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0 17:15:1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給孩子的美學啟蒙,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但是我一點也不打算教他《弟子規》。那種檔次的東西即使擱在古代,也不是什么好貨色,用現在的眼光看,更是誤人子弟。事實上,不只是《弟子規》,古代給孩子用的大部分蒙學書籍,我都不打算讓他太早接觸。
在中國古代,孩子們沒有太多渠道和方式去獲取知識,教育理念也很狹窄,他們要完全依靠蒙書來啟蒙。它扮演的是教化之職,告訴孩子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和社會規則。所以我們能看到,里面充滿了道德訓誡和規矩陳述,大多板著面孔,語氣生硬。
比如《小兒語》的作者、明朝人呂得勝,他覺得,這些歌謠雖然流傳很廣,但是沒有任何教育意義,對孩子沒好處,遂動筆寫成了《小兒語》,劈頭第一句就是“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教育意義是有了,趣味卻沒了。古代的蒙書,大部分都是這種調調。
時至今日,社會形態已大不相同,孩子們接觸到的信息和渠道,遠比古代豐富,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些蒙書里的內容、講授的方式,大多已然陳腐過時。也有些思想很好,不過在現代兒童教育體系里已有所繼承,孝也罷,誠也罷,仁也罷,禮也罷,分享也罷,發奮也罷,都會有更好、更科學的表達方式。一個有趣的童話,其潛移默化的效果,要強于圣人之言幾倍。
所以如果你想靠國學來教育孩子品德,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正常的教育上。
在我看來,國學對現代小孩子的意義不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培養他們對古典美學的欣賞。我希望我的孩子對國學的第一眼印象,是“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的畫面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思妙想,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生動,是《緹縈救父》的勇敢和《夸父逐日》的壯絕――而不是陳腐不堪的“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更不是絮絮叨叨的“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如果讓我列一本最適合的國學啟蒙,我大概會選《聲律啟蒙》念給他聽:“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边@里面不涉及什么教育意義,純舉音例,從一字對到多字對,層層推進,鏗鏘有力,節奏分明。
以他現在的年紀,還無法了解文字的意境。但孩子對音律的感覺,卻是天生的。他能領略到抑揚頓挫,聽出平仄起伏,感受到音韻節奏。在小孩子的耳朵里,這和國學什么的沒關系,就是一首意義不明的美妙歌謠,一邊念一邊樂得手舞足蹈。我不打算向他解釋,也不會逼他背誦,只讓他以最單純、最純粹的方式去感受那美妙的中文音律。
我相信,只要孩子感覺到了美,他自然會產生興趣,并愿意去深入了解。這種發自心底的熱愛,最為可貴。
當今社會,動畫片以強大的生命力存在于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對于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擴充孩子的知識面有著獨特的作用。但由于我國未將動畫片進行分級管理(嬰兒級、6周歲以前、15周歲以前、全齡段等),很多的動畫片都存在成人化、暴力、低俗的現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不良影響。
二、案例舉隅
案例1:2013年4月6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8歲的冉冉、5歲的浩浩與8歲的鄰居小伙伴李某某在村邊樹林里模仿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劇情,做“綁架烤羊”游戲,李某某把浩浩弟兄倆綁在樹上,點燃地上的樹葉,導致浩浩兄弟倆嚴重燒傷。
案例2:2013年4月1日,深圳的一個5歲的女孩模仿動畫片中的場景,手里拿著雨傘,從6樓跳下,導致嚴重骨折。
案例3:安徽一名四歲男孩在家模仿動畫片,刀割小手指。
三、案例剖析
(一)動畫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1.影響身體健康。長時間看動畫片容易傷害大腦及眼睛健康。
2.制約社會性發展。動畫片使不少孩子“上癮”。
3.誘導暴力及傷害行為?!敦埡屠鲜蟆分欣鲜笥没馃葑?,忽視了玩火危險的警示。
4.導致孩子“被成人”。孩子在看動畫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人物語言、穿著、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小大人”了。
……
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喜羊羊”之類的動畫片并不適合幼兒,這不是觀看不觀看的問題。動畫片制作者不懂幼兒教育,只是以成人的視角“玩味”樂趣。
(二)動畫片的益處
1.可以幫助幼兒認識社會,學習基本的行為規范。如動畫片《我會過馬路》,通過小猴的有趣行為及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孩子懂得“紅燈行、綠燈?!钡纫巹t。
2.促進語言學習。研究證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兒童之中,看電視較多的兒童的語言和詞匯使用水平明顯地高于看電視少的兒童。
3.認識一定的道理。幾乎每一部動畫片都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讓孩子在觀看動畫片過程中習得。
4.促進想象力的發展。動畫片以其離奇夸張的情節或瑰麗多彩的環境吸引著孩子,讓孩子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
三、策略試述
作為家長與教育者,應該怎樣避免動畫片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讓動畫片成為助推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劑”呢?筆者認為應該著力實施“三避免”“三引導”策略。
(一)“三避免”
策略1.避免只看不“導”
成人在陪伴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分辨動畫片中的真善美、假偽惡現象。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里有一個鏡頭是紅太狼拿平底鍋打老公,孩子一看就笑,但成人不能一笑了之,要讓孩子懂得打人不對。
策略2.避免只買不“選”
家長在購買或選擇電視動畫片時要做到三點:(1)選教育性、啟蒙性強的動畫片。如,《巧虎》以歌曲、舞蹈、科學知識的教育為主?!洞蠖鋱D圖》中以幽默詼諧的成長故事,一方面滿足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還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品質。(2)選擇審美性、娛樂性強的動畫片。選擇動畫片,還要關注動畫片中的圖像、聲音、人物等傳遞的美學價值和娛樂價值是否高,是否能給予孩子快樂的童年。(3)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征的動畫片。如2~3歲的寶寶就喜歡《天線寶寶》這類的情節、語言都簡單的動畫片,他們百看不厭。而5~6歲年齡段的孩子就喜歡情節、語言都復雜些的。作為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選擇。
策略3.避免只放不“陪”
大人應該陪著孩子一起看電視,這樣既有利于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又有利于及時掌握孩子對動畫片中人物、情節的理解,能及時矯枉過正,避免“模仿危險情節”等事故的發生。
(二)“三引導”
策略1.引導孩子討論動畫片內容
討論時,成人應盡可能地拋開道德灌輸與干預,細心地觀察孩子們對于動畫片的理解。智慧的教育者懂得尊重孩子們的意見與想法,懂得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自主評判媒體內容的能力。
策略2.引導孩子表演動畫片中的情節
在家庭里,成人有時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動畫片,進行隨機教育。當孩子特別喜歡某個動畫情節時,可以利用餐前或餐后時間讓孩子進行動畫內容的演繹表演,引導討論,學習其優秀品質。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讓碟片的小主人介紹故事內容,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策略3.引導孩子養成看電視的良好習慣
成人要和孩子有一個約定:看完電視,每次只看20分鐘;看完后,要護眼,眺望遠方。
一、社會調查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素質人才需要教育,幼兒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的幼兒教育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投入也不斷加大,幼兒教育呈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趨勢。但是由于地域經濟的差距,部分地區教育的投入遠遠達不到標準,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施滯后,教育理念落后,這些直接影響了幼兒園學前教育的質量?,F在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對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很不滿意,更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我從事幼兒園學前教育多年,對于學前教育了解一些,最近又對我們地區的學前教育進行了一些調查。調查采用訪問、對話、問卷等方式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了100位在校幼兒的家長,在幼兒園學前教育班隨機調查了100名5―6周歲的兒童,發現了一些幼兒園學前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幼兒園教育存在著封閉性、限制性、滯后性等弊病,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趨于“小學化”。雖然學前教育是到小學的一個過渡過程,需要學習一些小學內容,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大班就直接使用小學的一年級教材,教學內容基本以學拼音、做數學題為主,而且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進入到小學的學習環境,影響了孩子健康發展。
2.教師不注重幼兒的人際關系的培養。例如,對待孩子打架的情況,往往采取強硬的方法進行處理,不是挨罵就是罰站,這樣不但使幼兒對教師產生敵意,而且影響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更影響幼兒的人際關系。
3.活動過于古板。教師的教育方法傳統,幼兒的游戲重復,使孩子們對游戲失去興趣。雖然有時幼兒也有自己獨特的創意,但教師大都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這樣就打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三、發達國家幼兒園學前教育的先進經驗
在教育理念先進的發達國家,幼兒教育的核心是形式多樣化。幼兒園自身把目標定在培養幼兒社會化、多元化的素質上,對幼兒進行訓練的目的是讓幼兒很快融入社會。比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建立人際關系,幼兒園會經常組織孩子們進行大型的團隊游戲,讓孩子們互相配合,互相學習,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當幼兒行為不被高度控制時,他們能最有效地學習社會技巧。
有一位旅美學者告訴我:他的孩子在美國上學前班,教室里是“花花綠綠一片”,墻上有標著圖畫的字母表、數字、地圖、學生繪畫等,根本沒一塊空閑的。教室看起來似乎很亂,但哪一項對孩子們都有用。應該說,這種花花綠綠的環境,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老師上課也不強求學生坐個什么樣,而是隨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聽、不出聲就成。老師鼓勵孩子們多玩、會玩,同時常向孩子們灌輸一個概念:“分享”,即大家一起玩。每周有一天讓孩子們帶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有一次,我們帶著孩子到一個美國朋友家過周末。女主人格外熱情,抓了幾只毛毛蟲裝到了瓶子里,作為送給孩子的禮物,臨別時還建議拿到學校讓小朋友看。我們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師大加贊賞,而且就毛毛蟲向孩子們講了蝴蝶成長的整個過程,她還專門介紹了一家書店,說那里正舉辦一個有關蝴蝶的展覽,建議我們一定要帶孩子去。說實話,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過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種毛毛蟲變成蝴蝶要用兩周時間。
四、轉變幼教理念發展我國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思考
學前教育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成才的關鍵的第一步,它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態度。學生良好品德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跟學前教育有密切聯系。我對于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模式轉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還原幼兒園的自身功能。針對部分幼兒園的“小學化”問題,我認為在教育內容上應更注重釋放幼兒的天性。比如在教孩子算術的過程中,我不是要求他們去記一個結果,而是要他們體會思考的過程;對于孩子所提出的疑問,我會耐心地講解,用最簡明的語言讓他們明白。
2.善于轉換思維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給學生講《灰姑娘》時,我忽然有一個大膽的問題,于是問道:“你們知道作者犯了什么錯么?”此時孩子們都認真想。隨后我引導他們:“書上說灰姑娘到了12點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可故事的最后作者卻沒有寫她12點變回去。這說明了什么呢?”有的說:“老師,作者犯錯了呀。”有的說:“他和我一樣,都會有不乖的時候,都會被媽媽訓?!边€有的說:“老師,我以后寫故事不會像他一樣犯錯?!甭牭胶⒆觽兾寤ò碎T的答案,我說:“你們說得對,再偉大的人都會犯錯,所以犯錯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認識到以后不去犯錯就好了。”孩子們都認真點頭??梢娪靡患⒆觽兏信d趣的事情去進行教育,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有著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老師必須轉變這種心態。我給他們看一些展示貧困山區孩子們疾苦生活的資料,激發起他們的同情心。許多孩子主動要求為災區小朋友贈送自己的衣物、玩具,表達他們的關心與同情,還有的孩子自己動手做小卡片,上面寫了自己美好的祝愿。這樣孩子們就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同情心與他人分享的心。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早期的幼兒教育為孩子的成長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教育,結合實際情況,轉變教育理念,依靠自身的條件和資源最大化地調整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條培養出幼兒綜合素質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馬曉紅,王娟.從復雜性視野看幼兒社會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0.1.
關鍵詞:自主閱讀;興趣;材料;家園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8-0073-01
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養成和提高,需要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幫助幼兒尋找到適合的途徑,從而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從興趣入手,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經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主閱讀能力,使其成為快樂的自主閱讀者,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一、 選擇合適的幼兒閱讀材料
幼兒起初的閱讀都是以畫面閱讀為主,選擇合適的繪本,可以使孩子在閱讀中體會到快樂,為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習慣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因此,挑選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
首先,應以幼兒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閱讀興趣,并注意選擇適合幼兒不同年齡段與能力發展段的繪本。例如,小班的幼兒觀察能力不強,不能細致地觀察每一幅畫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較復雜的繪本不太適合他們閱讀。而是應選擇一些畫面清晰、主體突出、情節簡單、內容健康的繪本供小班幼兒閱讀,如《小藍和小黃》《好餓的小蛇》等。
其次,繪本具有文學性的審美特質,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繪本是一個美輪美奐的作品,可以給幼兒以視覺上的沖擊,其構圖、色彩能使幼兒在視覺上引起愉悅,精美、高品質、內容精彩的繪本可以吸引幼兒陶醉和享受在充滿美感的氛圍和情感體驗之中,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在閱讀中提升藝術審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比如,抽象派的繪本可以帶給孩子無限的遐想與智慧的啟迪,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二、 有效設置閱讀環境
創設適合幼兒閱讀的氛圍,對幼兒的閱讀和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本學期筆者就以“童話樂園”作為突破口,在閱讀區合理擺放了軟墊子、觸手可及的圖書,并在經過和孩子們商定后,我們一起制作了閱讀區域規則圖示,從而提醒幼兒應該遵守閱讀區的規定,以營造出安靜的閱讀氛圍。孩子們都很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閱讀,由于是孩子自己參與的活動,孩子們會產生一種歸屬感,自然也樂意和小伙伴們一起安靜地、專心地閱讀。
在“童話樂園”中,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活動,并且自制一些工具,創設一種適于早期閱讀的氛圍,比如:“猜謎游戲”“我成長的故事”“童謠大比拼”等活動。在這些活動區域,放置一些常見的交通工具卡片、植物卡片、水果卡片及各種難易不等的拼圖,供孩子閱讀認識,并鼓勵孩子與伙伴合作玩玩、說說、做做,不僅調動了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也發展了孩子與人相處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語言、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班級區角中,我還專門設置了繪本閱讀區,這是幼兒最喜歡的區域。繪本可以催生孩子的語言表達愿望,可以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大膽想象,幼兒產生聯想后需要借助語言表達出來,教師要適時觀察和引導幼兒,鼓勵、支持他們將腦中豐富的想象通過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研究表明:在輕松、平等、和諧的閱讀氛圍中,有助于激發幼兒內在自主的表達愿望。因此在日常的繪本閱讀教學中,為拉近師生的距離,更好地促進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我采用了小組教學的形式,將位置安排成師生圍坐一桌或是圍坐在地墊上,從而共同閱讀。這樣既使幼兒感到親切、放松,又有利于教師傾聽幼兒的講述。在這種寬松的閱讀環境中,幼兒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自主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想象,不斷積累閱讀經驗,從而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使幼兒成為敢說、想說、會說的小小善讀者。
三、優化家、園同步互動
閱讀是一個多元、復雜的歷程,對幼兒進行閱讀活動的引導,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到合適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幼兒積累閱讀的經驗,循序漸進地建立起自主閱讀的能力,幫助孩子進入知識的海洋。
在家庭中,建議家長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小書屋,在里面放置上書柜和書,還可以在地面上放置一些供孩子席地而坐的墊子,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讀書的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畫面內容,引導孩子發問、思考,并和孩子一起討論,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親子游戲等方式,幫助孩子將書中的故事和個人的生活體驗串聯在一起,以激發孩子對閱讀的真正興趣,使其真正體味到作品中所蘊含的生活意義。
總之,繪本是幼兒建立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幫手和啟蒙導師,教師要認真選擇和利用好繪本,引導孩子們學會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使其成為快樂的自主閱讀者,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體檢;激發;引導;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2-0242-02
通過三年在小學的教學我從中體會到,要教好美術課并不是單單教會孩子們畫的像什么或者會畫什么,亦或教孩子們用什么工具畫畫等等,這些都不是上好美術課的標準。好的美術課應該是看孩子們通過美術課學習到了什么,是否在其他方面有所進步。比如是否獲得一個健康的右腦,一個流暢邏輯的左腦,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種對藝術的熱愛,一份敢于創造的勇氣,一身表達暢想的能力,一顆感恩自信的心靈。這些對孩子的綜合考評才是一個老師是否教好學生美術的標準。
真正的美術教育應由以下三個階段的學習而得。
一
體驗。體驗有很多種。一種是人們常說的模仿。孩子是喜歡模仿的,孩子的內心很純潔,沒有太多復雜的東西和負面的情感。在這個階段,可以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在腦袋里打下烙印,能達到閉上眼睛就能畫出的境地。第二種體驗就是心的體驗及讓他們通過繪畫,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體驗心與海的對話、體驗山和眼睛的交流、體驗自然帶給人的感動、體驗把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的快樂,體驗因表達美而得到的自信、體驗把美與他人分享,與感恩達到擁有心靈的美好與崇高,體驗畫畫入境的專注和自我而達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訓練,從而體驗到――創造的幸福!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因為種種原因只是把體驗片面認為是模仿,也就是依葫蘆畫瓢,老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在下面畫,模仿老師。可以說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是錯誤的,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美術課就是把老師畫的樣子描下來,好的標準就是畫的是否和老師的一樣。這樣的教法會讓學生慢慢對畫畫失去興趣,還會讓孩子對美術有種狹隘和錯誤的理解,這從我們現在的家長朋友身上就能看出。
一次,一個小孩的家長跑來找我說我家小孩畫畫很好,畫什么像什么,將來準是個藝術家,我心想要成為一個藝術家可不是畫什么像什么就斷定的,我又問他家小孩平時都畫什么,她說就照卡通畫臨摹,照著書上的插畫臨摹。我就說孩子喜歡畫畫是好事,但是需要一個正確的老師引導,畫畫不只是畫的像就行,還需要悟性和體會……之后我注意到那個小孩也看過他畫的畫,給我的感覺是畫面里面沒有感情,都是別人的東西。這讓我很苦惱。最后我總結的是家長過于干預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行為評價太多的緣故,我只能希望家長們能盡量給孩子多一點自己的空間。家長期望孩子成才不論孩子學習什么,家長和一些老師都對他們寄托了無限的期望,畫畫當然也不例外。對于成人來講,成人畫一幅畫一般都有一個目的。比如參加展覽,出版畫冊等等。孩子畫畫當然也需要這些,但是如果家長和老師只把孩子學習畫畫的期望放在參展、獲獎、成為專業美術工作者這樣具體的目標上,那么,最后往往會讓您失望,因為孩子在這種高期望值下畫畫,往往帶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又常常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硬著頭皮學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一種過分爭強好勝的心理,一旦有一點小小的失敗,都會使孩子喪失了自信心,喪失了自信心的人怎么可能有所作為呢?另一些孩子則采取消極的態度,認為自己達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因而對畫畫漫不經心,隨意涂抹,玩玩算了。這兩類孩子能從學習畫畫中有所收益嗎?
作為家長和一些老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為孩子確定合適的目標,當孩子在經過一定的努力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夠不斷實現目標的時候,他們情感與心理就會保持在一種平衡發展的水平上。在孩子學習畫畫時,積極地鼓勵孩子面對周圍世界去畫,最容易使輔導者找到對孩子的適當期望值。當孩子照著某種范畫去學習的時候,無形中總有范畫作為衡量的標準,由于這是一種一對一的對照,像與不像、好與不好的標準非常明顯,而孩子的臨摹能力又很有限,有幾個人可以依照著范畫畫得百分之百地“像”呢?當然,他們勢必面對著批評和指責。但當面對周圍世界去畫畫就不同了,表現真實的事物并沒有范畫那樣硬性的標準,在大千世界中即使是兩片樹葉也會有許許多多的相異之處,而且成人一般也不會以“和照片一模一樣”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就給了孩子一個比較自由地發揮的余地,能夠更容易地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增強了。也就得到了良性的體驗。這時我們就該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情感激發。
二
情感激發。情感激發是建立在和自己的視覺連接上。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達到可以畫到腦中所想,隨心所欲地去表達。通過情感激發出的靈感更能讓孩子們的心靈觸摸到藝術創造的真實,更容易達到手和腦的和諧感受藝術創造的樂趣。
在教《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節課里,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大量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我用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心里產生這樣的感覺,就是想把看到的聽到的馬上畫下來,此時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老師這時候就不要再干涉孩子們的創作了,應該是微笑著看著他們畫然后在旁邊說,嗯,畫的不錯~~~有時候還真會被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折服。有時候真不需要課本,課本只是上課的參考,如果教師覺得可以用更合適的方式教授那就拋開課本。
比如教奇妙的微觀世界這一課,一般學校里不能讓每個小朋友人手一臺顯微鏡,孩子們看不到微觀的世界體驗,怎么辦。我們不妨這樣想一下,不用顯微鏡能不能看到微觀的東西,或者換個思路想想,可不可以把微觀的事物于我們不易觀察到的事物相對應。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看看自己的課桌,那是用了好多年的課桌,不知道多少人在上面留下痕跡,我們的課桌還是在那里默默為我們付出。我讓孩子們在課桌上用粉筆畫一個三厘米大小的方格,讓孩子們就鎖定這一方格,仔細觀察方格里的內容。平時這是基本不被人注意的,在這節課里,孩子們在課桌上發現了太多太多,當孩子們正看著自己的課桌無限思考的時候,我叫孩子們把這個方格里的內容畫下來,此時在孩子們的畫畫本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每個孩子都是繪畫的天才,很會應用點線面之類的美術知識。這可以說是在情感的充分激發下,只要給予孩子一點形象,孩子們會創作出更好更充分的形象。
三
知識情感內化。知識情感是和自身的感受建立連接,目的是回歸自身。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回歸靈性的重要階段。在有了一、二的基礎后,筆下流淌出來的是真實的情感。這個時候,再往高處走,就已經什么都不用畫了。這是夸張,但是也有道理,在這個階段畫畫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繪畫,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體驗心與海的對話、體驗山和眼睛的交流、體驗自然帶給人的感動、體驗把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的快樂,體驗因表達美而得到的自信、體驗把美與他人分享,與感恩達到擁有心靈的美好與崇高,體驗畫畫入境的專注和自我而達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訓練,從而體驗到――創造的幸福!當孩子們能領會到這一點,畫什么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可以看到他已經變成孩子的一種能力,一種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具備的一個完整人格的人的雛形。具體的說美術的教育是一種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最好的藝術教導只是引介美學的認知、材料的可能對創造性從來不設限,好像什么都有教可是孩子學到了西。 一個好老、好父母不過是在美學與創造教與不能教的兩難間整合了矛盾求取了平衡掌握了其的巧妙而已”這是寫在臺灣蘇荷兒童美術館的一段話,這也正是我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在教育中所得到的心得,其中寓意我想大家都可心領神會。
參考文獻:
[1]王蕾.思維力是孩子的核心 直接決定著孩子智力發展的水平[J].小演奏家.2003.11.
[2]試試你的創造力(英文)[J]. 英語輔導(瘋狂英語中學版) . 2004.
[3]葛文清.用親情促進嬰兒的智力發展[J].啟蒙(0-3歲).2005.12.
[4]朔風.什么時候容易“靈光閃現”[J].小學青年教師(數學版).2006.5.
[5]劉志安,翟麗萍,郭文英. 創造力及創造力測驗[J]. 山東教育.1999.7.
[6]試試你的創造力(英文)[J]. 英語輔導(瘋狂英語中學版).2004.5.
[7]常建芳.智力、創造力與智慧之間的辯證關系新觀[J].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2.
[8]周國蕓.如何教好智力發展差的孩子[J].幼兒教育.1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