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專題配音技巧范文

專題配音技巧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7:26:5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專題配音技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專題配音技巧

篇1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配音技巧

1 對電視專題片配音前,必須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說詞

在電視專題片的環境下,里面的聲音呈現立體交叉的特點,配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對電視專題片的內容進行闡述和說明,引導觀眾深入到電視專題片中去,跟隨解說員的配音了解電視專題片敘述的內容。由于電視專題片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典型性,因此其內容的選擇也必定突出了某個領域的特點。對于電視專題片中所涉及的內容,觀眾事先沒有準備,全靠跟隨配音和解說進行了解,這就對配音解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幫助觀眾理解電視專題片的內容,做好配音解說工作,從引導觀眾的角度出發,解說員要在配音之前,對電視專題片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并熟讀解說詞,最好能將自己的思維融入到解說詞中,做到對解說詞爛熟于心。有些時候,我們對于解說詞也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比如有些時候解說詞過于書面化,不利于口語表達,在配音的過程中,會讓觀眾覺得很生硬,為此,我們要對解說詞進行適當的修改,保持其口語化,更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因此,從電視專題片的配音技巧方面來說,在對電視專題片配音之前,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說詞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電視專題片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做好電視專題片配音工作,必須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

對于電視專題片的播音員而言,要想做好電視專題片的配音工作,必須要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這主要是因為,電視專題片涉及的領域比較豐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風光、人物風貌等無所不包,要想做好電視專題片的配音工作,就必須對這些知識有所了解,不求精細深入,但求在廣度上有所涉獵。因此,作為電視專題片的播音員來說,必須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對各領域的知識都要進行一定的了解,只有知識豐富了,知識面拓展了,才能在電視專題片的配音過程中完美地表達出預期的效果,帶給觀眾更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對于電視專題片的播音員來說十分重要。

從實際的電視專題片配音工作來說,對于播音員是有較高要求的,不但要求播音員具備優美的聲音和一定的專業素質,還要求播音員具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目前許多優秀的電視專題片播音員都具備這種優良的素質,例如央視著名主持人任志紅、中傳大學的李易等,在電視專題片的解說工作中都十分出色。他們憑借極其專業的播音水平,和自身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帶給我們更多優秀的電視專題片。由此可見,電視專題片的配音技巧更多在于播音員自身的水平。

3 對電視專題片進行配音時,需要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

在電視專題片中,播音員的聲音能夠帶給觀眾的不只是對電視內容的解說,也將自己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帶給了觀眾,通過播音員優美的聲音,觀眾也仿佛看到了播音員在配音的時候所呈現出的精神狀態和表情手勢等。對電視專題片進行配音,屬于播音員的隱形勞動,播音員所能呈現給觀眾僅僅是優美的聲音,但是通過這種聲音播音員也將自己的精神狀態傳遞給了觀眾。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在對電視專題片進行配音的時候,播音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要用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來為觀眾進行配音,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播音員的這種熱情。在電視專題片的配音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播音員要具備一定的配音技巧,筆者以為,播音員在配音的時候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就是最佳的技巧。所以,播音員在對電視專題片進行配音的時候既不能松懈,也不能過于緊張,要保持適度的緊張感,使自己處于良好的精神狀態之下,心中要滿懷對觀眾的使命感,將話筒作為配音對象,保證準確的完成配音任務,帶給觀眾美的享受。所以,播音員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電視專題片配音的實用技巧之一。

4 具備較強的配音基本功,是做好電視專題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

對于播音員來講,具備較強的配音基本功是其基本素質之一,也是衡量一個播音員是否稱職的關鍵。對于負責給電視專題片進行配音工作的播音員而言,具備較強的配音基本功可以使自己更加勝任這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配音任務。其實所謂的電視專題片的配音技巧,就是要在配音過程中發揮播音員的長處,使配音成為電視專題片的一個亮點。因此,播音員必須苦練基本功,通過扎實的基本功和飽滿的熱情,為觀眾奉獻一個又一個精彩的電視專題片。目前,播音員的配音基本功已經成為了電視專題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為電視專題片的配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所以,我們在探討電視專題片配音技巧的時候,要更多地從播音員自身角度出發,不僅要求播音員善于駕馭稿件、善于駕馭自己、善于駕馭精神,還要對工作性質的認識,對稿件掌握的程度,語言表達的功底和鎮靜、機敏的應變能力等諸多方面全面把握。有了這些方面的綜合修煉,就能幫助播音員在話筒前運用自由,馳騁自如,獲得成功,使電視專題片在播音員的再度創作下珠聯璧合、光彩大增,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達到專題片創作者的意圖。

參考文獻:

[1] 于文華.電視專題片配音技巧漫談[J].播音與主持,2011(5).

篇2

【關鍵詞】電視專題 紀錄片 配音技巧

電視專題、紀錄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現為主的節目形式,其配音尤其“紀錄片”題材的播音類型,不同于廣播播音,也不同于電視時政新聞的播音,它比廣播新聞播音的語言更加靈活、更賦予變化,比電視新聞片的配音更加具有藝術的美感,語言處理的技巧性強,表達的語態形式更加的多樣豐富。那么在從事電視播音的工作中,面對經常要碰到的專題片和紀錄片播音時,我們該如何應對把控從新聞播音向紀錄片播音轉變的技巧和方式呢?筆者通過親身實踐感受來談幾點方法,以供參考。

一、用畫面承托情感

電視與廣播的語言工作者,存在一定差異,主要在其運用語言時的自我位置的差異。相較于電視而言,廣播類的有聲演播叫做播音,而電視的紀錄片等專題片叫配音解說,因其更多的受制于畫面的內容和畫面人物的情感狀態,所以服務于畫面為其第一要務。但是,對于媒體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很難單一從事某一樣播音形式,甚至有時跨界于廣播和電視兩個崗位工作,往往很難轉換調整。

最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的問題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見字發聲。二是情感主觀的判斷錯位,導致濃情滿溢卻脫離于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見字發聲,雖能完整的播完整個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為主在處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為主,來處理我的播音狀態”。濃烈的情感狀態在人物類紀錄片中比較常見,和平淡的見字發聲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沉靜在稿件所營造的氛圍中,在近乎朗誦般的動情中感動著自己,卻無法感動別人。曾經有一期節目報道的是一位單親母親如何做三份工,獨自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在拿到稿子的時候按照往常的分析應該是一個悲苦的故事,所以一開始,配音員用了很低沉悲戚的基調處理,但片子合成后,同期聲畫面上這位單親母親卻是一位開朗樂觀,看不出絲毫愁容的人,結果導致配音需要重配。所以,電視片配音者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還要做到腦中有像,要根據畫面和同期人物的表現,調動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體感。

二、親近表達真情實感

電視紀錄片是一種真實記錄客觀事實,直接表現客觀事物的節目形式,節目往往是以見證者,探尋者的角度展現開來,因此,對感情、感覺、氛圍等的掌握在配音解說中很重要。任何不發自內心的情緒都可能造成與觀眾的隔膜。在大量的配音解說中,大家一致的主張是,盡量以平民語態淡化“主觀自我”的端腔拿調,換以平實樸素自然的語氣來“解說”內容事實,和以往相比這種風格對于畫面的情節和內容敘事性都有著很好的表現力。所以在實踐中,某些時候需要用到采訪記者自己的引述性配音,以此更好地再現記者采訪當時的感受、感覺、感情,以此做到真情實感的記錄。用專業的播音眼光來看,這些配音甚至語音不準,音色不美,但是在和畫面配合時,它的粘合度卻是那么強,與畫面的情感和節奏渾然一體!

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員在解說的時候就要向記者學習,盡可能的貼近畫面內容,將大量的圖像素材閃存進自己的腦海,做到心中有像,口有其聲!所以配音員要做到兩點:第一,要盡可能的在前期隨攝像記者進入現場,獲取現場刺激,最好是參與拍攝采訪。第二,在無法達成到達現場的情況下,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復瀏覽素材畫面,通過畫面原有的同期聲了解大致的內容和人物個性化的形象。然后再通過解說的稿件,反復備稿,使心中的前期形象感受與稿件相融合,再造當時真實的情感和景象!這里要注意的是,配音員并不需要死扣配音稿件的字字句句,要懂得通過口頭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現實語態。

三、二度創作不唯稿是瞻

電視較廣播而言更具有集體創作的屬性,一個片子,配音只是其中的一環,稿件的撰寫、修改、審定都是不同的環節進行,那么是不是文字稿內容就和配音員沒有關系了呢?難道配音就是完整配稿?不是的。播音員通過自己的發聲器官,把文字變成聲音,其中包含著播音創作,而不是簡單的傳聲筒。配音者不但要敢于改文字,還要善于改“感情”,改文字,很好理解,就是要改一改那些文縐縐的晦澀詞語,改一改那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同音詞,改一改那些不必要的拖沓的綴詞,使之更適合口語傳播,更易于聽者明白。如:“某某表示”可以改為“誰誰說”,用“全不同意”就不如“都不同意”聽起來更加明白。“這就是莫言先生的故居”就沒有“這就是莫言曾經的家”那樣更能塑造一位樸質無華的文學大師的親民形象。

實際上,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很容易遇到一些在“畫面配音”口語表達中不必要的文字和堆砌的辭藻。如《九華天池》電視解說詞中“庫區三面環山,水色翠綠,碧水藍天,清翠山林,竹海連片,野花芬芳,空氣清新,景色十分迷人。”撰稿者似乎要把所有的美麗的辭藻全部拿來堆砌,其實電視畫面中已然顯示了,水色,藍天,山林,野花,然們已然感受到美麗的景色,再去配上大量的詞語就顯得破壞意境。倒不如改為“同期畫面自然聲+庫區景色十分迷人”這一句話的點題扼要。文字少了,意境多了,整體感就強了。

四、運用情景再現帶“我”入畫圖

在播音創作中,“情景再現”是至關重要的內容,而在電視紀錄片解說中能夠正確運用,不但能使紀錄片解說有聲語言準確到位,還能給解說語言增添許多生氣,使其變得有聲有色,不再枯燥。在解說電視紀錄片時,如果只注重播讀的字詞是否規范而忽略了感情和技巧細節的運用,就造成觀眾只記得播音員的聲音而使播讀作品變得空洞而無力量,配音的聲音似乎是一個轉述者、旁觀者而不是在現場的聲音。

旁觀感的配音狀態究其原因是播音員的主觀自我存在感太強,不能使自己設身處地,內化進文稿的事物意境之中。要消除主觀的我,就要仔細留心稿件中哪里是“特寫鏡頭”,哪里是遠景、全景?是由遠及近,還是又近及遠?都要胸有成竹,走向明確,主次得當。這時,文字稿件背后的客觀世界正展現在我們面前,活躍的形象、發展的事件、場面的氣勢、景物的色彩、情緒的變化都涌現出來,可以觸摸到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員心中連續的、不斷的再現出來,又表露在有聲語言中,這就是情景再現的“動于衷”和“形于外”的過程。

總之,電視紀錄片解說時一定要注意聲畫結合,在進行解說時不僅僅是進行聲音上的塑造,還要和畫面結合起來,聲隨情動,情隨影動。成功的做好一部電視專題片或者紀錄片的配音工作,對于每個播音原來說都是孜孜追求的目標。首先要增長知識,平時多讀書看報,面對歷史題材稿件的解說要增長歷史方面的知識。其次豐富自身閱歷也很重要,平時多實踐、多思考,多積累一些經驗,這樣在應對不同的稿件時就會得心應手。還有,對于自己錄制完成的作品,一定不能一丟了之,而是要拿過制作好的片子,自己看一遍,往往能發現配音的問題所在,然后按照自我新的理解,再去配一遍,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不嫌麻煩,鉆研揣摩才能最終到達配音解說完美的境界。

篇3

實踐證明,許多影視片受到好評其中就有著播音員不可磨滅的功績。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節目之所以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毫無疑問是與趙忠祥的解說分不開的。本來是毫無人性可言的野生動物,卻往往充滿了“人情味”,這一方面是節目編導的創作意圖,另一方面也是趙忠祥在配音解說上進行了很好的二度創作所帶來的效果。著名的經典影片《魂斷藍橋》,這部永恒愛情經典加上劉廣寧、喬榛的配音更具魅力,特別是劉廣寧甜美圓潤的聲音令費雯麗的原聲都黯然失色。好的配音解說往往升華了原片,使其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探討電視片配音解說的二度創作的具體過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盡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外乎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分析原作 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通過分析理解深入體會和感受,達到準確掌握語言含義,清晰把握語言鏈條,動真心,動真情,由衷地,發自內心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題。這里理解文稿是第一位的。一部專題片的解說詞,往往傾注了創作者的大量心血,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可能蘊含著深刻的內涵,配音人員如果沒有很好的分析理解,就不能將其圓滿地表達出來。同樣,如果對解說詞沒有充分的分析理解,解說的二度創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可能使原片得到升華,甚至無法使原片的內容,主題得到充分的表達。對于電視片來說,分析解說詞首先就要分析主題,找到統帥全片的主線。同時要準確把握片子的思想脈搏。這兩個方面是解說的二度創作中最基本的步驟,其它的各個環節都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另外,還要對解說話的語言特色、結構特點,內在節奏等做全面分析。這樣,才能使下一步的創作有的放矢。

確定基調 在電視片解說中,確定基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基調是指解說的基本感彩和份量,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片子的宣傳效果和宣傳力度。播音的基調,實際上是種態度――配音者的態度。態――狀態:是積極的?消極的?贊成的?反對的?歌頌的?貶斥的等等。很多失敗的解說,就是因為基調把握不準,不合適。確定解說的基調,首先要分析解說詞的風格。一般來講,二者是基本統一的。電視片的解說詞風格多樣,或莊重,或詼諧,或質樸,或華麗,或清新,或典雅,或細膩,或渾厚。解說的基調一般要與解說詞的風格相統一。當然,依照解說詞風格,確定解說基調只是一個方面,有許多影片只從解說詞本身看不出風格所在,這要求配音解說對整部片子做全面分析,從片子類型中把握基調。比如《讓歷史告訴未來》,這是部史詩般的巨片方明,林如賦予該片解說以一種雄渾、宏大的基調,深深地打動了人們的心。上影廠配音演員李梓作風穩重,踏實,不顯山,不露水,不張揚,好像也不是很會說話。但配出來的人物卻很貼切。配《猜一猜誰來赴晚宴》時就像個老年知識婦女,配《葉塞尼亞》時就像個帶著一股野性的吉普賽女郎,而配《啊,野麥嶺》時就像個農村小丫頭,她配的《音樂之聲》中的瑪利亞,原片的唱和李梓配的對白銜接得那么天衣無縫,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里又說又唱,非常精彩。

配音技巧的運用 這里所說的技巧,不外乎“停連”、“重音”、“語氣”、“節奏”這四個方面。不論是何種類型的播音員最終都要通過“形之于聲”的表達將播音員對原作的分析,對主題的把握,對基調的設計等等表現出來,對于電視片的解說來講,二度創作的各個方面都要通過語音表達這一環節表現出來,它涉及的是播音技巧的運用。在電視片的解說中,播音員要根據不同的文字內容,對解說詞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輕重緩急,不同的抑揚頓挫,使解說具有飽滿的感彩。另外,有些電視專題片的解說還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播音技巧,來增強解說效果。比如,趙忠祥解說《動物世界》節目時,就經常運用一些虛實相間的氣聲,來表現大自然的神秘。虹云老師是中國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播音指導,在中央電視臺主持《話說長江》、《話說運河》、《萬里長城》、《伏爾加日記》等多部大型電視系列片,她配的《春江花月夜》輕重緩急,時而高亢,時而激昂,聲音、節奏都處理的恰到好處。讓人感覺到春江夜色的美麗和山河的壯美。我們在制作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許進才老師的課件《情感與人生》時,在介紹我國民間藝人瞎子阿丙時,在配音上努力揣摩作者的用意,仿佛在眼前看到一位長者,雙目失明,手拄著拐杖還拿著把二胡,步履蹣跚走在小巷里。在配音的技巧上多采用氣聲,語調低沉、緩慢,隨著情感的深入,語氣如泣如訴,充分表達了作者的主題思想。

篇4

技巧的難度,成就作品的高度

在專題片解說中,最常見的內容表現形式主要有:敘事陳述、概念表達、情感抒發等等。這就需要播音者從感情、氣息、聲音三者入手,在讀熟、讀通、讀透解說詞的前提下,激發自己的感情共鳴,將感情變化通過氣息活動和聲音變化表現出來。通過氣息和聲音的變化,創作性地表現自身對解說詞的理解以及內心感受,并將其藝術性地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氣息在感情與聲音之間的橋梁作用,切忌用一成不變的氣息狀態對待豐富的感情變化,從而造成豐富的情感世界與蒼白的發聲效果之間的強烈反差;改變一般新聞播音的利落風格,把控好字詞和句子的發音節奏,杜絕“念稿子”的現象發生。

筆者曾經參加了撫州市資溪縣大覺山“發現之旅”的電視專題采風活動,采制的《感天悟地大覺山》是一部集文學性、思想性、音樂性為一體的游記類電視專題片。該片的解說詞畫面感十分濃厚,且有情有景,有敘述有感悟,解說配音的再創作難度很高。對此,筆者與解說詞作者經過深入探討,決定把解說分為兩個場景,即兩種風格:在現場,筆者以旅游節目的主持風格,借助新聞現場導語的形式,輕松利落地勾勒出景區不同場景的線路和游歷的現場感受;在配音室,筆者則完全融入解說詞的優美文字和超凡脫俗的意境,徹底拋開普通平淡的敘事節奏,把氣息和音調的變化演繹到自身的極致。

例如:在該片的開篇“端午臨近,小滿時節。總面積204平方公里的大覺山旅游風景區在疊嶂的山嵐云藹間更顯得清靈浩淼,雖然位于武夷山脈的西北,但這里沒有太多的浮華與喧囂,沒有做作的矯揉與引導,吐納著自然的聲息,親吻著天地的味道,蕩滌在身后的是紅塵的悲歡與啼笑。”這一段是一個從紀實陳述到情感漸進的過程,有數字、有描述,也有由景入情的延伸,看似循序漸進,但以聲傳情的尺度需要精準的掌控,既不可從頭至尾地敘述,又不可過早地抒情,更需要把控情感投入的份量,因為“好戲”還在后頭。

又如該片的部分“峽谷之上,寧靜深邃的天湖和巧奪天工的天巖、天嶺、天臺、天街、天橋、天壇把夢境中的遐想演繹得如此清晰而真實。近在咫尺,漂浮在云端的天上人間……(由遠及近的佛教音樂)有風吹來,山的那一邊,飄來了呢喃的梵歌,冗長而悠遠。”兩段夢幻般的文字,中間是若有若無的佛教音樂,且間隔時間僅3秒,這就需要筆者在第二段文字將起之時,提前把氣息運用到位,才能形成“聲斷意不斷”的喚情效果,達到聲情并茂的境界。

電視專題片的解說想要撼動觀眾的情緒,激發觀眾共鳴及聯想,離不開各種播音技巧的熟練運用,正如同“寫意”必先“寫實”一樣,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駕馭各種高難度的技巧,從而成就高水平的作品。

用情的深度,成就創作的力度

著名詩人王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情”。作為一名電視專題片解說者,在進行配音二度創作時,同樣要做到“聲中有畫,畫中有情”。

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體現了一部電視專題片的水準和品位,而這種水準和品位就在于解說對主題的深化以及詩化的處理。以情言物,情景合一,方能表達情感與思想的統一。真摯的感情、雋永的詩意為其表,深沉的哲理、鮮明的主題為其里,底蘊深厚,發人深省,從而產生解說的獨特魅力,凝聚成電視專題片撼人心魄的力量。

因此,電視專題片解說只有將創作者的聯想和感悟融入其中,傳遞出信息以外更多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激發觀眾的審美情感,帶來雙向互動的深層愉悅。強烈的情感是藝術美的基本特點和規律之一,作為電視專題片解說創作者,只有懷著強烈而真摯的情感,以聲傳情,以情帶聲,將整個身心融入到作品表達的情感中去,才能形成一種沖擊力,感染觀眾的聽覺,強化觀眾的視覺,撼動觀眾的靈魂。

在紀念湯顯祖逝世390周年的盛大活動中,筆者擔任了電視專題片的現場解說任務,當接過節目主編遞來的四段串場解說詞后,立即就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解說詞觸景生情,運用了大量湯翁的典故詩詞,寄托了撰稿人濃厚的情感抒發。這幾段解說不但需要深厚的播音功底,更要從一開始就把自身的情感融入進去,幾乎如同由湯翁作品改編的“折子戲”。

“當第一片秋葉飄落在三生石上,我們佇立在牡丹亭前,蒼勁的雪松、斑駁的樹影還有閃爍在平湖秋水中的一抹艷陽,如幻如夢,恍如隔世。……390年的歲月流痕,人生戲夢、戲夢人生,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不僅是流傳了390年的千古絕唱,更是世間冷暖、人倫悲歡的真情告白!”這段解說看似客觀地描摹湯翁墓前的秋色,然而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湯翁逝去的遺恨,充滿著對一位戲劇藝術大師的景仰之情。通篇詩賦般的排比和對仗,不僅需要筆者揮灑自如地穿梭在實聲與虛聲之間,更要將自己對湯翁及其著作的情感投入其中。如果筆者內心的感受不深切、不流動,沒有注入情感,營造的情境必然顯得僵硬而蒼白。因此,此時筆者解說的景物已不是單純的景物,那石、那水、那光、那影,都蘊涵著極其深厚的情感和對歷史、對名著的理解,由景生情,以聲言情。

通過對這部作品的分析,筆者認為:播音員在處理情感表達的解說時,必須讀透文字的內涵。在充分理解詞句的特點后,要將內心情感進一步延伸,深化主題,才能使有聲語言散播出能量巨大的情感張力,令人動容。

意境的廣度,成就藝術的厚度

佛家《傳心頌》中有言: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是佛學對自然萬物的一種體悟,也是佛教禪宗思想的一種意境。電視專題片要將真情實感自然真切地融入解說當中,同樣需要這種廣博深邃的意境,才能避免“聲畫兩張皮”的現象,讓解說與畫面、聲效、音樂渾然一體、自然天成。

電視專題片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平凡生活狀態的升華與提煉,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我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一種意境的存在,“有聲”是實,構架整個敘事的主體;“無聲”為虛,揮灑一抹“留白”。當然,虛必須是以實為依托的,在整部作品的意境結構中,實為統帥,虛為神韻,唯有虛實相生,才能夠既表現出創作的目的與意向,又體現出整部作品的品位,凸顯藝術創作的審美效果。

在電視專題片解說中,對“實境”的描述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但由“實境”升華提煉為“虛境”,就在于解說創作者的個人意境感悟。對解說詞的感悟深刻廣博,創作者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自然流動的情感。創作者如果將這些情感有意識地注入到作品意境的營造當中,解說的實效也就擺脫了蒼白與僵硬,具備了一種濃濃的情感色彩。

當然,一部電視專題片往往是綜合多種元素的藝術創作綜合體,各種藝術元素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整部專題片理想的藝術效果。解說,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既不可喧賓奪主,也不可缺失無存。在大多數情況下,解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對專題片的主線進行補充說明,從而起到輔助畫面、創造美感的作用。所以,專題片解說應當游刃有余地貼合在整部作品的主線之上,運用創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將意境之美上升到想象的高度,從而賦予作品以巨大的張力。

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系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其精美的制作、唯美的畫面、完美的解說風靡全國,撇開其大眾化的題材和精致的攝制不談,其解說配音的風格變化、意境營造的深厚廣博就讓人如癡如醉。

第一集《自然的饋贈》當中,香格里拉——浙江遂昌——云南大理——湖北嘉魚,短短幾段之間,空間穿越了幾千公里,四個普通家庭、普通人的故事緩緩展開,立即就營造出了一種時空的厚重感。在對卓瑪一家的實境敘述中:“香格里拉,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卓瑪尋找著一種精靈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鮮期只有短短的兩天,商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對松茸進行精致的加工,這樣一只松茸24小時之后就會出現在東京的市場中。”三言兩語,就構筑了“森林——集市——海外”的時空序幕,在解說創作者的敘述中,虛實相生的意境油然而生。

第三集《轉化的靈感》結尾處,“醬坯被掛上墻。在之后的兩個月里,它們靜靜地發酵。等到來年春天,再開始更深入的轉化。所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嘆為觀止;并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從墻上的醬坯到文化的傳承,從描述的風格到情境的融合,如此之大的跨度在解說創作者的把控下,顯得從容而自然。

正所謂: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這種種簡練概括的跨越、大膽灑脫的突破、意態神韻的勾勒,成就了專題片解說的意境之美,造就了整部電視專題片作品的藝術厚度。

篇5

如何選擇廣告播音的聲音呢?是不是愈漂亮的聲音就愈好呢?其實廣告播音中的聲音選擇,音質美不美只是一個方面,與廣告的內容主題畫面相和諧,并且有獨特的個性,才應是廣告播音聲音選擇的標準和追求的境界。廣告聲音選擇的好,會給廣告商家增添色彩,達到預期的效果。反之,選擇聲音不適,也就使這條廣告黯然失色,起不到一定的效果。例如,目前電視上經常出現的“大寶”日用品廣告,選擇不同類型人物聲音、形象,真情、樸素的表達“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形象生動,貼近生活,自然而然這條廣告深入人心,家喻戶曉,達到廣告產品的宣傳目的。播音員在廣告播音的聲音選擇上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主題風格為基礎

每一條廣播電視廣告都有著不同的風格,或故事型、或抒情型、或標題型,每個播音員的音質和風格都各不相同,各有特點,因此,播音員聲音的選擇使用也要遵循廣告創意這個大的框架,否則,會形成聲音和畫面,聲音和主題內容兩張皮的現象。

在我國廣播電視廣告空前發展初期,雖然當時的廣告設計缺乏藝術性,制作水平比較低,但仍有一些優秀的電視廣告,特別是言簡意賅,樸素、貼切的配音,至今令人難忘。想必很多人還記得中美史克“腸蟲清”的廣告吧。

畫面:一個戴眼鏡,穿白大褂兒的中年男性醫務工作者拿著一盒驅蟲藥在向觀眾介紹,其創作主題是通過一個主治醫生,向廣大消費者推薦一種驅蟲藥。

畫外音:驅蟲請選用腸蟲清,兩片,中美史克。

廣告播音是選擇了一個與畫面相吻合的中年知識男性的聲音,配音與畫面相當貼切,而且主體鮮明。這個廣告不僅增強了廣告的真實性,也增加了可信性。“兩片”――在老百姓中婦孺皆知,至今成為了驅蟲藥的代名詞。

二、還原生活

廣告播音是一門藝術,通過聲音藝術的再現廣告主題,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所以藝術化和角色化是對廣告播音的基本要求。播音員在創作過程中應在突出主題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用聲技巧,如通過對共鳴腔、氣息、難咬字方法,語流走勢等技巧的不同運用,藝術地體現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們的聲音形象。

一直熱播的廣告之一“雕牌”洗衣皂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這個廣告的配音是一位中年女性的聲音,如胡同里大媽的聲音,發音標準,生活味十足,但又沒有市井氣,易被人們接受,這個廣告的配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形象生動,感染力強

廣播電視廣告播音既區別于樸素的新聞播音,也區別于煽情的專題播音,需要恰當的聲音形象的塑造。因為聲音是有形象之分的,通過聲音,我們不僅可以感覺對方的年齡、性別、職業、相貌,還可以感覺到其性格、思想、情感態度。聲音本身為我們預留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在廣告中良好的配音會給受眾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大家可能有這樣一個印象,對于一個好的食品電視廣告,你不用看畫面,單聽播音員的聲音就足以產生食欲,引起很強的誘惑;一個很好的高貴的化妝品廣告,你也可以通過柔和的聲音想到那細膩、柔滑的肌膚,讓人產生購買的欲望。

另外,目前也有很多電視廣告為了追求外音畫面的貼切,有意請廣告中的演員自己來配音,明顯的出現,無論是形象還是聲音,都為廣告自身平添了不少色彩和感染力。避免了配音與畫面不相稱的弊病。

四、揭示內涵,展示形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牛牛在线精品观看免费正|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电影| 天天影视色香欲性综合网网站| 在线看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美女奶口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亚洲精品一二区|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岳一夜要我六次| 中文无码字幕中文有码字幕|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真实国产乱视频国语| 午夜剧场1000|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了|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 伊人情人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日本媚薬痉挛在线观看免费| 乱子伦xxxx| 欧美jizz18性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伊人a.v在线|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俺也去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