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企業國際貿易范文

企業國際貿易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2-04 10:52:1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企業國際貿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企業國際貿易

篇1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競爭;比較優勢;存在問題

國際貿易開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無和提高消費者剩余。中小企業在企業的縫隙中生存,以大型企業無法比擬的靈活性,起著拾漏補缺的作用,因此無論是中小企業品種的多樣性,還是因為地區間的成本差異產生的價格競爭力,都使得中小企業成為國際間活躍的貿易主體。

1、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性

(1)從自身角度來看

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自身競爭力的增強是有益的。首先,作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業可通過國際化經營擴大市場占有率。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不同,各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1樣,當國際競爭激烈時,中小企業可以在國外尋找低競爭的銷售市場。其次,國際競爭可以迫使中小企業管理工作逐步正規化。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企業要面對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與國內市場相比,將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因此,國際競爭將迫使中小企業謹慎行事,不斷學習,靈活機動地調整。此外,國際競爭還有助于中小企業無形資產的積蓄,成功的國際競爭可以為企業樹立形象,從而有利于企業吸收資金、吸引人才等等。

(2)從宏觀角度來看

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看。首先,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勞動力供給豐富,在國際貿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但是,又由中國長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員國之外,中國的出口嚴重依賴于外貿零售商。因此,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有利于形成千軍萬馬搞外貿的格局,可以帶動相關區域經濟的發展。另外,在剩余經濟條件下,大企業雖然效率極高,由于受到社會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開工不足,導致社會就業的急劇衰減。相比較而言,中小企業設備簡單,易于及時改變生產方向,可以比較好地符合消費者標新立異的需求。所以,中小企業對維持較高的就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在社會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而社會有效購買力也相應隨之降低的趨勢下,市場的非均衡現象成為剩余經濟最為普遍的現象和最為棘手的問題。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國際貿易,對緩解市場的非均衡壓力,避免過度競爭具有積極的作用。

2、中小企業的比較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1)比較優勢

1般地說,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表現為兩個方面:其1,品種的多樣性;其2,在1定程度上表現為絕對成本優勢。

1、品種的多樣性。在現代大機器工業條件下,盡管技術的進步,使各種自然條件下的生產都成為可能,而且國際間產品生產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但國際間產品生產的差異仍然存在。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大企業生產品種的單調性。具體地說,盡管大企業具備強勁的生產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各個方面的需求,特別是對那些社會總需求小而缺乏彈性的商品,大機器作業顯得無能為力。同樣,需求具有多樣性要求的產品或品種大企業、大機器生產也不如中小企業得心應手。所以,在生產品種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業具有大企業無法比擬的絕對的靈活性。在國際市場上只要存在對多品種、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價格上具有絕對成本優勢。1般來說,在國際統1大市場條件下,大企業廣泛地采用機器體系進行生產,不僅可以降低單位商品分攤的固定費用,而且可以通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降低單位產品的可變成本。但是,在市場容量相對小的細分市場上,由于受到大機器工業生產的特點所限,大機器工業的優越性無法顯現出來,中小企業的半機械化作業甚至手工作業的所需的設備簡單、投資較少、調試方便、改變生產方向容易,因此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業的高度自動化的機械體系。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中小企業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特別是那些具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中小型工貿公司,成本低廉,生產方向選擇靈活,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國外市場,在國際貿易方面大有所為。

(2)存在的問題

自由競爭能夠充分發揮各市場行為主體的積極性,但是也存在明顯的盲目性與缺陷。在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也出現1些問題和偏差,主要表現為過度的價格競爭、信息不靈通和缺乏規模經濟效益等問題。

1、價格競爭。毫無疑問,在貿易條件不發生過度惡化的條件下,千軍萬馬搞外貿可以擴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貿經營主體過多,就會導致單純的價格競爭和貿易條件的急劇惡化。根據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在完全競爭市場,商品的需求彈性為負無窮大。也就是說,價格變動的趨勢與需求量變動的方向相反,而價格的微弱變動會導致需求量的巨幅變動。如果價格提高1點點,需求量就會大幅萎縮,如果某1市場價比統1商品的市場價格降低1點點,需求量就會大幅上升。千軍萬馬搞外貿,實際上形成了類似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根據產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成果,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可以在短期內使消費者獲得較大的實惠,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導致過度競爭和貿易條件的迅速惡化。在市場處于均衡和供不應求條件下,完全競爭能較好地發揮作用,但是在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時,巨大的市場供給的壓力使得廠商展開無情的價格競爭,最終導致廠商的利潤空間壓縮甚至得不償失。2、信息不靈通。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和國際貿易另1個比較大的問題是信息不靈敏的問題。1般地說,中小企業設備相對簡單,調整生產方向容易,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國際市場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產批量小、人員規模小,1般無法承擔在外設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們所獲得的國際市場需求信息主要依賴于國外零售商、親戚朋友的口頭信息甚至國內的專業外貿公司。這種信息不靈敏的狀況給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3、缺乏規模效益。中小企業生產批量小、人員規模小,無法在全球各地廣泛設置分公司。1方面,由于形成了千軍萬馬完全競爭格局,中小企業發展外貿對1個國家貿易條件的惡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另1方面,中小企業開展外貿,每1個外貿經營主體都必須配備相關的人員和設施,使得外貿經營的固定費用大大增加。這樣,使得中國外貿經營的規模效益越來越差、貿易條件越來越惡化。

此外,像融資渠道不暢、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觀層次上的政策,以及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的挑戰這些內外部的壓力都會使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面臨巨大挑戰。

3、參與國際競爭時中小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1)加強信息化建設

中小企業參與外貿經營最主要的是1個信息問題。掌握了國際市場需求的信息才能開展外貿經營,否則只能是異想天開。所以,把參與外貿經營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提到重要位置是明智之舉。當然,中小企業的信息化,也不能貪大求洋,盲目追求全面信息化,而必須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分階段發展,有步驟地穩步推進。最基礎的信息化要求是中小企業有1個信息通道,能夠將自身有關的產品信息出去,同時,能夠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信息。中小企業的信息化也可以采取委托中介公司甚至政府外貿部門信息的方式實現。這個方式簡便易行,而且能夠節省費用。對于國際市場信息的搜集,經濟條件較差的企業也可以采取上網的方式訪問和查詢有關廠商、消費集團的網站。

(2)發展合作經營

在國際貿易實踐中,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形成了類似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容易導致過度的價格競爭和貿易條件的惡化。因此,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解決這個問題。

在現有的自由貿易格局下,外貿企業發展應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或以同等規模企業的為基礎發展對外貿易的合作經營。合作經營可以降低總的固定費用、可以建立合理價格協商機制,可以避免過度競爭,可以有效地擴大出口。毫無疑問,廠商理性具有局限性,社會、企業主管部門甚至中介機構應該通過1定的措施,譬如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使用、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的優惠條件等鼓勵外貿經營主體的合作經營。

(3)加強外貿經營人才的建設

1般地說,中小企業設備簡單、生產規模小、人才短缺。在現有的經營條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當其沖的地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是以家族為中心、以農村的基本經營條件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所以無論是所有者、經營者還是普通的作業人員都存在科學技術知識匱乏、經營管理方式陳舊的問題。同樣,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也是在家族企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經營外貿的人員也是從經營國內貿易的人員中挑選出來的,外語、外貿知識貧乏是中小企業經營外貿的最大的弱點。在外貿人才缺乏的條件下,中小企業只能依賴其他公司間接經營外貿。所以,外貿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業發展外貿的瓶頸。

加強外貿經營人才的建設可以通過引進和自主培養的方式實現。在中國教育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引進招聘外貿人才已經不是難事。同樣,對以家族為基礎的中小外貿企業也可以通過派遣留學生的方式培養發展外貿所需的專業人才。

中國的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是完全符合中國中小企業狀況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在全球經濟1體化的今天,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開拓全球市場,制定與自身相適應的跨國經營策略,才能使中國的中小企業在未來的國際經濟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前在中國擴大開放的政策引導下,中國中小企業更應積極學習和借鑒國際跨國公司的成功經驗,進行國際競爭以促進自身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乃醒.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與預測(2002~2003)[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2、張玉利,任學鋒.小企業成長的管理障礙[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3、李雪松.加入WTO與中國經濟前景[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4、張漢英.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研究[J].改革研究,2005(5).

5、黃津孚.中小企業信息化刻不容緩[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1).

篇2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競爭;比較優勢;存在問題

國際貿易開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無和提高消費者剩余。中小企業在企業的縫隙中生存,以大型企業無法比擬的靈活性,起著拾漏補缺的作用,因此無論是中小企業品種的多樣性,還是因為地區間的成本差異產生的價格競爭力,都使得中小企業成為國際間活躍的貿易主體。

一、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性

(一)從自身角度來看

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自身競爭力的增強是有益的。首先,作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業可通過國際化經營擴大市場占有率。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不同,各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一樣,當國際競爭激烈時,中小企業可以在國外尋找低競爭的銷售市場。其次,國際競爭可以迫使中小企業管理工作逐步正規化。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企業要面對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與國內市場相比,將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因此,國際競爭將迫使中小企業謹慎行事,不斷學習,靈活機動地調整。此外,國際競爭還有助于中小企業無形資產的積蓄,成功的國際競爭可以為企業樹立形象,從而有利于企業吸收資金、吸引人才等等。

(二)從宏觀角度來看

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首先,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勞動力供給豐富,在國際貿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但是,又由中國長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員國之外,中國的出口嚴重依賴于外貿零售商。因此,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有利于形成千軍萬馬搞外貿的格局,可以帶動相關區域經濟的發展。另外,在剩余經濟條件下,大企業雖然效率極高,由于受到社會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開工不足,導致社會就業的急劇衰減。相比較而言,中小企業設備簡單,易于及時改變生產方向,可以比較好地符合消費者標新立異的需求。所以,中小企業對維持較高的就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在社會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而社會有效購買力也相應隨之降低的趨勢下,市場的非均衡現象成為剩余經濟最為普遍的現象和最為棘手的問題。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國際貿易,對緩解市場的非均衡壓力,避免過度競爭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中小企業的比較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一)比較優勢

一般地說,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品種的多樣性;其二,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絕對成本優勢。

1、品種的多樣性。在現代大機器工業條件下,盡管技術的進步,使各種自然條件下的生產都成為可能,而且國際間產品生產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但國際間產品生產的差異仍然存在。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大企業生產品種的單調性。具體地說,盡管大企業具備強勁的生產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各個方面的需求,特別是對那些社會總需求小而缺乏彈性的商品,大機器作業顯得無能為力。同樣,需求具有多樣性要求的產品或品種大企業、大機器生產也不如中小企業得心應手。所以,在生產品種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業具有大企業無法比擬的絕對的靈活性。在國際市場上只要存在對多品種、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價格上具有絕對成本優勢。一般來說,在國際統一大市場條件下,大企業廣泛地采用機器體系進行生產,不僅可以降低單位商品分攤的固定費用,而且可以通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降低單位產品的可變成本。但是,在市場容量相對小的細分市場上,由于受到大機器工業生產的特點所限,大機器工業的優越性無法顯現出來,中小企業的半機械化作業甚至手工作業的所需的設備簡單、投資較少、調試方便、改變生產方向容易,因此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業的高度自動化的機械體系。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中小企業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特別是那些具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中小型工貿公司,成本低廉,生產方向選擇靈活,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國外市場,在國際貿易方面大有所為。

(二)存在的問題

自由競爭能夠充分發揮各市場行為主體的積極性,但是也存在明顯的盲目性與缺陷。在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和偏差,主要表現為過度的價格競爭、信息不靈通和缺乏規模經濟效益等問題。

1、價格競爭。毫無疑問,在貿易條件不發生過度惡化的條件下,千軍萬馬搞外貿可以擴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貿經營主體過多,就會導致單純的價格競爭和貿易條件的急劇惡化。根據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在完全競爭市場,商品的需求彈性為負無窮大。也就是說,價格變動的趨勢與需求量變動的方向相反,而價格的微弱變動會導致需求量的巨幅變動。如果價格提高一點點,需求量就會大幅萎縮,如果某一市場價比統一商品的市場價格降低一點點,需求量就會大幅上升。千軍萬馬搞外貿,實際上形成了類似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根據產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成果,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可以在短期內使消費者獲得較大的實惠,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導致過度競爭和貿易條件的迅速惡化。在市場處于均衡和供不應求條件下,完全競爭能較好地發揮作用,但是在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時,巨大的市場供給的壓力使得廠商展開無情的價格競爭,最終導致廠商的利潤空間壓縮甚至得不償失。2、信息不靈通。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和國際貿易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信息不靈敏的問題。一般地說,中小企業設備相對簡單,調整生產方向容易,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國際市場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產批量小、人員規模小,一般無法承擔在外設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們所獲得的國際市場需求信息主要依賴于國外零售商、親戚朋友的口頭信息甚至國內的專業外貿公司。這種信息不靈敏的狀況給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3、缺乏規模效益。中小企業生產批量小、人員規模小,無法在全球各地廣泛設置分公司。一方面,由于形成了千軍萬馬完全競爭格局,中小企業發展外貿對一個國家貿易條件的惡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開展外貿,每一個外貿經營主體都必須配備相關的人員和設施,使得外貿經營的固定費用大大增加。這樣,使得中國外貿經營的規模效益越來越差、貿易條件越來越惡化。

此外,像融資渠道不暢、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觀層次上的政策,以及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的挑戰這些內外部的壓力都會使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面臨巨大挑戰。

三、參與國際競爭時中小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篇3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逐漸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是我國一直在關注的問題。但是,各個中小企業大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導者,再者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有效促進中小企業的進步本文旨在向人們介紹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實際情況以及面臨的困境,并想出良好的解決對策從而為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所產生的一系列有關于資金和信用的融資活動,國際貿易融資是一切國家結算活動的總和。通過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情況的分析,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良好發展。

1國際貿易融資概述

《巴塞爾協約》對國際貿易融資作出定義: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貿易的過程中,通過使用短期性的結構融資工具,并以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以及應收賬款等資產為基礎的融資活動。國際貿易融資對我國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國際貿易融資有利于促進我國貿易經濟的發展,加快我國相關企業的發展進程;

(2)國際貿易融資有利于促進我國銀行業務的發展,優化我國銀行的各項業能力;

(3)國際貿易融資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融資可以對資金的流動和物流活動進行有效地控制,防止風險的發生,將企業經營不穩定現象所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化。國際貿易融資的融資方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應對不同企業的融資情況,而且融資手段也相對靈活,較之國內的貿易融資活動,國家貿易融資活動的范圍更為廣泛,發展前景也應當比較廣闊。

2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境分析及其應對措施

2.1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困境

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始于29世紀90年代中期,較之歐美發達國家和日本發展時間較晚,不過中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發展快,數量多,當時就已經占據了我國企業數量95%以上的比例,出口額也占到了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60%以上,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活動是我國貿易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不過,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情況還是面臨著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形式過于單一,無法體現我國的獨特性。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的規模大體朝著一個高標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不少企業開始創造新的融資方式以適應時展,但在實際情況下,我國依舊遵循著傳統的融資方式,不僅種類不多而且功能也過于單一,無法滿足現今發展的社會。

(2)我國中小企業辦理融資服務較為繁瑣,手續復雜。中小企業在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時,過程時間較長,程序繁瑣,申請的程序還很復雜,效率較低,無法進行有效的融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業的成本輸出,造成企業經濟負擔,使不少企業有了放棄國家貿易融資的念頭。

(3)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措施。國家貿易融資自身帶有風險性,不過這種風險性是可以進行預測和防范的,有的企業沒有注重到國際貿易融資蘊含的風險性,也就沒有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導致風險性不斷加大,阻礙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行。

(4)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市場存在不足。我國形成的國際貿易融資市場缺乏統一的、集中的、有條理的貿易融資市場,使中小企業在進行貿易融資時,只依靠自身的網絡進行貿易活動,彼此缺乏促進進步的競爭性,不少企業還會有暗箱操作的情況出現,中小企業長期處于一種不公平、不平等的市場環境下,自然也會造成企業的融資問題不斷發生。

(5)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活動與國外的貿易融資活動容易產生糾紛。國際貿易融資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成型,已形成了一套規定的國際慣例和通用做法。不過,我國在進行國際貿易融資活動時,有一些部分與國際慣例有著明顯的沖突和不協調,導致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活動與國外的經常發生法律上的糾紛,阻礙著我國中小企業向國際進軍的目標。

2.2我國中小企業面對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的解決對策

2.2.1銀行方面

轉變我國銀行對國際貿易融資的傳統觀念,為銀行業務人員灌輸國家貿易、國際金融等相關專業知識,使員工們對國際貿易融資活動有一個基本的掌握,并加快銀行處理國際貿易融資活動的效率和水平,促進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活動的順利進行。

2.2.2國家方面

研究分析國際上貿易融資規范的慣例和通用做法,改變我國傳統的國際貿易融資觀念,逐漸與國家接軌,盡量較少國際糾紛。建立統一的、系統化的國際貿易融資市場,堅持公正平等的原則,嚴厲打擊企業不法融資行為出現。

2.2.3企業方面

企業完善自身建設,對企業自身國際貿易融資做出合理的規劃,轉變相關工作人員的傳統觀念,提高工作人員對國家貿易融資活動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加快轉變經營方式,吸取外國貿易融資的寶貴經驗,樹立正確的企業風險意識,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財務會計制度,對各個環節資金的使用做出準確的核算,真正將企業資金用到實處。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解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問題有利于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的整體進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作者:趙一真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篇4

1、明確目標,做到不盲目投資

高鐵固然能夠為我國鐵路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帶來巨大的優勢,但是不能因為優勢大,而盲目的進行投資擴張。首先,盲目投資容易產生黑色利益鏈。高鐵的建設是腐敗滋生的根源之一,如果盲目批準高鐵的建設項目,必然會產生錢權交易;其次,盲目投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我國高鐵成本低廉,靠的是人口紅利,盲目建設高鐵只會虛抬我國經濟水平,把大量的資源以及廉價的勞動力運用到高鐵建設中,必然導致我國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對整體國民經濟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再次,高鐵的盲目投資容易引起國際政治爭端。國際之間高鐵的建設涉及到多個國家,各國之間的利益各不相同,因此高鐵的建設必須考慮到各國之間利益的分配問題,在未分清各國利益之前盲目投資高鐵的建設,容易引起國際之間的政治爭端,造成局部地區的緊張態勢,對各國經濟都會造成影響;最后,盲目的高鐵投資容易產生經濟虛高的假象。高鐵雖然代表著一國的經濟及科技實力水平,但是盲目的投資高鐵建設,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的天平失去平衡。從表面上看,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了,但實際上,經濟結構卻遭到了破壞。因此在我國鐵路企業高鐵建設過程中,不能說為了鐵路企業自身發展國際貿易而建高鐵,只能說利用高鐵的建設來提高我們整個國家的對外貿易。

2、加強沿線國家之間政府的對話與合作

能否利用高鐵來增加各國之間的國際貿易往來,最先需要解決的,是軌道的順利建設。這其中所涉及的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以歐亞鐵路的建設為例,歐亞鐵路途徑二十多個國家,沿線的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有高山險谷,也有河流湖泊,修建出這樣一條橫跨如此多種復雜的地質環境的高速鐵路面臨的挑戰非常巨大,這不僅要求技術水平必須頂尖,還要求了各國之間必須緊密合作,詳細了解各國的地質環境,為高速鐵路的鋪設提供有利條件。此外,歐亞鐵路途徑的國家中,有一部分內政并不穩定,因此就要求主導國必須積極與該國國內的各方勢力進行談判,以保證高速鐵路不會因為某國的國內政治紛爭而被終止。最后,高速鐵路的運營也是一個重大的難題,歐亞鐵路貫穿二十多個國家,如何來管理好這一龐大的鐵路系統?這就需要沿線各國的積極配合與合作,主導國在這一方面更是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帶頭組織各國定期就鐵路管理事宜進行磋商,這樣才能保證高速鐵路能夠真正運行。

3、統籌鐵路、公路、海洋、航空等各種交通運輸系統的合理化發展

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海洋、公路以及航空運輸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這很容易引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不良競爭,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會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及對外貿易的全局。高鐵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其他運輸行業在國際貿易中所承受的壓力,特別是船舶運輸行業,有利于整個出口貿易的結構調整及布局。高鐵與其它各運輸行業有序合理的競爭,是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規律的,其結果必然是實現雙方的共贏,各運輸行業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結構,調整運輸線路的布局,以此尋找自身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統籌鐵路、公路、海洋、航空等各種交通運輸系統的合理化發展,就要公共交通的有機銜接,加快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同時規范其市場競爭,制定好相關規則,抓好政策和法規的落實,通過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和價格杠桿的雙重作用來規范其市場競爭行為,嚴密防止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不良競爭,科學的調控各種交通運輸系統之間的良性發展和運營。

二、結論

篇5

1.跨國企業本土化的概念跨國企業的經營路徑一是在多個國家進行基本相同的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多區位生產形成規模優勢,二是將生產經營的不同階段分散于不同國家或地區,通過企業內貿易,發揮地區間的比較優勢,降低成本。無論選擇哪條路徑,跨國企業的海外子公司在東道國的生產經營,都需要適應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適應消費者,進而在人員、研發、資金、管理等方面實施不同程度的“本土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本土化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產物,是跨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2.跨國公司本土化的主要內容跨國公司本土化的涵蓋了技術研發、產品、品牌、市場、人力資源、采購、銷售、文化等各個方面和層面。(1)人才本土化。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人才本土化是最根本的本土化。推動人才本土化,可以節約勞動力成本,也可以發揮當地人熟悉當地文化、風俗、市場,了解當地人的習慣的優勢。(2)產品、品牌和研發本土化。在產品方面,根據當地的消費需求、偏好來設計開發,凸顯當地特色。在品牌方面,一是將在本國累積的品牌影響力推進新的市場,把本國品牌變成國際品牌;二是照顧新的市場偏好,創設新的品牌。在研發方面,一些跨國企業在東道國通過單設或合作等方式設立研發機構。(3)采購、生產、銷售的本土化。在采購方面,本土化可以實現就近、低價采購,促進原材料提供商發展,并在情感上迎合當地消費者。在生產方面,本土化將幫助企業降低生產、運輸成本,確立在東道國長期發展的合法地位。在銷售方面,本土化能適應市場需求,建立更有效的營銷渠道。(4)管理、制度和文化的本土化。為更好地實現經營目標,跨國企業一方面將管理權限下放給子公司,同時在管理上、制度上、文化上也不同程度地進行本土化改造,以減少文化沖突、節約管理成本。

3.從國際貿易的需求看跨國企業本土化的動因第一,降低成本,包括:利用當地人力資源,降低人力成本;采購當地原材料,降低原料成本;降低倉儲、運輸成本;滿足分銷渠道的差異性,降低銷售成本等。第二,消費者需求在很多產品領域具有較強的國別或地區特性,通過本土化有利于滿足消費偏好。第三,適應東道國,包括適應市場環境(法律制度、自然條件、原料供應、市場替代者等),樹立好的企業形象,適應當地文化等。

二、跨國企業本土化經營的相關理論分析

1.壟斷優勢理論這一理論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海默(StephanHymer)于1960年提出的,并由麻省理工學院C.P.金德貝格在70年代進行補充發展。按照這一理論,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是因為它有與東道國同類企業相比的壟斷優勢。壟斷優勢有兩類:一是知識資產優勢,包括生產技術、組織管理、銷售技能等;二是規模經濟優勢,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更加明顯。跨國企業具有的壟斷優勢至少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價格控制能力和規模經濟的優勢,二是專利、商標、品牌等市場的優勢,三是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的優勢,四是面向發展中國家投資,獲得相對廉價勞動力的優勢。跨國企業的本土化,至少在四個方面促進跨國企業保持壟斷優勢:一是將品牌、專利等優勢理論上的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二是直接獲得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三是推動將技術、管理方面積累的經驗在當地發揮作用;四是有助于繞過東道國的關稅、知識產權壁壘。

2.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跨國公司通過本土化,可以更好地分析東道國市場,判斷產品處于生命周期中的什么階段,并更準確地預測產品的發展趨勢,正確把握產品的市場壽命,根據產品所處的階段特點,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增強產品和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3.公司內貿易理論這一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Casson)系統闡述,由加拿大學者拉格曼(A.M.Rugman)進行了發展完善。內部貿易改變了各國貿易順差、逆差的含義和影響,掩蓋了國家貿易中各企業、各國的真實貿易關系。企業內部規模收益遞增是公司內貿易主要的利潤來源。跨國公司通過推進本土化,可以更好地發揮各國家各地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將生產經營的某一環節、零件、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集中于某國或某地生產,產生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并更充分地利用不同國家的稅收、貿易政策。

4.邊際產業擴張理論邊際產業擴張理論由日本學者小島清(K.Kojima)于1978年提出并進行系統闡述。這一理論指出,對外直接投資應從本國已經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邊際產業)開始,以促使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對外貿易,并推動東道國產業的發展。跨國企業的本土化可以使得企業更好地了解東道國的技術水平,從而找到最合適的產業進行投資,有利于了解當地的生產要素結構,適當運用當地勞動力資源,為東道國創造就業機會。這一理論尤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具有重要啟發。

三、跨國企業實現本土化經營的幾個關鍵要素

1.中高級管理人才的本土化本土化的高級管理人員與一般本土化員工的作用不同,他們更有條件和資源幫助企業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采取對應舉措,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化解文化沖突、促進有效合作。高層管理人員的本土化是人力資源本土化的核心。人力資源本土化既包括利用人力資源,也包括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育,這要求跨國企業把人才的培訓和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本土的高級管理人員的培養,決定了其能否順利實施本土化戰略。

2.文化融合跨國企業在進入其他國家進行生產經營,通常都會面臨來自文化方面的矛盾,能否實現企業文化、本國文化和東道主國文化的和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跨國公司的發展前途。相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執行方式,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在實施管理手段時,必須要考慮到被管理者的反應,這些反應往往是由被管理者背后的文化背景所決定的。文化融合需要跨國企業重視并承認文化差異,努力化解文化矛盾和沖突,融洽與東道國政府、商業合作伙伴的交流溝通,提高適應能力,增強競爭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欧美bbbbxxxx|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www日本黄色|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91视频免费观看| 好男人视频社区www在线观看|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69精品免费视频|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91chinese在线|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日本护士撒尿xxxx18|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荡公乱妇蒂芙尼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7777|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两性午夜欧美高清做性|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嫩草影院在线播放www免费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国产电影入口麻豆|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370|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