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范文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25 14:40:0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篇1

論文摘要: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60、70年代盛行于美國的一種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最終目的,推崇人的個性和諧發展;著重強調培養人的整體性、全面性和創造性;提倡在教育過程中應用人本化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F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開創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對美國以及世界的教育實踐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盛行的一種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歷史悠久的人文主義教育傳統,推崇人的個性和諧發展,深受20世紀復興的各種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F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現代人文主義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著重強調培養人的整體性、全面性和創造性;提倡在教育過程中應用人本化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創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F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義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傮w來看,它經歷了古典人文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新人文主義教育和現代新人文主義教育這四個發展階段。古典人文教育強調把理智的發展當作教育的最終目的,對兒童的情感和理智進行陶冶。人文主義教育的出現是針對中世紀封建神學泯滅人性、壓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復人的地位。人文主義教育強調個性自由和發展,強調用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來陶冶心性、啟迪智慧,但是對自然科學卻持冷漠態度。新人文主義教育的最高原則是發展個體的自由,強調用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來陶冶和教育人。

二、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背景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是一個融合了眾多教育流派的體系。廣義上說,進步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存在主義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類學,法蘭克福學派和以馬斯洛、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都可以稱為現代人文主義教育。從狹義上說,現代人文主義教育特指20世紀60、70年代盛行于美國的一種人本化教育思想。

總的來說現代人文主義教育經歷了兩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初產生的新人文主義教育傾向。它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潮的繼續和發展,具有尊重歷史文化及調和發展的特點。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70年代盛行于美國的人本化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產生是由于二戰后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異化為物的現象逐漸加劇。人類成為科學技術的奴隸,面臨著外部價值體系的瓦解,隨之轉向內心世界尋求價值目標。

三、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哲學基礎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是在人性論、認識論之上吸收了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核心內容是“人的存在”。同時,把人的存在視為是不斷發展的過程。此外,現代人文主義把豐富發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體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吸收了存在主義哲學家貝爾提出的著名的“我與你”關系理論重視師生間良好關系的培養,認為情感發展主要得益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二)心理學基礎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它認為人具有完整的人格,因此不僅從直覺的角度去把握整體性,而且要“從意識經驗自身這一整體去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在教育的過程中,主張發揮人的整體性,使身心的發展協調一致,同注意人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統一。

四、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

(一)注重個人的“自我實現”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重視教育在培養人的過程中的作用,強調培養身心兩方面和諧發展的“新人”。明確提出,教育必須以人的“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潛能的充分發展”為最終的目標,即人的“自我實現”。認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應該在其人格特征上體現出人的整體性和創造性。所謂整體性是要達到人的內外統一。

(二)強調學校教學內容的擴展

教育的目的決定教育內容?,F代人文主義教育內容注重滿足學習者的個性特點和整體協調發展需要。在課程的安排上富有彈性,注意課程內容的思想性與情感性的相互滲透,要求課程內容的安排以學生為中心,考慮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相適合的課程。它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施以相應的教育,是每一個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掘。

五、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是在美國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給人們的精神帶來危機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針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課程改革中,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F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繼承了西方人文主義教育傳統,尊重學生的價值、自由、道德、理性、情感,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出了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教學方法。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學生的需要為核心,注意課程內容的統一性,使學生的情感發展與自我認知發展協調統一。

我國現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使學生不僅具有專業的學科知識、專業技能,而且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適應瞬息萬變社會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揮、高尚道德的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學必須適應人的需要,強調以人為本,而不是人去適應教學過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提出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為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斌賢、褚洪啟等.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篇2

【關鍵詞】科學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學人文主義教育 價值取向

20世紀以來,教育領域中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大教育思潮一直處于緊張的對立狀態,二者的沖突引發了諸多教育沖突和矛盾,給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20世紀后期,人們開始對著兩種思潮進行反思,以致出現了科學人文主義思潮,強調二者的融合與統一,教育也開始走向科學人文主義理想。在我國教育中,科學主義教育與人文主義教育的關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原因之一就在于從理論上沒有搞清楚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關系及其走向。因此,辯證地分析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融合并積極探索科學人文主義教育在我國有效實施的途徑對我國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指導意義。

一、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對立與融合

人文主義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社會,在18世紀以前,古典人文主義在教育領域中占有絕對優勢,其根本目的是培養自我完善的人,主要流派有永恒主義流派、自由主義流派及存在主義流派。人文主義教育的哲學基礎首先是人性不變的哲學觀,它認為人性是美好的,且是永恒不變的,教育即培育人性,使人區別于動物而成為人。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就是人的理性,理性是人的最高價值,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和發展人性中的理性。人文主義教育認為,教育首先要為個人發展服務,其次才是為社會發展服務,即個人的教育目的高于社會教育目的。就個人的教育目的而言,教育又在于形成完善的人性和獲得美好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獲得謀生手段和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

隨著近代科學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成功,人們越來越強調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茖W主義在西方最早以實證主義為代表,最后由杜威發揚光大,它認為自然科學是人類知識的典范,科學主義鼓吹科學和理性至上,反對形而上學,它夸大了科技的合理性,其理性的外延只涉及科學技術層面。首先,科學主義教育重視教育目的的社會適應性,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須是靈活的,應當根據所有有關的事實和價值觀用科學的方法來決定;其次,科學主義教育重視教育目的的社會功利性,它所重視的都是現實的人而非抽象的人,他反對抽象的談論教育目的和人的自我實現;還有就是重視科學教育??茖W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所關注的焦點,為了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智力,科學教育反對一般的強調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反對去掌握繁瑣的事實材料,而是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比較抽象的基礎理論和科學原理。

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教育觀念與教育主張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二者在較長的歷史時期處于互不相容的“敵對”狀態??茖W主義教育思潮反對空疏無用的古典教育內容和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強調科學知識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注重教育與實際生活、生產的聯系,積極探索教育方法手段的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但是其過分注重科學知識而忽視對個人內心世界的觀照,阻礙了學生個性和人格的發展。人本主義教育思潮反對教育過分的工具價值和對理性的強調,注重教育對人性的陶冶和非理性因素的培養,重視人文知識的傳授和個人幸福生活的實現,強調鮮明個性和獨立人格的培養,使學校富有人性,教育富有個性。但是,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教育的本體功能,忽視了教育的社會責任,輕視系統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教育對個人職業生活的意義,有的甚至走到了反科學主義的極端,違背了教育與社會以及與人的發展的辯證統一的規律??茖W主義教育和人文主義教育雖分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但由于二者各自為政、片面強調一方的弊病與缺陷,也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阻礙了教育事業的持續和快速發展。為此,教育必須超越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走向科學人文主義教育。

二、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的內涵及價值取向

(一)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的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科學人文主義稱為“科學人道主義”,并解釋道:“它是人道主義的,因為它的目的主要是關心人和他的福利;他又是科學的,因為它的人道主義的內容還要通過科學對人與世界的知識領域繼續不斷地做出新的貢獻而加以規定和充實?!薄秾W會生存》中指出:“要使科學和技術成為任何教育事業中基本的、貫徹始終的因素,要使科學和技術成為兒童、青年和成人設計的一切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以幫助個人不僅控制自然力和生產力,而且也控制社會力,從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擇和他的行為;最后,要是科學和技術有助于人類建立一種科學的世界觀,以促進科學發展而不至于為科學所奴役?!雹?/p>

因此,科學人文主義教育是以科學主義為基礎,以人文主義為價值導向的社會活動。它是“以科學為基礎和手段,以人文為方向和目的,其最高鵠的,是要在科學與人文的相互協調和互補中促進人和社會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和諧發展,并在

此基礎上不斷實現人自身的解放。科學人文主義教育觀是科學人文主義哲學社會觀在教育中的反映,同樣可以說,科學人文

作者簡介:李希(1988-),女,漢族,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原理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原理。

主義教育觀既是科學主義的,又是人文主義的,它以科學為基礎和手段,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為目的”。②

(二)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的價值取向

科學人文主義既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取向的內在價值,又注重科學人文方法及其內容的工具價值;既注重個人的價值,也注重社會的價值。它強調以人為主體的可持續發展,即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與人的整體幸福的發展。學者們把視野從單一的經驗增長拓展到多目標的社會綜合發展;從注重物質財富的增長,到全面考慮人的生存條件和人自身的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從爭取一時的繁榮發展,到確保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的發展不僅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自身素質能力的提高、人的潛力的發揮。這不僅需要以物質經濟的發展為保障,而且還需要教育、文化、道德、政治、法律等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不僅要有經濟社會的發展,還要與人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自然保持和諧協調。因此,科學人文主義教育既尊重科學的價值,強調科技教育,又注重道德教育,它既反對過去教育中的唯人性論,又反對教育中的唯科學論,避免了因輕實際而造成的空疏無用,或因輕人文而造成的道德、價值、人性的失落。它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科學教育中滲透著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滲透著科學精神。它旨在教會人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在科學人文主義教育中,人將作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單純作為抽象的人和單純作為現實的勞動者而得到發展和滿足。

三、科學人文主義教育在我國實施的有效途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日益傾向于追求科學和人文的協調發展,并在實踐上對科學主義教育和人文主義教育的有效融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轉變觀念是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須認識到兩種教育觀念的優劣,使兩者互相融合、互為補充。理想的教育發展觀應建立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合理整合的基礎上。在教育價值上,注重個人價值實現的同時也要體現教育的社會價值;在教育目標上,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科技水平,也重視學生內心世界的充實完善;在師生關系上,要克服片面的“學生中心論”與“教師中心論”,建立良好的師生觀,將教學過程視為師生雙方相互溝通,積極互動的過程。當今社會倡導素質教育的實踐,要堅決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為實現兩大教育思潮的融合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課程的改革與建設

課程是教育要求、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集中體現,因此,要促進兩大教育思潮的融合,應建立以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應“著眼于提升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使人接受教育,而不是限于經濟增長一類的外在目的。重視把教育和生產相結合,培養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能力和合作精神。更為重視道德教育,培養人關心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培養人的責任感,為建立一個人文化的社會而努力?!雹畚覈恢币詠泶嬖谥睦砜票壤粎f調這一現象。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分別針對文理科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有計劃、按比例地開設人文課程和科學課程,使理工科學生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均具備應有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三)師資力量的培訓

教師的素質是科學人文主義教育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時代的發展賦予教育新的任務與要求,即培養實現科學與人文雙重教育目標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比以往更高的教育水平。因此應大力加強師范教育和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新時期的教師應具有較好的科技人文素養,不僅要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精通,還要對其他領域知識有所涉略;不僅要熟悉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也要做到將現代教育技術熟練地運用于日常教學中。教師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與知識、教師與知識、學生與教師之間都能達到和諧平等的互動,使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互相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互相交融。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和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能力,還要向學生傳遞正確、良好的道德理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在相互整合中和諧發展。

總之,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綜合了科學主義教育與人文主義教育的合理內核,體現了時代的精神,代表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科學主義教育與人文主義教育的融合,就是要構建統一的教育目的和完整的教育,共同奠定正確的追求基礎,形成正確的、具有創造性的整體思維。我國須大力實施科學人文主義教育,使教育更加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也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個人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委.學會生存[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扈中平.論科學人文主義教育觀[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8(4).

[3]陶志瓊.新舊之間:教育哲學的嬗變[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4]奧雷利奧.佩西.人的素質[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

[5]劉朝暉.教育的希望:科學人文主義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5).

[6]徐丹丹.構建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精神[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7]孫士杰.超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教育走向科學人文主義理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8]韓玉柱.走向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現代教育發展的價值邏輯[J].當代教育科學,2011(1).

【注釋】

①聯合國教科文委.學會生存[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篇3

論文摘要: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臘,成為一種思想體系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歷經千百年,至今對現代教育有著深遠影響。近些年來,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課程改革。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不斷加深,進而也要求教師自身全面、健康發展,本文試圖從人文主義的角度闡述新時代對教師素質的影響及要求。

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人文主義的歷史界定

人文主義(Humanism)是幾百年來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也是一個廣泛使用但含義十分模糊的概念。人文主義并不是一個直接產生的詞,他的產生要比“人文學”和“人文主義者”晚得多。教師所教的有關古典文化的教學科目在文藝復興時代被稱為“人文學”,而教授“人文學”的老師就被稱為“人文主義者”?!叭宋膶W”在15世紀所指的科目是語法、修辭、歷史、文學、道德哲學等。但“人文主義者” 比教授“人文學”的老師的范圍要廣一些。正如克利斯特勒所說的:“文主義這個詞就來自于人文主義者和人文學科這兩詞,并且,這兩個詞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實際上被使用的詞。從這個時期的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主義者就是講授人文學科的人,而人文學科這個詞則代表了一組學科,它由語法、修辭學、詩學、歷史和道德哲學組成。從這一定義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就是上述意義的人文學科的偉大興起與發展;人文主義對其它文化領域,諸如文學、藝術、科學、宗教可能產生的任何影響必定都是間接性的?!睂θ宋膶W科的重視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漸漸走出中世紀的神學觀念,開始形成一種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文主義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時代精神。

(二)人文主義的特征

吳式穎,任鐘印主編的《外國教育思想通史》中總結了人文主義的四個主要特征。

第一,肯定和贊揚人的價值和尊嚴。這是人文主義的核心特征。人文主義者認為人是有能力的,人能夠發展自身,從而獲取各種優秀品質,不斷向完美接近。人文主義對人的贊頌與中世紀都會對人的貶抑形成鮮明的對照。

第二,倡導樂觀向上的人生觀,重視人的能力而非血緣、門第、財富等因素。人文主義反對消極悲觀、無為的宿命論,認為人有能力決定個人的命運,人的能力發展得越充分,就越有能力戰勝命運的肆虐。人文主義對人的看法更加樂觀和自信,認為個人的能力及其發展是獲得成功、榮譽和較高社會地位的主要依靠。

第三,宣揚人的思想解放和個性自由。中世紀神學宣揚人對都會的教義教規的絕對信仰和盲目服從,而人文主義與這種權威主義做法相對立,要求把人從都會的教義、教規和其他教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第四,重視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人文主義者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具有多造詣的全面發展的通才。人文主義者主張通過傳授古典學問,讓學生接受廣泛的人文學科教育,目的在于培養頭腦發達、能寫善辯、風度優雅、體魄強健的經世致用之才,以適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需要,使人的各種潛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

(三)人文主義學者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詮析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北歐人文主義倡導者伊拉斯謨認為好教師應當年長、有高尚的品德、有淵博的知識、有豐富的教育經驗、懂得教育藝術。與伊拉謨斯有許多共同之處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者維夫斯認為教師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質:具有很好地進行教育的學問;具有教學技巧和才能;具有純潔的品格。教師應懂得教學技巧,應具有關于教育教學的“實際的智慧”。另一位英國的人文主義教育家馬爾卡斯特要求教師有良好的素質,建議對老師進行嚴格的職前培訓。他認為教師不僅應掌握知識,還應具有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懂得教育和教育的方法。法國的哲學家蒙田認為教師的素質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老師要了解兒童,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秩序;第二,教師不僅要有學問,而且要有判斷力和道德;第三,教師有高于父母的權威;第四,老師要學會因材施教;第五,教師要有好的性情。16世紀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強調教師要有工作熱心和敬業精神,教育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以熱情感動學生,使之發生情感變化。

不難看出人文主義學者和教育家所提倡的教師專業素質包括了廣博的文化知識、高尚的品德、豐富的教育經驗、教育教學知識、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工作熱情、工作精神等,具備這些專業素質的教師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師,只有這樣的教師培養出的學生才有可能是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對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雖然沒有明文的規定。也沒有系統的科學論證,但一些學者和教育家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已經做了深刻的論證,由于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所限沒有對當時的教育產生大面積的影響,但對后世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研究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我國教育方針的基本思想,這與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也對教師職業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現代教師專業素質的內涵

(一)教師專業素質的定義

現代科學證明,素質是一個人通過環境影響、教育和內因作用逐步形成,并不斷發展的相對穩定的內在特質,這種特質通過氣質、言行、修養、品格和風度等表現出來。教師的專業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特質。林崇德、申繼亮教授將教師專業素質定義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二)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分析

葉瀾教授認為,新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有:專業精神、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教育智慧。李瑾瑜教授認為,應當包含專業知能、專業道德(倫理)和專業精神三個方面。朱寧波教授認為,理想的教師專業素養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專業理想、專業知能、教育智慧。中國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的《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提出教師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筆者認為,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現代,無論是哪一位學者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論述,它都包含專業知識、專業道德這兩個基本方面內容,這兩個方面也是一個教師可以立足教育領域的根本所在,它們也決定一個教師是否是一個合格教師的至關重要的方面,也決定著這個教師能否在教育領域里繼續成長。當然教師專業素質還包括專業精神、教育觀念、教育智慧等許多方面,本文將著重介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教師專業素質中專業知識與專業道德的影響。

專業知識是一個專業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專業人員區別于另一個專業及其他人員的本質特征。舒爾曼認為“一個專業既是一種高度復雜和熟練的工作,又是一種根植于知識的專業行為”。在舒爾曼看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表現在教師有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也就是說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特別重視理解和推理、轉化和反思的功能與作用。葉瀾教授將教師的專業知識分為三個層面。第—個層面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最基礎層面的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第二個層面是具備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第三個層面是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

專業道德即指教師職業道德,一般認為師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與概括。在人格上,教師的師德相對于其他職業道德具有更深廣的影響。師德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和品質,師德的影響不但廣泛地作用于在校學生,而且通過學生和家長對社會產生影響。高尚的師德會影響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幾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準上,對教師要求更高、更全面。

三、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影響

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歷史時期,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也不同。在我國古代,道德倫理的人文知識,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在歐洲古羅馬時期,教師則首先要擁有辯論術;進入中世紀,宗教學說成為最重要的教師專業素質之一。

(一)人文主義思想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影響

人文主義學者在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論述中分別提到過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教育的學問”、“掌握知識”、“有學問”,雖然他們的“知識”、“學問”的內涵有所不同,但它們都不同程度上包括了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教學法知識、有關學生身心健康的知識等。

葉瀾教授對教師專業知識的三個分層中,最基礎的層次中就指出教師要掌握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其中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就是指,教師不能只片面地掌握人文知識或科學知識,而是要全面掌握人類的優秀文化,人文主義者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具有多造詣的全面發展的通才,那么教師首先要具備這樣的才能,素質教育與人文教育同樣倡導的是即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又不能失去人文精神。單純地掌握科學知識或人文知識。并不能得到人們預期的全面發展的人,人文主義教育教育不僅重視人文學科的教學。主張通過人文科學的教育向學生提供關于人的精神領域心靈世界的有用知識。而且重視自然學科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科學技術知識與技能,具有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注重科學技術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心智潛力的自由運用和個性的和諧發展。與科學進步相伴的是文明的進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所以,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掌握人文知識還應該掌握科學知識,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更要既要弘揚科學精神,又不能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傳播和養成。

另外,教師還要掌握能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這些知識包括了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蒙田在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論述中第一點就提出了“老師要了解兒童,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秩序”,可見教育心理學知識在文藝復興時期就被重視。有了這些輔知識教師才能更好地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培養出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教師專業道德的影響

道德教育在古代社會中居于首要地位??鬃右笞拥埽骸爸居诘?,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以道德修養為主,學習文化知識及技藝只是“有余力”時的事情,道德修養可以說是貫穿于人的一生,而且貫穿整個中國教育史,所以對現代教師來說熱愛祖國、獻身教育、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精心育人、鉆研業務、團結協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一直以來對教師專業道德基本要求。教師的師德相對于其他職業道德具有更深廣的影響。維夫斯說“一個教師應該既是個好人,又是學問的愛好者”,可見一個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就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這恰好與人文主義的教育觀相一致。從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指導思想也可以看出,要求教育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人文教育思想主張培養和諧的人、全面發展的人,這與我國主體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教師要具有優良的品德、崇高的理想,在講授科學文化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化到教學實踐中去,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一切有利條件陶冶學生的情操,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篇4

關鍵詞: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大學英語;教學

近些年來,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展,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獲得了廣泛地應用。從博雅教育發展至今,人文主義教育經歷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現代語言教學理念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并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人文主義教學法。人文主義教學法倡導學生為中心,與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相吻合。在教育發展史上,有不少學者闡述或發展了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如意大利的彼得拉克曾反復強調要尊重學生個性、關心學生身心和諧發展,體現了教育的人文關懷精神。我國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并將其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指導。基于此,本文以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為視角,從基本概述和應用分析兩個角度,全面探討了當代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

1.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的基本概述

簡單地說,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就是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或主動參與的教學理論。教育學家羅杰斯于1969年將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要素歸納為:“人類具有天然的學習潛能,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只發生在所學內容具有個人相關性和學習者主動參與之勢?!?在大學英語教學影響因素當中,學生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大學英語教學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指出,學生是兼顧智慧和情感的完整個體。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生自我意識作用的發揮。近些年來,我國教育教學目標發生了從重視知識傳授—重視能力培養—重視素質提高的重大轉變。由此可見,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已經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

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是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充分強調個人情感因素與人際關系因素對語言學習的重要影響,并認為學習環境與學習氣氛是語言學習的重要保障。語言學習要想取得成效,需要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使語言學習者保持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F如今,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已經大學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并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在教學實踐中,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會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來,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就是其中的一種。但不管是何種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都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雖然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廣還尚需時日,但是其功能與價值已經逐漸凸顯出來,并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因此,在長期發展實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項應用路徑:

2.1.轉變教學理念,強化課堂教學人文性

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強調學生的心理環境與主體因素,尊重學生的個人需要與個人感情??梢?,它倡導的是一種認知與情感相綜合的教學理念。對此,我們要切實轉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型教學理念,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課堂教學的人文性。

2.2將人文主義思想溶于語言教學

在現實中,多數高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脫離學生成長需求而固守教材內容,將英語教學簡單地等同為教材知識的講授。很顯然,這種教育理念忽視了道德教育與情感教育,背離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信息時代,英語教師應是英語教學與學生成長的教育者和指導者,這對英語教師的業務能力、職業標準、人文素養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應用實踐中,要將人文主義思想溶于語言教學,實現對教學法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雙軌研究,順利完成各項改革目標。

2.3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三化”

自主化、人文化、創新化是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對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首先,課堂教學要切實轉變教學模式,提升自學能力,實現自主化的目標;其次,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打造一個“語言學習中心”,讓其能夠順利地實現個性化學習;再次,課堂教學要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實現無限開放教學。

2.4科學組織課堂教學,強化人文主義思想

個性化課堂是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的重要內容。按照個性化課堂的要求,活動力爭運用所掌握的新內容、新知識進行語言建構,進而實現語言知識強化吸收的目的。而語言教學個性化與創新化又是個性化課堂的必備要素。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討論感興趣的內容。因為課下討論內容是可預習的,所以應當減少語言輸出焦慮,增強課堂語言輸出的靈活性與準確性,并最終實現各類教學目標。

2.5加強人文化語言實踐活動

任何思想要想很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就需要以各類教學實踐活動為依托,發揮活動的重要載體作用。對于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而言,同樣也是如此。在現實中,戲劇、配音、演講、英文報紙、英語角等等,都可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此外,還要建立語言實踐平臺,廣泛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課堂教學方法,指導個培養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策略。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教育環境下,加強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為了將該項工程做好,需要加大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的應用力度。具體而言,首先要對加強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其次,要對當前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應用的現狀有一個全面的分析;最后,要對加大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應用的路徑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文主義語言教學觀的功能和價值,實現大學英語教學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林,劉進.“技術精巧”與“人文關懷”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 現代教育技術,2012年第07期.

[2]陳立群,李延林.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審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02期.

篇5

【關鍵詞】人文主義教育觀;美術教育;藝術修養

教育的人文主義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今天,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們現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主張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文主義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注重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它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代表著人性的深度。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性情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梢哉f,美術已經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育,它沒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97年5月,北京大學隆重宣布成立藝術學系,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在全校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與理解力,用藝術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昀生活經驗和人文修養、更健全的人格,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知道,當下的美術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素描、繪畫、版畫、雕塑課程及欣賞課,它有了更寬泛的內容。在歐美很多國家,開始用視覺藝術教育來代替美術教育,它超越了傳統的“純藝術”范疇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對象不是針對那些對美術感興趣的少數學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倡導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強調通過直覺、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過程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在強調美術學科結構特點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容標準是根據學生達成目標來制定的,注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感性體驗,發展美術創造的基本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學也開始以強調美術學科體系轉向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成為對現行教育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宝才三根手指头就湿成这样| 欧美五级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天综合| 欧美顶级aaaaaaaaaaa片|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老师邪恶影院a啦啦啦影院|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香蕉视频黄色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 一级做a爰毛片| 新婚娇妻倩如帮助三老头|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欧美一级做一级做片性十三|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午夜毛片不卡高清免费|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www.米奇777.com|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中国午夜性春猛交xxxx| 无套后进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 1313mm禁片视频|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视频| aaa一级毛片| 女人全身裸无遮挡图片| 一个人免费观看视频在线中文 |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中国大白屁股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