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15 10:08:2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急性蕁麻病的治療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臨床上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由于其病因復雜,多數患者很難找到確切的發病原因,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因此,治療效果欠佳,往往出現遷延難愈、反復發作等情況,成為皮膚科醫生共同面臨的難題。對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根據其不同的發病機制,中醫和西醫均做出了努力。本文對我院皮膚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運用西藥,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中藥,將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皮膚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為研究對象,男40例,女46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4歲,病程3個月至6年。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對照組44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咪唑斯汀緩釋片10 mg/次,1次/d;雷尼替015 g/次,2次/d;治療組西藥同對照組,同時加服抗敏止癢顆粒,方劑組成:黃芪 15 g,生地15 g,白術、紅條紫草、牡丹皮、白鮮皮、莪術、徐長卿各12 g,烏梅、五味子、荊芥、防風9 g,蟬衣8 g,甘草6 g,1 劑/d,開水沖服,兩組均連續服用4周為1個療程[1]。
13 觀察項目 1療程結束后評定近期療效, 治療結束3月后隨訪痊愈病例以評定遠期效果, 用藥前后分別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并觀察用藥前后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3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參照《皮膚性病學》對慢性蕁麻疹的療效標準。痊愈:經治療停藥后,無風團發作,皮膚無瘙癢,臨床體征消失持續 90 d以上;顯效:癥狀基本控制,皮損大部分(2/3)以上消失,停藥后偶有風團發作;好轉: 自覺癥狀減輕,皮損數目或范圍減少,7~14 d 內仍有小發作;無效:皮疹仍反復發作或稍減輕,或皮疹加重[2]。
22 治療效果 ①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由表1可見,治療組的有效率為899%,而對照組的有效率為701%,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②兩組復發率比較:停藥后隨訪3個月,治療組42例中,10例復發,復發率238%;對照組44例中,27例復發,復發率613%,兩組復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③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治療組有1例出現口干、嗜睡、乏力、胃部不適、頭暈、乏力、困倦等癥狀,對照組有11例出現上述癥狀,但均可耐受。2組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3 討論
蕁麻疹的發病機制,現代醫學認為有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兩種,引起肥大細胞內部發生一系列生化變化,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擴張、平滑肌痙攣和腺體分泌增加等,從而產生皮膚、黏膜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癥狀。紅細胞與白細胞一樣有多種免疫功能,增強T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吞噬功能,紅細胞膜表面存在過氧化物酶直接殺死病原體,消滅粘附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紅細胞數在血液中遠多于白細胞,所以占重要地位[3]。
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及其復雜,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目前根據臨床上的觀察顯示,慢性蕁麻疹的發病與食物、藥物、感染、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環境改變、蚊蟲叮咬及吸入物均有關[4]。
以往醫院常常單獨采用西藥(咪唑斯汀和雷尼替丁膠囊)治療,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往往停藥后又復發,最終形成頑固性蕁麻疹。本次研究,在采用西藥的基礎上,加服中藥(抗敏止癢顆粒),取得滿意效果,不論是近期療效、遠期療效還是復發率,都好于單純西醫療效。因此,由以上兩組的研究結果得知,治療慢性蕁麻疹,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應為目前較好的選擇。
參 考 文 獻
[1] 黃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中醫學報,2010,5(25).
[2] 譚志建,陳靜,等慢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22(3).
入春以來,皮膚病的發病率與冬季相比明顯增加。權威皮膚健康專家指出:入春以后,確實到了皮膚病的高發季節;春季,是萬物更新、草木返青的美好季節,但由于氣溫忽高忽低忽冷忽熱,春天也是最容易發生皮膚疾病的季節,如:春季風沙大,浮塵、花粉漫天飛揚,易使皮膚過敏,引起各種斑疹,因此,這個季節特別容易染上皮炎、濕疹、蕁麻疹之類的皮膚病,更容易造成牛皮癬的加重和復發。所以,進入春季以后,一定要做好皮膚病的防治。尤其要做好三類皮膚病的防治:一是牛皮癬的加重和復發;二是過敏性皮炎;三是蕁麻疹。如果患者感覺皮膚有不適癥狀,要盡快到醫院檢查治療。
據皮膚病專家介紹:造成皮膚病患者增多與氣候有關,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導致濕疹、皮炎、蕁麻疹、牛皮癬越來越嚴重,在日常生活中應加以注意,現列舉如下:
過度搔抓
瘙癢是皮膚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皮膚癢了就會產生搔抓的欲望,許多患者為圖一時痛快,用力搔抓皮膚瘙癢處,直抓到皮膚出血為止。其實,過度搔抓可導致許多皮膚病加重,比如可使神經性皮炎的病變皮膚逐漸粗糙、肥厚;可使急性濕疹進一步擴散,加重滲出,所以,皮膚病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盡可能避免搔抓。
熱水燙洗
許多患者為圖一時之快用熱水燙洗皮疹,雖然這樣能解一時之癢,但過后會加劇瘙癢,尤其是急性濕疹等皮炎,熱水燙洗能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過敏物質大量釋放,導致滲出和糜爛加重,使病情惡化。
使用堿性洗滌劑
許多皮膚病患者,如手部皸裂性濕疹患者有反復使用堿性肥皂、洗衣粉或洗滌靈洗手的習慣。其實,這些洗滌用品容易導致皮膚更加干燥,使皸裂、瘙癢加重。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用肥皂洗澡可抑制皮脂分泌,使皮膚更干燥,從而加重瘙癢。因此,這類患者可試用含油脂豐富的香皂。
飲食不節
一些人可因食海鮮、狗肉、牛羊肉、魚、蝦、蟹、蠶蛹及各種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而誘發濕疹、蕁麻疹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或使其加重。因此,對過敏體質者來說,應避免辛辣刺激之食物,飲食宜清淡,可適當吃些水果,補充多種維生素。
【關鍵詞】 中藥益母草 常規治療 蕁麻疹
【中圖分類號】 R758.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115-01
在蕁麻疹又稱風疹塊,它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皮膚病,導致蕁麻疹的病理因素極其繁雜,絕大多數蕁麻疹患者都不查不清楚其發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其不存在明顯的病理因素,其臨床的主要病理顯現為,皮膚呈異常的蒼白、鮮紅色,人體皮膚會出現極其瘙癢的感受,皮膚隨機則會風團癥狀,較為嚴重者,風團會成片性散布與全身,出現血管水腫和大皰的恐怖皮膚現象。蕁麻疹還是一種具有反復性發作的皮膚病癥,目前西醫治療蕁麻疹的效果也不明顯,制止病癥的速度較快,但是一旦停止用藥就會出現復發現象,本文主要通過中藥益母草的合理使用,在根本上調理人體體制,從根本上治療蕁麻疹,且治愈效果持久,不易復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這一期間在我院皮膚科接受治療的98例完全都符合皮膚診斷標準的蕁麻疹患者,按照患者的不同體質特性、年齡、性別等平均分為49名觀察組和49例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男性蕁麻疹患者17例,女性患者占32例,其中急性蕁麻疹有39例,慢性蕁麻疹有10例,年齡最小的患者才4歲,最大的有82歲,平均27.1±9.78歲,患者治療病程最少的是5天,最久的有19年,平均298.83±15.76天;在對照組中男性蕁麻疹患者占13例,女性患者占36例,其中急性蕁麻疹的有34例,慢性的有15例,年齡最小的患者有7歲,最大的已經87歲,平均35.67±15.69歲,患者治療病程最少的是7天,最久的有15年,平均317.59±17.58天。
1.2 治療方法
將參加這次試驗的98名蕁麻疹患者,對其兩組同時進行不同的治療措施。根據其蕁麻疹患者的不同皮膚臨床表現病癥,對其進行合理的用藥方式。觀察組:49例蕁麻疹患者采用單方益母草中藥治療,益母草的一般采用量在30到60g左右,也可加入其他防風、甘草等中草藥,一般服用3到5劑后,皮膚就逐漸恢復正常狀態,回訪一年半都不曾出現再次復發的現象;對49例對照組蕁麻疹患者,使用西方顆粒藥物治療,或借助醫療機械等各種常規的治療方法,一般療效能過及快速顯著,但是一旦藥物停止,就會產生復發現象,在一年半的回訪調查中,大多數蕁麻疹患者都沒有完全治愈,經常性復發現象相當嚴重。
1.3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7.0對其兩組不同用藥的實際的臨床表現數據結果,進行詳細對比分析,從而得出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用P
2 結果
根據兩組的實際臨床表現效果分析得出:采用益母草中藥治療方法的觀察組臨床表現治愈率高達93%,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治療對照組的75%。在我院皮膚科接受蕁麻疹不同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這98例蕁麻疹患者都沒有出現不良的藥物反映。根據兩組的實際臨床表現效果分析得出,使用常規治療措施和采用中藥益母草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蕁麻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高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其特點主要是在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發無定處,驟起驟退,退后不留痕跡,蕁麻疹發作時皮膚瘙癢、風團發無定處[1]。引起蕁麻疹最主要的介質是組織胺,非免疫反應性蕁麻疹多是由某些物質進入體內,使補體 C3 及 C5 分解,產生 C3a及 C5a 等過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激肽等介質引起,這些介質使機體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加從而產生蕁麻疹的一系列癥狀[2]。對于這種皮膚過敏性疾病,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主要是抗過敏和對癥治療,其作用往往快且短暫,但如果中斷治療,蕁麻疹就極易出現再次復發現象[3]。
益母草辛甘,微寒,具有祛瘀活血,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等功效,臨床應用于痛經、閉經、產后血瘀腹痛及難產等婦科病。《本草經》有這樣的記載,將其煎湯浴身,可治皮膚“癮疹”,用其治療蕁麻疹是根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理論,通過益母草活血養血,使風滅疹消癢止[4]。現代研究表明,益母草內服外用,能消除過敏原,抗組織胺,改善皮膚微循環[5]。通過我院皮膚科對中藥益母草在治療蕁麻疹中的臨床表現效果,證明益母草在蕁麻疹治療中占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是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的。
參考文獻
[1]張惠敏,倪誠 ,王濟,李英帥,李玲孺 ,鄭燕飛,白明華,張妍, 俞若熙,井慧茹,田恩惠,王琦.第十一講調理過敏體質治療蕁麻疹的醫案探討察[J].中醫藥通報.2013,(10):4-5
[2]何振晶.中、西醫對蕁麻疹的認識及中醫治療蕁麻疹的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藥學報.2009,(5):5-7
[3]郭士全.蕁麻疹湯治療蕁麻疹110例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09,(8):16-20
[4]夏寶林.益母草治療蕁麻疹 62 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20109,(8):51-53
【關鍵詞】 綜合療法 治療 熱蕁麻疹
急性熱蕁麻疹屬于祖國醫學中血虛濕蘊“癮疹”,是一種以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暫時性、瘙癢性、潮濕性紅斑和風團為特征的較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一般病程在三個月以內。我們自2006年以來,綜合療法治療急性熱蕁麻疹100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例患者均為我校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12~48歲,平均(30.4±1.34)歲;病程1~7天18例,7~15天12例。對照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14~50歲平均(30.3±1.45)歲;病程7~15天18例,7~15天12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觀察病例均符合《皮膚性病學》中關于急性熱蕁麻疹的診斷標準[1]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急性風熱型“癮疹”的診斷標準[2]。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濕毒清膠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三次;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ml,維生素C注射液2.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滴;復方甘草酸銨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均為1次/d;復方苦參洗劑外洗,一日一次,每次洗30min。
2.2 對照組 西替利嗪,每次10mg,每日1次。
2.3 療程及其他 2組治療期間禁魚、蝦、蟹、蛋類、酒類及異體蛋白高、辛辣的食物等。2組均1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2.4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 療效標準與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風團消退,臨床體征消失,不再發作;有效:風團消退≥30%或消退后復發間隔時間延長,瘙癢等癥狀減輕;無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或消退不足30%。復發:停藥后3個月出現風團,瘙癢。
3.2 結果 綜合療法治療組顯效80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5.0%。單純西藥治療組顯效65例,有效12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77.0%。經U統計,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與單純西藥治療組痊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急性熱蕁麻疹與中醫文獻中記載的血虛濕蘊型“癮疹”是同一疾病,。其常出現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癥狀,如皮疹、粘膜水腫、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其病因復雜,發病機制多屬I型變態反應。西藥治療本病多以抗組胺藥物為主,其作用機制是拮抗組胺與靶細胞上特異受體結合,從而阻斷其產生的生物效應。我們采用大劑量維生素C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因為,一是它們能對抗組胺引起的小血管擴張,在體內能爭奪效應細胞上的組胺受體,致使組胺失活,使其不能發揮活性介質的作用,從而增強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減少了血漿的滲出;二是促進了體內抗體的生成,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復方甘草酸銨注射液有較強的皮質激素樣作用,但激素樣副反應,它是通過穩定細胞膜拮抗過敏介質等多種途徑,發揮其抗炎,抗過敏作用。急性熱蕁麻疹多屬血虛濕蘊,治以養血潤燥,化濕解毒,祛風止癢,而濕毒清膠囊正具有此作用。外用復方苦參洗劑外洗,可迅速緩解因過度搔抓引起的潮紅、腫脹、滲出、瘙癢。本研究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急性熱蕁麻疹療法效果優于單純西藥療法,對該病治療既能較好地改善癥狀,又可避免應用其他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從而發揮了綜合療法治療該病的優勢。
參 考 文 獻
我有一個去除蕁麻疹的方法,我家寶寶用過的,很有效。用新鮮桃葉(就是結桃子的桃樹上的葉子)半斤,煮水,用這水給寶寶搽洗患處,每天早晚擦洗2~3次,如果疹子比較嚴重可以增加次數。一般連著搽洗五六天就好了。
桃葉水煮一次就行,把水存起來,每天用一些,可以用好幾天的。我家寶寶長疹子時用桃葉水擦洗,不到5天就不癢了。
專家點評:桃葉當成藥物使用時,具有清熱、解毒、殺蟲和止癢作用。因此可以用新鮮桃葉汁直接搽在蘋麻疹處,或用桃葉煮水洗澡或反復搽洗蘋麻疹,對部分寶寶的蕁麻疹的確有效。
哺乳媽媽需控制自身飲食 琪琪小青蛙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很多寶寶是過敏性體質,出現蕁麻疹可能與寶寶對食物的過敏和選擇性吸收能力較差有關,如果媽媽飲食不當,寶寶在吃媽媽的母乳也可以會出現。吃海鮮等高蛋白食物的媽媽,喂奶后,寶寶特別容易出現蕁麻疹,所以,媽媽要嚴格加以控制飲食。
專家點評:蕁麻疹是過敏性疾病中的一種類型,如果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患蕁麻疹,奶粉中的蛋白質有可能激發或加重蕁麻疹的出現。
相對來說,母乳喂養對寶寶蕁麻疹會好一些,但媽媽的飲食對寶寶是有影響的,蝦、蟹、海鮮等高蛋白食物媽媽盡量少吃,使母乳中的蛋白刺激因素少一些。
中西醫結合應用好 Twiggy
我家寶寶在患蕁麻疹初期,即急性蕁麻疹和初起疹子的時候,試著用西藥中的抗過敏藥(開瑞坦)。如果寶寶一周后疹子還沒有消退,我就會考慮帶寶寶去看中醫。最后,在中醫堅持喝了一個多月中藥,疹子基本上都消退了。
專家點評:應用抗過敏藥治療蘋麻疹是西醫常用的方法,對輕癥急性蕁麻疹效果比較好,但對反復蕁麻疹或嚴重蕁麻疹效果就不令人滿意了。中醫強調辯證后選擇中藥,中藥對部分急性蕁麻疹是有效果的,但由于蕁麻疹寶寶常有過敏的體質基礎,容易反復發生,因此中藥應用時間較長,寶寶往往難以接受。
先尋找過敏原 Xiaoxiaozhu
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達到根治目的。目前許多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藥物,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如有條件,先帶寶寶去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過敏原。
專家點評:理論上,尋找過敏原是治療蕁麻疹的根本方法,目前已經有檢測多種過敏原的方法,并且也可以對測得的過敏原進行逐漸脫敏,希望能徹底治療蕁麻疹。實際上,蕁麻疹寶寶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激發的,需要多環節提高寶寶的耐受性,才能達到降低過敏性的目的。需要強調的是,注射法脫敏是有危險性的,尤其小于5歲的低年齡段寶寶。
過敏性體質需保守治療 ycliuqin
我家寶寶是過敏性體質,寶寶八個多月時因為感冒發燒吃了很多消炎藥,感冒剛好就長紅疹,一大片的風團。帶他去看了醫生,醫生說過敏性體質的人免疫力比常人強,受到一點點小刺激,免疫機制就產生反應了,再建議保守治療,開了一些抗過敏的藥,之后寶寶就沒有再出過疹子了。
專家點評:有過敏體質的寶寶非常容易感冒,感冒又會加重過敏狀態,形成惡性循環。很多媽媽常誤以為寶寶體質差,要求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其實過敏體質的寶寶不是免疫力低,而是對感染或其它刺激反應過強。因此治療方法是用抗過敏藥,讓身體內的免疫反應減輕一些,從而消退皮疹。
皮膚護理很重要 bingyuan
寶寶起疹時,除了去看醫生外,我還會特別注意護理寶寶的皮膚,如不用熱水給寶寶洗澡,因為皮膚粘上熱水后,疹子起得更多。一天內,給寶寶擦3~4次復方石灰粉藥水,而且不帶寶寶去冷熱交替明顯的場所。
專家點評:有皮疹的寶寶注意皮膚護理非常重要,一定不能用熱水給寶寶洗澡,因為熱水增加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皮膚通透性增加,導致癥狀加重。還要避免寶寶搔抓,搔抓刺激不但會加重皮疹,而且容易損傷皮膚,醫生常用爐甘石洗劑達到解毒和止癢作用,很少用石灰粉藥水。
春風吹來了蕁麻疹 方 鳳
媽媽記憶中的“風團” 蕁麻疹為何不斷
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俗稱風團,表現為寶寶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疹塊,大小不等,皮膚發癢,搔抓后紅斑和疹塊加重。過敏原是引起蕁麻疹的罪魁禍首,過敏原有很多種,如食物因素,藥物,感染、動物、植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等。由于過敏原難以明確,因此難以立即阻斷過敏原,導致蕁麻疹反復出現。
正確識別蕁麻疹
蕁麻疹的皮疹形態特征如下:
短期出現紅疹
皮膚迅速出現扁平發紅的疹塊,邊緣有紅暈。在紅色疹塊出現前數分鐘,皮膚常發癢或有麻刺感。
部位不定
疹塊出現于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或黏膜+疹塊數目和大小不定。通常疹塊消退處的皮膚完成恢復正常+一般已經出過皮疹的皮膚在24小時內不發生新疹塊。反復的新疹塊會在別處皮膚陸續出現。經過數天至數周后疹塊停止發作。
持續時間不同
疹塊持續時間不定,多數持續1~2小時自然消失,也有持續數小時或1~2天的。
蕁麻疹VS濕疹
病因相似
蕁麻疹不等同于濕疹,是兩種疾病,其皮疹形態特征和臨床類型是不一樣的,但蕁麻疹和濕疹都屬于過敏性疾病,病因類似,治療方法也類似。
癥狀截然不同
蕁麻疹
蕁麻疹的臨床類型中常見有急性、慢性和血管神經性水腫類型。蕁麻疹分布無對稱性。
急性蕁麻疹急性發作,全身瘙癢,可伴高燒,嚴重急性蕁麻疹會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病程達1~2周。
慢性蕁麻疹:皮膚反復發生疹塊,持續1~3個月或數年之久,病情程度不定。會并發人工蕁麻疹或冷性蕁麻疹,如在衣服松緊受擠壓處的皮膚發生疹塊,接觸冷水或冷風吹拂時發生疹塊。
血管神經性水腫(也稱巨大蕁麻疹):突然在口唇,面側部或四肢局部出現腫脹,腫脹部位皮膚顏色正常。一般癢感不明顯,數天內自然消退,但會反復出現。
濕疹
分干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濕疹常為對稱性分布。
干燥型濕疹:紅色丘疹,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干性節痂現象,很癢。
脂溢型濕疹: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后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眉際、鼻旁、耳后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滲出型濕疹:多見于較胖的寶寶,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后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會向軀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生后2~3個月的寶寶容易發生濕疹,1歲以后逐漸減輕,2歲以后
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寶寶會延續到幼兒或兒童期。患過濕疹的寶寶即使痊愈以后,仍然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所以要盡可能避免寶寶接觸致敏原。
蕁麻疹的治療原則
重視精神的力量
媽媽多從精神上安撫寶寶,因為情緒緊張會加重蕁麻疹。找出家里備用的抗過敏藥物,按醫囑給寶寶服用。如果皮疹很快控制,就要加強護理,同時尋找蕁麻疹的可能原因,加以去除;如果皮疹嚴重或繼續發展,則立即去看醫生。
查找病因
帶寶寶上醫院協助醫生盡可能找出病因和誘發因素,有感染時用有效的抗生素,對可疑的過敏食物停止再吃,如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停用可疑藥物,如青霉素,磺胺藥,血清,疫苗;避免昆蟲叮咬或避免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但多數蕁麻疹很難確定或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使用脫敏療法要慎重
對明確的過敏物質(即過敏原)要避免寶寶再接觸。有些過敏原醫學上已經有標準品,通過間隙低濃度注射到寶寶身體內,然后在2年或更長的時間內緩慢提到高濃度,讓寶寶對此種過敏原的耐受性提高,再去接觸此種過敏原就不會發生蕁麻疹或其它過敏性疾病了,醫學上稱為脫敏療法。
理論上,脫敏療法是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根本方法,但實際上過敏性疾病的寶寶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激發的,需要多環節提高寶寶的耐受性,才能達到降低過敏性的目的。不過,注射法脫敏有激發過敏性疾病發病,還有過敏性休克的危險性。
媽媽的細心護理
不讓寶寶搔抓
由于皮膚發癢,寶寶會不自主地用手去搔抓,這不僅不能止癢,反而越抓越癢,加重了蕁麻疹。媽媽將寶寶的指甲修減干凈,多陪寶寶玩耍,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冷敷止癢
皮膚發癢時用局部冰敷會使皮膚局部血管收縮,降低皮膚溫度,使過敏物質濃度下降,達到減輕癢的感覺。當寶寶搔癢難耐時,冷敷是止癢的好方法。
避免熱敷
皮膚發癢不能熱敷,雖然熱敷當時有減輕癢的感覺,但很快會發現癥狀加劇了,這是因為熱敷使皮膚血管擴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物質。
飲食要注意
蕁麻疹的發生很大程度與飲食有關,因此,寶寶的飲食宜清淡,讓寶寶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葡萄,香蕉,蘋果橘子,番茄,黃瓜,胡蘿卜,蘿卜等。少吃油煎油炸和辛辣類食物,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劑的食品。
不能忽視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