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1 17:27:0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角色配音技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配音藝術;畫面;聲音
中圖分類號:J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46-01
一、動畫片配音概述
動畫配音的界定似乎更模糊復雜了一些,動畫片同樣也屬于畫面與聲音的藝術。動畫片的畫面則是完完全全的在紙張上從無到有呈現出來的。提及動畫片配音與影視劇配音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表演目的性和表演風格的不同。而這種表演更多的與話劇中的表演不同,是指在劇中運用聲音對角色進行的全方位的塑造,使得觀眾通過聲音能更好地了解角色的內涵以及角色的性格特征。
表演風格的不同表現為,動畫配音往往是在動畫制作的過程中同步進行,甚至出現過先配音①,然后根據配音演員所塑造出來的聲音形象,再進行動畫角色人物形象的創作。與影視劇配音的角色決定聲音不同,動畫配音則體現出了聲音決定角色的特點,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里面的灰太狼,雖然總是去羊村抓小羊,搗亂,但是卻對老婆唯命是從,聽老婆的話,最后那句我還會再回來的,則成為了灰太狼標志性的一句話,也成為了他的角色形象。而在胡仔的表演風格中,在壞中加入了它賤賤的性格,這個性格讓這個壞人看起來卻并不是那么的招人討厭,也不是那么的令人感覺不堪,展露出了它最為可愛的一面。這也就是動畫片中的配音與影視劇中的配音最為不同的一面了,動畫片中的表演風格可以根據情節的需要進行再加工,再創作。
二、動畫片配音中聲音塑造的重要性
我國動畫產業起步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國的配音發展并不遜色。國產動畫的發展離不開本土的文化,在動畫中展現我國的色彩、特點。那么,要想能夠對其產業有明確的規劃,則還需要更多的分析②。要能夠培養更多的專業配音人才,將所有的不足,如聲音缺乏特點、配音缺乏感情、角色定位不準等這些地方進一步改進。在中國動畫的創新和改進^程中,配音藝術的改進雖然不屬于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卻是產生優秀動畫所必須跨越的障礙。
三、動畫配音創作與人物性格角色定位
動畫作品中,配音在動畫作品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任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觀眾正是通過配音演員不同的音色、音調將角色詮釋得更加形象,這不僅僅提升了作品整體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更多的展現了角色無限的魅力,正是通過這樣的魅力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動畫片的配音中要能夠抓住語言的技巧,才能將他們的形象展現得更為活靈活現。那么,第一是要注重聲音的個性化,只有配音作品中聲音具有一定的個性,才能賦予角色個性。第二則是聲音的表現形式要與作品內容風格相協調,既要取決于作品的基調,又要注意在語言上的停連、重音、語氣、表情之間如何合理地穿插運用③。第三,則是要對聲音進行裝扮,不能夠直白地進行闡述。在動畫片中大部分都是動物、植物的形象,所以,如果直白地進行對話,則失去了動畫片本身的意義所在,那么就要對所說的話進行裝扮。在進行譯制片的配音時,還需要注意國外的語言習慣和特點,外國語言在進行配音的時候要注意尾音的上調,調值的高低以及語言節奏的把握,這些因素在進行譯制片配音時較為重要。對于配音演員而言,最難把握的正是要能找到人物說話時的正確狀態、心理反應,要能把這些臺詞變成人們的思想,真正能夠帶給觀眾更多的想象。配音演員正是通過這種狀態能夠將角色的心理表述得更加生動。這需要配音演員對所要塑造的人物的形象、心理、性格進行合理分析,最后經過配音演員的再創造,配音演員的二度創造十分重要,正是對人物進行的特定設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人物的特性。
通過配音,讓觀眾對動畫片中的角色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同時對動畫片中的角色的性格上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將來又將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縈繞在觀眾的腦海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美好的畫面。
注釋:
①于靜宜.我國動畫產業的問題與發展思路[D].電影評介,2006.
②孟軍.動畫電影視聽語言[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
③蘇秀.我的配音生涯[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
參考文獻:
[1]于靜宜.我國動畫產業的問題與發展思路[D].電影評介,2006.
[2]孟軍.動畫電影視聽語言[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
“因配音而出彩”,既指季冠霖所配音的角色,也指季冠霖的職業生涯。不久前,熱心的網友將季冠霖配音的多部熱播劇精彩段落成短片,人們才驚訝地發現,《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宮鎖心玉》等熱播劇中都有她的聲音。時而輕柔,時而高亢,時而清亮,時而低啞,嗓音的拿捏令人驚嘆。
配音需要真功夫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過去用來形容雅樂,現在也可以拿來形容一個女子的聲音。在微博的強大推銷功能面前,大家終于知道,在甄嬛、小喬、東方不敗的背后,原來隱藏著同一個人——那就是為眾多影視劇主角配音的季冠霖。從林志玲、劉亦菲、林心如到范冰冰、孫儷、陳喬恩,當今一線大牌演員,無不被她“代言”過。
出彩,更多時用于臺前的角兒。配音這種幕后工作,注定是要為他人作嫁衣。配得好了,是角色的光彩;配得不好,砸自己的飯碗。過去若干年,很多我們熟悉的好聲音就停留在聲音層面,而配音者我們不曾關注。
如今,有了微博,有了網絡短片,這樣的“幕后奇才”終于有了出彩的機會。談到意外走紅,季冠霖笑著說:“就是多了好多記者的采訪。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也邀請我錄節目了。”
出身京劇世家的季冠霖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上大學時誤打誤撞進入播音行業,畢業后到北京做起配音工作。可能不少人都覺得,只要嗓音好、普通話標準就能當配音演員,實際卻并非如此簡單。
配音是一個技術活兒,不光要將聲音調整到和演員很像,還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補角色上的缺憾,還原人物的“魂”。雖然觀眾看不見,但配音演員付出的感情心力卻一點兒都不比演員本人少。
季冠霖舉例說:“像甄嬛的角色,看上去處變不驚,內心活動卻非常復雜。常常一邊撕心裂肺的哭,一邊又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以隨時轉換情緒,同時眼睛還要兼顧臺詞和演員嘴型。”《甄嬛傳》有幾場重頭戲都是哭戲,比如甄嬛流產、果郡王死、皇帝駕崩,配音時是不能流眼淚的,否則就會聲音失控,但是還要發出哭腔來。季冠霖說:“孫儷演得好,臺詞功力到位,配音時我也很有感覺,十幾天配音極費心力,但非常痛快。”
北京影視制作人段東濤說,有時候配音演員甚至比明星更難找,“好的配音演員不僅要聲音有很強的可塑性,而且還要能夠表現出感情。有時候甚至一個演員演得不是很好,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聲音也能力挽狂瀾,讓人們喜歡上這個角色。”
從學業到事業,優秀的嗓音條件,一次又一次地改變著季冠霖的命運,讓她的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賦予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不斷學習,季冠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愛好,也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出彩背后的付出
在常人的想象中,配音演員置身光鮮亮麗的影視圈,能搶先看到熱門影視劇,能為明星配音,新鮮又有趣。而配音演員的真實工作卻并不像外人所想的那樣精彩、有趣,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單調枯燥的。
為了保證配音效果,所以錄音棚都是相對封閉、狹小的,沒有空調,冬冷夏熱。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對于配音演員更是一種奢望,配音工作一般都是從中午12點開工到晚上的12點才結束。劇組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早晚的交通高峰期,另一方面就是劇組只需管一頓晚飯,而且經常是簡單的盒飯。
配音這活兒絕對是摻不了水的“真功夫”。要想配好音,需要長期的訓練積累,不管語感也好,節奏把握也罷,還有表演技巧,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知道聲音到底該怎么處理。
黃渤曾經說過,在表演上或許可以偷奸耍滑,可以耍些小聰明,就算沒上過太多電影理論課,戲拍多了也能增強了解,但語言功夫不練是絕對不行的。
對季冠霖來說,長期配音,時間一長很容易被大家聽膩。因此就需要不停地去學習和嘗試改變聲線。比如在給林志玲配《赤壁》中的小喬一角時,她就盡量往林志玲的聲線靠,給孫儷配音時,就往孫儷的聲線上靠。網友評價“完全聽不出來是同一條聲線。”
“觀眾沒有聽出演員是配音,把自己隱藏起來,那才是讓我感到幸福的事。”這位“80后”配音演員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越是好的配音演員,越會把自己隱藏起來。對一名優秀的配音演員來說,他們需要為角色添彩,卻不能讓觀眾感到突兀和不適。”
在一些影視劇拍攝中,有些演員不背臺詞,甚至僅僅動嘴“1、2、3、4”地數數,這就給后期配音演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甚至對不上口型。“當我配得特別好時,觀眾會覺得是同期演員的原聲;一旦讓觀眾聽出是配音的,那就說明配得很差。在配音行業里,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強大的內心,因為工作進行時是沒有表揚的,只有‘重錄’和‘通過’。”季冠霖說。
當記者問季冠霖如何能演繹不同的聲音,而且還最大限度貼近演員本人的音色,她解釋到,能夠變換高低、粗細不同的音色是一個配音演員的基本功。配音演員在配音時,能夠聽到演員本人的同期聲,然后調整自己的音色。
季冠霖的聲音可塑性非常強,不光能調整到和演員聲音很像,還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補角色上的缺憾。正是因為她的這個特點,林心如、安以軒等演員都點名請她為自己配音。
終成配音“一姐”
有人羨慕季冠霖的成功,感嘆她生在了好時代,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幕后獲得“出彩”的機會。
這出彩,自然有天賦的恩賜,苦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季冠霖說,“入行前在家對著電視練,再把電視聲音關掉練,如果沒有2000-4000集的訓練量,應該說你是不會配音的。雖然這個行業的大門是對每一個人敞開的,但沒人會給你一天的時間去錄1000遍來錄好,情緒對不對、嘴型能不能對上,這個行業是有控制地去表達情緒,這就是說的悟性。”
談起自己配音工作,季冠霖稱更像是一個裁縫。她覺得,好的配音導演會根據配音演員年齡、性格安排角色,但最終的決定權在影視劇導演和制片人手里。如果導演選對了聲音,效果一定很好,如果被安排在不適合自己的角色上或者演員表演本就有問題的情況下,配音演員只能盡力克服困難。
季冠霖說:“在錄音室里,我們要按照導演的要求為聲音賦予表情。比如,在畫面里某個演員的表演方式很淡定,面部表情不太豐富,但導演需要角色的感覺是夸張的,這時候,我們就要讓聲音夸張起來。”除了要配合演員的表演和導演的要求,有時候制片人、副導演和配音導演對角色理解不同,就會要求配音演員一遍一遍地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遇到這種情況,季冠霖說:“這個時候,只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我們就得重新配一遍,直到所有人都滿意為止。”
談起這位大學師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楊瀅滿是敬意:“師姐的出彩我們一點都不意外。上大學時我就很崇拜她,那時她是朗誦藝術團的團長,身材纖瘦,長發飄飄。學生時代她的專業就很牛,下至三歲小孩,上至八十歲老太,張嘴就來、轉換自如,這就是實力。”
下面,我們就從兩個方面談談配音演員在經過嚴格的表演及語言基本功訓練后,如何較快、較熟練地掌握配音藝術。
忠實于原片風格
影片的風格取決于導演的風格,導演在影片中表現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創作個性,而導演的風格則需要演員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配音演員是在原片演員已經創作完成的形象基礎上進行語言再創作,可以稱之為語言的二度創作,必須忠實于原片的風格、時代氣息、國度差異與語言習慣等。
配音演員的工作周期短,接觸的人物形象多,可以說是兩三天換一個新面孔,在性格、類型和年齡跨度上差異很大,絕無雷同,而且這些人物又是出自不同導演之手,由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且有著不同表演風格的演員扮演,這就要求配音演員迅速而準確地掌握影片風格,主動去貼近所配人物的形象。
配音演員首先要弄清楚影片是國產片還是國外片,是喜劇、悲劇還是正劇,演員的表演風格是生活化還是戲劇化的,這都將直接決定配音演員的語言風格,比如同樣是國產戲,有反映大城市生活的,也有反映偏遠山村生活的。而在大城市生活中,有反映知識分子、學生、干部生活的,也有區域性較強、地方色彩較濃郁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例如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要運用老北京人的語調、語氣進行配音,使觀眾看了覺得熟悉親切,地方色彩鮮明。如果把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戲如《駱駝祥子》《龍須溝》的語言換成字正腔圓、四聲規范的標準普通話,那么影片也失去了它應有的色彩。
提高配音質量
要提高配音質量,需注意以下六大要訣:
配音的語言松弛
與舞臺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要松弛自然,因為話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縮短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不必要求音調與音節的伸展,也不要刻意追求音色響亮清甜,任何夸張與做作都會失真,因此聲音狀態應依照自然生活。
演員在舞臺上演話劇的時候,對臺詞語言適度夸張是為了使后排觀眾聽得清,因此演員常常會把字音加強、拉長、提高,強調語音共鳴、吐字咬緊、音量放出。但是在錄音棚里有不同的要求:一切恢復到生活中的真實狀態上,這時話筒及調音臺在起決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點夸張都會帶來不真實的效果,這就是影視與舞臺藝術在臺詞創作上的根本區別。
配音的聲音控制
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語言并不代表廢除基本功訓練,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不能四聲混亂,不能吐字含混,必須要強調語言的分寸感,注意語言的規范,有時還要比生活中收斂。
有人會問既然要恢復到生活真實的狀態上,那就別練基本功了,但這就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我們說的自然松弛是相對舞臺劇而言,并非退回到原本的自然生活中去,如果演員吐字不清或地方音四聲混亂或發音位置不佳,分辨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等等,甚至連邏輯重音也不懂,怎么能勝任配音工作呢?事實上,配音中所謂的松弛自然是在藝術語言的基礎上,讓聽眾找不著人工雕琢的痕跡,這就像照明師在攝影棚里用很多燈打出一個自然光的效果,是自然的藝術、藝術的自然。
配音前的材料準備
配音前,演員必須了解原片的時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內容,認識原片的風格體裁,分析原片的語言特征,找準劇情發展的脈絡,理解劇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氣質音色,還要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員也不能拿過詞來就念,即使你朗誦水平很高、聲音很好,也得和其他角色搭配。配音演員的創作過程同原片中的演員一樣,要熟悉劇本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風格流派,以找準配音創作中的主心骨。即使是歷史劇,不同的導演可以導出不同的風格樣式,不同的演員也會演出不同的特點,只有通過認真調查,有了豐富的材料準備,才能準確生動地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
配音時的話筒位置
話筒是語言創作的工具,配音演員應學會駕馭話筒。話筒距離遠會造成聲音虛空,距離近則會造成聲音厚重。若大聲疾呼應遠離話筒,若竊竊私語就應調近距離,平時以一尺為最佳距離,特殊效果須特殊處理。
一般人認為話筒的位置是由錄音助理負責擺放的,似乎與演員無關。其實不然,話筒是死的,人是活的,配音演員若是前后左右搖晃,話筒擺得再好也沒用,因此,配音演員必須同錄音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舞臺上說悄悄話要用氣把音頂出去,讓觀眾都能聽見,可是在錄音棚里就不行了,不僅不可以大聲說悄悄話,有時反而要比生活中的發音還要收斂。因為有了話筒,只要距離合適,多小的聲音也可以放大,甚至連輕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會傳出音效來。
配音時的心理調整
在理解原片的過程中,配音演員應先從角色的行為模仿入手,然后跟蹤角色的思想行動由表及里、由內及外地推敲,把握行為邏輯和語言特征,沿著這條途徑進行再加工,形神兼備才能有語言生命。
配音同演戲一樣,要一切從角色出發,配音演員還要向片中的角色演員靠攏,任何企圖表現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雜念都應拋棄。因為熒幕上已經有一個形象在演戲,你只能順著他的行為邏輯去配音,就連音色、哭笑聲都要模仿,只有把你變成了他,才能實現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員在表演上有公認不合理的地方,你也要為他合理化,用你的語言去彌補,只有這樣才能形神兼備。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你才能配出有生命、有性格的語言,才能防止聲畫不貼。
配音時的空間意識
他鼓足了勇氣,毛遂自薦
童自榮性格內向,含蓄深沉。在中學時代,他就特別喜愛看外國翻譯片。想當一名配音演員的愿望,不知不覺滋生起來。
一個初夏的夜晚,雷雨剛過,使人感到一陣涼意。他從影院出來,在華燈初放燈影交織的大道上,他走著,想著。他為一種激情所控制,心不安地跳動著:他決心獻身于電影配音事業。
回到家里,他展紙握筆,鼓足了勇氣,給上影譯制廠寫了一封要求投考的信。信寄出后,他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上影譯制廠每天都要收到許多這樣的來信,甚至無法一一復信。然而,童自榮并沒有就此灰心。幾年以后,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又一次主動要求分配到上影譯制廠。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此間不可無我音”
實現愿望的歡欣尚未過去,便接踵而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他從小生長在上海,平時講話唇齒音較重,話說快了還不免帶有“上海腔”。為此他曾苦惱過,但他沒有退縮。他給自己規定:生活中決不講上海話。與同事、朋友和家人,甚至上街買菜,都一律講普通話。他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同志求教,一字一句地糾正自己的發音和語氣、語調。字典成了他不離手的伙伴,不管上哪兒,只要有點時間,他隨手便翻開字典練習準確的發音。
他在戲劇學院學的是舞臺表演,自己創造角色的觀念很強。配音適宜以低調門來表達感情,而他卻常常不自覺地冒高調,這使他的配音和原片基調產生了差異。“吃螺絲”(即實錄時念錯臺詞或出現其他失誤)的事也時常發生。他感到沮喪。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配音的材料。
“春山磔磔春禽鳴’此間不可無我音”。一定要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信念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暫時的煩惱是前進著的人常會遇到的。只有意志不堅定的人,才會在困難面前墜入心灰氣餒的痛苦深淵。
翻譯片譯制過程短,無法用很長的時間去醞釀角色,他就利用一切空閑時間閱讀世界文學名著和有關資料。平時,他細心觀察其他配音演員的配音技巧和特點。起初差不多有5年時間,他只不過是跑跑龍套,配些次要角色,但他把每一次配音都看作是對自己的磨礪。即使是只有幾句話的角色,他也要從原片主題著手,揣摩角色的內心世界,注意人物的性格色彩,力求用生動、自然的聲音,確切地表現原片人物形象。
要使語言閃出個性的色彩
配音演員的表演沒有形體動作,語言和聲調是唯一的表現手段。通過聲音的強弱,節奏的快慢,層次和力度的變化,來表現形形的外國人。要使語言閃出個性的色彩——這是童自榮在藝術上所追求的境界。
在《佐羅》中,他成功地為兩個性格、身份、氣質截然不同的人物迭也戈和假總督配了音。
在為迭也戈——佐羅配音時,他聲音比較低沉,時實時松,吐字干凈利索,嗓音流暢明快,表現佐羅灑脫、松弛的帥勁兒。對每句臺詞,他都仔細斟酌過。在影片結尾處,佐羅被韋爾塔上校一劍刺出窗外,復回,對歡呼著的韋爾塔說:“還有一口氣。還不知鹿死誰手呢!”這句臺詞,他開始是慷慨激昂地說出的。但他覺得效果不好,不夠穩,似乎有點故做英雄的味道。他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著,怎樣更好地說這句臺詞呢?對,要輕輕地,慢悠悠地,并且帶有一絲玩笑的口吻吐出這句臺詞。當他從興奮的沉思中清醒過來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走過家門很遠了。
為假總督配音,對童自榮來說就更為困難。這類角色他以前從未接觸過。在導演的啟示下,他深入到角色心底,找出其行為根據。迭也戈冒充假總督,為了避免韋爾塔的猜疑而故作傻態。因此,假總督在聲音上也必須與俠客佐羅判若兩人。配音時,童自榮有意拔高聲調,呼吸短淺,聲音有氣無力,語調柔軟夸張,而且帶有些女性的嗲里嗲氣。
“凡音聲,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童自榮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穿硬皮鞋和軟拖鞋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前者使人精神,后者使人懶散。為了能夠更快地進入角色,在為《佐羅》配音時,童自榮常常要換鞋:為佐羅配音時穿硬皮鞋,為假總督配音時穿軟拖鞋。
笑,對童自榮來說也是大有講究的。不同的人物,笑是各有千秋的。有歇斯底里的笑,恐懼的笑,色厲內荏的笑;有悲憤欲極的哭笑,肆無忌憚的狂笑,歡樂得意的微笑;有奸笑、冷笑、傻笑、苦笑、發了瘋的笑等等。笑得好,笑得正確,對塑造人物性格是很重要的。童自榮在為印度電影《啞女》中的男主人公拉裘配音時,就嘗到了笑的艱辛。
童自榮的性格比較拘謹,而拉裘恰恰是非常“放”的角色。在各種場合不同的笑,是這個人物很有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笑法,如那種既輕俏又帶有滾動的笑,童自榮曾進行了反復的練習。在實錄現場,他又十分注意和對手認真交流,力求即興地而不是機械地把笑激發出來。
幾年前,劉蕾從一所廣播影視學院畢業時,除了會講一口極為標準的普通話(一級甲等)外,學播音專業的她覺得自己再無特長。在求職路上奔波幾個月后,劉蕾并沒有如愿當上夢想中的電視臺女主播,甚至連一份和播音沾邊的工作都找不到。沮喪之余,她單槍匹馬來到北京,在中關村一家送餐公司當起了接線員,月薪只有 850元。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圓潤又“磁性”的專業好嗓音,會用來接聽訂餐電話,而不是播報電視節目。
一天,聽說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譯制片中心正在招收字幕翻譯和配音演員,劉蕾興奮地報了名。考試時,招聘方播映了一部韓國短劇,讓她為一個小角色配音。當劉蕾盯著銀幕上的韓國女人對口型時,才明白配音跟自己念臺詞完全是兩碼事。10多分鐘過去了,她居然配不出一句“合格”的對白。面試官終于不耐煩地揮揮手說:“算了算了。
”
就在女孩“落荒而逃”之際,卻聽到錄音棚里傳出一個老配音演員的報怨聲:“一個接電話的打工妹如果能當配音演員,那隨便找個民工都可以當導演了!”一瞬間,女孩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握緊拳頭在心里默默發誓:總有一天,我會以配音演員的身份重新走進錄音棚!
從此,劉蕾開始“惡補”海外電視劇。千萬別以為這是件很享受的事,因為她在看片時還要反復琢磨人物的不同個性,就拿《人魚小姐》來說,她會先完整地看一遍韓語原版,再看一遍中文配音版,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試著為每個人物配音。每配一個角色,她都像自己在演一樣,因為要從角色舉止神態的細微變化中,捕捉她們的內心情感。
2004年 10月初,北京一家著名配音公司高薪招聘配音演員。初試通過后,她走進錄音棚,當著面試官、錄音師和一些專業配音演員的面,為英文版電影《廊橋遺夢》配音。劉蕾的每一句臺詞都飽含感情,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拿著翻譯稿干巴巴地念。配到男女主人公最后分手那場戲時,女孩哭得涕淚俱下,大家都覺得她感情充沛,對她稱贊不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這樣,北漂妹劉蕾終于敲開了夢想之門。
漸成幕后高手
進入這家配音公司后,劉蕾先是在錄音棚里觀摩老演員們怎樣為角色配音,偶爾客串個配角,也是只有三兩句話的小角色。大多時候,她的身份是勤雜工,打掃衛生和為同事們端茶送餐成了女孩每天的必修課。這樣實習了兩個多月,雖然付出很多卻薪水微薄,但劉蕾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因為她的勤快和靈氣博得了老演員們的好感,大家一有閑暇就從旁輔助她,劉蕾漸漸琢磨出了用聲音塑造各色人物的感覺和技巧。
2005年初,終于輪到她擔當主角配音了,得知這個消息,劉蕾激動得徹夜難眠。第二天,當導演把翻譯好的配音稿遞給她時,女孩一看片名不由愣住了,竟是為日本動畫片《櫻桃小丸子》的第五部配音!
盡管只是用聲音演繹動漫人物小丸子,初次為一號角色配音的劉蕾卻絲毫不敢懈怠。在走進錄音棚之前,她反復觀看《櫻桃小丸子》的原片,以及早幾年由前輩們配音的一二三四部,琢磨老版配音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此外,她還觀賞了《蠟筆小新》《虹貓藍兔》《米奇妙妙屋》等大批中外動畫片。
劉蕾的聲音表現力極強,在為小丸子配音時,她既保留了原版特色,又加入了一種古靈精怪的滑稽腔調。聲音獨特、感染力十足的語言演繹,正是劉蕾版《櫻桃小丸子》的致勝法寶。后來這部動畫片一經播出,就被中國觀眾奉為經典。小劉用嬌膩中略帶沙啞,又有些口齒不清的可愛聲音,讓小丸子這個平凡女生牢牢抓住了大小觀眾的心。《櫻桃小丸子》第六部引進中國后,她又當仁不讓地擔任了首席“聲優”(該詞源于日本,意為配音演員)。
劉蕾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有時她會把一段話錄上數遍,還主動為臺詞的情感把握、速度節奏和表達效果進行校正。時常是導演和錄音師已經覺得挺好了,她還要求重錄。每集30分鐘長的片子,她一般要用兩三個小時去配音。
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她每天要為《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和《加油!金順》這三部韓劇配音。為了趕戲,她甚至創下 48小時不睡覺的紀錄,連續兩晝夜都在幾個錄音棚之間穿梭忙碌。
當然,與辛勞成正比的是,她的收入也很可觀。一般情況下,為電視劇配音的報酬是100元 /集,劉蕾每天可以配上兩三集。工作一年后,她逐漸成為公司里的頂尖聲優,配音范圍涉及動畫片、韓國電視劇、歐美電影以及廣告片等,月收入突破了萬元大關。
“配”出百萬財富
事實上,聲優的待遇并不算高,和影視演員比相差近百倍。人家拍一集電視劇可以拿到幾萬、幾十萬片酬,而大多數配音演員辛苦一個月只有幾千元薪水。最令劉蕾憤憤不平的是她們不受重視,許多外行人以為,配音就是拿著翻譯好的字幕稿和屏幕上的老外對口型嘛,這一行誰都能干!
她說,其實做這一行是很需要本事的,有的演員有口音,有的演員背不下詞,還有的演員演得軟,成片時都得靠她們這些“聲優”在幕后補正過來。
相對劉蕾平時翻譯最多的韓國電視劇而言,為國內的廣告配音就輕松多了,而且報酬豐厚。由于在聲優圈內頗有名氣,工作之余,她經常會被一些廣告公司請去配音。
用 3年時間完成經驗和資金積累后,劉蕾開始不滿足于為別人打工了,2007年初,她在海淀區開設了自己的麗聲配音公司,除為影視劇配音外,平時還承接宣傳片配音、廣告配音、專題配音、粵語配音、外語配音、資料片配音等多種業務。公司旗下擁有12名專業配音演員,包括兩名外籍聲優。如今,她的小公司正欣欣向榮地發展著,截止到 2008年 3月接受記者采訪時,運營剛滿一年的“麗聲”已經為劉蕾贏得 80多萬元利潤,使這個北漂妹一躍成了百萬富姐。
下一步,她還想開辦一所聲優培訓學校。能把自身特長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并賣個天價,女孩覺得每一天都是明媚而快樂的。
你想show出自己嗎?你想獲得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嗎?你想得到權威的職業規劃指導嗎?《職
業》雜志全新打造的“職業新星”陣營恭候你的加入!只要你對職業有激情,對未來有夢想,對自己有
信心,就請與我們聯系。一旦被選中,你的照片與職業故事將刊登在《職業》雜志上,為你和你的職業
贏得更多關注;同時,你還將免費獲得國內權威人才測評機構提供的人才測評和專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