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正確的法律意識范文

正確的法律意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9 17:41:1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正確的法律意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虛擬財產 貿易 法律性質 保護

隨著網絡游戲的迅猛發展,網絡虛擬財產交易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虛擬財產、現實財產之間的互相轉化已日漸風行,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虛擬裝備,買賣雙方都樂于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迄今為止,我國法律尚未承認網絡虛擬財產交易的合法性,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網絡游戲業的健康發展,也使虛擬財產糾紛的是非難以得到法律判定。

虛擬財產法律性質初探

廣義的虛擬財產,是指人類借助計算機技術,使用預先設定的程序語言,對現實世界進行模擬而產生的,存在于網絡環境和網絡空間中的真實世界物品的模擬制品。狹義的虛擬財產,僅指具備現實貿易價值的虛擬物品,只包括那些網絡游戲玩家通過游戲升級或支付費用取得,并可以通過離線貿易獲取現實利益的虛擬物品,其典型表現為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裝備、游戲金幣等。

對于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當前學術界主要有所有權說、債權說、知識產權說、特殊財產權說幾種觀點。所有權說認為,游戲玩家可以在網絡空間對虛擬財產進行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并可以通過虛擬財產的現金貿易而獲得現實生活中的利益,因此虛擬財產是所有權的客體,玩家對其擁有所有權。債權說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得以請求游戲服務商為其提供特定的服務內容的依據,體現了玩家與服務商之間的服務合同關系。知識產權說認為,虛擬財產屬于智力成果,是知識產權的客體。至于權利主體,有人認為服務商擁有知識產權,玩家擁有使用權;有人認為玩家付出了時間精力和智力勞動才獲得虛擬財產,應該是虛擬財產的知識產權人。特殊財產權說認為虛擬財產是一種不同于傳統財產權形式的新型財產權。

筆者認為,網絡游戲是一種商業化服務,游戲服務商與游戲玩家之間形成了一種服務合同關系,虛擬財產便是一種債權債務憑證。虛擬財產具有類似現實物的某些屬性,其所代表的債權具有類似物權的某些特征。

其一,虛擬財產是玩家與服務商之間的游戲服務合同關系的表現,是一種債權憑證。在游戲玩家與服務商之間,服務商提供的是網絡游戲,但其并不是出賣游戲軟件,也不是出賣游戲中包含的虛擬財產,而是提供服務以保證玩家進行游戲,從中收取服務費,從而賺取利潤。對玩家而言,購買游戲軟件,下載客戶終端,注冊網絡地址,就是與服務商建立服務合同關系。玩家進行游戲時,擁有虛擬財產就能使自己在游戲中獲得“超能力”等利益,實質上是享有更多的娛樂服務。因虛擬財產不斷變動,玩家對服務商享有的債權也相應不斷變化。玩家一旦注冊網絡地址,即擁有債權,有權加入游戲;游戲進行中,還可以因游戲時間的積累,或通過購買而獲得虛擬財產。玩家所追求的不是占有虛擬財產本身,而是虛擬財產帶來的游戲能力的提升,即玩家有權根據虛擬財產的多少來請求服務商按約定賦予游戲角色特定的防守、攻擊等能力(實際上是請求提供更多的服務),服務商必須賦予角色以特定的能力(實際上是提供更多的服務),否則構成違約。由此可見:玩家取得虛擬財產,實際上就是對服務商的債權的擴張,占有虛擬財產是占有債權憑證,使用虛擬財產是行使債權,轉讓虛擬財產是轉移債權,虛擬財產的變動實際上是債權的變更。

其二,虛擬財產具有類似現實物的某些特征,其所代表的債權具有物權的某些屬性。從權利的效力范圍看,對虛擬財產的享有具有類似于物權的對世效力,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侵害,可以禁止任何人對自己的虛擬財產進行刪除、偷盜、復制等侵害行為。從流轉方式看,玩家可以對虛擬財產自由轉讓而無須通知服務商,這與一般債的關系中債權轉讓必須通知債務人不同。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侵害,這雖與傳統債權理論不同,但現代債權理論已經承認了第三人可以通過惡意行為侵害債權,虛擬財產上的權利仍然是債權。至于流轉方式的特殊性,是和網絡游戲的特殊性相符合的。網絡游戲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內進行的,虛擬財產也是在網絡中存在的,服務商只要根據虛擬財產的狀態兌現相應的服務即可,不必關心虛擬財產掌握在哪個玩家的手中,因為虛擬財產由誰控制對它的服務行為沒有任何影響。法律規定債權轉讓應該通知債務人,是因為債權人的變更通常會影響債務的履行,主要是履行地點的變更,而游戲服務合同并沒有確定的履行地點,債權人的變更對債務履行沒有任何影響,無須通知債務人。所以,虛擬財產的實質是債權憑證,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無記名的有價證券的性質――代表一定財產權的格式化憑證。有價證券分為多種,對于債券有價證券而言,其所記載的權利是債權,但證券本身的流通卻適用物權法的規則――動產以交付占有移轉所有權或設定質押;債權有價證券亦同,通過證券的形式,使原來的一般債權變成了“有形化的債權”,具有了物權的基本特征。

完善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建議

虛擬財產雖然不是現實物,但卻是一種債權憑證并可以通過貿易活動而具備現金價值,因而應該受到保護。當前我國法律對它的保護還非常不完善,必須繼續加以完善。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通過法律解釋明確法律適用。對于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大致可從保護游戲服務商和保護游戲玩家兩個角度著眼。從保護游戲服務商的角度,應將以營利為目的,擅自使用、復制、發行游戲軟件及其組成部分――虛擬財產的行為認定為侵犯著作權。其中情節較輕的,可歸入民事侵權行為;而情節較重的,則應歸入犯罪。從保護游戲玩家的角度,應處理好他和服務商及第三人間的關系。玩家與服務商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玩家是為娛樂需要而有償接受服務的自然人,屬于消費者。因此,玩家與服務商的關系應受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應該對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目的解釋,明確虛擬財產的性質和法律適用。服務商負有維護虛擬財產安全的義務,對玩家的虛擬財產丟失、被盜負賠償責任,除非能證明玩家有過錯。另外,虛擬財產本來只是債權憑證,與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無關,但由于游戲服務合同的特殊性,虛擬財產也具有了某些物的特征。建議對民法和刑法相關規定進行解釋,確認虛擬財產的準物權屬性,規定第三人不得以竊取等方式侵犯玩家的虛擬財產。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首先,應確認虛擬財產貿易的合法性。為了表述的方便,這里的虛擬財產貿易特指玩家之間以現實利益為對價獲取對方的虛擬財產的行為,不包括玩家向服務商購買虛擬財產的行為。對于虛擬財產貿易,法律目前暫無相關規定。有人認為應該禁止,因為它損害網絡游戲的公平性;有人認為應該準許,因為虛擬財產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滿足了玩家的需求。筆者同意后一種意見。虛擬財產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并具有稀缺性,客觀上存在著市場需求,可以成為貿易的對象。虛擬財產貿易是玩家處分自己的財產權的表現,屬于個人自由,且不違公共利益,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法律不應當不準許。

其次,建立權威評估機構,科學認定虛擬財產的價值。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是司法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根據我國目前情況,建議每一個省級地方設立一個專門的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構,該機構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從業人員要具有價格評估執業資格。為實現價格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應該制定虛擬財產評估辦法,對評估程序、評估方法和依據等做出明確規定。具體方法應為:若有公認的線下貿易價格,貿易價格即為其價值;若沒有公認的貿易價格,則可綜合考慮該款游戲的性質、運營成本、該虛擬財產的作用、玩家線下貿易價格等因素,酌情確定。

篇2

沒有周全法律規范的房地產業,該行業容易走向過度投機,不斷遞升博取超額回報的愿望。房地產業自由放任發展的局面,在開發的土地資源的有限供給的局面下,必然形成價格攀比。顯而易見的是,自由放任的房地產商人,容易與土地資源供給方形成共同牟利的無形之網,并在社會中同盟化公眾媒體、廣告商和商業經濟學人。這種共同利益,亦導致行政管理方面,尤其是房地產行政管理機構、金融機構實現與投機商人之間利益共同――主要是在價格的方面,形成隱性默契――為漲價歡呼和論證。這種局面不斷深化,市場暴利不斷出現。投機性房地產業的發展,政府或可短期獲益,但會造成對市場價格體系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房地產發展不當,損害維系經濟安全的社會價格平衡能力,威脅經濟的整體性安全。 合意法學一向認為交易代價敗壞,是交易體制結構性崩潰的前奏。價格敗壞對全社會包括政府和商人,都具有危害。

供給土地者與商人利益取向完全一致化,政治理性選擇上出現了錯誤――說它錯誤,是因為供給土地者,沒有履行“人居發展義務”。這就是說,應當為供給土地者立法,創設出法律義務,促進其履行“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的行政義務(引自聯合國《人居議程》)。

――政府須制定出“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的住房發展規劃。這就是說,住房發展規劃要成為一種城市房地產業發展的法律性指南,具有產業發展的約束性。這個規劃,不是現在的城市規劃,也不是經濟適用房這種社會救濟性質的住房規劃,而是社會基本階層的住房的安排。此種規劃需要聽取社會意見,形成社會對“適當住房”的必要認可。“建設小康社會”的城市政府,如果沒有經濟上可行、建設成本有效控制的居民住房發展規劃,是不適當的。

――政府須為住房發展規劃,廉價提供土地,而不是通過商業拍賣促進住房發展規劃用地的地價上漲。由于城市土地國有,住房發展規劃具有全民利益的性質,因此,政府住房規劃用地,不應當具有營利性。行政部門向居民住房用地收取土地收益,有違憲之疑,與土地公有制有沖突。

――政府須根據住房發展規劃,制定城市陳舊房屋拆遷計劃。城市房屋拆遷計劃,主要根據城市房屋狀況,在聽取社會意見的基礎上制定。

――在保障建筑商國際市場平均贏利水平的價格基礎上,擇優選擇政府規劃房產的建筑承包商,由進駐居民自行選擇物業服務商,政府規劃的居民住房提供,應當確保公益性。政府住房規劃的實施,會催生出“建筑大王”,這種有別于土地控制型社會商業怪物“地產大王”的工商業組織,可為全球建筑市場服務,建筑商之間的充分競爭,將提高國家建筑技術水平。

――按照政府住房發展規劃每年使用的土地面積的一定比例,提供“純商業房地產”使用的土地。這種土地供給地帶,可以通過城市規劃制定階段確定,可考慮將一部分商業銷售前途較好的地皮,用以滿足純商業房地產開發,通過拍賣,形成土地使用的自由價格,并且對竣工房產售價不行干預。這就是說,一個與住房發展規劃并行的房產高端市場,仍然可以滿足房地產市場中的特殊需要,為社會富裕階層提供高端房屋。通過拍賣商業房地產地皮取得的政府收益,用于城市公共事業。

實現“人人享有適當住房”要求,事關政府對“人居”事業的認知。彈元之地新加坡城,在城市土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基本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住房政策,形成安定社會。 毫無疑問,新加坡是中國城市房地產發展的榜樣。由于歷史原因政府市場化經營土地的香港等地的房地產經驗,是華人世界的人居悲劇。

篇3

一、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法律素養

要提高教師尤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法律素養,這是有效實施法律教育的必備條件。很難想象一個自身對法律毫無感知的教師如何傳授學生法律知識,更何至于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提高教師的法律素養,可通過組織教師開展法律知識繼續教育培訓、自學或參加法院旁聽等形式來達到。

二、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在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一是樹立“學生是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觀念,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求學;二是使教師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不僅僅是傳授法律知識,即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書”和“育人”密切結合,相輔相成,避免教書和育人相割裂。

三、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法律課的實效

法律知識本身較為枯燥,法律概念具有抽象性,這就要求法律教師應在教學中,適當地引進案例進行教學,選用生動有趣,符合中學生特點的典型案例,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來幫助學生理解法律知識,把抽象的法律知識變成了活生生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在教師假定的情景中,讓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并初步培養學生的法律情感。例如:在講授“隱私權”內容時,可以列舉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閱子女日記和擅自折閱子女信件的事情,想一想:(1)父母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2)如何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3)你認為應該如何尊重別人的隱私?

教師在教學中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案說法、以案解法、法案結合來組織教學,并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此外,教師要盡可能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報告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追求目標,增強中學生的公德意識。

道德與法律的同質性和功能上的互補性以及兩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與法律進行一體化運作可行性的基礎。雖然道德與法律有很大差異,但在規范這終極意義上兩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國傳統社會中的“禮”,這種倫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運作的歷史為我國法制現代化提供了道德與法律一體化運作的歷史實證的先河。尋找道德與法律的契合點,通過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這將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

五、構建中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篇4

社會意識包括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法律意識不僅能制約公民的行為,做到不犯法、不徇私。還能提高公民維護法律的意識。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在未來建設祖國的人才,他們擁有強大的法律意識能直接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文明,還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新時期,我國的高校要注重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法律常識的了解,創造出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現狀分析

(一)法律常識缺乏

法律常識是法律意識培養的基礎,但是通過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走訪調查發現,他們的法律常識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的法律素質水平較為低下。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定位的錯誤以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隨著我國依法治國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卻專注于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從而忽視了法律知識的基礎課程,這種舍本逐末的學習態度,在當今社會即使掌握了一技之長,但是由于法律常識的匱乏,也難以擁有較高的法律意識,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學生會運用自己所學進行高科技的犯罪活動;二是該學生在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難以做到運用正確的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律常識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基礎知識,該法律常識的多少是衡量現階段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依據。掌握法律常識不單單是關乎學習的問題,更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的義務。

(二)法制觀念淡薄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當中,由于法制觀念的淡薄,形成了褻瀆法律的意識,往往難以做到自覺的遵守法律制度,履行維護法律權威的義務。導致高職院校大學生褻瀆法律的行為,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現實生活當中形成正確的法律的權利觀念,對于權利意識的嚴重缺乏使他們難以對自己的合法權利的進行運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合法權利,甚至肆意踐踏別人的合法權利,缺乏最為基本的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法制觀念,尤其是大學生權利觀念的塑造以及培養,應該作為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的重要內容受到重視。從“經濟人”角度分析我國的法律權利,是以相關者的利益為基礎的,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由于法制觀念的淡薄,在法律意識的塑造過程中難以正確的處理索取與付出兩者的平衡統一關系,該享有的權利放棄,不該享有的權利爭取;該履行的義務逃避,不該履行的義務干涉。

(三)缺乏法律信仰

堅定的對于法律的信仰,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的精神支柱。當代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只有在心里時刻保持著對于法律的尊重,以一顆對于法律信仰之心,進行法律實踐的活動才能實現對于法律價值的正確追求以及極大的促進法律意識的培養。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誤區,對于法律的信仰,是指為了維護法律的權威而進行的行為,但是某些高職院校的學生曲解了法律信仰,認為只要有違法行為的發生就要徹底的抹殺,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信仰存在著盲目性以及過激行為。例如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網上肆意的夸大或者過分的宣傳社會的不良風氣和政府的貪污受賄現象并對行政執法的公平以及公正性提出嚴重的質疑,就某種程序而言,導致該類學生此種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主要是對法律信仰的不夠堅定,缺乏正確的對于法律的信仰。

二、解決高校學生缺乏法律意識的對策

(一)建設高職院校法律教育環境

孟母三遷、近朱者赤都讓我們明白了環境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因為為了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培養,可以通過改善高職院校學生的環境,建設法律教育環境,來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塑造。高職院校的官方教育機構要嚴格遵守法律制度的規章及程序開展各項教學工作。能夠就學生普遍關注的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國家獎學金、黨員干部、成績考評等工作,嚴格按照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評選以及監管,如果發現有徇私舞弊行為的存在,一定要嚴肅處理,通報批評。只有這樣才能建設良好的法律教育環境,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二)結合法律和心理的雙重教育

為了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采取法律與心理教育的結合來實現。以心理教育促進法律意識的培養,以法律意識輔助大學生理性處理心理問題。高職院校不同于綜合性的本科大學,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面對來自家庭、就業、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的壓力,極易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心理問題,進而嚴重影響了對于法律意識的培養。通過對兩種教育的結合,可以教學學生以合法的手段進行心理問題的處理,指導學生進行自身性格以及法制觀念的完善。

篇5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

一、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內容和現實意義

1、自覺守法意識

自覺守法是法治的重要標志和歸宿,創制法律的直接目的也是法律的普遍服從。守法還是違法取決于大學生對法律的內心信服的程度,當他們有信奉法律的心理時,即使個人需要與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源自其心靈深處對法律至上權威的深切認同,內在地驅動著他們自覺地遵守法律。因此,培植當代大學生守法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把自覺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的規范性和自律性注入大學生的意識里,達到大學生自覺自愿服從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目的。

2、嚴格執法意識

即嚴格適法和執行法律的意識。通過強調公正執法的重要性,培植起當代大學生積極捍衛法律權威和尊嚴的意識,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在現實的法律生活中,嚴格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而在具體的執法活動中,能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正確地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把法律當作唯一的是非標準和行為準則。

3、訴求法律保護意識

即各種合法權利的法律保護意識。西賽羅在《論法律》中說,羅馬人自孩提時便受到如此教育:一個人要求助于正義,就去訴諸法律。因此,我們應該教導大學生摒棄避訟、厭訟、懼訟的心理,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訴訟,樹立正義觀念,主動追求正當的法律程序,保障法律權利的正確實現,通過參加訴訟活動,監督司法公正。

4、法律監督意識

依法行使監督權既是現代法治的要求,也是行使公民權利的表現,大學生注重自己的合法權益,堅持以權利為本位,實現個人的理想和抱負,就必須參與法治建設,發揮主人翁精神,依照憲法給予的公民權力,利用各種途徑和形式,充分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的憲法監督權利。在大學的法律意識培育中,我們應該把督法意識、守法意識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結合起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憲法至上觀念和主人翁觀念,使他們親近法制、依賴法治,最終實現法律意識的飛躍,形成強有力的法治信仰。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由于有某些社會風氣、傳統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學生法律素質方面存在如下缺失:

1、法律知識不足或對法律一知半解,沒有正確的法律觀念

當代大學生從中小學政治理論課中了解了一些法律基本概念,知道了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法律規范,比如《憲法》、《義務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而對其他法律的了解不多。就其對法律的了解深度來說.他們也是一知半解,純粹靠死記硬背,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掌握法律的理論和精神實質。要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按正確的法律意識去處理矛盾時,他們又表現出“知”“行”脫節,知法而不能守法、用法。

2、法律工具主義價值取向嚴重

在對法律的社會效用的理解上,絕大部分大學生把法律理解為對人的行為的約束,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用以統治社會使人臣服的工具或手段,是統治階級意志的玩偶。現代社會的法治,也是國家尤其是司法機關用以嚴懲犯罪、制裁違法的有力手段。這種工具主義價值取向,使大學生們在內心深處認為他們的遵紀守法行為只是迫于國家和學校的強制,而偷偷進行的違法違紀行為只要沒有被學校或司法機關抓住證據就是與強制力對抗的“偉大勝利”。有了這種錯誤思想,在大學生的心理底層,形成了對正確的現代法律意識教化的潛意識抵制。

3、強調權利,忽視義務、責任

大學生一般對我國法律規定的權利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于經常遇到的權利內容已基本上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強烈要求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卻消極回避個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責任。經常把自己的人身自由權利、人格尊嚴權利、物質幫助權利、受教育權利、戀愛自由權利、參與社會活動權利等等放到了自己擁有的首要位置上,要求國家、社會、他人為其實現權利和自身價值提供條件并加以保障,而在行使權利、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卻不考慮是否侵害了他人權利,是否對國家、社會造成危害,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應承擔哪些法律義務,權利與義務發生了嚴重的偏差,責任心不強。

4、法律意識淡薄,崇尚權力,對法治沒有信心

當代大學生由于過分追求書本知識,法律意識十分淡薄,沒有法律的思維習慣,一切強調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性和自我發展,看問題往往主觀偏激,缺乏足夠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故常常發生因一時沖動而不計后果的現象,導致違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從個別現象中得出了“權大于法”的結論,對法治缺乏信心,認為法治建設是政府的事情,因而那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視讀書為日后追求名利地位和享受的“階梯”。

三、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路徑選擇

1、制總體規劃,從制度上保障法律意識的培養連續實效

法律意識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教育系統工程。首先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從學校教育全局出發制定學校法制教育發展綱要,并用嚴格的制度強力貫徹實施,保證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體制與教學計劃上的連續性與升華性。目前,由于我國學校法制教育缺乏一種統攬全局的、有制度保障的法制教育模式,小學、中學與大學的法制教育內容上沒有連貫性,許多地方甚至還存在著膚淺、重復的可能,無法調動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這些弊端是造成我國當代青少年整體的法律知識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判斷違法與犯罪的能力不強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應該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國家教委的領導下,利用全國法制教育資源,重新審視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目標,確立以現代法律意識教育為主線的政治理論課改革方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學、中學與大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與其思想行為特征相吻合的整體推進方案,從制度上保障我國法律素質教育穩步發展。

2.課內課外相結合

學校的法制教育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法治環境和法律文化,尤其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形成與固化,需要良好的法治運行的社會基礎和社會文化背景。最好的法律意識教化理論、最先進的法律意識教育手段,如果沒有現實社會依法辦事、司法公正和法律公平觀念的支撐,也只是紙上談兵,對大學生的意識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如果我們“閉門造車”,只是學校進行法律意識的培植,而忽略整個社會對人的意識的作用,也不可能促成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自主升華和穩定。學校的法制教育與國家的法治文明建設唇齒相依。

我國己經在立法科學化、依法行政、司法獨立與公正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社會法治化程度越來越高,法治環境越來越好,優秀的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在法律意識培植的外部環境上,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普遍不高,我們應該利用廣泛的社會資源,把大量的外部信息不斷地輸入大學生的頭腦中,促使大學生不斷被社會優良的正確的現代法律意識“同化”,“順應”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

3.法律意識培植與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互動

我國要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人才,必須下大力氣提高當代學生的法律素養和政治素養,建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植與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互動模式。具體的措施是:開展專題、專業的政治與法律融合的綜合教育活動(如專題報告會);開展法律與社會理想、道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緊密結合的專題講座,即開展人生理想與法律理想、社會秩序正義、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融合與升華的教育;還可以采取演講比賽、主題討論、辯論會、班會等靈活多樣的意識培植方式。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性教學,及時地把已經升華為法律基本內容的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方針政策等內容傳授給學生,把權利本位、自由正義、道德升華以及程序救濟等法律精神實質注入大學生的心靈深處,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升華其人生理想,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這樣做既使法律意識的培植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又能使思想政治理論更具有時代性和實踐性,并為政治理論課尋找法律上的依據,不僅保障了我黨的政治指導思想進法制教育課堂,而且合理利用了課時和教學資源,防止重復教學,從而增強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兩課”教學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国产第一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极品肌肉军警h文|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av秒播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图片区另类小说|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亚洲视频aaa|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免费 |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97色伦图片7778久久|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日本三级高清电影全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渣男和渣女做不干净事情视频| 免费羞羞视频网站|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 青青草91久久国产频道|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欧美另类杂交a|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看看镜子里我是怎么c哭你的|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美国bbbbbbbbb免费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直播|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