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紡織方法范文

紡織方法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7:39:5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紡織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紡織方法

篇1

總結介紹了防污紡織品的國內外發展趨勢, 防污性能表征、污物分類、沾污原因和防污機理,同時也對比分析了國內外紡織品防污性檢測方法和評價的標準。隨著防污紡織品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我國在耐沾污性和易去污性方面已經建立完整標準體系,但是對于防再沾污性一直缺乏評價和試驗的技術規范及標準,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關鍵詞:防污紡織品;耐沾污性;易去污性;防再沾污性;標準評價;測試方法

防污性能是紡織品重要功能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對防污紡織品的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多,涉及產品范圍從傳統石油化工、維修和家庭裝飾用紡織品(窗簾、臺布、餐布、毛毯和沙發等)擴展到汽車裝飾用、戶外休閑和運動用紡織品等領域。據統計,世界最大服裝零售商蓋普、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和歐洲零售巨頭H&M等大公司,每年均在我國采購相當數量的此類產品[1]。

一般來說,紡織品防污性能主要從三個方面表征:(1)耐沾污性:材料與液態或固態污物接觸后,不易粘附污物的性能[2];(2)易去污性:被沾污材料在規定的洗滌或擦拭等清潔的條件下,污物容易被去除的性能[3];(3)防再沾污性:洗滌時,洗下的污物不再重新沾污織物。

1 紡織品防污性能機理

1.1 污物的分類和沾污原因

紡織品在使用的過程中,任何對紡織品的外觀、顏色、手感和氣味等性能產生不良影響的外來物質,可以統稱為污物,一般污物可分為四類:(1)顆粒狀污物:泥土、鐵銹、灰塵和煙煤分子等;(2)液狀油性污物:油脂、人體皮膚的分泌物等;(3)水性污物:咖啡、果汁、醬汁和血液等;(4)微生物污物:霉菌、黃變等。

沾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接觸和轉移沾污:紡織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接觸而沾染顆粒狀污物、液狀油性污物和水性污物。一般情況下,顆粒狀污物和水性污物其沾污程度主要取決于污物與纖維分子間粘附力,粘附力的大小受纖維間分子力大小和兩者接觸面積影響,例如,顆粒污物越小,比表面積越大,沾污的接觸面越多,沾污越嚴重,外界壓力的增加,能使沾污趨向嚴重。液狀油性污物接觸紡織品,潤濕紡織品表面,并擴散進入纖維內部,此外通過毛細管效應也能滲入內部,不同纖維污物存在的地方也不同,合成纖維存在于紗線和纖維表面以及纖維空隙處,棉織物主要存在于胞腔內。

(2) 靜電沾污:主要是由顆粒狀污物產生的,其沾污主要是當含有污物的空氣通過紡織品時,污物可被轉移到織物上,通過靜電吸引發生沾污。合成纖維本身極易產生靜電,吸塵沾污現象也比較嚴重,其吸塵沾污程度取決于纖維所帶的電荷和電量。

(3)洗滌時再沾污:紡織品在水洗的過程中,從紡織品上清洗下來的污物,再重新回到原來的紡織品或其他紡織品上的現象,再沾污的量雖然不多,但是經常洗滌,不斷沾污,就會造成污物積累,使得紡織品變黃、變灰和失去光澤。由于合成纖維和棉纖維物理、化學特性不同,所以發生再沾污的污物種類也不同,棉紡織品主要是顆粒狀污物再沾污,合成纖維主要是液態油狀污物再沾污[4]。

(4)微生物繁殖:紡織品在使用和存儲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微生物,例如霉菌,在適合霉菌生長的環境下,霉菌會在紡織品上繁殖生長引起紡織品的霉變,使得紡織品沾污,往往難以清除。

1.2 防污性能機理

1.2.1 耐沾污性的機理

針對不同種類污物和沾污的原因,目前紡織品耐沾污性的機理為:

(1)紡織品在紡紗、織造過程中,產生許多微隙,導致表面凹凸不平,由于力學和靜電作用,污物隨時會粘附在紡織品空隙中,造成紡織品沾污,通過填埋某些無機物固體微粒(如氧化硅、氧化鋁等)在纖維空隙中,占據污物的位置;也可以在纖維表面鍍膜,屏蔽污物不接觸纖維;甚至改變纖維化學結構,增加或封閉某些基團,降低對污物親和力。

(2)降低紡織品的表面張力,研究表明要具備耐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污物的表面張力>紡織品的臨界界面張力[5]。一般液狀油性污物的表面張力大約為20~40達因/厘米,比紡織品的臨界界面張力要小,所以,油狀污物容易潤濕紡織品,加上自身重力和毛細效應,很容易沾污紡織品[6],因此,采用防污整理劑(比如氟聚合物)使得整理后的紡織品臨界表面張力低于污物表面張力,達到耐污的效果。

(3)抑制靜電的發生,紡織品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機械摩擦的作用會產生靜電,吸收周邊污物,主要通過抗靜電劑整理或在紡紗的過程中加導電紗,以及改變化學結構增加親水基團等,達到抗靜電作用,提高紡織品耐沾污性。

(4)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通過抗菌、防霉等整理劑的后整理,抑制或殺滅微生物,或者不提供其生長環境,達到防微生物污物的作用。

1.2.2 易去污性的機理

紡織品沾污后,通過水洗、干洗或其他手段易于去除,其機理為:

(1)清洗中加入洗滌液,在紡織品表面和污物表面滲入一層薄薄的洗滌劑溶液,從而使污物和紡織品表面溶劑化,使得污物轉移至洗滌液中,洗滌時間和機械力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主要針對顆粒狀污物。

(2)在洗滌過程中,油污、洗滌液和紡織品處于一個平衡狀態,按照“卷珠”模型,油污要從織物表面去除,油污與紡織品接觸角必須從0°~180°變化,即要求紡織品具有較高的親水性能,引進親水基團或親水性聚合物后,紡織品易去污效果明顯[1]。

1.2.3 防再沾污性的機理

在紡織品洗滌過程中,由于“水/纖維”和“水/油污”界面破壞,形成“纖維/油污”界面,主要原因是“水/纖維”和“水/油污”界面張力大,而“纖維/油污”界面張力小時發生的。親水性纖維“水/纖維”界面張力小,“纖維/油污”界面張力大洗滌時不易發生再沾污,疏水纖維則相反,易發生再沾污。因此,提高纖維的親水性,同時在洗滌液中加入適當的表面活性劑,降低“水/油污”界面張力,使得油污穩定懸浮于水中,既能易去污又能防再沾污。

2 防污性能測試方法和評價標準

2.1 評價標準

目前關于紡織品防污性能的評價標準,我國的評價標準主要分為耐污性和易去污性評價標準。紡織品耐污性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GB/T 30159.1―2013《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第1部分:耐沾污性》[7]和FZ/T 24012―2010《拒水、拒油、抗污羊絨針織品》[8];紡織品易去污性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FZ/T 01118―2012《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易去污性》[9]、FZ/T 14021―2011《防水、防油、易去污、免燙印染布》[10]和GB/T 28895―2012《防護服裝 抗油易去污防靜電防護服》[11]。

2.2 測試方法

國內外耐沾污性和易去污性的試驗方法在污物種類、預處理和報告結果出示上有所不同,其試驗原理趨于一致,以下是國標、美標和日標的試驗方法對比分析。

2.2.1 耐沾污性試驗方法

我國耐沾污性試驗方法標準是GB/T 30159.1―2013《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第1部分:耐沾污性》[12],分為液態沾污法和固態沾污法。液態沾污法基本原理是將規定的液態加在水平放置的試樣表面,觀察液滴在試樣表面的潤濕、芯吸和接觸角的情況,評定試樣耐液態污物的沾污程度,試驗過程為選擇一級壓榨成品油或醬油作為污物,取兩塊試樣,試樣平整放置在2層濾紙上,在試樣3個部位滴0.05mL污物,在30秒后,以45°角度觀察每個液滴,并評級;固態沾污法是將試樣固定在裝有規定的固態污物的試驗筒中,翻轉試驗筒使試樣與污物充分接觸,通過變色用灰卡比較試驗沾污部位與未沾污部位色差,評定試樣耐固態污物的沾污程度[13],試驗過程為粉塵和高色素炭黑混合物作為污物,取兩塊試樣,將試樣平整放置在試樣固定片上,固定片包合在筒身,再將污物放置筒底,試驗筒裝入防護袋中放入翻滾箱中,滾動200次,取出試樣,吹風機吹去試樣的污物評級。

日標JIS L 1919:2012《紡織品的防污性能試驗方法》,分為3個試驗方法,分別為A法(ICI型起球試驗儀法)、B法(噴淋法)和C法(液滴擦拭法),其中A法又分為A-1法密封圓筒容器法,A-2法密封樹脂袋法。A法適用于耐顆粒、粉塵等沾污,其中A-1法密封圓筒容器法主要針對含大顆粒的油性粉狀沾污物,模擬泥污;A-2法密封樹脂袋法主要針對含有細小顆粒的干狀粉狀污物,模擬空氣中浮游的粉塵,其試驗原理類似于國標的固態沾污法;B法適用于耐親水性污物沾污;C法適用于耐親油性污物沾污,B法和C法的試驗原理類似于國標的液態沾污法。

美標AATCC 118―2013《拒油性:抗碳氫化合物試驗》主要針對耐親油性污物沾污,標準試液分為9個等級0~8級,從1級標準試液開始逐個觀察標準試液滲透或潤濕現象,級數越高表明拒油性能越好。

2.2.2 易去污性試驗方法

我國易去污性試驗方法標準是FZ/T 01118―2012《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易去污性》,污物清潔方法分為洗滌法和擦拭法。其原理在紡織試樣表面施加一定量的沾污物,試驗靜置一段時間或干燥后,按規定條件對沾污試樣進行清潔。通過變色用灰色樣卡比較清潔后試樣沾污部位與未沾污部位色差。洗滌法的試驗過程為選擇花生油或炭黑油污物,取兩塊試樣,在每塊試樣3個部位分別滴0.2mL污物,污物上覆蓋薄膜,壓重錘60秒后放置20min,評初始色差,按GB/T 8629―2001中規定6A程序洗滌,洗滌后平攤干燥,用灰卡評定每塊洗滌后試樣未沾污與沾污部位的色差。擦拭法的試驗過程為用滴管滴0.05mL的污物在試樣中心,用玻璃棒均勻涂在直徑10mm范圍內,平攤晾干后評定初始色差,用帶液率為85%標準貼襯擦拭沾污部位30次,評定色差。

日標JIS L 1919:2012《紡織品的防污性能試驗方法》也是采用洗滌法,采用上述三個耐污性試驗后的試樣經過洗滌后,進行易去污性能評級。

美標AATCC 130―2010《去污性:油漬清除法》也是采用洗滌法,污物是玉米油,經過沾污洗滌后的試樣與標準評級卡對比,分為5個等級,5級最好,1級最差。其他防污性能的產品標準中考核易去污性都是采用洗滌法,擦拭法應用范圍比較小。

3 結語

紡織品防污性能賦予紡織品耐污、易去污和防再沾污的實用性,其功能產品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其中防污整理劑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含氟整理劑的運用,降低成本,但是帶來生態安全問題,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已經把6種全氟化合物列入考核指標。我國在紡織品耐污性、易去污性評價和試驗方法方面標準相對比較齊全,范圍涵蓋普通紡織品到專業的防護服。但是對于紡織品防再沾污性一直缺乏評價和試驗的技術規范及標準,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參考文獻:

[1]胡家軍.防污易去污整理綜述[C].全國印染助劑行業研討會暨江蘇省印染助劑情報站第25屆年會論文集,2009.

[2]GB/T 30159.1―2013 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第1部分:耐沾污性[S].

[3]FZ/T 01118―2012 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易去污性[S].

[4]顧振亞.紡織品易去污整理機理[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87,(3):109-116.

[5]張魁城.紡織品的防污去污整理[J].天津紡織科技,2006,(2):16-21.

[6]袁汝鳴,王小亞,劉善珍.織物防污整理的工藝應用[J].毛紡科技,1986,(6):15-20.

[7] GB/T 30159.1―2013 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第1部分:耐沾污性[S].

[8]FZ/T 24012―2010 拒水、拒油、抗污羊絨針織品[S].

[9]FZ/T 01118―2012 紡織品 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易去污性[S].

[10]FZ/T 14021―2011 防水、防油、易去污、免燙印染布[S].

[11]GB/T 28895―2012 防護服裝 抗油易去污防靜電防護服[S].

篇2

關鍵詞:紡織檢測 課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85-02

1 課程定位

高職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改革和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讓“教、學、做”融為一體,整合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紡織檢測》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在熟悉紡織材料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掌握紡織貿易相關工作崗位中所涉及的紡織品檢測知識和技能,成為有特長的貿易人員,從而能在日后更有利地從事紡織品貿易相關工作。

本課程以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為中心,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項目任務作為載體,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根據歷年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紡織品方向的學生主要從事兩種工作崗位,一是紡織品外貿業務員,二是紡織品送檢員。對于業務員來說,在工作中涉及到的紡織品檢測相關的職業能力,主要體現為面料分析的能力,包括對面料成分的鑒別、對面料結構的分析及工藝的分析等。對于送檢員來說,在工作中涉及到的紡織品檢測相關的職業能力,主要體現為對送檢項目、流程以及檢測報告的熟悉,具體是對一些常規檢測項目,如機械性能、服用性能、染色牢度檢測,以及各個主要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的熟悉。另外,無論是紡織外貿業務員還是送檢員,在飛速發展的現代信息社會,還應當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和不斷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2 課程教學中重點需解決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側重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專門人才。這個培養目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本著理論知識有效、必需和夠用,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融合“教、學、做的方向來進行課程改革。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較,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學習的主動性相對比較弱,這就增加了授課老師授課的難度,需要授課老師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該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

2.1 理論講授為主

紡織檢測是實訓下性比較強的一門紡織類專業課,用人單位在招聘紡織業務員或檢測員的時候要求有一定的實操能力。而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多數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以教師主講為主,學生參與較少,學生學完該課程之后,卻很快遺忘,更不要說獨自實操訓練了。

2.2 教材較老

以前該課程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而且有的教材比較陳舊,又加上近幾年國家和各類紡織檢測標準修訂的較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老教材已經不能更好的適用高職院校的紡織類專業的學生使用。

2.3 “理+實”教學效果不佳

“理論+實驗”教學方式效果不佳,理論與試驗訓練結合的不緊密,學生普遍認為理論教學過于死板和老套,而且偏難,學生動手能力較好,他們相對來說比較喜歡做實驗,但實際上實驗的效果不太理想,因為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訓結合,實際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且創新能力也差。

3 教學方法改革

3.1 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

本課程的實施策略與方法是以學生為主,以職業能力為中心,以職業項目或活動為導向,重點是注重學生的能力目標,以項目教學法為主,以具體的任務作為載體進行能力訓練,從而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紡織檢測是本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紡織模塊)的專業課程之一,本課程的能力目標是學生可以正確識別紡織品、正確分析面料和規范操作紡織實驗儀器。為了可以達到這個能力目標,對該課程進行了剖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國標為基礎,通過實際的紡織檢測項目來訓練學生,了解學生對紡織檢測的掌握情況,并在項目訓練中穿插紡織品或面料的各項檢測方法和分析技巧等知識性內容,達到“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目的。

3.2 具體實施方法舉例(如表1)

3.3 教學方法特點分析

《紡織檢測》課程教學中,將課程內容分解成五大模塊:課程認知、織物分析、機械性能、織物服用性能、生態性和紡織品色牢度,每一模塊又分解了幾個任務,結合紡織企業和紡織外貿崗位的需求情況,項目中各個任務 “仿真化”貫穿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以實操實訓的職業特點為背景,對模塊的項目和任務進行分配,并通過分組的形式,學生進行任務操作,從而完成各個任務和項目。在課程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實時參與到每個項目的每個任務中,及時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學以致用,教學做同時進行。

4 課程考核方法

4.1 課程考核方法

《紡織檢測》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模塊進行評分,在課程結束時采用綜合模塊考核和評分的方式。如表2:

4.2 說明

形成性評價,注重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和各類作業情況進行的一種評價;總結性評價,又叫事后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對學生進行的一種綜合能力的評價。

本課程采用百分制考評,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評分。

5 教學效果預測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了企業用人單位對紡織人才的技能要求等內容,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紡織纖維檢驗工(中級)的職業考證相結合,體現“課證結合”,培養一些紡織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幫助學生在熟悉紡織材料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掌握紡織貿易相關工作崗位中所涉及的紡織品檢測知識和技能,成為有特長的貿易人員,從而能在日后更有利地從事紡織品貿易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 袁利華.紡織品檢測“課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學理論,2011(03).

[2] 袁利華.淺析紡織綜合實訓課程與考證結合的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9).

[3] 黎少儀.高職院校《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

[4] 柯貴珍.紡織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考核方法探討[J].紡織服裝教育,2012(04).

[5] 郭玲.高職院校實訓主導型課程改革探索――以社會醫療保險為例[J].職業時代, 2009(04).

[6] 何帥.項目化教學在數字媒體教學中的發展[J].戲劇之家,

篇3

關鍵詞:遠紅外紡織品; 遠紅外波長;法向發射率;遠紅外發射率;遠紅外輻射溫升

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生活,對服裝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保暖、保溫服裝,更是要求擺脫臃腫、厚重的感覺,追求輕薄、時尚和健康;同時,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鍛煉時間不斷減少,如何保健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兼具保健與保暖作用的遠紅外紡織品成為了人們理想中的產品。

由于遠紅外紡織品外形及其他物理性能與普通紡織品無異,消費者很難鑒別其是否具有遠紅外性能,而目前國內關于紡織品遠紅外性能表征的標準及測試方法較多,各標準的要求及測試方法不盡相同,難以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指導。本文將從遠紅外紡織品的特征、作用機理及測試原理等方面分析相關測試方法與標準,為消費者解答疑惑,同時為遠紅外紡織品市場健康發展和質量監管盡微薄之力。

1 遠紅外紡織品特征及作用機理

1.1 遠紅外線的產生

紅外線又稱紅外光,指波長為0.75μm~1000μm的電磁波,具有較強的熱作用,在不同的領域對遠紅外線的劃分不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把波長2.5μm以上的紅外線稱為遠紅外[1]。根據維恩位移定律,黑體輻射曲線的峰值波長與黑體的絕對溫度T的乘積是一個常數,即 λm?T=2898(μm?K)[2],這就是說溫度低于886.2℃的物體均在向外輻射遠紅外線。

1.2 遠紅外紡織品的特征

遠紅外紡織品與普通紡織品均向外輻射出遠紅外線,不同的是在相同的溫度下遠紅外紡織品的輻射功率更高。

斯特潘-玻爾茲曼定律指出單位面積輻射功率與自身絕對溫度的四次方及材料表面發射率成正比,即E=ε?σ?T4,其中σ為常數,這說明提高表面溫度、提高發射率和增大表面積可以提高物體的總輻射功率,對于紡織品而言,提高表面發射率和增大表面積是提高其遠紅外輻射強度的主要途徑。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遠紅外紡織品開發途徑主要是提高其發射率,一是在紡絲時加入金屬氧化物、陶瓷粉末等發射率很高的遠紅外發射體,制備遠紅外纖維;二是采用陶瓷粉末制成的整理液對紡織品進行整理[3-5]。

1.3 遠紅外紡織品的作用機理

根據基爾霍夫輻射定律,物體的輻射能力越大,吸收能力也越大,人體中含有60%~80%的水分,根據匹配吸收原理,當遠紅外波長與人體自身波長相對應時,身體可以吸收其遠紅外輻射。人體溫度一般為28℃~40℃,發射的遠紅外輻射主波長為10μm左右,5.6μm~15μm遠紅外線占總能量的整個人體50%以上,遠紅外紡織品在吸收外界熱量后輻射出的遠紅外波長為3μm~25μm,可以被人體所吸收,形成共振。遠紅外紡織品吸收身體的熱輻射,并以遠紅外形式反饋給人體,加速血液循環,達到保健和輔助醫療的效果[6]。

2 國內現行紡織品遠紅外性能相關標準分析

2.1 現行標準概況

目前我國與紡織品遠紅外性能測試相關的標準主要有4個,按實施日期先后分別是FZ/T 64010―2000(2014復審繼續有效) 《遠紅外紡織品》、GB/T 18319―2001《紡織品 紅外蓄熱保暖性的試驗方法》、CAS 115―2005《保健功能紡織品》、GB/T 30127―2013《紡織品 遠紅外性能的檢測和評價》,其中所涉及的測試方法可分為兩類,用于表征紡織品遠紅外發射性能的測試方法,以及用于表征紡織品遠紅外吸收性能的測試方法,其具體的測試項目及測試用儀器見表1。

2.2 遠紅外性能測試方法分析

2.2.1 紡織品遠紅外發射性能測試方法

目前用于表征紡織品遠紅外發射性能的測試方法有FZ/T 64010―2000和CAS 115―2005中的遠紅外波長、法向發射率,以及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發射率。

FZ/T 64010―2000要求遠紅外波長應為8μm ~15μm,CAS 115―2005要求為4μm ~16μm,對遠紅外紡織品的判定也有所不同,但FZ/T 64010―2000與CAS 115―2005中關于遠紅外波長、法向發射率的測試方法基本相同,均采用紅外光譜儀和黑體爐進行測試。其測試方法為:先采用100℃時黑體爐所發射的紅外線作為紅外光譜儀的遠紅外光譜儀的光源,測試黑體爐的法向發射率曲線,再用黑體爐將樣品升溫至100℃,測試樣品或比對樣的法向發射率曲線(如圖1),根據試樣與黑體爐發射率曲線的積分比值計算樣品的發射率,并根據曲線判斷遠紅外波長是否在可接受范圍之內[7-8]。由于FZ/T 64010―2000和CAS 115―2005中的遠紅外波長、法向發射率項目較為復雜,對儀器要求較高,故其測試成本較高。

圖1 遠紅外波長及法向發射率測試裝置示意圖

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發射率的測試與法向發射率的測試相似,不同的是其采用的是波長范圍為5μm~14μm的遠紅外檢測傳感器,在黑體倉內測試34℃時樣品發射率與標準黑體遠紅外輻照強度的比值[9]。

根據維恩位移定律,黑體輻射曲線的峰值波長與黑體的絕對溫度T的乘積是一個常數,即λm?T=2898(μm?K)[2],物體在溫度為100℃時發出的遠紅外線峰值波長為7.77μm,此峰值波長與物體材質并無很大的相關性,在實際檢測中也發現,在相同測試溫度的條件下,測試遠紅外波長均符合FZ/T 64010―2000與CAS 115―2005的要求,且峰型與主峰的位置幾乎一致,所以遠紅外波長這一項目對消費者并無多大參考意義。

法向發射率以及遠紅外發射率項目采用在相同溫度下,樣品發出的遠紅外輻射強度與標準黑體發出的遠紅外輻射強度的比值作為參考,根據大量數據來看,遠紅外紡織品與普通紡織品該指標相差較為明顯,可以作為鑒別遠紅外紡織品的有力憑證。

2.2.2 紡織品遠紅外吸收性能測試方法

目前用于表征紡織品遠紅外吸收性能的主要有GB/T 18319―2001中的紅外吸收率和紅外輻照升溫速率,以及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輻射溫升等3種檢測方法。

紅外吸收率指樣品在指定遠紅外輻照強度下所吸收的能量與總能量的比值,該指標并沒有直接的測試方法,而是通過遠紅外透射率與遠紅外反射率計算而來。GB/T 18319―2001中規定在保證電紅外輻射源主波長為2.4μm,試樣表面輻照強度為650W/m2的試驗條件下,采用檢測波長范圍為0.8μm~10μm的紅外輻射強度計檢測分別在樣品的正后方以及樣品與輻射源間25°位置測試樣品的遠紅外透射率和遠紅外反射率(如圖2),再通過公式αa=100-αt-αr計算出其遠紅外吸收率[10]。

圖2 遠紅外透射率(左)、遠紅外反射率(右)測試裝置

GB/T 18319―2001中的紅外輻照升溫速率與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輻射溫升測試原理及裝置(見圖3)基本相同,即在一定的輻照條件下測試樣品在一段時間的溫度升高值。不同的是GB/T 18319―2001要求的輻射源主波長為2.4μm,要求保證試樣表面輻照強度為650W/m2,而GB/T 30127―2013要求的輻射源主波長為5μm~14μm,僅要求輻射源功率為150W,距離為500mm;GB/T 18319―2001要求測試的是2s~9s內的升溫值,以計算升溫速率,而GB/T 30127―2013則是要求記錄30s內的溫度升高值;GB/T 18319―2001要求的點狀溫度傳感器直徑不大于0.7mm,示值誤差不大于0.01℃,而GB/T 18319―2001要求的點狀溫度傳感器直徑不超過0.8mm,示值誤差不大于0.1℃。

圖3 GB/T 18319―2001 紅外輻照升溫速率測試裝置

就原理而言GB/T 18319―2001中紅外吸收率項目所規定的測試條件穩定,可以保證測試的可重復性,可用于比較紡織品遠紅外性能的優劣;紅外輻照升溫速率可以客觀反映遠紅外紡織品的吸收性能,同時也保證了測試條件的可重復性。但GB/T 18319―2001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測試裝置中對溫度傳感器的技術要求難以達到,目前國內僅有寥寥幾家檢測機構具有該項目的檢測資質;GB/T 18319―2001是方法標準,沒有判定值,不能用于遠紅外紡織品的判定。因此,GB/T 18319―2001可用于遠紅外紡織品的開發與研究,但對消費者而言指導意義不大。

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輻射溫升同樣存在溫度傳感器的技術要求過高的問題,直徑不超過0.8mm的點狀溫度傳感器,目前技術領先的OMIGA公司也僅有精度為±0.5℃的儀器銷售;同時GB/T 30127僅規定了距離與輻射源功率,不能保證樣品受到的輻照強度一致。根據大量樣品檢測的數據來看,不論樣品是否具備遠紅外性能,30s內的溫升普遍在2℃以上,而標準中的判定值為普通樣品1.4℃以上,疏松類樣品1.7℃以上,所以遠紅外輻射溫升項目參考意義不大。

3 結論

結合檢測原理及檢測經驗來看,現行遠紅外性能測試相關標準各有優缺點。其中FZ/T 64010―2000和CAS 115―2005中的法向發射率以及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發射率項目可以較為合理地用于衡量紡織品的遠紅外發射性能,但FZ/T 64010―2000和CAS 115―2005測試方法復雜,成本較高;GB/T 18319―2001中的紅外吸收率項目可用于比較紡織品遠紅外發射性能的優劣,但不可用于判定;遠紅外波長項目較為雞肋,難以用于分辨遠紅外紡織品,而GB/T 18319―2001中的紅外輻照升溫速率與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輻射溫升項目點狀溫度傳感器技術要求過高,難以實現,同時判定值設置不合理,也不具備指導消費者的意義。

4 建議

綜上所述,建議生產商更多地使用GB/T 30127―2013中的遠紅外發射率作為衡量紡織品遠紅外發射性能的測試方法,讓消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所購買的產品,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建議相關檢測機構及研究機構加緊紅外輻照升溫速率與遠紅外輻射溫升測試儀器的研究與開發,同時積累數據,為制定更為合理的判定值提供依據;建議相關標準制定部分對現行標準進行修訂,采用遠紅外發射性能與遠紅外吸收性能相結合方式對紡織品的遠紅外性能進行評價,制定更為合理的判定值,同時去除容易誤導消費的指標與評判標準,為消費者提供更清晰明了的消費指導。

參考文獻:

[1] 秦文杰,劉洪太,張一心. 紡織品遠紅外功能評價標準研究[J]. 紡織科技進展, 2009(6): 52-53.

[2] 袁兵. 遠紅外紡織品的保健效果 [J].紅外技術, 2002, 24(5): 52-56.

[3] 滑鈞凱,劉建勇,張雙利. 遠紅外紡織品的生產、應用與發展 [J]. 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 1994, 13(4): 10-14.

[4] 曹徐葦,范雪榮,王強. 遠紅外紡織品發展綜述[J]. 印染助劑, 2007, 24(7): 1-5.

[5] 倪冰選,張鵬,楊瑞斌,等. 紡織品遠紅外性能及其測試研究[J]. 中國纖檢, 2011 (22): 45-47.

[6] 張娓華,張平,王衛. 遠紅外紡織品性能與測試研究[J]. 染整技術, 2009 (9): 36-39.

[7] FZ/T 64010―2000 遠紅外紡織品[S].

[8]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紡織品[S].

[9] GB/T 30127―2013 紡織品 遠紅外性能的檢測和評價[S].

篇4

關鍵詞:阻燃;紡織品;檢測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人們對紡織品的阻燃意識日益提高,為了減少由于紡織品引起的火災事故,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織物燃燒性能的測試近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針對紡織品的不同用途,各舊制定的阻燃法規也由飛機內紡織品、地毯和建筑材料開始,擴大到睡衣、家具沙發套、味墊和室內裝飾物: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還以法律形式規定: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的服裝以及睡衣必須標明"阻燃"。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斷加大力度。

一、織物阻燃性能的評定

評定織物的可燃性主要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是易點燃性,即著火點的高低它表明織物著火的難易;另一方面是織物的燃燒性能即阻燃性。

評定織物的燃燒性能存在兩種評判標準:一種是從織物的燃燒速率來進行評判。即經過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規定的方法與火焰接觸一定的時間,然后移去火焰,測定面料繼續有焰燃燒的時間和無焰燃燒的時間,以及面料被損毀的程度。有焰燃燒的時間和無焰燃燒的時間越短,被損毀的程度越低,則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則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

另一種是通過氧指數(也稱極氧指數)法來進行評判:面料燃燒都需要氧氣,氧指數(LOI)是纖維燃燒所需氧氣的表述,故通過測定氧指數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氧指數越高則維持燃燒所需的氧氣濃度越高,即表示越難燃燒:該指數可用樣品在氮、氧混合氣體中保持燭狀燃燒所需氧氣的最小體積百分數來表示:LOI=氧氣濃度/(氧氣濃度+氮氣濃度)?00%氧指數低于20%,屬易燃纖維;氧指數在20~26%之間,屬可燃纖維;氧指數在26~34%之間屬難燃纖維;氧指數在35%以上屬不燃纖維。

二、國內外阻燃織物的標準和測試方法

目前國際上紡織品阻燃性能測試方法較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如英國BS、德國DIN、加拿大CGSB、美國FS、瑞士SNV、日本JIS、法國ANF、瑞典SIS、中國GB以及國際公認的標準ISO等。某些國家的地區和組織,如美國的紐約、波士頓、加利福尼亞等大城市或州,以及商務部(DOCFF)、運輸部(DOT)和軍事機構等;各團體、學會或協會,如國家防火協會(NF-PA)、編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AATCC)、材料試驗學會(ASTM)等,均有一套自己的測試標準和方法。不同類別的紡織品專門的品種或成品,就有不同的測試方法,如普通紡織品(包括各種床上用品)、服裝紡織品(包括兒童睡衣、工作服和防護服等)、裝飾布(包括窗簾、幕布、帳蓬布等)、地面覆蓋物(地毯等)以及飛機、火車、汽車、船舶內紡織用品等。測試方法可歸納為三大類,垂直測試法、水平測試法和傾斜(45啊?0?測試法,以垂直測試法要求較高水平測試法要求較低。

多年來,國內進口或設計了多種阻燃測試儀器,并進行了各種條件試驗,對于這些標準方法,要取得良好的重現性,測試條件是關鍵。其中對數據影響最大的是:(1)織物和空氣的溫濕度;(2)火焰大小和溫度;(3)四周通風條件(試驗箱)等;(4)試樣大小和火焰的相對位置。試驗中也發現各種不同的標準試驗方法,由于要求和條件不同,結果常有差別,有時對某一標準方法結果較好,但對另一方法,結果不好甚至很差。因此,各種標準試驗方法,僅能說明在某一規定實驗條件下,對火焰、熱或燃燒表示的安全性,不一定能說明在實際火災中著火危險性或燃燒程度。在研究或開發阻燃產品時,首先要規定測試標準和方法。

三、紡織品其他測試方法

幾種應用較廣泛的小型測試方法,可用于科研或生產的織物燃燒性能。

1、氧指數法

70年代開始,結合化纖產品的大量發展,氧指數法在紡織品測試上已成為廣泛使用的小規模試驗方法之一,國內也已制訂織物燃燒性能測定的國家標準(GB5454-85)。

氧指數指在規定試驗條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剛好能保持燃燒狀態所需要的最低氧濃度。試驗時將試樣夾持于透明燃燒筒內,其中有向上流動的氧氮氣流。點著試樣的上端,觀察隨后的燃燒現象,并與規定的極限值比較,測得其持續燃燒時間或燃燒過的距離。通過在不同氧濃度中一第列試樣的試驗,可以測得最低氧濃度。

2、發煙性試驗法(參照BG8323-87)

根據長期積累的各類火災資料,分析燃燒物的煙霧和毒性,其危害性常比燃燒時產生的火焰和熱量更為嚴重,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國內外都有該類專用儀器設備進行測試,原理較多采用光透過法。通過煙密度測度透過率和時間曲線可以得出各種參數,包括光密度、最大煙密度、平均發煙速度以及透光率,從最大到75%(比光密度16)所需要的時間,從而較全面地評價阻烯紡織材料的發煙性。建筑行業和效能運輸部門常應用該類儀器及測試方法以研究和選用阻燃材料。

3、阻燃整理熱分析

當織物按一定溫度程序在受熱或冷卻時常發生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學變化。熱分析技術是研究或測定當發生這些變化時,物質的質量或能量隨(或時間)變化的函數關系。熱分析技術內容較多,阻燃測試中常用的是熱解重量分析法(TGA)和有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四、幾種簡易試驗方法

為了操作方便,介紹幾種簡易測試方法。這些方法無需復雜設備或條件,成本低,適用于初步觀察阻燃效果或一般工廠選用工藝條件時作參考或對比,但不能作為標準試驗法,更不能作為仲裁依據。

1、火柴測試法

火柴測試法可評定織物阻燃效果或相對比較阻燃性能。試驗時取約2.5cm?0cm織物一條,用點燃的火柴,放在條狀試樣下面,燃燒至火柴燒完(或規定5-12S),觀察情況或阻燃效果。

2、打火機試驗法

試樣大小可根據試驗需要,熱源采用打火機,時間一般為5S。熱源放置部位可與應用條件相似?;鹣绾螅^察火焰蔓延狀態,蔓延不嚴重即為合格。

3、乙醇燃燒試驗法

熱源為0.3mL無水乙醇,放入小燃燒杯內(瓶蓋也可),試驗可用垂直法(5cmX30cm)、水平法(20cmx25cm)或45度傾斜法(5cmx15cm)、乙醇和織物距離2.5cm,測定指標可根據要求決定,如炭長、燃燒面積、續燃時間、阻燃時間以及燃燒物渣滓情況等。

4、片劑試驗法

試驗采用六甲撐四胺(HMTA)片劑(用粉劑加壓制成),質量150mg,直徑6mm。如果有條件可再用一塊方形金屬板(230mmx230mm,中間開一個直徑205mm的圓孔)。試驗時將片劑放置于試樣中心(300mmx300mm),用點燃的火柴在片劑表面輕輕接觸,觀察點燃的火焰燒至熄滅或無焰燃燒延至金屬板中孔邊緣,作為試驗終點。

5、熱金屬螺帽法

將一只不銹鋼六角螺帽(30?g)在電熔爐中加熱至950℃,用坩堝鉗將螺帽取出,立即放在試樣(300mmx300mm)中心,接觸30S后取出螺帽。測量有焰燃燒時間、阻燃時間以及螺帽安放點至燃點作用所涉及的記錄螺幅至壓環邊緣所需要時間。該法適用于各種鋪地織物測試。

參考文獻:

[1]徐浩.有機氧化磷類阻燃劑在聚酯合成中的應用工藝探討[J].合成纖維,2006,(7).

篇5

關鍵詞: 棉紡織; 涉稅; 審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 F4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8-0018-02

棉紡織行業作為紡織產業的基礎性行業,是印染、色織、針織、服裝行業的上游行業,其進步和健康發展直接影響并帶動著整個紡織行業的進步。針對棉紡織行業出現的混淆抵扣標準,虛開發票,虛列成本;應稅與非應稅項目劃分不清,多抵扣增值稅;部分半成品直接銷售不計收入;次品成本轉嫁;賬外經營,偷逃稅款等涉稅問題,本文從收入的確定、產品成本的核算、固定資產的管理、期間費用的確認四個方面,談談相應的審計方法。

一、棉紡織行業存在的涉稅問題

(一)收入的確認

1.涉稅問題一:以產品抵換加工費,不作銷售處理

棉紡織行業發外加工現象比較普遍,企業為了實現資金利用最大化,往往采取以產品抵加工費的現象,而加工企業一般將所抵產品直接銷售給批發市場不開發票,從而導致加工費和所抵產品增值稅流失。

2.涉稅問題二:半成品銷售不入賬,偷逃稅款

棉紡織企業生產過程中,會形成精梳棉、紗等半成品,企業往往不入庫而直接銷售,不入賬,導致稅收流失。

3.涉稅問題三:廢料、刀口布、材料包裝物等銷售不入賬

棉紡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棉籽、廢棉、刀口布以及材料包裝廢料等,部分棉紡織企業將其銷售后不入賬,而收入直接納入小金庫或長期虛掛往來賬戶。

4.涉稅問題四:現金交易銷售收入不入賬

由于棉紡織行業屬于生產技術要求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年來,一些規模小、生產經營不規范的加工型棉紡織企業不斷涌現,由此形成的棉紡織企業委外加工和現金交易情況比較普遍,且存在瞞報銷售偷逃稅款的現象。

(二)產品成本核算

1.涉稅問題一:成本轉嫁

棉紡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積壓一部分次品布和廢布,對于企業來說,這部分產品的市場價值一般來說要低于成本價,企業往往把這部分次品布和廢布的成本轉嫁到實現銷售的合格品的成本中,從而調減利潤。

2.涉稅問題二:改變存貨計價方法多結轉成本

一些棉紡織企業,為了調節利潤而在各年度之間或年度內改變存貨計價方法。

3.涉稅問題三:計劃成本核算不規范

棉紡織企業為了在成本核算時,應對棉花市場價格的經常性波動,采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核算。按照現行有關規范,利用計劃成本法進行存貨核算時,企業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應當單獨核算,按期結轉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而企業為了人為調節成本,通過頻繁調控計劃成本和年終一次性結轉成本差異等方法,降低企業利潤。

4.涉稅問題四:食堂、浴室領用煤、耗汽進項不轉出,成本直接在制造費用中列支

棉紡織行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用蒸汽,一般有兩種來源方式:一是通過自用煤鍋爐生產蒸汽,二是購買熱電廠的管道蒸汽。企業食堂、浴室等福利部門耗用的煤和蒸汽,往往不單獨核算,而是一并作為生產用輔助材料計入生產成本,并抵扣稅金。

(三)固定資產的管理

棉紡織企業由于面臨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一批技術先進的紡織設備逐漸替代了老設備。為了加快老設備的淘汰,企業改變折舊方法或減少折舊年限,而不向稅務機關備案,導致折舊成本增加。主要涉稅問題是:任意改變折舊方法或折舊年限,多結轉成本。

(四)期間費用的確認

1.涉稅問題一:利息資本化問題

棉紡織企業為了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購建固定資產的借款利息一般允許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即所謂的利息資本化。但有些企業則將應資本化的利息全部記入當期費用,從而減少當期利潤。

2.涉稅問題二:外幣業務核算不規范

棉紡織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時,往往涉及到外幣業務核算,部分企業在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帳本位幣時,選用的方法不規范,其匯兌損益,往往在設備安裝竣工前后,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未計入相關固定資產的成本。

二、棉紡織行業涉稅的審計方法

(一)收入的確認

1.涉稅問題一:以產品抵換加工費,不作銷售處理

審計方法:

審計人員可以查核企業委托加工材料明細賬、發外加工記錄表和加工合同,根據投入產出率或加工合同注明損耗率、成品率,核對發外數量和加工收回數量是否匹配,從而確定以產品抵換加工費數量和金額,據以補稅。

2.涉稅問題二:半成品銷售不入賬,偷逃稅款

審計方法:

(1)掌握棉紡織企業生產工藝流程,核對生產流程記錄(車間原始記錄)、入庫單和出庫單,對生產環節各項制度進行內控測試;

(2)必要時可以向車間統計人員進行詢問調查,根據投入產出法測算企業產品數量,并與企業賬面數據核對,確定是否存在賬外銷售行為。

3.涉稅問題三:廢料、刀口布、材料包裝物等銷售不入賬

審計方法:

(1)對生產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測試;

(2)詢問車間管理人員,對廢料的處理方式,查看相關廢料處理臺賬和有關記錄,如果廢料通過倉庫處理,還必須查看倉庫相關臺賬和記錄,并與財務上其他業務收入賬戶進行核對,如有差異,應作補稅處理。

(3)對一些長期掛賬的其他應付款科目,要查明原因,必要時可以通過函證或實地調查的形式進行核實。

(4)還可以對企業的保險箱等進行突擊檢查,以防企業私設小金庫

4.涉稅問題四:現金交易銷售收入不入賬

審計方法:

(1)審計人員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的投入產出、能耗率等數據指標進行測算;

(2)將企業出庫單(發運記錄)、送貨單、銷售合同與財務賬冊反映的往來客戶信息進行核對,根據倉庫明細賬和盤點表等原始資料對存貨內容進行真實性測試,以確認是否存在未及時開票申報收入或產品發出未做銷售的行為;

(3)也可結合“其他應付款”貸方科目、“預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貸方科目對預收款項目進行跟蹤審計。

(4)對于發外加工業務,可參照產品抵換加工費審計方法

(二)產品成本核算

1.涉稅問題一:成本轉嫁

審計方法:

審計人員可以對企業產成品明細賬進行比較分析,將不同型號產成品的期初單位成本余額與當期入庫的產成品單位成本進行比對,差異較大的且屬于成本轉嫁性質的,應重新進行正確的成本核算。

2.涉稅問題二:改變存貨計價方法多結轉成本

審計方法:

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遵行性測試,審計企業選擇存貨計價方法的依據以及前后各期的一貫性。對企業銷售成本率年度或月度間有明顯異常的,應該進行重點測試,以確定企業是否存在人為改變存貨計價方法的情況。

3.涉稅問題三:計劃成本核算不規范

審計方法:

(1)檢查企業有沒有制定各種存貨的計劃成本目錄。檢查存貨的分類、各種存貨的名稱、規格、編號、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如果進行了調整,應考慮到是否進行利潤調控。同時應關注計劃成本制定的合理性,可與同行業水平進行比較。

(2)檢查收到存貨時,有沒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收到存貨的計劃成本并填入收料單內,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分類登記。

(3)發出存貨負擔的成本差異必須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檢查企業在核算過程是否存在違規的會計處理。

4.涉稅問題四:食堂、浴室領用煤、耗汽進項不轉出,成本直接在制造費用中列支

審計方法:

(1)獲取企業領料單,核實各部門領用煤的數量,對照企業賬務處理情況,確定企業福利用煤實際數量,據以補交增值稅,同時調整成本項目;

(2)對于外購蒸汽,通過實地查核企業蒸汽計量總表和分表,根據企業浴室、食堂計量表分表上記錄的用汽量來作為企業進項稅金未轉出計稅依據,同時調整成本項目。

(三)固定資產的管理

涉稅問題一:任意改變折舊方法或折舊年限,多結轉成本。

審計方法:

審計人員在對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項目進行審計時,對照企業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明細賬,核實企業折舊年限和折舊率是否正確,折舊方法是否遵守一貫性原則。

(四)期間費用的確認

1.涉稅問題一:利息資本化問題

審計方法:

關注借款合同是否與購建的固定資產有關,結合固定資產交付使用記錄及質檢、消防等相關部門的驗收記錄,確定應資本化的利息是否合理。

2.涉稅問題二:外幣業務核算不規范

審計方法:

查核企業外幣業務的核算是否與制度規定相符,前后各期采用的折算方法是否一致,對匯兌損益的處理方法是否符合規定。

我國是世界產棉大國,棉紡織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對世界棉紡織業的原料供應、產能水平、加工貿易的發展都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通過一定的審計方法,客觀地獲取和評價有關涉稅事項認定的證據,能夠有效地起著財政監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解忠艷.稅收審計式稽查的有關問題研究[J].天津經濟,2011.

[2] 何媛.淺談計算機輔助審計在稅收征管審計中的應用[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0,6.

[3] 羅濤.深化稅收審計推動稅制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J].中國審計,2010,2.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61794| a级**毛片看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污污的文章让人起反应的| 可播放的免费男男videos不卡| 麻豆国产福利91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www视频在线观看天堂| 日本三级s电影|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 免费在线观看a级毛片|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娇小性色xxxxx中文|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啊快点再快点好深视频免费| 越南大胆女人体337p欣赏|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剧情最新| 特大巨黑吊av在线播放|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黄色一级大片儿|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中文字幕23页|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青娱乐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bt天堂网...www在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