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殘疾人創業項目范文

殘疾人創業項目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1-01 11:45: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殘疾人創業項目,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鼓勵創業

對自主創業的殘疾人在工商注冊、稅收、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對具備一定規模的創業項目給予一定資金扶助;對有能力、有愿望的無業貧困殘疾人,無償提供一定的創業啟動資金。

同時,將殘疾人就業創業項目納入小額貸款范圍,農信社等金融機構開辟了殘疾人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縣殘聯設立殘疾人就業創業基金,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并專門制定了扶助措施,對殘疾人自主創業給予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資助費用。

擴大就業

推行“菜單雙選”,采取殘聯助選和殘疾人自選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殘疾人多元化就業。

堅持因人而異推薦就業項目。對視力殘疾人員主要提供按摩推拿等項目;對肢體、聽力殘疾人員著重開發提供種養項目,采取聯建、援建等方式,加強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已建殘疾人培訓創業示范基地兩個、集中就業扶貧基地6個,其中沛縣殘聯創辦的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占地106畝,建設溫室蔬菜大棚82個,采取“多元化投入、一體化經營”的形式,突出“技能培訓、扶持就業”的功能,兩年來,累計吸納146名殘疾人入社,安置38名殘疾人就業,培訓殘疾人282人次,輻射帶動200戶殘疾人脫貧,使從業殘疾人家庭實現了“人均一畝棚,年收入超萬元”的扶貧目標。

充分挖掘社會資源開發公益崗位。加強與電信、勞動部門協調,將殘疾人從事電信話費代收業務審批認定為公益性崗位,為100余名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帶來收益,縣殘聯在安莊村、鹿灣村、崔寨村開發了三處殘疾人集中創業基地,扶持243名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在基地就業創業。

積極組織開展向殘疾人送崗位活動。通過開展“殘疾人就業援助月”、“三進五送大篷車”、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動員、協調社會用工單位優先選用殘疾人,縣殘聯每季與人保局聯辦殘疾人專場招聘會,3年來,共有143家企業為殘疾人提供崗位2018個,現場簽訂用工合同371份。目前,全縣9420名殘疾人得到了安置, 283名殘疾人實現了創業,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率達到了93 %。

篇2

銅陵郊區安銅辦事處肢體殘疾人陳美英,兩個女兒正在上學,一家4口的生活僅靠丈夫一人的微薄工資維持。今年上半年,當地殘聯為她買了15只羊,在結對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目前已增加到22只,預計可獲純利潤4000元。現在她信心十足,表示明年要擴大養殖規模,一定要過上小康的日子。

陳美英是今年銅陵市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的受惠者之一。

所謂“千元就業”工程,就是選定一個項目,找到一位能人,解決1000元啟動經費,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進行幫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制約貧困殘疾人家庭的項目、資金和技術等難題,實現殘疾人技能培訓與生產和扶貧的有機結合。“千元就業”工程的實施始于2005年,經過近3年的探索和實踐,已成為殘疾人就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已幫扶802人,計劃到“十一五”末,幫扶2200名殘疾人就業或創業。經過努力,所有扶持對象的家庭收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的已經走上富裕之路。

2007年,在安徽省“萬人就業”工程的基礎上,銅陵市繼續實施 “千元就業”工程,并納入市政府20項民生工程進行重點安排、統一部署,由重點幫扶農村殘疾人推廣到城鄉結合。計劃自2007年起,每年扶持城鄉無工作的殘疾人實現就業不少于400人,2007年到2010年全市將對2000名殘疾人實施千元扶持,為每位扶持對象無償提供1000元資金。2007年的計劃已經實現,共扶持402名殘疾人就業和創業。

為確保這項民生工程落實到位,銅陵市殘聯的主要做法是:

1.認真組織,精心部署。市里成立了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副市長萬以學擔任組長,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殘聯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殘聯,負責日常工作。今年4月,市殘工委開會專題研究和部署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對項目的任務目標進行分解和安排。市殘聯會同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制定下發了《銅陵市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規范了操作程序,制定了工作責任制度、跟蹤問效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還以助殘日宣傳貫徹《殘疾人就業條例》為契機,充分利用媒體、網絡,大力宣傳殘疾人自主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的重要意義、扶持方式和操作程序,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關注和扶助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氛圍,同時也促進了該項工程實施的透明、公開。

2.陽光操作,規范有序。

①公平公正地選定扶持對象。全市各縣區殘聯經過全面、細致的調查摸底,對照“五個優先”的原則認真篩選扶持對象,即:優先扶持有選派干部任職村鎮的殘疾人;優先扶持特困殘疾人;優先扶持社區有一技之長的殘疾人;優先扶持下崗、失業殘疾人職工;優先扶持零就業家庭的殘疾人。

②加強職業培訓,做到項目、技術、資金扶持的有機結合。項目、技術、資金是困擾殘疾人自謀職業的三大瓶頸。“千元就業”工程不只是簡單的資金扶持,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樹立自主創業的理念,授之以創業技巧,幫助他們因地制宜地選好創業項目,項目有:種養殖、機電維修、餐飲、日常小服務行業等。在扶持對象確定后,根據創業項目的實際要求,組織實施有效的免費技能和技術培訓。對于120余名城鎮對象,在勞動社保部門支持下,組織開辦了首期殘疾人創業培訓班,通過專家指導,幫助他們增強創業意識,提升創業素質,掌握創業技能,了解有關優惠政策。對于農村扶持對象,在選派干部和村委會幫助下,就近就地選擇當地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技術特派員或行業協會等作為幫扶人,對他們實施針對性的培訓和幫扶,并簽訂幫扶協議書。通過項目、技術、資金的扶持,引導、幫助殘疾人找到創業項目和途徑,力求在1~2年時間內擺脫貧困,走上自強之路。

③多層次、多形式做好督促檢查。一是市殘聯會同組織部、財政局多次深入基層,對一縣四區的對象篩選、資金到位、項目啟動、技術幫扶等工作環節進行全面督查和指導,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二是電話抽查,重點檢查資金到人情況;三是配合市民生辦進行隨機抽樣、入戶調查,并及時向有關縣區反饋檢查情況,總結好的經驗,解決存在問題,以促進“千元就業”工程發揮最大效能。

④扶持資金打卡發放,到戶到人。市與縣(區)財政按8:2的比例分擔扶持資金。篩選對象經審批確認后,在組織培訓的同時,及時發放了扶持資金,8月中旬所有市級扶持資金和縣區配套資金全部到位,并實施打卡發放,到戶到人。按民生工程的要求,基層殘聯將發放卡號匯總后,及時上報市殘聯。

篇3

[關鍵詞] 就業政策;挑戰;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6-42-3

Research on Public Employment Policy under the New Normal in China

Zhu Anyu

(Hebi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Hebi Henan 458030)

Abstract:Under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olicy of China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ositive employment policy,gradually improve the linkag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expanding mechanis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policy solving the structural conflict of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employment support policy on the focus group. Then we will improve the employment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Keywords:employment policy;challenge;recommendation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是安國之策。近年來,我國政府“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確立了就業優先發展戰略”[1],“制定實施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就業政策,”我國的就業總量隨著經濟增長持續增加,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 253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276萬人。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我國當前的就業政策也面臨諸多挑戰,如何適應新常態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從而實現就業有量更有質的提高,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1 新常態下就業政策面臨的挑戰

1.1 經濟增速趨緩對就業帶來較大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步入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短期內難以緩解,對勞動力的整體需求量呈下降趨勢,進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由于經濟高速增長而帶來的就業人數的大規模增長,削弱了經濟增長對就業擴大的拉動作用。

1.2 就業政策在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上效果尚不明顯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導致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變化,新興產業、朝陽行業等相關的中高級人才供應短缺,而一些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產能過剩行業將會產生出現大量失業人員,就業難與用工荒并存,盡管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積極的就業政策,但效果尚不明顯。

1.3 解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難問題的政策還不健全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有部分群體求職競爭能力相對薄弱,在求職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具體來說,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高校畢業生群體。在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新增就業崗位相應的也會減少,進而直接影響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為727萬人,2015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749萬,在全國新增加的失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應屆高校畢業生。二是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2014年農民工總量2.7億人,由于部分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部分企業加快轉變企業發展方式,用工人數減少,部分農民工的自身素質也無法適應企業需求,加之大城市生活成本較高,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愿意就近就地務工。引導有序流動就業和就地就近安排就業的任務繁重。三是殘疾人群體就業困難。目前,我國殘疾人口總量超過8 500萬,由于身體的特殊性,殘疾人的自身的就業能力相對薄弱;相關部門對殘疾人就業服務幫扶指導工作相對滯后;殘疾人就業的相關保障政策和措施不健全;個別用人單位沒有積極承擔依法按比例吸納殘疾人就業的社會責任;目前的就業政策在解決上述重點群體就業難問題上還不健全,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

2 完善積極就業政策的建議

2.1 建立完善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是安國之策。當前,解決就業問題根本措施在于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

2.1.1 進一步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

當前,針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新形勢,要適時充實和完善就業政策。“把著力點放在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就業質量和保持就業穩定上來”[2]。一是要優化各級財政就業資金支出結構,并結合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的發揮,加大用于各類群體人員就業培訓和員工在職培訓的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提供重要支撐和保證條件。二是注重提高就業質量。從保持就業穩定出發,重點增強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就業的穩定性。三是適時調整積極就業政策中的金融稅收政策,對有利于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和擴大就業容量的產業、和用人單位拓展和放寬融資渠道,特別是對發展型中小微企業、升級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創新型智力密集型企業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過運用金融稅收政策,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和實體經濟發展,實現就業的擴展和提升。

2.1.2 政府切實擔負起促進就業的責任

首先,制定就業戰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就業的狀況并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門要適時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政策來促進就業。

其次,提供就業服務。政府應著力構建就業培訓機制,加大就業培訓投入和力度,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及時向社會勞動力市場崗位信息和職位空缺信息。

再次,在就業環境、經濟形勢出現重大變化時,政府需要加強宏觀調控,采取一些臨時干預措施保障就業的穩定性。例如,在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導致一些企業破產或被兼并,相關企業的員工如何妥善安置,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行干預和解決。

2.1.3 實現就業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相銜接

各級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時,應優先考慮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創造良好就業環境的需要”[3]。一是在結構調整中,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國情,實施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戰略,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擴大就業的空間。沿海地區可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延長產業鏈,延伸擴展就業;中西部地區可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承接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就近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二是就業工作要更加積極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新興產業發展培訓、輸送高素質的人才,改善勞動力供給結構,提高勞動力供求匹配度。

2.1.4 實現就業政策和干部考核政策相銜接

過去,GDP是干部考核的主要指標。但GDP只能反映經濟發展總量,但是GDP指標無法衡量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生態文明是否協調、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降低GDP指標在考核干部標準中的比重,不僅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有利于擴大就業。例如,2014年河南省新出臺的《河南省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工作試行辦法》中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納入考核體系,就會督促地方政府更加重視促進就業工作。

2.1.5 實現就業政策和城鎮化政策相銜接

目前,我國正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戰略,如何讓農民工變成為新市民,讓農民工從流動大化為穩定的就業群體,是我們在實施城鎮化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首先要積極跟進就業政策,并與城鎮化政策有機銜接。要切實消除各種壁壘,使他們能在城鎮穩定就業、安居樂業,做到就業有機會,工資有提高,社會保障可享有,職業發展有前景。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土地、戶籍、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使其真正地、同等地享受城鎮居民的社會福利和社會待遇。三是要切實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各項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轉型的需要。

2.2 實施完善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

2.2.1 完善下崗失業人員轉移就業政策

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使一批企業關停和轉產,相應地會導致一批員工下崗失業。要做好這些員工的平穩轉移就業工作,就要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制度的作用,要盡快擴大失業保險基金的現有使用渠道,要將失業保險基金與中央、地方財政的就業資金統籌使用。可作為扶持失業者個人求職就業全過程的補貼;可用于企業開展轉崗培訓,給予參加培訓員工生活補貼,用于組織生產自救和靈活就業者的社保補貼、勞務補貼等,以支持企業更好地做好員工的分流轉移工作。對正在尋找工作的失業人員,及時發給失業保險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扶持其自主創業或再就業。

2.2.2 完善職業培訓政策

順應優化產業結構的需要,一是要加快培養一批新的高素質產業工人。有針對性地進行多層次職業培訓,通過技工學校和企業合作,提升骨干人員的專業技能,使其成為符合產業升級需要的高級技工;通過企業崗位培訓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專業培訓,實現大部分人員技術技能水平的提高,成為適應轉型需要的中級和普通技工。二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職前職后培訓,強化職業發展和崗位能力提升,使其成為具有研發和操作能力的智力型員工。對缺乏專業技能和所學專業不適合需要的大學畢業生,要幫助他們充實專業技術,使其盡快實現就業并適應企業需求。

2.2.3 實施扶持勞動者自主創業政策

勞動者自主創業不僅自己實現了就業,并且還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一是引導勞動者選好、選準創業項目,引導自主創業人員在現代服務業、市場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中合理的選擇創業項目,避開一些產能過剩行業、夕陽產業的創業項目。二是對現行扶持政策要進行動態調整,對于需要了解創業知識、增強自身素質的人員,相關部門要及時對其開展創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對于在符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方向的領域創業的,國家需要在財稅、融資等方面給予大力幫扶。

2.3 完善實施對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的政策

2.3.1 落實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繼續統籌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對符合政策扶持條件的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及時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進一步暢通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享受政策的渠道。健全高校畢業生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創新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機制,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到基層和生產服務一線就業和創業。

進一步落實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扶持政策,幫扶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及時提供融資、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強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和服務,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服務、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4]。

2.3.2 進一步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

“要堅持城鄉統籌,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進城就業,鼓勵就地就近就業,支持返鄉創業”[5]。為更好地幫助農村勞動者實現轉移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聯每年都共同組織開展“春風行動”,這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重點的專項活動。此外,為有效解決農民工務工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各級就業指導服務的相關部門還需要繼續拓寬就業信息服務渠道,更好地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

2.3.3 切實保障殘疾人就業

為保障殘疾人順利就業,首先實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其次完善實施對用人單位的補貼、獎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依法吸收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社會保障補貼,提高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再次,完善實施殘疾人的就業服務政策。各級相關部門“準確掌握轄區內就業年齡段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加快完善殘疾人就業需求登記制度”[7],結合崗位需求,組織殘疾人開展定崗培訓,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以適應用人單位需求。

參考文獻:

[1] .促進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2(8).

[2] 曹新?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J].求知,2012(11).

[3] 中國就業促進會.積極有效地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4(3).

[4]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R].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4(5).

[5] 人社部.要求各地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J].人才資源開發,2014(5).

篇4

一)充分認識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就業的重要意義。就業是民生之本。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非常集中。大力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就業。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各鄉鎮、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創業是就業之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也是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的高峰期、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攻堅期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加速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重大舉措。充分認識全民創業促進就業的重要意義,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切實把全民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抓實抓好。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弘揚創業精神、培育創業主體、拓展創業空間、加強創業服務為重點。重點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和青年、婦女、殘疾人等社會群體積極創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激活全民的創業熱情和創業能量,以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為目標。通過完善扶持政策、提供創業資金、創新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全民創業。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促進社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以創業促創新,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和諧,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培育創業主體。完善扶持政策

三)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創業促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準入領域。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活動。當年新招用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并符合規定條件的經批準可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每人每年4800元定額依次扣減其當年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為全民創業促就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人事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與教育、工會、工商聯等部門的協調聯系。引導民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參與全民創業促就業活動。對商貿企業、服務型企業等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中的加工型企業、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實體。

四)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引導鼓勵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并免交有關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對持有我市發放的再就業優惠證》下崗失業人員在縣自主創業的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充分就業。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經批準可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五)鼓勵高校畢業生和復轉軍人自主創業。積極實施“雙導就業”工程。倡導非公經濟組織積極接收普通院校畢業生。凡自愿到非公經濟組織就業。擇業期內由縣財政發給生活補助費。擇業期滿后財政不再補助;用人單位發放工資本科生每人每月不得低于650元。中專生不得低于550元。非公經濟組織工作的畢業生可以享受現有的三支一扶”政策待遇,引導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非公經濟組織就業。并經人事調配部門注冊、派遣的畢業生。補助標準為本科生每人每月350元、專科生300元、中專生280元。專科生不得低于600元。擇業期間內可參加當年全市公務員招考和畢業生安置考試,正式錄用后其在企業服務的時間可以連續計算為工齡。

落實好復轉軍人自謀職業補助金制度。高校畢業生和城鎮退役士兵凡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可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征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鼓勵高校畢業生和復轉軍人主動走向社會創辦實業。持《畢業證》擇業證》或《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證》自在工商部門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交注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集貿市場管理費、經濟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費。軍隊轉業干部從事個體經營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

六)大力推進勞務輸轉工作。引導和激勵農民自主創業。創新勞務工作機制。充實工作力量。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自主創業。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走出去”創業。積極維護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積極提供創業項目咨詢指導,縣勞務辦加掛農民工工作辦公室牌子。農村大力開展“農民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創業活動。積極培育發展勞務派遣公司、勞務經紀人等勞務中介組織。多渠道培養和樹立勞務輸出帶頭人。全面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為城鄉群眾自主創業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務工人員回鄉、進城投資創業。優先安排經營場所,優先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支持。

七)扶持青年、婦女、殘疾人等社會群體積極創業。勞動保障部門要協調財政、教育、共青團、婦聯、殘聯等有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青年、婦女、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并在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幫助。進一步提高他就業和創業能力。有關部門要為殘疾人創業提供必要的設備、設施、經營場地等。

三、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力度。完善創業資金支持體系

八)加大對自主創業人員的貸款扶持力度。憑《居民身份證》和營業執照申請辦理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為2―5萬元。期確需延長的可延期一次。給予適當貼息。將下崗失業人員、復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個人貸款額度提高到2―5萬元。合伙經營和有組織就業的可根據人數和經營項目擴大貸款規模。對已經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且按期還款的人員再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其貸款額度可提高到5―10萬元。將小額擔保貸款的對象擴大到進入城市創業的農村勞動者。對進入城市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農村勞動者符合從事個體經營人員的貸款條件并確有償還能力的可在黨政機關、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其提供反擔保的前提下。貸款期限為2年。期限為1年。對從事微利項目的縣財政視財力狀況。

九)加大對小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新招用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達到企業現有職工總數30%以上。最高可達100萬元。新增崗位中。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根據實際招用人數確定小額貸款額度。

十)建立小額擔保貸款激勵機制。及時補充追加擔保基金。可按照當年實際回收貸款金額。同時給予經辦銀行1%的手續補貼。對下崗失業人員、小企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按實際發放金額給予承辦銀行一定的手續費補貼。信用社區的獎勵資金和經辦銀行手續費補貼均從縣財政安排的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縣財政局、人事勞動保障局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工作開展情況。使基金規模能夠滿足貸款工作的需要。對貸款回收率達到90%以上的信用社區。給予該社區1%的獎勵。

十一)加強小額擔保貸款的跟蹤管理。共同開展再就業小額貸款的項目合作、調查研究、信息交流等工作。鄉鎮(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機構、擔保機構和經辦銀行要對小額擔保貸款項目的可行性、經營者能力以及信用度等進行評估和審查。對可能出現的貸款風險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對惡意逃避債務者。并收回《再就業優惠證》縣上建立勞動保障、財政、銀監、人行、信用社五方協調工作機制。提高創業成功率。建立貸款人回訪制度。取消其已享受的所有扶持政策待遇。

四、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加大創業培訓力度

十二)做好創業指導服務工作。縣就業服務中心要加掛縣創業指導中心的牌子。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創業宣傳和創業活動。定期舉辦項目展示推介會。項目論證、項目篩選、投資經營等方面對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和指導。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整合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加強工作力量。收集創業項目信息。開展送項目到基層“大蓬車”活動。要成立創業項目專家服務團。并進行跟蹤服務。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十三)擴大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的扶持范圍。吸納各類人員參與創業和就業。持有《再就優惠證》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中“4050人員。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根據勞動合同期限按規定享受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也要落實到位。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險補貼從就業再就業資金中列支。鼓勵各類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開發城市管護、保潔保綠、治安巡邏、托幼托老等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創業項目。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可根據勞動合同期限享受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被商貿企業、服務型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和加工型企業招聘就業。

十四)加大創業培訓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培訓。技能型人才主要依托各類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培訓。增加對創業培訓的投入。將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范圍擴大到零就業”家庭人員和殘疾人。落實各項培訓補貼。充分利用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創業培訓。培養造就一批創業帶頭人。高層次管理人才主要依托大學進行培訓。將創業培訓和職業培訓補貼范圍擴大到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和殘疾人。

十五)整合農民工培訓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各類農民工培訓資金。專項用于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整合后的資金由財政專戶儲存管理。統一安排使用。包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資金、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項目中所列的培訓資金和各級財政安排的支農資金進行整合。勞動保障、農牧、扶貧等部門共同研究。

五、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創業促進就業工作

十六)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各部門要將全民創業促進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結合實際。落實領導責任。細化考核指標,把推動創業作為解決當前就業問題、建立促進就業再就業長效機制的重要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訂推動創業促進就業的工作方案和具體實施計劃。要明確目標任務。完善政策措施。并盡快付諸實施,確保全民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扎實推進。

篇5

受助者:平亞麗

受助情況:前殘奧會冠軍,退役后遭遇離異、下崗等挫折,后創業成為某盲人按摩院負責人

受助年代: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

救助者:殘聯、國際勞工組織“SYB創業項目”及遠東慈善基金會

24年前,平亞麗站在殘奧會冠軍領獎臺上時可能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為了生存不得不每天趕到自己的盲人按摩院和其他員工一起從早忙到晚。活兒忙的時候,讓人備感疲憊,但如果沒有活計,又讓人焦慮,因為現在她的壓力比以前還要大,除了要負責自己和兒子的生活外,手下近30位盲人員工也都等著她開支,當老板并不比爭冠軍更容易。除此以外,她家里的那位新成員也需要開支,雖然它只是一只導盲犬。

導盲犬名叫lucky(好運),2007年冬天,它從大連一家專門為盲人訓練導盲犬的公益機構來到了北京,通過殘聯轉交給中國第一個殘奧會冠軍平亞麗。Lucky的到來,又一次把平亞麗推到了聚光燈下,蜂擁而至的媒體開始大肆報道平亞麗和她的導盲犬,因為在中國殘疾人事業中,導盲犬還是個稀罕物。導盲犬的出現一般標志著社會殘疾人事業的進步,它可以讓更多的盲人走上街頭,體驗生活的樂趣。

正如這條狗的名字Lucky――幸運,平亞麗現在的生活雖然忙碌但比起以前確實幸運多了。lucky進入平亞麗家28天的時候,平亞麗開始感覺到改變,“導盲犬除了能把盲人帶到想去的地方,還很貼心,對盲人孤寂的心靈會有一些慰藉,它乖巧懂事,比人還聽話。”

大多數盲人,需要真心的關愛和呵護,殘奧會冠軍平亞麗也不例外,何況她經受的生活打擊比常人還要多。

1988年,平亞麗為了照顧同為盲人的兒子,結束自己9年的運動生涯,在市里為殘疾人辦的福利工廠工作,每月工資只有280元,日子過得緊巴巴。從1997年開始,平亞麗先后經歷了下崗、離異等變故。孩子要上學、要看病,日常生活要有開銷,平亞麗第一次感到什么叫欲哭無淚。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她開始每月領取300元的補助金,從巔峰到低谷的狀態全讓平亞麗趕上了,她心有不甘,決心自己創業。

1999年6月29日,平亞麗利用在北京盲校學過系統的中醫按摩開了一間按摩診所。在居委會的幫助下,很多居民來捧場,平亞麗當月就收入2000塊錢。這是平亞麗第一次創業,雖然此后的收入有多有少,并且偶爾還會出現把100塊錢當作10塊錢找給人家,對方心安理得地拿走,有時候收到假錢,不但白干,還倒找給人家錢的事情。但到2002年時平亞麗終于還清了自己此前所欠的賬。

2002年,平亞麗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創業。當年她參加了央視的《激情創業》,“比賽后我贏得的獎品是好多按摩床,我就擴大了經營規模,除我之外又招來3個人。”但平亞麗的第二次創業沒有成功,她一共虧了4萬元。再次受到打擊的平亞麗沒有屈服,2004年,她通過北京市殘聯,參加了國際勞工組織在中國開辦的“SYB創業項目”。在這里平亞麗學到了很多東西,平亞麗的第三次創業很成功,目前三家店面工作都非常順利。

現在平亞麗除了參加各種交流外,還會在導盲犬lucky的帶領下,去店里看看。她期冀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好運(lucky)長相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校花哭着扒开屁股浣肠于柔|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腿打开一下一会就不疼了|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没有被爱过的女人在线| 全免费一级午夜毛片|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在线亚洲小视频| xxxwww欧美性|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永久免费视频v片www|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男人操女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在线观看网站禁入口不用下载|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韩免费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日本高清有码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鬼| 村上凉子丰满禁断五十路|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欧美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 可以看的黄色国产毛片在线电影| 邱淑芬一家交换|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日韩爱爱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