層承臺的最大拉應力為1.61 MPa,一、二層結合面最大拉應力為1.22MPa。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⑴ 混凝土內表溫差較小,沒有超過25℃,滿足規范要求,且降溫緩慢,此內表溫差和降溫速率不足以產生貫穿裂縫。
⑵ 4天前的表面拉應力較大,是產生表面裂縫的危險期。為保證混凝土不出現裂縫,需在混凝土早期進行混凝土內表溫差的控制,內部管冷降溫,外部注意保溫。
⑶ 由于承臺混凝土應力最大的點均出現在承臺邊緣處,需特別注意混凝土表面的保溫養護。
⑷ 嚴格執行溫控標準和溫控措施,充分重視7天前的表面保溫和養護,并注意減小1、2層間的上下層溫差,即可避免溫度裂縫。
⑸ 冷卻水管對承臺內部的溫度下降作用明顯,需保證冷卻水管的供水速度和供水溫度。
5、溫控指標
根據以上的結算結果得出溫控標準如下:
⑴ 混凝土內部允許最高溫度
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是指混凝土澆筑塊內部最高溫度的允許值,根據以往溫控經驗東寶河主墩承臺允許最高溫度取值為60℃。
⑵ 澆筑溫度
混凝土入倉并經過平倉振搗后,在上層混凝土覆蓋前距混凝土表面10~15cm處的溫度為澆筑溫度??刂茲仓囟葘档突炷羶炔孔罡邷囟染哂兄匾饬x。應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不大于T+4℃(T為澆筑期旬平均氣溫),熱期施工時澆筑溫度不得大于32℃。
⑶ 內表溫差
混凝土塊體內部平均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為內表溫差。為防止混凝土內表溫差過大引起表面裂縫,施工中需控制混凝土內表溫差小于25℃。
⑷ 保溫標準
混凝土表面裂縫多發生在澆筑的初期,而初期的氣溫驟降是引起表面裂縫的主要外因。當平均氣溫在2~3天內連續下降6~9℃時,未滿28天齡期的混凝土暴露表面可能產生裂縫。因此應采取的保溫標準為2~3天內連續下降小于6~9℃。
⑸ 降溫速率
控制降溫速率可使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得到及時釋放,對減少溫度裂縫具有重要意義?;炷两禍厮俾蕬刂圃诓淮笥?℃/d。
6、溫控措施
根據上面的應力計算結果與分析,再根據工地現場的實際情況,制訂以下具體的溫控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主要考慮抗裂性能好、兼顧低熱和高強兩個方面的要求。
⑴ 在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的前提下,盡量優化配合比,減少水泥用量,確保水化熱絕熱溫升不超過規定的溫控標準。
⑵ 采用雙摻技術,摻用30%以上的優質粉煤灰,采用緩解水化熱效果好的外加劑,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升。
⑶ 改善骨料級配在現場條件許可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選擇較大粒徑的骨料及減少砂率。
⑷ 調整施工時間應盡量選擇氣溫較低的日子施工,同時盡量安排每一澆筑層的中下部混凝土在夜間和早上澆筑,表面在白天澆筑。
⑸ 降低入倉溫度,使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小于澆筑期的旬平均氣溫+4℃,且不大于30℃。
① 水泥提前入罐,讓其自然冷卻,確保拌和前的水泥溫度不高于70℃。
② 當氣溫較高時,采用搭涼棚,堆高骨料、底層取料和用涼水噴淋骨料等方法降低骨料溫度。
③ 當氣溫較高時,用冰水拌合混凝土。
④ 加快運輸和入倉速度,減少混凝土在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回升。當白天氣溫較高時,在混凝土輸送管上覆蓋保溫布,并灑水降溫,夜間必須再揭開保溫布散熱。
⑹ 采用冷卻水管
① 冷卻水管的水平間距和上下層基本間距1m,水管間的間距誤差不得超過±5cm。
② 單根水管長度以小于160m為宜。
③ 水管內通水流量為不小于20L/min,冷卻水的進水口水溫以不大于24C為宜。
④ 冷卻通水從水管被混凝土覆蓋后開始,覆蓋一層通水冷卻一層,通水時間不小于14天,具體結束時間視混凝土溫升、溫降情況而定。
⑤ 冷卻水管應采用導熱性能好的金屬管,管內徑大于30mm,水管安裝應保證質量,安裝后應通水檢查,防止管道漏水或阻塞。
⑥ 應確保通水期間的水源和流量,中途不得發生停水事故。
⑺ 合理分層澆筑,將承臺分2層,層厚分別為:2.5m+2.5m。
⑻ 分層澆筑時,應控制混凝土層間的澆筑間歇期,間歇期以小于15天為宜。
⑼ 表面保溫與養護混凝土澆注完畢待初凝后立即在表面采用土工布進行覆蓋養護,養護時間最少8天。拆模時間應在7天齡期之后。混凝土側面應加強養護,使其始終保持濕潤狀態。
⑽ 為檢驗施工質量和溫控效果,及時掌握溫控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和改進溫控措施,應進行溫度控制監測,及時掌握內表溫差則可以及時調整保護層厚度。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和防裂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外界溫度和濕度、施工條件、溫控程序、原材料變化等都會引起溫度應力的變化,只有通過溫控監測,才能更準確地了解結構的質量與抗裂安全狀況。
7、現場監測
為檢查塊體溫度是否滿足溫控標準,溫度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并便于及時掌握溫控信息,調整和改進溫控措施,就必須進行溫控監測。
7.1 溫控監測內容
溫度監測,在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數量的測溫儀器,測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溫度變化過程,檢驗不同時期的溫度特性和溫差標準。當溫控措施效果不佳,達不到溫控標準時,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當混凝土溫度遠低于溫控標準時,則可減少溫控措施,避免浪費。
在檢測混凝土溫度變化的同時,還應監測氣溫、冷卻水管進、出口水溫、混凝土澆筑溫度等。
7.2控制預案
如果現場檢測過程中發現溫度超出溫控標準,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 監測澆筑溫度超出控制范圍,可以將粗骨料灑水、通風降溫,拌合用水投冰冷卻,水泥儲罐外殼灑水散熱等措施降低砼出機溫度;
⑵ 監測砼內部溫度偏高,可以加大通水流量,降低冷卻水溫度的措施;
⑶ 監測內表溫差過大,可以通過加強內部降溫和外部保溫措施來控制。
8、結語
關鍵詞:大學英語;語言感知環境;課堂演講;教學
作者簡介:任惠平(1981-),女,山西和順人,仰恩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福建 泉州 36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B11257S)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233-02
大學生對第二語言的學習不同于嬰幼兒時期母語的學習,而是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針對這一情況,目前學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運用三種語言獲得理論――強化理論、模仿理論和生成轉換語法理論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前兩種理論非常重視環境的影響,后一種理論也強調通過環境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語言材料,并根據這種語言材料去設定自己語言規則的值。本文圍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環境問題,就如何充分利用演講這一語言技巧,營造一種語言感知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卷入課堂環境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度,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不僅僅是著眼于學生口語和聽力水平的提高進行了研究。
一、課堂語言環境感知
我國學界以需求分析、課程設計、教材開發、課堂教學與課程評估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五個組成過程,其中課堂教學過程尤其重要,是其他四個過程實現的必要途徑。20世紀90年代以前,課堂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上,較少對課堂環境在學生感知交流方面以及輔助學生獲取語言能力方面開展研究。教室、講臺、黑板、桌椅、光線、聲音等客觀環境感知因素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空氣”,往往被忽略。一般意義上所說的課堂環境,是指師生雙方活動所處的客觀環境或氛圍,是決定教學效果的潛在因素。國外研究證實,當學生處于積極而舒適的課堂學習環境時,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成績。
近年來,國內學者就大學英語學習的課堂環境、教學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孫云梅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是學生對大學英語課堂社會心理環境的感知值明顯低于教師;二是男、女生對大學英語課堂環境的感知差異不大;三是英語水平高的學生對課堂環境的感知值高于水平低的學生;四是學生對英語課堂環境的感知與學業成績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除了教學中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外,教師在教學中還缺少積極主動的語言感知環境營造能力,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有力的可以提高語言感知敏感度的課堂環境。
大學生作為一個成熟的語言習得者,其母語無論是在感知還是運用上都形成了一種固有思維,因此僅靠強化、模仿很難在學習第二語言上有所突破。根據筆者多年來在教學中的觀察,經過中學階段6年的英語學習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反而有所退步。在失去了外部考試、升學的壓力后,只有少數的學生進入大學階段還對英語學習抱有興趣。特別是升入大學后,四六級過級壓力、畢業壓力會使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一種反作用力――逆反心理,即能不學就不學,因此極大降低了課堂環境的卷入程度,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果。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主動行為,營造一個有利于語言感知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消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逆反心理,激發大學生對英語語言感知的敏感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課堂演講教學手段的運用
根據語言感知環境理論,在客觀環境方面,營造語言感知環境可以通過教室的環境,包括教室的形狀、空間的大小、光線的強弱、聲音的散布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增強大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在主觀環境方面,營造語言感知環境可以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暗示等手段,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都有這樣的經歷,即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給予適當的口頭表揚,這樣會極大激發該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僅運用激勵理論還不足以最大限度的優化大學英語教學的語言感知環境。
在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從視覺、聽覺方面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了強化。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動作用有逐步弱化的傾向。對于英語學習,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某個技術手段獲得相應的語言能力,如語言訓練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各種所謂的“秘籍寶典”參考書,短期的速成培訓等。甚至有少數大學生認為,不通過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只需要個人自學就可以完成語言知識的獲得,這是一種唯外部環境論的錯誤傾向。大學英語課程中的多媒體教學在強調從聲、光、視、電等方面加強語言感知環境的同時,也在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將語言的交互式學習變成了一種簡單的人機學習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僅僅通過多媒體手段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會逐漸喪失。這也是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為什么經過數年的英語學習后,學生仍舊難以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必須加強教師對教學環境的掌控能力,營造一種有利于書本知識內化為語言能力的語言環境,相對應的也就是提高學生對非母語語言的敏感度。通過多年來教授英語演講課程和輔導學生參加演講比賽的經驗,筆者認為不僅要在課下鼓勵學生練習演講提高英語水平,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重視英語演講技巧的運用,將其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語言交際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應該通過邏輯嚴密、語言生動、感染力強的課堂英語演講,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敏感度。
課堂英語演講中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將教學內容轉換成預設的話題和語言模塊,在演講中有意識、有頻率的重復,讓學生對語言模塊的感知產生強化和模仿效果;二是注意演講技巧的使用,在詞匯使用上、語氣變化上以及嗓音的運用上,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有意識的使用懸念、引導等技巧,調動學生在語言感知方面的注意力;三是通過回答問題或者爭論,讓大學生將語言知識不斷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四是鼓勵學生運用演講技巧來強化自身的表達能力,減少課堂上“悶頭聽課”、“做啞巴學生”的現象。
作為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一種方式,課堂教學中的英語演講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個性魅力,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要有準確把握,同時兼顧學生水平、性別及學習習慣等諸多語言感知環境因素。傳統大學教學中的英語課堂演講,大多數只是作為一種單方面的語言示范,著眼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不注重教師、學生及課堂環境三者之間的綜合考量,不注重作為一種交互式的合作過程。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英語演講改善與利用語言感知環境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三、課堂演講的語言感知環境效果測定與評價
為測試課堂演講的語言感知環境效果,筆者將同一專業的2個水平相近的大學英語班(每班24人)作為實驗對象,一個班仍按原有教學計劃上課;另外一個班則在教學中主動加入預設話題和語言模塊的簡短演講,并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話題和預設語言模塊進行討論。經過一學期的實踐,2個班在課堂氣氛、學生學習成績方面都有了較大的差異。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上課情況做了調查,調查的統計結果見表1。
可以明顯看到,加強課堂演講教學后,大學生積極卷入課堂學習的程度提高了,同時還降低了其對課堂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起到了增強大學生語言學習感知能力的效果。調查中還發現在加強演講教學的班級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如學會某個短語、某個句型;而在執行原教學計劃的班級里,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缺乏清晰的認識,分不清楚是學會了還是沒學會。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以前往往是在一個班級中優等生與差等生的身上看到的。如在執行原教學計劃的班級中,感覺上課較容易或較輕松的學生,基本都是CET四級成績在450分以上的學生;而很多選擇“一般”選項的學生則大部分在上一次CET四級考試中沒有通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更傾向于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主動強化語言感知環境??梢钥闯?,通過加強課堂英語演講,營造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感知環境,大學生對語言感知的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語言代入感增強,從而帶動了其對教學內容的吸收與轉化。
另外,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以往的課堂演講教學之所以效果不大,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感知程度把握的不夠清晰,沒能做到降低詞匯難度,循序漸進,使得學生很快就因為聽不懂、跟不上節奏而放棄。筆者在實踐中也發現,很多學生雖然有5000以上的詞匯量,但實際運用能力卻遠遠低于這個水平。從這個情況來看,大學英語課程的演講教學很大一部分是在彌補中學階段英語學習中缺失的那部分語言訓練,這是大學英語教師在制定演講教學計劃時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四、結論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主動的使用英語演講可以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更容易的卷入到課堂環境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大學英語教師,英語課堂演講不僅要求其具備有較高的技巧水平,而且要求教師在難易程度和針對性的控制上,也要有相當高的掌握能力。對于國內教師而言,首先要克服自身的語言障礙,針對不同水平、不同性別的學生流利的進行語言“輸出”,這對于大部分英語教師來說是個艱巨的挑戰。特別是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對交互式的、主動引導式的教學環節應用較少,為此教師所受到的演講專業訓練十分有限。當然,近年來這一情況也正逐步改善,外研社在2012年的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系列研修班培訓中,也明確的將“有效課堂”列到了培訓的首位,特別強調了“Effective presentations;Effective reading & writing activities;Desig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the EFL classroom”。這也是在強調課堂語言感知環境的重要性,說明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上,以演講教學為代表的合作、互動、引導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
參考文獻:
[1]石定栩.生成轉換語法的理論基礎[J].外國語,2007,(4):6-13.
競聘演講的小技巧:
講真話講實話心里就會踏實。
在演講臺上,一定要講真話實話,平時對這個職位是怎么思考的,對這個工作是怎么設想的,就怎么說。那種在網絡上搜索的,或是別人的代刀之作的官話套話,對你自己也不適合,講起來就不自然,心里難免緊張。尤其是要求脫稿演講的時候,就會真實的再現,你的所思所想,評委就會真切的體察你的動機與目的。
還有一種,平時在工作中假公濟私,言行不一的人演講起來也會不自然。評委也不會給予較高的分值。
對講稿要反復修改。
如果對這個工作有較好準備的選手,最好是反復修改講稿,做到爛熟于胸,先是在自己的家里,熟人面前,先試講一番,看哪些語言需要修改,哪些段落需要調整,直到任何人都能聽懂抓住你的主要觀點。小范圍試講成功后,對自己的信心是個極大的提高,對自己的講稿也會由是不熟到熟練。
熟悉演講場景做到臨而不亂。
如果有條件,先到演講的地方,做一個實地的考察,場景是怎樣設置的,主席臺與演講者的位置是怎樣安排的,爭取熟悉到,從哪里進,哪里出,演講的手勢,演講的話筒的位置擺放,以及臨場道具的使用,都應做到心中有數。
找準熟悉的面孔給自己以信心。
掌握一些適當的演講技巧。
利用盲視,既可達到與觀從交流的效果,也會對緊張感的消除有相當的幫助。所謂盲視,就是固定一個熟悉的面孔,然后用余光象盲人一樣看到整個會場,在觀眾席上,大家以為在注視自己,達到與觀眾交流的境地,而事實上,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這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減輕壓力的方法。另外,上場前做做深呼吸也會有助于壓力的減輕。
【護士長職位競聘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xxx,xx歲,本科學歷,1998年參加工作,2007年參加副護士長競聘上崗,先后在心內科、神經內科、五官科、血液內科等多個科室輪轉。自2009年至今在腎病風濕免疫科擔任副護士長一職。2011年和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通過省廳關于腹膜透析室的驗收,受到省級專家的好評。2012到xx醫院進修學習,返院后配合科主任積極開展床旁血液凈化技術,我科無肝素床旁血液濾過、血液透析濾過及血漿置換技術已經非常成熟。2013年1月與消化科和兒科合作,首次開展了膽紅素吸附技術和兒童床旁血液濾過技術。工作中我勤于學習,善于總結,先后在《護理管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雜志、《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等知名護理雜志7篇。
我今天要競聘的崗位是護士長一職,護士長是醫院護理管理系統中最基層的管理者,其工作范圍涉及面廣,責任重大。既要帶領本病區護理人員,同心協力的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又要承擔護理行政管理職責,協助科主任做好科室工作。一個好的護士長除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護士的優點要懂得激發和應用。護理管理工作就仿佛是讓天使自動翩翩起舞的樂章,給她們創造寬松、舒暢、和諧的氛圍??茖W的管理是門藝術,欣賞她的就是天使和每一個經過天使身邊的人。
優質護理是護理工作模式及管理模式的改進,當全國護理改革的號角吹響,優質護理服務之花在我院遍地開放,護理的春天來了。伙食科克服困難為病人送餐到病區;營養科積極開展營養膳食治療;后勤科2345做到隨叫隨到;檢驗科派出人員二次收化驗標本;藥劑科送藥到科室,不遠的將來中心靜脈配制中心的投入使用將會為臨床提供更高效的服務;護士也開始學會仔細的觀察患者和判斷患者的病情,重新做回了醫生的哨兵。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是鳥曾經飛過。就像我們所做的,或許微不足道,沒有太深的痕跡,可是我們都看到春意正在一點點綻放在醫院的每一個角落。
回首6年來的副護士長工作,我愧疚,我的護士姐妹在下了班,因為搶救病人需要床旁透析經常得加班至深夜,有時候甚至還要連上24小時,而因為工作的失誤或不完美,我還曾經對他們發脾氣;我愧疚,我們科室的獎金在全院始終處在下游水平,可是我的護士沒有1個人去找護理部、院領導申請調整科室,而我還曾經因為個別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而抱怨過;我愧疚,沒有給我的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務,讓他們在自己最為無助的時候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溫暖;我愧疚,因為自己沒有主動將科室管理好,而讓我的科主任為一些小事及事物性工作操心,讓科主任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業務發展及醫生護士的培養,病人的有效治療、科室的業務拓展上!
我感謝醫院給我這個機會,讓我重新站在這里,接受大家的考評,也接受自己對自己的檢閱,認真反思自己在這個崗位上的職責履行情況;我感謝各個曾經和我們協作的科室和個人,沒有你們的支持、協作,我們的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床旁血液凈化技術將無從開展,在此,我謹代表科室感謝各位的傾情相助;我感謝我的病人,感謝他們的信任、包容、理解和認可;感謝我的護士,感謝她們的付出,感謝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感謝我的2位科主任,正是他們的培養、支持、關愛和對我不足的包容,才讓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感謝護理部,對我不斷的指導、教誨和培養;感謝院領導給我們搭建展現自己的平臺。
我科的腹膜透析工作和床旁血液凈化技術在全市都是首家開展,但現在卻都有被趕超的趨勢,我們的長期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技術和腎臟穿刺病理檢查技術仍未能全面開展,而現在終末期腎臟病卻以極高的發病率在逐年遞增。如今,全省的風濕免疫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我們的風濕免疫科還是一個年輕的科室,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幫助。面臨國家對終末期腎臟病的優惠政策,我們科室的發展還有極大的空間,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為更多的病人服務,我們只需現在厲兵秣馬,做好一切的準備。
如果我今天競聘成功,我將努力做到,將來面對我的病人、我的護士、我的科室、我的醫院,能夠不感到愧疚。
站在這個舞臺,我沒有豪言壯語,我只想用我6年副護士長工作的反思來證明自己,告訴大家,我認識這個崗位,我知道我要怎樣才能做到最好;我還知道我的能力勝任這個崗位;我更知道我喜歡這個崗位。因為再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像護士長這個職業鍛煉人,這是任何職業也無法得到的能力鍛煉,善于與不同人交流、給予不同人于關懷和幫助、具有利落敏銳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接待協調任何事物及人的圓滿、豐富專業的健康指導知識及能力!因為我想成為這樣的護士長,所以我來了,我做好了一切的準備。美國著名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曾說:一個管理者的能力表現并不在于指揮別人,而是在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所以我來了
我是來自開封檢修二部的演講選手,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是年輕的檢修人》。
我是年輕的檢修人----這不是一個特別響亮的演講題目,也不是一句豪言壯語;卻是我青春的所有使命,是我努力奉獻的全部意義。有首詩歌里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從懵懂迷茫到今天敢自信的說“我是檢修人”。工齡不長,但是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我的事業。
從崗前培訓到現在,我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感悟,都會有一些新的啟發??梢赃@樣說,我們公司就象一本書,我就是讀者,是被她扉頁的優美文雅而吸引,每讀一頁就對她了解深一些,而這些東西卻又能吸引著我不停的讀下去。
在進入公司前的培訓期間,我每天都在那看著實操流程和技術標準,感覺做好工作真的好簡單,工作性質也很普通,但是,我在實踐中才發現理論與實踐還差著一大截,真正的現場環境中的經驗需要的不是懂得理論上的知識,而是知識更好,更恰當的運用。從中我深感工作中不能有半點馬虎,稍有不慎,將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部門領導和同事的親切關懷和照顧下,我們的角色由激情洋溢的青年變成認真踏實的公司員工,我們的定位也由教育的接受者轉變為技能的掌握者,我們也開始逐漸融入這個群體,沐浴著勤勉細致的工作作風,感染著誠實謙遜的為人處事之道,感受著底蘊厚實而又朝氣蓬勃的獨特企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開始以主人翁的心態積極思考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開始認真定位自己的目標,發掘個人的潛力。以我們年輕檢修人都有的魅力去在這個舞臺上展示!
今年六月份我參與了京源600mw機組的汽機本體檢修,在高達將近40℃高溫環境下,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本體班24小時連續工作,許多老師傅都是親臨現場,以自身的行動感染周圍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汗流浹背卻不忘檢修質量。工作中的苦與累,一次次的總結和積累經驗,認真、深入的學習老師傅們的經驗,工作中的大量測量工作,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我們努力完成,每次的測量精確到絲,使得我們必須一絲不茍!在辛苦的工作中尋找技巧,苦并快樂著,一步步的提高自己!
在繁忙而有序的工作和學習中,我看到了公司事業的日益龐大,并為此感到自豪和信心十足。作為新成立的檢修公司,我們有我們的發展目標:誠信、和諧、高效、廉潔是我們的企業價值觀!我們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對標管理、強化執行、持續改進、爭創一流!策劃程序修正卓越是我們的工作理念。作為新員工,我們堅持安全規范,嚴禁違規作業我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要認真掌握崗位技能,積極待人接物,虛心學習別人長處,努力讓自己迅速成長為一個思想進步、技術過硬、扎實肯干的符合公司要求的好員工!我們要精誠合作,互相幫助,努力讓我們的團隊成為一個和諧、團結、朝氣蓬勃和富有戰斗力的團隊!
正所謂“進取無止境”,中電豫檢給了我們發展的空間,給了我們展示能力的舞臺;各位領導、同事又給了我們親切的關懷,無微的照顧和殷切的希望。我們更應該抓住每一次提高自身的機會,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發掘潛力,定位目標,將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公司的發展中去。腳踏實地的工作,孜孜不倦的學習。愛崗更敬業!
我們堅信,今天,中電豫檢是我們的驕傲;明天,我們必將是中電豫檢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