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9 15:03:5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

篇1

【關鍵詞】職業中學 禮儀 道德 記憶方法

黨的十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之下,《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就顯得非常重要,該課程也是2015年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口升學考試科目《文化基礎》中的考試內容之一,占20分。同時該課程的內容在各類升學和就業考試中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求每一位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筆者認為,要達到我們的要求,首先就應該知道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這就面臨著一個記憶相關知識的難題,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德育課教學中,筆者總結出了一定的記憶方法。

一、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

(一)答案要點:平等互尊、誠實守信、團結友愛、互利互助。

(二)記憶方法:

1.在平時的交往中,要團結互助

解析:①平代表的是平等互尊;②時,諧音實,代表的是誠實守信;③交往代表的是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④團結代表的是團結友愛;⑤互助代表的是互利互助。

2.平時的交往對我的成功有幫助

解析:①平代表的是平等互尊;②時,諧音實,代表的是誠實守信;③交往代表的是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④有,諧音友,代表的是團結友愛;⑤助代表的是互利互助。

二、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

(一)答案要點: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誠實守信、優質服務、儀容端莊、語言文明。

(二)記憶方法:

職業人愛進城,但尤其注意語言的文明。

解析:①職業人代表的是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②愛代表的是愛崗敬業;③進,諧音盡,代表的是盡職盡責;④城,諧音誠,代表的是誠實守信;⑤尤,諧音優,代表的是優質服務;⑥意,諧音儀,代表的是儀容端莊;⑦語言的文明代表的是語言文明。

三、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一)答案要點: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二)記憶方法:

1.我國公民愛守信,團結勤奉獻

解析:①我國公民代表的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②愛代表的是愛國守法;③信代表的是明禮誠信;④團結代表的是團結友善;⑤勤代表的是勤儉自強;⑥獻代表的是敬業奉獻。

2.我國的愛民團親近我

解析:①我國代表的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②愛代表的是愛國守法;③民,諧音明,代表的是明禮誠信;④團代表的是團結友善;⑤親,諧音勤,代表的是勤儉自強;⑥近,諧音敬,代表的是敬業奉獻。

四、家庭美德規范

(一)答案要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二)記憶方法:

1.一個家庭應做到愛男女,夫妻節儉

解析:①家庭代表的是家庭美德規范;②愛代表的是尊老愛幼;③男女代表的是男女平等;④夫妻代表的是夫妻和睦;⑤節,諧音結,代表的是鄰里團結;⑥儉代表的是勤儉持家。

2.家有女,合家團

解析:①家代表的是家庭美德規范;②有,諧音幼,代表的是尊老愛幼;③女代表的是男女平等;④合,諧音和,代表的是夫妻和睦;⑤家代表的是勤儉持家;⑥團代表的是鄰里團結。

五、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

(一)答案要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二)記憶方法:

1.職業人都愛幸福,所以說社會是公道的

解析:①職業人代表的是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②愛代表的是愛崗敬業;③幸,諧音信,代表的是誠實守信;④福,諧音服,代表的是服務群眾;⑤社會代表的奉獻社會;⑥公道代表的是辦事公道。

2.各行各業在京城辦公,這是福份

解析:①各行各業代表的是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②京,諧音敬,代表的是愛崗敬業;③辦公代表的是辦事公道;④是,諧音實,代表的是誠實守信;⑤福,諧音服,代表的是服務群眾;⑥份,諧音奉,代表的奉獻社會。

總之,記憶是有規律的,也是講究方法和竅門的。本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下,遵循記憶規律,介紹了一條便于操作的有針對性、實用的記憶禮儀和道德相關知識的方法和竅門。此外,我們還可以從答案要點的數量上找規律,我們不難發現:有個“4456”的規律,即每點都是四個字,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是4點16個字,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和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是5點20個字,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是6點24個字。通過有關方法記住了相關的要求和規范,更重要的是落實在我們的行動上。

篇2

大家下午好!

應包括學生的身體、智力、情感、價值觀念和人格等方面的素質,首先我代表學校向獲獎的273位同學表示熱烈祝賀。中學學生獎勵條例是落實中學辦學理念重要組成部分。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而影響這些素質發展的因素,既有先天遺傳的也有后天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和個人努力程度等等,而在這些因素中,學校教育的因素是處于主導和核心的地位,面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一種促進作用,中學多年來,始終堅持把讓學生學會做人放在首位,這也是學校重要辦學特色之一,并已得到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充分認可。

力求找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行之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模式。近幾年思路基本形成,學校德育十年探索。學校已用三年時間研究和確立學校德育主題,又有近二年全校師生的實踐活動,因此本學期將正式啟動《中學”學會負責,學會尊重“德育主題框架》

立足于從基礎行為習慣做起,學校德育主題的確定。講文明、講禮貌;從中學生基本要求著手,講責任;以人際關系相處為基本前提,講尊重。因此,中學德育主題的內容是學會負責:

包括對自己言行負責;對自己前途負責;對自己健康負責。對自己負責。

要對自己父母家庭負責;對班級、年級、學校負責;今后工作崗位上要對自己服務的單位負責。對團隊負責。

要學會本領,對社會負責。報效社會。

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學會尊重:要別人尊重自己。講文明禮貌,善于合作交流。

篇3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實施建議

隨著教育強國理念的提出,教育部明確規定:每位學生都應該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更應該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施,為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基本方向,為此每一位班主任應該積極地制定相關發展策略,以培養學生德育為基本目標,切實提高德育管理的質量。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

1.心理教育

小學階段班主任開展德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目前教育環境充斥著不良教育因素,比如校園暴力和校園傷害等事件,究其原因是學校的心理管理工作不到位,為了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就要開展心理教育,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專業知識教育

德育管理中對育的要求符合我國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成為“四有少年”為宗旨,在德育管理中德育的施者主要為班主任,并且由于德育管理工作是一個長期性工作,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需要持久付出,不斷地鞏固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現有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德育行動指南抽象化

目前我國實施德育管理工作的指南文件是《小學生日常行為準則》(簡稱《準則》),《準則》中全面的規定德育工作的主體、主要內容、目標、原則及策略等,整體來看《準則》較為詳盡全面地規定德育工作的內容,但是班主任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出現了不確定準則的具體含義,即我國規定的準則存在抽象化傾向,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時候缺乏具體執行的方向,直接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難度。

2.學校與家庭銜接不足

學校是學生德育的引導者,而家庭才是學生德育的塑造者,因此,為了保證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家庭和老師有效地銜接。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家庭過度以孩子為中心,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與此同時,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會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德育方面的內容只設定了一定界限。比如從道德和法律方面,家庭只給予學生大概的方向,具體的內容并不做要求,這樣的家庭教育嚴重阻礙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3.德育管理機構結構單一

我國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學校,與國外德育機構管理相比結構比較單一,在國外和學校相配合的管理機構有社會公益、社區、社團和困難家庭等,根本原因是學校德育實踐活動較少,以基本的規章制度強化學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實施過程中缺乏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導致學生不能切實感覺到德育的重要性。

三、有效實施德育管理工作的建議

1.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僅僅通過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德育的方式已經與現代化德育管理目標相背離,應從以下兩方面解決: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社區或者公益組織建立合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公益勞動的行為。這兩個措施從可實施的角度來看,第二個更加有利于老師開展工作。把德育融入生活中、實踐中和勞動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有助于學生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明白和了解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2.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動指南

每個學校的基本情況和教育情況相差很多,因此,在制定德育工作管理指南時,應根據《準則》的基本要求進行適當的改變,對《準則》抽象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解釋,解釋的工作可以通過組織討論會的方式,把班主任之間不同的意見進行整合,制定出符合自己學校學生德育發展的行動指南,保證德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德育管理工作融入不同的學科中

德育培養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內容,還要把德育融入各個學科中,這就要求班主任處理好科學知識和德育素質之間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開展德育工作。

4.建立家庭學校的銜接機制

家庭是學生德育的重要場所,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德育工作,班主任就要積極與學生家庭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歷程,為有效管理奠定基礎。在實踐過程中班主任積極建立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橋梁,定期召開班會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基本狀況,班主任也可以定期家訪。

總之,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德育管理過程中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多方面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篇4

[關鍵詞]高校德育 以人為本 全面 協調 可持續 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論斷,提綱挈領,切中實質,是對科學發展觀思想內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鮮明的概括。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的高校德育,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德育觀,統籌兼顧德育內外各種要素的和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校的德育處處突顯著科學發展觀。

一、高校德育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自198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發展權利宣言》指出“人是發展的中心問題”以來,國際社會普遍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關鍵。高校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以德為先,德育的目的是人,所以德育必須以人為本,關注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權利。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理解人,對待人,關心人,特別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的發展。德育的人性化,在于教師要真正發現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內在需求的生命體,是能動的人。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行為良好,德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的基本權利,把德育與學生的尊嚴、價值、幸福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學生對德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渴求,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德育的全面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主陣地,德育直接關系到人才的發展方向和為誰服務的重大問題。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關系到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堅持社會主義的特色德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不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還要靠全體教職員工;不僅要靠課堂教育,還要靠課外實踐;不僅要靠高校,還要靠社會、家庭的共同參與。因此,高校應樹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德育發展觀。

三、高校德育的協調發展觀

高校德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至關重要的是德育工作要做到把握全局,統籌兼顧,協調好各方面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德育工作的協調發展。樹立整體規劃,分層落實,協調推進的德育發展觀。

在我國,當代大學生要有什么樣的道德境界,才是人們所盼望的理想境界?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全面和諧的人格境界”。高校德育必須樹立和諧理念,在德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要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兼顧各個部門、各種群體的職責,促進各部門、各群體在德育工作中的和諧。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要加強溝通,注重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德育工作要注重四個方面的協調:注重德育在內容、方法、手段的協調;注重效率、效益和質量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人格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高校德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德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德育將隨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斷變化。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研究,把握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德育工作和學生都得到持續發展。因此要樹立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的德育發展觀。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的不斷發展,要達到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高校就必須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形勢要有科學的思考、分析和預測。在德育的過程中注重科學,堅持“德育就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之中,要在三個層面上推進德育工作,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滲透德育;二是注重課外德育主陣地建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的教育網絡,推動學生的德育以及素質教育。

五、高校德育的統籌兼顧發展觀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過程中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統籌兼顧體現了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和矛盾的觀點。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也無法靠某一特定的群體實現。德育要實現育人的效果,必須統籌兼顧,形成教育的合力。

高校必須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采取舉措,解決問題,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德育觀。高校德育必須統籌兼顧,在德育內容上緊密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抓住共鳴點,找準切入點,把握興奮點,升華閃光點,用科學理論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在德育方法上實現由側重傳統向貼近現實,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提高,由顯性教育向顯隱滲透,由口頭動員向行動感召,由單一模式向立體格局轉變。在德育機制上建立一套適應學校發展的科學化、規范化的機制,能夠應對各種新問題和新變化,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方面的統籌既:德育工作與文化建設有機統籌;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有機統籌;課內體系和課外體系有機統籌;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統籌。

高校德育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只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用科學發展觀做統領,注重理論創新,夯實德育理論根基;注重實踐創新,提升德育整體效能;注重隊伍建設,加強德育組織保障;注重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就一定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全面發展。

篇5

[關鍵詞]高校德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論斷,提綱挈領,切中實質,是對科學發展觀思想內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鮮明的概括。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的高校德育,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德育觀,統籌兼顧德育內外各種要素的和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校的德育處處突顯著科學發展觀。

一、高校德育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自198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發展權利宣言》指出“人是發展的中心問題”以來,國際社會普遍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關鍵。高校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以德為先,德育的目的是人,所以德育必須以人為本,關注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權利。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理解人,對待人,關心人,特別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的發展。德育的人性化,在于教師要真正發現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內在需求的生命體,是能動的人。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行為良好,德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的基本權利,把德育與學生的尊嚴、價值、幸福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學生對德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渴求,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德育的全面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主陣地,德育直接關系到人才的發展方向和為誰服務的重大問題。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關系到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堅持社會主義的特色德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不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還要靠全體教職員工;不僅要靠課堂教育,還要靠課外實踐;不僅要靠高校,還要靠社會、家庭的共同參與。因此,高校應樹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德育發展觀。

三、高校德育的協調發展觀

高校德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至關重要的是德育工作要做到把握全局,統籌兼顧,協調好各方面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德育工作的協調發展。樹立整體規劃,分層落實,協調推進的德育發展觀。在我國,當代大學生要有什么樣的道德境界,才是人們所盼望的理想境界?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全面和諧的人格境界”。高校德育必須樹立和諧理念,在德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要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兼顧各個部門、各種群體的職責,促進各部門、各群體在德育工作中的和諧。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要加強溝通,注重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德育工作要注重四個方面的協調:注重德育在內容、方法、手段的協調;注重效率、效益和質量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人格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高校德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德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德育將隨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斷變化。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研究,把握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德育工作和學生都得到持續發展。因此要樹立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的德育發展觀。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的不斷發展,要達到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高校就必須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形勢要有科學的思考、分析和預測。在德育的過程中注重科學,堅持“德育就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之中,要在三個層面上推進德育工作,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滲透德育;二是注重課外德育主陣地建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的教育網絡,推動學生的德育以及素質教育。

五、高校德育的統籌兼顧發展觀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過程中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統籌兼顧體現了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和矛盾的觀點。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也無法靠某一特定的群體實現。德育要實現育人的效果,必須統籌兼顧,形成教育的合力。

高校必須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采取舉措,解決問題,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德育觀。高校德育必須統籌兼顧,在德育內容上緊密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抓住共鳴點,找準切入點,把握興奮點,升華閃光點,用科學理論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在德育方法上實現由側重傳統向貼近現實,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提高,由顯性教育向顯隱滲透,由口頭動員向行動感召,由單一模式向立體格局轉變。在德育機制上建立一套適應學校發展的科學化、規范化的機制,能夠應對各種新問題和新變化,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方面的統籌既:德育工作與文化建設有機統籌;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有機統籌;課內體系和課外體系有機統籌;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統籌。

高校德育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只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用科學發展觀做統領,注重理論創新,夯實德育理論根基;注重實踐創新,提升德育整體效能;注重隊伍建設,加強德育組織保障;注重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就一定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全面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bbbbwwbbbb搡bbbb|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中国女人一级毛片|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妈妈的朋友|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被农民工玩的校花雯雯| 天天看天天摸天天操| 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机巴太粗太硬弄死你|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色多多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的| 在线观看国产91| jzzjzz免费观看大片免费|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 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卡6080|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9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日产乱码卡1卡2卡三卡四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男朋友想吻我腿中间的部位|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黄色片免费网站|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shkd-443夫の目の前で犯| 引诱亲女乱小说完整版18|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五月天婷婷丁香|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