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14 10:19: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冬季;豬呼吸道疾病;致病因素;防治措施;山東滕州
近幾年來,隨著規模化、集約化豬場的進一步發展,冬季豬群的呼吸道病成了困擾滕州市養豬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冬季豬場門窗緊閉,各規模豬場的豬呼吸道病常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部分規模豬場防治措施得當,便能安全度過;部分豬場防治措施不當,雖然有藥物保健方案,但是呼吸道病不能達到除根,停藥就犯病,常會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筆者根據跟蹤調查和實驗室診斷,認為這是一種多原因疾病,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及不良的環境和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綜合征候群。現將一些冬季呼吸道病常見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主要致病因素
1.1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
PRRS俗稱“藍耳病”,典型癥狀為母豬懷孕后期流產或早產增加,仔豬呼吸道疾病增多。常會繼發副豬嗜血桿菌病、鏈球菌病、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等,造成免疫抑制,也會影響豬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1]。
1.2Ⅱ型圓環病毒(PVC-2)
PVC-2是引起豬多種癥狀的一種新病毒,造成免疫抑制,引起間質性肺炎,增加肺炎支原體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常見于6~14周齡的仔豬。
1.3豬流感(SI)
SI是由黏病毒科的豬流感病毒(SⅣ)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同年齡、性別、品種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季在氣溫驟變、豬抵抗力下降的情況更易發生。該病多為慢性經過,發病率高,死亡率很低,臨床上以突發、高熱、流淚、鼻液增多、咳嗽、呼吸困難、精神沉郁為特征,若單一豬流感病毒感染,其往往是良性經過,但該病毒可在鼻黏膜、扁桃體、淋巴結和肺中繁殖,可損害豬肺部的防衛機制,從而為其他病毒或細菌敞開大門,若出現繼發感染,其癥狀和病變會加重。
1.4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
APP主要引起豬出血性壞死性胸膜肺炎,常呈急性病程,使豬迅速致死。該菌血清型多,常通過飛沫感染,導致纖維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
1.5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常被認為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常繼發于PRRS病、PVC-2及流感等感染之后,常見于5~8周齡豬[2]。早期癥狀包括發熱、食欲不振和厭食,也可見到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運動失調、發紺死亡,急性耐過豬表現被毛粗亂、咳嗽、呼吸困難、生長遲緩,嚴重時死亡率可達到50%。
1.6豬喘氣病(MPS)
MPS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豬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兇。感染后病豬干咳、低燒、生長緩慢、發病率高,支原體感染會破壞支氣管纖毛,使纖毛變短、變少或脫落,不能清除各種呼吸道病原菌和異物,導致呼吸道門戶洞開,使氣源性病菌進入呼吸道和肺部,支原體感染后導致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下降,使呼吸道免疫力減弱,抵抗力下降,極易引起其他細菌、病毒的呼吸道繼發感染。單純支原體感染,只造成輕度肺炎,但豬場極少有單純支原體感染,大多繼發感染,尤其肺炎支原體合并感染豬藍耳病時后果更嚴重。
2防治措施
2.1改善飼養管理
一個圈舍內豬群密度不能太大,冬天也不要太小。不包括運動場,一般控制在哺乳母豬每頭應占面積為3.25 m2,每頭斷奶仔豬為0.37 m2,每頭青年豬為0.6 m2,每頭育肥豬為1 m2,種母豬為1.4~1.6 m2,種公豬為2 m2為適宜。冬季區別于其他季節的管理要點主要是保溫、通風。各豬場應重視硬件建設和設施投入,有必備的保持舍溫的條件,采用暖氣或熱火爐,還要有局部保溫設施,如紅外線保溫燈或加熱板,防止仔豬扎堆。在保證舍溫的同時,還要有適合冬季使用的排風系統,及時排除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搞好衛生,及時清理糞尿,保持舍內干燥,減少溫差造成的應激,按時消毒,降低空氣中病原體或粉塵的密度以減少感染機會[3]。做好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防止疾病傳入,加強消毒減少場內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爭取全進全出制度,尤其是產房和保育舍,每批仔豬日齡不超過7 d,每批轉出后徹底消毒,采用“沖-消-薰-刷-消-燒”6遍消毒法,使用“復合醛”消毒液、生石灰、火焰等方法進行嚴格消毒,并空舍1周以上,才能轉入下一批豬,徹底切除不同日齡(批)仔豬間的水平傳播,結合早期斷奶減少病原體母仔傳播。降低飼養密度,保育舍應讓每頭豬有0.3~0.4 m2的生活空間,育肥舍讓每頭豬有1 m2的生活空間。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尤其乳豬斷奶前后給予高營養水平適口性好的飼料,提高斷奶仔豬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發病率。用選擇好時機添加優質維生素等方法,減少去勢、斷奶、轉群、換料、疫苗注射等應激因素的負面影響。
2.2堅持自繁自養
確實需要引種,應事先做好疫情調查。防止購入病豬和隱性感染豬。種豬到場后,隔離飼養40~60 d,并按程序進行免疫接種、預防性投藥,并與本場幾頭老母豬混養進行風土馴化,讓其產生適應本場微生物群的抗體,確定無疫病后,方可混群飼養[4]。種豬的更換頻率不能太高。對引進豬要做好隔離和風土馴化等工作,引進的種豬不能有呼吸道癥狀,凡是眼下有淚痕、鼻吻歪斜、運動后氣喘咳嗽的都不能引進,商品育肥豬一定采取全進全出的方式。此外,豬場應加強消毒,保持舍內小環境控制,注意飼料的質量。
2.3完善免疫接種程序
現階段豬場應考慮加強豬偽狂犬病、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免疫接種,雖然圓環病毒病的危害日益嚴重,但是國內一直沒有有效商品疫苗可用,而且資料顯示,只要防好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及細小病毒病,圓環病毒就比較容易控制。對于細菌性病原,可以考慮傳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桿菌病、豬鏈球菌病的防疫,一方面疫苗比較成熟,免疫效果好,費用低;另一方面這也是豬場的常發病,如果條件允許,氣喘病也可以納入免疫程序,并做好驅蟲工作。
2.4精心選擇把握時機用藥
疫苗防疫是必須的,但是疫苗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同樣,獸藥的保健、防治也是必須的,雖然獸藥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既然豬場的目標是控制豬呼吸道綜合征,選擇費用低、效果好的獸藥以及合適的用藥時機就比較關鍵。乳豬的保健可以選擇比較成熟的三針保健用藥,即分別在1、7、21 d注射拜有利(拜耳產)5 mg/kg體重;3日齡補鐵,10日齡補硒,以提高仔豬體質,清除病原菌的影響。仔豬斷奶后,可以有計劃地于每個月月初在飼料中添加利好(拜耳產)、紐弗羅(先靈保雅產)、枝原凈(諾華產)或強力霉素(諾華產)等5~7 d,每次選擇1種藥物,可輪換用藥,每2個月用拜美康驅蟲1次。豬場應該選擇部分敏感藥物作為治療儲備藥,建議發病豬群可以使用雅克毒+利好或雅克毒+紐弗羅(先靈保雅產)+強力霉素(諾華產)拌料進行治療。對于病重的豬只,用祛邪扶正即復方穿心蓮注射液(山東省華爾康產)進行治療,配合采取補液、鎮咳化痰、平喘、補充維生素及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對癥治療,補液可用10%葡萄糖溶液及林格爾氏液等。用藥時盡量采用沖擊量給藥方式,即每天的用藥量分上午、下午2次給服,可以拌料也可以飲水,但是應該選擇適口性好的藥物。
3體會
冬季豬群的呼吸道病發生和豬舍通風不良、豬群擁擠、氣候突變、陰濕寒冷、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不良等密切相關,長途運輸過于疲勞、擁擠等,也都是促使發病的因素。有明顯的季節性,各種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傳播迅速,一旦發生此病,對病豬應立即就地隔離治療。被病豬污染的圈舍、用具和食槽等用消毒藥物進行徹底消毒。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豬圈清潔干燥,在進行治療的同時,盡量飼喂易消化的飼料,特別是青綠飼料(如胡蘿卜),以補充維生素和使大便通暢。在康復的最初幾天要節制飼喂,逐步增加,以免傷食。該病重在于預防,消除誘因,加強管理和消毒,減少應激,藥物預防,程序化免疫相結合才能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保障滕州市養豬業健康發展。
4參考文獻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2] 甘孟侯,楊漢春.中國豬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雞呼吸道病 原因 防治
[中圖分類號]S83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2-0175-01
一、雞發生呼吸道病的原因
1.細菌
雛雞沙門氏桿菌病,因病雞以排白色糊狀糞便為特征,養殖戶一般稱之為白痢,該病多發于雛雞,一旦發病,死亡率相當高。凡患白痢的病雛雞,絕大多數具有呼吸道癥狀,表現為羽毛蓬松,雙翅張開,后腹呈現一收一縮的呼吸加快動作,若將雛雞捉住置于耳邊細聽,可聽到“嗶卜嗶卜”的呼吸聲,少數病雞表現有咳嗽聲。
大腸桿菌病的病型復雜,只有雞患氣囊炎時,才出現呼吸道癥狀,病菌通過血液循環或呼吸道侵入氣囊而引起急性炎癥,病雞咳嗽、呼吸困難。有時也可由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新城疫繼發感染大腸桿菌病,而引起呼吸道癥狀,這在臨床上有時難以區別,必須借助實驗室檢驗才能確診。
雞敗血性支原體病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是病雞咳嗽、流鼻液,呼吸道有鑼音并張口呼吸。該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可在雞群中長期存在,一旦應激即可發生蔓延。
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為煙曲霉菌,多見于雛雞,感染后病程稍長時,可見病雞呼吸困難,伸頸張口,細聽可聞氣管鑼音。有時可發生曲霉菌性眼炎,病雞眼瞼腫大、凸出,下眼瞼有干酪樣物,嚴重時可失明。禽衣原體病的病原體為鸚鵡衣原體,是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雞呼吸困難,表現單側或雙側性結膜炎,眼瞼腫脹和鼻炎,眼鼻有漿液性、膿性分泌物,發病率10%-80%,死亡率可高達30%。
2.病毒
新城疫以下痢、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特征,尤其是發生急性型新城疫時,病禽上呼吸道分泌多量粘液自口鼻流出,粘液有時懸掛于喙端,常搖頭欲甩掉。喉部發出“呼嚕呼嚕”聲音,好似從水中發出的。病程后期,呼吸極度困難,因血液中氧氣不足,冠髯變為青紫色,死后尤為明顯,冠髯邊緣呈紫黑色。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雞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發病后雞群突然出現呼吸道癥狀,并迅速波及全群。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噴嚏,有氣管鑼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腎型病變,剖檢可見腎腫大、蒼白,整個腎臟呈檳榔狀色斑,故稱為“花斑腎”。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A型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病雞主要表現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低頭縮頸吸氣,咳嗽,甩頭,甩出帶血的粘液。病雞特征性癥狀為流鼻液和呼吸時發出濕性鑼音,隨后出現咳嗽、喘氣癥狀,最后由于血粘塊阻塞喉頭而引起窒息死亡。雞痘可通過上呼吸道感染發病,臨床上表現為皮膚型、黏膜型及混合型。當發生黏膜感染時,口腔、喉頭及氣管黏膜出現潰瘍性黃白色病灶,伴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不少病禽都是因為呼吸道假膜太厚而引起采食和呼吸困難,可用鑷子將其剝離,并在潰瘍部涂以碘甘油。
禽流感病初即表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出現咳嗽、打噴嚏、下痢、精神萎頓,蛋雞產蛋下降或停止。特別是溫和型禽流感,呼吸道癥狀拖延的時間較長,藥物治療效果差。
3.寄生蟲
隱孢子蟲病是由隱孢子蟲寄生于雞呼吸道黏膜上皮微絨毛區而致病的。感染后病雞呼吸道出現鑼音、咳嗽、打噴嚏,漸而氣喘。剖檢早期病死雞可見氣囊增厚并含泡沫狀的光亮白色或灰白色液體,后期有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和實變病灶。住白細胞原蟲病為雞的血液寄生蟲病,主要危害3-6月齡的雞,雞齡愈小發病愈急。一般在病程中后期,病雞出現呼吸障礙表現,常因咯血、呼吸困難而致死,病死雞有的口流鮮血。氣管吸蟲病由環腸科吸蟲引起,病雞以咳嗽為特征。氣管吸蟲多寄生于雞的氣管、支氣管、鼻腔、氣囊及體腔。主要癥狀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張口伸頸呼吸,呼吸時發出“咯咯”聲,最后因窒息而死。
二、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
進雞前要做好雞舍內環境的清掃、清洗和消毒工作,在養雞過程中尤其是雛雞階段,做好嚴格的防疫隔離和消毒措施,用安全性好的季胺鹽類等消毒液每周2~3次噴霧消毒,以降低粉塵中支原體及其他微生物對呼吸道的刺激和損傷作用。但應注意疫苗免疫前后2~3天不要進行噴霧消毒。提供適宜的溫、濕度及良好的通風換氣至關重要。降低舍內氨氣濃度,管理好飲水器,防止漏水;加強墊料的管理,每日翻動墊料1~2次,有利于氨氣散發,使墊料保持干燥、疏松。采用合理的飼養密度。1~2周30-34只/平方米;3~5周15-20只/平方米;6周至出欄8-10只,平方米。保證雞舍良好的通風,控制有害氣體的含量,氨氣的濃度1~3周應低于10ppm,4周至出欄應低于20ppm,硫化氫不能超過10ppm。保持適宜的濕度,第1周75%,2-4周60%-70%,5周至出欄55%-60%。消除發病誘發因素。如氣候突變、過冷過熱、雞群密度過大等,控制好環境因素是防止支原體或復合型慢性呼吸道病發生的最直接措施。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一、花生苡仁茯苓栗粥
組成:意茁仁60克,花生仁刃克,獲菩粉15克
制法:將意改仁、花生仁、襖芋粉一同煮粥。
功效:消炎,止咳,平喘。
用途: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等。
用法:隨意食用。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二、柿餅花生湯
組成:柿餅3個,花生仁50克.白芝麻25克,冰糖適量。
制成:將柿餅、花生仁、白芝麻洗凈.一同放人58中,加清水同煮,小火炳至花生酥爛后加入冰糖.溶化ap成。
功效:潤肺止咳。
用途: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災等。
用法:每日1劑,連食5—7日為一個療程。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三、苦杏仁粟米粥
組成:苦杏仁6克,粟米6克.白糖適量。
制成:將杏仁用沸水泡片刻,剝去皮尖,再與粟米磨成漿,加入適量白糖,煮熟即成。
功效:清熱祛痰,平喘潤肺。
用途:適用于感冒。
用法:每日1次。大量服用苦杏仁會產生中毒癥狀,忌多食。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推介四、蔓青子粟米粥
組成:蔓青子loo克,粟米25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蔓青子研碎,故人鍋中,加2咖克水.攪拌,壓濾取計,與淘洗干凈的粟米一同煮成粥,藥計少可加適量水,用小火慢熬至汁稠時加入白糖,拌勻后停火起鍋食用。
功效:疏散風熱,消利頭目。
用途:適用于牙痛、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疼痛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五、高明菜粟米粥
組成:清明萊40克,粟米100克。
制法:將以上前1味洗凈入沙鍋,煎取濃汁干凈的粟米一同熬煮成稀粥.
功效:化痰.正咳,怯風寒。
用途:適用于風寒感冒。
用法:日服1劑,分2次食用。寒邪咳嗽者不宜食用。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推介六、筒高菜粟米粥
組成:筒惹菜200克,冰糖100克,粟米100克。
制法:將荷離洗凈切碎。再將粟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1000克水,置火上燒開,加入茍篙菜、冰糖熬煮成粥。
功效:安心神,和脾胃,消痰飲,利二便。
用途:適用于急性支氣管炎。
用法: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泄瀉患者應忌服。
清明節防治呼吸道疾病飲食七、粟子蜜棗銀巨湯
組成:栗子100克,銀耳20克,蜜棗4個,冰糖適量。
制法:將栗子去殼及皮,切開;銀耳用水泡發,撕成小朵c把全部原料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沸后,小火煮1~2小時。
功效:清熱瀉肺,養陰止咳,解痙平喘。
近年來,隨著現代規模化白羽肉雞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氣候變化異常,養殖環境惡劣等因素影響,呼吸道疾病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發生情況日趨嚴重,給養雞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冬春寒冷季節,氣溫較低,標準化雞舍通風就很有問題,再加上飼養密度較大,造成雞群呼吸道疾病多發、高發。
( 一) 流行情況
近幾年,該病一年四季都發,但以冬春季節發病最為嚴重,造成損失最為慘重。該病的發病特點、臨床癥狀以及疾病的病理變化都是非常復雜的,而且要想徹底治療該疾病都是非常難的。
(二)發病原因
1. 飼養管理方面。
(1)溫度。冬春季節,溫度較低,雞舍保溫性能較差,供暖不足,可造成雞群受涼,誘發呼吸道系統疾病。
(2)通風。目前規模化養殖密度普遍較大,寒冷季節,由于溫度原因造成通風換氣不足,雞舍空氣渾濁、缺氧和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將會導致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3)濕度。冬春季節濕度較低,再加上沒有有效的加濕設備,雞舍內濕度很難達到要求,雞舍內的灰塵及病原微生物會侵害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疾病。
(4)營養。飼養場給雞群飼喂的飼料質量比較差,嚴重缺乏必要營養元素,如氨基酸、維生素等;給雞群飲用的水質衛生不達標,細菌含量超標等。
(5)其他因素。飼養員的管理不到位,對免疫程序不了解,從而導致各種操作不正確,給雞群接種方法不當,管理雞群的方式錯誤,對雞群沒有進行定期的消毒等等,從而導致雞群出現各種病變。
2. 病原方面。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支原體、大腸桿菌病等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往往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相互混合感染,從而引發呼吸道綜合征。
3. 免疫方面。免疫會帶來或高或低的免疫反應,疫苗本身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雞雛的早期免疫途徑,也就是免疫受體,即呼吸道的上皮細胞。一旦感染支原體,呼吸道的完整性就會受到破壞,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造成免疫失敗,然后會出現多種疾病的混感發生,即呼吸道綜合征。雞群潛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道系統病的重要因素,如傳貧、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呼腸弧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IBD 等。IBD 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因過早使用強毒株疫苗,會破壞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使其他免疫也受到抑制,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三)防治措施
1. 飼養管理方面。
(1)溫度。在大風天氣和降溫時,必須增加保溫、取暖的措施。(見表1)
(2)通風。加強通風,保持舍內通風良好,冬季育雛應協調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一般0 ~ 2 周齡時以保溫為主,2 ~ 4 周齡時適當通風,4 周齡以后以通風為主。
(3)濕度。冬春寒冷干燥季節,濕度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尤其中后期通風加大,受外界氣候影響越來越大,但是還是需要采取噴霧、灑水等方式對雞舍進行加濕。(見表2)
(4)營養。保證飼料營養平衡,使用優質全價的飼料,杜絕霉變。保證雞群飲水充足干凈衛生。
(5)免疫。實行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中病毒性因素所造成的損失較大,必須靠免疫來控制,所以一定要做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對于白羽肉雞的免疫程序要堅持“弱毒苗+ 滅活苗”的原則,弱毒疫苗能提供局部黏膜免疫,早期、快速、廣泛的建立起阻擋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防治呼吸道病的特殊需要。而滅活苗能提供持久的體液免疫,中和其余的病毒。定期監測雞群抗體,確保均勻有效的抗體水平,結合抗體情況和雞群健康狀況決定免疫時機。(見表3)
(6)用藥方案。正確的診斷是合理用藥的前提。各種傳染病的治療都要分清主次,分清原發、繼發,綜合考慮,科學配伍藥物。
對于病毒性呼吸道病,應根據實際情況區別處理對于病初雞群,一般可考慮緊急預防接種;同時投服足量的VC 與抗生素防治并發癥,對癥投藥;對于病程較長、癥狀嚴重的雞群,應首先應用解表藥物,緩解癥狀,控制繼發癥,待雞群癥狀平息后,再接種疫苗。
對于以慢呼、鼻炎為主的呼吸道病,臨床用藥以大環內酯類藥物為主,如硫氰酸紅霉素、羅紅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等;也可選用強力霉素或喹諾酮類,如乳酸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用藥劑量要準,療程要足,特別對于慢呼、鼻炎等疾病療程需四天以上。
對于病程較長的雞群,應避免同種藥物反復使用,以造成耐藥;最好配合使用通咽利喉類中草藥,往往事半功倍。
改進給藥途徑,對于慢呼、鼻炎類疾病,傳統的飲水給藥治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這是因為禽類特有的呼吸系統解剖結構造成的;而通過噴霧吸入法,藥物通過呼吸道直接到達病灶,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大量臨床證明,此法對于緩解、消除呼吸道癥狀效果很好,值得推廣。只是選擇藥物時應避免刺激性藥物,以免造成異物性肺炎。
(7)生物安全。必須要從飼料生產、雞場運作、一般維護和員工管理等方面來制定預防引入和傳播疾病或污染的措施。進雞遵守“全進全出”制度,如果不能在同一天進雞時,盡量縮小進、出雞拖延時間,管理者要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不同的雞舍。平時應注意雞舍及環境的消毒,盡量控制人員的流動, 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每天死雞做好無害化處理等。
(四)結論
關鍵詞: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 危害 防治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近年來在養豬業中出現的一種新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豬流感病毒、豬肺炎支原體、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等病原性因素和環境中的有害氣體、飼養密度過大、轉群、去勢等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為肺炎的一類疾病。該病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主要危害
豬呼吸道綜合征發病時,常出現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該病在診斷和控制上出現混亂,藥物應用和疫苗緊急注射不見明顯療效,致使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控制難度增加,病程延長,短者一個月,長者數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主要侵襲斷奶后仔豬,監床多發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的育肥豬,由于此時豬群正處于豬源抗體保護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沒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尚未健全,加之斷奶應激和飼料更替,所以該病發病場的豬群發病率高達40—70%,死淘率高達20-30%。主要表現了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基本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結膜發炎,眼內分沁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豬只生長緩慢且不均勻,明顯出現消瘦。
2、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機制
豬呼吸道黏膜是豬體一道特別的防御系統,可保護下呼吸道免遭入侵病原體和不良環境因素的危害。如果這一防御體系受到破壞,那么豬只就喪失先天性免疫系統,導致發病。
(1)豬繁殖-呼吸綜合征。豬繁殖-呼吸綜合征是近幾年影響養豬業的一種新型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可長期存活于豬體內,嚴重影響免疫系統控制其它病原體的能力,對機體產生很大的免疫抑制。另外,由于肺部抵抗外來致病菌病感染的能力下降,呼吸道及肺部就容易遭受各種病原體和非病原體感染。因此它是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生的關鍵性病原。其典型癥狀為母豬妊娠晚期流產或早產;仔豬呼吸道疾病增多,傳播迅速,在豬群中持續不斷感染,難以清除。
(2)豬氣喘病。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咳嗽、氣喘、生長發育遲緩為特征。由于外界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機體自身抵抗力的降低等,促使豬肺炎支原體在氣管和支氣管的纖毛上定居并將其破壞,致使豬體失去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去,導致發病。肺炎支原體在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該病防治中,控制豬支原體肺炎感染也是關鍵所在。
(3)豬流感。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突然發病、高熱、流淚、流鼻、咳嗽、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為特征。該病可發于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豬只,無明顯季節性,多為慢性經過,發病率高、死亡率低。豬流感病毒附著于纖毛,在鼻黏膜、扁桃體和肺中繁殖。損害豬肺部的防御體系,致使豬對其它病原體失去抵抗力。若為單一的豬流感病毒感染,往往呈現良性過程。若出現繼發感染,癥狀和病變加重。
(4)豬圓環病毒。豬圓環病毒是可引起并誘發豬多種疾病的一種新病毒。圓環病毒感染豬只后,使患豬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導致體況下降,從而增加了機體對其它疾病的易感性。主要侵害1--2月齡的小豬,若不出現繼發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3、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措施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若只著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視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往往對該病的控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對各養豬場生產者來說,應對本場的生產條件、飼養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進行充分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雖然,PRDC的病因非常復雜,不過假如豬場管理得好,就可有效地控制該病。
(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一方面要防止外來疫病的傳入,另一方面加強衛生消毒以減少生產區內病原微生物;全進全出,對固定的圈舍進行全面的消毒;豬舍的定期消毒,力求清潔、干燥,并保持適宜溫度和降低舍內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良好的通風,合理的飼養密度,以減少感染機會;加強豬群飼養管理以及飼料營養均衡且充足,以增強豬群自身抵抗力;盡量減少豬群中應激的發生,不能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
(2)抗體監測。有條件的豬場可定期對PRRS、豬瘟、偽狂犬病、PCV2、豬氣喘病和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等疫病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一般一季度可進行一次,若陽性率相對以前有所上升,說明豬場在飼養管理、衛生消毒或免疫接種等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善。
(3)免疫預防。由于各養殖場的情況不同,因此應根據本場PRDC的發病情況和實驗室對各疫病的監沒情況進行相應的免疫預防。
(4)治療原則。采用綜合治療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要重視聯合用藥,如抗病毒藥與廣譜抗菌藥聯合使用,并隨時根據豬病癥狀的變化情況,更換治療用藥,防止出現耐藥性,該病發生時,往往是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所以盡管選用針對致病菌的敏感藥物,其病程也要持續7-10天,而一些豬場對此認識不足,希望醫治兩天解決問題,結果頻繁更換藥物,使應用的藥效得不到正常發揮,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另外,臨床治愈后,再堅持用藥兩天,以免疾病出現反復。
參考文獻
[1]謝顯泰,程功華等.江西畜牧獸醫雜志[J].2003,(3):30-31.
[2]趙德明.中國獸醫雜志[J].1996,(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