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預防醫學專業知識范文

預防醫學專業知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03 16:53:2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預防醫學專業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王永紅(1970-),女,河北邯鄲人,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預防醫學教學與研究。(河北邢臺054000)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55-01

預防醫學作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與現代醫學模式相適應的21世紀新型醫護人才的重點課程。長期以來,護理專業的學生普遍對預防醫學課程不夠重視,護理專業的學生掌握和了解預防醫學的知識和方法,對培養醫學生預防為主的大衛生觀念是十分必要的,對加強疾病預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幫助的。為適應新的公共衛生形勢的要求,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勢在必行,本文就存在的問題和教學體系改革淺述如下。

一、預防醫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預防觀念淡薄,對預防醫學課程興趣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已占主要地位,而對慢性病的有效控制,群體預防比個體治療更顯重要。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還是重視臨床工作,大多數人對健康和身體的關注還停留在有病去醫院的被動階段。預防醫學相關的科室在醫院并不被重視,很多學生不愿意去預防醫學相關的科室工作,也就對預防醫學課程不感興趣。通過對2008級護理專業的293名學生的抽樣問卷調查可知,41.8%對預防醫學教學不滿意,74.5%認為學習預防醫學沒有多大用處。學生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工作聯系不緊密,實驗課單調。

2.教材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目前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護理專業學生所使用的預防醫學教材實際上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壓縮版,以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衛生、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為主,有的內容已經過時,與臨床實踐脫節,即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等醫學方法學與臨床實踐相差甚遠,不能學以致用,不能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果不理想。由于各種原因,我校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學時逐漸減少,現在只有56學時,其中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8學時,實驗課內容只有案例討論和衛生統計習題計算。由于受學時的限制,有些教學內容無法深入講授,許多重要內容只能一點而過,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講解透徹,學生掌握的知識較少而且膚淺。

3.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以課堂教授為主,再加上很多實驗課,由于時間、條件等限制無法開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我校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課程列為考查課,大多數學生甚至一些教師只關心和重視本專業課程,認為預防醫學不重要,考核容易通過。

4.不重視實踐教學。目前,我校預防醫學的實驗課主要以專題討論為主,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太少,再加上部分專業課教師沒有公共衛生實際工作經驗,講課比較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培養學生現場調查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沒有參加過崗位見習,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實踐

1.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由于21世紀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也將使醫學人才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一些原來不受重視的課程,如社會醫學、預防醫學、老年醫學、康復醫學等將成為醫學院校重要的課程。護理專業學生除了要掌握臨床護理知識外,還必須掌握預防醫學、社區醫學等其他專業知識,向個人和家庭提供集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于一體的基本醫療服務。另外,臨床醫護人員除了為患者診治、護理疾病外,還需要進行專業研究,課題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從設計到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都離不開預防醫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流行病學方法、醫學統計學方法等。基于以上認識,必須加強預防醫學,特別是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育。

2.調整預防醫學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社會對公共衛生的需求也出現了變化,應改變長期以來重治輕防的觀念,改變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學時數較少的現狀,適當增加學時數,同時,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我們重新編寫了預防醫學教材,調整了教學內容,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反映學科進展及與臨床實踐聯系緊密的內容。適當增加了衛生管理學、衛生監督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臨床預防服務等內容。同時,調整了教學內容的順序,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護理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教學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不強,表現為上預防醫學課程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學生若先認清學習目標,便有求知的需要。因此,在進行每次課教學之前,首先要向學生展示目標,說明目標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實踐中可以操作,具有價 值意義。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學方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成小組討論,通過教師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提出,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聽的動感內容,可以提高課堂容量,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另外,預防醫學課程中的衛生統計學比較難學、難懂,以前的實習課主要是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學生感到學習吃力。教改后,增加了衛生統計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減少了繁瑣的計算過程,減輕了學習負擔。

3.建立預防醫學實習基地,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當前世界各國的醫學院校越來越重視社區醫學教育和社區衛生服務實踐,近年來我國已有不少醫學院校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參加社區衛生服務實踐,利用寒暑假期,選派一些教師到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相應的科室參與公共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參與這些單位的一些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同時,聘請公共衛生領域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擔任部分預防醫學課程。只有這樣,預防醫學教育才能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的實用型人才。組織學生在學校進行現場調查,例如大學生就業觀念、吸煙情況、艾滋病知識等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有了一些經驗后,與疾控中心合作,深入社區,進行不同形式的疾病預防的研究與干預,如針對成年人高血壓的發病情況,在社區開展戒煙、控制體重、調節飲食結構等內容的健康教育,預防和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改善預后。通過深入社區,使學生了解到基層存在的衛生問題,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融合預防醫學內容,培養學生大衛生觀念,進行疾病的一級預防,提高綜合服務的能力。

4.改變考核方式。護理專業學生課程負擔較重,記憶性知識比重大,結合本學科特點,增加實踐考試所占的比例,試卷成績占50%,實驗課占25%,社會實踐占25%,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助于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以上各種教學措施的改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隨機抽取2008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級,分為傳統教學班級和教學方法改革班級。經過一個學期的不同教學方法的實踐,通過對學生期末成績的評估和不同教學方法效果問卷調查發現,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教改班級平均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都有了較大的改觀,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在不斷拓展,尤其重要的是學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學習方向,形成良好的學習技巧,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任峰玲,李宇飛,霍東紅,等.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教學效果的調查報告[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1).

[2]張勤,管遠志.加強預防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5,25(1).

篇2

一、研究方法

(一)評價指標體系草案的擬訂

本研究通過文獻復習法、專家訪談法、分解目標法、歸類合并法等方法初步擬訂了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草案,指標體系草案共分三級,每一級指標都是上一級指標的分解和細化,共擬訂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44個三級指標。采用德爾菲法對指標體系進行專家咨詢論證[4],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和權重。

(二)研究步驟。

1.專家的選擇。根據方便抽樣和目的抽樣的原則選擇專家,所選專家工作年限全部在8年以上,且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1)所從事工作為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衛生部門專業人員、專業課教師;(2)對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非常熟悉。最終選定27名專家,全部為副高及以上職稱,其中正高職稱專家人數占51.85%。所選專家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13人,博士4人。27人當中14人來自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衛生部門,8人為專業課教師,6人為教學管理人員(同時為預防醫學專業課教師)。

2.評價指標體系的專家咨詢。在評價指標體系草案擬定的基礎上,設計專家咨詢表(含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對指標內容和指標權重分別進行2輪和1輪的咨詢。其中指標內容的咨詢依據專家對指標重要性的評分(5分制)以及提出的修改意見,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第1輪共有27位專家參與,第2輪有25位專家參與。指標權重的專家咨詢采用百分制進行,計算每一指標平均得分值。

(三)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Excel軟件和SPSS13.0軟件進行資料的整理分析。包括描述專家的學歷、職稱等基本情況、計算專家的積極程度、權威度、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指標權重的咨詢結果等。

二、研究結果

(一)資料結果的可靠性。

1.專家的積極程度。本次調查共進行兩輪專家咨詢,其中第1輪共發出27份咨詢問卷,收回27份,有效問卷27份,回收率為100%,有效應答率100%;第2輪共發出27份咨詢問卷,回收25份,有效問卷25份,回收率92.59%,有效應答率92.59%。

2.專家的權威度。以專家自我評價為主,用權威系數Cr表示,一般由2個因素決定:專家對指標作出判斷的依據Ca;專家對指標的熟悉程度Cs,且Cr=(Ca+Cs)/2。其中專家對指標作出判斷的依據的量化標準如表1所示,即Ca根據專家填表結果對照該表計算得出;專家對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習情況的熟悉程度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不熟悉、了解一點、一般熟悉、比較熟悉、非常熟悉,熟悉程度系數分別為0.2、0.4、0.6、0.8、1.0[5]。計算得出,第一輪專家咨詢中,27位專家的平均權威程度為0.800;第二輪專家咨詢中,參加評分的25名專家的平均權威程度為0.825。

3.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將專家評分資料進行量化,每個評估指標按“極重要、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五個選項分別賦予“5、4、3、2、1”的分值,并計算各評估指標得分的平均值Mj,Mj=1mj∑mi=1Cij,其中mj表示參加j指標評價的專家數,Cij表示第i個專家對j指標的評分值,且Mj越大,則對應的指標的重要性越高。兩輪咨詢中,專家對各指標的重要程度評分均在3-5之間。

4.指標權重的咨詢及結果。本指標體系權重按照百分制設置。例如聘請m名專家對其行權重咨詢,以指標體系中的Ai為例,專家對其賦予的分值為Ki,則指標A1的權重Wi為各專家的評分的總和除以專家數,即:Wi=1m∑mi=1K1指標權重的專家咨詢表共發放23份,收回23份,回收率100%。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計算權重,并對結果進行四舍五入處理,各級指標權重見表2。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經過對指標體系內容2輪的專家咨詢和指標權重1輪的專家咨詢,評價指標體系得以建立,最終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54個三級指標,具體如表2。

篇3

以往我們德育課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以知識為中心,從規范出發,以規范去要求、束縛學生,造成德育遠離學生生活的被動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道德和道德教育必須回歸生活,扎根生活,勤于實踐,德育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生活過程和生命發展,為現實生活服務,這應是德育課轉變學習方式的基本價值取向。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將學生的發展置于核心地位,是素質教育觀的精神實質。然而,在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依然是被動的,這不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因此我認為,在職專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熱情,增強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教師費了很大精力備課和講課,但學生的吸收率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我認為還是“重教輕學”的結果。教學本是教和學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然而在很多時候,教師基本上還是注入式的教,學生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這大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學的對象是學生,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品德、能力、智力,發展其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學生應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追求和探索知識。

一、要充分重視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別是專業課教學要結合行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要求,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精神教育。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學生在知曉為人處世的道理后,需要可供模仿的榜樣。而在學校、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最明顯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榜樣。聽其言,觀其行。要撥動人的心弦,教師必先自身心靈純潔,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去影響人、感染人。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身教重于言教。“做”得好,說才有份量;“行”得正,“言”才有感召力。因此,教師的榜樣不僅體現了教師個人品性中的言行一致的一面,也等于在行為方式上告訴學生該如何去做。

二、改變德育教學方法

1、德育實效,也即德育目標的達成度,德育目標的實現直接體現在學生品德素質的形成上,因此,由被動地接受教育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自我教育,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關鍵所在,也是德育方法科學性的重要體現。教育者要把育人的立足點轉移到激發學生德育自主性上來,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圍繞一個核心,樹立兩種觀念,把握兩種走勢,使德育工作與時俱進。

一個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和諧發展為本。因此務必"把學生真正當成人,當成正在學習走向社會的人,當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覺的學習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精神、主體實踐、主體創造,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德育說到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根本的宗旨,這是德育根本目的所在。德育的所有環節必須體現這個教育理念,并以此理念統帥自己的教育行為。

兩種觀念即:一要樹立雙主體德育觀。德育工作同樣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二者都是主體。只有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雙主體功能,使雙方的主體作用配合協調,都得到充分發揮,德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們要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得德育知識,并通過切身體驗轉化為內在的德育素質。二要樹立整體德育觀。學校德育工作要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結合,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要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大課堂之中;要把弘揚我國優良傳統與批判吸收國際理論寶庫中未來學思想的精華相結合,寓德育于國情教育之中。德育要注入時代特色,體現創新精神。

把握兩種走勢,首先,從政治化走向生活化。讓學校德育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王國中走出來,回歸生活,關注、指導和引導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包括他們的學習、交往、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教育幫助受教育者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二是從認知型走向實踐型。學生品德形成規律告訴我們,學生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等實踐中形成的,德育實踐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礎;同時學生的品德素質又必須在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實踐是檢驗學生品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如果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不僅自身品德素質難以提高,而且會出現"知行不一"的偽君子。

三、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體驗學習的機會

開拓第二課堂,要讓學生直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之中。要深入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學雷鋒為民服務周活動"和"青年志愿者行動"等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教給學生有效助人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驗到真實的社會,明白自己是和別人聯系著的個體,學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關心所在地區的發展。這種具有真實感的學習使得正義、集體意識等抽象的道德概念更富有直接性,學生也就有了把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結合的需要性,進而養成真正能在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品行。

四、樹立積極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態度

我們要充分發掘傳統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資源。從心理感受來講,傳統的本民族的東西學生也更易于接受、更樂于接受。

篇4

[摘 要]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專業實踐,有利于研究生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學術與工程結合起來。全日制專業學位研

>> 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實踐分析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同實踐方式效果的比較研究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踐探索 全日制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實證調查與分析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與對策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探索與研究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全日制漁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的思路與舉措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現狀與發展探析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的探索與實踐 全日制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加強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思考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培養模式研究 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研究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9-03-19.

[4] 雷世富.研究生社會實踐中參與各方的利益沖突與協調[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3):13-16.

[5] 周葉中.目標轉換與模式重構: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57-60.

[6] 許斌,湯愛君,馬海龍.校企聯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3(7):60-62.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 臨床醫學專業 預防醫學 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41-01

隨著疾病譜、死亡譜的改變,人口的老齡化,醫療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預防醫學》課程也被列為臨床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顯示出其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為了使《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更好地與實際工作崗位相對接,適應醫學發展需要,我院對《預防醫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進行崗位調研,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主要面向社區培養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擔預防醫學教學的教師要轉變觀念, 深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崗位調研,了解真實工作環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家共同分析,確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是集“預防、保健、康復、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因此,應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治療與轉診;能開展傳染病的預防及社區管理;能分析判斷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能對社區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自我保健;能對社區三大公共衛生進行管理;能初步開展醫學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檔案。

二、制定課程標準,實現校內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在崗位調研基礎上,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課程標準。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執業標準為依據”的設計理念[1],將《預防醫學》定位為臨床醫學專業核心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基本思想,強化“群體觀念、環境觀念、預防觀念、大衛生觀念”,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臨床預防意識、水平和技能。使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開出臨床處方,更為重要的是具有開出預防處方的能力[2],以適應將來從事社區醫療服務的需要。將課程內容整理為環境、職業、食品等三大衛生;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方法;健康檔案的使用與管理等五大學習任務,努力實現校內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其課程目標按照執業考試大綱要求與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識、 技能與態度三大目標。例如, 在知識目標中除要掌握環境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懂得如何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避開和消除危險因素, 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三級預防原則與措施, 社區衛生服務基本內容、自我保健與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技能目標要求具備開展社區衛生保健服務的能力, 具有指導群眾開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預防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措施與計劃的能力。職業素質目標要求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觀念,具有維護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會使命感。

三、加強社區實踐,獲得崗位工作的初步經驗

預防醫學的實踐性很強。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 更是要教會學生在盡量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 ,這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3]。因此,預防醫學的教學應將課堂外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使學生在工作環境中學習, 提升專業適應能力, 深刻感知就業崗位, 從而獲得基層工作的初步經驗[4]。例如, 為培養學生在社區開展慢性病預防的工作能力, 教師提出“生活方式與慢性病” 的健康教育課題組織學生到社區完成。到社區前, 學生分別收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資料進行準備 , 到社區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合作, 精心制作社區健康宣傳板報、印制發放宣傳單,進入社區高危人群家庭幫助制訂個性化的干預計劃, 實踐結束后班內開展總結交流。大多數學生表示,通過社區實踐,學會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更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靈感, 獲得了崗位工作的初步經驗。

四、改革課堂教學,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課堂上,大多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只是一味的被動接受知識,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課堂知識,更沒有時間對課堂知識提出質疑,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課堂教學,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改中的體會是:一是教師課前備課要充分,悉心編寫或選擇恰當的案例,從案例中引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能覆蓋講授內容;二是課前將問題布置給學生后,學生需要通過網絡、雜志、專著等途徑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此過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過學生自查、教師抽查來嚴格落實;三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特點,在教學中可采用提問、討論、講授、學生專題發言等多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有效地傳播知識,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及時引導、不斷糾偏,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和教學組織的能力。同時,通過課改實踐我們感受到,學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醫學的發展是無限的,要使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渠道獲取和掌握不斷涌現的前瞻性知識,成為自主學習者,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

五、建設精品課程網站,實現共享互動平臺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通過高職院校多年來的實踐表明,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我院《預防醫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起步較晚,課改組成員以借鑒現有優質資源為基礎,搜集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課程標準、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習題、模擬試卷、圖片、表格、flas、視頻、網站等,并將其進行整合、優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適合我院教學實際情況的精品課程網站。網站的建立,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課程優質教學資源,提供良好的資源上傳、下載功能,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利用教案、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提前預習和準備,上課沒充分理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復習。教師還可以通過互動平臺適時布置學習任務和相關練習,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向教師提出需要解答的問題,由教師答疑解惑。通過這些方式,實現了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既可使學生的疑難問題得到適時解答,又可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可因材施教,體現個性化教育。從而在教與學兩方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是大勢所趨,作為高職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勇于探索,在課程改革中做出積極嘗試。

參考文獻:

[1]紀艷,朱海燕.基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任務的預防醫學課程改革[J].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4,(02).

[2]陸春城,夏彥愷,王心如.對加強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類課程教學的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6).

[3]李君,孫維權.應用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預防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4,(02).

[4]李研.高等衛生職業教育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22)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交换性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熟妇VIDEOSEXFREEXXXX片| 没带罩子让他玩儿了一天| 国产yw855.c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两个人看的www日本动漫|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被黑人侵犯若妻中文字幕|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特级欧美老少乱配| 又黄又爽一线毛片免费观看| 青柠视频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掩免费| 外国一级黄色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成年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俄罗斯大荫蒂女人毛茸茸|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黄页网站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 8x成人在线电影|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日本欧美特黄特色大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 亚洲三级黄色片| 欧美人妖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