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工程地質勘查作業范文

工程地質勘查作業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2-09 17:24:4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工程地質勘查作業,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工程地質勘查作業

篇1

Abstract: Geological Survey of construction is a multi-trades, multi-process interoperable with systems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more in the sparsely populated, high altitud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convenience, ge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very complex area, with operations dispersed, multi-point line length, highly mobile features, security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potentially unsafe factors, if not strengthen prevention control, there will be various types of accidents and injury ev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field in front of the preparatory work and specific work program, and the field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roposed precautions.

關鍵詞:野外地質勘查 工作程序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P62 文獻標識碼: A

一、野外地質勘查前的準備工作

(一)收集勘查區及周邊以往相關資料,包括物化探、航磁、重砂以及區域地質、礦產等相關資料。

(二)對要勘查的相關地區已存在的資料進行仔細研究;

(三)通過初步的實地了解與參考資料熟悉勘測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及巖礦石地質特征等基本情況,并對當地分布的巖石名稱與結構構造、礦物成分進行初步了解;

(四)準備一套工作區野外用圖,包括:區域地質圖、勘查區地形地質圖(野外地質手圖、室內清繪圖)、工程布置圖、相關剖面。

(五)核實礦權登記范圍及勘查證書;還有地勘單位編制的立項書、設計書、審查意見及批復的主要工作量,認真領悟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以減少工作時的錯誤;

(六)準備出發前的野外辦公用品,它包括:記錄本(地質記錄本、物探、化探、測量專用記錄本)、質量管理體系表格、各單項工程地質記錄表、送樣委托書、采樣登記表等各種表格,安全會議記錄本,稿紙、三角板、2H 鉛筆、坐標紙、橡皮、量角器、繪圖板等;

(七)準備在野外工作時的工具,鋼卷尺、采樣釬、采樣錘、手持 GPS(參數設定)、數碼相機或錄像機、皮尺、測繩、鐵錘、羅盤(磁偏角校正)、放大鏡、采樣布、樣袋、油漆、手電筒、工作服、安全帽、登山鞋、手套等;

(七)后勤保障方面的準備,比如說越野車、所需食品、住宿設備等。

二、野外勘查時的工作程序

(一)路線踏勘,這是勘查前的基礎工作,在開展工作前,要根據對當地巖層的了解選擇1-2條具有代表性的路線進行踏勘。這項工作的完成需要項目組全體成員一起來學習、判斷、識別出地層巖性、構造、礦脈等地質特征,在各人員的考查確認之后,由項目負責制定出以后要用的填圖單位,還要與相關的巖礦石標本進行比較,統一命名,完成一切相關工作,為以后的工作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

(二)1:2000 實測地質剖面,用羅盤定方向、皮尺或測繩量距離進行 1:2000 實測地質剖面工作。雖然 GPS 很方便快捷,但是不能用它來替代,有些測量還是要經過手動工作來降低誤差。工作時各相關工作人員,要分工合理、前后搭配得當共同完成剖面測量任務。

(三)1:1000 勘探線剖面,與上一步比較,這步就要用到數字儀器以儀器法測量,在探測后還要設計剖面,探測和設計時要保證其準確性。

(四)對施工的工程及時進行地質編錄,詳盡的記錄勘測中的數據變化,編錄時不得隨心所欲,亂改亂填,內容格式要按相關規范進行,使工作人員能夠輕松的查錄;

(五)有些勘測工作(如對礦產品的探測)要進行系統采樣,采得的樣品要及時送相關部門檢測化驗,送樣時要提供采樣地點、時間、方法和各種相關數據資料,采樣的規格以滿足規范要求為宜,不能擴大或縮小;

(六)對工作區開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礦床充水因素及評價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等工作,可以了解工作區供水水源方向及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質,為后期 的礦山開采提供依據。

(七)野外原始資料整理,工作做完后要及時對之前所測的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同,對有還未完善的工作表格要加于補充完善,包括采樣登記表、化驗送樣委托書、化驗結果表、采加化周期表、內、外檢統計表、工程測量成果表等。

篇2

關鍵詞:野外;工程地質;測繪;勘察;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el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different rocks, soil distribution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dverse effects of major tectonic elements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are analyzed.

Key words: field;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survey

中圖分類號: P258

一、工程地質測繪作業問題

工程地質測繪 是巖土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階段進行。這一方法的本質是 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地表面的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質和規律,并藉以推斷地下地質情況,為勘探、測試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據。

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但對地形平坦、地質條件簡單且較狹小的場地,則可采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測繪。優點是能在較短時間內查明較大范圍內的主要工程地質條件,不需要復雜設備和大量資金、材料,而且效果顯著[1]。另一方面,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也可以大大減少勘探和試驗的工作量,從而為合理布置整個勘察工作,節約勘察費用提供有利條件,在山區和河谷等地層出露條件較好的地區,這種方法是最主要的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工程地質測繪的比例尺一般分為小比例尺(1:50000~1:5000),中比例尺(1:10000~1:2000),大比例尺(1:2000~1:5000三種。需要注意的是,比例尺的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具體確定測繪比例尺時除了考慮工程地質勘察的階段外,還應考慮到建筑物規模及類型、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區域研究程度。為了保證精度要求,要求地質界線、地質點在圖上的誤差不超過 3mm, 填圖的底圖比提交成圖比例尺大一級。如進行比例尺 1:10000 測繪時,常采用1:5000的地形圖作為野外作業填圖的底圖,在外業填圖完成后再縮小成比例尺的成圖。測繪范圍大小應以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為前提,一般應包括建筑場地及附近地段。對于大、中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多以建筑物為中心,其區域往往為一方形或矩形。如果是線形建筑(如公路、鐵路路基和壩基等),則其范圍應為一帶狀。

劃定的測區范圍是否能夠滿足查清測區內對工程可能產生重要影響地質結構條件要求[2]。如某一工程正處于山區山洪泥流的堆積區,此時如僅以建筑物為核心劃定測繪調查范圍則很有可能搞不清山洪泥石流的發育規律。因此,在這種條件下,即使補給區再遠也要將其納入測繪范圍。再如隧道工程,其測繪范圍應隨地質構造線(如斷層、破碎帶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布置,在包括隧道建筑區的前提下,測區應保證沿構造線有一定范圍的延伸。地質觀測點的定位應根據精度要求和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選用目測法、半儀器法和儀器法。對于有特殊意義的地質觀測點,如地質構造線、軟弱夾層、地下水露頭以及對工程有重要影響的不良地質現象或為了解決某一特殊巖土工程問題時,宜采用儀器法。此外充分利用天然露頭( 各種地層、地質單元在地表的天然出露) 和人工露頭( 如采石場、路塹、水井等)不僅可以更加準確了解測區地質情況,而且可以降低勘察工作的成本。

二、主要構造對工程建筑的不利影響

1.褶皺

①倒轉褶皺常常對抗滑穩定不利;

②背斜軸部巖層破碎、風化劇烈、強度較低,對地基強度不利;

③褶皺構造中如有軟弱層,則容易產生層間錯動和順層斷層,形成不利于抗滑穩定的主要軟弱面;

④褶皺構造中存在剛性與塑性巖層互層時,剛性巖層往往裂隙比較發育而成為較好的裂隙承壓含水層,而上、下頂板的塑性巖層會產生泥化現象,使巖體的整體穩定性下降;

⑤較薄的塑性隔水層在倒轉褶皺區易形成不連續的扁豆體,從而破壞了原隔水層的連續性,并使其力學強度不均一。

2.斷層

①逆掩斷層傾角平緩,上盤尤為破碎,其工程地質條件較差;

②斷層通過軟弱巖層處,特別是多條斷層接近或交接處,破碎帶的寬度往往很大,巖層破碎程度加劇、風化程度較高,對巖基穩定性不利;

③同一區域多條以上斷層在其傾向相反或傾角不一致的情況下,特別是當傾角較緩時,往往會形成弧形軟弱面或楔形體而影響巖體穩定。

④斷層帶與圍巖彈性模量差別較大,可能導致不均勻沉降;

⑤斷層破碎帶中的糜棱巖和斷層泥的透水性一般較小,但斷層帶往往會成為滲漏帶或巖溶發育帶;在強弱透水帶的交界處往往會出現管涌或潛蝕現象;

⑥ 斷層帶易形成河谷深槽,其兩側往往會成為地下水的排泄區,其巖層的風化程度也常常較高。

測繪中應著重研究斷層的新老關系、斷裂帶的性質(尤其是未膠結的破碎帶),要精確測量斷層帶的產狀,調查其延伸情況,分析斷層性質、構造巖性充填物性質、膠結物性質,并對斷裂的新老關系和其再活動性作出評價。3.裂隙

裂隙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對巖體的整體穩定不利;

裂隙加劇了巖石風化的速度、使其強度降低;

連通的裂隙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對于水工建筑物和其他需要防水的建筑物會產生不利影響;

層面裂隙,特別是巖層傾角較緩時,易于形成淺層滑動面。

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時,應注意研究以下內容:第一,裂隙的產狀、寬度、填充物性質和膠結程度,裂隙的規模以及與某些動力地質作用的關系;第二,裂隙的數量統計;第三,裂隙成因分析。

三、不同巖、土分布區工程地質勘察要點在山區或丘陵地區進行大、中比例尺測繪時,其重要內容是對巖性和地質構造方面進行研究。巖石分層可以按地質年代劃分為標準,測區往往只出露一個“統 ” 或一個“ 組 ” 的地層[3],單純按地質年代來分層就可能滿足不了工程勘察的要求。實際上按巖性及工程地質巖組來劃分。

(1)不同巖類分布區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侵入巖及深變質巖分布區巖石以花崗巖、閃長巖、片麻巖、石英巖為代表。著重研究的內容有:① 侵入巖的形態、產狀及其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特別應注意接觸帶的情況,因為接觸帶常常是軟弱的結構面;② 侵入巖體的流線、捕虜體、原生節理面等原生構造情況;③ 巖體的各向異性特征;④ 巖脈與構造斷裂及層面的交切關系;⑤ 古風化殼及現代風化殼的厚度、成分及分布規律。

噴出巖分布區巖石以玄武巖、安山巖、流紋巖、凝灰巖為主。需著重研究的內容有:①噴出時代、噴出旋回、噴出間隙的風化情況和沉積物性質,特別應注意易脹縮的巖石(如凝灰巖等)的分布; ②巖石的孔隙性、洞穴和氣孔的分布情況,氣孔充填物的性質及其化學穩定性;③ 原生節理的方向、密度及延伸情況;④ 噴出巖與上下圍巖的接觸關系和接觸帶情況;⑤構造破裂性狀。

沉積巖及淺變質巖分布區 巖石以礫巖、砂巖、泥巖、頁巖、板巖、千枚巖為主。著重研究的內容有:① 巖性及巖石的各向異性特征、顆粒組成、膠結物的成分和性質,特別應注意軟弱夾層、泥化夾層和可溶鹽(鹽巖、石膏、大理巖) 的分布情況;②巖層厚度、產狀、層位關系、構造變動和層間錯動情況以及層理層面裂隙發育情況;③ 泥質、石膏或鈣質膠結的半堅硬巖石的強度及風化、溶蝕程度; ④ 含水層的劃分及頂、底板的強度和透水性能。

巖溶發育地區巖石以石灰巖為主。著重研究:①巖石成分和化學性質,可溶成分的溶解速度,相對隔水層的可靠性。②巖溶發育程度及分布特征、溶洞充填物的性質,特別要注意地下暗河的發育情況;③巖溶發育與地貌、地質構造的關系。

(2)構造的工程地質研究

構造條件是基巖分布區的重要工程地質條件之一,也是各類工程建筑選址的重要依據之一。研究區域構造條件的目的是判斷查明測繪區的構造體系、構造的發育歷史及測區所處的構造部位,從而對區域穩定性和地基的穩定性作出初步評價,預測施工或工程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大范圍構造條件,小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重點注意查明測區內主要構造線的分布、延伸情況,構造發育史和構造應力場的活動情況,構造的繼承關系等。調查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收集的地質資料,充分利用構造地質學、地質力學、地層學等原理,分析編制區域地質圖,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必要的野外現場工作,最后弄清區域地質的全貌。

工作區構造條件,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如褶皺變形、斷裂變位和節理裂隙等,這種小構造的具體分析,對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決定巖體完整程度、強度、透水性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李新珊.關于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察相關問題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3):343.

篇3

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公路設計涉及多個專業,因此,相關企業必須重視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性,特別是在施工圖紙設計環節。在施工設計中作為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礎環節,路基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將對其安全性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并對整個道路結構起到重要影響作用。在設計路基時,為達到施工相關規范,必須確保其測繪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這也離不開精確的地質勘查數據。同時,還要按照實際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地質結構、巖石類型等地質勘查信息進行公路設計。在設計中相關部門必須將地質勘查數據作為設計工作開展實施的重要依據,做一個全面、系統化的分析,才能確保公路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

二、地質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設計中的概況

地質勘查工作在公路設計中主要通過一些綜合勘察技術與方式勘探公路沿線的地質條件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探究。其主要技術為工程地質調繪、探坑、螺紋鉆、原位測試、鉆探、室內試驗等,在選擇、應用地質勘查中必須對其有效性和適應性加以重視,確保勘察提交資料的完整性與精確性,能最大限度滿足設計不同環節對勘察工作深度的要求。

(一)地質調繪

地質調繪必須結合路線和沿線工程,并通過相應的遙感解譯和勘探技術進行。主要勘察地形地貌的成因、類型及分布情況等,還可以勘察巖層的產狀,地質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從事公路地質勘查和巖土工程設計工作。的構造類型等。

(二)地質勘探

作為公路工程地質勘查的主要手段,勘探是進行深度地質資料獲取的重要技術。目前公路工程設計中最常用的地質勘探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挖探,主要包括兩種:坑探、槽探。開挖的探坑、探槽深度必須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下,并遵循公路工程地質勘探的需求對其長度、斷面進行確定。在資料提取中主要包括巖性描述、斷面圖等。第二,鉆探,作為地質深度資料獲取的另一種技術,鉆探必須對其鉆進的回次長度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其低于巖芯管長度。并對巖芯采取率進行有效控制,在地層構造較為簡單時,其勘探方式還可以選用一些簡單的手段,如小螺紋鉆、洛陽鏟等。第三,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各類巖、土物理性質的差別為前提,為對地下地質情況進行判斷,可以通過對天然或人工物理場變化觀測的方式進行。目前公路工程設計地質勘探中最常見的方式為:電法勘探、地震法勘探、聲波勘探等。物探成果解釋必須相比一些勘探資料,并進行綜合分析。

(三)試驗

作為公路工程地質勘查的重要內容,試驗主要是定量評價巖土的工程性質,從而得出巖土的相應參數。目前公路工程設計地質勘查中主要分為二種試驗,為原位測試、室內試驗。原位測試主要的試驗項目內容含有補充標準貫入試驗、靜力觸探、動力觸探等。室內試驗通常都包含各個類型巖石物理力學試驗、土工試驗等。確保其各項試驗與國家相關指標相符合。

三、地質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設計中的作用

(一)勘察路線工程地質

主要對路線方案、布設相關的地質情況進行勘察。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路線方案的選擇,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良好地質情況的方案,著重對復雜地形地貌路線進行勘察,有效控制其方案及布設的地質情況,并對路線的最終方案與布設進行確定。

(二)勘察路基、路面工程地質

在初期勘察及測量定位環節,必須按照相應的路線,認真勘察中線兩邊規定范圍內的工程地質情況,為設計路基路面及施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勘察橋涵工程地質

在橋涵基礎工程設計中根據各個階段勘探深度要求的不同,初期勘探與詳細勘探施工中,必須進行相關的地質勘探作業。首先調查各個方案的合理性,根據路線、橋梁設計的實際情況,選擇良好地質情況的橋梁位置;其次對橋梁位置進行選擇后,必須對其地質進行認真勘察,這樣可以為設計橋梁及相關工程進行提供準確地質資料。

(四)勘察隧道工程地質

在公路設計中對路線方案選擇影響最多的就是隧道施工,隧道地質勘查中,如勘察數據不準確,將對路線布設控制點造成極大的影響。目前勘察隧道地質中必須做好兩點,選擇隧道方案和位置,主要包含對比隧道和展線、明挖的地質情況;還要詳細勘察隧道洞口和洞身的具體情況。

(五)勘察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質

勘察筑路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沿線所有材料對在沿線分布的天然筑路材料、工業廢料進行最大限度地開發、改造及利用。根據各個階段勘察深度的不同,可以為公路設計各個階段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據。

四、地質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設計中的要點分析

(一)準備工作

在實施公路工程設計地質勘查工作前期,必須和實際勘察工作相結合,進行實地公路沿線的觀測,并進行勘察方案的詳細制定。制定勘察方案時,必須對項目設計圖紙、地質情況、水文狀況等施條件進行充分考慮,并遵循相關部門提供的勘察技術要求及其他施工要求進行勘察方式、技術的合理選擇,確保布置工作量的合理性。

(二)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質勘查

在對已有地質資料充分收集的前提下進行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地質勘查工作,這個環節主要工作內容為地質資料調查,進行有效的工程地質勘查作業,其勘察重點地質為復雜性地質或不良地質,如特殊性巖石區等,對其路線控制點、路線走向、選擇工程方案等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此降低對施工路段的影響,進而優化路線設計方案。

(三)初勘與詳勘

必須遵循現行相應勘察方案進行勘察工作的實施,按照勘察材料對勘察施工中的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室內試驗時,應根據施工要求對土樣、水樣的試驗項目進行選擇,對各個地層構造及其物理力學特性進行統計、分析。

(四)準確評估地質災害

篇4

關鍵詞:巖石;建筑工程;地質勘查;問題;勘查設施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中國近代的工程地質勘查實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O年代,工程地質勘查學科在理論和實踐上積累、總結了諸多學術資料和工程經驗,該學科逐漸進入獨立發展的階段。在各大院校也專門開設相關學科、在實踐上也有一些專門成立的地質勘查公司,為我國工程項目的地質勘查工作出謀劃策。而地質勘查工作是保證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工作。特別是對巖石地區建筑工程的地質進行勘查,就易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將要建設項目的質量問題,對此,應該加以重視。

1 巖石概況

巖石是一種固體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其有三態:固態、氣態(如天然氣)、液體(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態物質,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成分。不同的礦物質擁有不同的屬性,也就致使不同巖石擁有著不同的性質。并且,各種各樣的巖石又會在地殼的不斷運動中,變換屬性。這樣也使得辨析巖石的性質和對其進行分類成為地質勘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巖石的分類形式多種多樣,而根據巖石的成因,我們可以將巖石分為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沉積巖,是由以前的巖石風化成碎屑,或動植物的尸體沉淀積壓而成。年代越久遠,沉積地底就越深,相對的,越靠近地面的巖石,沉積的時間則越短。火成巖,又稱巖漿巖,是由于巖漿活動致使巖漿侵入地殼內部,或流出地表形成熔巖,再經過冷卻而凝固造成的,如花崗巖。變質巖,是由原來的巖石在外力(高溫、高壓或化學成分的加入)的作用下,使原來的礦物成分和結構發生變化而形成的新巖石。三種巖石中,沉積巖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但是在做地質勘查工作時,對各種巖石的性質和構造都應該了如指掌。

2 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應具備的條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越來越多,工程也越來越大,對工程地質的勘查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巖石地區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2.1 高端精密的勘查設備

地質勘查有鉆探、井探、觸探等多種手段,而每一種勘查手段都是建立在高端勘查設備上的。例如,在進行鉆探作業時,就應該選擇穩定性能好的鉆機。如果所選鉆機性能差,那么在選樣過程中,對巖芯的破壞性就會加大,所取樣芯的效果也會不好,也就直接影響到整個勘查結果。地質勘查是建筑工程實施的基礎,而勘查設備則是基礎中的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勘查設備,那么勘查則無從下手,而設備精密與否,則關系著勘查結果的準確性。

2.2 專業的勘查人員及勘查技術

作為專業的勘探工作人員,應做到對各類巖石性狀、屬性和各項勘探技術都了如指掌,能夠在使用時做到得心應手。根據所取得的巖芯來識別巖石,通過巖石碎屑分辨巖石所屬種類,根據巖石的實地情況確定巖石的鉆井深度,通過對勘查所得的數據進行計算推算巖石的承壓能力等等,都是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要知道,一個工程的建造區域,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可能出現多種不同的巖石,而對于這些巖石就需要技術人員應用自己專業的勘查技術和專業的理論知識來進行識別和確認。

勘查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勘查技術,還要具備負責任的心態。因為在整個勘探過程中,技術人員不僅要對每個階段所得的勘探結果進行或詳細,或簡略的記錄,而且還要將所得的樣品進行不同方式的保存。這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工作過程,如果勘查人員心態不好,在勘查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只是敷衍了事的話,那么勘查結果會一些出現誤差,會導致整個勘探工作的癱瘓。那么也會影響建筑項目的實施和建筑成功后的穩定性。如此說來,勘查人員的責任心在勘查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巖石地區地質勘查存在的問題

3.1 巖石取樣不準確

巖石地區建筑工程的地質勘查工作,不僅要做到準,還要做到細。準,是對這一巖石區域內的巖石種類和構造進行勘查和分析,然后得出明確的答案。細,則是對同一區域內,從巖石的斷面和平面進行多層次的細查和分析,從而讓這一范圍內的巖石狀況得到全方位的確定。但是在巖石地區的勘查仍然很容易因為巖石種類多且分布無規律,所用經費不足,技術設備和人員無法達到勘查要求等,導致取樣難,取樣不準確的后果。

3.2 巖石識別不準確

鉆井取樣,不同層次會潛藏不同性質的巖石,即同一巖石,在不同的層面會表現出不同的屬性。在巖石地區建筑工程進行地質勘探時,工作人員很容易被巖石體所表現出來的假象迷惑。現以沉積巖為例,作個簡要的分析。沉積巖是全球分布最廣的巖石,而它并不是從淺到深,從左到右都是同一種性質,同一個構造。從縱向來看,越深入地下,沉積的時間越長,顏色越深,而距地表越近,則表明沉積的時間越短。沉積巖從淺到深,呈現的是一個時間越來越長的趨勢,而這樣的時間變化,也就使得巖石性質和類屬各不相同。所以在巖石的辯別過程中,就必須分辨出不同層面的巖石所具有的特性。然而在某些偶然的情況下,某種巖石會因為內因或外因的作用,呈現他種巖石的性狀,這也就很容易導致勘探人員被巖石所表現出來的假象迷惑,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3.3 范圍大,容易取樣不足,導致檢測不到位

整個建筑場地的面積大,在進行勘查作業時,不可能孔挨著孔,洞挨著洞的進行探查。但是巖石在面的分布上,又會因為各種因素作用的不同,出現不同的性質和構造。而不同性質和結構又決定了該片巖石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所以,在巖石地區建筑工程地質的勘查工作中,由于范圍廣,造成取樣的不足,就導致了巖石檢測的不到位,這也就直接影響建筑工程中樁基工程的實施。

4 總論

地質勘探是進行建筑建設的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通過地質勘查,我們能夠很好地掌握地質的情況,從而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現階段,巖石地區建筑工程的地質勘查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使得整個勘查工作運行起來頻頻受阻。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過往的理論基礎上,不斷添加實踐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促進整個地質勘查理論的完善和勘查技術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衛紅.地質勘查工作環境亟待改善[J].地質勘查導報.2010.007

[2]沈珊珊.加強地質勘查質量管理芻議[J].中國礦業報.2010.B02

[3]劉濤,劉.青島巖石地區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探討[N].巖土學報.2010.32

[4]常士彪,張蘇民.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篇5

關鍵詞:遙感技術;鐵路工程;地質勘查

中圖分類號:U21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鐵路工程項目中,在前期的設計研究方案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隨著環境因素的變化,其設計方案也必須隨之進行變更,為了可以在數據缺乏的條件下和規定的限期內將鐵路工程地質勘查工作完成,這便需要將遙感技術更好地運用到鐵路工程地質勘查中來。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鐵路工程地質勘查中遙感技術的應用得還不夠完善,也沒有階段性突破,而且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所以,針對鐵路工程地質勘查中遙感技術的應用的研究,對我國鐵路工程的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一、遙感勘查在鐵路工程中的應用現狀

筆者結合現階段已經完成的鐵路工程地質勘查項目與自身的工作經驗,對遙感技術在鐵路工程地質勘查中的應用現狀,做出以下幾點總結。

1. 首先,解釋基礎數據由比例尺不同的航衛圖片組成,專家進行手工標注和判釋工作的時候通常是通過相關軟件工具或是立體鏡來完成的,如此一來,便會造成人工勞動的強度較大,并且其工作效率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2. 目前,還不能完全實現對單個地質體進行定量分析與巖性的定量識別,并且解釋基本為定性的描述,且其局限性比較大,詳細程度受到約束。在勘察的后續階段的棄渣場選址、勘探孔布置以及供電測繪等工作便難以拓展。

3. 遙感勘查的手段相對比較單一,對高陡坡激光雷達成像的定量化與高精度和地表形變監測等遙感技術的利用較少。

4. 對于綜合利用基礎數據的效率不高,受到主管思維模式的禁錮,從而對與鐵路工程的地質條件產生定性地評價和分析,從而導致缺少同時擁有信息提取、數據集成以及定量評價等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統。

二、鐵路工程中遙感技術的技術體系

1. 技術體系目標

在地質環境中的多解性與復雜性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下,地質調查在整個鐵路工程中長期處于一種投入高但產出較低、外業勞動的強度較大以及難以保證質量的現實狀況,進而便很難跟上其他的專業信息化技術的腳步,而改變目前這一被動現狀的突破點在于對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有效利用。在鐵路工程地質勘查方面3S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且其帶來了多視角、全方位、深層次的信息化工具,從而對人工調查視野和對地理環境的逼真模擬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在鐵路工程的地質勘查中也是提供了不同精度和尺度的地質的空間位置、幾何形狀與目標屬性等有效信息。對遙感解釋的關鍵技術的深入研究與詳細作業程序的制定工作都是極其有必要的,對不同的工程類型、勘察階段與地質環境等條件都可以滿足鐵路勘查工作的需要,從而將信息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的鐵路遙感勘察體系建立起來。最后將地質調繪工作做得更加精細,綜合地質勘查的效率和質量也可以有所提高,對外業工作的勞動程度也可以有所減少,從而實現對勞動力的解放。

2. 研究方法

對鐵路線路的選線設計、地質勘查以及地質解釋等等傳統的業務需求進行充分地考慮,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將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的先進研究作為核心指導,實現在鐵路勘查中GPS技術、GIS技術與遙感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的充分發揮。資料收集、生產試驗、項目應用、技術調研、標準制定等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將具有高層次技術平臺建設起來,其中將三維地理建模、遙感信息解譯、綜合勘察資料以及工程地質調查等功能結合到一起,從而使互通、共享專業資料的目的得到實現,進而鐵路地質勘查技術的工作程序與勘查技術也就得以形成,對傳統的鐵路地質勘查的方式也做出了改進工作。

三、遙感在鐵路工程地質勘查中的關鍵技術

1. 利用遙感技術建立工程地質知識庫

為了使遙感圖像更適合于專家系統的解釋,將工程地質遙感的數據庫建立起來。搭建這個數據庫的目的在于,整理和合并專家解釋的分析數據和實際經驗等信息,從而確保數據在自動解釋中的調用與供給。對有著巖石巖性、水系結構、斷層構造等等地質圖像的特征與標志關系進行具體研究,再將紋理知識、GIS知識以及空間幾何特征的系統分析進行引入,將相關的地學信息的關系圖譜建立起來,并且提煉出相關的通用的符號語言和圖解方法等等,再將GIS數據模型進行應用,從而建立起工程地質知識庫。

2. 提取工程地質中的巖性信息

在氣候惡劣、植被稀缺和交通極其不便的北方山區,其開展地面調查工作的難度較大,通過高光譜數據對巖石進行識別,其技術對巖石巖性的研究和診斷非常有利。除此之外,巖石的化學、礦物成分以及結構構造等屋里特征都可以通過光譜的吸收特征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在巖石強烈風化和高植被覆蓋的南方山區,巖性信息極其微弱,給高光譜對其的定量識別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僅僅通過多光譜遙感去實現其巖土性質的分類工作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如此一來,關鍵問題變成了對多源信息的選擇和獲取,對遙感影響所采集到的光譜、植被以及紋理信息等數據進行整理并融合,再通過對巖土工程性質進行分類,最終對其分類的結果予以分析評價。

3. 利用遙感技術識別地質災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在线观看| jizz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中文字幕乱视频|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泰国午夜理伦三级| 免费看特级毛片|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福利网站|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japanesexxxx乱子老少配另类| 成人777777| 中文字幕在线看| 日本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灰色的乐园未增删樱花有翻译| 免费看美女隐私直播| 美女被羞羞网站免费下载|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麻豆影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3751色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四虎影视大全免费入口| 色老头老太xxxxbbbb|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高清性色生活片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zxxxx与另类| 国产精品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