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范文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1-02 10:15:0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篇1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現狀;漁業;影響

【引言】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在人類不斷發展活動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嚴重。海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重金屬、近海水產養殖、生活垃圾、海上溢油、赤潮災害等。特別是我國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害,海洋生態環境一種處于惡化狀態,并且生物的多樣性也同樣遭受著破壞,所以當前應該在了解海洋污染實際狀況的基礎之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遏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海洋環境污染現狀分析

1.1重金屬造成的污染

重金屬在海洋中的主要來源包括人為來源以及天然來源:人為來源,主要含有農業劣質化肥的使用、工業污水的排放、海洋以及礦山油井的開采等;天然來源,主要含有大氣沉降、地殼巖風化、火山噴發等。一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快速地發展著工農業,促使海洋的重金屬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1]。因為大部分的重金屬元素在河流輸入中,因此河口水域的重金屬污染相對就更加嚴重。

1.2海水養殖造成的污染

近海養殖對海洋漁業環境污染來源,主要含有:投放的藥物以及化學藥劑、磷以及氮等營養鹽、糞便以及殘餌等有機物。近海養殖對海洋漁業環境的影響相比于其他人類活動的影響,并沒有很大,然而不重視近海養殖所造成的污染,沿岸生態環境將會受到這些排放的有機物以及營養物的明顯破壞。近海養殖主要利用網圍以及網箱等養殖方式,這種高密度的養殖方式必須要投入非常多的餌料,養殖生物也會產生非常多的排泄物,而過剩的大部分餌料以及養殖生物排泄物將會對海洋漁業資源環境造成嚴重污染[2]。

1.3石油類造成的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包含著石油開采井噴事故、海上石油勘探泄漏、油庫事故、以及油輪事故等,同時也含有含油廢氣沉降、工業廢水排放、海上采油廢水的排放、船舶以及港口作業含油污水的排放等。與此同時,石油在裝卸以及運輸、油輪的大型化趨勢,也會促使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的概率增加[3]。

1.4赤潮造成的污染

赤潮是我國海洋災害中主要的一種,事實上就是海洋生態的一種災害,同時也是具有災害性的一種水色異常現象[4]。在我國海洋經濟中,海洋水產業是其中的支柱型產業,而頻發赤潮會對我國的海洋水產業造成嚴重影響,這樣也會對我國健康發展海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另外,赤潮也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早晨直接或間接危害,有毒的赤潮不但會對水源造成污染,并且會促使人類食用水產品發生中毒事故[5]。同時,赤潮的出現也會對海洋生態的惡化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威脅到海洋生物的活動,甚至會促使海洋生物數量減少,嚴重損害到生態系統。

1.5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我國近海海域的垃圾以塑料類、泡沫類和木制品類為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近海海面垃圾主要以海面塑料類垃圾為主,海底面垃圾大多數都屬于塑料類垃圾,而海洋垃圾主要來源是人類海岸活動。捕撈以及航運等海上活動所造成的海面漂浮垃圾以及海灘垃圾[6]。因此,我國近海海域存在非常嚴重的海洋垃圾泛濫現象。

2.海洋環境污染對漁業的影響

2.1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影響

在海洋環境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是其中一種比較重要的污染,因為人在受到重金屬汞污染后會患有水俁病,人體在受到鎘污染后會患有骨痛病。重金屬元素的主要特點就是難降解,以及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并且這些重金屬汞、鎘等在水體中,能夠通過生活用水或者是飲用水直接作用于人體,也可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之后在食物鏈的作用下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同時,水生生物也會受到重金屬的嚴重危害,魚類的免疫能力會在高濃度的重金屬溶液影響下降低,重金屬錳、鋅、銅的積累會嚴重影響到魚類的體長以及性別。

2.2生活垃圾污染造成的影響

在海洋中塑料制品不能夠被分解,而海洋中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塑料類垃圾,不僅會對海底、海面、沙灘的環境造成污染,同時也會嚴重威脅到海洋的生物。例如:在海水或者沙灘中常常會出現塑料包裝袋,會吸引海龜以及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注意,它們會將塑料垃圾作為主要的。如果這些海洋哺乳動物不能夠掙脫纏繞物,這樣將會出現死亡現象。還有一些塑料垃圾會被海龜以及海鳥等生物誤食,常常會堵塞生物的胃以及食道,這樣容易促使生物饑餓而死亡。同時,在珊瑚表面常常會附著塑料袋,這樣會直接影響到生物寄居在珊瑚的生存狀況。生活垃圾一樣也會污染海邊風景保護區、污染近海養殖業以及污染水質,促使經濟出現巨大的損失。

2.3海上溢油污染造成的影響

一旦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石油就更加容易進入海洋并且快速地擴散,同時在海面上也會出現厚厚的油層,將會導致油層內的海水缺氧,生物在這個水域會由于缺氧而死亡。海面的油層也會對潛水攝食的鳥類造成威脅,一旦鳥類羽毛上附著了油污,就會發揮其保溫以及防水的作用。如果鳥類有攝取溢油,就會促使其內臟受損,鳥類最后就會由于中毒、寒冷以及饑餓而死亡。海浪也會將油污沖到岸邊,這樣將會對海灘造成污染,對近海養殖業造成破壞,也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海洋生物體內由于長期積累非常多的石油有害物質,一旦人們誤食被污染的貝類、蝦以及魚等,將會促使健康受到威脅。倘若某一區域被污染,海水的漲落將會促使這一區域污染出現旋轉性的擴散現象,也會受到定向風以及盛行風的影響,促使污染物流入更遠的水域中,就會對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4赤潮污染造成的影響

赤潮污染,不僅僅會對海洋生態的平衡造成破壞,同時也會對漁業資源以及水資源造成危害,也會影響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海洋,實質上屬于復雜生態系統中的一種,海洋的能量流動以及物質循環位于比較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中,赤潮污染將會破壞這種平衡狀態。在發生赤潮的初期,水體中的耗氧量以及葉綠素a等將會在藻類的光合作用下會有明顯增加,導致部分海洋生物不可以正常生長繁殖,甚至出現部分生物死亡等狀況,這樣將會對海洋生態的平衡造成破壞。在魚類的鰓上附著赤潮生物產生的粘液,將會促使魚類窒息而死亡。在發生赤潮的后期,出現大量死亡赤潮生物的不良狀況,在水體嚴重缺氧以及細菌的分解作用下,也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促使海洋生物中毒或缺氧死亡。另外。部分赤潮生物也會通過自身的作用產生毒素,將水中的生物毒死。養殖的經濟藻類會受到浮游植物的危害,其會污染紫菜以及海帶等經濟藻類,將會降低養殖業的經濟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海洋環境出現的污染對我國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相關環境保護部門應該針對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制定出有效措施,加強監督以及管理海洋環境以及漁業,可以實施分級以及統一領導管理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樣對于臨時出現的不良狀況就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另外,還應該采取應急措施以及緊急預案,預防出現突發狀況,有效地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黃子琦.淺析我國海洋環境污染特征與治理思路[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2(10):139-139.

[2]周明瑩,夏斌,馬紹賽,等.多溴聯苯醚的特性及其對海洋環境的污染研究[J].漁業科學進展,2013,30(04):142-146.

[3]楊建毅.浙江省海洋捕撈漁業可持續發展狀況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4,13(02):140-145.

[4]曹英志,翟偉康,張建輝,等.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5,33(05):141-416.

篇2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環境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6-0057-01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而人類在索取的同時卻忘了海洋也需要保護,盡管海洋是具有最強的自我凈化功能,但因為各國生產力的提高、人口的密集化,海洋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嚴重。

1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海洋環境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海洋環境污染現階段明顯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類的海洋活動、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輪事故是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的海洋活動主要是航海、捕魚和海底石油開發,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各國有近8萬艘遠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總噸位達5億噸,它們在航行期間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機艙污水,僅這項估計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一次的油輪突發事故會使海水大面積被油所覆蓋,不但范圍廣而且危害時間很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海洋環境污染以陸源污染物為主的來源則包括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大型化工廠、造紙廠的增多直接導致大量的廢水和廢物排入河道,最終通過河水歸入海洋,而工業廢水其中則包括工業冷卻水在流入海洋后會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溫,使含氧量降低,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業固體廢物嚴重的則會影響海洋生物的居住環境,直接導致生物滅絕。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難度加大,尤其是濱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們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處。有英國媒體披露,在太平洋上發現“第陸”—巨型垃圾島,。這一巨型垃圾島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這里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渦旋之一,能將數千英里以外的垃圾逐漸“吸”過來。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據報道,這里的垃圾多達1 000萬噸。它們種類繁多,有塑料袋、裝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2 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海洋環境污染的嚴重引起了國際組織及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保護海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國際社會對海洋環境污染制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沿海各國政府也針對本國國情出臺了相應的措施來有效制止海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首先對海上作業船舶進行有效管理,我國于2011年1月28日最新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作業船舶明確規定作業船舶的污染物必須有相應的接收單位,做到集中回收船舶污染物,上岸處理凈化達標后再排放。對海洋石油開采在開發過程中要禁止溢油事件發生并制定相應的溢油應急方案,在作業過程中還要配備如排油監控裝置、油水分離設備、含油污水等處理設施,才能更好處理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做到達標排放。

其次要加強沿海工業企業對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嚴厲控制企業的排污指標,有效整治或如有必要則關閉污染嚴重的排污出口,對于固體廢物的傾倒則要有具體的限定和管制區域。而企業自身通過提高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對于生產工藝和流程進行改良做到有效減少和控制廢物的產生,盡可能對產生的廢物進行凈化再利用。對于沿海城市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惡化,現在很多城市已經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對分類的垃圾進行填埋或者焚化,將污染減少到最低。從多角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倡導循環使用比如對包裝物、塑料、家用電器能夠回收再利用,最低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而生活污水的處理凈化設備也在不斷提高。

最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對核的要求不斷增多而造成核輻射致使海洋環境達到一定濃度,造成污染已經不容忽視。之前日本的核電站泄漏導致放射性物質大量排入海洋從而使海洋環境嚴重污染就是給各國在對核的問題上敲響警

3 結論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而海洋是家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守護海洋環境不被污染更是責無旁貸。如今對于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除了國家出臺相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對海洋環境制定統一、規范的監測標準,有效、積極地掌握海洋環境污染情況,及時做出預防措施,并在合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要提高個人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只有個人認識到海洋污染的嚴重性,才能對保護海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藍錦毅.港口建設對廣西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對策[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1,2(6):3521-3522.

篇3

一、我國工業廢水污染補償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結癥

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后,政府會采取措施,對相關責任人實施懲罰。懲罰通常都重點立足于解決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卻缺乏對受影響居民的損害補償。即使居民獲得了相應補償,也因沒有具體的補償措施而缺乏公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我國現有的環境污染治理模式是“先污染后付費”,污染的集體或個人并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是以金錢補償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損害。這導致了污染者缺乏責任意識,降低了污染補償的效率,拖延了救濟時間,使海洋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給海洋環境乃至整個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筆者通過分析我國工業廢水污染的現狀,發現了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補償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污染損害評估標準不明確,公平性缺失。工業廢水污染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程度是追究污染責任者所應承擔責任的重要依據。工業廢水污染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損害。一方面,污染物進入海洋后,造成海洋環境的破壞,使海水富營養化,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也產生了諸如滸苔等很多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污染物也間接的影響著人們正常的生活,危害人類健康。近年來,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入人心,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實現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越來越重視灘涂養殖,從以前的養魚、蝦、蟹到養殖更具有經濟價值、具有觀賞性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使水產市場更加繁榮,同時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也給一部分人創造了就業機會。①然而我國近幾年發生的海洋環境污染現象切斷了部分以海產養殖為生的居民的物質來源,對居民產生影響。由于工業廢水污染為海洋環境帶來的損害無法直接衡量,導致了工業廢水污染沒有明確的補償標準,居民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補償,造成各地的補償規定不統一,缺乏公平性。

第二,補償違規現象嚴重,影響管理成效。政府在污染損害補償工作中屬于監督者和管理者,同時也是海洋環境污染的間接責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對海洋環境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機構,即環保、海事、漁業等環境保護部門,各部門對各自負責的水域進行分工管理。根據規定,各地環境保護局定期匯報污染排放情況,同時,中國環境總站也每年至少兩次報污染源排放情況,每年應不少于兩次,以便政府及環保部門及時對環境問題進行處理,并受害居民的損失。該規定使政府定期掌握污染情況,以便及時作出應對措施,并方便查看整改效果。但各地的環境保護部門報告頻率極低,并未按照規定報告,這反映出政府部門對海洋污染的重視程度不足、監督力度不強,且監測結果缺乏第三方的監督的問題。同時,地方政府官員私吞補償款的現象日益增多,本應獲得補償款的居民無法得到補償,違規現象嚴重。可見,我國工業廢水污染補償缺乏統一的監督機構,政府部門忽略了本應承擔的監管失責的責任,忽略了作為環境污染的間接責任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另外,在工業廢水污染治理中,主要污染責任者都執行“先污染后付費”的政策,這種政策一方面使排污者產生錯誤的意識,認為排污是應享有的權利,付費就是承擔的責任。因此,排污者并沒有關注污染后對國家和社會的補償問題,在排污時無所顧忌,使得海洋環境污染更為嚴重。而政府在宣傳海洋環境保護時注重強調減少排污,并沒有強調造成污染的主要責任者在整個損害補償中的責任和義務,使得在海洋污染損害追究責任時,排污者相互推諉。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潛伏性強,周期長,“先污染,后付費”的政策使得海洋環境問題出現時責任主體不明確,無法對主要責任者進行處罰。

第三,污染處罰力度小,影響補償進程。我國先后通過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陸源污染物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其中都對海洋污染防治進行了規范。《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了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者或單位應繳納罰款,這雖然使得環境污染補償有法可循,但卻缺乏相應的強制措施,忽略了責任者若并未按規定繳納罰款,相關責任人是否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問題。此外,《民法通則》中也有關于海洋環境污染補償的相關規定,其中并非所有的海洋環境污染行為都應承擔責任,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鉆漏洞,通過私人方式用遠低于法律規定的賠償金額補償當地居民,逃避相關環境主管部門的問責。②大部分的法律或規定僅明確了原則性的海洋污染損害賠償制度,但卻缺少具體的賠償措施,法律或規定的操作性不強。另一方面,我國法律規定的工業廢水污染補償措施較為模糊,對主要責任者的處罰過輕。海洋環境污染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但大多數海洋污染造成的損害僅通過繳納罰金即可免責,罰金的數額遠不能彌補對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只有造成嚴重損害的,才予以刑事處罰,使得補償缺乏強制性。

二、解決工業廢水污染補償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工業廢水污染使居民的利益造成了損失,也使我國在補償問題上陷入困境,除了在法制方面的滯后外,與我國長期以來對海洋權益的漠視也有很大關系。只有建立健全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使全社會形成愛護海洋環境的環保觀念,才能更好地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筆者認為,針對現階段我國在工業廢水污染補償中存在的問題,應立足于法律、政府監管等幾方面。在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方面,我國政府的基本應對措施已初步成型,但在保障成果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政府應真正做到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成效,同時認清自己是間接責任者,做好污染損害的補償問題,保障沿海居民的利益,從而保證沿海經濟與海洋環境的和諧發展。本文致力于探究工業廢水污染補償機制,重點探討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兼顧海洋環境保護,發現我國工業廢水污染補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完善海洋環境污染補償機制,著力于解決我國海洋污染事件頻繁發生,卻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問題。

(一)建立對工業廢水污染的影響評價制度海洋環境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的污染影響評價制度,首先應明確評估主體,可以是當地的環保局或政府委托的具備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其次應確定評估對象,重點評估對象主要包括漁場、自然保護區、海濱游樂園、養殖區等;最后要確定評估依據以及評估的重點項目,重點項目可包括生物資源損害、主要污染面積等方面,評估依據應以并以污染物的濃度增量為準。另外,也應充分利用學校以及有相關技術的社會團體或組織等進行污染檢測,最后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明確主要排污者的責任條款。③由于海洋環境污染造成的后果不易評估,且缺乏嚴格的標準,因此沒有具體的補償措施。部分省市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此細化評價標準,形成完善的評估制度。如山東省頒布了以損失數量為標準的補償措施,即對本轄區海洋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額不足1000萬元的,應由設區的財政部門直接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相關賠償要求;造成1000公頃損失的,需繳納2億元補償費。此類規定較為詳細,標準明確,使補償有章可循。

(二)加強對工業廢水污染補償的監督管理力度工業廢水污染事件的頻繁發生,既有污染者的直接責任,也存在政府監管不力的間接責任。在保證工業廢水污染補償的同時,應加強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行政監督,確保補償真正落到實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這不僅取決于政府作為社會公共秩序的維持者和公共利益的維護者,在發揮其經濟職能和文化、社會職能的同時,也是社會運行的監管者。在社會危機發生的同時,既要發揮它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要負責事件的預防,在污染補償方面最能體現政府的監管預防職能。政府應明確定位,不僅要做好污染的預防、監管工作,還應意識到作為間接責任者的定位。政府作為監督者和管理者,應發揮好作用,防止海洋污染事件的擴展,以免影響沿海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利益受損。為了確保補償工作的進行,不僅需要加強內部監督,也要加強外部監督。政府應注重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我國由于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原因,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很少,且大都進行公益服務,缺乏政策倡導型的組織。而大部分群眾所熟知的組織,如青聯、婦聯、殘聯、中國貿促會等,都是半官方社會組織,具有政府背景。由此可見,我國缺少能夠真正站在公眾立場上表達意愿的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在海洋環境污染頻繁發生,卻得不到妥善處理時,應發揮其應有作用。因此,政府應支持和引導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在決策的過程中接納非營利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并為其提供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并鼓勵其在污染賠償方面提供意見和建議,做好指導工作。我國現階段海洋環境污染處理辦法是“先污染,后付費”模式,即當排污違反法律規定時,將視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罰款處罰。這種處罰方式是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后才采取措施,罰款的金額遠不能彌補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災難性破壞,補償也不到位。因此,在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應形成一種新型的模式———先付費后污染,也可稱為“優先賠付”。在“優先賠付”的前提下,污染者先向政府繳納排污的費用,獲得政府頒發的排污許可證,其中明確規定排污的限度,并派遣專業人員監督,當排污達到限度是時則不再允許其繼續排污。排污者事先繳納的費用則作為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補償金,作為政府清理污染的費用以及利益相關居民的補償。這種“優先賠付”的模式不僅能夠減少污染損害,保護海洋環境,也能對受到污染損害的居民提供補償。

篇4

我國海洋環境問題及指標體系研究進展

海洋經濟的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海洋空間為活動場所的經濟活動;二是以海洋資源的利用為對象的經濟活動。按照海洋與經濟活動的關聯程度不同,海洋經濟可以分為三個層面:(1)狹義的海洋經濟,是指包括開發和利用海洋的豐富資源、海洋的廣袤水體以及海洋的廣闊空間的經濟活動的總稱;(2)廣義的海洋經濟,是狹義海洋經濟的延伸,指為開發和利用海洋而產生的相關產業;(3)泛義的海洋經濟,不僅包括上述兩個層面,還包括海島陸域的經濟活動(海島經濟)、海岸帶的陸域經濟活動和河海體系中的內河經濟(沿海經濟)。

(一)海洋環境問題

關于海洋環境問題的研究,我國經歷了起步階段、初步形成階段和逐步完善階段。

1.起步階段。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也遭受到了嚴重破壞。一方面,陸地的農業和工業生產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工業廢水的處理手段還非常欠缺,直接排放到海洋中,給海洋造成嚴重污染;另一方面,海水養殖、海洋石油開采等形成的污染,造成海水水質惡化,近海生物資源受到嚴重破壞。為此,海洋的環境保護問題引起了我國海洋管理部門和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此時關于海洋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海洋環境污染的來源和治理措施、海洋環境保護和評估、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如孟偉和張淑珍以水環境中的深圳灣為例,提出了開發海洋物理環境容量的意義,指出有機污染物(主要指COD)的物理環境容量主要受海域水動力條件的制約[2];倪軒認為,世界各國沿岸海域遭受日益嚴重的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沿海工業和海洋事業的發展帶來的海洋污染物的增多,這不僅使得海洋的自凈能力幾乎喪失,給海洋生物資源帶來巨大災難,而且更嚴重的是人類的健康也面臨極大威脅[3]。

2.初步形成階段。由于海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海洋環境的研究成果顯著增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漁業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海平面變化及影響、海洋災害的危害和防治、海洋環境保護和治理對策、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研究成果包括:巴登在分析海洋領域研究方法的基礎上,評述了海洋污染的現狀和未來走勢,運用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和生態毒理學方法研究了海洋污染問題[4](P45-103);陳亞瞿認為,漁業的發展受到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污染物排放加劇的危害,造成很多江、河、湖、海的漁業水域遭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5];王偉潔和吳長江認為,山東省漁業資源豐富,品種繁多,但是由于污染源的大量增加,漁業發展的水域環境質量顯著下降,漁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漁業生產受到了挑戰[6];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杜碧蘭等提出了海平面上升的惡果,認為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長江三角洲及江蘇和浙江沿岸大概5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將被淹沒[7](P5-20);翁盛深以汕頭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加大對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8]。

3.逐步完善階段。21世紀以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海洋生態環境問題受到了學者們的更廣泛關注,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質量評價、海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對策、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特殊生物品種及區域的分類保護。主要研究成果有:王斌提出了我國海洋及海岸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肯定了國家相關部門在管理國家海洋事務、監督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重要工作[9];徐祥民和馬英杰認為,海洋特殊區域是海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漁業水域、重點海域、海濱風景名勝區、海洋生態示范區等,并建立了一整套海洋特殊區域的保護體系,對特殊海域進行分類、集中整治和保護[10];韓永偉、高吉喜等以珠江三角洲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的過程中,提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改變珠江三角洲生態環境惡化現狀、保護漁業資源和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的具體措施[11];高振會提出在未來的海洋經濟發展中,海洋技術和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12];王美珍以環杭州灣為研究對象,認為環杭州灣產業帶的發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非常大,應該抓住環杭州灣沿海經濟發展的機遇,進行可持續的海洋經濟發展[13]。

(二)海洋經濟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對海洋經濟的環境評價方面的定量分析成為了學術研究的熱點。在這些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評價,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陳可文在《中國海洋經濟學》一書中建立了海洋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3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和資源環境子系統。其中,關注海洋經濟的資源環境的發展是該指標體系研究的重要內容,其資源環境系統包含的變量有:自然資源存量、海洋污染排放、海洋污染帶來的損失、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等指標[14](P59-138)。張德賢等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中建立了海洋經濟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5個子系統:海洋經濟子系統、海洋資源子系統、海洋環境子系統、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子系統、社會發展子系統。其中,海洋資源與環境子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樣性、工業污水達標排放率、海洋污染面積比重、海岸傾倒數量等指標[15](P12-60)。韓增林和劉桂春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定量分析》中建立了海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4個子系統,分別為海洋資源承載能力、海洋資源發展能力、海洋環境承載力和保護能力以及智力支持系統。該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共包括5個層次共48個指標。其中,海洋環境承載力和保護能力子系統包括的指標變量為:單位海域面積廢水排放強度、單位海域面積固體廢棄物傾倒強度、濱海海域的水質質量指數、赤潮發生的年頻率、海域內年原油泄漏量、海洋環境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海洋水體環境質量標準、海洋水體污染物背景值、人均海洋環保費用、海域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例、入海廢水排放達標率、海洋環境保護法規數目、省級以上海洋保護區數目等[16]。

馮曉波等在《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證研究》一文中建立的指標體系包含4個子系統:海洋產業發展能力、海洋科技綜合能力、海洋資源利用能力和海洋環境承載保護能力。該體系共包括4層16個指標,其中重點考慮了海洋環境承載力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制約,海洋環境承載保護能力包括的指標變量有: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海洋自然保護區個數、濱海觀測臺站等指標[17]。狄乾斌和韓增林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探討》一文中建立了包含海洋資源環境子系統、海洋經濟子系統和社會發展子系統的指標體系。其中海洋資源環境子系統中包括資源總量、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三個方面;海洋經濟子系統中包括經濟增長和經濟質量兩個方面;社會發展子系統中包括人口增長、生活質量、科技潛力三個方面。該指標體系共包括28個指標[18]。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關于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而針對海洋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建立海洋經濟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還有待深化。因此,本文將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改進目前研究的不足,建立一套我國海洋經濟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希望通過該體系的設計,使該指標體系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夠具體用于指導我國海洋經濟的環境改善,用于政府在海洋經濟發展方面的環境政策制定和實施。

我國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環境污染與海洋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忽視環境保護的過快海洋經濟增長,必然會帶來高污染和高消耗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問題,這樣不僅會大大削弱我國海洋經濟的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還將面臨不斷加大的經濟和社會風險。海洋經濟增長不應該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必須在海洋資源與環境可承受的范圍與約束下進行,即海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本文將海洋生態環境因素作為衡量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建立我國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由目標層、因素層和指標層組成,共包含4個因素層和18個指標,具體的指標見表1。

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目標層T由4個因素層組成,分別為:海洋污染程度(E1)、海洋環境治理(E2)、海洋經濟損失(E3)、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E4)。海洋污染程度因素層描述的是海洋受到的各種污染和侵蝕,包含8個指標,分別為:(1)海洋污染面積比重I1,考察海洋受污染的面積占整個海洋面積的比重;(2)海洋主要污染的超標程度I2,考察海洋受污染程度的嚴重性;(3)水質質量指數I3,考察海洋海水的水質情況;(4)單位海域面積廢水排放量I4,考察廢水這種主要海洋污染物的單位面積的排放量;(5)工業污水未達標排放率I5,考察排放的工業廢水的污染強度;(6)單位海域面積固體廢棄物傾倒量I6,考察固體廢棄物這種海洋污染物的單位面積的排放量;(7)海洋生物多樣性I7,考察海洋中生物的品種多少,是否受到了污染;(8)海岸侵蝕比重I8,即海岸侵蝕的面積占總海岸面積的比重,考察海岸作為不可再生資源而遭受的破壞程度。

海洋環境治理因素層描述的是人們在改善海洋環境和治理環境污染方面做的努力,包含4個指標,分別為:(1)單位海域面積污染治理費I9,考察單位面積的用于治理污染的經濟投入;(2)污水處理率I10,考察廢水作為主要污染源在排放之前的無害化處理比例;(3)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I11,考察用于海洋污染處理的投資在GDP中所占的份額;(4)減災防災投入I12,考察為避免和防治海洋災害而投入的成本。海洋經濟損失因素層描述的是由于海洋環境的惡化導致的海洋面臨的直接的或間接的成本損失,包含2個指標,分別為:(1)海洋污染直接損失I13,考察海洋污染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2)海洋環境災害損失I14,考察由于海洋生態破壞而導致的海洋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因素層描述的是海洋經濟在后續發展中可能的能力大小,包含4個指標,分別為:(1)人均海洋環保費用I15,考察用于海洋環境保護費用的人均值,反映未來環保發展的經濟支持;(2)海洋科研人員占海洋從業人員比重I16,考察致力于海洋環境保護科技研發的研發人員的多少,反映未來在研發上有多少人力資源可以利用;(3)海洋科研支出占GDP比重I17,考察致力于海洋環境保護科技研發的支出比重,反映未來科技經費的投入;(4)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I18,考察公眾對于海洋環境保護的認識。

評價方法選擇

在學者們對于指標體系的研究中,較常見的評價方法有多種,包括投入產出法、模糊評價法、層次分析法、專家咨詢法等。由于本文構建的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包含多層次的多指標綜合模型,其評價方法的選擇必須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簡便性,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AHP)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后,在經濟決策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方法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薩第(Saaty)教授提出,它是一種“無結構決策問題的建模”,對于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具有可行性。本文采取指標處理、指數權重賦值及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數計算三個步驟來完成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過程。1.指標處理。由于本文構建的指標體系中的18個具體指標具有量綱不同的特點,所以必須經過指標的標準化處理之后,變換成無量綱的指數化數值,再進行計算和加總,即無量綱化處理。本文采取閾值法作為無量綱化處理的方法。2.指標權重賦值。指標權重賦值是層次分析法運用的核心,也是影響一個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最重要步驟。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海洋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首先需要將每個層次的各個因素進行比較和賦值,構造模型各層的相對重要度判斷矩陣。

篇5

關鍵詞: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69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采取必要的、合適的質量控制方法是保證數據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質量控制主要是為了達到監測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是監測過程的控制方法,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現文章就海洋環境的監測質量控制工作進行探究。

一、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海洋環境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海洋環境污染現階段明顯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類的海洋活動、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輪事故是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的海洋活動主要是航海、捕魚和海底石油開發,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各國有近8萬艘遠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總噸位達5億噸,它們在航行期間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機艙污水,僅這項估計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一次的油輪突發事故會使海水大面積被油所覆蓋,不但范圍廣而且危害時間很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目前海洋環境污染以陸源污染物為主的來源則包括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大型化工廠、造紙廠的增多直接導致大量的廢水和廢物排入河道,最終通過河水歸入海洋,而工業廢水其中則包括工業冷卻水在流入海洋后會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溫,使含氧量降低,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業固體廢物嚴重的則會影響海洋生物的居住環境,直接導致生物滅絕。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難度加大,尤其是濱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們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處。

因此,在海洋環境污染日漸加重的現狀下,為防止海洋環境繼續惡化,應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做好監測質量控制,需要從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監測質量控制等方面入手,才能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環境管理、環境規劃、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

二、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

(一)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監測質量的保證,需要一個科學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以技術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和質量記錄)的形式,對各個監測環節、各個工作部門,對實驗的環境和條件,對每個工作崗位和監測管理者的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海洋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監測質量體系的建立,監測機構嚴格按照本單位質量體系的要求開展監測、檢測工作,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更加適用于本單位的監測、檢測工作。因此,海洋環境監測機構要依據《監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建立適用于本單位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運行。海洋環境監測涉及監測機構的每個崗位,無論從試劑采購與管理、現場樣品采集、實驗室分析、數據綜合評價,讓每位員工從主觀上意識所在崗位的質量控制要求,從源頭保證監/檢測質量,從而做到實時質量控制。

(二)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

從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需要從提高監測、檢測人員的質量意識開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特殊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和陸地實驗室相比,出海人員要克服各種困難從事分析工作,加強質量意識的培訓是很有必要的。在質量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影響因子是人員,從采樣、分析、計算、報表生成等環節,質量意識不能淡薄。監測人員的質量意識是開展監測工作的基礎,只有主觀上提高質量意識,才能保障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三)監測過程質量控制

我國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主要通過自控和他控兩種方式開展,自控主要是監測機構內部采用的質量控制方法,內部質量控制的核心是針對監測數據質量開展的控制方法,監測數據質量控制最終體現在監測數據能否達到監測方法所對應的最佳測量不確定度。他控是指由監測機構以外的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對監測機構進行的質量控制方法,如上級主管部門或參加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等組織的能力驗證及實驗室間比對,通過此類方式對實驗室資質方面進行相應的考核。外控是在主要針對質量控制的監督工作中開展的,而對于實驗室的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是內部質量控制,所以應重視內控,即要重視本單位內部所采用的質量控制方法。

(四)監測、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

針對結果數據的質量控制,包括對監測儀器、方法、環境條件等備注信息進行審核,還要對準確性、一致性進行審核,重點要對數據的合理性進行審核。數據審核要有效溯源,因為監督人員無法對現場分析進行實時監督,主要通過監測數據的原始數據來體現整個分析過程數據的有效性。對提交的可疑數據并注明開展的質控措施及原因分析,若存在失誤,應剔除可疑數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重新開展監測工作。監測數據的審核涉及各個領域,審核人員要熟練掌握監測方法、儀器設備、監測頻次和監測時間等信息,在保證監測結果的計算的前提下,為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可靠,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數據的合理性分析:

1、與執行標準相比較

執行標準是保證監測評價有法可依的有力保障,海洋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了對應水質等級下監測項目濃度范圍,當監測結果高于執行標準數倍或者濃度較高時,此監測數據應視為可疑數值,應查找原因,對樣品分析過程中的質控數據進行有效分析,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合理性。如某海域監測區域內的監測結果表明水質達到四類標準,超出了二類水質標準要求,應查找原因并對相應的可疑數據進行分析,必要時剔除以免影響評價工作。

2、站位間相比較

在海洋環境監測過程中,同一區域內相鄰站位的監測結果相差不大,同一站位連續幾天的監測結果也應相近,當變化較大時,應查找原因,分析異常值。首先要確定區域內是否存在新的污染源,其次要保證采樣過程無異常,主要包括采樣的規范性、采樣的容器是否合格,樣品固定是否需要固定等。再次要了解實驗室分析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操作。如某區域水質要求為一類水質要求,監測區域內某站位監測數據表明該養殖區水質達到三類時,首先應考慮站位布設的合理性,是否靠近污染源,從而進一步分析實驗過程是否存在失誤等。

3、相關性分析

海洋環境監測要素是互相影響的,相同水樣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監測項目的含量往往存在相關性。如總氮>溶解態總氮>無機氮,總磷>溶解態總磷>活性磷酸鹽,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若與上述情況不一致,理論上是不合理的,需要從采樣開始查找進行原因分析。根據監測區域環境特征或不同區域同類監測對象資料的統計分析, 確定不同空間位置監測要素濃度值的定性關系, 以此檢驗數據的合理性。下圖為某海域06年9月份某排污口鄰近海域中 3個站位的部分監測數據。

某海域9月份某排污口鄰近海域中 3個站位的部分監測數據

4、合理性分析

對監測數據的合理性分析,最主要的是要參照歷史資料。監測任務站位的布設考慮到與歷史數據的對比,一般延用歷史站位,這樣在進行合理性分析時,可以針對往年的監測結果范圍,對相同監測時間段、同一站位的數據進行比較,若某監測項目結果變化較大時,如由原來的一類水質變為三類,則需對該值進行合理性分析,查找原因。

若發現全部監測分析數據在審核后只有少量、明顯的錯誤,質量控制人員可以在監測分析人員的確認下進行改正。若在審核過程中發現錯誤數據較多,或錯誤不易于改正,質量控質人員應把需要進行更改的內容列出列表,連同數據一同返回具體的分析測試人員,要求對錯誤的原因并進行修改。質控人員應對改正后提交上來的數據以及記錄文件再次進行檢查。同時,應將整個審核過程如實記錄并形成文字材料,作為監測分析數據追溯數據的一部分。經過審核后的監測數據報表和數據審核過程記錄數據要有采樣人員和分析人員的簽名,然后一并上報質控室。

結語

海洋環境監測數據作對海洋開展環境監測評價工作的重要手段,為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完整性以及合理性,就必須進一步強化對海洋環境監測質量的全過程控制,從而有利推進對海洋環境變化情況的科學分析,并有效的防治海洋環境的污染。然而因海洋環境條件具有特殊性,進行樣品的采集與貯存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可預知因素出現,從而增加了監測質量控制的難度。因此,應高度重視海洋環境的監測質量,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專業技術的學習,同時增強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不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的質量,確保海洋環境管理和環境科學研究服務。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欧美激情videos|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看| 午夜影院一区二区| 里番acg里番本子全彩|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极品国产人妖chinesets|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国产18到20岁美女毛片| 高清男的插曲女的欢迎你老狼|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亲胸揉胸膜下刺激网站|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又黄又骚的网站|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884hutv四虎永久7777| 国产精品第7页|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喷| 娇妻之欲海泛舟白丽交换|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刺激|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