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點范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點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20 10:44:1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點

篇1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優越性;有效性

過敏性紫癜屬于全身性血管炎性病變,以皮膚、胃腸道、腎臟等受累為主要表現。過敏性紫癜性I炎是繼發于或伴發于過敏性紫癜最為常見的腎臟損傷疾病,也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其臨床表現主要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皮膚紫癜、血尿及浮腫等,若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部分可能進展為腎功能衰竭[1]。常規西醫治療盡管有一定療效,但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毒副作用。隨著中西醫結合治療逐漸完善,我院針對接診的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不錯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對象80例,全部為我院接診的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納入研究時間2012年5月~2015年5月。納入研究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入院后均確診符合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診斷標準[2],有不同程度尿蛋白或血尿、皮膚紫癜等表現。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5±2.4)歲;病理分型Ⅱa 4例、Ⅱb 7例、Ⅲa 9例、Ⅲb 11例、Ⅳa 4例、Ⅳb 5例。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7.7±2.2)歲;病理分型Ⅱa 5例、Ⅱb 8例、Ⅲa 8例、Ⅲb 11例、Ⅳa 4例、Ⅳb 4例。在前述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西醫治療,2 mg/(kg?d)強的松片服用4 w后減量,隔日頓服2 mg/(kg?d)4 w后,繼續減量,維持隔日0.5 mg/(kg?d)治療,根據患兒情況治療4~6個月;1 mg/(kg?d)雷公藤多苷片,3次/d口服,最大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兒臨床效果、住院時間、隨訪1年復發率,以及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并對比分析。

1.4 評價標準[3] 本研究療效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標準評價: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尿檢連續3次均正常,無蛋白尿為顯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尿檢連續3次依舊有少許紅細胞,蛋白尿定性檢查≤(+)為有效;治療后未能達到前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用均數(x±s)表示,予以t檢驗,以P

2結果

2.1組間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P

2.2組間住院時間、隨訪1年復發率比較 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為(11.86±3.01)d,對照組則為(16.22±4.39)d,研究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

2.3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分別為4.55±2.11 g/L、1.87±0.54 g/L,對照組則依次為4.51±2.05 g/L、2.81±1.38 g/L,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兒治療前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屬于過敏性紫癜比較常見的腎臟并發癥,以關節腫痛、皮膚紫癜、腹痛等為主要表現,同時有血尿或蛋白尿等。本病發生可能和血管自身免疫損傷有關,基本病變在于系膜細胞增生伴或不伴新月體形成、腎小球系膜區IgA沉積等,一旦累及腎臟后,極易出現血尿與蛋白尿,甚至伴有膽固醇升高與水腫等。中西醫結合在近幾年逐漸廣泛應用起來,為了進一步探討該法在本病中的效果,我院實施了研究。本次研究針對接診的80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進行對照研究,隨機分組,對照組以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則加用中醫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住院時間、隨訪復發率及治療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與單純西醫治療,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效果,而且可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復發,并更好地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優越性與有效性更高,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范崇信.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9(11):902-904.

[2]龔寶先.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4):1557-1558.

篇2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中西醫學

一、中西醫結合醫學概述

中西醫結合醫學是一項研究中西醫聯合治病的學科,從微觀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門研究中西和西醫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內容,探究中醫和西醫在治療某項疾病中的優勢和劣勢,并將兩種醫學中的優點進行融匯,吸收兩者的長處,制定一項新型的醫學理論,更好服務于疾病治療和醫學進步。中西醫結合發展是當前醫W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中醫注重養身和身體調養,對疾病治療采取保守的治療理念,而西醫則直達病灶,消除身體的疾病部位,中西醫結合醫學囊括了中醫和西醫的治療理念,對疾病采取宏觀性的治療策略,提高整體的醫學水平。

二、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思考

(一)中西醫結合醫學的觀念認知

從醫學起源和發展來看,中醫是一種經驗化的醫學手段,其注重人體整體性的功能調控,重視人體微觀病灶的關聯系,是一種集體補償性的治療方法。中醫則屬于實驗醫學范疇,注重微觀局部病灶的發病因,其治療理念采取對抗性的治療理念,直達病灶深處,對腫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癥急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要端正認知觀念,不能將兩種醫學對立,要認識到兩種醫學的互補性,堅持中醫醫學的特色,將先進的西醫設備和治療方法和中醫結合在一起,發揮兩種醫學的優勢,促進中西醫的融合。

(二)強化對中西醫學的差異性認知

中醫和西醫屬于兩種不同的學科劃分范疇,兩種醫學在治療理念和治療方法中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中西醫幾何醫學發展要重視這種差異性,在醫學差異性中尋求醫學融合和合作,以醫學科學作為基礎理論,保持中西醫學的發展優勢,消除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困擾。中西醫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內在聯系,將宏觀化的治療理念納入到西醫中,將科學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醫的研究中,從兩者之間尋找新的理論支撐點,實現中西醫結合醫學的臨床實踐快速開展,在醫學實踐中完善中西醫學。

(三)建設中西醫學科學目錄

當前我國的中西結合醫學發展面臨的困境之一是沒有創建完善的科學目錄,這影響了專業化發展進程,在高校的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招生中,其并沒有作為一個獨立性的學科進行招生,這增加了科學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因此,中西醫學科學目錄制定要秉承著醫學開放、醫學共享及醫學融合的理念,推進中醫科學的理論化進程,將中醫治療體系逐步完善,針對其藥理分析、治療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學化的操作流程,實現中醫研究方法和西醫研究方法的統一性,真正實現東西融合的醫藥學發展理念。

(四)打造專業化的醫學團隊

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專業化醫學團隊的支撐,我國中醫學的學者和大師都已經年近不惑,西醫傳播和發展的后續力量嚴重不足,中醫甚至進入了低迷的發展階段,專業性中醫人才的流失加劇了中醫發展的困境。因此,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首先要建立專業化的團隊,鼓勵中醫從業者研究西醫的理論方法,也加速西醫從業者的中醫治療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醫學團隊人才培養。在學生培養方面,要注重醫學理論知識的積累,同時培養學生先進醫學研究方法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中西醫學科人才,為中西醫結核醫學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中西醫結合醫學的臨床應用

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目的是提升現有的醫學水平,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融合在一起,實現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銜接和融合。受到長期的思維認知束縛,很多人認為中醫就是唯經驗論,中醫治療是慢行調理,不能起到立竿見效的作用,而西醫則直達病原,治療效果顯著。中西醫結合醫學臨床實踐應當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理念穿插,將中醫經典古方的藥理學試驗和西醫的臨床試驗結合在一起,結合現代的技術實驗去發展中西醫結合醫學。當前醫學技術快速發展,中醫學的優勢體現在腫瘤疾病和婦科疾病的保守治療,而西醫則是以現代化的診斷技術來確定病情,中西醫結合醫學要秉承西醫的診斷技術和診斷方法,挖掘中西醫的優勢,在西醫的研究方法下開展中西藥方的病理學探究,在臨床實踐中驗證中醫學的可信性,促進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目的是融匯兩家所長,探究醫學發展的新方向,創建新型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探究中醫的病理學科學性,采用中醫的診斷技術診斷病情病灶,采用藥物提取技術挖掘中醫藥方的有效成分,實現中醫和西醫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于占海.對我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一點認識和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09).

篇3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科學研究;新思考

中西醫結合的提法在我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臨床方面取得了許多令人滿意的成果,但關于中西結合的思路至今仍無清淅的認識,沒有形成一整套理論體系。究其原因,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在科研上完全機械地借用西醫科研方法而忽略中醫自身的特點有關。本文通過對現今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關于科研常見模式與誤區、中西醫結合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探索解決中西醫結合學科科研方法誤區的思路和方向。

一、現今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關于科研常見的模式及誤區

1.1 單味藥或藥物提取物的臨床療效隨機對照研究

臨床療效隨機對照研究是現今借鑒西醫研究方法較為完善的一種中醫藥現代科研方法,這也是中藥藥理學研究、中藥新藥研究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植物藥現代提取工藝研究、中藥或提取物在機體內產生作用的生理生化研究、單味藥或藥物提取物臨床療效實驗研究。這種模式將中藥完全按照西藥開發過程進行研究,最有名的當屬青蒿素的研究,其他還有黃芪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有益氣、活血、生津等功效的藥物有效成分提取物研究,某味中草藥抗病毒、抗腫瘤有效成分研究等。雖然較多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但也明顯存在“舍帥保車”的誤區,丟棄中醫整體觀,不以中醫系統理論指導中藥使用,致使藥效發揮受到限制,藥物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突出,特別是在西醫院應用時,中藥制劑的不正確使用所致不良事件屢見不鮮。

1.2 Meta分析與文獻綜述

這是一種很好的臨床經驗積累學習的方法。Meta分析作為科研與臨床的良好紐帶,在西醫基礎研究-臨床成果轉化-聯系指導臨床醫生的過程中被應用得淋漓盡致,以致發展為一個專門學科――循證醫學。在國內,由于缺乏如國外科研嚴格謹慎的態度,很多研究結果存在偏差,借鑒現象較為嚴重,科研創新較少,對于Meta分析、文獻綜述的真實性、前沿性有一定影響。

1.3 中西醫結合療效與西醫療效的對比分析

查閱文獻可以發現有不少此類研究,很多疾病都有兩種治療方法的相關療效對比研究,其最后結論常常是中西醫結合的療效更好,值得推廣。這類研究多以西醫為主,中醫僅為輔或從屬性作用,對于中西醫結合的推廣有著積極作用,但其對于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少有實質性作用。

1.4 某一治法對某證、某病的臨床療效研究

這是傳統中醫臨床研究的延續,借助統計學、流行病、傳染病等方法結合相關電腦軟件等現代工具使得中醫研究更加高效、深入。這種模式也是一種很好的中醫學習方式,但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卻不免讓研究者力不從心。因為法同治不同,方亦不一定相同,按嚴謹、周密、精確的西方醫學研究方法,這種模式在技術方法設計上難度較大,很難達到統一標準,在推理環節更是難以按數理等還原論邏輯讓人達到信服。方藥、針灸取穴組合靈活、變化多樣,所以在中醫的學習中對規律方法的總結很重要;此外,治法之下的靈活運用需要臨床積累,萬變不離其“宗”,醫“宗”需要在臨床中長年摸索,慢慢領會感悟。

二、中西醫結合建設的現狀

在現階段中西醫結合建設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如急腹癥、骨折、針刺麻醉及針刺鎮痛原理,多臟器衰竭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研究,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研制,砷制劑治療白血病等研究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醫院建設及臨床發展方面,截至2012年,我國已建立中西醫結合醫院256家,擁有中西醫結合醫院執業醫師13568名,中西醫結合醫院診療人次為27 025 861人次,門急診人次為26 336 118人次。通過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國際學術交流,及中醫藥西醫科研數據支持,使中醫藥在更多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醫學界得到更廣泛的認識和傳播。當然,中西醫結合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誤區,已在前文提及,不再贅述,這些問題是中西醫結合學科發展不能回避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以糖尿病這一類慢性病為例,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著突出的優勢,如今關于糖尿病的治療方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已經由傳統胰島素注射擴展到中醫湯藥、針灸以及太極拳、五禽戲、推拿、氣功等養生鍛煉。除血糖控制外,中西醫結合在疾病癥狀緩解、并發癥預防等方面有著突出的療效,這也是現今醫學界有目共睹的事實。

三、中西醫結合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我國的疾病譜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慢性非傳染病的比例大為提高,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單純采用中醫或西醫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療效,而中西醫結合能分別針對不同發病環節,發揮各自優勢,互補彼此的不足。這種改變無疑為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大環境。特別是目前我國在基層醫療機構大力推行全科醫生團隊服務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需要大量的全科醫生,而全科醫學在我國發展很緩慢,目前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全科醫生只有通過轉崗培訓,既懂中醫又懂西醫的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醫生無疑是轉崗培訓的首選對象,中西醫結合轉型的全科醫生將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主要力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于中醫和西醫各自的特點,既要“中醫西化”又要“西醫中化”,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比如在藥物運用上不能以中藥代替中醫,診治上要正確處理“四診”與西醫檢查的關系,療效上不能拘泥于用西醫衡量中醫療效,也不可以僅在實驗室驗證中醫。本文非對現有中醫、中西醫結合的科研方法全盤否定,而是將查閱文獻、參與科研和平時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常見誤區羅列出來,供初涉醫學的新人吸取前人發展中醫道路上的探索經驗。做到正確學習、運用和研究這兩門醫學,既要認真學習西醫,特別是西醫分子生物學、生化、生理、病理等基礎學科,又要回顧中醫經典,結合臨床,從傳統中醫角度感悟中醫,認真思考,準確把握研究的切入點。加強中醫基礎研究,從根本上吸收中醫精華,并以基礎研究發展帶動臨床發展,而非表面形式化功夫、生搬硬套。新事物產生之初必定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知道問題所在,不斷改善,隨著認識的深入、理論的完善、經驗的積累,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之下中西醫結合學科會有一個美好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鄧崇平.中西醫結合現狀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6,27(3):77-79.

篇4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疾病防治;研究進展

內分泌疾病在我國屬于較為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包括范圍較為廣泛,如肥胖癥、糖尿病、血脂障礙、甲狀腺炎、代謝綜合征、骨質酥松癥等,在成年人群當中發病率高達5%,且在逐年不斷增加。當前臨床上多采用西醫治療的方法進行防治,但是西醫治療具有諸如容易引發患者的不良反應、服藥劑量相對較大等特點,且中醫起效慢、治療周期長,因此本文便以中西醫結合方法作為主要研究分析對象。1中西醫結合進行甲狀腺疾病的防治

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以放射性、藥物治療及甲狀腺切除手術來進行甲狀腺相關疾病的防治,其中,放射性治療盡管效果徹底,卻會降低永久性甲狀腺功能;藥物治療可能引發患者的不良反應;切除手術針對性較強,在一定的適應癥下進行,且甲亢復發率和甲低發生率很高。根據相關文獻,抗甲狀腺藥物及草藥的合用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根據中醫理論,結節性甲狀腺腫為痰濕、氣滯血瘀炎癥所導致的“痰核”。林蘭[1]等學者分別以理氣化痰、清熱解毒和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原則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辯證治療。并分別利用制半夏、杏仁、海藻、姜黃、葛根、浙貝、夏枯草、米仁、昆布、茯苓、山慈菇和牡蠣等,及莪術、川芎、柴胡、青皮、當歸、郁金、赤白芍、三棱、八月扎等為藥物,根據患者個體的病情進行藥物使用,治療周期為2個月,并服用10-20mg的甲狀腺片。治療結果顯示,中藥治療的軟堅散結作用比較顯著,甲狀腺片(即西醫治療措施)能夠對甲狀腺過程起到反饋調節作用,進一步減輕結節現象。當對患者提供2個療程治療之后,患者結節顯著減小,這說明,中西醫結合法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效果顯著。2中西醫結合進行糖尿病的防治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糖尿病誘發因素很多,防治要強調綜合性,以患者的病癥、體質、性格乃至環境、氣候為依據,選用不同藥物配方和治療方法。林蘭教授等人認為[2],糖尿病患者在病癥(血糖高)發生初期是由機體內燥熱旺盛所致,因此,防治的首要工作便是綜合中西醫方法,諸如中藥調節、服用化學合成西藥、飲食調控、胰島素諸如及運動隊等;在血糖降至標準程度并呈現平穩態勢后,將預防和延緩病情作為重點任務。根據中醫臨床實踐經驗,應從八綱、氣血、四診及臟腑等理論辯證、客觀的進行調控,同時結合微觀檢測手段來監控病情演變規律。中醫的降糖作用持久、改善癥狀作用明顯,西醫起效快、降糖效果明顯,兩種方法合用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加快病情好轉。

篇5

摘要:目的 了解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優點。方法 回顧分析41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資料。結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具有綜合治療的特點,可以減少抗生素的應用療程,達到相互彌補不足,提高療效。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可縮短病程,減少餅發癥,經濟實用。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病,嚴重影響小兒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41例,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41例,喘弊型組22例,非喘弊組19例;2個月~1歲23例,占56%,2~3歲11例,占26.8%,>4歲6例,占14.6%(年齡愈小發病率愈高);男27例,女14例,男女之比約為2:1;兩肺或一側肺有模糊小斑片狀陰影32例,占78%,肺紋理增多9例,占21.9%。血常規:白細胞>10×109/L 24例,占58.5%,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治療

2.1.1 喘弊型組,以呼氣明顯延長,兩種可聞及哮鳴音,缺氧明顯,服用止咳平喘之劑。方劑組成:麻黃3g,五味子10g,細辛1.5g,半夏10g,黃芩10g,野10g,甘草3g。加減:高熱者加生石膏15g:喘重加地龍6g,蟬蛻3g,痰多加橘紅3g;病毒性肺炎加板藍根15g,魚腥草15g。

2.1.2 非喘弊組服用清熱解毒之劑。方劑組成:金銀花10g,魚腥草15g,大青葉10g,黃芩10g,杏仁10g,橘紅3g,青黛3g,甘草3g。加減:熱甚加生石膏15g,口干加沙參10g,麥門冬6g,蘆根15g。本組病例均按年齡分組:1歲每日1/4劑,分服;2歲,每日1/3劑;2歲每日1/2劑;5~8歲每日1劑;>9歲每日1.5劑。年齡較小者可加糖服用。

2.2西藥治療 肌注青霉素、鏈霉素、靜注紅霉素,心衰者加毒毛旋花子甙K,部分病人加用氫化可的松、吸氧、冬眠合劑。

3 療效判斷與結果

顯效:臨床癥狀和合體征在7日消失,肺部X光線檢查炎癥明顯吸收,27例;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在10日內基本消失,肺部X線炎癥亦見消失退,10例;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10日以上仍不消失者,3例。

4 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小视频|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热久久国产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1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jizz老师喷水|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四虎影院永久网址| 青青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91大神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躁天天弄天天爱| 三级伦理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看三级aaa|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年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果冻传媒app下载网站|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欧美黄成人免费网站大全| 伊人久久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香蕉视频禁18|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 黑白配hd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2019国产开嫩苞视频|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99re久久在热线播放最新地址| 天天爱添天天爱添天天爱添|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