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課外閱讀的解釋范文

課外閱讀的解釋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8 17:37:1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課外閱讀的解釋,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課外閱讀的解釋

篇1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外閱讀 ;課堂閱讀

按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要求和新高考關于閱讀能力的要求,高中階段要大力做好閱讀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大致分為:課堂閱讀教學和學生課外的(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閱讀。課堂閱讀教學包括:新教材的課堂閱讀教學、課堂專項閱讀技能教學和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后的課堂分享閱讀及指導三個部分。

新課標對學生課外閱讀和閱讀目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課堂閱讀的繼續和延伸,課外閱讀是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新要求需要廣大英語教師更好地解決以下三個基本問題:如何激發和持久地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將課外閱讀活動與課堂閱讀活動有效地結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指導下監控和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

一、當前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國內在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廣泛存在為閱讀而閱讀,而不是為運用而閱讀。同時,在閱讀技能的教學中,只重視微觀閱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宏觀閱讀技能的培養,這也導致閱讀與語言運用能力的脫節。在教學中,還廣泛存在教師依據自己的興趣、習慣、熟悉程度和便利程度等,決定閱讀內容、閱讀活動、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等,學生無法成為一個主動積極的閱讀者,而被動閱讀顯然是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沒有與課內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外閱讀總是游離于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之外。基于這些現實問題,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閱讀目標校本化實施策略實驗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有廣泛的應用意義。

通過“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閱讀目標校本化實施策略實驗”課題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探索:一方面,通過課外閱讀材料的閱讀,通過符合學生不斷變化的真實閱讀興趣、真實閱讀目的等教育因素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閱讀動力,減輕學生的閱讀焦慮,并通過真實語境、真實語用功能和真實語義的閱讀輸入,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為真實語用目的而閱讀真實英語篇章,提高真實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課堂專項閱讀技能教學和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后的課堂分享閱讀的指導。嘗試解決上文提到的幾個基本問題。

二、實現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步驟

(一)激發和持久地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從兩個方面著手:(1)做好指定用書《閱讀空間?新課標英語分級讀物》的推薦和推廣工作。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宗旨,教師可采取“試推薦一個故事,試觀看一部電影”的方法讓學生走近閱讀。待得到了學生積極的回應后,集體訂書,教師和學生共同商討閱讀計劃,使學生自愿自覺地參加到閱讀的活動中來。后期教師還可使用參考用書《高中英語學習評價手冊(閱讀)》,系統地培養學生參加高考所必備的所有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2)單一的閱讀形式會給學生帶來很強的壓迫感,嚴重地影響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開動腦筋,設計形式多樣化的有關閱讀活動,包括:摘抄和朗誦最喜歡的名句和段落,故事情節表演,故事接龍比賽,新詞匯摘抄與記憶,觀看原著配套電影。這些形式豐富的閱讀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并且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些靈活多變的閱讀活動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效率很高,這些效率和效果不同程度地在課堂學習活動和考評活動中表現出來。

一個實驗總有我們研究所期待的效果,而觀察效果的一個普遍方法就是比較法。因此,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們要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和前測試卷。這樣做,一方面讓學生有意識地尋找英語學習中的長處與缺漏,激發學生在活動中取長補短的學習動機,以便課題實驗有效展開。另一方面,教師保存學生的前測成績,作為對學生實驗前閱讀水平的了解和記錄,以便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跟蹤與比較。

(二)課外閱讀與課堂活動結合。教師對已有閱讀材料――課本,《閱讀空間?新課標英語分級讀物》《高中英語學習評價手冊(閱讀)》分析及處理如下: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延伸,當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與熱情高漲時,教師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將課外閱讀活動與課堂閱讀活動有效地結合。教師要著手研究課本閱讀材料與課外閱讀材料的各自優勢與缺陷并探討: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是否可預期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效果。于課本閱讀材料而言,閱讀教學的優勢是:閱讀材料涵蓋了《英語課程標準》的主要詞匯,它是常規教學的主體,可分配到更多的學習時間。但缺陷是:新詞匯大量集中出現,致使學生學習壓力加重,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再看課外閱讀材料,它的長處在于詞匯的相對淺顯且同等篇幅的材料生詞偏少。其語言生動幽默,易引起學生興趣,學生無壓迫感。但它潛在的危險是:學生只顧沉迷于欣賞,未思考也無法達到擴充詞匯量及提高閱讀水平的效果。在權衡利弊之后,我們采取一些措施來對不同材料進行整合,以得到揚長避短的效果。首先是對高中課本閱讀材料的處理:1.著重閱讀前的導入,設計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和探討的欲望。2.閱讀前,熟悉一部分新詞匯,掃除學生閱讀障礙,減少閱讀中的生詞壓力。3.把語法學習和閱讀理解剝離開,避免閱讀教學中急于詞義、語法、理解一把抓的做法,盡量讓學生從理解到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然后是對課外閱讀材料的處理:1.布置課后閱讀《閱讀空間?新課標英語分級讀物(4級)》中一個故事,學生只需回答幾個簡單淺顯的問答題,通過真實語境、真實語用功能和真實語義的閱讀輸入,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為真實語用目的而閱讀真實英語篇章,盡量使學生體驗閱讀理解的成就感。2.閱讀后利用課堂指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這種指導從學生興趣和技能點撥兩方面下手。可以先讓學生挑選美詞、美句吟誦,同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關注新詞匯,鼓勵學生猜測生詞詞義。鼓勵學生摘抄新詞匯或欣賞的美句,試圖通過學生的興趣積累詞匯量或形成語感。再精心設計為數不多的幾個深層理解題挑戰學生,適時點撥閱讀策略和技能。3.探索專項文學故事閱讀和教材教學相結合。實驗讀物《閱讀空間?新課標英語分級讀物》中能夠復習和鞏固大量的學生學習過的基礎詞匯、語法、句型等等,這些詞匯、語法是以生動的故事情節、人物描寫等表現出來的。因此,學生是在語言運用的基礎上來復習和鞏固的,是潛移默化的積累語言運用能力乃至測試所考查的語言項目。上述這些語言復習和鞏固乃至大量的語言運用拓展,教師可以將故事中的很多內容和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專項文學故事閱讀和教材閱讀教學互動。4.另設計一些課后練習,恰當復習語法,訓練寫作文。

(三)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著重課外閱讀與課堂閱讀活動的結合時,對學生的監控和評估形式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師可采取如下方法:1.收集、查閱或評展學生摘抄本,目的是鼓勵學生擴充詞匯,培養語感,學習寫地道的英文句子。2.開戲劇表演課或舉行講故事大賽,目的是強化閱讀理解,訓練口語。3.收集并分析平時及考試閱讀部分成績,目的是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細小進步或查找閱讀障礙,最終摸索出針對自己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篇2

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必須把課內閱讀指導與課外閱讀有機鏈接。但是,當前中學生課內外閱讀的狀況卻不容樂觀,有著嚴重的“拒絕閱讀”癥狀,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沖破閱讀缺失的瓶頸,這幾年,我校的語文老師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建立閱讀鏈接渠道

為了建立課內外閱讀的有機聯系,初中語文教研組設計了“課內+課外閱讀鏈接成長卡片”,內容主要包括:課內閱讀篇目,課外推薦篇目,鏈接贈言,學生個人檔案,課外資料,讀書體會等等。要求每位學生在每一單元上完之后都要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填寫一張并上交。

課內與課外閱讀鏈接成長卡片是連接課內外閱讀的重要渠道,也是師生在閱讀方面做交流的有效途徑。任課老師通過“鏈接贈言”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的內容并對讀物作簡單評論,如“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魯濱遜的冒險精神”,推薦《魯濱遜漂流記》,“十篇散文記錄了魯迅自己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推薦《朝花夕拾》,這些言簡意賅的語言激發起了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欲望。學生也通過這張卡片向老師傳達著自己閱讀的時間、書目等基本情況和自己的閱讀志趣、愛好等內容。把每個學生的所有鏈接卡片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在一段時間內的閱讀軌跡、閱讀態度、閱讀收獲等,所以它也是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成長記錄檔案。我們每個月挑選優秀的卡片在校園里流動展覽,收到相當好的效益。

二.進行閱讀內容鏈接

課內外要鏈接好,應以課文為基點輔以課外讀物,最終形成以課文為中心向周圍呈輻射式閱讀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拓寬了視野,使課內外閱讀有機鏈接起來。

(1)前置性閱讀

有些課文所記敘的事情,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難以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就提供給學生一些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找到切入口,就容易得多了。

(2)比較性閱讀

即根據所學課文內容或作者選擇與之相關的文章與課文進行比較,同中求異,主要有:

同一作者的同類作品。學生課內學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師可以介紹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系列作品,讓學生比較閱讀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又可加深學生對作者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其寫作風格的把握。比如我們在教高爾基散文詩《海燕》之后,學生已經對文中群體象征物的象征義有了較透徹的理解,我們又及時印發了高爾基另一首散文詩《鷹之歌》,再要求學生朗讀后說說詩中“鷹”和“蛇”的象征義就不是難事了,若再請學生說說這首詩中“陰暗的山谷氣悶不堪,散發出腐臭的氣味”寫景句的反襯作用就信手拈來了。

不用作者的同類作品。學習都德寫的小說《最后一課》時,我們同時印發鄭振鐸先生的《最后一課》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明確,面對艱難時世,中國人和法國人的寄托有所不同,中國人在于團結反抗,法國人在于默默傳承。團結反抗需要勇氣,默默承受需要毅力。這樣比較閱讀后,許多難理解的問題也就有眉目了,許多難解決的問題也可迎刃而解了。

(3)拓展性閱讀

文本拓展訓練來源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如在教學劉禹錫的《陋室銘》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劉禹錫的志趣情懷,我們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陋室的主人,你最想和誰交談呢?你們在一起,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

生(1):“我要與杜甫一起共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可悲!”

生(2):“我要和論當今時代英雄。”

這樣的拓展既從課文出發,又延伸到課文之外,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另外,根據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我校領先港城的多媒體條件,我們將文本閱讀向影視觀看方向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時,我們播放電影《駱駝祥子》全劇,教學《老山界》時,選播電視劇《》等,學生不僅看得興致盎然,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設立閱讀鏈接主要課型

每學期開學各年級語文備課組報學期示范課時,我們要求任課教師在導讀課、自主閱讀課、內外拓展課等新課型上大膽創新,特別鼓勵一些骨干教師自主選擇課外范文來上公開課、示范課。而且我們對這節公開課成功與否的焦點就在于教者這節課上課內課外是否自然鏈接了,鏈接的有效度怎樣?鏈接的密度怎樣?一句話,鼓勵青年教師用每一節鏈接得渾然天成的課內外閱讀課引領學生去閱讀藍天,閱讀生活,閱讀未來。

篇3

目前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存在很多問題,如:課外讀物良莠混雜,學生的閱讀未必“開卷有益”;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閱讀;功利化閱讀之風盛行,快餐式閱讀之風見長: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是作為教學任務來完成,隨意性較大;缺乏相應的督促和激勵,使學生容易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等等。要想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收到實效,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像對待課堂教學一樣,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介入學生課外閱讀的各個環節,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一、選書

新課標中推薦了一些經典篇目,還給教師留下了推薦的空間。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經驗,進一步有計劃地開列出符合課程標準“建議”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單。選書的前提是要求有較大的選擇面,除了名著等經典書目,教師還要在平時關注出版動態,要留意報刊雜志,關注當前的熱點圖書但又不被媒體左右,關注獲獎作品又要考慮學生的閱讀實際,找到真正優秀的并能與學生興趣點結合的作品。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最好讓學生參與選書,師生一起來商定課外閱讀的書目,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保證閱讀質量的有效途徑。

二、指導閱讀

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萬事大吉,不少課外閱讀由于缺少了教師的指導而變成了學生的“自由閱讀”,因而閱讀質量不高。要提高閱讀成效,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掃除閱讀障礙。很多經典作品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不易讀懂。因此,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作品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賞析精彩章節。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

激發閱讀興趣。除了讓學生參與選書,一開始就調動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外,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

樹立起榜樣,讓學生認識到讀書對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紹身邊一些學業有成的人的讀書事跡,用活生生的實例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文教學之余,引導學生擴展開去,去閱讀有關的書籍資料。不僅擴大了閱讀面,且能引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要求學生去閱讀《紅樓夢》;教學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可以介紹學生去閱讀托爾斯泰《復活》等。還可以借優秀影視劇對學生產生的強烈震撼與感染,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關的名著或類似的名家名篇。其實,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在師生交流中抓住契機,因勢利導,調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進行方法指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方法指導,使他們學會在課外自己閱讀,如瀏覽法、泛讀法、略讀法、精讀法及慢讀與速讀等方法;教學生學會摘抄、剪裁、編寫讀書卡、編寫閱讀提綱等方法;指導學生去寫讀書筆記來積累知識,讓他們把零碎的知識集中起來,劃歸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明確目標任務。將閱讀量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學年,每個學期,甚至是每一周,讓學生逐步達到規定的要求。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對絕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講,閱讀活動主要表現為興趣化的閱讀,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可能閱讀的積極性很高,而對一些雖然有意義、有價值但不感興趣的讀物卻不愿顧及。實際上,僅靠興趣來維持的閱讀是不長久的,而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師推薦的讀物,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量,學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難以完成的。立足于學生實際,把目標任務分解、明確,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自覺性、自制性,完成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躍遷,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

做好時間分配。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主要時間在課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閱讀任務都放到課外去并不合適(課外閱讀并非單指課余閱讀,還有課本外閱讀的含義)。自習課上學生進行默讀,早讀時用10-15分鐘時間朗讀,這都是應該得到允許的。下面要提到的閱讀活動,也適宜在課內進行。總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務的前提下,在課內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是無可非議的。

三、組織活動

篇4

關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課外閱讀;寫作能力;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0-0076-02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現狀與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初中生(7—9年級)應“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表明,傳統的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已經慢慢轉向以語文素養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在強調提高語文素養的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應該把強化課外閱讀作為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

但是,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應付考試上,這使得用在課外閱讀上的時間日益減少。其次,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中學生漸漸對課外閱讀失去了興趣。學生不再喜歡閱讀,尤其是與考試看似沒有關系的課外閱讀。再次,老師往往只強調學生對教科書的重視。常常要求學生掌握對教科書課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課外閱讀。最后,由于課外書籍的多種多樣,挑選甄別有價值、對自己成長成才有益的課外書籍對于中學生來說頗為不易,所以不少學生家長對中學生課外閱讀持一種消極的態度。

因此,如何改變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尷尬現狀成為了中學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我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將課外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以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寫作為目的指導課外閱讀。我認為對于課外閱讀的這一重新定位能夠較好地解決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缺乏的問題。

2 以寫作為指導和目標,促進課外閱讀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讀書多、閱讀能力強的人,寫作能力往往很強。相反,讀書少的人則很難寫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寫作作為指導和目標來促進課外閱讀。

2.1 擴大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的積累。 語言積累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就遠遠不夠。所以中學生必須廣泛閱讀才能逐漸提高語言素養。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各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做到豐富語言的積累。

2.2 區分精讀與泛讀,重視精讀經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學生可選擇的課外書籍非常多,對于所有課外書籍都進行精讀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區分精讀與泛讀,重視精讀經典十分重要。在這一方面,教師應該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

對于泛讀的課外書籍,應指導學生將重點放在語言的積累、視野的開闊、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讀課外書籍中也應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在快讀閱讀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能力。對于精讀的課外書籍,教師必須做好挑選甄別的工作。教師應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適宜的經典書籍。依我的教學經驗,適宜精讀的書籍應當以散文為主,精讀散文有幾個好處:一是篇幅較短,不用花費大量時間;二是散文的寫作線索較為明顯,適宜中學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學生寫作的文體,利于學生吸收模仿。總之,課外閱讀應區分精讀與泛讀。

3 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寫作幫助很大,文章寫得好的同學恐怕多半得力于課外閱讀。”如果說把閱讀看做是信息的輸入的話,那么寫作就是信息的輸出。信息的輸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輸入。由此可見,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是可行的。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3.1 錘煉語言文字,注重語詞與文采。 語言文字是寫作的基礎,恰當地使用語言文字是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并不是通過有關語法教學就可以完全實現的,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在語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語言的生命在于運用,只有理解了語言在運用中的含義,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積累。

通過課外閱讀,尤其是大量地泛讀,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辭藻和詞語搭配,也可以對語句的表達方式有更深刻的認識。具體來說,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兩個方面:首先,使用怎樣的詞語;其次,怎樣將這些詞語以何種方式組織出來。前者涉及用詞,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讀可以使學生在這兩個方面有潛移默化的提升。

3.2 精構篇章框架,展現文章脈絡。 相對于上面的語言要求來說,這里涉及的是寫作更高層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僅僅在于遣詞與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和思想表達的線索與層次。在寫作中,這就體現在怎樣設計篇章結構的問題上。所謂寫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強調在寫作具體材料之前要有對文章篇章框架的設計和規劃。

掌握這種篇章規劃能力對于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依據我的教學經驗,中學生寫作中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通過課外閱讀的精讀來解決。之所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中要精讀名家散文,就是想讓學生通過對名家散文的認真分析與研讀來逐漸領悟文章篇章結構的框架方法與技巧。在精讀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學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練習,便可以大大提高這方面的寫作能力。

因此,面對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不被重視的尷尬現狀,我們可以將課外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相結合,以寫作為指導和目標促進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為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篇5

在我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時教育被放到了突出的戰略地位,這要求每一位教育前線的同志都必須義無反顧的加入到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破除陳舊、繁瑣的部分,汲取精華之部分的大軍中。同時還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去探索一條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先進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要有一個重大的轉變。

在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歷史上處于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經濟落后,農業落后,工業落后,教育落后;后在黨和政府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扶持下逐入佳境,但現實依然嚴峻,這就要求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行動起來,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人根據25年的教學經驗,逐漸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少數民族學生,并可以有效提高其藏語文的閱讀理解和作文等的能力的一個教育模式――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實踐相結合。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午夜免费福利影院|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人人鲁免费播放视频人人香蕉|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爽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jizzjizz丝袜老师|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www.四虎影视|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大交xxxx|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日本免费看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北条麻妃一本到高清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一个人看的www高清直播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电影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