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7:27:5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由于高職高專生基礎比本科生要差些,按照以上的實驗設備與內容來開設現代移動通信實驗課,及高職高專的“現代移動通信”的教材開設這一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高職高專教材考慮到學生基礎和理解能力較差的特點來編寫,所以教材一般只是闡述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包括:①主要概述了移動通信的概念、發展歷程、特點、組成、分類、工作方式、多址方式以及編碼與調制技術。②移動信道中的電波傳播及干擾,主要講述天線的基本知識、電波傳播特性以及傳播的路徑損耗預測、移動信道的特征、分集接收技術以及噪聲與干擾、組網技術。③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主要講述GSM系統的組成、特點、編號計劃、傳輸信道的種類和幀結構、系統的接續和移動性、安全性管理、支持的業務以及GPRS系統。④CDMA移動通信系統,主要講述碼分多址在CDMA網絡中的實現過程、系統的特點、網絡結構和提供的服務、IS-95CDMA信道結構、移動性管理、呼叫處理和功率控制。⑤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介紹系統的特點、結構、網絡。實現3G的關鍵技術、三種技術標準(WCDMA、CDMA2000、TD-SCDMA)。沒有詳細的技術原理內容的介紹,這與實驗的理論出現了脫節。

(2)實驗課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做實驗。在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老師必須先講解實驗原理與及內容,并做一次演示。老師講解清楚實驗原理所須時間超出一半的課時,這樣就體現不出以學生動手做實驗為主了。學生也沒有耐心講解繁瑣的原理,做完實驗不會寫實驗報告,不知道做實驗的意義。

(3)使學生產生應付心理,實驗課變得多余,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所不愿意接受的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做出以下的教學改革方案:

(1)本課程理論課教案的編寫改革,按本院校本專業的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主要介紹:①概述移動通信的概念、特點、組成、分類、工作方式工作原理、多址方式工作原理、組網技術。②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講述GSM系統的組成、特點、編號計劃、GSM系統的接續和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支持的業務以及GPRS系統。③CDMA移動通信系統,講述碼分多址在CDMA網絡中的實現過程、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特點、網絡結構和提供的服務。④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特點、系統組成結構、網絡演進策略、實現3G的關鍵技術、三種技術標準(WCDMA、CDMA2000、TD-SCDMA)。⑤介紹LTE技術及我國的通信產業。

(2)實驗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按照理論課知識另編實驗題目個數及內容,實驗項目數適當的減少,內容發生變化不再按照實驗箱的實驗教材教學,實行實地考察的方式或者聯系日常生活所常見的通信知識開展實驗教學。

移動通信的發展迅猛,從1978年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誕生至今,新技術不斷涌現,更新換代飛快。昨天還是3G時代,今天就已經是4G時代了,而GSM已經是過時的技術。經過實踐,從學生對通信行業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發準備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質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學生最關心的是什么是通信專業,移動通信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學了基礎理論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業方向,令學生明白學習《現代移動通信》這門課程的意義。這樣《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課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移動通信系統。

篇2

【關鍵詞】 移動通信技術 物聯網 應用研究

引言

在我國舉行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會議中,物聯網的開發得到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幾年,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事實上,早在2010年初,我國總理就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物聯網納入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中,換言之,物聯網的發展前景是被大家所認可的,它已經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顯然,我們的生活也因為物聯網的出現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技術已經進入了成熟的階段,它在物聯網的推廣和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物聯并不是一個新興的概念,早在20世紀末期,微軟總裁便提出了物-物的概念。隨后,這一想法得到了世界知名學府麻省理工的認可,并且正式對物聯網的概念進行了詳細的敘述。

幾年后,這一概念再度被國際電信進行補充,由此可見,物聯網的發展已經得到了世界多個國家的認可。從本質上來說,物聯網就是建立一個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信息交換的網絡,這一網絡的建設需要借助多種電子信息技術完成物體信息的采集工作,并且對其進行轉換,最終達到物體信息傳輸的目的。物聯網的信息傳輸突破了距離的限制,并且能夠進行自動化的系統管理,實現人對物品的信息管理,位置感知和實時監控等。

二、物聯網的基本結構

作為信息產業的新興產物,物聯網的結構并不簡單,主要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應用、感知和網絡。

1、應用。在物聯網的架構中,應用位于最高位置,它的作用是實現人對物體的管理和實時操控。

2、感知。和應用層相反,感知是物聯網架構的基本,它與所有位于物聯網的物體都有接觸。

3、網絡。網絡是實現物聯的根本,沒有網絡就無法實現物體之間相互通信。因此,它貫穿于應用層和感知層之間,它的作用是傳遞經過感知層采集到的物體信息。

三、物聯網的特點

物聯網跟互聯網之間是有很大不同的,物聯網具有延長性強,能夠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特點。物聯網與人們的生活各方面都有聯系,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首先,物聯網是需要部署多種傳感設備,在感知技術中運用十分廣泛。它的每一個傳感器都有自己的信息源,感知的事物來自各個方面。

其次,物聯網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在信息產業整個行業中,物聯網都能涉及到,通信、傳感、網絡各個領域都有它的身影。所以提供的服務也是多樣化的,服務形態以及應用能夠實現多種組合。

再次,物聯網可以對物體進行智能控制,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物聯網能夠讓傳感器進行智能處理,獲取到相應信息后發出指令,讓傳感器進行智能化處理。

四、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物聯網的信息節點具有廣泛性與移動性的特點,它的網絡融合技術非常強。所以它的通信主要是以無線為主的,移動通信技術是當前物聯網技術的主要手段之一。

五、移動通信系統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方式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較為復雜、在傳輸、管理、維護上都有專門的系統負責。所以移動通信在互聯網中的應用方式是包括多方面的:

1、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移動終端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網絡節點移動,能夠與互聯網感知終端互通,它是互聯網信息當中的通信節點,也是通信過程中的傳輸介質。

2、移動通信技術非常成熟,覆蓋區域非常廣,在物聯網中可以作為傳輸網絡來使用。

3、移動網絡維護平臺的管理維護功能都非常傳輸,能夠確保使用過程的安全性。物聯網使用移動通信功能來進行管理維護是絕對沒問題的。

六、移動通信在物聯網中應用的現狀與展望

近些年,移動通信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移動通信在物聯網中的使用已經漸漸開始。但是,使用的范圍還是有行業限制的,并沒有完全的運用到生活方方面面中,如果要使該技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就應當繼續努力,抓緊實現物聯網與移動技術相通的規范制度。還需要不斷創新,把物聯網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加快移動技術在物聯網中的運用腳步,讓大家都能夠意識到物聯網的重要性,并且把物聯網運用到生活中。

參 考 文 獻

篇3

目前,《通信技術》這門課講解內容有:(1)均勻傳輸線理論與天線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紹均勻傳輸線方程及其解,傳輸線的阻抗與狀態參數、無耗傳輸線的狀態分析,評價天線性能的幾個主要指標,基本振子輻射和天線常用的各種電參數;(2)微波中繼通信系統,主要介紹數字微波中繼通信的概念,工作原理,設備組成,微波中繼站的轉接方式;(3)衛星通信系統,主要介紹通信衛星和地球站,衛星通信的分類、工作頻率及其特點;(4)光纖通信系統,主要介紹光纖的結構與分類,光纖的導光原理和傳輸特性,光纖通信的主要特點,數字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5)移動通信系統,主要介紹移動通信的特點和工作方式,移動通信中無線電波的傳播特性,移動通信組網技術,數字調制技術,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參照國內外重點大學此類相關課程教材,結合自身的特點,需適當調整《通信技術》這門課程的結構體系和教學內容,尤應增加當今最前沿的通信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3G通信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及其市場發展前景,認知無線電技術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激光通信技術,可見光通信技術等.《通信技術》課程大部分相關教材內容很少揭示通信問題所對應的數學模型,很少用數學的理論去解釋一些通信中的結論,而數學類專業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扎實,教學中可以補充相應內容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理論、方法研究通信中的問題.比如,講解均勻傳輸線理論時,可以與學生一起建立均勻傳輸線系統數學模型,得到傳輸線上任意一點z處電壓和電流的基本方程式中:U、I分別為電壓、電流,Z=R+jwL為單位長度的串聯阻抗,Y=G+jwC為單位長度的并聯導納.

數學類專業學生求解上式方程的穩態解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求出方程的解,最后再將方程解中各個參量的物理意義解釋清楚.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用途和運用數學理論、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而且對通信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再比如,衛星通信系統按軌道分類有低軌道和中高軌道,可以引導學生推導軌道高低與通信衛星電波覆蓋地球表面的關系,使學生了解需要多少顆衛星才能實現全球通,進一步考慮通信衛星使用壽命、發射成本、維護難易、干擾的抑制以及保密性能等因素,建立一個多目標評估系統,根據多目標優化理論,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方法分析模型,結合軟件進行數值仿真驗證,最終提出實際可行的參考報告.《通信技術》課程每個章節都有這方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挖掘這樣的教學素材.

二、教學觀念、手段的更新

以往教師講授《通信技術》這門課主要是單向說教,老師唱獨角戲,形式單調,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欠缺.教學應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研究式的教學,用研究式的教學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

研究式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對于習慣了“模仿+記憶”的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必然會碰到更大的困難.在講授天線、衛星通信、光纖通信以及移動通信等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布置課外查詢任務,查閱這些技術的起源、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對這些內容的認識、理解.老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匯總那些理解不清的概念、技術等內容,然后詳細講明白“是什么”和“為什么”.現在網上有大量的新技術科普片,觀看科普片同樣可以獲得新知識,也是豐富課堂教學方式的途徑之一.因此可以收集天線、衛星通信、移動通信、激光通信等新技術的科教宣傳片,在授課過程中穿插科教宣傳片,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理解通信相關技術.

三、課外專題的研討

篇4

【關鍵詞】 3G移動通信技術 通信系統 研究與應用

一、前言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3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體系,以其優越的普適特點得到了重要應用,引領移動通信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用戶的即時網絡應用需要,能夠實現語音視頻及流媒體播放的移動通信技術成為了未來發展方向。

二、3G移動通信技術特點及分類

2.1 基本概念及特點

3G(3rd-generation)被稱之為“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指的是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線漫游,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視頻交互等多種信息服務,同時兼容已有的第二代系統[1]。具備良好的兼容功能,能夠在兼容2G環境下所有的系統,節約大量成本;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能夠滿足當前用戶的基本需求;具備較強的拓展性,為進一步發展,留下了較大的創新空間。

2.2 基本分類

通用的3G標準,可以分為歐版的WCDMA、美版的CDMA2000和中國的TD―SCDMA。2000年5月,ITU(國際電信聯盟)將以上3種標準與WIMAX定義為主流無線標準,并納入指導性技術文件。一是WCDMA。從GSM網發展并規范的技術,意指寬頻分碼多重存取,它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發展策略,市場優勢明顯;二是CDMA2000。是由窄帶技術發展而來,利用窄頻CDMAOne的數字標準衍生,可直接升級至3G,發源于美國,很多大型應用商都參與其生產和使用。如三星、Lucent等。具有成本低廉,兼容性好等特點;三是TD-SCDMA。這是由中國獨立制定的標準,是中國移動的核心技術。1999年6月,由大唐電信向ITU提出申請并獲取資質。具有輻射低、支持靈活和成本低廉等特點。該標準提出跨過過渡階段,直接向3G升級,特別適合GSM系統的升級改造。

三、3G移動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

隨著3G技術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它不僅兼容了2G的通信功能,還在帶寬和傳輸速度上做出了技術性突破,依托高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可以建設多維度、多層次的承載平臺,目前其適用范圍已經擴大到所有工業及民生應用領域

3.1 流媒體的應用

3G技術具備大流量數據傳輸的功能,因此該技術在流媒體傳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視頻和音樂上傳、下載服務。隨著數字電視的網絡化和大量的3G終端出現,人們可以離開電腦的束縛,依托海量的網絡資源,實現即時點播。

3.2 寬帶數據傳輸應用

3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無線網絡技術的一種,為寬帶數據傳輸提供了新選擇,在保證數據傳輸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了數據傳輸流量的增加。聯通公司的HSPA+技術,上行速率11.02Mbps,能夠支持最大42 Mbps的上行,是中國聯通“終端+應用”模式的具體體現[2]。

3.3 高質語音同步傳播應用

由于3G移動通信技術的音頻信號分辨率更高,在語音傳輸中的傳輸質量也相應提高,因此,在大量的高質量語音傳輸中得到了較大的應用。主要原因在于其覆蓋15Km半徑的基站建設和DSP的運算速度,能夠為用戶提供不超過240km/h的移動速度,確保系統的兼容性和頻譜利用率[3]。

四、結論

從本文的分析來看,3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2G通信技術的升級,在原有通信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功能的增加和帶寬的擴展,有效滿足了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進步,移動通信技術必須同步發展,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獲得足夠強大的生命力。可以預見,國內在普及3G應用的基礎上,為了適應用戶更高的需求,具備更多應用功能、更快傳播速度、更好傳輸質量和更大的帶寬應用的4G移動通信技術會隨之而來,推動移動通信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黎碧霞. 淺談3G移動通信網絡安全技術[J]. 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05)

篇5

【關鍵詞】4G 概述 技術特點 趨勢

當3G技術剛剛走入人們的視線尚未完全完全普及之時,對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展望早已悄悄地拉開了帷幕。盡管3G技術與2G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并未在技術層有重大的改變,只是在視頻應用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3G技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

第一,較高的通信速率。3G雖然標稱能達到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達到384 kbit/s盡管目前3G增強型技術不斷發展,但其傳輸速率還有差距。

第二,不能提供動態范圍多速率業務。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種體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網不具有統一的標準,難以提供具有多種QoS及性能的多速率業務。

第三,不能真正實現不同頻段不同業務環境間的無縫漫游。由于采用不同頻段的不同業務環境需要移動終端配置有相應不同的軟、硬件模塊,而3G移動終端目前尚不能實現多業務環境的不同配置。

3G系統以上的局限性使其發展受到限制,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著手4G概念通信系統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紹4G概念通信的技術特點以及可能采用的關鍵技術。

1 概述 4G 移動通信技術

4G 移動通信技術在上世紀末就已被提出,國際電信聯盟還將“IMT-2000”及其以后的系統作為計劃工作中的一項,同時在規劃中提出要在 2010 年完成 4G 的初步商用。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網絡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IMT-2000 系統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在國際電信聯盟的支持下,于 2000 年在加拿大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為的是將全球范圍內的研究工作組統一化。我國對 4G 技術越來越關注,相應的研究工作也已經正式列入國家 863 項目。可從以下幾點來理解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1)是一種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系統是建立在新的頻段上的;(2)以分組數據信息為基礎,實現其高速率的傳輸;(3)真正的“全球一統”;(4)基于全新網絡體質的系統,或者說其無線部分將是對新網絡的無線接入;(5)將不是單純的通信系統,而是融合了數字通信、數字音/視頻接受和網絡計入的嶄新系統。第四代移動通信有其創新之處,和前幾代的系統有很大不同,其系統網絡架構以路由技術為主,在以往的系統中,核心網絡只有一個,即移動網絡的作用。而在第四代通信系統中,它更像是一個統一的固定網絡,具有移動管理的功能,而且可以和有線、無線相連接使用。當與無線相接時,接入點具有多種選擇,如無線局域網、蜂窩系統基站等,這些接入方式雖然略有差異,但信令結構是相同的,關于信息格式,通常有IP 分組和 ATM 信元兩種。此外,無線接入點也有很多變化,用戶可隨時接入,而且在通信過程中還能完成接入點之間的轉換。須注意的是,核心網絡意義重大,需要實時掌握用戶的具置,對用戶的身份進行鑒別。

2 4G 移動通信技術要點

目前,第三代移動通信已經開始規模化商用,但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技術局限性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世界通信業界的專家們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后 3G 技術即 4G 技術。在 3G向 4G 技術演進過程中產生并發展了一系列的移動通信新技術,主要包括 OFDM 技術、智能天線、MUD 技術等。

2.1 OFDM 技術

作為一種特殊技術,OFDM 是利用多載波來實現信號的傳輸和接收工作的,該技術的原理在于,在一定的頻域內,系統會將已設置好的信道進行劃分,形成多個正交子通道,傳輸工作或窄帶調制就在子通道上完成,通常信道寬度會比信號的快帶要略寬一些。通過窄帶調制,可降低高速串行的數據速度,使其成為低速的子數據流,借助子載波對這些轉換后的子數據流進行調制,使它們相互正交,最終實現并行傳輸。OFMD 技術由于能夠抗干擾,頻譜利用率而受到廣泛關注,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

2.2 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通過天線陣元信號的加權幅度和相位來改變陣列的方向圖形狀,具有側向和調零功能,能夠把天線陣列方向圖主瓣對準用戶信號到達方向,并自適應實時跟蹤信號,同時將旁瓣或零陷對準干擾信號的到達方向,從而抑制干擾信號,提高信號的信噪比,改善整個通信系統的性能,并能識別不同入射方向的直射波和反射波。

2.3 MUD 技術

該技術是多用戶檢測技術,當使用用戶較多時,必然會占據某個信道,而各自的信號幅度等因素不盡相同,MUD 技術結合某些用戶的時間、相位及信號強弱等信息因素進行考慮,在此基礎上,對單個用戶的信號狀況進行檢測,以實現用戶之間的最佳聯合檢測。

2.4 無線ATM技術

WATM 的基本概念是采用標準 ATM 信元用于網絡級功能,同時在無線鏈路中增加無線首標/尾標用于無線信道專用協議子層(媒體接入控制、數據鏈路控制及無線網絡控制)。

2.5 IPv6 技術

IPv6 將地址長度增加了 4 倍,從 IPv4 的 32 位增加到了128 位。IPv6 不僅解決了 IP 地址不夠用的問題,而且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和服務質量。其主要有這些特性:擴展了 IP 的地址空間;增強了認證與私密性;簡化報頭格式,加強了對擴展報頭和選項部分的支持;對數據流進行標識;改進移動網絡和實時通信方面的性能。

3 對4G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展望

目前,全球已經擁有了一個數量及其龐大的手機使用團體,更多的人在體驗了手機 3G上網以后對手機上網速度有了新的認識,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不斷增多,相比較 3G 通信技術,4G 通信技術在技術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未來 4G移動通信技術必然會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參考文獻

[1]張茹芳.淺析4G移動通信技術的概念和要點以及發展趨勢分析[J].信息通信,2013,1(11):9-10.

[2]張玉龍,李志峰,趙勛.對 4G 移動通信技術應用與發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10(31):95-96.

[3]李婷婷,方麗華,鄒品.淺談 4G 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與發展[J].信息科技,2012,4(12):46-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免费下载 |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五月天婷婷| 国产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四虎影院在线免费播放| 黄色软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V| 日韩欧美理论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伦理eeuss|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chinese中国农村夫tube|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极度虐乳扎钉子bdsm| 亚洲人jizz|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亚洲综合第一区|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男男gay做爽爽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直接进入免费看黄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