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范文

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0 15:35:4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

篇1

遠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繪畫的胚胎,從已由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期所產生的彩陶藝術所描繪的魚紋、人面紋及花葉紋等裝飾圖形,至明清時期的文人繪畫,我們會發現從原始社會的圖形符號一直到封建社會晚期的各類繪畫藝術,總有一些永恒的主題,而在這些主題之中,“形”的表現往往是中國歷史藝術家借以傳情達意的一種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畫論所說的“以形傳神”、“借物詠志”。中國畫藝術家在表現某一種自然物象時,更多地是注重與“形”所蘊涵地精神意義,而不是對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態的外形模寫。正因如此,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自然物象的描繪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將自然物象之形抽象為一種圖式化的符號語言。

現代藝術設計它不同于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了然,簡潔明確,集中概括的設計已逐漸成為主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現代藝術設計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并運用象征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

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夸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繪畫講究構思上的“以一當十”、“以少用多”,構圖上“計白當黑”等審美追求能為平面設計師提供大量的營養。這已經在我國藝術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如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

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又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肌理效果。“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更構筑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2008年的深奧標志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在我國的藝術設計作品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別是中國畫,巧妙的運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西方傳統藝術,基于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中國藝術家則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這些師法自然,來源于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沉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

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招貼畫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齊白石曾提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著名論斷,我們的一些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而是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的可貴提升。

靳埭強招貼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貼圖形設計,也充分顯示了這種文化精神,縈繞著極其強烈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精神光環。陳幼堅包裝設計作品“奇禮”,靳埭強包裝設計作品“雙妹花露水”。設計者對中國的文化傳統有深刻的理解,對中國傳統觀念在設計中的應用揮灑自如。

由于藝術設計的特征,決定了裝飾色彩在設計畫面上所起到的作用。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宋代蘇軾曾畫朱竹,有人責難他,難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難道有黑色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對“墨竹”習以為常,為什么不允許畫朱竹呢?這說明傳統美學觀中對色彩的主觀想象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這種主觀想象不等于主觀臆造,裝飾色彩同樣來源于生活實踐,同樣需要從客觀事物中吸取營養。這正是包裝畫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顏色似”說明了這種關系。人們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啟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裝飾色彩的主觀性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傳統中國畫中也經常把荷花畫得紅艷艷得,荷葉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對這些形象,人們自然會覺得所畫的水墨葉子是綠色的。在藝術設計作品上,常常也有這樣的例證,一張藍色的畫面,上面畫幾束燦爛的焰火,這塊藍色自然會被人接受為深邃的藍天。同樣是藍色的底色,畫上幾塊白色的三角帆影,這塊藍色又會被人們視為無邊的海洋。一張綠色的畫紙上畫一對嬉戲的小羊,這綠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為只是單純的底色,空間更大了,給人的聯想更多了。

【摘要】今天,我們面對不斷發展的現實世界,以及國外的各種藝術思潮對中國傳統藝術帶來的沖擊,新思想、新觀念的不斷涌現。如何認識傳統繪畫造型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成為當下設計應認真研究的課題。如果完全背離傳統藝術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現代藝術,惟西方現代藝術馬首是瞻,簡單地挪用西方現代藝術形式,將使我們的藝術喪失民族的個性。

篇2

所謂傳統審美理念,其表達的不僅是個人的主觀感受,更多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審美實踐,其深刻地表達著特定時代所提出的理性要求。在眾多社會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了審美理念。中國的傳統審美思想豐富多彩。寓物而明心,多強調“寫意”,情景交融。不僅局限在簡單的描摹客觀事物,更不是隨意拼合的主觀意識,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高度融合,體現中國傳統審美的統一和諧,從而達到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統一。當然,該傳統審美也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重要的精華,是中國傳統審美思想的靈魂。此外,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還強調了“傳神”和“天人合一”。傳神,是藝術中傳達美的一種方式,是指藝術作品應對物象最具審美價值的特點進行描繪,通過概括、提煉和再造,表現出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充分表達物象的神態、氣韻,所以“傳神”又稱“形神兼備”。天人合一,是從戰國末期到西漢時期發展的一種傳統審美思想。先后將儒家和道家思想綜合起來,逐步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主張。該主張深遠地影響著中國文化和藝術創作的未來。對于明式家具而言,無論選材、設計還是裝飾等諸多方面均有考究,無不體現天工與人工的完美結合。

2對傳統審美的質疑

隨著社會不斷的演變進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日星月異的變化使人們開始懷疑舊的事物,質疑傳統的審美。審美思想具有相對性,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懷疑,作為一種本能反映,是體現思想活躍的。同時,這種活躍的思想并不只是否定力量。相反的,它可能有著極大的引領性,從而常常是人類認識進步的有力先驅。正如這樣一句名言,“接收新的就必須重新估價、重新組織舊的,因而科學發現和發明本質上通常都是革命的。所以他們確實要求思想活躍、思想開放,這是發散式思想家的特點,而且確實也只限于這些人。”

3現代藝術氛圍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完成了工業革命的歐洲,在人們物質生產領域得到空前發展的同時,思想領域也得到了空前的活躍。這樣的歷史背景為現代藝術的萌芽及其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也為藝術的大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表現出藝術發展的一片繁榮,藝術家們高漲的創作熱情,輪番上陣的藝術流派和各類新穎的藝術形式都充斥著人們的思想和眼球。這種變化影響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和觀念,同時也影響著宗教與藝術。其中,印象派最具代表性,它對傳統法則的質疑則是后來產生現代藝術的起因。而后,后印象派反傳統、反印象派的追求,是新藝術的開始。藝術家們將關注點轉入內在的精神世界,選擇新的視角去創造內心所感受的新事物。這一新藝術的出現標志著傳統審美和現代藝術在逐步由相互沖突變為相互融合。隨著西方現代藝術向中國的引入,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同時對中國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中國藝術界對許多藝術的概念性和主觀性問題有了分歧和爭論,但在一定意義上也有了新的認識。現代藝術家們通過創作來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這類作品強調藝術家自身的價值,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同時也為后世創造不少值得借鑒的藝術表現方法和大膽的創新性材料。

4中國現代藝術的現狀思考

目前,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中,市場和商業化的誘惑太大,導致一部分平庸藝術家利用所謂的流行藝術語言來進行大量的復制和抄襲,這種復制對于現代藝術的發展沒有任何意義。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應有的市場和利潤,使得有人打著與國際接軌的幌子,追求著表面的形式感來取得效應。在現代藝術的大環境下,藝術家的創意是潛伏在現代藝術中的內在動力。然而,現代藝術家的創作源于藝術家本身所處的文化大環境,在文化信息的影響下感知環境所反應出的能力。對于中國現代藝術,可能以全球化的資源作基礎,以傳統文化內涵轉換的藝術創作會成為新的契機。

5現代藝術和傳統審美的沖突

西風東借、洋為中用,很多人就是借此發揮,贏得了相應的市場和利益,導致由此傳統審美與現代藝術間發生了正面沖突,并且氣氛越來越烈。中國傳統審美理論強調“意”,也看重藝術家的“德”,藝術水準相當的創作,藝術家的“德”會提升相應的藝術價值,因此,藝術家的“德”不僅影響著創作的藝術價值,也影響著大眾審美理論。在中國現代藝術氛圍里,藝術家的名氣會成為人們審美、品評的一個重要標準。藝術家名氣的由來有兩類,一是通過市場的炒作和相關機構的宣傳得來的,二是通過藝術家自身在藝術長河里的修養和錘煉造就的。后者相比前者來說是屬鳳毛麟角,在當今這個社會經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商品市場社會,“好飯不怕晚”已不再流行。由此使得一些缺乏市場包裝宣傳的有才之人被埋沒,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藝術是需要創造力、需要新鮮感的,若現代藝術一味地缺乏新鮮事物則使得藝術氛圍變得單薄無力。市場的宣傳在迎合社會和大眾的需求,可也正是這樣一味地迎合使現代藝術失去了傳統審美的韻味,也是造成現代藝術和傳統審美理論沖突的重要原因。現代藝術和傳統審美經歷沖突和紛爭后,在社會大環境的條件相互刺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6總結

篇3

關鍵詞:中國當代藝術;傳統性;現代性;書象藝術《天書》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4-0011-02

一、導言

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信息化的時代,全球的緊密性,互通性顯得尤為突出,這種特點于藝術領域也是如此。中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接受了大量來自世界藝術思潮的思想和觀念。這對于中國的現當代藝術來說,確實是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在這樣的一個積極相互交流的時代之中,一件藝術品既會烙上鮮明時代的印記,也會承襲傳統文化的痕跡,這是不可避免的。同時,這也是藝術不斷創新前進的一個方向。在本文中,“傳統性”和“現代性”更側重于時間概念上的一個界定。“傳統性”一詞主要是界定中國當代藝術中所能體現出的中國古典傳統文化藝術思想和中國典型傳統藝術形態;“現代性”一詞是對應于“過去”而言,是中國當代藝術在科技、經濟,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出現的新狀態和結果。各民族藝術雖然隸屬于全世界,全人類,然而也表現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偉大智慧和深厚積淀。書象藝術《天書》以一種中國文化載體――漢字――的筆畫痕跡的創作,即體現出中國傳統藝術的特征又具備了當代所賦予的現代性特征。

二、關于傳統性

“書象”的提法是出現在劉驍純的《書法?書寫?書象》中。到現在,許多學者對“書象”下定義而劉驍純也在不斷地補充。然而,無論如何闡釋,“書象”藝術本質核心在于藝術作品一定具有漢字形象的藝術元素。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前衛藝術展”上,展出了《天書》作品,之前名為《析世鑒》。的這件作品特點在于運用雕版技術規整化地刻寫創造出的不帶有任何情感的仿宋體假字,以綜合媒介材料裝置藝術語言展現在觀者面前。藝術作品所呈現之中的假字或錯字給人帶來的驚訝莫名之感。

此作品蘊含了中國古典美學“有”,“無”的思想,“有無之相生也” ①,“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② 。在《老子》十一章中,借車輪、器皿,房屋來巧妙說明“有”,“無”的關系。車子的輻條匯集在車轂中空之中,才有了車輪的功用;器皿有了中間的空間,才可有器皿的使用;建屋開門窗用屋的中空,才有了房屋的空間利用。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大家老子所闡釋“有”,“無”的辯證關系。老子將“有”、“無”、“虛”,“實”看成是天地萬物的源泉。這種思想在中國古典美學看來影響源遠流長。現代學者宗白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寫到:“虛和實的問題,這是一個哲學宇宙觀的問題。”③“這種宇宙觀表現在藝術上,就要求藝術也必須虛實結合,才能真實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④在《天書》作品中,可以看到這種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影子。《天書》印刷出宋體版刻出的漢字字形,此為“有”或“實”,但是都是假字或稱為錯字,不是正常情況下能夠承載信息的可以讀懂的漢字,此為“無”或“虛”。由于作品本身兼顧了“有”和“無”的道家思想在內,使得觀者本著熟悉感靠近作品一覽書寫內容的時候,卻于仔細品讀發現陌生,進而感到其無意義,但正是在這樣的虛無縹緲之中,引來人們的思索。

三、關于現代性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思想中,克萊夫?貝爾于《藝術》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這樣一個藝術理論。貝爾從塞尚的畫開始分析進而將“有意味的形式”推及到整個藝術理論,以藝術品的形式為關注中心。這個觀點使得藝術擺脫掉了對于藝術敘事題材和藝術敘事內容的依賴,使得藝術形式本身獨立出來,得到關注。

《天書》作品不是書寫的作品,不是書法的作品,而是“書象”的藝術作品,是漢字書寫的圖像藝術作品。這件作品采用綜合材料完成,將上千個假字氣勢龐大而整齊劃一地排列于展廳的地面及空間,直接吸引了觀者的眼球使其產生駐足細讀的潛在愿望。這是“有意味的形式”第一層價值所在,使得該藝術作品的藝術形式成為被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對象,藝術形式成為了主角。“有意味的形式”第二層價值就在于那些看似被藝術家莫須有創作出來的“假字”本身。作品中的漢字形象僅僅只是一種像漢字的形象,而不是我們正常的用于記錄和交流信息的漢字,它們沒有承載任何信息價值內容,絕對不被讀取信息,就是假字一堆而已,只不過披上了像漢字形象的形式外衣。從實用角度來看,“假字”是無意義,無價值的。但是,從當代社會思潮角度來看,不可閱讀的假漢字形象的形式呈現出后現代的反中心,調侃,反諷,無言的觀念。將“中心性”認為是可以使用的“真字”,那么,在《天書》作品中的上千“假字”形象則是直面顛覆了“中心性”,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消解。

四、總結

面對著世界藝術理論和藝術流派的層出不窮,中國藝術界討論中國藝術何去何從,如何革新,如何創新之聲不斷。其實,人類社會自步入文明史以來,從農業、工業、科技,信息到當下大數據時代,相聯系的領域增多,相聯系的程度加大。處于這樣的大背景大環境中,中國當代藝術作為世界藝術長廊中的一部分,要展現出當代所賦予的特點;作為中國的藝術又延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的責任。這是歷史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所在。中國傳統的精髓要在,時代性也要有。然而,不是一件藝術作品具有了傳統文化藝術思想及特征和當代藝術思潮下的現代性就可以標榜為一件成功的當代中國藝術作品,因為體現出這兩個特點,僅僅是可以限定了作品的地域和時代。成功的中國當代藝術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刻板地將傳統的思想技法和當代的觀念媒介生拉硬拽拼湊于作品之中;而應當恰如其分地尋求契合點,使得作品有中國本民族和本土性的身份,又展現出時代的特性。如,書象藝術《天書》不僅受到中國傳統書寫漢字的啟迪并且賦予了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精神,而且在當今這個視覺圖像的時代下運用綜合材料制作裝置藝術以“有意味的形式”來表達出后現代的無意義,去中心的特點。中國當代藝術不應固守執著傳統性,一味追求現代性,使其融合而融合,而需要于藝術創作中恰如其分地即展現現代性,又不失傳統性。

注釋:

①老子,莊子:《老子?莊子》,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版,第3頁.

②同上,第17頁.③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頁

④同上,第40頁.

篇4

1.民間美術色彩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本源民間美術色彩在民間的傳承歷史久遠,在缺乏豐富物質的民間,不斷地補充著勞動者心靈的空缺,蘊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根本的內涵。民間美術色彩的主打顏色是大紅色,此外在色彩的選擇中均與主打色一樣充滿原始和強烈的生命力,淳樸與自然的藝術魅力,且奔放而又不失婉約,在中華民間歷史長河中不停地散放光彩、充實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因而在充滿競爭力、物質化、科學性的現代藝術設計中,民間美術神秘的色彩必定成為最寶貴的源泉和靈感,即是說,民間美術色彩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本源,二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沒有民間美術色彩作為基奠,現代藝術設計作品只是外表華麗的一副空殼,無實在意義。

2.民間美術色彩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想象空間民間美術的豐富多樣,不僅為現代藝術的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同時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從多個層面及多種角度拓展了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新意識和想象空間。例如民間常見的美術作品窗花,勞動人民通過與實際生活、豐富想象及心靈手巧的結合,巧妙地構造并剪裁出極具藝術氣息又貼近生活的作品。美麗的窗花中,不僅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也體現了勞動人民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些方面很好的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獲取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技巧。民間美術色彩促使人們注意觀察生活,結合現實拓展思維想象力,完美的現代藝術作品需要民間美術色彩提供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3.現代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色彩具有共通性現代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色彩之所以能夠完美的結合,離不開它們之間存在的許多共通性,現代藝術設計需要鮮明的民間美術色彩來進行強而有力的補充。民間美術極其重視色彩的搭配和應用以及其中蘊涵的意味,并崇尚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因此受到了較多社會文化環境及文化意識的影響。現代藝術設計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成分,是補充藝術作品美感的最重要的視覺因素。現代藝術設計需要借鑒和應用民間美術色彩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在社會歷史文化觀念的基礎上,汲取其精華,更完整地將色彩表現于現代化藝術設計作品中,所以,兩者之間色彩的選擇存在共通性。此外,在民間美術中,人文精神無處不在,勞動人民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和愿望,無不通過色彩使之體現。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的藝術設計與人類本質屬性漸行漸遠,容易將這一點忽略。因此,在現代藝術設計的作品中,應該注重藝術與人文情懷的結合,民間美術色彩所表現的具有重大價值的人文內涵,也是現代藝術設計最應具備的。

二、小結

篇5

關鍵詞:傳統園林藝術;景觀設計;繼承與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city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in landscape design, can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The premise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garden art in research, prospect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in landscape design direc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傳統園林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傳統園林藝術的核心

傳統園林藝術的技術核心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國古代園林的特點是:園林的建造藝術,在自然中進行;把它分成若干個空間,融于自然界當中;建造的各種景觀,應該和自然相適應;種植的各種花草,應該表現自然思想。這些特點明顯地表現了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這種思想雖然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并沒有顯得落后。相反地由于自然環境遭到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反而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古代園林藝術從效仿自然到來源于自然,一直發展到近期的高于自然的境界,都充分表現了設計者意圖的進步。時間發展到現代,人們試圖改造自然,以致于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現在的城市景觀設計方面,大多是人工設計。自然景觀很多被破壞,所以出現了大量的人造景觀,不顧及自然環境的惡劣。比如城市景觀中的廣場,大面積地水泥地面,如果你在炎熱的夏季來到這里,無異于受罪。城市景觀設計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熱島效應、地層下陷、人們出現多種心理疾病等。且不管這些地區發生的這些事件,從自然生態方面來看,自然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且讓人感到人類生存將來會受到威脅。勿庸置疑,城市景觀不僅是景觀,城市景觀設計應該使人類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這種自古就有的思想,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它,它在景觀設計方面的運用非常重要。

2、傳統園林設計的主要表現形式

中國城市景觀設計沒有自己的內涵,缺乏自信,不知將會走向何方。中國的城市景觀設計發展的時間很短,沒有基礎。于是現在的城市景觀設計中出現了很多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現象。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當中沒有草坪,彎彎曲曲的小路把草坪分隔成不等的小塊,顯得非常零亂。草坪主要就是以自身寬廣的面積來博得人們的青睞,傳統園林設計也由于這個原因,不重視草坪設計,所以草坪設計是一個新生事物。現在的城市景觀設計中到處可見草坪,但令人可笑的是中間常常會插有一個標牌“嚴禁踩踏”。草坪在西方國家中就是用來給人們休息的場所,不只是為了環境美。但在中國的道德觀念中,坐在草坪上是沒有道德的行為。因此西方設計師對這一現象感到非常奇怪“草坪就是給人們用來踩的啊”。由于大面積的草坪占據了園林面積的大部分,因此很多人在休息時只能坐在草坪的臺階上,感到啼笑皆非。傳統園林設計中給人們提供的休息場所都是在樹林當中,這種設計思想一直發展到現在,樹木成為園林設計的重點。中國人常常會三五成群,坐在樹下面休息。傳統園林設計中安排的石桌、小亭,都是建造在樹木中間,以樹木在四周圍擋,現代園林設計中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現代自然景觀設計要繼承傳統園林設計的精髓,展現現代建筑風格,并不是僅僅依照西方的園林設計建造自己的景觀。

二、傳統園林設計在當代園林建設中的應用

當代城市人群主要活動于下面四大場所:交通場所、居住場所、工作場所、休息場所。與此相對應的景觀設計主要有:帶狀場所設計、住宅小區場所設計、面狀景觀設計。這些現代景觀設計與傳統園林景觀相比,更復雜更專業。在人們的居住場所建造的園林,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如果全部依照傳統園林景觀設計進行建造,又與現代人們的應用格格不入。對于上面提到的三大城市景觀設計,傳統園林設計有很多內容值得應用。一帶狀空間設計:此方面主要應用于道路和視覺走廊,人類雖然在道路上用的時間比較多,但通常不會只關注一個景點,而是隨著道路的行走,觀賞道路兩旁的景觀。所以道路景觀不必過于細致,有大致輪廓就可以,使人們感到視覺美。傳統園林設計當中講究一步一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人們視覺疲勞,但在現代的道路景觀設計中,不能過于精細,這是因為人們不會觀察到景物的細致和建造成本過高。二住宅小區景觀設計:傳統園林中的景觀設計都可以在人們的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上應用。住宅小區的人口很多,在進行小區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到這一點,這和傳統景觀設計不同,設計的服務內容應該比傳統園林更復雜。在傳統園林設計中,人性化設計主要有:庭園、水池、亭子等,如今城市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所以這些人性化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三面狀景觀設計主要有:商業區域、公園、自然區域。這些當中很多可以用傳統園林設計思想建造,這些景觀主要就是人們用來休息用的,只要是人們覺得這些環境優良,景觀設計目的就達到了。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為了體現園林的功能和節省資金,把傳統景觀中應用較多的木材換掉,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三、展望傳統園林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發展

在園林設計中,如果遇到設計難題,用一種設計方法解決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把多種設計方法融合在一起進行創造,往往會達到出其制勝的效果。研究一個真實的例子:在一個小型廣場的設計中,廣場建在十字路口,建有傳統園林中常見的走廊、傳統樣式的廁所,當中空地運用西方式樣。這里在夜間常常會聚集很多人,走廊上的坐椅可以供人們休息時使用。設計雖然簡單,但效果很好,人們非常喜歡這一活動場所。

對于傳統園林設計中眾多的小型設計,現在應該突破園林的局限性,應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把園林中某一小型設計改變形狀使其成為一個公交車等候站。不但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使人們也感到方便。象這樣的小型設計還有很多,如垃圾桶等。

四、結語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應用傳統的園林藝術手法對于提高現代景觀設計水平和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化設計內涵,體現民族特色,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謝健,劉寧.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思想對建筑室內生態景觀的影響[J].大家.201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公求求你不要she在里面小说| 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年片人免费www|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欧美在线观看www|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免费在线色视频|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片成年免费观看网站黄| 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 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里番库全彩本子彩色h可知子|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va欧美va|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女人与禽牲交少妇| 一级一级人与动毛片|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 国内黄色一级片| 99久久久久久久|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japanese性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