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醫療設備市場研究范文

醫療設備市場研究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31 16:27:5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醫療設備市場研究,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 海外市場 眾籌 推廣

一、眾籌及產品眾籌

眾籌,英文名字是crowdfunding,一般也稱為“大眾籌資”,主要是借助互聯網平臺依靠眾人力量,將群眾閑散的資源集中在一起為企業、新產品等提供資金上的幫助。眾籌網站首先是國外發展起來的,Kickstater、Crowdcube、Lucky Ant等是國外著名的眾籌網站。

產品眾籌,是指企業有新產品開發時利用互聯網平臺獲得投資人的資金幫助,當產品能夠對外銷售時籌款企業按照籌款時的約定,將所開發出來的產品提供給投資人,在提品時一般是無償或以低于成本價的形式提供的。產品眾籌的對象是還未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實現的一種預售行為。

二、海外市場中醫療設備產品眾籌推廣的優劣勢分析

當前很多企業并不是因為缺少資金而進行產品眾籌的,是為了使用產品眾籌這種方式對產品進行宣傳推廣,擴大影響力,通過這種預售行為獲得第一批客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營銷方式也與時俱進,特別是在海外市場推廣中,依靠互聯網平臺進行產品推廣,是必不可少的營銷方式。在海外市場中利用產品眾籌方式對醫療設備進行推廣,是互聯網推廣中的一種主要方式,且越來越多的朝海外發展的醫療設備企業都開始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推廣。產品推廣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資源,因此醫療設備在海外市場上可以選擇一家當地眾籌平臺與之合作進行推廣。醫療設備利用眾籌方式進行推廣可以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在擴大產品影響力的同時能及時獲得醫療產品反饋的建議,培養出第一批客戶。另外,參與醫療設備投資的人是當地各行各業的人,他們都擁有較為成熟且豐富的資源,有利于擴大產品的影響力。

但在產品眾籌推廣之前還需要進行優劣勢分析,充分了解海外市場產品眾籌推廣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分析:在海外進行產品眾籌推廣過程中,和當地眾籌平臺、媒介等進行合作,在語言、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優勢,當地眾籌平臺、媒介等更加了解產品推廣中的流程,使醫療設備推廣方式更加符合當地人群的需要。且當地的媒介都擁有較為豐富的資源,能夠加大推廣力度,擴大醫療設備的影響力。

劣勢分析:醫療設備在進軍海外市場時,由于語言文化不同,再加上醫療設備專業性較強,溝通上存在一定障礙;醫療設備推廣過程中需要和眾籌平臺、媒介等進行合作讓他們協助進行產品推廣,媒介推廣中增加一個客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成,但有些媒介為利益所驅動會進行造假,因此推廣信息中數據真實性會受到一定的質疑。

三、海外市場中醫療設備產品眾籌推廣方式

(一)海外市場中醫療設備產品眾籌步驟

除了利用海外當地眾籌平臺進行產品推廣的優劣勢外,可以用產品眾籌推廣指定相應的推廣計劃,主要計劃步驟有選擇眾籌平臺、設定眾籌目標、醫療設備眾籌包裝、指定推廣策略等。

1.選擇眾籌平臺。海外市場推廣中眾籌平臺選擇十分重要,我國很多企業一般偏向于Kickstarter、Indiegogo等,因為這些平臺信譽度較高、項目審核嚴格、影響力大。

2.設定眾籌目標。是海外眾籌的第二步,如文章中醫療設備進行產品眾籌主要是為了進行推廣,擴大醫療設備的影響力。

3.包裝產品。比如拍攝醫療設備宣傳視頻、提煉出醫療設備優點和特色、設計出宣傳主題等。

4.信息。將相關產品信息在眾籌平臺上。

5.推廣信息。這是眾籌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影響到產品眾籌效果。

(二)眾籌推廣方式

眾籌推廣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流量和轉化率。

1.提高流量。流量分為兩種,一種是站內流量,另一種是站外流量。(1)站內流量提高方式。Kickstarter中環境較為公平、寬松,因此醫療設備獲得站內流量較為容易,只要產品有足夠的創意,依靠其產品良好的表現就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排名。另外,還可以和網站官方進行良好的溝通,獲得主動推薦的機會,增加產品的醫療設備的站內流量。(2)站外流量提高方式。站外流量則需要和媒體、社交網站等進行合作獲得較高的流量。如下是媒體和社交網站的選擇方式:新聞媒體的選擇:醫療設備的研發是為了給人們醫療保健提供一定的服務,因此可以選擇海外地區中影響力較大的新聞媒體如CNN、《TIME》(時代周刊),特別是目的地影響力較大的媒體,如印度的《The Times of India》(時代周刊)、意大利的《II Sole 24 Ore》(24小時太陽報)等,對醫療設備相關信息內容進行宣傳報道,提高其可信度,擴大影響范圍。社交媒體的選擇:Facebook、Twitter是影響力較大的社交網站,特別是Facebook,其影響力更大,且轉化率也較高,因此可以選擇Facebook,將醫療設備相關信息通過Facebook朋友圈轉發出去,當有人對此感興趣時就會進行點擊和轉發,在獲得流量的同時也能擴大其影響范圍。除了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外,也可以在視頻網站如YouTube上播放醫療設備的相關視頻,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讓人們更詳細地了解到醫療設備的特點。另外,還可以和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醫療衛生門戶網站等進行合作,通過搜索引擎提高醫療設備的熱搜度,通過醫療衛生門戶網站等的宣傳提高醫療設備的公信度和權威性。需要注意的是國外和中國的生活節奏等有所不同,他們不會每天都刷朋友圈,即使刷也是選擇周末,但每天都會看郵件,因此醫療設備在眾籌期間進行宣傳推廣時切不可忘記郵件營銷。在利用郵件營銷時要做到:提前建立相關用戶數據庫;對潛在客戶群體進行定位;利用郵件營銷實現5%的精準的人群Email轉化率;維護客戶關系;轉化客戶習慣,這也是郵件營銷的最終目的,當客戶習慣朝著醫療產品規定的方向發展時,說明該產品營銷已取得成功。

2.提高轉化率。轉化率提高可通過一些優惠活動、客戶維護等手段實現。根據醫療設備產品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活動,吸引已有的客戶將醫療設備產品推廣到其親朋好友處,如打折、推薦、轉發/購買抽獎等活動等,當客戶向親朋好友推薦了產品后再次購買即可享受一定優惠,親朋好友轉發相關產品信息后購買產品時也能享受一定的優惠。這種方式是海外產品眾籌推廣中效果較好的方式,也是大家公認的推廣方式。在海外市場上購買過眾籌產品的客戶再次購買的概率非常大,因此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轉化率。

海外客戶十分注重產品功能和服務,因此一定要做好客戶維護工作。客戶咨詢就說明其對產品感興趣,因此客戶在咨詢相關產品信息時給予耐心的解答,盡早促進客戶購買行為。

四、結語

海外市場產品眾籌推廣方式和國內市場有所不同,因此在醫療設備進行產品眾籌推廣中一定要根據海外市場特點和地文化習慣等制定出推廣策略,滿足海外客戶需求的同時提高產品銷量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為無錫市海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篇2

2007年宇慧源MAdExTM共監測了百余種專業醫療雜志,從全年結果來看,專業醫療雜志上投放的廣告種類頗多,除了主流的醫療設備和醫療藥品,以及雜志自身的推廣廣告和展會廣告以外,各類新興的醫療相關行業,如醫療專業網站(如邁視達康、中國知網、搜狐等)、醫療IT服務供應(包括醫療信息解決方案、智能管理系統、電腦、打印和顯示器廠商等)、醫療營銷服務(包括廣告、咨詢、設計、認證等公司)、醫療教育等也都會在專業醫療雜志上刊登廣告進行宣傳,表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醫療設備廣告投放主數量近300家,表現出廠商對專業媒體廣告的充分重視,也說明了廣告投放競爭的激烈程度

2007年在專業醫療雜志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達到600余家(見圖1),其中醫療設備廣告主數量最多,有近300家,其次是藥品廣告主,也有130多家。由此可見,雖然醫療行業產品銷售渠道和方式與普通日常消費品不同,但是廣告對于廠家來說同樣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但是,從我們對各個雜志的了解來看,各雜志廣告投放位置有限,尤其是最吸引眼球的封面、封二、封三、封底(部分核心期刊雜志的封面甚至不容許刊登廣告),所以說明在有限的廣告資源里,各個廠商的資源爭奪之戰其實比較激烈。

二、醫療設備廣告投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廠商過度注重展會效應(銷售導向),而忽略營銷導向的品牌塑立;資源過度使用和資源過度閑置說明行業廣告投放的不合理性

從宣傳密度上來看,4月份和10月份是醫療設備廣告刊登最密集的兩個時段。這與國內兩個大規模醫療展會在4月份和10月份召開有很大關系。而1月、5月、7月、11月是投放密度相對較低的時間段,除了展會原因以外,也與一些雜志是雙月刊且大部分雙月出版有一定關系(見圖2)。

從廣告投放金額來看,4月和10月的金額上升幅度遠遠高于投放次數上升幅度,由此可以看出,醫療設備廣告主在這兩個時間段加大了廣告投放力度,譬如,將原來內頁單頁投放改為雙頁對開投放,原來的正文前或后的廣告位改為封面、封二、封三或封底等關注度高、價格也高的好位置等(見圖3)。

從醫療設備平均單次投放費用來看,也基本是3-4月和10月單次費用高出平時月份,而藥品的平均單次費用則全年恒定(見圖4)。

這凸顯了大部分醫療設備廠商比較注重展會效應,除了展會期間投入較多的活動經費外,還同時在媒體上也密集投放廣告。其實這里對于廠商來說有幾個誤區:

一是忽略營銷導向,注重銷售導向。對于醫療設備及其決策過程的復雜性來講,根據宇慧源對廣告的研究,這類產品是一種購買周期較長的產品,企業媒體策略應該是從行銷的角度考慮的,如旨在建立企業形象或品牌形象,所以應當采取“持續式”廣告投入模式或媒體行程模式,即不斷提醒人們的記憶、達到長久的名牌效應、建立和鞏固知名度。而目前大部分廠商采取的是“欄柵式”媒體行程模式,這種模式適合競爭激烈,產品的購買周期較短且周期明顯,消費的季節性明顯的產品,是銷售導向的。

二是大家都選擇在媒體干擾度最強的時候爭奪廣告位置,其實是造成投放一定的無效浪費。比如在投放最多的10月份,投放廣告支數最多的雜志達到58個廣告,在3月份投放最多的雜志廣告達到49個,4月份達到41個;而在投放淡季的2月份,投放廣告最多的雜志也才只有19個廣告,和最多的10月差了3倍。

三是對于媒體經營來說,也彰顯不利。部分專業媒體在投放淡季出現很多空白廣告版面,這無論對于廠商還是對于媒體來說,都是很大的浪費。資源的過度爭奪和資源的過度閑置,實際對廣告主和廣告經營商來說,都是“雙不贏”的。

三、在設備類廣告投放中,不難看出一些大手筆

從投放位置來看,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由于資源有限,投放數量不多,且基本都被醫療設備以及藥品廣告所占據,其他位置中,醫療設備和藥品投放位置最多的是正文前插頁位置。此外,跨頁對開這種廣告形式基本只有醫療設備廣告主大量使用,其他類型廣告,包括藥品都較少或沒有。(見圖5)

四、不同類型專業雜志的廣告投放側重點不同,價值不同

宇慧源MAdExTM監測的百余種雜志根據其主要讀者不同分為六種類型,即超聲影像類(主要面向超聲科,如《中國超聲醫學雜志等》)、腫瘤放射類(主要面向放射科,如《臨床放射學雜志》等)、監護類(主要面向ICU/CCU,如《中國急救醫學》等)、設備信息類(主要面向設備科,如《醫療衛生裝備》)、管理類(面向醫院院辦管理層,如《中國醫院院長》等)和綜合類(面向各類醫護工作者,如《中華醫學雜志》等)。

從廣告投放產品來看,藥品根據其功能主要投放在腫瘤放射、監護和綜合類型的雜志上,設備信息類和管理類雜志少有涉及;而醫療設備廣告則是在設備信息類雜志上投放最多,其次則是在超聲影像類、監護類雜志上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投放(見圖6)。

從投放收入來看,設備信息類雜志雖然數量最少,但是廣告收入最高,這與這些雜志的市場化定位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從印刷版面、撰稿的靈活度還是從版面設計、市場化運作來看,設備信息類雜志都走在各類雜志最前位;其次市場化運作較好的雜志是綜合類雜志,另外由于綜合類雜志面向所有醫護工作者因而發行量最大,導致其廣告價位也很高,所以廣告收入也很高;腫瘤放射類、監護類、管理類和超聲影像類雜志廣告收入其次(見圖7)。

從平均收費來看,設備信息類和綜合類雜志價格最高,其次為管理類雜志;腫瘤放射類、監護類和超聲影像類雜志廣告價格相對低廉(見圖8)。

從千人成本來看,效率最好的雜志是綜合類雜志,千人成本最低;其次為管理類雜志;其次為監護類雜志、設備信息類雜志和腫瘤放射類雜志;超聲影像類雜志千人成本最高(見圖8)。(注:千人成本CPM=廣告收入/發行量X1000)

那么,對于廣告主,尤其是專業性強的醫療行業廣告主,在專業醫療雜志上刊登廣告的優勢在哪里呢?

首先,專業醫療雜志是有效與大量專業受眾溝通的工具。例如2007年醫療器械類產品在宇慧源監測的近百份專業雜志上的廣告投入總額是3,558萬元左右(根據刊例價格計算),可到達大約18,142家三級及以上醫院,平均每家醫院的年費用是1,961元,而每家醫院有很多醫師,平均到每個醫師的費用則更少。

篇3

近期,隨著谷歌眼鏡、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費終端的推出,一股由可穿戴設備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試圖開啟物聯網2.0時代的大門。相較于物聯網1.0時代對傳統行業的信息化模式,由可穿戴醫療設備帶動的物聯網2.0時代,正在致力于突破孤島,實現各種應用的互聯。而在亞健康和個性化健康管理的觀念日益普及下,可穿戴設備也在成為喚醒醫療物聯網2.0的潮流先鋒。

但不可否認的是,盡管可穿戴醫療的前景很美,但其價值并未真正顯現,已面世產品與用戶的實際生活仍有距離。

不得不規劃和管理的亞健康狀態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正確的生活方式,身體常常處于亞健康狀態。中國首部保健用品藍皮書《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報告》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亞健康狀態者所占總人口比例高達77%,即中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已超7億。人體處在亞健康狀態,就極有可能患上各種嚴重疾病,如心腦血管病、骨質疏松、腎結石、關節炎、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可以說,亞健康就是大多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前狀態。

歐美國家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和普及“亞健康概念”,在這一點上,我國的起步比較晚。目前我國的“亞健康”人群規模及嚴重程度,已不容我們樂觀,特別是企業職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強腦力工作者,亞健康狀態尤為嚴重和普遍。

幸運的是,隨著科學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即使是癌癥,如果及早發現,有效治療的話也是可以被治愈。那么,如何規劃和管理的亞健康狀態呢?

幸運的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采用多種傳感器的融合、創新的可穿戴設備,正在打破原來的狀態。

例如:通過生物傳感器監測到人體血壓、血脂過高時,能警告用戶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傳感器負責監督人體每天的鍛煉情況;環境傳感器負責監控人體周圍的環境狀況(如有無吸煙和環境污染等);最終,通過三類傳感器的有效配合,很好地控制疾病。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夠避免看急診和住院治療,減少就醫次數、節約費用和人力成本。

正因為可穿戴醫療能夠讓患者(用戶)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時的幫助。因此任何一個慢性病里面,上百萬的活躍、專注的用戶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戶的臨床數據存在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可穿戴智能醫療能夠協助患者進行經過科學設計的個性化健康管理,通過檢查指標來糾正功能性病理狀態,中斷病理改變過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夠避免看急診和住院治療,減少就醫次數,帶來費用和人力成本的節約。在全球范圍內針對移動醫療服務效果的臨床研究顯示,出院后的遠程監護可將病人的全部醫療費用降低42%,延長看醫生的時間間隔71%,降低住院時間的35%。

健康管理理念的興起使可穿戴醫療有了廣泛的需求基礎。從蘋果UP手環到谷歌眼鏡,涵蓋了健身、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預言“可穿戴醫療革命”即將引爆。

醫療:可穿戴設備最具前景的應用領域

從2013年起,五花八門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出現,智能眼鏡、智能手表、運動手環、穿戴心電馬甲、可穿戴式血壓計……這些可穿戴設備被認為是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后最熱門的移動產品。2014年5月,中國(北京)國際技術轉移大會舉辦了“可穿戴醫療設備與智慧健康”專場,其設立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展臺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2014年5月,可穿戴設備領域出現了幾件重大的事情,一是Google 1.3億美元領投大數據醫療Flatiron Health,以及蘋果招募醫療人才(蘋果公司過去一年至少已經從生物醫學領域挖走了6位一流專家。5月29日上午,英特爾也在Re/Code大會上推出了智能T恤產品。

這款T恤,是由英特爾之前收購的AIQ公司開發的。T恤搭載Edison芯片,采用可拆卸電池供電,方便用戶清洗。同一天,三星也了一款名為Simband的可穿戴醫療平臺。這款產品與現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采用正方形外殼和大號的彩色觸摸屏,并且配備Wi-Fi和藍牙模塊,可監測心跳和含氧水平。

正因為有如此多種類的可穿戴設備投入市場,2014年也被稱為“可穿戴科技之年”。也正因為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廣泛的應用前景,有專家預測,可穿戴醫療設備將是引爆醫療健康領域的一場革命。因為它不但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血糖、血壓、心率、血氧含量、體溫、呼吸頻率等人體的健康指標,還可以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也許就在2016年,醫生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通過一部智能可穿戴設備反饋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個病人的心電圖,這就是正在發生的醫療技術革命”。美國霍普金斯醫院前心內科醫生Eric Topol 在他的新書《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將可穿戴醫療設備和移動醫療列為醫療領域最具潛力的破壞性創新技術。

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醫療是可穿戴設備最具前景的應用領域(其次是健身和娛樂);Ahadome預測可穿戴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至少占可穿戴設備的50%份額。可穿戴設備將為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一場革命(微型化―便攜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血糖、血壓、心率、血氧含量、體溫、呼吸頻率等人體的健康指標,還可以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如電離子透入貼片可以治療頭痛,智能眼鏡可以幫助老年癡呆癥患者喚起容易忘記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術等。

據IDC估計,到2020年無需人工操作的可穿戴智能設備總數將超過300億個,而能連接上網的各種“小玩意”則會多至2120億個,其中有近2/5屬于醫療領域。根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2012年中國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為4.2億元,到2015年這一市場預計將達到12億元,2017年將達到47.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0%。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報告顯示,未來5年內,可穿戴設備的整體市值將超過80億美元(約合480億人民幣),主要受益于醫療保健類產品的推動。

探索怎樣的商業模式?

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能夠有效地協助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管理,通過對各項指標的檢測來糾正功能性病理狀態。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這個領域。醫療領域,一直都是各種新技術覬覦的重點市場,在中國醫療服務大概是2-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美國的醫療服務市場則達到了2-3萬億美金,占到美國GDP比例的17%左右。

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技術層面已經有了很多突破,可穿戴設備正在通過語音識別、眼球追蹤、骨傳導技術、低功耗和能源技術、裸眼3D技術、高速無線、人體芯片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始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智能手環、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帶、智能鞋……各種具備檢測體征、睡眠、坐姿、腦電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也在市場上掀起熱潮。目前,可穿戴設備已經被應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預防、健康保健、居家養老等方面。不過,大多數產品仍處于實驗期或推廣初期,且價格偏高,商業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如果以“互聯網基因”來定義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當然目前價格偏高的價格還不能讓大多數人接受。所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探索如何通過硬件粘住客戶,以及如何利用硬件背后收集到的醫療云端“大數據”來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經過比較和總結可以發現,目前通過設備銷售來完成價值轉移的商業模式已經越來越少,更多的公司開始通過服務模式的改進向用戶、企業、科研機構、醫院、醫生甚至保險公司來收取費用。下表就列出了一些衍生的商業模式:

綜合來看,尋找可以產生增值效益的商業模式對可穿戴醫療設備廠商尤為重要。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產業鏈由硬件、應用、運營服務、大數據等組成。醫療設備制造商、移動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動醫療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

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雖然技術層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可穿戴醫療作為未來移動互聯新的入口,最大的潛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過硬件粘住客戶,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醫療云端“大數據”,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業模式。

普及尚需時日

醫療穿戴設備這一技術不僅給慢性病患者帶來了自由,減輕了住院的經濟負擔,而且為醫院節約了醫療資源。特別是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以后,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醫療關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讓每一位老年人都佩戴移動醫療設備,進行實時的醫療監控。老年人需要長期的醫療監控的特點為醫療穿戴設備提供了極大的市場。除了用于個人醫療保健和生活運動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外,用于醫生護士臨床治療和監護的移動式可穿戴設備儀器,也在陸續應市。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6月末),中國投入醫療穿戴設備研發和生產的企業達到420家左右,國際上則達到2000多家。但是目前為止,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很多公司推出的可穿戴醫療產品銷售狀況并不樂觀。比如浙江嘉興統捷科技研發的針對中老年人的手機手表式健康檢測遠程跟蹤監護器“腕寶”,因自身產品因素,通過網銷及直銷的模式均未達到預期目標。另外,如三星智能手表的銷售數據顯示,其日銷售量僅為800~900臺,遠低于預期,其中價格昂貴是主要因素。九安醫療為了提前布局前端智能醫療可穿戴設備,曾重磅推出的iHealth產品,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產品對公司業績貢獻并不大。九安醫療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為4.07億,同比增加14.46%,其凈利潤為虧損834萬,同比下降219.52%。其主要是外銷的iHealth產品賬款壞賬達到383萬。

同樣在美國,可穿戴設備產品的利潤也并不樂觀。2014年1月份曾有報告稱有1/3的用戶在購買可穿戴設備之后6個月內即停止使用。美國的一些醫生指出,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功能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大部分可穿戴設備的功能都集中在記錄步數、估算消耗的熱量以及跟蹤用戶的睡眠質量等方面,還有一些可穿戴設備能夠跟蹤記錄許多用戶的活動數據,但是這些數據最終卻難以幫助人們針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意義的改變。也正因為如此,耐克公司就在前不久宣布裁減可穿戴硬件團隊。

篇4

已被藍牙所包圍

Bluetooth SIG首席營銷官卓文泰(SukeJawanda)表示,“藍牙技術對物聯網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至今,藍牙設備全球累計出貨量已超過90億件。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帶有藍牙技術的產品,從平板電腦到運動鞋,甚至醫療設備,藍牙幾乎無處不在,以藍牙為核心技術的應用設備現已逐漸形成全球互連的智能網絡。此次藍牙世界無線大會將致力于支持和鼓勵開發者與我們的成員合力創造一次創新狂潮,開啟智能時代,共享智能生活。”

在1998年藍牙創始機構(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只有5家加盟企業,發展至今15年,藍牙聯盟組織已經增加至18000個成員,而其成員仍以每月200家的速度增長。自1999年開始藍牙設備市場,全球已經銷售出搭載藍牙的設備90億個。2010至2012的兩年間,藍牙產品數量增長了79%,其中搭載藍牙的音頻設備實現了451%的井噴式增長。預計至2018年,將會銷售藍牙設備320億個。

創新與藍牙依存

自2010年7月起,藍牙開始采用全新的核心規格――藍牙4.0版本。藍牙v4.0繼承了藍牙技術無線連接的所有固有優勢,同時增加了低功耗和高速的特點。制造商和消費者可以根據設備的功能需要,選擇激活設備的一種或全部藍牙功能。藍牙無線技術低功耗版可以達到1mW的超低功耗,而在藍牙無線技術的高速技術的傳輸速率則可達600Mbps。此外,如需要大傳輸距離,藍牙設備連接最大可達到100米的傳輸距離。

藍牙技術被最大程度上的開放給SIG成員,而其開發成本與開發門檻都相對較低。在大會上,Bluetooth SIG首席營銷官卓文泰為與會人介紹,一位17歲的女孩在物理課作業中,利用藍牙無線技制作出一個心電圖監控裝置。可見,藍牙無線技術開發非常容易。而藍牙Bluetooth SIG,也歡迎更多的成員加入研發團隊之中。

篇5

關鍵詞:大型醫療設備 可行性研究

課題項目:濰坊市衛生局科研項目―公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購置項目可行性研究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國家對醫療機構的投入不斷加大。在新形勢下,許多醫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來購置各種各樣的醫療設備,以改善就醫環境和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而大型醫療設備往往資金投入量大、使用運行成本高、對病人醫療費用的增長有較大影響。可行性分析是在決策階段所進行的綜合性的分析論證工作,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因此,為防止盲目購置和重復建設,必須進行大型醫療設備的可行性分析。

一、現狀分析

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大型醫療設備購置的可行性研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為“可行”而研究,可行性研究淪為形式

相當一部分項目在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時候,先立項后論證,以項目可行為先導,盡可能搜集所需資料為項目可行提供有力論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領導權利意識重,搞“一言堂”,參加可行性研究的人員只能圍繞領導意圖來開展研究工作,給出可行性研究結果;二是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有關部門審批和銀行貸款的依據,為了爭取有關部門的批準和籌集更多的項目資金,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不是實事求是,而是為得出項目可行的結論而拼湊事實,這就使得可行性研究失去了本意,成了為“必行”而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組織架構不規范

可行性研究小組需要由各方面專業人才組成,如:臨床醫學專家、設備技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對設備購置項目從各個角度進行考察和分析論證。可是,有些購置決策根本沒有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組,只是由相關部門憑主觀經驗編寫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濫竽充數。有些項目雖然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小組,但組成成員不是缺少技術人員,就是缺少經濟人員。這樣的小組在進行分析工作時,往往偏重自己專業范疇內的可行性研究,而不是綜合各方面影響因素,運用科學評價指標進行研究、論證,因而導致結論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可行性研究內容不全面

一些項目缺乏對關鍵環節的可行性分析,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有意避開對不可行環節的研究,如:有些項目無有資質的設備技師卻不進行組織可行性分析,硬性上馬;有些項目對周圍環境有明顯污染或放射問題,卻避而不談;有些項目受制度或未來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很大,卻缺少或根本沒有風險分析的內容。

(四)運用的評價指標不夠科學合理

有些研究工作在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時,為高估收益、縮短投資回收期,而選擇次要和輔助評價指標,回避主要指標;在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時,往往夸大設備技術的先進性,只進行定性分析,很少進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內容

大型醫療設備購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決策以前,通過對設備的市場需求、設備選型、盈利能力、環境影響等,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并對投入使用后取得的財務收益、經濟及社會效益進行預測,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系統分析方法,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在投資決策之前進行可行性分析,不但有助于減少或避免投資失誤,而且有助于購置的順利實施和推進。

(一)投資必要性

醫療市場的需求是醫療設備購置的前提,首先要做好市場研究,了解設備適應的病種在當地的發病率、病人來源情況、本地區同類設備的數量和設備利用程度。前瞻性地考慮設備是否與醫院的戰略發展目標相適應,是否有益于填補區域空白,重點學科建設,新業務增長等。大型醫療設備的配置須在滿足臨床需要的同時,滿足或超前于科研、教學、學科建設的需求,符合醫院技術層級日漸提升的發展趨勢,尋求經濟效益與科學創新價值的平衡點,實現臨床與科研共贏。可選用定量指標:裝機后本區域每百萬人口裝機數、醫院的醫療收入占本地區醫療收入的比率、本院擬購設備適應病種的專家數量、床位數量、病床使用率等。

(二)技術可行性

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迅速,醫療設備的技術革新也隨之加快。醫療設備的技術先進性是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耗材采購、維修材料供應的良好途徑是設備正常使用的保證,這些均應列入可行性論證范圍。除技術水平的相對先進性,還應充分考慮技術革新的速度。選用指標:預購置設備所能達到的性能指標與醫療上要求達到的性能指標的一致性。

(三)財務可行性

在可靠的成本分析(包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考慮資金的時間成本)和收入測算(由于政府制定了統一的收費標準,收入測算的關鍵是對設備工作量的有條件、有根據的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指標分為靜態指標(投資回收期法、年均投資報酬率法、投資貸款償還期法等)和動態指標(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由于動態指標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所以在實際評價時比靜態指標更具說服力。動態評價方法中的凈現值法和內含報酬率法是財務可行性分析普遍采用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凈現值法是把科學預測設備購置后的收益,通過基準貼現率計算為現值,根據凈現值的正負來決定是否購置;而內含報酬率法是計算出資金流入現值總量與流出現值總量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與基準貼現率進行比較,以此判斷方案優劣,并通過這種方法來明確方案的實際收益率,故在實際應用中,內含報酬率法比凈現值法更佳。若采用的各評價指標均符合預期目標,則該項目具有財務可行性;若均不符合,則應放棄購置。當主要指標與次要、輔助指標有矛盾時,應以內含報酬率等主要指標結論為標準,若主要指標符合,而次要、輔助指標不符合,則說明該方案雖具財務可行性,但存在一定風險;反之,應放棄。

(四)組織可行性

大型醫療設備的安置必須符合醫院環境總體布局的要求及環保要求,這就要充分了解醫院的總體布局、設備安裝地點及環境要求,如:配電、通風、降溫、有無排污和放射問題等及解決措施。工作人員定期進修或培訓,包括:診斷醫師、技師、護士、工程技術人員。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是保證儀器正常運轉的重要一環,醫院應加強自己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解決絕大多數的機器故障問題,降低費用、節約資金。

(五)社會可行性

購置大型醫療設備除了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外,還會產生一系列外部效果,即社會效益。體現在:

(1)購置的設備開展的項目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或能給本地區患者帶來就醫便利。量化指標:患者因本地無同類設備而赴外地就診需花費的開支/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100%。

(2)購置的設備能明顯提高醫院診療水平和診療效率,增加病人接待量,帶動相關科室收入增加。通過對設備檢測速度分析,預測出在單位時間內新設備的病人接待量。量化指標:預計年使用人次數×預計使用者住院比例×平均住院收費額 。

(3)購置的設備能提高醫院的科研、教學水平與效率。可采用應用成果、新技術、科研論文數等指標加以衡量。

(六)風險及敏感性分析

由于隨機因素引起的實際與預期之間的差異就是風險,引起投資風險的原因很多,例如:投資實現后有關制度和政策的變化、高級換代產品的出現,醫療業務量的穩定程度,利率或物價水平的大幅變動,可行性研究中所收集數據的可靠性等,對設備購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確定由于因素的變化影響購置決策的程度。

敏感性分析是對影響購置決策的一些重要因素進行測試的一種模擬性分析。在可行性分析中,所依據的往往是一些預計的假設或前提,這些預期值同日后的實際值存在差異,有的差異很大,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都會對決策后果產生影響。如,計算年收益率的變動范圍,保證凈現值為正值;測算投資保本點,確定收入的最低限和支出的最高限。 確定敏感性分析指標,選取不確定因素進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方案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勇,方志達.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估[M].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视频免费网站| 18以下岁毛片在免费播放| 日本精品www色|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又大又紧又粉嫩18p少妇 | 报告夫人漫画画免费读漫画在线观看漫画ag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 国产成 人 综合 亚洲专| 探花视频在线看视频|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xxxx日本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我爱我色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男人桶女人视频不要下载|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野花影院在线直播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2018天天射| 国漫永生第二季在线观看| www.免费在线观看|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免费| 丰满多毛的陰户视频| 日本最刺激夫妇交换影片|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jizz视频护士| 日本漫画全彩口工漫画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