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3 15:37: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手術室護理目標,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資料與方法
2014年5月1日-7月31日我院護理實習生98名,均為女生,大專57名,本科41名。年齡19~22歲,平均(20.5±1.3)歲,實習時間均1個月。其中5月32名,6月30名,7月36名,將每月護理實習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3個月每組49名。兩組實習生在年齡、學歷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帶教老師向實習生詳細講解手術室環境及規則,并在實踐中傳授方法及經驗等。試驗組實習生采取目標教學法:①實習要知道學什么,學習的目標越具體,越清晰,學習效率越高。清晰明了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迅速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向,進而選擇學習方法,并且使自己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往,我們的護理帶教采取的是傳統模式,即老師教,學生記。在手術室實習的傳統教學中,總是老師做,學生看,但學生卻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導致教學的質量并不高,如果是注意力集中的優秀學生,還能夠想明白老師做的目的,但較差的學生就很容易走神,或聽得不明白。②在操作學習中,老師都將教學目標提前告知了學生,如:接送患者的規則、巡回和洗手護士的職責、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操作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從原理上理解和記憶,提高了學習效果。而且,在學習結束之后,目標教學法組的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即使一部分同學在應有的教學時間內沒能完成學習目標,也能夠在課下主動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學習目標。③在實施目標教學法的第4周,制定了每天20min的學生自由交流時間。發現目標教學組的學生能夠通過交流解決大多數的問題,這明顯體現出目標教學法組的學生具有更好的學習興趣。
觀察指標
實習1個月,出科時對實習生進行理論與操作考核,以及綜合素質考評。以考核結果為準,分析兩種教學方式的異同,并做出評價。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包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率的比較,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理論與操作考核平均及格率的對比:試驗組理論考試與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綜合素質考評:綜合素質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和一般,優秀+良好=優良率。本次研究試驗組綜合素質考評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摘要 】 手術室是醫護人員共同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手術的順利實施需要手術醫生、麻醉師、護理人員通力協作。建設一個技術水平高、效率高的手術室團隊,是科室手術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也是病人在醫院得到有效治療的主要保證。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關鍵詞 】手術室 團隊建設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新醫療新技術的應用,手術的成功不再只單單依賴手術醫生個人的技術,而是需要手術醫生、麻醉師、護理人員以及技術性輔助人員的通力協作。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的部門,是醫護人員共同為患者進行手術、診療、搶救的重要場所,需要接納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等科室的手術,類別繁多,工作節奏快,意外情況多,是醫院重點管理的瓶頸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術有不同的手術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術器械;同時,不同的手術醫生有不同的操作習慣,對手術室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尤為重要的是,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新的醫療技術的引入,手術室護士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1]。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素質培養,提高整個手術室護理水平,以適應各科手術需要,是手術室面臨的迫切需要。建設一個技術好、效率高、團結、協作的手術室團隊對于一個醫院和科室來說尤為重要,它是患者在醫院取得有效手術治療的重要保證。
團隊的概念最開始出現在商業領域,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有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公共體,它合理利用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目前在醫院建設、醫學院教學實踐中,團隊的概念和團隊建設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2]。
2 手術室團隊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術室團隊是由護士長、護理人員以及輔助人員組成的一個共同體,該共同體在護士長領導下,充分利用各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協助手術醫生完成預期手術。圍繞“高效完成手術”這一目標,所有的工作都成為手術團隊的建設。
筆者根據自己所在住院部手術室的具體情況,并結合近20年手術室工作經驗,從團隊目標、團隊人員組成、醫院硬件建設等幾個方面,介紹手術室團隊的建設及其對手術室發展的積極意義。
2.1 團隊目標:一個高效的團隊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努力目標,手術室團隊的目標是提供科室手術所需的手術場所、手術器械,并派出合格護理人員協作手術醫生高效完成手術,并提供專科化護理。團隊成員對于要達到的團隊目標必須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團隊成員做到合理分工與協助,同時對于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權利、義務與職責以及與其他隊員的相互關系有準確的定位。為了實現團隊目標,需要團隊成員無私奉獻、協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團隊目標,高效為患者提供正確的治療,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復身體的構造與功能,最大程度恢復患者的健康狀態。
2.2 團隊組成:筆者所在的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住院部手術室有20間手術房間,護理人員38名,需要接納胃腸外科、腦外科、胸外科、肝膽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等科室的手術,平均每日手術不少于30臺。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服從于科室手術安排,每天面臨著未知數量、未知種類的手術安排,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如果與手術醫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會導致醫護關系緊張,甚至會影響手術質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據醫院專業科室的設置,將手術室38名護理人員劃分為10個專業組,分別搭檔各專業科室。每個專業組選擇一名具有主管護師職稱并有20年以上工作經驗護理人員任組長,護師職稱以上的護理人員作為固定的骨干組員,其余為流動人員,組長負責專業組手術器械的日常維護,以及組員的專業理論、專科技能的培訓工作,同時負責與各科室主任的交流與溝通。幾年的實踐經驗已經證明,專業組的劃分讓手術室護士能更多了解相應專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手術室護士不再只是手術器械的傳遞者,而是手術醫生的伙伴和助手。長期的專科手術搭檔,讓各專業組護士對本組手術操作更為熟悉,術前準備工作更加齊備;同時,相對固定的手術小組搭配也增加了醫生和護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術醫生與專科護士配合更為默契。術中出現受傷的幾率大大降低[3]。
2.3 團隊領導以及成員協作:雁行理論中,雁群主要由領頭雁和群雁組成,各自有不同的職責和任務,相互幫助,一起共同飛向目標。任何一個團隊,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帶領團隊開展工作。護士長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直接領導和組織者。護士長管理素質的強或弱、醫學知識豐富與否、實際操作技能的高下,都與手術室團隊建設水平密切相關。一個稱職的手術室護士長,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她還必須是團隊中的業務尖子,應當具有相當的護理知識和實踐技能,跟隨醫學發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術室各類新型儀器設備;護士長要團結整個科室成員,善于調動手術室護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帶領手術室團隊的向著團隊目標奮進[4]。手術室護士則在護士長帶領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配合各科室手術。
2.4 醫院支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能力再強的手術室團隊,如果缺乏必須的資金支持和硬件設施,也無法給科室手術提供基本的手術條件。手術室團隊的建設要得到醫院的大力支持,保證起碼的經費開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器材。 人是團隊建設的重中之重,醫院經常派出手術室護理骨干去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掌握最近的醫療技術,帶回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提高手術室團隊的技術水平。
3 總結
手術室的定位就是為手術醫生提供手術場所以及手術中所需的一切配合,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務,這也是手術室的主要目標。每臺手術的順利開展,都需要醫生、麻醉師、手術室護士的通力協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證手術順利高效實施。通過團隊建設,增加了手術室內部的凝聚力,筆者所在手術室護理成員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同事親如姐妹。工作質量也不斷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評,近年病人投訴大為減少。手術準備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術醫生的肯定和尊重,醫生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魏革,胡玲,李桂蘭,張貴智,吳波,手術室護士長在協調醫護關系中的作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A):61-62
[2] 馮天元,創新教學建設培養醫學專業精英人才,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23-25
[3] 曾祥玉,手術室醫護人員的風險及管理與控制措施,中國實用醫藥,2010,5(36):252―253
【關鍵詞】PDCA循環;基層醫院;風險管理;手術室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841-02
風險管理就是讓醫護人員對潛在的危險有所警覺,并在風險可能導致損失之前采取預防性措施,其目的是識別、評估和區別風險的嚴重程度,以減少風險帶來的負面后果。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侵權責任法》的實施,醫療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和安全因素已引起了手術室護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視。醫院手術室是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和搶救的重要場所,由于手術室的特殊工作環境、工作性質、跨部門多學科的相互協作、團隊隊員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手術和麻醉的不可預知性等諸多因素,決定了手術室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而基層醫院手術室在護理人員配置和儀器設備設施方面及開展手術等相關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必須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
加強基層醫院手術室的護理風險管理極為重要,不僅是手術室組織機構鑒別、評估、減輕患者、手術室工作人員及機構資產風險的過程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可有效降低手術危險因素,保證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安全。
1 PDCA循環管理法在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
PDCA循環管理法是一種程序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質量不斷得到提高(PDCA循環即管理循環,是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的英文縮寫,因其周而復始地運轉而具有完整性、統一性和連續性的特點)。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進行手術室風險管理其目的是引導護理人員關注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改進目標與措施,使護理質量循環上升。
1.1.明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目標
1.1.1認真解讀患者安全目標 2007年美國首先提出病人安全管理目標,倡導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同年中國醫師協會頒布中國《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標》;隨后于2008年和2009年相繼完善《2009-2010年中國患者安全目標》---要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嚴格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有效溝通的程序;做到正確執行醫囑;嚴格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和手術方式發生錯誤;嚴格執行手衛生;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防范與減少患者壓瘡發生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1.1.2手術患者護理安全目標 嚴防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錯誤;嚴防手術物品遺留體內;嚴防病人意外傷發生;手術安全舒適;提高用藥安全;嚴防手術患者低體溫;手術植入物安全;安全、正確留置手術標本;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嚴防手術室的醫院感染;安全使用電外科設備。
1.2不良事件的分析和風險評估 手術室常見護理不良事件統計資料及原因分析。
1.2.1手術室常見不良事件
1)接錯病人 同一病區連臺手術時,沒有按時間順序接臺時易出錯。
2) 弄錯手術部位 書寫不規范,辯認困難,手術時未反復確認。曾有行腎切除時左右位置弄錯。
3)手術安置不當 特殊手術安置時,皮膚、神經、血管等長時間受壓,如膀胱截石位時腓總神經的損傷,上肢過度外展時或頭低腳高位上肩托不當致臂叢神經的拉傷,后顱凹手術時面部皮膚被壓傷,由于護理人員對標準未掌握或者重點細節忽視評估和檢查流程所致。
4)電外科傷害 曾發生負極板未粘貼的情況下使用電刀,輸出功率過大,手術病人身上帶有金屬[如金屬假牙,安有心臟起搏器,可能造成局部組織燙傷],術中病人皮膚與金屬接觸[1]。曾有報道未對病人負極板的完好粘貼便使用高頻電刀,導致病人局部皮膚及組織燒傷。
5)儀器設備未處于完好狀態 術前沒有對儀器設備進行開機檢查,未及時發現故障。常見于吸引器無負壓,電刀無功率輸出,氣壓止血帶漏氣等。輕者延誤手術時間,重者造成出血過多,甚至危及生命。
6)物品清點有誤 胸腹腔和深部體腔手術,手術縫針、敷料、手術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清點有誤或術中缺損不完整,沒有及時發現,遺失于胸腹腔;或操作不當、縫針彈出,尋找困難等。
7)器械準備不足 手術配合經驗不足,術前未有效與主刀溝通,如器械、縫線、等因此延長了手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8)用藥有誤 藥品擺放不規范,業務不熟悉[如對藥品名稱、作用機理、配伍禁忌不明了,尤其是有過敏史者。
9)病理標本丟失 由于器械護士工作疏忽,將術中取下的標本遺失,術中快速冰凍結果的錯誤告知,未征得家屬同意已經焚燒的手術截下肢體等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10) 無菌觀念不強 未掌握無菌技術和術中無瘤技術操作 ,術中涉及空腔臟器手術或污染手術未有效隔離,術中接觸癌組織時未注意隔離,容易導致切中感染和癌細胞的種植。
11) 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 手術記錄描述不準確,尤其是手術名稱、術殊情況的記錄不準確,一旦產生醫療糾紛,不利于舉證。
12) 感染的風險 違反無菌技術操作,術中隔離意識差,尤其見于特殊感染病員行急診手術時,相關血液檢查不完善所致。
13) 其他意外受傷 如病員的跌傷。
1.2.2原因分析
1)護理人員自身因素:風險意識薄弱、業務技能差、缺乏慎獨和協作精神等。
2)管理上的因素: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各類培訓過少、監管力度不夠、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等。
3)環境因素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一個需要多部門多人合作的地方,因手術功能的條件限制醫護人員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空間工作,勞動強度大,體力消耗大,各類干擾和有害因素集中使護理人員容易疲勞和精力不足。
2.風險管理 PDCA循環管理法
2.1實施前饋控制 通過相關課題的學習明確手術患者安全目標,完善相關制度和操作流程。
2.1.1完善各類制度 手術病人交接和運送制度、手術標本管理制度、手術安置管理、手術病人壓瘡風險評估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及手術風險抵押評估制度。
2.1.2規范各類流程 手術病人查對和交接流程,手術安置流程,手術物品清點及管理流程和各類手術風險預案處理流程。
2.2認真分析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時予以改進和完善相關規范。
2.2.1科內成立護理質量安全管理小組,并明確成員職責和工作制度。
2.2.2科內護理質量安全小組每月定期對科室護理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護士長重點對新開展手術、手、重點手術以及高風險護士手術配合情況進行及時檢查,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以手術作為護理業務查房學習內容,及時完成系統性的學習,從經驗不足上升到具有一定深度理論知識的掌握。
2.2.3每月定期匯總科內所發生不良事件:歸類、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2.2..4晨會交班及時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手術護理安全工作作為護士長工作重點,充分利用晨會時間溝通和學習工作中的不足,及時啟發低年資護士和帶動高年資護士護理安全意識和其風險管理經驗。
2.3 強化各項培訓 業務學習個人講課(全科每名護士均參與講課,以促使其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學習),業務查房管理、手術室專科操作培訓、各類新手術儀器設備進入科室時的規范化培訓,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安全文化理念的引入,充分利用媒體報道相關案例學習其經驗。
4 體會
4.1護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的提高 通過不良事件的統計分析結果其發生概率逐年下降,通過晨間的反思提問和討論,護士長能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在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全科護士均參與其中。
4.2手術用物的完好率明顯提升 通過不良事件的統計和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滿意度調查要手術用物準備完好上得到較高評價,在此過程中各班護士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及時落實儀器檢修和自身業務學習。
4.3手術醫師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 手術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上升。
4.4患者滿意度調查 通過實施前后的比較,患者滿意度由2010年的90%逐次上升到98%。
5 討論
通過以PDCA循環管理方法用于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護士主動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提升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從真正的意義上解讀了手術病人安全管理的意義。所以有必要對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方PDCA循環管理法。
手術室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改變了我們針對發生的缺陷予以批評和處理的“事后問責”的方法,而是以“預防”為主,在平時的工作崗位和各種檢查中及時發現、識別、評估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隱患,并借鑒媒體報道的護理案例的經驗教訓,制定并實施預防性管理措施,從各個環節保證了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得以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邱惠琴, 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防范手術安置中的風險因素,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年第7卷第24期141-143。
[2] 朱家英, 手術室風險管理實踐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年1月第12卷第2期446-447。
[3] 夏艷、孫兆貞、羅惠等。 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 齊魯護理雜志2011年第17卷第3期11-12。
[4] 趙俊智 手術室的風險防范與管理 求醫問藥2012年第10卷第3期 619-621。
[5] 李曉萍, 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護理學雜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20期 61-62。
[6] 李學平, 前饋控制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 2011.vol9.No12A 3174-3175.
[7] 高文江, 風險評估會在手術室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2011.12月第9卷第12期上旬版2631-2632。
[8] 黎彩玲,戴紅霞,鐘愛玲。手術病人的安全與風險管理。護理管理雜志,2007,1〈7〉35-36
關鍵詞:績效考核管理;手術室護理;手術室護理管理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Basic Level Hospital
WEI Hai-hua
(Operation Room,Liuzhou Tanzhong People's Hospital,Liuzhou 545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the grass-roots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January 2011~January 2015, a total of four years in the operating room, 4806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 in January 2011~January 2013 adopt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working as a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in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surgery nursing quality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unctuality rate, began surgery instrument processing pipe, the normal standby mode frequency for the operating room, operating room visit rat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ritten correctly,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quality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form and so 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operating room f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give play to the employee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and work efficiency in our rapid development provid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Operation room nursing; Operation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績效考核是指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達到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的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的評價、績效結果的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和組織的績效[1-2]。在手術室有效的績效管理能夠引導醫院各手術部門及員工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績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本科進行的手術室全面護理管理工作的質量分析比較,將2011年1月~2013年1月作為對照組,2013年2月~2015年1月作為觀察組,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
1.2.1嚴格落實手術室績效考核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崗位規范,說明崗位目的、崗位職責,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以崗位說明書為依據,確定崗位方案,手術室層級護理等方面的學習,進一步做好手術室各人員之間的協調工作。
1.2.2在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措施,做到每個手術患者做到訪視、在手術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期間麻醉開始前給予聽輕音樂以緩解緊張心理,據不完全統計,進入手術室的手術患者估我們手術室護理人員給予聽耳麥,大部分手術患者緊張心理引起的心跳加速有所緩解,能讓其放松心情,抑郁不良情緒得到了有效改善最終能積極配合手術室各項操作。
1.2.3利用計算機制定各種表格及統計 手術室手術患者質控登記本;手術室護士加班登記本;手術室護士考核登記本;手術器械處理清點完好準確交接登記本;手術患者訪視登記本。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為了更好順應醫院的發展和積極配合手術醫生完成各項手術,順應患者生活質量的要求,傳統的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發生了改變,護理工作的中心以轉變為"以人為本",在手術室更加關注如何給予患者舒適、人性的護理而制定和實施在手術室開展的優質護理工作能更好的持續有效發展。績效考核管理在基層手術室實施以來,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積極主動性更高,個人的專業手術進步發展得到有效提高,解決了醫院手術間接臺手術的效率,和各科室手術醫生更加有效的配合減少矛盾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衛國.淺淡事業單位人員激勵問題[J].醫學信息,2014,4(27):34-35.
關鍵詞 柔性管理 手術室護理 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23-0043-02
隨著醫療體系改革的縱深發展,傳統醫療管理的整改與轉型加速進行,手術室的運行效率、效果與質量成為衛生管理改革的重要環節。手術室是集聚高危性、高壓性與傳統性于一體的特殊場所,其日常管理與病人的安危、護理質量密切相連。因此,必須加強手術室的管理規范,根據相關情報不斷改進與升級。
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與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將組織意志思想變為一種人們自覺行動的管理方式[1]。柔性化管理重視“以人為本”及“人性化需求”,通過激勵、引導與感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依據組織的共同價值、融洽的合作氛圍以及良好愿景進行人性化管理。
1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與功效
柔性化管理與“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剛性管理不同的是:① 強調非強制性;② 注重個性化需求與人本性要求;③ 具有驅動性、激勵性、關懷性的管理方式;④ 個體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需求。柔性化的管理能夠使組織意志變為個人自覺行為,在人們心目中形成強大的說服力與認同感,在迎合共同價值觀與共同文化的前提下從事組織配置的相關工作。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3個特征:
1) 內在驅動性。柔性管理摒棄以權力為基準的命令式與權威式的管理方案,運用集約化與民主式的約束方式實施組織意志的傳達,通過目標分解、項目說服以及集體約束,形成潛在的驅動力。
2) 持久性。柔性化管理是一個持續邁進、周期性循環的過程,有效地協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融合組織愿景與個體差異。一旦組織成員接受柔性化管理的組織理念、文化與系統流程,柔性化管理就轉變為一個持久運行、不斷反復的過程。
3)激勵性。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終關注個體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發與落腳點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發人的潛能,注重人文關懷與呵護,增強組織成員工作的主動性、潛能性與創造精神,自發投入到組織任務與狀態中,提高工作效能。
2 柔性化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質量的提高有賴于技術與心理的充分融合,先進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護理人員價值觀、職業認同感以及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柔性化管理中的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等可以提高護士的奉獻精神與自我約束。
2.1 構建柔性化管理理念,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感
1) 拓寬多種路徑,加強溝通與交流。通過培訓班、研討會、拓寬活動以及學術交流的方式加強護士群體的溝通與協作,提高護士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在互訪互動中,了解護士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 堅持以護理人員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利用柔性化方式促使護士了解管理者的目標,自覺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結合起來,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工作環境[2]。針對目前護士群體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風險高的現狀,提高對護士的關注度,根據護士的特點分配工作與任務,提高其工作效率。
2.2 實施人性化管理方案,營造和諧工作氛圍
在手術室護理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環節中,要充分發揮民主與公正,尊重護士的科學化建議與對策,防止決策的單一性與片面化,增強護士心理上對于科室工作的滿足感與認同感,增強工作的激情與團隊精神。
1) 減輕護士工作壓力,提高護士的綜合待遇。醫院崗位設置中,護士的工作負荷大、時間長、地位低、職業風險系數高、晉升及深造機會少等問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對于承受來自家庭、病人家屬和自身心理上的多重壓力,對護士群體而言,提高護士待遇與社會地位、減輕工作壓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營造和諧工作環境,加強情感交流。當前醫患矛盾較為尖銳,護士的職業角色使其首當其沖。護士群體呈現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等特點,在臨床實踐與崗位輪換中難免發生一些失誤與差錯,對于她們應當抱以寬容、諒解的態度,給予其時間進行改正,而不是一味的進行懲處與批評。應加強與護士情感上的交流,通過了解其家庭與情感,幫助其調節心理狀況,建立起和諧關愛、支援互助的工作環境,提高護士的工作熱情與工作動力。
2.3 構建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運行模式與評測機制,增強護理質量與水平
通過構建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決策機制、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激勵機制、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評測機制三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1) 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決策機制。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決策機制是指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與結果體現民主性與全員參與性,避免對相關決策的單一性與偏頗化。柔性化的決策機制強調護士在護理政策與規章制度中的全面參與和充分知情,廣泛吸取護士的科學建議與管理意見,民主、公正與公開[3]。
2) 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激勵機制。在傳統的激勵方案中,以加班時間為基準的物質獎勵成為護士群體唯一的獎勵方式,而精神撫慰與情感激勵則較為匱乏,對于加班時間長、手術數量多、重視科研學術交流的護士,要把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在一起,強調精神支持與情感交流互動。
3) 柔性化的手術室護理評測機制。對于護士績效評估而言,首先要圍繞科室任務目標和醫院整體規劃開展,根據護士的崗位、職稱、學歷、業績等方面,綜合考慮護士的品德、能力及特殊困境來進行考評。切莫用傳統的“數量為中心”的定量考核方式,而應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微觀與宏觀相匹配的方式進行評測,讓護士群體感受到績效評估的客觀、公正、全面與合理。這種科學化的應用方案可以扭轉對傳統績效考核的抵觸意識與錯誤定位,提高日常工作效能。護士群體則可以通過自我總結及橫向比較,發現自身不足,從而取長補短,把外在要求變成內在動力,激發出努力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4]。
參考文獻
[1] 鄭其緒. 柔性管理[M]. 東營: 石油大學出版社, 1998.
[2] 程宗燕. 淺析手術室柔性管理的應用[J]. 臨床護理雜志, 2011, 10(5): 56-57.
[3] 韓鋒, 吳雷鳴. 關鍵績效指標法(KPI)在高校輔導員績效管理應用性分析[J]. 科技與管理, 2011, 13(2): 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