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6 10:27:5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血壓病健康管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壓病患者規范治療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查260例高血病患者,給予健康教育指導。結果 通過健康教育,患者認知率提高、意識增強,治療的順應性改善,并主動參與防病、治病過程中。結論 高血病的健康教育既有利治療、預防高血病及并發癥,又促進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關鍵詞】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擇2005年在我院建立健康檔案的高血壓患者260例,其中男151例,女109例,平均年齡68.2±15.6歲。入選標準:年齡35~70歲。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壓藥物。
1.2 方法:對參與觀察的患者都詳細記錄與病情相關的所有信息。對干預組患者除常規服藥外,還采取以下措施:①定期舉辦學習班:2個月一期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病知識,飲食、運動的重要性,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等,并給予心理生活指導,使患者對高血壓病有一個正確、科學的認識。②針對性教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期重點對飲食、運動、用藥情況進行指導,加強對高血壓病合并癥的預防。③社區咨詢服務:利用節假日到社區宣傳高血病有關知識,發放高血壓病知識宣傳單,現場接受有關高血病健康問題的咨詢,提高公眾對高血壓病的認識。 ④示范性教育:指導病人正確使用自行監測血壓。
1.3 健康教育內容
1.3.1 飲食指導: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必須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高血壓及有關危險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低鹽低脂飲食,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適當蛋白質和鈣;禁煙限酒,情緒穩定,保證適當的休息和睡眠要做到合理飲食,限制脂肪攝入量,限鹽(每人每天5克食鹽),保持好心情,避免長期過度精神緊張。
1.3.2 運動指導: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注意勞逸結合。運動與藥物結合,能降低和穩定血壓,而且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選擇降低周圍血管阻力的運動方式,如動態有氧運動。最常見的有:步行、慢跑、踏車、平板運動和游泳等運動項目。此外還有放松運動和呼吸運動,如放松體操和中國傳統的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高血壓病人不宜做無氧運動或無處方的等長運動。無氧運動如舉重、拔河、快速短跑;無處方的等長運動如舉重、拉力器等,可引起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上升。
1.3.3 用藥指導: 規范化藥物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使用合適的降壓藥。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CCB、ACEI、ARB及小劑量復方制劑均可作為初始和維持治療藥。堅持長期治療,平穩控制血壓。不可隨意停用降壓藥。所有的健康照顧團隊應該包括醫師、護士、藥師、營養師等,需共同努力影響及加強衛教,改善病患生活方式及達到血壓控制。
1.3.4 建議定期測量血壓,提倡自測血壓。
1.3.5 并發癥的監測和防治 高血壓是可以治療并可以預防的。干預有關危險因素(如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等),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不僅給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采用綜合治療模式是一種減少家庭、社會經濟負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3.6 心理疏導和支持教育 醫患之間面對面零距離接觸,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克服對高血壓病的擔憂、恐懼、自悲心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對疾病存在滿不在乎心理,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和知識教育。同時指導他們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豐富業余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
1.3.7 隨訪和管理 建立檔案、定期隨訪、指導用藥、控制血壓和健康教育,定期健康講座,防止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輕度高血壓病人每季度隨訪l次,中度高血壓病人至少每月隨訪1次,重度高血壓病人每半月隨訪1次,重度高血壓病人應根據病情及時轉診或動員入院治療。 對正常人群、易患人群和高血壓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和高血壓防治知識的教育:(1)正常人群:了解高血壓,建議每年測量一次血壓。(2)易患人群:干預有關危險因素(如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等),預防高血壓的發生。(3)高血壓人群:認清高血壓危害,堅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堅持規范化藥物治療,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
2 結果
通過健康教育管理后血壓均值、治療率及控制率比較,經過觀察260例患者整體血壓水平SBP下降了11.0mmHg,DBP下降了2.4mmHg, 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防治方法,嚴格遵醫囑用藥,自我監測等方面的認識明顯提高。治療率由干預前的70.77%上升到73.85%,差異無顯著性(P>0.05);控制率由干預前的41.15%上升到63.85%,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1)健康教育是社區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變患者不健康的行為,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行為,而行為的改變過程要經歷“服從、同化、內化”態度改變的階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為改變模式[1]。本觀察顯示,定期給予相關保健知識及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知曉率及相關知識的認識,使患者通過參與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在實踐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從而提高對疾病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和有效性,改變行為生活中的危險因素[2]。
(2)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密切了醫患關系: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除使用專業知識外,還利用心理學、行為醫學、人文知識,逐漸建立了密切的醫患關系。
(3)社區規范化管理是高血壓病患者取得良好臨床療效減少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原發性高血壓病受神經、體液的調節和內外環境的影響,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3]。服用抗高血壓藥顯然可以降低血壓,但由于生活行為習慣、運動及精神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響,因此除要求患者規范服藥外,必須督導患者的生活行為習慣、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規范化管理,定期隨訪,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藥及遵醫習慣,使高血壓病患者得到綜合的治療與照顧,掌握相關健康知識,提高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延緩高血壓患者病情的進展,減少心腦腎的損害,使高血壓病的并發癥發生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 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概論,第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2-223.
[2] 嚴迪英,薛安娜,姚崇華,等.健康促進干預方法與應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2-8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健康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加,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病。不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經濟負擔,并且會導致患者腦血管、心臟、腎臟的病損,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高血壓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重視。隨著不斷的研究表明社區綜合干預可以有效的預防高血壓,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干預方法,取得了理想的降壓效果,增加了居民對高血壓的防治意識,醫患積極配合治療,科學合理用藥,提高了高血壓患者的有效控制率[1]。
1 我國高血壓病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血壓發病率有明顯升高的趨勢。浙江省的患病率以接近高發區高血壓的發病率。所以高血壓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需要加強對該病的管理。我國當前老齡化較為嚴重,通常老年人是高血壓的易患人群,為了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我們要針對易患人群的人體狀況制定預防措施。
2 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有較高的危險因素,并且也是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2]。在我國高血壓預防指南中指出,我國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發病主要危險因素是高鈉、低鉀膳食引起的,同時肥胖和超重也是高血壓患病率增長的又一危險因素。并且長期吸煙、飲酒、高脂飲食、缺乏鍛煉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并且高血壓在年齡、性別、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受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危險因素。
3 我國高血壓社區管理研究進展
高血壓病防治已經被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項目中,通過社區服務平臺對社區居民進行干預,從根本上實施高血壓健康教育,并開展以高血壓干預為教育的活動。雖然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但是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預防。通過改變合理的日常膳食、生活方式、鍛煉等方法消除危險因素的存在,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目的。故加強高血壓患者的管理制度,可以通過開展社區和鄉鎮醫院合作的社區健康管理實現。
3.1高血壓病社區干預 社區高血壓綜合防治主要包括采用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自我管理治療和家庭管理治療等方法。特別是非藥物治療,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習慣和飲食結構,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有相關研究表明[3],均衡的營養膳食以及適當的運動,可以達到藥物治療的目的。
3.1.1群體干預
3.1.1.1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搜集和了解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和認識,詳細記錄調查數據,與干預后的資料進行對比,通過具體的數據來觀察高血壓病社區干預的效果。
3.1.1.2在社區進行定期的學習活動,借助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有組織有計劃的對患者進行教育活動,使患者正確的認識高血壓預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主的選擇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最大化降低和消除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在實施教育活動時,可以將健康教育對象分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疾病人群,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4]。研究結果表明,有計劃的健康教育,可以明顯降低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方法,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3.1.1.3采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健康檔案和慢性病檔案,及時準確的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疾病預防水平、社區家庭問題及衛生資源,促進社區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詳細了解,并且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方位跟蹤。同時可以針對性的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
3.1.2高血壓病個體干預
3.1.2.1對高危人群進行篩選,具體可以可通過體檢、群體調查等方式對高血壓病高危人群進行個體篩查,可以針對性的采取藥物治療、預防治療、非藥物治療等多種方式,進行個體化的干預。
3.1.2.2對于高血壓患者進行病情密切跟蹤、隨訪,病情嚴重程度不一樣的給予不同的干預措施,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浙江省杭州市接到社區的隨訪干預結果分析顯示,社區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成效顯著,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3.2高血壓病非藥物管理 高血壓病受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會加重病情的發展。由此合理的改善生活方式,進行非藥物治療是降壓的基礎,同時也是藥物治療的補充。具體可以戒煙、限酒、控制飲食、適當鍛煉、以及精神療法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控制血壓,而且可以減少其他疾病發生的風險因素。特別是高血壓治療過程中,非藥物管理在臨床上效果理想,不僅能增強降壓藥物的療效,而且能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
3.3高血壓病藥物管理 高血壓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可以實現目標血壓,最好血壓降低到接近正常的水平。目前,臨床使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這幾類。降壓藥物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聯合使用或單用,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進行全方位的干預和治療。并且需要強調的是,高血壓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需要嚴格按照醫囑堅持服藥。
3.4高血壓病自我管理 對于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積極配合治療,調節自我心態,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并及時的調整生活方式的能力。可以將自我的健康狀況,控制穩定的范圍內,降低住院率。提高自我管理行為和能力,增加了患者的對健康管理的認識,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程度,由此自我管理成為社區高血壓綜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醫務人員的指導,個人可以自我完成對血壓控制的預防性和治療性活動,并針對性的進行行為干預,是社區高血壓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總之,系統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5]。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認識到高血壓防治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疾病問題,如何有效的降低發病率、控制血壓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問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明確高血壓的防范不需要高端醫療技術,只要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達到目的。對高血壓進行社區干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并且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張麗華,張鳳霞.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7(6):531.
[2]彭夫松.高血壓的治療與社區管理[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1,36(4):73-74.
[3]歐陽曉燕,鄧詡教.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4(6):97-98.
【關鍵詞】高血壓病;社區;健康管理;平安社區
社區健康管理是一種新興管理理念。它主要是基于管理理論和新健康理念對社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從而維護和發展個人和家庭健康的全過程。根據國外相關文獻的最新研究,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社區健康管理是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健康管理的新方式,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高血壓的治療有良好的效果。為此,本文選擇病情基本相似的35歲以上高血壓居民患者30名。通過觀察比較研究,接受社區健康管理的患者其血壓健康情況較為理想。現將相關內容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病情基本相似的35歲以上高血壓居民患者30名。其中,15名患者所在觀察組,其社區提供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另外15名對照組患者所在社區不提供針對高血壓病的社區健康管理。兩組患者中,女性患者12人,年齡40-59歲,平均年齡48.9+1.5歲,平均病程2+0.3歲。男性患者18人,評價年齡50+1.5歲,平均病程2.1+0.6歲。
1.2方法
30名患者均患有病情類似的高血壓疾病。其中,15名患者所在的社區提供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另外15名患者所在社區不提供針對高血壓病的社區健康管理。根據平安社區的工作經驗,社區為高血壓病患者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手段包括健康篩查、團隊管理、社區隨訪、個體化干預、健康宣傳、檔案建立等。在1個月后,觀察比較患者的高血壓病情,按血壓高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高血壓(以當前臨床通用標準為準)。
2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對觀察組的15名患者進行高血壓病社區健康管理1個月后,其血壓水平為一級高血壓的有10例,占66%;二級3例,占20%;三級2例,占14%。為接受社區健康管理的,一級有5例,占33%;二級7例,占46%;三級3例,占21%。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加強社區高血壓病人的健康管理,對社區居民的健康有重要意義。平安社區衛生服務站大力推行社區高血壓病人的健康管理,總結出以下經驗,希望能在實踐中加以推廣,從而更好的為社區居民保健康。
一、是通過多種途徑篩查和發現社區高血壓病患者,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率。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率是年內已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與年內轄區內高血壓患者總數之比。近兩年,平安社區積極提升本地區社區門診的診斷水平和門診的服務水平,使得該地區的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率率先達到100%。
二、是組建專業高效的社區健康管理團隊。針對高血壓此類的慢病,不僅需要門診的醫療服務,更需要一支專業的社區健康管理團隊。社區健康管理團隊,可以有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營養師、康復師、心理師、醫務社工等人員組成。對依從性較差的患者,社區管理團隊可以主動打電話或是以上門拜訪的方式與患者聯系。以此確保高血壓病患能減輕心理壓力,更好的配合門診醫生的治療。
三、是創造更加靈活的隨訪形式。對社區高血壓癥患者的健康管理,可以拓展多種靈活有效的隨訪方式。包括門診就診時的咨詢、電話回訪患者病情、家庭拜訪、鄰里間通過活動了解病情等方式。在對社區病人隨訪的過程中,應當仔細詢問病人在血壓、血糖方面是否有較大波動?病情是較為平穩還是出現明顯的病情變化?平均2周左右應有一次對病人的回訪。
四、是提高社區健康管理的個體針對性。社區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個體獨特性,在健康管理方面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社區不同的高血壓患者,其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并存的心腦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在管理患者健康制定患者降壓目標時,應注重個體化的效果。根據個體病癥、體征、藥物不良反應等特點決定對病人的生活方式指導、用藥選擇和是否要轉診。
五、是加強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的教育宣傳工作,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率,使得更多的高血壓患者在社區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療。由于宣傳不到位,使得很多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缺乏科學控制血壓的基本常識。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區能為其提供健康服務,或是不配合社區的健康管理工作。因此,對這些人的健康管理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議通過講座、宣傳單、黑板報等方式擴大社區居民對社區健康管理服務的理解和認識。
總結:平安社區按照以上幾方面的工作經驗,積極在本地區推廣對社區高血壓病人的健康管理服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和康復效果。該社區共有高血壓病人35位,經過一段時間的社區健康管理,使得該地區的高血壓病人基本上處于一個病情穩定的良好狀態中,大幅降低了社區高血壓病人的死亡率。因而,平安社區推廣社區健康管理的經驗,應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以推廣,從而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健康管理措施;基層高血壓病患者;評價
原發性高血壓(PH)是我國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PH發病率逐年升高。長期、規律的用藥是治療、控制血壓的關鍵,與此對應的是,我國基層人群的遵醫情況卻不容樂觀,因此,在依靠傳統用藥的基礎上,給予PH患者科學、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便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1]。本研究通過采取科學用藥+健康管理措施的應用,對基層PH患者的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PH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2例,年齡44-76歲,平均58.2歲。診斷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對PH的定義和分類并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和嚴重心血管疾病。將PH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25例。干預組男性128例,女性97例;年齡44-74歲,平均57.9歲。對照組男性121例,女性104例;年齡45-76歲,平均59.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分級和血壓水平、工作性質、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根據中國高血壓聯盟2005年修訂的高血壓指南(基層版)[2],采用聯合降壓治療方案[3],基本原則是:①聯合用藥有協同或相加的降壓功能;②藥物不良反應盡可能抵消,以增加患者耐受及遵醫性。聯合治療包括固定劑量和非固定劑量聯合兩種方式,尤以鈣拮抗劑(CCB)為基礎的藥物聯合、以血管緊張素(RAS)抑制劑為基礎的藥物聯合和利尿藥與β受體阻滯劑的聯合治療方案最為常用。
1.2.2健康管理措施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健康管理措施:①收集健康信息,評估風險因素、制定健康計劃并建立健康檔案是實施進一步治療及健康管理的第一步。②在PH患者及高危人群中開展健康教育,進行社區綜合干預。在街道建立固定宣傳欄,固定時間舉辦關于PH的健康講座,贈送PH相關材料等。③實行心理、行為干預,糾正患者心理狀態及不良生活方式,實現對PH危險因素的控制。④定期隨訪與監測,每月電話回訪≥1次,每個季度至少1次進戶家訪,隨訪內容除姓名、性別、年齡、血壓等基本情況外,還包括高血壓知曉率、高血壓危險因素、高血壓治療情況等,監測服藥依從性;動員家庭成員協助監督。⑤合理膳食,限制鈉鹽攝入,控制體重、減輕精神壓力及其他日常生活指導。
1.3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觀察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干預治療前后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的變化。療效判定按[4],顯效:DBP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DBP已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軟件SPSS15.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管理干預前兩組比較、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管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管理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7%(204/225)、82.7%(186/225),干預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PH是我國重點管理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目前公認高血壓是在環境因素和自身遺傳易感性的共同作用下發病,通常,環境因素約占60%,遺傳因素約占40%。已有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PH發病與體重超標、高鹽飲食和酗酒等因素顯著相關[5],另外,除遺傳因素外,PH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嗜煙、職場競爭壓力、社會經濟因素等。PH的健康管理與干預對基層PH患者和高危人群實施健康管理、危險因素評估,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適時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輕或消除PH的危險因素,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在實施健康管理措施的過程中,始終把“三級預防”原則貫穿始終,在一般人群的預防和高危人群、PH患者中降低危險因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低靶器官或組織的損害。
參考文獻
[1]張文申.基層高血壓現況及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19):25.
[2]孫寧玲.采用新的中國高血壓指南指導對基層高血壓患者的治療[J].中國社區醫師,2006,22(4):8-9.
[3]初少莉.基層高血壓的聯合治療方案[J].中國社區醫師,2011,27(19):11.
阜新市中醫醫院急診,遼寧阜新 123000
[摘要]高血壓前期是在JNC-7報告中被首次提出,指血壓介于正常血壓與高血壓之間的狀態,臨床大量研究資料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險因素。“治未病”屬于中醫學理論,是為防止疾病發生或者發展而采取的相應措施,其中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健康管理則是改變既往單純予以藥物治療的方法,以患者個人不同健康危險因素為根據而進行的健康綜合干預。該研究主要從高血壓前期概念與危險因素、生活干預為主的防治方式及治未病指導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3大方面,對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高血壓前期建立健康管理體系進行探討。
[
關鍵詞 ]治未病;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5)02(c)-0147-02
Study Guid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ZHANG Dandan
Fuxin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mergency ,Fuxin,Liaoning Province,123000 China
[Abstract]Prehypertension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e JNC-7 report, refers to the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tatus ranged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research data indicate tha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ease or the development and taken its central idea of including non-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both changed in two ways. Health management is changing the method of previous drug therapy alone be healthy individual patient risk factors for different health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specific meas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concept of pre-hypertension, prevention-oriented way of life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o guide prehypertension aspects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ed prehypertens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Treating disease; Prehypertension; Health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張丹丹(1975.11-),女,遼寧黑山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研究內科護理學。
高血壓是以舒張壓與收縮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因此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現代醫學認為其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該病癥目前仍較為廣泛地存在知曉率低、控制率低以及治療率低等問題,表明預防高血壓的力度不足。隨著中醫理論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群健康管理意識的逐步增強,探討如何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思想下,制定規范化的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1 高血壓前期概念與危險因素
高血壓前期這一概念首先是在2003年的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第7次(JNC-7)報告中被提出,120~139/80~89 mmHg是其規定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范圍。臨床研究指出,超重、肥胖是造成高血壓前期的主要危險因素;此外,性別、年齡、吸煙、家族史以及空腹血糖等亦屬于高血壓前期的獨立危險因素[1]。由此可知:高血壓前期危險因素繁多,了解并掌握其概念和危險因素,有助于針對性指導高血壓前期患者建立規范健康管理體系。
2 高血壓前期以生活干預為主要防治方式
高血壓前期人群已處于亞健康狀態,且已成為發展至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文獻指出:與血壓正常的人群相比較,高血壓前期人群進展為高血壓的概率高達2倍,提示早期對高血壓前期人群給予規范健康管理有助于預防高血壓疾病的發生[2]。同時JNC-7報告和2007年的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提出,改變高血壓前期人群的不良生活習慣應當是防治該病癥進展的主要方式,具體可包括減少鈉鹽攝取量、加強運動鍛煉、戒煙戒酒以及維持情緒穩定等多個方面。總體而言,高血壓前期患者應該從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著手,以建立規范的健康管理體系。
3 治未病指導高血壓前期建立健康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
與常規健康教育有所不同,健康管理是以患者個體健康危險因素作為依據,通過改變既往單純予以藥物治療的方法,并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可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治未病”最早出自于我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也是我國現存成熟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是指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實現防止疾病發生、進展的目的,中心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就未病先防而言,注重通過飲食、精神等日常生活方式的調養預防疾病;就既病防變而言,注重掌握病癥發生、進展以及傳變客觀規律,予以針對性調養以便防控疾病進一步惡化。祖國醫學認為,高血壓屬于“頭痛”、“眩暈”等范疇,肝腎陰陽平衡失調是其主要病理機制,外因多為情志失調兼飲食、勞倦內傷,內因多為體內陽盛陰虛、精氣衰減[3]。隨著中醫治療高血壓研究的不斷深入,將中醫理論中的“治未病”思想應用于指導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能夠充分利用辨識體質、辨證論治等中醫的獨特經驗,為早期防治疾病提供指導。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點在于養生,主張順應自然客觀規律的變化、保持精神持守而不外散以及調和陰陽平衡,以達到提高機體抵抗病邪、適應外界環境的目的。膏粱厚味、疲勞過度、情志不暢等均易引發高血壓,高血壓前期理念的提出是高血壓防線的前移,對容易罹患高血壓病癥的人群具有警示作用[4]。
3.1.1 調理情志 情緒起伏波動變化大,是誘發人體血壓升高的直接因素之一。祖國醫學認為,突然而強烈的精神刺激會導致人體氣機逆亂,造成體內血氣陰陽失調,進而容易誘發疾病,因此消除消極情緒、保持精神愉快、維持平和心態等調理情志措施對于防控高血壓前期的進展具有積極意義[5]。
3.1.2 節制飲食 祖國醫學認為,若過食肥甘厚味則容易造成痰濕上擾,若過食辛辣等刺激類食物,加之煙酒無度,容易化火傷陰,最終導致形成高血壓病癥,因此合理制定膳食計劃對于降低并維持血壓水平尤為重要[6]。具體健康管理措施如下:指導患者堅持飲食有節制,以低鹽、低脂、低熱量為總原則,多食富含鈣、維生素的食物,均衡攝取酸、甜、苦、辣、咸五味,以使體內臟腑各得其養;堅持少量多餐制,以便減輕機體胃腸負荷。
3.1.3 加強運動 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助于促使人體氣血通暢、控制體重、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及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有利于提高人體心血管調節能力,促進血壓水平保持穩定。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戶外有氧運動均是較好選擇。但是高血壓前期患者應當注意,需根據自己年齡、耐受度等條件對運動量進行適當增減,同時秉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鍛煉意識。
3.2 既病防變
高血壓前期患者自覺癥狀尚不明顯,因而出現可疑癥狀且具備高血壓危險因素者,應當行早期檢查,以便爭取控制疾病進展時間并確保良好治療效果。中醫體質學說指出,體質對于個體對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易感性具有決定性作用,可影響證候類型及疾病的發生與發展[7]。其中陰虛、氣虛和痰濕被中醫體質理論視為高血壓前期中的危險因素,因此針對患者個人體質進行健康管理,有利于促使其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平衡。
3.2.1 陰虛體質 高血壓前期老年患者多為陰虛體質,形體消瘦、急躁易怒,常伴有腰酸腿軟、尿黃便干等癥狀,所以應當從飲食和心理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飲食方面而言,告知患者多食芹菜、冬瓜、豆腐、瘦肉等食性平和、養陰清熱的食物,同時應當避免辛辣等刺激類食物,日常可沖飲白茶、枸杞子茶等。就心理方面而言,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注意其情緒變化,以便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進而消除患者心理顧慮。
3.2.2 氣虛體質 若高血壓前期患者為氣虛體質,則多表現為倦怠乏力、易煩健忘,久之則在其舌質暗紅邊會出現瘀點,所以應當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8]。就飲食而言,應當指導患者多食黑豆、紫菜、海帶等行氣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同時應避免雞肉、牛肉或生冷食物等,日常可沖泡山楂、絞股藍茶等。就生活習慣而言,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充足,住宅保持干燥、通風,氣候變化較大時注意及時加減衣物。
3.2.3 痰濕體質 若高血壓前期患者為痰濕體質,則多肢體麻木、頭暈頭重,所以應當從飲食和日常保健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飲食而言,告知患者多食山藥、紅棗等化濕健脾的食物,同時少食油膩食物。就保健而言,患者應注意避雨避寒,定期進行運動鍛煉,輕柔按摩太陽穴等。
綜上所述,高血壓可引發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病癥,生活方式干預是防治高血壓前期發展的主要方法。治未病以預防為中心思想,是中醫學說中的重要理論,指導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時以治未病為指導思想,同時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具體經由調理情志、節制飲食、加強運動等環節實現未病先防,并根據患者陰虛、氣虛、痰濕等不同體質進行既病防變,有助于維持機體血壓水平,且能夠降低高血壓前期發展至高血壓的幾率。
[
參考文獻]
[1]劉巍,熊興江,王階.高血壓前期的中醫認識及治療[J].中國中藥雜志,2013,14(38):2416-2420.
[2]王雅琴,陳志恒,曹霞,等.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16):11-13.
[3]俞蔚,嚴靜,章一豐,等.浙江三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6(33):668-671.
[4]賈成林,陳瑜,張騰.醫藥對高血壓前期干預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3,3(30):156-160.
[5]田坤明,王瑞,由天輝,等.高血壓前期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和干預[J].實用醫學雜志,2013,8(29):1357-1359.
[6]劉倩倩,孫貴香,何清湖,等.高血壓前期亞健康狀態中醫證候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6(12):745-747.
[7]項穎,白桂春,吳黎明.高血壓前期的中醫辯體質施護[J].中國基層醫藥,2012,12(19):191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