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公園的景觀設計手法范文

公園的景觀設計手法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5:35:2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公園的景觀設計手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公園的景觀設計手法

篇1

城市工業廢棄地是人為作用下的一種特殊景觀形式,面對這種獨特的景觀,我們的任務并不是盲目的創造和徹底的翻新,更重要在于對原始景觀的更新和再利用。通過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歷史和文化的結合、人和自然的結合,使工業廢棄地成為承載歷史記憶和工業情懷,同時提供悠閑游憩場所的后工業公園

關鍵詞:城市工業廢棄地;城市后工業公園;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F287.2] 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

1緒論

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工業用地的規模及空間布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工業用地被閑置,許多工廠被變賣、遷移或改造,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棄置不用的土地,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面對此類問題,世界各國也相繼采取了一定的更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轉變,有一大批的工業用地面臨更新問題,現狀如此嚴峻,因此對工業廢棄地段的景觀更新再利用的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研究總結將對以后的改造實踐起到參考和引導的作用

研究意義

通過景觀規劃可以大大改善廢棄地的生態環境,還能增添山色靈氣,吸引水鳥棲息,同時也能豐富休閑旅游項目,營造多元化的旅游景觀,為居民在閑暇的時候外出游玩、陶冶情操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場所(龔士良,2002)[[[] 龔士良,曾正強,嚴學新,et al.上海佘山風景區廢棄采石坑環境治理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2002,13(3):11-12.

[2] 郝風博.褐地開發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5:4.

[3] 李洪遠,鞠美庭.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榮,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更新[ J ].中國園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國后工業公園設計探討[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4:11.

[6] 王向榮.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7] 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后工業景觀設計思想與手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2:6.

[8] 賀旺.后工業景觀淺析[D].北京:清華大學,2004.6: 13-14.

]];對這一領域進行研究,對于我們“二次利用”城市工業遺產,開發工業旅游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們如何處理污染問題、生態問題、以及景觀設計問題,從而滿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長的游憩休閑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后工業公園中景觀設計手法的應用

2.1對工業廢棄地基址的設計

對場地的設計是整個后工業公園景觀設計的核心,決定著整個園區景觀元素表達。

對于一個龐大的設計場地來說,設計者沒辦法,也不可能對每一個景觀分區都考慮的面面俱到,因此,我們要有選擇的、有主次的對各個分區進行不同程度、不等等級的規劃,使之整體效果最為優化。對于人跡罕至的“荒蕪區”,我們應該盡量控制對它的干擾,任由其發揮自身優勢自由生長,充分展示這種荒蕪的野性美[[

]];反之,對于那些工業景觀較為密集的區域,我們要加大力量進行場地的設計,滿足人們參觀、教育、游樂等多方面的需求。

2.2植物景觀的設計

后工業公園的建設和普通城市公園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在植物景觀的營造上必須重點考慮基地本身的污染情況,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況來創造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1)尊重自然法則

在工業廢棄地中荒蕪的景象中,有很多在惡劣條件下頑強生長的野草,它們給這塊荒涼的場地注入了一抹生機。對此,我們應該自然法則,尊重這種生命選擇的結果,對這種頑強的生命系統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留,維護其固有的生態平衡,營造與眾不同的“野草之美”的景觀效果。

(2)尊重植被自身特性

工業廢棄地的土壤基本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時,受到污染的種類也各不相同。有些受到污染較輕,生態系統很快就可以自我恢復;有些受到污染比較嚴重,已經達到了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系統恢復起來相對比較困難;有些污染極其嚴重,受到損害的生態系統已經不和逆轉,就需要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生態改良手段對土壤進行治理。場地條件關系著植物未來的生長狀況,外界的條件如不能滿足植物的生長習性,植物的生長就將受到阻礙,我們對于植物景觀的營造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在植物配置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因地制宜的選用適宜生長的植被[[]]。

(3)尊重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選擇

通常來說,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程度越高,生態系統本身就越趨于穩定,因此,尊重植物的多樣性選擇對后工業公園植物景觀的營造非常重要[[]]。

植物景觀的建設除了可以進一步優化園區的生態系統外,還可以改善土壤的活力,完善整個地塊的景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對水體景觀的設計

我們需要在尊重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通過現有水系進行景觀營造,若地塊內沒有水體,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挖坑造湖來營造人工水系。水體的景觀可以根據水面的面積、形狀、深淺進行不同的規劃。岸邊可以適當設置相應的游憩設施以及景觀棧道等。水體的景觀設計可以和植物群落的營造結合在一起,如可以在岸邊設計濕生植物群落,增加園區的生態性和景觀性[[]]。

2.4其他景觀的營造

對其它各種景觀元素的營造要根據不同情況“因園而異”,要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利用原場地基址條件和道路系統,設計景觀游覽線路;并根據功能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分區,滿足人們的游憩活動需求。

2.5景觀意境的營造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今天,后工業公園的景觀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形式體現了一種獨有的特征[[]]。可是長期以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本土的城市后工業公園無論是景觀設計手法,還是技術手段都是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成功經驗。我們也確實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后工業公園景觀設計中發現了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么,怎樣在這種雷同的設計模式下營造我國特有的后工業公園就需要我們在深刻理解中國傳統造園理念和手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繼而緊跟時代步伐。

通過岐江公園的成功建設,我們可以發現它在應用現代造園手法的同時融入了嶺南園林傳統的設計思想,所以說,任何的現代景觀形式都或多或少的體現了一種歷史的延續性。因此,我們更需要將中國悠久的造園思想,設計手法和現代的景觀設計需求相結合以求達到完美的統一[[]]。

首先,我國傳統造園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山水園林成為我們意境營造的主體。而如今,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山水景觀的同時還要注重對現代工業美的培養。只有兩者充分的結合,才是真正的實現“和諧統一”[[]]。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中,追求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意”是中國園林區別于其他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中國園林與詩文、繪畫、建筑等傳統藝術門類聯系非常緊密,尤其注重對園林意境美的營造,在園林的建設中實際寄托著造園者的觀念和哲理,使人們在游玩的過程中能夠設身處地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后工業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同樣也要注重對這方面的重視,使觀賞者在游覽過程中能夠激發聯想、產生共鳴,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升華。

再次,中國園林注重空間的營造、虛實的對比以及借景、框景等景觀設計手法的使用,園林景觀往往產生主次分明、步移景換的效果。在后工業公園的設計中,應該借鑒和利用這些傳統的設計理念,增加了游客的游覽情趣。

總之,在景觀意境的營造上,我們應該把每個后工業公園獨有的主題理念和中國傳統造園理念以及現代思想有機結合,建設出適合我們地域特色的后工業公園。

參考文獻

[1] 龔士良,曾正強,嚴學新,et al.上海佘山風景區廢棄采石坑環境治理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2002,13(3):11-12.

[2] 郝風博.褐地開發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5:4.

[3] 李洪遠,鞠美庭.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榮,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更新[ J ].中國園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國后工業公園設計探討[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4:11.

[6] 王向榮.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篇2

關鍵詞:工業景觀; 視覺元素; 時空價值; 設計手法

中圖分類號: [J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下,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到地域文化與全球主流文化互動與融合的重要性。在這種背景下,設計界對地域性和伴隨建筑、構筑物而產生的空間形式的關注與日俱增。這兩點在當前的工業景觀設計中也將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出來。目前國內工業化大生產背景下,工業景觀設計嚴重滯后。工業景觀的設計僅針對工藝流程、功能布局等方面,而忽略了工業企業形象、工業建筑形態、地形及道路鋪裝、燈光照明等方面因素。視覺設計就是在工業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將以上多種因素串聯起來的重要手段。工業景觀的視覺設計,就是順應中國產業結構調整 大趨勢,在工業產業升級過程中充分研究場地現狀、場地歷史,深入分析場地矛盾,在遵循工業生產流程基礎上,尊重原有的構筑物、機械、環境等條件,采用現代造景手法使各大工業生產中要素,以符合現代審美傾向的方式呈現。

任何工業景觀總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處在一定的時代。建筑創作也就必然離不開地域的環境啟示,擺脫不了時代的需求和域外先進文化的滲入。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與時代的某些特征如:邁耶的德國法蘭克福博物館以軸線和單元旋轉表述了“新與舊”的關聯;廈門高崎機場候機樓微微曲起的構架隱喻著閩南屋頂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廈對中國 “塔”的聯想……或許正是表現了各自開放的地域特征而為世人贊賞。

任何空間的產生都有其具體的目的和使用功能,工業空間尤其如此。工業空間對于人來說,具有使用價值的不是圍成空間實體的殼,而是空間本身。就好比圍成一個空間必然要使用各種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構造方式把這些材料加以組合,但組合材料本身不是建筑的目的,而是達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工業空間設計不僅要滿足專業的工業生產、生產安全的需要,在當前社會經濟形勢下還應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即要符合其地域文化。工業景觀的時空性主要體現在功能性、科學性、藝術性三個方面。

1視覺元素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工業景觀設計的第一要遵守的屬性,任何空間都不可能脫離功能性而存在。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空間的內部功能性與外部表現形式之間聯系的過程。就工業空間來講,功能性的合理性不僅僅是空間要素設計的合理,而且有賴于要素之間的組合設計的合理。如:在一些工廠中機器和人的視覺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廠房內大體量、結構復雜的機器對空間產生壓抑感,造成工人視覺的不舒適,人長期工作在某種不舒適的環境中會某種程度影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廠區空間中如何處理好人與機器的矛盾,給員工創造良好的生產空間,顯得尤為必要。

2視覺元素的科學性

一定的功能性要求有相對應的表現形式。然而,能否獲得該種表現形式,卻不單取決于我們的主觀愿望,而主要是取決于工程結構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科技發展不僅僅是指對新知識的單純掌握和運用,它還意味著人格心理、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文化因素的轉變,發展科學技術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環境。如果不具備這種條件,空間 形式將變成一種幻想。歷史上每出現一種新結構,都為空間形式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3視覺元素的藝術性

具有思維與精神活動能力是人區別于動物的地方。藝術性是指通過形象反映地域文化,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上所達到的完美和感人的程度,也包括在藝術形式上達到的高度。設計作品的藝術價值,就在于作品對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能發生多大影響。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愈完美并富有獨創性,就愈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藝術感染力就愈強,藝術性也就愈高。因此,在表現形式滿足功能性的需求之后,必然會考慮其對精神層次上的巨大影響,這就對空間形式提出了藝術性的要求。隨著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人們已經不滿足于那種重經濟輕文化、重理工輕人文簡單得以“工藝流程”為主的工業廠區規劃設計,而要求工業廠區規劃設計在滿足功能要求之上應符合一定審美的需要,整體規劃更加傾向于融入周圍的環境而不是對周圍環境的破壞。

4工業景觀視覺化設計手法

工業景觀是由光與空間以及材料和細部四個方面與場所、現象、以及人對場所糾結的經驗共同構成的。剛剛過去的20世紀建筑景觀留給我們的不是其建筑風格或建筑形式。因為,當代景觀設計更多是以一種無風格、反形式的形態出現,任何的歷史詞匯也無法完全而準確定義當代景觀設計。那么20世紀的建筑景觀留給我們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種思維與感知方式,以及這種感知和思維方式下的場所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在工業景觀的視覺優化過程中,我們是將光與空間以及材料和細部四個方面之間顯性趨同或求異,達到彼此間在時間、空間、技術等層面平穩過渡、整體和諧或凸顯對比關系的目的。而這種整體和諧或凸顯對比有其內在層次上的精神的文脈。以下筆者將介紹幾種常規的視覺化設計手法。

4.1 不規則融入

工業景觀作為后續空間環境對既有空間環境的不規則融入,不同于過去的硬性介入,知識經濟時代比其它任何一個時代都更需要人性化的場所,但由于工業景觀的特殊性,它又不可能做到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入,因此,產生了不規則融入的概念,其基本設計思路一方面,以毗鄰新舊空間環境之間材、質、色、形、構、筑、比例等一系列外在形態要素之間的相近或者殊異、相異關系為重,通過上述的要素間顯性趨同或求異關系的設計,達到彼此間在時間、空間、技術等層面平穩過渡、整體和諧或凸顯對比關系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局限于新、舊環境之間外在形態要素的趨同或差異,更側重于對彼此某些潛在、隱含關系和線索的發掘,尋求其內在關聯性關系,在此基礎上,賦予整體某種更為深遠的內涵意義。

4.2 并置與重組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域文化越來越由實際存在的空間標準退化為各種符號。如果說場所精神作為微系統,那么地域美學的關注點要大的多,它通過地域觀念的強大慣性,對觀者的思維方式施加影響,并最終通過一種并置與重組的方式體現出來。

工業景觀由于其生產工藝流程的復雜化,為便于管理和安全的需要,于是在其景觀規劃的第一階段就出現了通過道路或其它實體的方式進行分割的規劃設計。不同工業景觀分區的并置與重組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并置與重組過程中引入“虛擬界定”的概念,即以虛像的形式實現了場所界定所必須的另一邊界。由于人的進入和使用產生了場所,在場所界定過程中強調景觀參照物的存在意義,通過人的進入和使用所產生的圍合空間及其組織結構方式,確保人能從中感應到后續空間環境與既有空間環境以及后續空間人、物、空氣、樹木等等景觀元素交織成的特殊場所空間所帶有的精神內涵。

4.3 轉換與疊加

蒂文•霍爾(Steven Holl)在諾伯格•舒爾茲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場所在建筑設計中起到的決定作用。他認為,建筑與音樂,繪畫,雕刻,電影,文學不同,它是與所存在的特定場所中的經驗交織在一起的。通過與場所的融合和匯集顯現該特定場景的各種意義,建筑得益于超越物質和功能的需求。而我們在工業景觀的設計過程中也往往如此,是通過工業建筑、機械、植物、人等多種因素的之間的轉換與疊加來加以實現。

新科技使人可對任何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這種 "過度"運用導致對全新事物、對未來、對烏托邦的超乎現實的夸大。也因此導致了形的消失與極度簡化,從而產生了認為機械本身蘊涵著美感的機械美學和對結構加以分解以找到本元的解構主義等一系列的后現代審美傾向。在工業廠區節點中常會出現一些尺度與體量過大的建筑或構筑物,如果不加處理會造成視覺的壓抑從而產生的壓迫感和緊張感,影響工人的工作情緒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建筑、植物和微地形來進行視線的分割,利用建筑、植物和微地形來創造一個視線的阻礙,造成空間中的前景和背景的相互轉換,在緩解壓抑感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隔離建筑內機器產生的噪音。

4 結 論

篇3

【關鍵詞】:傳統園林藝術;森林公園;景觀設計;植入

我國傳統園林藝術多以皇家園林為主,建國后各地也根據原有的園林遺址實施了諸多創新型發展。比如,北京著名的頤和園、圓明圓;再如,西安在大唐諸遺址上建設的大唐慈恩寺周邊公園、南湖景觀、大明宮遺址公園等,均采用了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手法進行了景觀的造型設計,以及景觀布景,極大的提升了人們對于這些公園景觀方面的休閑興趣,也促進了城市化建設。農村地域則利用退耕還林、傳說故事、古代遺址等實施了諸多森林公園基礎上的旅游生態文化建設,主要集中于公園景觀設計方面,如袁家村、云集生態園等均屬此類。下面對主題展開具體論述。

1、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特征與價值

現代化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古典園林存在的差異顯著體現在“園林藝術融合”方面,即在傳統園林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諸多西方園林藝術元素,如對于英國地貌式的自然元素的借鑒,還有對于法國“裁剪式”園林藝術元素的應用。但在整體上傳承與發展了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根據傳統園林藝術的特征與價值分析,主要體現在哲學思維的運用,比如,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隱含著“天人合一”、“大小格局一統性”等特征,平移到傳統園林藝術后的應用則主要體現在“取景自然”、“法式同構”方面。從取景自然方面分析,傳統園林藝術主要以自然為法,在園林藝術實踐中盡可能運用法式同構的方法,對自然界中的山、水、樹、石等進行景物方面的同構平多,如黃山迎客松就會被平移到“假山假水”之上形成對應的景觀;另一方面,在自然造型方面則主要取法自法形勢,形成了人、景之間的交互,比較自然、符合人性層面的審美需求。具體分析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價值可以認識到它對于自然地理環境的采擷以描摹法實施“以小見大”的重構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維,并且在這種哲學一以貫之的前提下,達到了景觀師法自然、造園手法靈活多變、園林景象詩畫情趣合一、園林意境意N深遠等目的,從而為我國森林公園景觀設計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

2、傳統園林藝術在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植入分析

森林公園景觀設計屬于現代景觀設計范疇,其中的重要特代具有一定的時代性,要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休閑需要、游玩樂趣等。因此,在設計方法層面注重應用“生態環保”、“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節能節約”等新型理念。根據現階段我國森林公園景觀設計的現狀與事實分析,應該體現出自然、生態、地域、場地、空間、簡約等基本特征。所以下面探討傳統園林藝術在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植入主題時結合突出特征展開全面分析。

2.1以哲學思維帶動自然景觀設計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提出了“究天人之際”的理想,而這一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人”、“自然”關系的研究主題,根據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可以在現代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以文化融入自然景觀的思維路徑,在思路決定出路的原則引導之下,實施“師法自然”的景觀類型設計,如利用森林公園中的水流營造與水相鄰的植物氛圍,形成帶狀、蜿蜒狀、水中點狀等景觀的設計,使其與自然生長中的水、樹、石渾然一體,表達出“和而不同”、“同中存異”,將森林公園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化思想對應起來,提高審美觀看者通過景物通道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底N的目標。另一方面,造景中應該注重生態為核心,使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接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但需要注意在整體造園手法方面的靈活多變,比如,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集中體現了假山假水,給人的感覺相對單一,不能形成一種氣勢磅礴的印象,因而可以借助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植物貌”在靈活多變手法之下,實施了一些自然氣勢的營造,如利用“群集效應”以密集化的“石榴林”、“楓葉林”等達到氛圍烘托,令森林公園的園景整體上實現系統性的設計構建與整體上的局部表達產生和諧一致的效果。

2.2以文化景觀增強造型審美下的底N

哲學思維的運用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設計的根基,而文化景觀方面的強化能夠進一步在形式化的生態審美需求滿足之上,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與內涵傳達。比如,在我國諸多城市有所謂的“長安八景”、“南京十景”、“西湖八景”等,一方面有以“數”為主的景觀設計,其主要目的在于符合中國人對于傳統文化中的“易經之數”的喜愛傾向,因而在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這種文化傳統制造一些因勢利導的文化景觀,如在森林的高地可以設置與日出相關的文化景觀,催生泰山日出方面聯想;同時,也可以在洼地以森林景觀中的荷塘景觀設計令人產生對于“愛蓮說”、“河塘月色”等方面的文化意象聯想,并利用這種文化景觀進一步使森林公園景觀達到意境方面的深遠化傳達,強化其中的文化底N,令觀看者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受性傳導體驗,增加休閑中的精神與修養提升。另一方面,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非常注重“人性化”,這與英國單純的自然化景觀設計、法國單純幾何化的景觀設計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諧”文化理念之下的“陰陽五行論”,即將所有的景物存在納入到一個整體的森林公園景觀之內,并利用這種元素之間的銜接、對接、融合,達到一種“萬物一統”的祥和效果表達。從操作方面分析,新時期的森林公園景觀設計可以在造型方面選擇“擬自然”的方法進行簡約手法應用,增加對于自然物勢態方面的因勢利導,減少施工量。根據目前應用較多的方法與效果經驗可歸納為“剪除多余、彎直因勢、化繁為簡”。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注重對于空間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矮植物、灌木、地被植被、花卉、果實類植物、風景類植物等進行空間的合理配置,提高造型與地理地勢方面的匹配度,如坡地盡量選取一些花卉、地被植物相間,并置入一些古典文化圖案;再如,可以在較窄的狹長帶地利用一些細木類植物或者灌木增加排列效果,利用空間的同時形成帶狀景觀等。至于一些平坦的地勢、則應該盡量以高大植物增加茂盛、葳蕤的氛圍營造,使觀者可以體驗到森林的原始風貌,提高其對自然力量的了解;另外應該體現森林公園中的林蔭大道的景觀設計,使人、樹、景之間產生一種共生共存印象等。因此,在森林景觀設計中植入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就應該從游覽路徑的設計、沿路景觀的設計、休閑區域的景觀設計、生態理念傳導景觀(如濕地、河塘、動植物等)各個層面實施統籌規劃,令以路為主線的公園休閑功能、作用得到全面體現;同時,應該通過文化景觀為森林公園景觀的審美功能增加形而上的內涵傳導,令我國的森林公園景觀設計與中國非物質文遺產、生態發展實施協調發展。

結束語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在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植入重點在于氛圍營造、造型設計、審美表達等方面,因而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中國傳統園林的中文化要素的采X應用,發揮其中的文化功能表達;同時應該借助現代化的公園景觀設計造景方面,實施生態理念之下的新型設計,包括在地域地貌、人文特征、空間利用、景觀順勢而建等。建議在當下選取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元素時,關注其中的取法自然、依勢而建;而在造型方面盡可能增加設計后的施工節約,降低施工成本,以簡約手法盡量提升森林公園景觀的創新性、生態性;尤其需要注重傳統園林藝術中承載的哲學思維,將其中的“陰陽五行論”加以發揮,從而更好的實現對于“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生存觀念的應用實踐,達到貝聿銘先生所說的“景中有人文”、“人眼觀自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青俊.城市中心區域景觀設計淺析――以包頭市新都市中心區中央公園和森林公園景觀設計為例[J].林產工業,2016(9).

[2]孟祥莊,吳曉歐.談城市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達[J].山西建筑,2014(29).

篇4

關鍵詞: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設計手法

在寒地城市公園中,空間水景觀的設計尤為重要,其空間水景觀的營造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城市建設的美觀度,而且能夠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適的服務。在目前的寒地城市公園中,人們對空間水景觀的營造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公園設計者們在設計手法上不斷創新,以期在感官上給人們帶來不同的享受,從而使得寒地城市公園的空間按水景觀營造的價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發展概述

城市公園是人們共享的活動場所,城市公園增加了城市綠化的面積,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們的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城市公園中,注重對自然環境的還原和保護,使得人們可以在休閑時,感受到自然環境,滿足了人們的返璞歸真的要求。我國在古代,對于園林的設計主要集中于空間水景觀的設計。水景設計在園林設計中占據較大的比重,其能夠為人們提供接近自然的機會。在古代,園林的水景觀通常都會采用靜水設計,再配以亭臺樓榭等輔助建筑物,使得園林的空間景觀設計更為豐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現代的城市公園中,水景觀中融入了流動水設計,雖然公園水景觀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和過去不同的地方,但是在設計的整體性上來看,我國的城市公園水景觀設計仍然缺少創新,尤其是寒地城市公園水景觀的營造,其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2 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營造的制約因素

在最近幾年,我國的寒地城市對于公園的水景觀營造越來越重視,在公園水景觀營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得城市公園水景觀設計有了明顯的改善。雖然城市對公園水景觀設計的投入力度比較大,但是在水景觀設計的質量上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很多的寒地城市公園水景觀在設計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形式,水景觀設計具有了多樣性,但是其中還是具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其在設計時,沒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設計規劃,使得公園水景觀沒有季節性的變化特點,在形式上會給人造成一種單一感。另外,由于寒地氣候氣溫較低,在設計時,對于氣候特點因素的考慮不夠全面,從而使得景觀出現凍脹破壞的問題。寒地城市對于公園水景觀的維護做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在管理意識上較為薄弱,對于周圍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沒有做到具體分析,在水景觀設計問題時,沒有及時解決,使得后期的維護費用增加等等。這些制約因素都嚴重影響到城市公園水景觀的設計,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對于氣候因素的考慮不周,使得冬季水景觀的觀賞效果不夠理想,從而影響到了整個城市公園景觀的觀賞效果。對公園水景觀中的各項制約因素如何進行合理的解決,以推動寒地城市公園的建設和發展,是目前我國寒地城市公園最主要的討論課題。

3 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設計的手法

3.1 襯托

水景觀是公園景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公園景觀的整體觀賞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公園景觀中,水景觀一般起到的是一種襯托的作用,能夠使得城市公園更具有觀賞效果。因此,在對水景觀進行設計時,要注意考慮都整體的效果,在不影響公園的使用性能的基礎上,進行水景觀的營造,從而使得公園的空間景觀效果更加的突出,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感官享受。在對水體形式進行選擇時,要注意根據公園設計的主體概念,綜合考慮水體的性能以及基本形態,從而保障選擇水體形式與公園景觀相符合,達到襯托作用。

3.2 仿形

在公園空間水景設計中,常常結合自然界中形態各異的動態水體形式,并將這些形式融合于公園環境之中,使之成為可親近、可欣賞的水景觀。而靜態的水體是指不流動、相對平靜狀態的水體。它的形態通常由岸線的形狀表現出來的,以規則式水池和自然式的水塘等形式出現,是公園空間環境中最為常見的組景手段。這種狀態的水外形呈幾何規則式,水際線條挺括分明,具有寧靜、平和的特征,給人們舒適、安詳的景觀視覺印象。

3.3 借聲

聲音在水景觀環境中是形成感覺空間的重要因素。我們似乎完全習慣了水的語言、冰消的滴落與汩汩聲,驚濤激岸的碎浪聲和水邊的鳥鳴聲聲,我們幾乎可以用耳朵欣賞。水體受到外力沖擊或者至上而下流動,都會產生一種特有的音響,可形成一種聽覺美。借助聲音能使水景觀環境中出現聽覺享受,并引起人們聯想,恰當的運用水聲可產生十分驚人的效果。在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營造時,通過借聲的手法能削弱噪音的影響,水聲給人寧神鎮定的作用,使周圍的空間變得更加恬靜,創造出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給人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聽空間,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

3.4 點色

水本身是沒有顏色的,通過透入水中的光線,受水中懸浮物以及水分子的選擇吸收與選擇散射的耦合作用,可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些不同的顏色,是構成水景觀色彩美的重要內容。公園空間中的水在建筑、林地、山石中可起到點色和破色的作用。水色在水景觀中是最富于變化的因素,寬闊的水面能映襯出周圍的環境變化。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3.5 光影

水是無色透明液體,在特定的條件下,水能夠形象、不夸張地反映出周圍物像。平靜的水面猶如一面鏡子,山、石、樹、建筑等,都會在水中形成倒影。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在水面上看到物體的倒影,卻有浮游飄灑的情趣和飄渺、神秘的聯想,它為單一平靜的水面增光生輝。在陽光的照耀下,倒影、逆光、反射等將建筑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在寒地城市公園空間水景觀設計更應該結合水的水的色彩和光影,給人營造一種清新、親切、平靜、透明的美感。

結束語

水體本身的可塑性極強,寒地城市的水景觀依據四季不同的形態具有千變萬化的特征。這些水景觀給寒地城市的居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和獨特的心理感受,如果能結合寒地城市的氣候特色,可以產生豐富多彩的水景形式。水景設計可以增加寒地城市景觀的生機與活力,有益于寒地城市人們的身心健康并滿足人們的視覺藝術需求。

參考文獻

[1]毛開宇.適應氣候變化的寒地城市建設思考[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5(3).

篇5

【關鍵詞】軸線控制手法;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用

前言

園林景觀對城市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如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和調節溫度以及濕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美化城市環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各種各樣的園林也開始出現,這樣軸線控制手法就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廣泛的使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形式多樣,體現著眾多的精神風貌。軸線控制手法由于自身的特點,受到了景觀設計師的喜愛。軸線控制手法在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融合了中西園林景觀設計的特點,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與韻味。

1 園林建筑中軸線控制手法的應用

1.1 園林建筑在整體園林景觀中的地位

園林建筑在整體園林景觀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園林建筑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也是構景中心。園林建筑與其他園林的要素相結合如地形、植物等等,這些共同組成了園林的整體。其次是園林建筑可以作為旅游開發的場所,是游客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地方。園林建筑的位置和園林內部的設施都是對其效果有著重要影響的因素。再次不同的的組合方式可以化成不同的園林空間。最后,園林內外的景色一定要相互照應,相互襯托,這樣才可以成為旅游的線路,所以這也要求園林景色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和合理性等等。

1.2 軸線控制手法在園林建筑中的應用

在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中,越來越重視部分建筑對整體景觀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得以體現這一方面。一方面通過建筑的顏色、風格和形態以及園林的主題基調等等來體現。另一方面通過建筑的位置情況來決定園林的走向。軸線控制手法在園林建筑中的應用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三點。第一、主軸線上地勢高的地方。第二、折線軸的轉折處。第三、相交軸的交叉點。

2 現代園林景觀軸線類型

2.1 單軸

有一個軸線串聯形體而形成的一個整體或者組合我們稱之為單軸。在現代的園林設計過程中,越是大的園林景觀越是不能夠實現這種園林景觀軸線類型。多多少少都需要在軸線的平面上有所變化,或是并列或是錯位等等。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北京的頤和園的前前后后,雖然大概一看是在一個中軸線上,但仔細分析它們的山峰或多或少的偏離了中軸線,在對稱的空間中有了一絲的不對稱,是有幾分與眾不同而又不失典雅的韻味。

2.2 組合軸線

現代園林景觀軸線的類型不僅有單軸,而且還有最為常見的組合軸線,按照軸線組合的幾何關系可以將其分為相交和平行兩個軸線類型。兩個單軸之間或者是在其延長線上有交點,這樣就形成了相交軸線。當兩個軸線相互垂直的時候這樣就是十字軸線,十字軸線是規律性和秩序感發揮最完美的體現。另一方面,兩個單軸之間時相互平行的關系,為了使得景觀嚴肅大氣而又不死板單一而采取的手法,這樣一般可以形成景觀在空間形態的延伸和視覺上的沖擊。

2.3 放射線軸

除了上述的兩個大類型外,還有一種非常美麗的類型,就是放射線軸,一般是一個中心向外放射一系列的線軸,可以形成或是扇形或是圓形等等圖案。

3 組合軸線的應用

隨著園林景觀的發展,單軸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從幾個世紀以前歐洲的一些國家就開始使用組合軸線的方式來滿足園林造景的需要。一般是保持了景觀秩序的嚴整性與此同時增添一絲的活力以及生機。比如法國的凡爾賽宮就是一個典型的組合軸線而建造的,就是中軸線與在中軸線上的多條長短軸和正斜軸相結合而共同組成的。該景點的宮殿建筑以及花壇水池等都是在組合軸的交叉點上,這樣就可以使得主體的景色一目了然且科學合理。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中,軸線組合的方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主次有序的,節奏明快的。軸線的合理組合可以很好地為整個園林做出意想不到的貢獻,充分地發揮其功效,使得景觀整體的美感倍增。

4 異構元素的插入

異構元素是指有別于直線的一些圖形和圖案,這些圖形和圖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打破了直線軸線所具有的單調乏味,給整體的景觀添加了跳躍感和美感。在直線軸線的設計中有異構元素的出現是為現代園林建設景觀設計的一大進步。這些異構元素由于其特有的不穩定性使得軸線控制手法控制下的園林景觀更加的具有生命力和鑒賞力。舉個例子來說,汕頭中山公園的園林設計,受時代影響,公園的入口主軸模仿西方園林設計的主軸風格,沿途逐漸由反射線和異構元素分散到各個景點。游園安排仍然沿襲中國古代經典的園林設計風格,從人與自然中獲得靈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混合風格的園林景觀。它主要是放射軸線,以公園的玉鑒湖為中心向外放射,從而形成了極有樂趣的游園設計,各種植物的顏色種類等等相互搭配以及隨意組合,形成了一種特色。這樣的組合不僅使得園林的空間更加豐富,也增加了園林的觀賞性,這些植物配置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中軸線上的異構元素,這樣的異構元素增加了中軸線上甚至是整體景觀的色彩以及樂趣。

5 軸線的虛實變化

在應用軸線控制手法的設計園林景觀的過程中,設計師要特別注意軸線的虛實結合。軸線的虛實變化不是通過實際的景觀所呈現的,而是人們在感知中所感知的,有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在其中。與其他完整的軸線設計手法不相同的是這樣的虛實結合展現的是一種胡亂而又有序的藝術氣息。舉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在一堆雜草中,大概一看是十分的雜亂無章,然而仔細品味卻又是緊密相連的。舉個例子來說,汕頭市的華僑公園是一個較年輕的現代園林。公園內廊亭和跌級水系是整個公園的主體建筑,是公園的特色所在。華僑公園的設計體現了中西結合的特點,將中西園林的藝術以及文學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手法熟練運用。這體現了人與自然以及藝術文化相結合藝術理念。在這里,運用了虛實結合變化的手法,人工湖等景觀空間在主軸線上,這是一個實線,其他的景觀作為虛線在主軸線上或是延伸下來,或是沿著軸線橫向展開。虛實結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這樣的景觀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

6 結語

綜上所述,軸線控制手法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傳統手法,但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園林景觀藝術也會隨之不斷發展。軸線控制手法在不斷的完善,與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手法越來越默契,符合現代人們的需求,使得人們可以在園林中滿足自身對景觀生態和美感功能的需求。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重視軸線控制手法的變化規律,同時也要善于總結,使得這傳統的軸線控制手法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依然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充分體現著其的生機與活力,使得其可以更多的服務于園林景觀設計,也就是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丁嵐.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園林建設中的核心競爭力的思考[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6(5).

[2]周舜堯.試論軸線在中西方帝王園林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7.

[3]王華青,馬良,吉文麗.論園林景觀規劃的主題與文化[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黄色片|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男|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99热国产在线| 女警骆冰被黑人调教免费阅读小说|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观|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va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大西瓜pron|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动态图| 六度国产福利午夜视频黄瓜视频 | 翁房中春意浓王易婉艳|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短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free性欧美另类高清|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