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2 15:36:2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防治空氣污染的建議,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 要】為了解決學生能將大氣污染控制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結合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了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中控DCS仿真資源的的建設,建成了“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和“鋼廠大氣污染控制”兩套工藝虛擬仿真操作,既能與理論教學相互呼應,又能實現培養學生的“技能+技術+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適應性。
【關鍵詞】大氣污染控制;虛擬仿真;實踐教學
《大氣污染控制》是我國高職高專環保類專業的主要核心課程之一。各學校受到財力物力的限制,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實踐環節非常薄弱,無法完成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很差。結合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了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中控DCS仿真資源的建設,來實現培養學生的“技能+技術+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適應性。
一、建設思路
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是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重要實訓之一,也是學生進行綜合實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面向環境監測與“三廢”治理核心崗位―大氣污染治理的需要,建設能滿足大氣污染治理全系統操作運行和問題處理的虛擬實訓資源,將大氣污染治理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建設的“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虛擬資源以“技能+技術+職業”的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大氣污染治理的運營為目標,建設成可進行大氣污染治理工藝運營、教學考核評價等為一體的“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實訓資源。
二、仿真界面及操作
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是由一個工業仿真與控制平臺和一個輔教輔學的教學資源組成。“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資源”包括平臺操作說明及相關知識。工業仿真與控制平臺包括鋼廠煙氣監測與治理仿真和電廠煙氣監測與治理仿真兩個系統組成。
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是以上海某電廠為基礎,對其大氣處理的脫硝單元、除塵單元,脫硫單元等進行仿真模擬。
系統操作步驟如下所示:(1)開啟脫硫塔的檢測PH管線(首先打_儀表測量泵然后再打開入口閥);(2)將沖洗模式調整為自動,脫硫吸收塔攪拌器均調節為自動,將脫硫塔循環泵AB均調節為自動,供漿閥自動,氧化風機管線控制自動,工藝水和石灰漿液排出泵均調節為自動;(3)石灰石制粉將立磨進料側,立磨本體和立磨出料側分別調節到自動,依次打開立磨機出料側順控子組,立磨機順控子組和立磨機進料側順控子組;(4)將石灰石漿液的石灰粉供料模式和漿液泵管線模式調節到自動,手動打開風機AB和加熱器,點擊順序啟動子組啟動;(5)打開煙氣流程的高壓密封風機和高壓密封空氣加熱器,將增壓風機AB均調節到自動模式,依次打開增壓風機A和B;(6)打開電除塵的電器控制界面,運行方式分為手動連續,脈沖供電和自動連續。將陽極振打、陰極鎮打、瓷軸加熱和灰斗加熱均開啟,同樣的方法將其它各電場打開;(7)打開供氨系統,將供氨閥調整到自動,依次打開液氨卸料壓縮機和1#開斷閥,將氨蒸發順序啟動子組啟動;將反應單元的SCR反應器A和B均調節到自動模式,打開參數一覽表可以看到出入口的NOx發生很大變化,打開吹掃蒸汽;(8)手動打開煙氣流程的引風機A和B,調節引風機開度;(9)依次將旋流站的石膏旋流管線,濾液水箱管線和廢水旋流站管線調節為自動;真空脫水方式選擇為自動。(10)查看結果曲線。
鋼廠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工藝仿真系統是以唐山某燒結廠為基礎,對其大氣處理的脫硫單元,除塵單元等進行仿真模擬。
系統操作步驟如下(注意各步驟之間的開啟條件):(1)啟動增壓風機:開啟進出風閥密封風機和出口閥;開啟泵和冷卻風機,增壓風機開度設定為1%(
說明:頁面中所有設備狀態均按照運行狀態國標標準,紅色表示設備運行;綠色表示設備停止;黃色代表設備啟動或停止過程中;紅色閃爍代表故障。
三、工藝特點
工藝仿真軟件是基于三維力控工業監控軟件和后臺控制程序等多種軟件開發而成,軟件實現的功能包括:(1)通過形象的動畫效果展示了設備動作流程;(2)通過各個數據的變化展示設備的運行狀態;(3)通過操作者的參數設置,設備操作等形成跟界面的人機交互,實現了對設備的仿真操作,并得到相應的結果;(4)最后將操作結果記錄到各個趨勢曲線中。
四、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可以深入了解設備內部的結構,以便于在仿真平臺操作時進行設備的操作、故障查找與處理等。以現實運行的高效先進工藝為基礎來設計,用于輔助教學,利用本系統可以進行相關工藝、流程及設備運行的學習,按單元操作規程,練習多工序協同運行;掌握裝置的開、停車、操作運行、維護、事故處理能力,提升學習者的綜合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運行問題的能力,達到對學習者進行操作實訓和崗前培訓的目的。
關鍵詞:大氣污染分析變化規律防治建議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腹地,是吉林省區域面積最大的縣級市,隸屬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近年來,隨著敦化社會經濟和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大,城市人口逐年密集,各類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導致尾氣污染加劇,大氣污染從構成到防治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敦化市一項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五年(2006~2010)環境空氣質量年度對比分析
(一) 污染物濃度變化情況分析
根據2006~2010年敦化市環境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統計表分析,全市三個監測點位的五年各項污染物年均值均沒超出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三項空氣污染物濃度均呈現下降趨勢,但變化幅度不大。二氧化硫年均值從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5 mg/m3;二氧化氮從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6 mg/m3,可吸入顆粒物從2006年的0.09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5 mg/m3。
根據各年度采暖期與非采暖各污染物濃度數據變化來看,采暖期各污染物濃度高于非采暖期,市區兩監測點位(國稅局、進修學校)的污染程度要高于江東地區,呈現出市區人口密集區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顯增高的環境空氣污染特點,可吸入顆粒物在2006年度采暖期的0.106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3 mg/m3,說明敦化市在空氣污染防治效果呈現逐年好轉的趨勢。變化趨勢詳見折線圖。
(二) 污染物綜合指數及構成變化情況分析
通過對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氣污染綜合指數比較結果可知,5年來敦化城鎮綜合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較2010年下降了0.130,詳見表1-2-1。
表1-2-12006-2010年敦化市大氣污染物構成統計表
從大氣污染物構成變化情況來看,2006-2010年大氣污染物構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顆粒物仍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顆粒物的污染負荷比保持平穩,在2010年出現五年來負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主要原因一部分供熱取暖鍋爐老化,設備有等更新,另外敦化市機動車輛由2006年的27226輛增到2010年的50037輛,因此市區環境空氣污染有所加劇。
二、分析結論
(一)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
根據統計分析和評價結果,敦化市大氣污染物在時間上呈現明顯的變化規律,冬季采暖期各污染物濃度值高于非采暖期各污染物濃度值。在空間上,市區兩處環境空氣監測點污染物濃度高于江東監測點位,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成為本市區域環境空氣污染的特征污染類型,呈現出市區人口密集區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顯增高的環境空氣污染特點。
通過對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氣污染綜合指數比較結果可知,5年來敦化市城鎮綜合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較2010年下降了0.130。
從大氣污染物構成變化情況得出結論,2006-2010年大氣污染物構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顆粒物仍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顆粒物的污染負荷比保持平穩,在2010年出現五年來負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
敦化市上述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問題是一部分供熱取暖鍋爐老化,設備有等更新,部分小型洗浴鍋爐的煙塵排放也為敦化市環境空氣污染做了很大“貢獻”,幾處存在于市區的全年生產企業及醫療機構生產性鍋爐煙塵,也是導致市區非取暖期可吸入顆粒物難以下降的原因所在。另外敦化市機動車輛由2006年的27226輛增到2010年的50037多輛,因此市區環境空氣污染有所加劇。
(二) 環境空氣污染原因分析
除上述社會因素外,氣象條件起到很大的作用。敦化市屬于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非采暖期與采暖期幾乎各半,因此采暖期長為這一地區的空氣污染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敦化市市區所處地形為山間河谷沖積平原,大氣穩定度多以中性和偏穩定度情況出現,不利于空氣污染物的擴散。通過對這一地區逆溫發生頻率統計分析,無論是非采暖期還是采暖期,該地區的逆溫出現頻率較高,非采暖期為75%,采暖期為80%,導致市區污染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污染特點,因而控制人為空氣污染源成為影響敦化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
三、大氣污染防治建議
根據對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的五年評價結果,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非常接近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年平均的標準值,因而控制此項污染物的產生量是確保敦化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根據敦化市污染源分布情況,建議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嚴控燃煤污染,實行集中供熱,推進脫硫、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控制煙塵、二氧化硫排放量。
2、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取締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對違規“小炭窯”等大氣污染源依法予以,強化環境源頭治理力度。
3、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開展餐飲行業專項治理和檢查,加強對經營性小煤爐、露天燒烤等行為的執法檢查,治理低空污染。
4、深化揚塵污染治理,對市區內工業企業的原材料堆放推行倉化、棚化儲存;對建筑工地采取渣土車加蓋遮篷等多項措施,禁止道路遺撒。
5、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嚴格在用車排放監管,鼓勵新能源汽車的使用。
6、推進生態工程建設,擴大城鄉綠化面積,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改造城區土路,提高城區硬覆蓋率和綠化面積。
7、廣泛利用宣傳、教育等手段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動員全民參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作者簡介:許可,邵陽學院,研究方向:法學。
引入法制化路徑是治理霧霾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因為執法不嚴、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問題的影響,使得利用法律方式管理霧霾污染的難度加大。霧霾治理的立法不夠完善,造成法律實行成效偏低。在立法體系以及法律實施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并未得到妥善解決,使得霧霾一再威脅人們的健康,損害了我國的部分城市的形象。所以,我們要加大霧霾治理法制化路徑的研究力度,以合理的法制方式對霧霾污染進行科學管理。
一、霧霾法制治理現狀
柴靜自費拍攝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針對城市霧霾進行深入調查。在紀錄片中,不難發現,霧霾污染作為空氣污染的另一表現方式,隨著國家工業的發展而產生。又因為霧霾的出現,使得人們出行高度依賴高科技霧霾口罩,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針對空氣污染的治理,國家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但是本法的頒布和實行,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立法效果,并沒有起到預防空氣人污染的作用。相反,國家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近年來,霧霾污染成為了威脅人們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我國立法實際情況
(二)法律法規的實行效果實際情況
二、霧霾法制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立法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二)國家法律法規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霧霾治理法制化路徑
霧霾治理要求強化法律責任,采取法制化路徑,以此防止大氣環境成為排污的“公用地區”。現階段,發生霧霾污染和現行的法律法規有關。筆者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加強空氣污染違法成本,完善相關法律,貫徹落實霧霾治理向法律法規,提高空氣質量。
(一)立法責任
合理調升處罰的標準。國家要結合本國實際情況,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在修訂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參照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全興的法律制度,適當調升空氣污染的法律處罰力度,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物價的不斷上漲,對該處理力度進行動態調整,以此完善立法體系,為處罰企業非法排放污染物提供法律依據。 此外,和美國頒布施行的《清潔空氣法》相比,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已有立法中的政府宣示型條款較多,但是可操作的條款偏少,使得我國的法律責任機制不夠完善。這就要求國家政府強化立法責任,履行立法義務,推動立法進程。
(二)法律責任
第一,全面加大企業違法排污處罰力度。城市出現霧霾,威脅人們的健康,要求我國政府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筆者針對我國空氣污染違法成本偏低這一問題,建議國家要加大企業違法排放污染物的處罰力度,以此強化保護大氣環境。
其一,采取按日處罰方式,提升企業違法成本,有效抑制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其二,國家要加強查處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大氣污染問題和水污染問題并不相同,大氣污染問題較為隱蔽。因此國家要加強執法機制的建設,督促企業無法進行違法操作。其三,政府要充分利用新設定的“污染環境罪”,充分關注行政執法和法律責任追究這兩者間的銜接。筆者建議我國環境執法部門要強化空氣環境的檢察與檢測力度,遵循人民群眾參與的治理原則,全面打壓違法行為。同時還需要強化管理空氣環境污染案件移交工作,由國家環境執法部門將嚴重案件移交給公安部門進行處理。
第二,加強政府的霧霾治理責任。城市霧霾的出現和該地區城府的治理責任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所以在強化治理霧霾的過程中,政府要加強自身的環境治理責任。筆者建議從行政責任這個角度入手。
中國政府做好“加強環境保護”與“推動經濟發展”這兩項工作。但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治業績,片面強調“唯GDP論”,在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同時,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使得行政不作為、執法松懈以及權力尋租等各種問題的出現。國家政府在霧霾治理中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就要求國家要從建立完整的執法責任評價體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貫徹實行該體系,以此達到政府內部的責任追究目的。此外,公民督促環境保護執法部門,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在利用這項措施的過程中,公民要充分注意手段與策略的運營,切不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近兩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遭受霧霾污染問題的嚴重影響。國家在采取相應措施的同時,政府還可以采取激勵機制,利用:激勵低碳經濟手段、激勵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等手段方式,鼓勵企業發展綠色經濟。霧霾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空氣污染治理中的經濟激勵措施的實行成效偏低。且城市出現霧霾和國家產業的落后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因此政府要鼓勵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新能源技術,改革環保制度,轉變生產觀念,降低碳排放量。政府要盡快修訂《循環經濟法》,提高本法的可操作性。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發展不得以片面犧牲大氣環境為代價。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 污染物 特征 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X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5-0271-02
2014年7月貴陽市花溪區建成了桐木嶺和碧云窩兩個環境空氣自動站,通過了解花溪區空氣質量現狀,并分析其污染特征和成因,有助于我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大氣污染防治預警應急預案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花溪區桐木嶺和碧云窩兩個環境空氣自動站2016年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簡明分析花溪區環境空氣污染狀況。
1 花溪區環境空氣質量污染現狀
1.1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情況
2014年7月花溪區建成區范圍內建成了桐木嶺和碧云窩兩個環境空氣自動站,監測因子有SO2、NO2、PM10、PM2.5、CO、O3,兩個環境空氣自動站監測點均屬于二類區功能區,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進行評價[1]。
1.1.1空氣質量指數及其計算方法
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 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空氣質量指數分為六級見表1.1[2]。
1.1.2空氣質量指數其計算方法
AQI=max{IAQI1,IAQI2,IAQI3,...,IAQIn}
式中:IAQI―空氣質量分指數,n―污染物項目。
1.1.3 花溪區2016年空氣污染分布情況見表1.2,表1.3,表1.4。
碧云窩站點位于花溪區建城區,桐木嶺站點位于花溪區城郊,由表1.2可知2016年碧云窩站點環境空氣達標天數為348天,優良率為95.6%,輕度污染4.1%;桐木嶺站點的環境空氣達標天數為347天,優良率為97.5%,輕度污染2.5%。僅碧云窩站點有一天環境空氣中度污染,兩個站點均無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
1.1.4監測數據情況分析
根據表1.3和表1.4對花溪區兩個空氣自動站點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兩個站點的AQI進行計算,數據顯示花溪區的首要污染物為PM2.5,同時還出現PM10,O3和CO超標的現象,中度污染出項在碧云窩站點2月。數據顯示兩個站二氧化硫(NO2)、PM10、PM2.5、一氧化碳(CO)1月,2月,12月監測數據明顯高于其它月份,臭氧(O3)在夏季均表現為較高水平。
2 主要成因分析
花溪區環境空氣污染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能源結構不合理
貴陽市花溪區能源結構單一以煤為主,煤炭消耗量占總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燃煤產生的污染物是造成花溪區環境空氣污染的一個原因。
2.2 城市規劃布局不合理
由于過去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不合理,形成商業/工業/文教/居民區混雜的局面,對花溪區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2.3 飲食油煙
近年來,花溪區作為文教區,旅游區,第三產發展迅速,隨著經濟的發展,花溪區建成許多飯店,酒店,賓館,農家樂,大排檔等,尤其建在城區的大多數房子未設計油煙專用通道用于處理后油煙的高空排放。
2.4 機動車尾氣污染
今年來機動車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加上花溪屬于風景區,過往的車輛較多,其排放的尾氣已逐步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5 城市揚塵污染
花溪區近幾年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城市建設項目較多,規模大,且在花溪區建有倒土場,產生的建筑揚塵污染較為突出,另外,由于城市道路路況較差,請達到在改造中,加之,車輛超載現象嚴重,又缺乏必要的防塵措施,交通運輸揚塵也很嚴重,所以花溪區的首要污染物為PM10。
3 提高花溪區環境空氣質量的建議
通過對花溪區空氣質量現狀的分析和主要成因的分析,明確了花溪首要污染物為PM2.5,次要污染物為PM10、O3和CO。為改善花溪區環境空氣質量,創建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部門應從以下六個建議著手。
3.1 鞏固“煤改氣”的成果,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截至2016年12月我區環保局和工信局對全區企業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對企業鍋爐從審批到使用全部要求使用清潔能源,對已經使用煤作為燃料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重新驗收。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我區應加快發展方式,提高低耗高效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比例,推進我區風能和沼氣能的開發利用。
3.2 強化機動車尾氣監管
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汽車,大容量加快公交和軌道交通,提高運輸效率。現有車輛嚴格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淘汰“黃標車”,對不合格車輛嚴禁進入城區,減少機動車尾氣對城市環境空氣的影響。
3.3 加強企業污染源的監管
對重點源企業要求其安裝在線監控設施,監管單位實時掌握各廢氣排口濃度,一旦發生超標,要求企業立即整改,減少工業廢氣對環境空氣的污染。
3.4 加粉塵,揚塵污染控制
首先加強對工業粉塵排放企業和建筑工地的監管,推進清潔生產,加強粉塵密閉設施建設。其次加強建筑材料,工業固廢,水泥,渣土等在運輸過程中,嚴格要求密閉運輸,避免運輸過程中產生煙塵,從源頭上避免粉塵,揚塵的污染。
3.5 加強油煙污染監管
對產生餐飲油煙的企業,要求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提高凈化效率,監督正常運行。對新建的商場或房開,要求其必須安裝油煙專用通道,集中收集處理后的油煙高空排放,從源頭上減少油煙對環境空氣的污染。
3.6 提升城市綠化水平
綠色植物不能能產生氧氣,涵養水分,同時還是能吸收道路揚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區應繼續推進荒山綠化和植樹造林工作,加強園林綠化和道路景觀建設,在道路,小區,庭院見縫插綠,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和人均綠化面積,創建文化旅游創新區。
參考文獻
[1] 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GB3095-2012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2] 環境保護部,HJ633-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這幾天,我圍繞我們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調查。
我根據珠海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所發現的問題,上網進行了調查。
從調查情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么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懂得了許多有關空氣污染的知識。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若是超過一定的標準,就會危害人們的健康。空氣污染指數小于50,說明空氣良好,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限值,為一級優,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一些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空氣污染指數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氣質量一般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為二級良好,符合城鎮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徑有:工業合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燃料、使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實施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
珠海是我們的“家”,應該把她建設得更美好。但空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應該怎么辦呢?我建議:
(1)搞立體綠化,擴大綠化面積,可以搞無土栽培。植物有過濾各種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樹林尤為顯著,所以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
(2)解決燃料問題 ,盡量使用太陽能等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組織宣傳活動,咨詢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