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22 16:02:5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家政服務規則,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財務規則;政府采購;資產管理
近年來,高校的管理體制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步伐不斷深化,高校內部的經濟活動也逐步增加,特別是在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后,高校的財務管理更是面臨較大的變化。目前,財政部也公布了修訂后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以下簡稱新規則),新規則已經開始實施,對財務監督等內容更加重視,高校的財務管理更需要提升到多方監管、共同監管的高度上。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校資產是國家投資積累起來的,它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近年來,隨著高校的經濟活動和自主辦學的放開,高校的資產逐步增加,高校也大多都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但是其政府采購資產管理上還是滯后形勢的變化,在管理意識、手段和方式上都有一些缺陷,需要加強管理。
一、新規則下高校加強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的意義
政府采購資產是指各級政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為了開展、為公眾提供服務的需要而在財政部、其他部門和社會的監督下,以法定的方法程序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高校作為實行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其采購必須實行政府采購。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教育部門都明確提出在高校推行政府采購資產的要求,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對資產的投入不斷增加,高校實行政府采購并加強資產管理是有重要的意義。
(一)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有利于物資的合理配置
高校的物資品種繁多,不同的院系都需要不同的物資,物資的使用也沒有效率。長期以來,很多的高校在物資采購上還仍然是追求全面,追求公平,因此不同的部門都有多種重復的設備,例如電腦、打印機等重復度非常高,部分設備使用率不高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嚴重分散的資金使用造成了各個單位難以購置高精尖的設備,大型設備無法投入使用。這種資源的浪費不利于高校的發展,而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財務預算,以學校統一招標,減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采購,采購一些合適的設備,有利于緩解資源的浪費和部分設備的短缺,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有利于提升物資質量,促進課題項目驗收
政府采購一般都是采用招標采購的方式,招標采購可以利用市場競爭的方式,在保證資產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資產的價格,同時又有更加嚴格的合同條款和驗收方式等制約供貨商,在服務質量上也有所保證,這樣就可以真正達到價優、質優的目的,實現提升采購的質量,從而利于學校的教學活動等。當前的高校有眾多的課題、項目等,課題的經費也占比較大,課題和項目對經費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規定,一般而言預算中儀器采購是通過政府采購程序獲得的也是驗收通過的重要考量標準,這是儀器購置規范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在高校中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業是有利于項目課題的驗收。
(三)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有利于規范財政支出,減少權錢交易
政府采購一般是采購公開化,招標也公開,談判也是競爭性較大,這種市場化的操作模式可以提升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在政府采購上,高校首先要科學編制采購預算,從源頭上防止不合理采購、盲目采購行為,對學校投入也主要是依據合同條款,這有利于扭轉學校重分配管理輕管理監督的體制,加強資產的管理和集約理財,資金的使用面可以更加廣泛,緩解資金支出的矛盾。同時,在以往的分散采購模式下,各種不正當的競爭就會對高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公開采購和招標時可以將采購者和供貨商分離,購買者和付款方分離,提升采購的透明度,避免腐敗行為,促進高校的廉政建設,增強學校教職工對采購人員的信任度。
二、高校實行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的政府采購資產管理還是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其在資產管理和配置上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問題仍然較為明顯。
(一)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的聯系不夠緊密,二者相互脫節
很多的高校目前還是存在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相互脫節的現象,政府采購還是不能夠和資產管理有效銜接。部分高校重采購輕管理,政府采購僅僅是一個采購方式,并不是將其當成資產管理的入口進行管理,沒有認真審核申請采購的預算是否符合現實的需要,是否根據現有的資產進行核實,是否存在重復購置。對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挪用的現象明顯。很多的高校由于經費都是國家財政撥款,在教育事業支出上不進行成本核算,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格,沒有計提折舊。高校對資產的管理上較為忽視,對無形資產、經營性資產的管理上沒有有償使用的觀念,很多的設備只有一些小部門自管自用,部分設備還移作他用,公物私用也存在,對資產管理認識不夠。
(二)監督管理不到位,資產保值增值率低,資產配置失衡
很多高校的預算管理主要是局限于資金的管理,在實務上的管理沒有預算管理的意識,審計監督不到位,對一些投資項目都沒有進行事前的審查,事后也沒有績效的評估,資產的配置缺乏有效的約束。很多的高校都將注意力集中于找項目、要資金上,輕視對現有資產的管理和考核,資產使用部門的負責人績效也和資產管理關聯度不大,對資產的購置也主要集中于當前的需要,并沒有考慮到長遠的使用,忽視了資產的經濟性和實用性。不同的部門配置不合理,供需失衡,各單位承擔的任務量不同,造成其占有和使用的資產不相協調,資產的質量和數量差別較大,部分資產閑置,一些單位卻無法及時配置資產,影響了工作。
三、新規則下加強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的措施
新規則在很多的方面和舊規則有差異,新規則進一步明確了規則的適用范圍,強化了事業單位的預決算管理,規范了事業單位的收支管理,同時它對事業單位的結轉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等也進行了完善。從其變化可以發現,新規則下更需要加強規范高校的政府采購資產管理。
(一)強化采購預算編制和執行,保證采購預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新規則對事業單位的預決算管理進一步強化,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要貫穿其預算編制和執行,并作為其政府采購活動等的前提和依據。新規則第六條規定“事業單位預算是指事業單位根據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高校的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對高校而言,采購預算編制是否科學是政府采購能夠順利進行的保證,高校要做好資產管理就首先要做好政府采購預算,強化預算的計劃論證,細化其預算的編制。高校在執行政府采購的時候,需要在預算編制、資金支出、采購計劃等進行改革,由專業人員編制更加詳細的需求和收支計劃,嚴格按照編制的預算進行采購,做到專款專用,認真執行采購計劃,建立起高效的防控體系,強化責任追究,保證采購的有效性。
新準則對預算管理進行了強化,高校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有步驟、高標準。首先,堅持要以部門預算為基礎,提升部門預算編制的質量,將單位取得的各項收支都完整體現在部門預算中。其次,要科學地編制預算,預算編制前要對產品的性能、價格、品牌等進行前期調查,對貴重物品的適用性、技術人員配備等進行科學論證,避免盲目定價。再次,要細化采購的項目,采購預算要有二級、三級細項,加強部門的審核工作,真正做到沒有納入預算的不進行采購,提升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匹配度。
(二)完善資產管理,加強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的聯系,提升資產配置效率
新規則完善了資產的分類,對固定資產的定義進行修改,適度調高了固定資產的單價標準,對資產的配置、使用和處理也進行了規范管理,高校需要更加科學精細化地管理資產。高校要加強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的結合,政府采購對資產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政府采購是資產管理的第一步,采購好了資產才能夠做到清晰管理,高校要力求達到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的相互補充。高校內部要建立起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提升資金安排的物化率,提升資產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對利用率不高的資產堅決不采購,建立起有序的資產流動機制,合理處置存量資產,保證使用率最高,優先內部調配,保證資產的配置效率最高。高校內部要進行資源整合,建立學校的設備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推進資產的合理、高效利用,并利于加強管理。
(三)加強財務監督,提升人員素質,優化資金管理和采購監督
新規則對財務監督重視程度很高,在第十一章專門增設了“財務監督”一章,對財務監督的主要內容、監督的機制和內外監督制度進行了規定,高校的資產采購、管理、資金管理都是需要相應的財務監督。高校要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建立起新型的資產管理模式,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使用,這樣才能夠實現新規則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實現對高校采購和資產管理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相結合,保證對事業單位各個時點的無縫隙監督,將財務活動全部納入監督。在采購前高校需要將采購信息和現有的資產信息進行核對,保證采購的合理和嚴肅,實現事前的監督。高校要同時做好和外部專業采購機構的溝通,并及時將采購預算的執行情況匯報至上層監督機構,明確相應的監督制度,依法公開相關的財務信息,自覺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
高校的資金管理也是本次新規則的關注點,新規則界定了結轉和結余的概念,完善了資金的管理。在采購上,高校也需要做到專款專用,提升資金使用的有效性,減少腐敗現象。對此,高校還需要內部加強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的結合,通過多方面的措施提升其監督的效果,以定期不定期的監督相互穿行,提升監督的效率。同時,高校還需要通過加強教育,提升人員的素質,提升采購人員和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道德感,從而加強其對工作的負責態度,減少不必要的失職,保證資金的安全。
事業單位新財務規則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等財務活動有新的規定,需要事業單位進行研究并執行。本文以高校為探討對象,結合其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的內容,探討在新規則下加強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的必要性等內容,希望能夠對高校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岫輝 提高高校政府采購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1
為充分展示靈武市家政服務業發展成果,特別是國務院《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政策扶持以來帶給家政企業良好的發展機遇,通過靈武市服務業創業街的建設,孵化一批家政服務企業創業,吸納更多的下崗、待業和農村務工人員從事家政服務業,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家政服務需求,結合靈武市家庭服務業發展實際情況和靈武市服務業創業街現狀,以“政府引導,協會投資,會員參與,群眾受益”的運營機制,推動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運營。經相關部門協商決定在2019年8月6日舉辦2019年靈武市第二屆家庭服務業技能大賽,以此宣傳靈武市家政服務品牌,促進家庭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家庭服務技能大賽,展示靈武市家庭服務行業形象,推動家政服務業技能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家政、認識家政、關心家政、參與家政、選擇家政,擴大家政消費需求。按照“協會組織,企業參與,崗位練兵,務求實效”的原則,積極引導家政服務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干一行,愛一行,立足崗位成才,提高服務技能,在全市家庭服務業中掀起學習提升家政技能的。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靈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靈武市總工會
靈武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
靈武市婦女聯合會
承辦單位:
靈武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
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
協辦單位:
靈武市星通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二)技能競賽組委會辦公室(設在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
主任:楊志軍
副主任:王新民
成員:王麗紅、武麗萍、畢麗娟、楊楠、張建峰、楊婷、
王萬霞、王麗、賀靜、李燕、蔡生保、毛青青、馬玲
(四)競賽考評專家組成人員,由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確定有關專家組成。
三、競賽項目
包括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競賽內容為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兩部分,理論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四級(中級)命題,技能操作根據家政服務人員必備操作技能比賽。競賽在靈武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具體指導下進行。
四、活動主題和活動口號
(一)活動主題:開展家政服務技能競賽,提高行業服務水平,推動家庭服務進社區,滿足市民家庭服務需求。
(二)活動口號:
1、您的家務
我的事業。
2、讓家政服務成為靈州工匠新名片。
3、轉變就業觀念
選擇家庭服務行業。
4、讓專心專業的家政服務業走進千家萬戶。
5、家政服務是您最好的家庭助手。
6、激昂青春創業靈武。
7、展現家政風采
爭創行業標兵。
8、賽出水平
比出風格
超越自我。
五、比賽安排與步驟
(一)宣傳報名階段(6月15--7月5)。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商務局、市婦聯、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參賽通知,廣泛動員,組織選拔,推薦企業和個人參賽報名。
(二)培訓提高階段(7月6日--7月20)。選手由報名企業集中組織封閉式強化訓練,靈武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巡回督導。
(三)組織比賽內容
時間:2019年8月
地點:靈武市服務業創業街
內容:此次技能大賽共設三個比賽項目,分別為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同時設立手工制作觀賞賽區。
六、參賽對象
1.從事家庭服務工作的一線員工,年齡在18-55周歲,身心健康,有1年以上從業經驗,表現良好,無投訴和違規記錄。
2.愛崗敬業、積極進取,誠信服務、善于溝通,勤奮好學、鉆研業務,具有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及家庭服務專業知識。
4.比賽以企業名義報名,每個企業每個項目由不超過五名選手組成團隊參加比賽,不接受個人報名,報名企業必須在工商或相關主管部門注冊一年以上,市場信譽良好,誠信度高,無違法違規記錄。
七、報名方式
1、參賽人員按要求填好報名表,由所在家政企業蓋章后統一送交至大賽組委會。
2、報名時間從2019年6月25日起至2019年7月20日止。
3、報名地點為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靈武市花雨湖濱商業街東側)。
4、聯系人:于麗 聯系電話:0951-4716860
(二)培訓預賽階段:2019年7月20日-2019年7月30日
1、由參賽企業自行組織參賽人員參加業務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培訓。
2、參賽企業組織經過培訓過的參賽人員進行預賽,成績優異選手進入決賽。
3、確定進入決賽選手并將參賽選手成績等相關資料報送大賽
組委會。
(三)決賽階段:2019年8月6日
1、決賽地點:靈武市服務業創業街
2、實際操作:賽前10分鐘由選手抽取比賽序號,按組次進行實際操作比賽,每組完成時限為15分鐘。
八、競賽規則
1、競賽分預賽、決賽兩個階段。預賽按照大賽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實際操作比賽,前15名選手進入決賽,決賽按照人社部門職業技能鑒定工種的有關規定和實際操作評分標準評定選手成績,比賽成績按百分制計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分值比例為3:7,兩項成績之和為最終成績。
2、比賽分為家政服務員組、育嬰員組、養老護理員組。
3、比賽順序嚴格按照選手抽取的順序進行,不得隨意調換。
4、每個參賽選手只能參加一個項目竟賽。
5、上屆家庭服務業技能大賽前三名選手,不得參加同一工種比賽。
九、獎項設置
1、金牌家政服務員、金牌育嬰員、金牌養老護理員,并頒發獲獎證書及獎金。
2、家政服務員能手、育嬰員能手、養老護理員能手各兩名,并頒發獲獎證書及獎金。
3、優秀家政服務員員、優秀育嬰員、優秀養老護理員,各三名,并頒發獲獎證書及獎金。
4、優秀組織獎二名,頒發獎牌。
本次賽事獲獎名單,將在相關網絡媒體上予以公示。
十、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大賽活動是家政行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的重大舉措,是促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是增強家政服務行業整體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各家政企業要高度重視、科學籌劃、精心安排,做到責任到人、分工明確、落實到位,確保大賽取得成效。
(二)加強動員,比學技能。靈武市家庭服務業協會要召開動員大會,深入宣傳政策規則,講清大賽的目的意義,鼓勵會員踴躍參賽,接受歷練,增強素質。要通過網絡平臺、電子屏、墻報、標語等多種手段宣揚大賽活動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弘揚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價值取向,營造學知識、比技能、促提升氛圍。
(三)刻苦訓練,爭創佳績。各家政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培訓方案,統籌安排時間任務,積極采取崗位練兵、脫崗培訓、以老帶新、模擬競賽等多種方式,扎實開展大練兵活動,努力促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大幅提升,爭取取得優異成績。
十一、其他規定
1、各參賽選手務于2019年8月6日8:00時準時到達賽場,遲到10分鐘以上者將取消其參賽資格。
2、會場內全體人員要遵守紀律,講究文明禮貌,不許大聲喧嘩,應聽從大賽工作人員指揮,以保證本屆大賽圓滿成功。
3、參賽選手應統一著裝,儀表大方,并嚴格按大賽項目內容認真完成規定程序。參賽人員不得將手機帶入賽場,違者將取消其參賽資格。
4、與評判無關人員一律不準以任何理由進入評判場地規定的范圍,不準干擾裁判員的評分工作。
5、選手參賽中,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相互暗示或提示,如遇有作弊現象,將按照違規棄權處理。
6、本次大賽不收取報名費和參賽費。
一、在線調查情況
本次參與調查114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03人,18-25周歲9人,占7%,26-35周歲57人,占50%,36-45周歲29人,占25%,46-55周歲19人,占16%?;橐鰻顩r:18人未婚,94人已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占2%,高中20人,占17%,大專24人,占21%,本科及以上67人,占58%。居住方式:獨居3人,占2%,夫妻二人11人,占9%,夫妻加孩子32人,占28%,夫妻加孩子加老人46人,占40%,夫妻加老人5人,占4%,其他方式17人,占14%。家庭月收入情況:2000元以下4人,占3%,2000-4000元55人,占48%,4000-6000元15人,占13%,6000-8000元22人,占19%,8000元以上18人,占15%。
被調查人員中,34%較需要家政服務,35%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沒有請家政員的原因,57%選擇自己及家人有時間做,1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
家政服務項目方面,被調查人員中,56%選擇家庭保潔,13%選擇烹飪,9%選擇照看孩子,7%選擇照顧老人,其它15%。對于家庭保潔頻率,52%需要每周一次,12%需要每兩天一次,3%需要每天一次。對于烹飪服務頻率,30%需要每天,11%需要不定期。對于照顧家中病人,41%選擇需要專業護理,29%需要基本照料。對于家中有學齡期孩子的家庭,28%需要接送孩子上學,21%日常家務,21%課業輔導。
家政員類型方面,被調查人員中71%選擇鐘點工,25%選擇白天來,不住家,3%選擇住家型。家政員的年齡段:51%選擇36-45周歲的,42%選擇46-55周歲的。家政員的性別:86%選擇女性,14%選擇男女不限。家政員的籍貫:52%要求市內,46%無所謂。
在招聘家政員方面,64%選擇熟人介紹,32%選擇家政公司。而在選擇家政公司的時候,46%考慮的是口碑。
被調查人員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務上花費500元以下,41%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市場供需存在著矛盾。調查顯示居民對家政服務等級需求越來越高,保潔、保姆等初級項目外,對月嫂、養老護理、病老陪護、課業輔導等中高級服務項目需求量逐步增大?,F市場尚還不能滿足需求。但由于市場魚龍混雜,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廣大居民面對現在的家政服務供需現狀往往無從選擇,不是找不到滿意的服務,就是不敢接受服務,市場供需矛盾突出。
2. 行業觀念陳舊。家政服務業作為從傳統保姆發展而來的新行業,尚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現在一方面居民對家政服務專業技能需求越來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務上花的錢卻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舊觀念的影響,怕丟面子,怕受歧視,寧愿無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 市場需求大,服務網絡少。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人員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務,說明我區家政服務市場的需求是龐大的,64%的人選擇熟人介紹的家政服務人員,這表明家政服務業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網絡,導致供需無方,接觸難,在短期之內熟人介紹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務業的長期發展。
4. 市場管理不夠規范。家政服務業由于市場廣闊,供不應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場結構混亂。目前新北區的家政服務業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對服務質量也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市場價格不統一。如月嫂服務,收費價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務員的自身安全和利益無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無法保障。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政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1. 建立巾幗家政服務機構,打造服務品牌。各級婦聯作為群團組織,社會誠信度高,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婦聯組織要主動承擔起引進、促進、推進巾幗家政服務健康發展的責任,組織動員下崗女工和外來務工婦女自主創業。2014年,我區已成功引進江蘇省好蘇嫂家政服務品牌,并大力學習和借鑒山東濟南陽光大姐、浙江杭州西麗巾幗家政的好經驗好做法,在行業樹立標桿,帶動全區家政服務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2. 加強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素質。擁有專業的家政服務隊伍是創建品牌的重要基礎,而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是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新北區婦聯聯合好蘇嫂家政服務中心,積極發揮巾幗創業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點、嚴要求定期集中培訓不同級別、不同檔次的家政服務人員,同時還將進行職業道德、法律常識、家庭禮儀、操作規則等一系列操作性、針對性較強的業務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為,提高家政人員整體素質,以適應家政服務市場不同層次的雇主需求。
【關鍵詞】家政服務 供求 行業發展
一、家政服務的潛在供求分析
從當前家政服務市場需求現狀來看,經濟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類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家庭成員工作繁忙,無暇打理家務活,需要請鐘點工打掃家庭衛生,這部分家政服務需求占總需求的比例最大;二是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獨生子女無力承擔老人的日常照料,需要聘請專業看護、保姆負責照料老人生活;三是家長對孩子的撫育投入越來越大,需要聘請月嫂、家庭教師給予孩子專業化的護理和教學輔導;四是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條件優越的家庭對家政服務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諸如健康咨詢、家庭理財師、家庭營養師、家庭園藝等高層次服務項目的需求日益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務行業擁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
但是,家政從業人員供給卻出現較大缺口,導致家政服務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家政服務行業工資水平、社會地位偏低,工作時間長,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大部分就業者不會選擇在這一行業就業;二是家政從業人員來源渠道單一,大部分人員為年齡超過40歲的家庭婦女,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觀念落后、道德素質偏低、技能水平較差,只能從事傳統的、低層次的家政服務項目;三是家政企業存在著招工難、員工穩定性差、專業培訓不到位、內部管理混亂的問題,極易發生家政從業人員流失現象。同時,家政企業不重視高層次服務內容的開發,固守于傳統的家庭清理打掃、裝修搬運、家電維修、月嫂、保姆等項目,難以滿足高端家政服務職業的市場需求。
二、經典案例解析
一站式高端家政服務企業――廣州家事無憂
廣州家事無憂家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家事無憂)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掛牌企業,是一家提供專業高端家政服務的供應商,旨在方便用戶生活,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將虛擬家政服務變成有形套餐商品提供給用戶線上線下預定,每一個訂單輸出服務都是標準化,以保證高端服務的品質。
在管理方面就是采用了員工化,統一招生、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持證、統一工作、統一管理、統一合同簽約,讓每一位家政服務人員直接享有底薪保障與合理的晉升機制,有效維護人員穩定性,防止優秀家政服務人員的人力流失;同時家政服務人員受到工作規章約束后,有利于提高家政服務的服務水平,讓服務更高質,消費者更滿意。
在運營方面就是采用了系統化,以互聯網為基礎,統一的信息化系統制,數據平臺的建設和數據的深度挖掘,可以使信息得到有效的集成,使得數據、訂單的流轉更為高效。通過信息管理系統把企業的客戶、員工、服務過程、消耗、財務、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集成起來,共享信息和資源,同時利用相關數據分析尋找潛在的客戶,有效地擴展了企業的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能和質量,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在家政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力。
在市場方面就是采用了細分化,根據家政服務行業社會需求變化,對行業進行重新的定位,細分市場,細化標準,與時俱進地制定服務標準,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把家政行業服務內容由簡單的家庭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尚未出生的嬰兒到白發蒼蒼的老人,每個年齡段都將成為家政行業的服務對象,讓家政服務成為消費的新熱潮。
在培訓方面就是采用了定期化,引進國際先進培訓體系,定期為每一位家政人員進行專業在崗培訓,豐富的員工教育活動,不斷完善持續提升服務技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服務團隊,使得每一位家政人員都可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服務技能得到了廣大消費者極度好評,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三、家政行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家政服務行業管理
為推動家政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各地方政府應當將家政服務業及其從業人員納入到各級管理機構的規范管理范圍中,借此來規范家政服務行業的管理。地方政府應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不斷加強宏觀管理,并要求有關部門肩負起相應的管理職責。同時地方政府應當對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予以足夠的重視,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引導社會各界建立專門的家政服務業監管委員會,并下設日常工作機構,對本地區全部的家政服務公司進行監管。監管委員會在開展工作時,應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依據,并滿足現代服務業的要求,對國外發達國家先進、成功的經驗進行借鑒,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的規劃,完善行業管理政策和標準,并建立家政服務人員信譽檔案,認真受理客戶的投訴,及時解決問題。此外,監管委員會可采取抽查、走訪、定期檢查等方式,加大對家政公司的管理力度,借此來督促他們提升服務質量,與此同時,應對家政公司及其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
(二)規范家政企業組織運作
家政企業的組織運作規范與否直接影響該行業的發展,為此應當對現有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進和完善,可實行單一的員工制管理,以此來逐步取代現有的中介制,同時,將中介型的家政企業改造成以員工制管理的公司制企業,并在員工制管理的家政企業中推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立并健全嚴格、統一的規章制度,采取一體化的運作方式,即人員培訓、推薦就業和員工管理一體化,通過這種管理模式的運用,能夠使家政服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直接的勞務關系轉變為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不但提高了家政服務人員與客戶的協商地位,而且使原本并不穩定的雇傭關系變為相對穩定的正式勞動關系,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可以留住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的家政服務人員,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這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建立家政服務供需網絡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可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家政服務供需網絡,該網絡針對的主要群體為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可由家政服務業監管委員會設立信息網絡中心,建立包含求職者、從業者、用戶及家政服務機構在內的電子檔案系統,將這些人員的基本信息全部收入到系統當中,如基本情況、是否接受過專業培訓、有無家政服務工作經驗、個人信譽如何、受到過的獎勵和處罰情況等等。同時,系統中還應收錄家政業的各類新聞、動態及監管情況,并以互聯網為依托,隨時將這部分信息在網絡上公開,以便社會各界進行及時了解和監督,以此來促進家政服務水平的提升,為家政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拓展家政服務內容
從國內家政服務市場的總體情況上看,家政服務多以初級為主,隨著人們對家政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給中高級家政服務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契機。為此,應當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家政服務內容進行拓展,為家政服務產業化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家政服務公司可將目標放在新服務領域的開拓上,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家政服務范圍進行擴大,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跨區域、跨省市,乃至跨國家的家政服務業務。此外,應對家政服務內容進行不斷創新,以此來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家政服務公司可結合用戶對服務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滿足客戶提出的各種要求,這有助于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
(五)提高家政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為了滿足家政服務的潛在需求,并促進該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應當不斷提升家政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首先,要加大對家政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借此來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隨著各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家政服務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必須加強對家政從業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與家政服務工作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其次,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國家職業標準中的規定內容為依據,由此能夠使更多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獲得資格證書。再次,應做好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由于家政歸屬于服務行業的范疇,因此,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家政公司應將對從業人員的崗前教育、崗中管理和崗后考核作為重點內容來抓,幫助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該行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四、結論
總而言之,家政服務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在需求。為此,各地方要重視引導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加強家政服務行業企業規范化管理,并通過建立家政服務供需網絡,有效應對當前家政服務市場供需失衡的現狀。同時,家政服務行業還要根據市場對家政服務的新需求,不斷拓展家政服務項目,提高家政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從而全面提升家政服務質量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瑞輝.我國家政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以“中青家政”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陳欽,夏云建,黃澤峰.基于SWOT分析我國家政服務發展問題研究――以長樂市家政服務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6-77.
[3]賀景霖.中國城市家政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4(1):69-71.
〔關鍵詞〕 家政工人;食宿費用;最低工資;分配正義
〔中圖分類號〕DF47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2)02-0069-06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資助項目“家政工人勞動權益保障研究”(20100471134)
〔作者簡介〕胡大武,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重慶 400031。
家政工作(特別是住家工的工作)是模糊的、可變的,難以準確描述和量化?!?〕其中,食宿和工作時間難以界定是住家家政工人報酬很難測算的最主要因素。〔2〕但是,無論對家政服務員還是雇主,工資報酬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需要建立起相應的食宿等支出與工資報酬相關規則,以規范家政服務關系。
一、食宿費用義務分配:他山之石
對于住家家政服務員來說,食物、住所和衣物常常是工作的補償。住宿、食物、衣物等被納入主人開支計算,直接或間接成為報酬的一部分。住宿直接或間接構成家政工人工資的一部分是家政服務領域的邏輯。不過,在現代勞動法照耀或者應該照耀家政工人的視野下,食宿責任分配與食宿性質的認識密切相關。就一般產業工人而言,食宿常常并不被視為工作條件。但是,對于家政工人,特別是住家家政工人而言,居住空間是生活的必然邏輯;而食物是否供給則要復雜得多。顯然,對于食宿性質的認定直接影響到家政工人的工資水平。從目前世界各地立法看,有三種立法選擇模式:
(一)勞動條件理念下雇主責任:禁止從工資中扣除
禁止扣除食宿費用的立法例以菲律賓、新加坡、巴西、菲律賓和津巴布韋等國家為代表。在該模式立法下,食宿被視同為家政工人的工作條件,特別是對住家家政工人而言,食宿往往成為勞動之首要條件。因此,提供食宿邏輯成為雇主責任的一部分。在菲律賓,《勞動法典》第144條規定,最低工資不包括家政工人的食宿和醫療護理費用在內?!斗坡少e民法典》第1689條以及第1690條也做了類似的規定?!?〕巴西早于1972年便將一般產業工人所獲得的基本保障擴展到了家庭工人群體,并于2006年修改相關法律禁止從薪金中扣除以食宿為形式的實物成本〔4〕和禁止雇主在提供了食物、住宿和衛生用品后扣減工資。〔5〕津巴布韋有關家政工人食宿的原則是家政工人必須接受在其他國家被當作是報酬并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免費食宿或補貼。1992年《家政工人法令》第6條規定:家政工人有權獲得免費住宿,免費往返交通費用,免費照明,免費做飯的燃料,免費的常用水或者規定的最低津貼。
在我國,目前諸多地方家政服務合同范本均要求雇主家庭要保證家政工人的食宿。例如,《吉林家政服務合同(員工管理全日制類)》、《廣州家政服務合同》均將“保證其食宿”作為雇主家庭的義務,認為食宿為雇主應該提供的工作條件,住家家政工人不應為此買單。例如,《北京市家政服務合同》第5條之(3)明確規定:甲方應安排乙方員工每月4天的休息時間和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并保證其食宿,遇國家法定假日不能合理安排乙方員工休息時,要給予日平均工資兩倍的加班補助。
①新加坡并沒有將食物供給納入雇主的免費義務之中,這表明新加坡立法并不認為食物為家政工作條件。
在新加坡,有關家政服務住所條件的相關規定更為嚴格,特別是對確保住所的健康安全做了明確的規定。法律要求凡是為其所雇傭的工人提供住處,或者為簽訂合同的其他人所雇傭的工人提供住處的雇主,應當為這些工人及其家屬提供足夠的和適當的住處、充足的衛生的用水,以及足夠的和適當的衛生設備。①〔6〕可見,新加坡的規定將住宿作為雇主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應該提供給勞動者雇員的必要勞動條件。
將食宿供給視同為家政工人的工作條件或許用以詮釋住家型家政工人具有合理性。畢竟,對于那些需要照護的常年臥床不起的老、弱、病、殘的人以及處于育嬰初期的嬰兒而言,隨時的伺服是必然要求。此種情形下,將食宿定性為家政工作的條件顯然具有合理性。然而,要求食宿條件可能并不是出于接受家政服務的雇主或其家庭的需要,對于那些移民而言,獲得食宿是她們能在陌生之地生存的最好保障。顯然,將該類工人所需要的食宿確定為工作條件并不具有合理性。此外,對于非住家家政工人而言,食宿的缺少并不影響家政服務義務的履行。可見,立法絕對地禁止雇主扣除食宿實不可取。
(二)非勞動條件理念下的家政工人責任:食宿費用扣除許可
當將食宿視為非工作條件的時候,雇主為家政工人提供的食宿邏輯上成為家政工人報酬的重要構成部分。這意味著家政工人承擔食宿支付義務。該模式以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美國伊州為代表。采用該模式的國家,其政策立法反映出了食宿并非工作條件的邏輯假設,家政工人應該自行安排食宿,并承擔該筆費用開支。如果住在雇主家,相當于雇主代替其承擔了該筆費用。因此,雇主從家政工人工資中扣除住宿費用理所當然。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121條規定:“提供勞務者享有的食宿待遇也應當折合成相應的款項計入工資?!痹谖靼嘌?,不住在雇主家的家政工人每小時的工資是4歐元到8歐元之間。住家家政雇員每月工資為360到540歐元。移民家政工人, 每月是600至720歐元。因為食宿被視為實物工資,每月工資可能因此減少45%。〔7〕荷蘭法律規定,如果家政工人與雇主同住,雇主可能要求家政工人支付這些費用,他可以從家政工人的工資中扣除。不過,法律規定食宿費用不得高于實際價值。雇主不可以通過扣除高額工資的方式來虐待家政工人?!?〕現行的《美國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家庭雇主可以豁免適用最低工資標準規定、加班補償規定和禁止童工規定。〔9〕這似乎表明了美國當前聯邦立法在保護家政工人方面的保守態度。美國聯邦的這一規定,事實上也對各州產生了很大影響。例如伊州法律規定:雇主如果能夠證明提供住宿是給工作者的補貼,就可以扣除該費用?!?0〕雇主不得強迫工作者接受以住宿替代工資,除非家政工人同意。〔11〕雇主的扣除不得比實際提供給工作者的更多?!?2〕雇主不得扣除任何違背健康或安全的住房費用〔13〕。
將食宿供給不視同為家政工人的工作條件可以詮釋非住家型家政工人和那種基于節省成本主動要求居住在雇主家的家政工人的食宿扣除規則的合理性。然而,對于那些需要獲得隨時伺服的需求者而言,則顯失公正。恰如西班牙皇家法令第7條(1)所規定的那樣:一旦一天的工作日結束,家政工人沒有義務呆在雇主家中?!?4〕對于需要隨時伺服之人而言,將食宿定性為工作條件則是客觀事實的必然。
(三)折中――扣除限制
為了確保食宿等費用被合理地納入工資范疇,防止雇主對家政工人工資報酬權的侵害,許多國家既不絕對禁止雇主扣除食宿等費用,也不放任雇主自由扣減,而采取了折中辦法,對扣減食宿等進行限制。有關食宿等限制立法可以分為兩類:
(1)區分家政服務員的不同情形。(A)區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尼泊爾,對全日制家政工人來說,她們每天24小時和每周7天整年與雇主呆在一起,雇主應為她們提供安全和單獨的住宿以及數量充足的衛生食品。不得從其報酬中扣除此類費用。對非全日制工人來說,住宿和食物費用的負擔應取決于雇主的同意,而且不具有強制性。〔15〕(B)區分住家型與非住家型。法國對住家和非住家家政工人進行了區分。只有住家家政工人才許可扣除食宿。但與尼泊爾不同的是,法國對扣除比例也做了限制。該國全國性集體協議規定家政服務合同必須明確是否需要雇員住宿。如果要住宿,雇主必須向家政工人支付相當于實際工作時間的同一時間段內不少于工資的1/6的報酬,夜間叫護理者要支付薪水?!?6〕
對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家政工人的區分實際上與住家型和非住家型的區分具有內在一致性。住家型家政工人通常屬于全日制工人,而非住家型家政工人則更可能是非全日制。不過,區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必然邏輯將導致食宿性質認定上的沖突。事實上,食宿性質本不應因家政工人是否住家或者是否全日制而有所不同。按照尼泊爾的規定,對住家型家政工人而言,食宿的性質為工作條件。而對于非住家型家政工人而言,食宿性質則不具工作條件性質。
①不過,該扣減不適于每周工作時間不到24小時的家政工人。labour.gov.za=2011-5-4。
(2)設定扣除食宿等總量。設定扣除食宿總量的限制存在兩種情形。(A)扣除數額限制。總額扣除限制在加拿大被普遍采用。例如,在加拿大卑詩省,《就業標準法》第14條規定,雇主每個月收取的食宿費用不得超過325加元。此外,我國臺灣地區勞委會職訓局規定外勞住宿費以4千元新臺幣為上限?!?7〕(B)設定扣除食宿比例。比例限制具有靈活性。限制食宿最高扣除比例的立法模式可以防止家政雇主無限制地扣減家政工人食宿費用,有效防止家政工人報酬權被侵害。例如,如果一個雇主家庭具有足夠多的大型房間,并且經常沒有人住,若許可家政雇主不受限制地提供居住空間,并從家政工人的工資中扣除,這使雇主達到了間接強制出租的目的。規定食宿構成工資報酬的比例有直接規定和間接規定兩種。(a)直接規定食宿構成工資報酬的固定比例。例如墨西哥的法律規定:當由雇主提供食物和住宿時,被算作為工資的50%?!?8〕墨西哥將家政食宿費用確定為工資報酬的固定比例,盡管有利于實務操作,但未考慮最低工資制度對于家政服務員勞動報酬保護的作用,明顯缺乏靈活性。在西班牙,傳統趨勢是把食宿視同為家政工人自身的開支,雇主不過是為其提供食宿服務而已。一般情況下,家政工人要支付食宿費用,數目不受法定最高限額約束,并且雇主可以直接從家政工人的收入中扣除。但是,西班牙1985年第1424號皇家法令第5條規定改變了傳統的習慣,規定家政工人45%的工資可以抵扣為食宿費用。在南非,僅僅某些費用可以從家政工人的工資中扣除。按照《就業條件基本法:家政服務業》(Sectoral Determination 7)適用于所有的家政工人(包括獨立承包人和那些被機構雇傭的人)。該法扣減的條件包括:雇主不得要求家政工人承擔培訓、設備或工具、工作服、食物、罰款等費用。雇主可以扣減不超過整個工資10%的住宿、借款和預支款費用。① (b)間接規定。一些國家從確保家政工人最低工資報酬權出發,規定了食宿扣減后家政工人的工資報酬占服務期間工資總額的比例,間接地許可雇主扣除家政工人食宿費用的比例。但是如何確定扣除的上限比例,各個國家差異非常大。坦桑尼亞2010年《工資規定和雇傭法令》規定:同雇主住在一起并獲得食物等的家政工人至少應該獲得他們提供服務期間68%的工資。這表明雇主扣減家政工人工資的比例最高可以達到其服務期間工資總額的32%。同時,坦桑尼亞法律制定了家政工人最低工資標準。這意味著家政工人被扣減食宿費用后的68%的工資仍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葡萄牙區分家政工人工資差異,特別強調對獲得最低月工資家政工人的保護。該國法律規定,實物支付的限制取決于工人所得的工資是否是最低月工資或者較高的工資。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雇主提供所有的食物,食物支付的價值按照當地實際的價格計算,但不得超過總報酬的35%;如果只是提供一頓主餐,比率是15%;如果提供住宿,比率是12%;在第二種情況下,實物支付不能超過現金支付的部分,除非集體協議另有約定?!?9〕可見,葡萄牙并未將食宿扣除于最低工資之外,而是對那些工資水平僅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家政工人規定了扣減的限制。若將食物和住宿總計,則不得超過總報酬的47%。也就是說,按照葡萄牙法律,家政工人食宿差不多可能達到工資報酬的一半。
二、食宿責任的分配正義要求:程序公平與實質公平
2011年6月,國際勞工組織第100屆年會高票通過的《家政工人保護公約》第12條之2款規定:“國家法律或法規、集體協議或仲裁判決書可以就將家庭工人報酬的有限比例以實物補貼的形式予以支付作出規定,其條件不會低于普遍適用于其他工人類別的條件,但要確保此類補貼得到工人的同意并與個人用途相適宜且有益于工人,以及賦予實物補貼的現金價值既公平又合理?!钡牵〖壹艺と说墓べY很難明確標出一個固定的數額,其因時間和地點乃至工作內容、性質的差異而變化。因此,這要求相關食宿規則必然需要具備靈活性,并以此實現食宿支出責任的分配正義。通過前述分析,無論是絕對禁止扣除食宿,還是許可扣除食宿的制度設計均無法實現家政服務關系中食宿責任分配的正當性。而食宿承擔責任的折中模式意味著家政工人和雇主之間靈活談判的余地增加,以扣減比例限制為核心的國家干預機制意味著食宿責任分配正義的程序公平和實質公平實現的可能性。相關立法條款需要確保在食宿分配之程序公平基礎上促進實質公平的實現。
(一)程序公平:家政工人事前同意
程序公平不僅是實質公平的前提,也是程序正當性的基礎。程序公平不僅意味著雇主和家政工人之間意思自治,更多地反映了當事人雙方自我選擇,本質上家政服務關系中勞動者權利市場化實現方式的重要性。當國家不應該或者很難對某些問題給出確定答案的時候,程序性制度設計就成為判斷家政服務關系是否具有正當性的實質條件,成為市場中因機會主義可能造成的不公平交易后果的矯正手段。
的確,將食宿作為工資一部分看待的時候,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現代工資禁止“實物支付”的理念。家政服務當事人事先同意程序不過是在考慮家政服務特殊性的前提下,對傳統勞動報酬支付方式的回應。由于工資報酬為家政服務合同最主要的條款,也是家政工人工作的最終目的。因此,家政工人獲得有關工資報酬的細節性規定不僅是其知情權的必然要求,也是預防合同履行過程中糾紛的前提。這是食宿責任分配正義的必然邏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勞動標準法》規定,雇主必須事先取得雇員的同意才能扣除。當然,同意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推定的。英國1991年《就業法》也明確規定:除非雇員已事先簽訂了書面的同意文件,雇主不應從其雇傭的雇員工資中作任何扣除。
如果雇主沒有同家政工人事先約定食宿費用的開支,那么按照勞動法“傾斜保護原則”得以推定為食宿免費。在很多情況下,當家庭雇主要雇請住家保姆的時候通常認為提供住宿是雇請住家保姆的前提條件。既然住在雇主家干活,那么就不可能讓家政工人只在住處睡覺不吃飯。吃飯和住宿就成為雇傭雙方協議的潛在邏輯和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經常因為冗長的工作急事,家政工人被迫與雇主家庭住在一起。家政工人在家能提供很多方便。在一些國家,家政工人住和他們雇主一樣的房屋甚至是法律要求。在加拿大,政府1992年發起了居家照護工程(LCP),并規定工作事項一旦完成,雇主若要家政工人繼續呆在雇主家,那么其就應該提供相應的食宿。然而,居住在雇主家可以節省開支,對家政工人并非不利。綜合這兩方面原因,在現代社會對于家政工人工資報酬制度設計,是否免費供應住宿和食物應該留給雇傭雙方當事人決定。凡合同事先沒有明確規定的,應由雇主承擔食宿開支。不過,這一問題還涉及到工資報酬標準。在將家政工人納入勞動法律保護并適用最低工資法規的情況下,家政工人的工資報酬可能滿足食宿費用的開支。如果家政工人沒有被納入勞動法并適用最低工資法規的時候,家政工人可能發現他們掙的收入不夠支付住宿費,這當然加大了惡性循環。
(二)實質公平:最低工資制度對扣除的限制
國家對住家型服務工人的工資應該從最低工資標準方面作出政策指引,就食宿開支作出原則而靈活的規定。將食宿費用排除在住家家政工人所享受的最低工資之外,賦予家政工人最低工資保障權,既體現了勞動法上對勞動者最低人格尊嚴的基本保障,又體現了立法上的靈活性,給家政工人和雇主留有合適的空間。
加拿大安省1990年《雇傭標準法:家政清潔、兒童保姆、臨時看護者》第3條規定:每個雇主應該支付家政清潔工人、小孩保姆或居家臨時照護者不低于《1990年安大略州第325條修訂法》中第10(1)款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第4條規定:當吃、住或食宿都成為雇主計算家政工人最低工資的因素時,應該評估吃、住或食宿的最高費用,以此來判定是否符合《1990年安大略州第325條修訂法》中第10(1)款規定的最低工資。第10(2)條規定:吃、住的費用不應該從雇員的最低工資中扣除,除非雇主實際上已經提供了該雇員吃或住。此后,加拿大2000年《雇傭基準法》第23(2)住或食宿(Room or board)的規定繼承了1990年的相關精神,規定:如果雇主提供住和食宿,那么關涉住或食宿的最低工資總額應該被視為雇主已經將其作為工資支付給雇員了。這表明,安省家政工人的食宿是被作為工資對待的。當計算最低工資時,雇主可以將家政工人的食宿考慮進去。不過,安省設置了限制條件:第一,扣減必須以實際發生為前提。除非雇員在家里已經吃或住,否則包吃、包住或吃住全包的費用不應該被計算進工資。根據安省《雇傭標準條例》(Employment Standards Regulation)第19條的規定:當雇主提供的住房配置了適當的家具,適宜人居,配備干凈床單被套和毛巾等以及便于進入衛浴等設施的時候,雇主在支付工資時才能適用住宿條款。第二,如果雇主為雇員提供吃、住或吃住都提供,雇主必須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金額。雇員的工資總額,在扣除如《加拿大養老計劃》、《雇傭保險》規定的金額和所得稅之前,必須加起來達到工作時限的最低工資。當然,這些規定的數額僅適用于家庭雇主直接雇傭型家政工人。
英國立法規定事實上將家政工人做了區分。立法者試圖將真正的被視同為家庭成員的家政工人排除在最低工資法之外。參見英國《全國最低工資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legislation.gov.uk/uksi/1999/584/regulation/2/made=2011-8-14。如果家政工人要支出食宿費用,那么其就要受到最低工資保護法的保護,反之,若被真正視為家庭成員,則不受該法的保護。這也表明,英國法許可雇主扣除家政工人食宿費用,但受到最低工資法律的規制。
三、食宿責任分配正義實現:我國立法選擇
食宿責任分配正義的實現,需要建立在勞動法傾斜性保護家政工人的前提下分別從總體原則和具體操作兩方面實現??傮w原則以將家政工人納入勞動法保護,特別是最低工資保障制度適用于家政工人為基點。具體操作規則則需要充分體現家政工作的特殊性,給家政服務雙方留下自我協商,靈活處理的余地。
(一)總體原則:最低工資限制。在家政工人特殊的工作環境中,家政工人體面勞動價值目標是否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食宿責任分配規則。對此,國際勞工組織《2011年家政工人建議書》第13段專門提出家政工人食宿處理的基本原則。該段規定:當就以實物補貼的形式支付有限比例的報酬作出規定時,成員國應考慮: (a) 對報酬中可用實物形式支付的比例全面設限,以防止不適當地減少家庭工人及其家庭維持生活所需的現金報酬; (b) 參照客觀標準,例如市場價值、成本價或由公共主管當局視情況制定的價格,來計算實物補貼的現金價值; (c) 將實物補貼限制在那些明顯適合家庭工人的個人用途和對之有好處的項目范圍內,如食物和住宿。第16段規定:如果提供膳宿,在考慮國情的情況下它們則應包括:……(d) 質量好且數量充足的餐食,如果家庭工人有任何文化和宗教要求,應滿足此種要求?!?0〕國際勞動組織的該規定分別從扣除比例、價值和用途三個方面對雇主的實物扣除做了限制,兼顧了不同國家歷史文化傳統的現實,同時,也在勞動法視野下提出了防止侵害住家家政工人報酬權的基本要求。國際勞工組織所的公約建議書所規定的基本原則要具體化為締約國國內法律,必然需要將原則具體細化為可執行操作的規則。然而,公約建議書為我國國內立法提出了三個方面的難題。第一,《2011年家政工人建議書》所規定的(a)所要求的全面設限涉及到是總額設限還是比例設限。無論總額設限,還是比例設限均需要考慮什么樣的總額和比例是合適的;第二,公約建議書的(b)款所指向的食宿報酬市場價值、成本價等如何核定才能確保公平;第三,公約所規定的“質量好且數量充足的餐食”如何判斷。顯然,要求政府就此作出非常劃一的規定不僅在技術上無法操作,而且也必然剝奪家政服務當事人自主性和市場需求的靈活性。鑒此,破解這三個難題,我國立法應該給予食宿開支費用承擔靈活性的基礎上,對食宿費用給予限制。
家政工人被納入勞動法律制度中保護必然意味著最低工資保障法律規則適用于該群體。由于家政工作的特殊性,特別是食宿本身就體現出家政服務特殊性,因此,需要特殊的家政工人最低工資限制。具體而言,對于照護屬于雇主需求的,那么應禁止雇主扣除食宿費用;反之,許可家政服務雙方約定食宿費用承擔。扣除社會保險、稅收、食宿等費用后,家政工人工資報酬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二)具體操作:固定數額限制與比例限制
以加拿大卑詩省、安省代表的立法采取總額限制模式,防止家庭雇主過多地扣減家政工人工資報酬。加拿大卑詩省家政服務每小時最低工資為8加元,卑詩省扣除總額325加元相當于家政工人一周工作5天,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每周40小時的最低勞動工資標準總額。安省2010年3月公布的每小時家政工人最低工資為1025加元,每周雇主可以扣除8525加元食宿費用。每周的食宿費用幾乎是家政工人8個小時即標準工作日1天的勞動報酬。如果按照每月四周時間計算,那么安省與卑詩省的總額扣除量相等,同為325加元。 可見,加拿大普遍的食宿扣除標準為家政工人一周的最低工資。若以月計算,則為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四分之一。不過,安省勞工部對于家政工人食宿規定更為具體。其分為單獨的食費、單獨的房費和食宿費三類,同時區分私人和非私人食宿。(a)私人食宿費每周為8525加元,非私人食宿費為5355加元。(b)單獨的食物費用每餐為255加元,每周最高為5355加元。(c)單獨宿費為私人為3170元,非私人則不許可扣除宿費。加拿大魁北克省則將食宿納入最低工資范疇,在判斷家政工人所獲得工資報酬是否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時候,不扣減食宿費用,僅扣減退休金(cpp)、就業保險(EI)和收入稅?!?1〕顯然,這可能導致最低工資制度對家政工人保護目的落空。 總額限制意味著減少了家庭雇主同家政工人之間自我談判的權利。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乃至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必然進行調整,反而多增立法成本。因此,我國立法應拋棄扣除總額立法模式,選擇扣除比例模式。
比例限制模式有固定比例和靈活比例兩類。固定比例的優點在于執行操作的劃一,便于執行。然而,卻剝奪了家政服務雙方自由協商的可能性。因此,我國立法可以采取靈活比率范式。世界各國扣減食宿比例及最低工資見下表:
世界各國食宿扣減比例表
國家比例最低工資是否扣減食宿備注
南非10%不扣減不超過整個工資的10%
坦桑尼亞32%扣減扣減后工資不低于總工資的68%
西班牙45%不扣減不超過總報酬的45%
葡萄牙47%不扣減包括在最低工資范圍內
墨西哥50%不扣減食宿扣減占50%
卑詩省25%不扣減每月不超過325加元,經比例換算為25%。
巴西70%不扣減30%至少應該為現金支付,這意味著巴西的實物支付比例可達到70%。
哥倫比亞30%不扣減如果家政工人獲得的是最低工資,實物支付不超過總報酬的50%上限。
由上表可知,世界各國多數將食宿納入工資報酬計算,在判斷家政工人獲得的報酬是否低于最低工資水平時并不扣除食宿,并且各國扣除食宿比例差異很大,從10%到70%不等。其中扣減比例占家政工人總工資絕大多數為30%-40%左右。在所有國家中,南非對家政工人保護力度最大,食宿扣除所占工資的比例最小。巴西食宿扣減比例最高,為70%。筆者認為,我國家政服務食宿扣減最大比例以不超過總報酬30%為宜。這主要基于如下幾點理由:(1)比例太小限制了家政服務雙方靈活性。畢竟雇主提供給家政工人的食宿數量、質量等條件不同,其扣減的價格也應該不同。比例太大,難以防范家庭雇主虐待和剝削家政工人的危險。工資發展歷史表明,實物工資制度常常導致雇主濫用扣除權利,克扣虐待家政工人。(2)就我國家政服務實踐而言,食宿往往被認為是雇主家庭的當然義務。立法具有采取扣除較低的標準的社會文化基礎。(3)實物支付本身存在價值評估的困難,評估亦產生相當費用。(4)許可家政服務雙方在不超過家政服務員工資總額的30%的范圍自由協定,一方面確保了家政工人最低勞動權益保護目的的實現和確保報酬大部分為現金,同時也給予家政服務當事人雙方意思自治的余地。
結論
家政服務過程中食宿等費用一方面構成了雇主的支出,另一方面也直接或間接構成了家政工人總報酬的一部分。凡直接為雇主帶來利益或者是雇主利益產生過程中必然的開支均不應被歸于家政工人勞動報酬之中。就我國未來立法論,有關食宿開支承擔的規范應從三個層面規定:(1)基于照護職責履行而被雇主要求住家的,雇主應當免費提供食宿。(2)禁止雇主未事先約定而從家政工人工資中擅自扣除,家政工人和雇主在合同中就食宿事先約定的,扣除比例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30%。(3)在食宿扣除后,家政工人所得報酬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實物工資只有在超過法定最低工資以上時才許可(4)未事先約定的,視同為雇主同意免費提供食宿。
〔參考文獻〕
〔1〕魏靜. 論我國家政工人勞動權益立法保護模式選擇〔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5): 115.
〔2〕 Judith Rollins,Between Women:Domestics and Their Employers,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5,p.74.
〔3〕 Amparita S. Sta. Maria, Study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hild Domestic Workers in the Asia-Pacific,p.40,省略/public/english/region/asro/bangkok/download/cdw_legalprotect.pdf=2011-08-17,see 省略/civilcodeofthephilippinesbook4.htm=2011-08-17.
〔4〕〔16〕〔18〕〔19〕〔20〕 國際勞工局,家庭工人體面勞動,國際勞工大會,報告四(1)〔R〕.第100屆會議,日內瓦,2010.11,100,84,119,130,36.
〔5〕 Ana Virgínia Moreira Gomes & Patrícia Tuma Martins Bertolin, Regulatory Challenges of Domestic Work: The Case of Brazil, McGill University.Labour Law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 2009, p.8.
〔6〕 英主編. 外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99.
〔7〕 eurofound.europa.eu/eiro/2002/05/feature/es0205206f.htm=2010-02-02.
〔8〕 Eva Cremers,Leontine Bijleveld,Katrien Depuydt, Your Rights as A Domestic Worker in A Private Household,2008.p.10.
〔9〕 林曉云等編著. 美國勞動雇傭法〔M〕. 法律出版社,2007, 37.
〔10〕〔12〕 820 ILCS 115/9〔Z〕.
〔11〕〔13〕 29 CFR § 531.30, 820 ILCS 115/9〔Z〕.
〔14〕〔15〕Blackett A. “Making domestic work visible: The case for specific regulation.”Labour Law and Labour Relations Programme Working Paper No. 2.Geneva: ILO.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