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范文

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5:36:0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

篇1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策略;自主探究

一、倡導生活化教學

不論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是區域地理,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脫離了生活的地理教學活動是沒有意義的,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將地理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實施生活化教學。

例如,學習“節約與保護水資源”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數據,告訴學生我國可用的淡水資源非常缺乏,且分布非常不均衡。學生很少能體驗到缺水的情況,因此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后,并沒有太多感觸。這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向學生提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水呢?學生:洗衣、做飯、澆花、打掃衛生等。教師:是的,水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離開了水,我們就無法生存,離開了水,工農業生產將無法進行。接下來教師出示干旱地區地面龜裂、禾苗干枯的圖片,以及“干旱的西北”視頻。讓學生感受一下西北地區嚴重缺水的情境,理解“半夜出門去翻山,翻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這首民謠,它訴說了山區百姓的無奈,也道出了西北山區人民飲水的艱辛。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用水便捷,只需用手輕輕一觸,就可獲得干凈的水,看到視頻后,學生也感覺不可思議,中國還有這樣的地方,這就引起了他們對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重視。

學生明白節水的重要性后,教師提問學生:你見過哪些破壞水資源和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呢?有的學生說和父母出去旅游時,看到有的人隨意向河里扔垃圾;有的學生看到有的工廠隨意向河里排放污水;還有的學生看到有人用完水龍頭沒有關閉……教師:是的,我國的水資源本來就缺乏,再加上人們缺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使我國的水資源現狀更加堪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能為保護和節約水資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由于教師將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了有效結合,學生聽完問題后,立即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用洗菜水澆花,洗手的時候水龍頭開小點,用洗衣服的水沖馬桶,洗澡盡量用淋浴等,加強對水的循環利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與生活的聯系。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倡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

方法。

例如,教學“繁榮地方特色文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和搜集資料,探究自然環境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并通過地域文化的三個方面――服飾、飲食、居民,來舉例說明二者之間的影響關系。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各民族獨特的服飾文化以及飲食文化,同時對傣族和藏族服飾進行對比分析,對南方和北方飲食對比分析,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進行討論,完成表格并積極

發言。

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各地不同地區的建筑,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哪些自然因素影響了傳統居民建筑,同時總結歸納,氣候(氣溫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動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接下來請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西江與平遙所在地區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比較西江苗寨與平遙古城建筑特點的差異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比較西江苗寨與平遙古城建筑特點的差異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指導,討論完畢,教師總結自然環境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加深學生的理解。

地形對傳統民居建筑的影響也很大。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了解到南方山區地形崎嶇,民居一般依山就勢建在坡度平緩的向陽坡,布局緊湊、院落較小,如西南山區的吊腳樓;而北方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民居一般形態規整,院落寬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為降低造價,我國各地傳統民居建筑都盡量就地取材。例如,貴州鎮寧等山區的布依族人們采用片狀巖石建造石板房;黃土高原的人們在黃土層中建造窯洞;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人們使用竹子建造竹樓。

學生通過對以上內容的探究,深刻認識到自然環境與地域文化的關系,有助于學生高效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識的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成為地理教學的新目標和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地理教學資源的共享,滿足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要求,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例如,在學習“地圖的應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的用法。教師打開地圖軟件,向學生展示電子地圖的初始界面,并讓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功能。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搜索本學校、本市動物園、圖書館等位置,通過放大和縮小功能更加清晰地展示這些地方,由此展示電子地圖確定地理位置的功能。其次,查詢由A地到B地的駕車路線,根據查詢結果展示電子地圖確定路線的功能。再次,搜素“學校”“超市”等,通過搜索結果以展示電子地圖的分類搜素功能。教師通過演示,學生知道電子地圖的用途,并學會簡單使用電子地圖。了解電子地圖的功能和用法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利用電子地圖,設計一次從學校到泰山的旅游路線。電子地圖的這一功能已經被人們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與日常出行中,通過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輸入目的地,就能很快得到電子地圖為我們規劃的最佳線路,方便又快捷。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子地圖,深入理解了電子地圖的作用和用法。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地理知識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有助于學生掌握先進的地理信息技術,提高了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四、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篇2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77-0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作為現代教育理念集中體現的研究性學習,除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課程形式存在外,還必將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對我國教育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切性地應用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1、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驗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研究問題,只要學生有興趣,同地理學科有關、有助于學生發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學習地理對自己的發展有實際意義,目的是既使課程標準得到落實,又使學生得到發展。

2、地理教師的素質提高需要研究性學習。

長期以來,受評價機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中學地理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素質停滯不前,沒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參加者,在這樣的角色環境下,要求教師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對教學策略的思考和改進上,用于對教育理論的學習上。這對教師的發展必定會大有幫助。

3、地理學科的特點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

地理學科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門類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課程內容適合學生進行研究,是非常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門課程。而且在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和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關心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學生關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可以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參與社會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途徑和策略

1、在學科教學中適時穿插專題研究單元。

在不破壞學科知識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地理學科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具體選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

(1)在研究教材過程中酌定研究課題。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規律等知識,雖然對人類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結論對學生來說卻是未知的,可以把這類內容設計成讓學生再創造和再發現的研究課題。這種課題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內容適合學生自主搞研究,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學生都能參加。

(2)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解決身邊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可通過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同時還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并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在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的這種形式,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

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而不是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具體可采取如下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發現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教具、學生分組學習的材料等。然后向學生說明發現的過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討的問題,指出探討的價值和步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演示、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主動去概括原理、法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發現知識的基礎,這時教師要巡回視導,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其三,學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結論,并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或不甚理解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啟發學生思辨的內容。

篇3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老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對教學方法作進一步改進,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學策略,以使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斷提高,這不僅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并根據各自的特點實行個性化教學

很多人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特征,學生之間也是這樣,正是他們的千差萬別,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堂。所以,作為初中老師在進行地理教學中,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并根據他們的個性來開展教學。另外,初中地理老師在開展地理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老師雖然對學生有傳授知識的作用,但并不是課堂主體,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課堂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把課堂真正利用起來,從而使他們更加愿意去學習地理知識,對地理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真正形成原因和過程

最古老的教學方式就是憑老師的講,學生的聽來完成教學的。學生自身能動性發揮的非常不足,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老師把知識一個勁往學生腦子里灌,學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生對學到的知識也不能夠靈活應用,對知識掌握的也不夠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識,就不能夠在腦子里面融合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老師要多多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實現學生、老師的互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也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為初中地理課堂要充分讓學生參與,要讓他們身臨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識非常的廣,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個方面都互相聯系,所以,更要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去探索知知識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學趣味性增加,讓學生手和腦都活動起來

學生時刻要充滿興趣,這樣才能夠使他們產生動力去學習和探索,才能夠保持巨大熱情。老師要讓學生對地理產生興趣,興趣高了,學習的欲望才能夠加強。老師要將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增強,把學生主動性和參與性都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真正主人。不僅如此,還要讓他們在課堂中增加親自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比如在講授我國的行政區域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來進行。

第一,通過想象。把中國的每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通過拼圖來展現給學生,使每個行政區域的輪廓在學生腦中產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輪廓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如,黑龍江可以說像只美麗的天鵝,這樣用形象的東西給學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通過示范。老師可以把每個省的輪廓拼在一起,這樣就把完整的中國政區圖還原回來。

第三,學生準備。讓學生對各省的位置和輪廓進行記憶。

第四,競賽。把整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并從一個小組中抽調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對地圖進行拼圖比賽。通過這樣進行設計,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區域變得非常的生動有趣,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加深了記憶。

四、通過多媒體教學,加強信息的傳送

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方位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通常,人類最常使用的就是視覺,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實踐證明,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可以使信息傳遞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們可以把這一理論運用到地理課堂中,多媒體教學也給我們提供條件。多媒體把聲音和影像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這樣就把教學方式拓展開來,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學的方式。因此,地理在教學中可以廣泛來使用多媒體來教學,給學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去學習,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會對課堂產生興趣,更好的參與課堂。比如在對長江進行講授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長江氣勢磅礴的景象,通過這些生動的畫面使學生很快融進到課堂中來,使他們對長江產生好奇心,想知道長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再加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對長江流連忘返,更加引發了對長江的學習,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還有,在講授世界地理的時候,在講到日本的時候,可以把日本相關的地理知識運用多媒體手段加以呈現,并通過小組進行討論,對日本知識加深記憶。通過學生的討論找出問題,并解決它,這樣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就能夠迎刃而解。

總之,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識非常的豐富。學好地理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可是,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地理老師要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課堂參與度得到提升,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地理知識,而且還真正“愛”上了地理課。

【參考文獻】

[1]曹陽,張勇,張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35-36

[2]李雪榮.強化教學設計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3第1期(1):81-82

[3]陸娟.構建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5.第4期(04):25-26

篇4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規定,同時進一步明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從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討論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策略,謀取為地理學科建設提供借鑒。

教育既包括能夠提高人的知識技能,身心發展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包括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的教育機構——學校教育。教育作為國之根本,需要經歷長期的發展過程并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新的課程標準的制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編纂的教材更加符合時代特征,更加適應當代學生和教師的需求,使命題人員的工作有了依據,教育部門有了評價教育工作水平的標準,這也是國家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由試點教學到普遍范圍內實行的實施過程,其內在的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認可,必要性也逐漸顯現。古語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來形成人的知識淵博,無論是“天文”還是“地理”指的都是現在的自然科學,可見地理學科在我國教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也在改革的深化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使學科的內容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標準。

一、教學策略的含義

教學策略指的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特定的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具體內容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達到內容、形式、方法的結合,有較大的靈活性。

二、地理教學目標的制定

針對新課標對地理學科的要求,教師制定的教學方案需要在靈活變化的同時,保持知識的整體性不變。傳統教育形勢下初中地理教學的時間相對較短,教材內容和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教師經常把全部時間用在知識的講解上,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很短,增加了課后的學習負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提出讓學生“減負”的理念,教師的教學內容上的制定要更加符合學習需要,在有限時間內既做到知識的傳授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如在學習“地球表面溫度帶劃分”知識點之后,需要給學生2分鐘時間進行筆記整理和知識點要點的記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案的擬定中做好對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并在課堂教學中依照既定目標組織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做好及時反饋,依據具體情況及時變更教學目標。做到在教學目標制定上,遵循整體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豐富地理學科教學組織形式

學校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是班級授課制,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和教師之間設置了嚴格的界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課程標準中提倡“探究與合作”,它既是一種學習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能夠打破與學生之間的界限加強交流,師生間共同探討教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模式的前提是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到知識的探討;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教學,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組別的劃分。戶外教學的開展則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內容,與自然界的具體實物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教師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山上觀察植被覆蓋情況和巖石構成,在同學領略大自然的奇妙之時,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見識,這也是教學地理的另一初衷。另外,這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等高線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必學內容,但是大多數的學生對等高線不太了解。為了讓學生了解,可以制作一個假山模型,在教學過程匯總,以此模型為依托,在教學時通過教學米尺繪制等高線。同樣,在此次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講解有關比例尺的知識,這也是初中地理地圖上必須學習的地理基礎知識。通過知識的講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四、地理教學方法上的靈活多變

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選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老師的負擔,也能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為什么有的老師自身知識水平很高卻不能夠教出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選取好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的任務型教學法:將課堂的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交代下去,再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我總結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也可以實現富有新意的交際教學法:增加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參與度,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換位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老師工作的辛勞,教師也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認識到自身教學方面的不足。

如在學習地球“經緯度”劃分時,可以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畫圖比較。除了以上兩種教學方法外,教師還可以將范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研討法和非指導性教學法等方式靈活地綜合運用,避免單一教學方法的枯燥,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越來越濃。

篇5

一、情境體驗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體驗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情境體驗教學法的創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和語言描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的具體策略

1.通過生活化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問題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效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地理教師可以適當地選取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地理問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地理教師可以利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生活俗語,引導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地理分界線中的重要意義,以增強初中地理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情境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來,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櫻花之國――日本時,地理教師可以下載日本櫻花盛開的圖片、富士山周圍環境的圖片,制作出精美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了解日本適宜栽種櫻花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因素,加深學生對日本的印象,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講授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的地理特征、風土人情時,地理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電視節目、電影,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節目,欣賞自然風光的壯觀雄偉、遼闊瑰麗,了解和認識不同的人文景觀、地理地貌,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利用表演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主體地位,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表演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天氣和天氣預報時,地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天氣預報員的角色,敘述當天的天氣狀況以及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在表演過程中,地理教師應該適當地予以指導,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影響天氣的因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識。

4.通過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外一级毛片免费看| xvdeviosbbc黑人| 福利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50岁丰满女人下面毛耸耸| 好痛太长太深弄死我了视频| 久久久综合视频| 欧洲vat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在线观看| 国产ts最新人妖在线|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小箩莉奶水四溅小说|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小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欧美日韩国产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男人日女人动态视频| 冬月枫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插| 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天天操天天操天天射|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扒开两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黄a级试看| 日韩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欧美videos极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欧美精选欧美极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