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5:27: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icu常用的護理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資料與方法
2007年1~12月我院icu共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1320例。其中,全麻病人837例,腰麻或硬外麻醉210例,急診科收治的危重癥、昏迷病人273例(見表1)。出現并發癥59例,其中,首次穿刺失敗20例,套管針脫落及局部滲漏11例,套管折疊10例,套管針阻塞12例,靜脈炎6例(見表2)。
討 論
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原因:首次穿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者穿刺的血管選擇不當,技術上不夠熟練,或患者不配合,從而造成穿刺過深,針頭穿透血管壁,使血管破裂導致失敗。對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取得配合。血管要平直,彈性好,進針速度宜慢,且應直接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針芯時速度不易過快,用力勿猛,以防留置套管針隨針芯一起滑出血管外[1]。
套管針脫落及局部滲漏原因:穿刺后敷貼固定不牢,尤其是全麻患者或是昏迷患者經常出現煩躁的情況,致使患者將針自行拔出。另外血管彈性不好,以及一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導致的血管受刺激而使套管針脫落以致出現局部滲漏。對策:穿刺成功后用特有無菌透明敷貼固定,局部保持干燥,應多巡視觀察。推注化療藥物時速度一定要緩慢,若局部腫脹應立即拔掉套管針,重新更換穿刺部位。
套管折疊原因:發生折疊處常為套管與皮膚接觸處,因患者活動肢體,或敷貼固定不平整,導致套管折疊。對策:穿刺部位避開大關節,告知患者減少留置側肢體活動量,固定敷貼時從中間向四周逐漸展平確保與皮膚貼緊。
套管針阻塞原因:輸液后以及采血后,未及時推注肝素稀釋液造成血液凝固而堵塞血管。另外,抗凝液的量不足,推注速度過快,也會導至血液回流至套管末端,凝固堵塞血管。對策:用生理鹽水100 ml加低分子肝素鈉12 500U肝素液封管。在使用過程中每次接管時要注意,必須認真檢查肝素帽有無松動和異常,若延長管內有回血,色鮮紅并遠端漸淡為肝素化的血液,可直接接輸液管進行輸液,若回血色暗,無稀釋狀,應慎重,切勿強行推注[2]。龐溯檳等[3]研究結果提示,輸入高濃度或刺激性藥物后應靜滴生理鹽水20 ml左右,再行肝素鹽水2~5 ml封管,對降低靜脈炎,延長留置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有著重要的意義。
靜脈炎原因:可因局部細菌污染(敷料潮濕)機械性刺激(留置針所造成的)和化學性刺激(藥物和高滲液體)等因素引起。對策: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輸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同時嚴格執行留置針常規留置時間。臨床上常用的七葉皂苷鈉因對黏膜和肌肉組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腫脹經熱敷可使癥狀消失。
總之,靜脈留置針技術日臻完善,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術并做好觀察及護理,以有利于促進病人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孔秋寒.小兒靜脈留置中臨床應用的問題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03,9(4):310-311.
重癥監護室(ICU)是以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組織形式,是現代急診醫學及危重病醫學發展的產物。健康教育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1]。我校護理專業自1999以來,在大專和本科護理專業的實習中,安排實習生有一個月的時間在ICU病房實習。因為ICU的患者、病情以及管理的特殊性,護生普遍反映在實習中有關健康宣教存在不少問題。筆者就實習護生健康宣教帶教中常見的問題做以下總結。
1 存在的問題
1.1 對在ICU中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護生普遍認為ICU病房是危重患者醫療集中與加強處理的場所,它的最大特點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和現代化監測與治療儀器的集中。護生初入ICU,目及之處是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各種他們從未接觸過的先進的監護儀器和各種儀器發出的警報聲。大部分同學認為能及時的搶救生命是最主要的,只要能及時地實施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就可以了,而健康宣教可以在以后其他科室的治療、康復護理中進行,忽略了在ICU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1.2 健康宣教的手段、方式單一 護生在實施整體護理的健康宣教時,宣教的方法單一。護生所針對的ICU患者有別于其他的患者群體,他們病情重,病情可能瞬息萬變;而且患者在ICU的周期短,轉入其他科室的時間快。護生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有限,影響了健康宣教的實施。同時由于護生本身普遍年齡偏小,社會經驗和人際交往能力有限;知識水平及其運用語言能力也存在著不足,影響了宣教的實施。ICU的工作需要兼具監測、治療重要臟器功能狀態的兩大職能。一個合格的ICU護士需經過正規的訓練,同時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對于實習期的學生,我們只要求他們能基本了解ICU的工作性質,學會基本的監測,掌握基本的急重癥護理操作,同時盡可能的實施健康宣教。
2 對策
為提高護生在ICU病房健康宣教的實施效果,我們考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2.1 提高認識 如果宣教者,即護生本身都不重視ICU的宣教的重要性,那么,認真地實施就是一句空話。我們除了在理論上加強教學,同時通過各種案例教學,加深同學對宣教重要性的理解。在普通病房的護理工作中,健康宣教就是一個薄弱環節。在ICU,護生忙于各種監護和操作,健康宣教更易流于形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案例教學的效果較為理想。隨著多媒體在臨床教學的應用,我們可采用綜合模擬教學,利用多媒體網絡,配以聲音、圖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其中體會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而且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非常受學生歡迎。
2.2 加強護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 要實施好健康宣教,離不開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技能。試想,一個沒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和堅實理論基礎的護生,怎樣能建立護患間的信任,又怎能很好地實施健康宣教呢?護生在學校里學習過《急救護理學》,但未系統學習過《急重癥護理學》。而且因為課時有限,急救護理的內容只是粗略地介紹相應急救的內容,與實際的ICU工作還有很多的差距。我們在護生進ICU之前,安排幾次系列講座,由ICU病房資深護士或學校臨床教師擔任授課。內容包括內、外等急危重癥的救護理論,急重癥患者的主要監測項目,常用監護儀器的基本操作,主要監測項目的常用參數,臨床常用的急救技術操作項目。系統化的講解僅僅是加強知識、技能體系的第一步,這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實習生在實習中不斷地加強和鞏固。
2.3 注重溝通技巧,采用多樣化教育方式 護生在了解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后,我們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她們的宣教能力。總的原則是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需施教[2],采取靈活多樣的宣教方式,加強宣教效果,重視信息溝通雙向性。健康宣教形式應體現個體化原則。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生活特點、醫學科普知識掌握和渴望程度不同,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靈活機動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比如做治療、護理時,可以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除采取一對一的口頭宣教外,還可在每個床位前放置健康教育手冊,方便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隨時取閱。也可采用書面指導等形式進行宣教。同時注意了解患者的接受情況,在宣教工作中應努力激發患者自身的積極性。我們還要求護生明確ICU的特殊性,宣教的對象不僅局限于患者本身,還需對家屬做好相應的宣教工作。同時注意患者病情一旦穩定,在轉科前也需做好相應的健康宣教,為下一步的康復治療做好準備。這種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要讓護生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總結經驗,積累經驗。
2.4 加強知識宣教的同時,加強心理上的健康宣教 ICU病房因其管理的特殊性,原則上不允許家屬陪伴,清醒患者易產生孤獨、恐懼、寂寞感;昏迷、麻醉蘇醒后的患者時常出現對時間、場所的認知障礙,患者對醫護人員依賴性很強,所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認為醫生和護士大多關注各種監護儀器的使用,關注多種監護和治療,而忽略他們本身。我們在帶教中要求護生在做各種治療和護理時,盡可能在患者的視野內活動,說話時靠近病床,語態親切、自然,以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要花時間了解患者的理解與語言交流能力,在做治療、翻身等操作時,通過神情、言語、動作給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隨時將對患者有積極意義的信息透露給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在這特殊的環境中有醫務人員在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5 加強臨床教師隊伍、帶教教師的建設管理 臨床帶教是培養素質型、多向型、創新型護理人才的關鍵階段[3]。護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已有一定的基礎。但ICU的重癥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健康宣教又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工作。我校要求臨床教師必須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下臨床,及時掌握臨床一線的護理知識和技能,了解最新的護理動態。在前期的教學中,就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實習過程中,護生的臨床實習效果與帶教教師的作用密不可分。一位稱職的帶教教師不僅言傳身教,以實際行動來感染護生,潛移默化地灌輸給他們良好的護理道德,同時要教會他們怎樣利用好的方法、方式,幫助他們迅速成長。將健康宣教融入臨床護士的工作職責中,建立健康教育考評指標,并列入護理質量管理體系[4]。
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把護生造就成為具有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和管理能力的高級護理人才[5]。針對專業的特殊性,我們需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護生健康教育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王麗英,劉雪琴.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12.
2 張靜,陶紅.急救護理學的綜合模擬教學.南方護理學報,2002,9(6):53.
3 王翠麗,王克芳.護理本科臨床教學情況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2,17(4):304-305.
4 左月燃.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327.
關鍵詞:細節管理;ICU;護理;方法 ICU是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的產物,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先進的管理體制、高超的醫療水平與醫療護理技術,為病情危重患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救治措施。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ICU醫護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將細節管理引入到ICU護理管理中,能夠為患者提供細節化服務,及時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源,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途徑。現結合我院ICU護理中強化細節管理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3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入住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齡35~78歲,平均(56.8±18.2)歲。原發病情況:腦出血45例(22.5%),腦梗死66例(33.0%),重癥顱腦損傷55例(27.5%),大型手術34例(17.0%)。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大體一致。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ICU常規護理,即基礎護理和急危重癥疾病護理,包括病情監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強化細節管理,具體如下:
①制定細致的相關護理管理制度。細節管理主要著眼于以流程作為導向進行護理管理,護理管理人員要與醫療人員在ICU原有的各種工作流程和制度基礎上,重新修訂ICU內的工作制度和護理流程,包括各項常規護理工作制度、護理操作流程、專科護理流程、應急預案流程等。
②搜尋隱患的細節根源。搜集相關資料,總結護理缺陷,并分析我院護理工作檢查中發生的隱患,整理并總結護理隱患的細節根源,如ICU內患者因臥床而發生壓瘡,由此需要護理人員注意皮膚細節護理,進入ICU時就要評估壓瘡發生率,做好預防護理措施。最后,為常見的隱患制定針對性細節管理措施,裝訂成冊,定期進行培訓學習,要求每位護理人員熟練掌握。
③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ICU常見疾病的救治知識,定期檢查和考核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定期培訓新來的護理人員并考核常用設備器械的使用,鼓勵其繼續接受教育,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④搶救物品與儀器設備的細節管理。護理人員要時刻保證搶救物品和儀器設備處在完好狀態,缺失的搶救物品要及時補充,搶救儀器與設備要定期檢查和維修,做好交接工作。
⑤改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要保持病房內清潔、安靜、整齊,充分保護患者隱私。工作人員之間減少談話和走動,護理操作時盡量輕柔,維持病房環境。醫院護理管理部門每季度進行檢查、評價ICU護理管理質量、文件書寫質量、基礎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等相關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護理文件書寫質量評分、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患者滿意度四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3討論
在現代醫療實踐中,ICU的監護水平代表了一個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在ICU病房中配備了最先進的醫療設施(包括監護儀器、多功能呼吸治療機、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儀等各種先進的醫療器械)和技術精湛的醫護技術人員,為危重患者提供最及時、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以期得到最好的救治效果。尤其適用于嚴重創傷、大手術后患者、需要心肺復蘇患者、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研究發現ICU護理管理中有效的醫患溝通能提高救治效果,主要包括:
①語言流。護理人員可向神智清楚的患者介紹ICU住院環境,講解病情及治療情況,解釋因為避免交叉感染等原因不能有家屬陪伴,爭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間斷性詢問患者需求并在規定制度允許范圍內盡可能滿足患者;
②非語言流。對于氣管插管或氣道切開患者,可使用手勢、標有常用需求詞語的方格、常用需求的圖片等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需求。
另有研究表明,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對ICU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要求護理人員做到以下幾點:
①在條件允許時合理安排醫療操作,避免在患者休息期間進行;
②醫護人員巡視時要步態輕盈、減少談話,避免影響患者的休息;
③盡可能調低監護設備運轉噪音,拉上窗簾,幫助患者入眠;
④對緊張或躁動的患者必要時給予鎮靜劑,保證充足的睡眠。
4結語
ICU護理管理中強化細節管理實施的保證在于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專業水平。本文結果顯示,強化細節管理的觀察組各項護理管理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顯示強化細節管理不僅能提高ICU的醫療救治效果,還能促進護理人員自身專業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占榮貴.細節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9):94-95.
[2]盧秀英,王路,李星.細節管理在手術室內鏡器械清洗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8):149-150.
[3]劉楚霞,甕瓊英,黃柳華,等.細節管理在頸椎骨折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1):1701-1702.
[4]鄭益嬌,吳件姿.細節管理在ICU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10):
【關鍵詞】 護生;帶教;現狀;ICU
1 ICU護生帶教的現狀
1.1 廣東省人民醫院在綜合ICU護生帶教中推行首問負責制,科室首位接護生咨詢的護士作為首問負責人,當場回答,不能及時給予答復者,指導尋求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進行解答;每批護生實習結束前,征求意見并及時反饋。研究顯示,這樣的帶教方式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科室的整體帶教水平和護生的滿意度。
1.2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ICU應用醫護合作帶教法,在實習的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和醫生共同帶教,制定重癥醫學護理教學理論目標和技能目標,注重護生理論聯系實際,采取“問題為基礎、病例為中心”的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每周由實習小組長召集一次病例討論會,帶教老師參加,就臨床工作和教學方面進行雙向評價。經研究發現,醫護合作帶教法優化了師資隊伍,提高了教學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增強了能力培養,雙向評價,教學相長。
1.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將PDCA 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循環引入ICU帶教管理工作中。具體做法:設一名總帶教,下屬多個帶教老師,實習生由帶教老師指導實踐,實習過程遵循PDCA循環原則,以動態、向上的循環為特點,環環相扣。通過這種帶教方式,帶教老師的自身理論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1.4 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ICU采用讀書筆記的方法進行帶教,要求進入ICU的護生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臨床實習心得體會,及時做筆記,碰到疑難病種提醒護生回去查閱相關資料,并做好病情觀察重點和主要護理措施的記錄。帶教老師2~3天批改一次護生的筆記,針對護生筆記以及平時實習時遇到的問題,由帶教老師結合ICU常用的護理知識和技術操作規范進行精心示范。經過實踐證明,讀書筆記不但督促了護生多學習、多思考,同時也增加了帶教老師與護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促進了帶教老師不斷學習新業務、新技術,提高了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了臨床護理的教學質量。
1.5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ICU應用階段性目標教學法,根據護生在ICU的實習計劃,將整個臨床實習分為了解評估、熟悉練習、強化提高及考核評價4個階段進行。這樣的帶教方法更加明確了護生學習目標,減少了學習的盲目性,充分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護生對危重患者的整體觀察和搶救應急能力,同時規范化管理,加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感,提高了帶教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
2 制約ICU護生帶教的因素
2.1 護生在ICU實習時間短 短護生參加ICU實習是臨床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醫院安排護生在ICU實習時間為2~3周 ,大家都知道ICU是一個病情復雜、集中高精尖的生命監測儀器和設備,3周的時間對于護生來說太短,尤其是在教材中沒有專門的重癥監護課程,這樣給我們的護理帶教工作增加了難度。
2.2 帶教與工作的矛盾 ICU作為一個封閉的環境,沒有家屬的陪護,僅有護理人員,患者的所有事項都要由護士來管理,一個護士看護1~3名重癥患者,這樣的工作量是大家不可想象的,從患者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到病情觀察記錄,每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ICU護士的眼睛、耳朵和手都是不停地運轉,這樣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致使帶教老師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顧及護生。
2.3 ICU護生學習的盲目性 ICU收治病種繁多,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護生必須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在ICU,護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比較多,如心肺復蘇、呼吸機的使用、各種微量注射泵的使用、簡易呼吸器的使用、心電監護操作、吸痰技術等,要求護生短時間內熟悉并掌握這些操作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護生懼怕操作,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中無所適從。
2.4 ICU護生的心理壓力大 危重患者較多的ICU工作,應急性較大,重點是患者的綜合護理及各種護理技術的應用,會增加護生的壓力,病人病情的嚴重性形成一種壓抑的氣氛,同樣會護生造成很大壓力,不熟悉操作過程,不明確物品的陳列,對工作本身和學習目標感到緊張,現實與理想的反差均使護生出現各種心理壓力,影響護生的臨床實習。
3 對 策
3.1 增加護生在ICU實習時間并將ICU作為護生的最后實習科室 筆者認為護生在ICU的實習時間應該延長為6周比較適宜,護生到ICU后需要時間去適應熟悉環境,熟悉基本護理流程,熟悉各種搶救儀器以及搶救技術,掌握危重患者的監護要點。若是6周的時間,帶教老師就可以充分安排好護生的實習計劃,因材施教,護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圓滿完成ICU的實習。另外,ICU是集危重、搶救、大手術患者于一體并對其進行集中監護的治療場所,病房集中了醫院最危重的患者,他們隨時需要搶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因此,盡可能安排護生先去大外科、內科輪轉,結束后再到ICU實習,這樣護生基本熟悉了各種疾病的護理常規,也熟悉了護理技術規范,可以更充分地學習危重患者的各種監護技術。
3.2 提高帶教老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 作為ICU護士,必須有敏捷的反應、敏銳的觀察力并且具備評判性思維,把患者第一手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醫護默契配合,嚴格執行護理核心制度,保證患者得到最優質的護理;還要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和過硬的操作技術;要不斷學習,平時多參加醫院及科室組織的業務學習,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有利條件,多讀書,讀好書,保持平和樂觀的精神狀態,調整心態,正確面對工作中多種角色的壓力,加強工作責任心,為護生樹立良好的角色榜樣。
3.3 制定合理的實習方案 每批護生到ICU后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環境介紹,發給護生已制定好的“ICU實習計劃”,讓每位護生詳細了解在ICU實習過程需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護士長統一排班,將護生安排到各帶教小組,帶教老師結合實綱,合理安排實習計劃,根據護生學習進度,注重培養護生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帶教老師應鼓勵護生提問題,經常詢問其感受,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3.4 搭建與護生溝通的平臺并給予護生心理支持 在面對各方面壓力的情況下,始終調整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鼓勵護生傾吐,并加以疏導,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提高心理素質。定期組織護生以聊天等形式,耐心解答護生在ICU實習中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多方面了解、關心護生,鼓勵護生及時、實時對臨床帶教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經常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思考、多反思,做護生的良師益友。帶教老師及時了解、關注護生的身心健康,對消極的心態及時提醒、指導,因材施教,縮短護生對ICU的適應過程,建立穩定的心理狀態,便于帶教計劃的落實,從而提高了護生的實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華,謝銀均,陳文玉,等.首問負責制在綜合ICU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8);32-33.
[2] 蔣仕銀,李素玲.醫護合作帶教法在重癥監護病房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73-75.
[3] 周小香,陳昕,馮麗欽.PDCA循環在ICU護生帶教管理中的應用的探討[J].醫療保健器具:2008,15(8):35-36.
Zhang Yan;Cheng Xiaohong; Wu Jing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無錫 214002)
(Wuxi No.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02,China)
摘要: 通過對近2年新入科的護士采用ICU新護士工作指引手冊進行分階段系統帶教,結合嚴格挑選的優質帶教老師隊伍和及時完善的考核體系,大大縮短了新護士培養周期,提高了新入科護士專科業務能力,使新入科護士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護理管理要求和護理操作標準,能獨立完成工作。
Abstract: Work instruction manual is applied in systematical guiding and teaching for new nurses of ICU in past two years, combining with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improved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t greatly reduced the new nurse training cycle, improved their ability of completing the work independently, and made them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ur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standards inside short time.
關鍵詞: 新入科護士 工作指引手冊 ICU帶教質量
Key words: new nurse;work instruction manual;quality of guiding and teaching in ICU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289-01
0引言
ICU是危重病醫學的臨床基地,是醫院中危重患者集中治療的場所。ICU的護士通常要求具有搶救護理急危重患者的扎實的理論、嫻熟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隨著危重癥學科的不斷發展,對ICU的人員配比要求也越來越高,2009版衛生部“危重癥學科建設指南”的要求綜合ICU的床護比調整為1:3。為了進一步加強危重癥學科的建設,近2年我ICU新入科護士共13名,對臨床帶教工作帶來了挑戰。雖然這些護士有3-5年的他科工作經歷,可是由于ICU的特殊性,還是需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全面培訓和帶教,才能把他們打造成一支高素質、技術精湛的ICU專科護士隊伍。科室針對此特制定了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嚴格按照手冊來分階段培訓和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帶教方法
1.1 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的制定我們結合ICU的專科特點,在最初的3個月內制定了每周詳細的工作指引。第1-2周:由帶教組長或護士長統一組織進行崗前培訓,學習ICU的人員結構、建筑布局、常用物品的放置、搶救儀器和設備的配置、各項規章制排班模式及各類人員職責、搶救小組的人員配備及分工等;第3-4周:學習危重患者各系統的監護要點、ICU常見危重癥的護理常規、ICU常見停電、呼吸機故障、意外拔管等風險預案的防范及匯報制度;第5-7周:專科基礎護理的培訓,如危重病人更換床單、氣管插管的口腔護理、氣管切開護理、壓瘡的評估和護理、輸液泵注射泵等一些常用儀器的臨床使用,患者的轉入、轉出和外出檢查流程;第8-10周:專科技能的培訓,如CVP和ART的監測護理、呼吸機報警的處理和簡易參數的調節、冰毯機和震動排痰儀的使用等,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11-12周:急救技能的培訓,如最新CPR的熟練掌握和除顫儀、心肺復蘇機、轉運呼吸機的應用等。
1.2帶教老師的選擇帶教老師我們采用自薦和臨床考核制度,擇優錄取,與個人獎懲掛鉤。要求本身是護理部統一考核具有資質的帶教老師,專科工作經驗不得低于5年,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知識面廣、精通本專業業務、技術操作嫻熟等基本素質[1],起到榜樣作用,采取“一帶一”的帶教方法。相對固定的帶教讓老師能逐步了解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循序漸進,保持帶教的連續性。
1.3 加強入科教育:ICU不同普通病房,病人的病情復雜多變,極其危重,患者身上各種侵入性的管道多,搶救生命的高端監護儀器和設備也多。患者無家屬陪伴,一切治療、護理(包括生活護理)均由護士完成,這就要求護士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2],要求新入科護士要有愛心、耐心、認真學習與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技巧和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能把核心制度和護理常規落實到臨床工作中的好習慣。
1.4 3個月后將新入科護士隨帶教老師進入滾動輪班,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可獨立分管1-2個病情相對于穩定的患者,帶教老師負責對其工作質量和護理記錄等進行監控,對工作中的不足及時予以指出以不斷提高其專科護理水平,使其能逐步過度到能獨立當班。
1.5 護士長加強監控和考核護士長每月動態關注工作指引的進度,對已經完成的工作指引對新入科護士進行考核,根據其掌握技能情況,與帶教老師溝通,不斷改進帶教方式方法,也可可以根據各帶教老師的特長,階段性適當地調整帶教老師,以吸取不同帶教老師的長處,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2效果
2.1 ICU新入科護士工作指引手冊做到了新護士的帶教有計劃,有目標,各階段有重點,對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改變了以往傳統帶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確保了帶教效果。
2.2 明確的考核體系。由于有工作指引的參考,護士長可以更好的結合培訓內容進行考核,促進教學相長。
2.3 提高了新護士的綜合能力。通過初期3個月的帶教,全部新護士ICU現有監測技術,常用搶救技術和理論,鞏固了帶教效果。
3體會
ICU是一個醫院的心臟部門,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場地,ICU具有醫院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需要有一支過硬的醫療護理隊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通過對新入科護士采用專科工作指引手冊結合高素質的帶教隊伍和完善的監控和考核體系,大大提高了新入科護士的培養周期和專科業務能力,取得了教學雙贏的效果,為新護士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平臺。
參考文獻:
[1]梁澤平.ICU新護士帶教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3):467-468.
[2]陳菊珍.ICU輪轉護士帶教管理[J].中國中醫急診,2005,4(14):388-389.
[3]洪銘.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在職教育[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
[4]吁英.PBL教學方法在ICU專科護士培訓的應用體會[A].首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重癥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0.
[5]吳娟.ICU專科護士培訓及使用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10).
[6]肖菊青,魏艷,張慰倫.新畢業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07).
[7]陶,張亞君.護士長如何做好新入科護士的培訓[J].中國醫藥導報,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