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兒童護理知識范文

兒童護理知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2-19 15:24: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兒童護理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兒童護理知識

篇1

【關鍵詞】 弱視;綜合治療;護理干預;矯治眼鏡

弱視是一種常見的危害兒童雙眼視功能的疾病,其眼球本身無器質性病變。兒童弱視的形成是在眼的發育過程中各種原因造成視覺細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從而造成有效視力低于正常兒童[1]。臨床表現為視力減退,矯正視力低于0.9。不僅危害兒童的視力,更阻礙患兒的立體視覺發育。我國兒童弱視在眼科常見病中約占3%。一般13歲后神經通路基本發育完善,提高視力的希望較小,故需要早期發現和治療。弱視的治療周期較長,以醫院門診和家庭綜合治療相結合為主。因此,門診??谱o士做好弱視兒童綜合治療的護理指導,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視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對56例弱視兒童綜合治療中進行較好的護理干預,效果滿意。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3~11歲,平均6歲。按類型分類:斜視性弱視32例,屈光不正性弱視17例,屈光參差性弱視7例。按程度分類:輕度弱視,矯正視力0.6~0.8共23例;中度弱視,矯正視力0.2~0.5共24例;重度弱視,矯正視力0.1以下共9例。所有患兒均行遠、近視力檢查,外眼屈光間質檢查,眼底檢查,注視性質檢查,同視機檢查三級視功能,均給予1%阿托品眼膏進行散瞳[2],3次/d,連續3 d,充分麻痹睫狀肌后經檢影法檢查屈光狀態,記錄屈光度數,驗光3周后試鏡,給予配鏡矯正。

1.2 方法 弱視患兒首先應配戴合適的眼鏡,使屈光異常得到矯正,并堅持每天配戴眼鏡,由家長督促進行視功能訓練,包括常規遮蓋,單眼弱視患兒健眼遮蓋,雙眼弱視患兒交替遮蓋,精細目力訓練,并采用北京同明眼科儀器生產有限公司生產的視覺刺激儀訓練及自動變頻紅光閃爍治療儀進行弱視矯正訓練,每眼15 min/次;然后進行紅光治療,每眼15 min/次,1~2次/d,10 d為1療程,每療程中堅持隔天檢查視力,嚴密監測患兒視力波動情況,平均治療2~6個療程。

1.2.1 遮蓋法 為傳統的弱視治療方法。對雙眼矯正視力差別超過2行的病例,行優勢眼的全天遮蓋,遮蓋前指導患兒家長用眼罩遮蓋健眼。并告之堅持治療的目的和意義及堅持遮蓋的重要性,使之能積極配合。囑患兒家長至少每半年帶患兒來院復查1次,以避免發生遮蓋性弱視。

1.2.2 壓抑療法 對于雙眼視力不平衡,屈光參差,且不能接受遮蓋的兒童,可采取壓抑療法治療。即壓抑健眼,以解除優勢眼對劣勢眼的抑制,為不影響患兒日間的活動和學習,每晚睡前健眼滴托吡卡胺或阿托品擴瞳,以使睫狀肌麻痹松弛,使健眼遠、近視力均低于弱視眼至少2行,以后健眼每周2次滴擴瞳劑,以維護遠、近視力處于全抑制狀態。告知家長每月須帶患兒來院復查雙眼遠、近視力,以確保壓抑治療的連續性。

1.2.3 精細目力訓練 指導患兒每日行穿針或穿珠子、描圖及插圖、用筷子夾珠子等精細增視用眼活動,在訓練眼、手、腦協調能力基礎上,還可喚醒黃斑部“休眠”的視細胞及其視覺通道,以促進視覺中樞興奮。

1.2.4 視覺刺激訓練 專用弱視治療儀,常用640 μm的紅光閃爍刺激,用于弱視眼的每日治療。其可根據高對比的不同空間頻率棋盤格或條柵刺激弱視眼,從而引起視覺中樞興奮性的不同,直至弱視治愈。此方法療程短,趣味性強,易被兒童所接受,能明顯提高弱視治療的效率。

1.2.5 治療性配鏡 由于兒童生長發育快,眼的屈光度也不斷變化,故應在6~12個月后重新驗光,更換眼鏡,調整度數,幫助兒童養成配戴矯治眼鏡的習慣。方法:①選擇鏡架:根據瞳孔距離、鼻梁高低、臉形等,選出合適的鏡架。②固定眼鏡:用松緊帶將鏡架固定在兒童的腦后,鏡架線掛在頸后。③持久配戴矯治眼鏡,切忌反復間斷,防止弱視程度加重。應讓患兒及其家長了解每日堅持戴眼鏡對弱視治療的重要性,并每半年到醫院復檢1次,以及時調整眼鏡度數,利于追蹤觀察療效。

1.2.6 治療注意事項 治療時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清新流通,溫、濕度適宜,以利于兒童心情放松,注意力集中。治療時為避免造成干擾,應告訴患兒不要吃東西。為增加患兒對治療的興趣,可針對患兒的個性特點,選一種新圖像空間頻率刺激療法拷貝到CD盤內,以利于患兒在家庭訓練用,10 min/次,2次/d。為增加其趣味性還可配音樂、卡通畫片等,并注意采用將訓練與游戲相結合、動靜相結合或獎懲相結合的多種方法。

1.2.7 鞏固療效 治療過程中學齡兒童要限制看電視及用電腦的時間。起床前、課間休息要堅持做眼睛保健操,以促進血液循環,放松眼部肌肉。為防止復發可在治愈后繼續治療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并采取遞減的方法。定期復查,同時注意用眼衛生,避免視力過度疲勞,增強體質,注意防病與衛生保健,從而使視力得到保護。

1.2.8 復診 協助醫生向患兒家長講解屈光度隨年齡變化的規律及定期復診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要根據眼位、屈光度及視力進展情況及時調整鏡片,才能治好弱視。囑家長保留好病歷,以便復診時參考。告誡家長弱視治愈后仍有復發的可能,發現弱視復發時應及時治療,確保遠期療效。

1.3 結果 視力>0.9為基本痊愈。經過20~60 d系統化訓練,56例患兒中41例患兒的視力>0.9,視力提高2行以上12例,視力無明顯變化或反下降3例,總有效率95%。

2 護理

2.1 用眼衛生 指導患兒家長監督患兒養成良好的看書學習習慣,及時糾正不良姿勢;看電視、看書或玩電腦等用眼時間不宜過長,通常持續30 min,囑其遠眺或閉目休息5 min;堅持做眼保健操1~2次/d,多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參加體育活動,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心健康,盡早發現用眼異常,及時來院檢查,及時治療。

2.2 飲食指導 兒童飲食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及水果蔬菜,囑其少食甜食。

2.3 健康教育 弱視治療周期長,視力變化緩慢,且以門診及家庭治療為主。因此,患兒家長對其疾病知識認識的多少與患兒能否堅持治療、視力改善與否有很大關系。所以門診護士積極做好健康教育,耐心向患兒家長講解其相關醫學知識,解答患兒家長的問題,使其了解治療方法、目的、意義,并掌握在家進行治療、訓練的方法?;純杭议L在家督促患兒堅持訓練非常重要。

2.4 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兒初次就醫都有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要以和藹、耐心的態度和他們交談,取得患兒的信任,告知驗光配鏡無損傷、無痛苦,讓他們知道并參觀檢查的全過程,從而減輕不良情緒,配合檢查治療。家長的配合對弱視治療是至關重要的。護理人員要詳細向家長講解弱視的病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治療的必要性等,讓家長知道持之以恒的治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家長對治療效果缺乏信心,這時應介紹以往的治愈病例,讓他們明白弱視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以增強家長的信心。

2.5 散瞳時的護理 散瞳驗光涂散瞳藥時,讓患兒注視上方,輕輕牽拉下眼瞼,用玻璃棒將眼膏準確涂在下穹隆部,避免擦傷角膜。涂阿托品眼膏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反應,及時處理。少數兒童散瞳3 d后,由于睫狀肌痙攣未能充分緩解,可再適度增加散瞳次數,直至睫狀肌充分麻痹。很多患兒驗光時注意力不集中,可將患兒擺好正確后,用患兒感興趣的東西吸引其注意力,協助醫生順利完成檢影驗光。一般需3周瞳孔恢復正常大小。瞳孔散大患兒有畏光現象,囑家長給患兒戴遮光鏡,避免強光刺激使眼部感覺不適,患兒瞳孔恢復正常大小再試鏡。戴上試鏡片后,囑患兒到不同環境去體會,耐心詢問是否清晰,有無頭暈、視物模糊、變形等異常,感覺不適者再調整鏡片度數,直至滿意。

總之,弱視為一發育性疾病,兒童在視覺發育的敏感期,視覺神經系統處于極端可塑階段,若缺乏正常的視覺發育環境,便可造成視覺的發育障礙而導致弱視。因此,年齡越小,治愈率越高,大于9歲的弱視兒童治愈率顯著下降,且弱視程度越重,治愈率越低。所以,對弱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由于兒童生性活潑好動,給堅持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患兒能否堅持治療是改善視力、提高療效的重要基礎。門診護士應積極做好護理干預,耐心解釋弱視相關知識及治療的目的、意義,以取得患兒及其家長的支持、理解,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兒科;護士;疼痛管理;知識;態度

兒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可。疼痛管理已被宣布為人權,并成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1]。除了不愉快的感覺[2],未被治療的疼痛會給患兒帶來許多生理和行為的負面影響,如心率增加、呼吸問題、手掌出汗,引起高血糖和炎癥反應增加,導致持續疼痛、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及情感紊亂等[3],延長恢復時間。兒童疼痛相關報道顯示,疾病患兒仍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4]。國外疼痛管理中主導地位由疼痛??谱o士承擔,我國疼痛??谱o理領域尚處于探索階段,其中兒童疼痛管理知識的匱乏對兒科臨床護理帶來了考驗,兒科疼痛管理的臨床護理實踐效果仍不理想[5],兒童疼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兒科護士不僅是患兒疼痛狀態的評估者和大部分止痛措施的具體實施者,又是醫師的協作者、患兒和家屬疼痛知識的宣教者,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不僅影響著患兒的生活質量,還影響著患兒的身心健康。本文調查臨床兒科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旨在提高兒科護士疼痛管理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對西安市兒童醫院961名臨床護士進行疼痛管理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臨床一線護士;②工作滿1年。排除標準:①非臨床護理實踐的護士;②實習見習護士;③外院進修護士。納入護士均自愿參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調查資料及疼痛管理現狀調查問卷:在參考相關研究[6-8]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最高學歷、護齡、職稱、科室、是否通過疼痛知識培訓、是否借助工具評估患兒疼痛、是否常規評估患兒疼痛、是否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過疼痛相關的健康教育、是否有護士長管理經驗,問卷內容經過10名兒科護理專家評價結果為:內容全面,內容效度為0.9~1.0。②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調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該表由美國疼痛管理專科護士Renee設計,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7,Rieman等于2007年進行了修訂[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2,重測信度r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應用可行性。國內學者柳韋華等[9]將其翻譯成中文。中文版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調查量表共有41項條目,分為4個維度、三種題型,4個維度包含藥物鎮痛18項、疼痛基本知識10項、疼痛評估8項、鎮痛措施5項。題型分布上,是非題1~24項,單選題25~37項,案例分析題38~41項。計分規制:各條目答對計1分,答錯或不答計0分,合計41分,分值越高表明對患兒疼痛管理的認知情況越好。匯總問卷答題正確率及各條目回答正確人數占比。

1.2.2資料收集。首先征得護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紹研究目的和意義,獲得相關科室工作人員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統一指導下,現場發放問卷,要求接受調查的臨床護士在20~30min獨立完成,匿名填寫,現場收回。調查組成員對所有回收的問卷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閱評,雙人錄入問卷結果并核對。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75份,收回961份,問卷回收率98.6%。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數據應用n/%描述,并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疼痛管理現狀調查結果

本研究調查的961名兒科臨床護士均來自西安市兒童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時間(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護士占73.2%,初級職稱及以下護士占68.9%,有護士長管理經驗者占6.7%;常規評估患兒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識培訓經歷者占22.4%,借助疼痛評估工具者占27.5%。見表1。

2.2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問卷評估情況

2.2.1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問卷答對率情況。調查量表41項條目中正確個數范圍為7~28個,答對平均個數為(15.9±3.2)個,正確率為17.1%~68.3%,答題平均正確率為(38.8±7.8)%。各條目答對人數比率為0.0%~81.3%。其中,總正確率在60%以上者15名,僅占1.6%。

2.2.2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問卷答對人數比率最高與最低的5個條目。量表中總正確率排名前5項(正確回答該條目的人數比率50%)、總正確率排名后5項(正確回答該條目的人數比率10%)見表2。

2.3研究對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況

本研究使用疼痛評估工具的護士共264名,占27.5%。對兒科護士使用疼痛評估量表的情況進行調查,要求研究對象對臨床常用的3種疼痛評估工具按照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排列。結果最常用的疼痛評估量表為WongBaker面部表情評分法,占65.4%,其次為兒童疼痛行為量表(FLACC),再次為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目前國內缺乏統一的疼痛專科護理教材,因此疼痛評估、記錄等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

2.4兒科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及態度影響因素分析

以兒科護士疼痛管理知識與態度得分為因變量,護士的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貧w方程的進入水平為α入=0.05,剔除水平為α出=0.10。納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有科室、是否有護士長管理經驗、是否通過疼痛知識培訓,表明該三項指標影響疼痛管理知識與態度(P0.05,表4),解釋了29.7%的變異。

3討論

3.1調查中兒科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及態度水平總體偏低

本調查結果顯示,兒科臨床護士疼痛調查問卷平均正確個數(15.9±3.2)個,平均正確率為(38.8±7.8)%,總正確率在60%以上者15名,僅占1.6%。其中41項條目中僅有5條的正確率在50%以上,表明兒科護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較低,這與王婷等[10]對華中地區兒科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總正確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張文燕等[11]研究顯示江蘇省三級兒童醫院護士疼痛知識與態度的調查僅9條項目總正確率超過60%,以上均提示兒科護士對疼痛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總體偏低,亟需引起重視。此外,正確率后5項條目中有3條為臨床給藥,2條為疼痛評估,說明兒科護士對阿片類藥物知識掌握不足,臨床實踐能力較低。我國臨床醫療工作一直是由醫生開醫囑,護士負責執行,因此鎮痛藥物的使用與否醫生起著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兒科護士缺乏對阿片類藥物的了解,同時也提示兒科護士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疼痛管理中應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此外,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和指導性資源的缺乏也是兒科護士疼痛管理面臨的現狀。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過程中護士應為疼痛的處理起主導作用,特別是疼痛專科護士在疼痛處理上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12]。臨床工作中,若出現患兒鎮痛用藥醫囑不足,護士多只能通過非藥物干預有限地緩解患兒疼痛。另外,國家藥監局對阿片類毒麻危險藥品的儲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規定,這也降低了護士處理疼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常規評估患兒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評估工具單一

本研究結果發現,兒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評估工具常規評估患兒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評估工具使用頻率最高的為WongBaker面部表情評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評分法在兒科護士疼痛評估中的應用較廣,原因為面部表情評估較直觀簡單,容易使用。與王英杰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受到缺乏獲得漢化版兒童疼痛評估工具途徑的限制,盡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評分法在兒科護士疼痛評估中應用較廣,但評估工具相對單一,缺乏了解其他評估工具,不利于對患兒疼痛的評估,同時會給兒童疼痛治療帶來誤導[14]。目前國內缺少統一的疼痛??谱o理教材,因此評估、記錄疼痛等很難形成一致的標準。只有綜合性多參數評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兒的疼痛感受。

3.3影響兒科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及態度的因素眾多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科室、是否有護士長管理經驗、是否通過疼痛知識培訓為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及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可解釋29.7%的變異量。究其原因,一是重癥監護室患兒比其他普通科室的患兒承受了更多的疼痛。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兒科護士成為重癥監護無陪護單元患兒的代言人,更能感受患兒的疼痛問題。重癥監護兒科護士的疼痛管理水平也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二是護士長作為護理工作日常管理者,接觸到關于疼痛管理知識的相關資源與培訓較多,其疼痛管理水平也提升較快;三是患兒疼痛管理越來越被科室管理者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可進一步提高兒科護士的疼痛管理。

篇3

【關鍵詞】 護理干預;計劃免疫;兒童家長;應用價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92

在臨床護理中, 護理干預是一種基于科學理論, 在診斷的指引下, 依照事先準備的干預方式從而進行一系列護理干預活動[1]。相關護士能夠依據護理研究的成果、診斷的特點、患者功能康復的情況以及護理人員和患者自身的能力來確定護理干預的措施, 幫助患者達到預期的目標, 即恢復、促進和保持患者心理與生理的功能, 有效預防并發癥[2]。本次通過主要對計劃免疫兒童的家長進行護理干預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計劃免疫兒童的家長共200例, 在所有家長中有母親135例, 父親45例, (外)祖父母20例, 年齡最小19歲, 最大57歲, 平均年齡(25.98±9.2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及以上50例, 大學本科及以上14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家長給予常規護理:就診時叮囑兒童家長疫苗接種前應注意的事宜;接診中告知家長正確抱住兒童的姿勢;接種后叮囑家長對孩子多加觀察, 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就醫。

1. 2. 2 實驗組 家長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疫苗接種前教育:在家長帶領兒童休息與候診的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 耐心回復家長提出的問題, 消除家長的不安與顧慮, 進行健康教育宣教, 講解疫苗接種對兒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講明兒童免疫工作主要是預防麻疹、破傷風、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乙型肝炎以及結核病等傳染病, 接種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接種預防前日, 給孩子洗澡, 保證接種部位的衛生清潔;提前給兒童喂食, 忌空腹進行接種, 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疫苗接種中教育:在接種中, 護理人員通過言語教育與師范教育結合的方式, 向家長示范抱住兒童進行疫苗接種的姿勢, 避免意外損傷, 示范一旦兒童接種后出現反應采取正確熱敷的方式與應注意的事項;指導家長進行體溫測量以及測量表的看法, 便于觀察兒童全身反應的情況;疫苗接種后教育:疫苗接種后的反應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護理人員指導兒童家長采取異常反應的處理措施。首先, 疫苗注射后, 指導家長使用無菌的棉簽在兒童接種部位輕輕按壓幾分鐘, 待不出血時拿開棉簽, 避免接種部位被揉搓, 告知兒童家長在觀察室觀察30 min, 確定無異常后即可離開。叮囑家長回家后繼續進行觀察, 1 d內勿給兒童洗澡。④健康教育講座:醫院定期開展有關疫苗接種教育的講座, 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提高家長的保健意識, 此外, 還可通過接種宣傳片的播放過, 讓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的制度、疫苗的類型以及預防接種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1. 3 評價標準 對患者滿意度進行相關評價, 滿意:對護理的過程與結果感到滿意;一般滿意:對護理的過程感到滿意, 但結果仍有待提高;不滿意:對護理的過程與結果都不滿意。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家長其兒童接種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照組家長中其兒童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 高于實驗組的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家長兒童疫苗接種成功率比較 實驗組100例兒童中, 成功接種疫苗98例, 成功率為98%;對照組成功接種疫苗94例, 成功率為94%,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家長對兒童計劃免疫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 對照組100例家長中, 滿意53例, 一般滿意35例, 不滿意22例, 總滿意度為78%;實驗組100例家長中, 滿意78例, 一般滿意17例, 不滿意5例, 總滿意度為95%, 兩組家長對兒童計劃免疫工作的總滿意度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健康保健的意識也得到相對的提高, 尤其對兒童疫苗接種預防保健方面, 重視度越來越高, 計劃免疫是一種能夠有效減少兒童疾病、避免兒童死亡的一種直接性與經濟性措施[3-5], 也是反映其預防保健工作關鍵指標, 因此, 做好兒童計劃免疫的工作至關重要, 但在一些兒童免疫計劃開展的工作中, 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給兒童計劃免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為了使兒童免疫工作的質量能夠得到提高, 保證兒童的健康, 在其工作中, 護理指導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6-8]。

通過本文的相關研究得知, 對照組家長其兒童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 高于實驗組的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研究顯示, 應切實有效提高家長對預防接種的認識, 由于兒童自身的疾病免疫力偏低, 也就導致兒童經常會誘發一些疾病, 疫苗能蛺岣叨童自身防御水平, 但很多家長對預防接種缺乏認識, 甚至誤認為防御疫苗會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導致自身防御能力下降, 這種觀點也是當前影響兒童預防接種的主要原因[12-14]。實驗組家長在兒童預防接種上也更為重視, 并積極主動參與到兒童預防接種中, 為兒童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當然, 為了保證兒童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 在接種前后必須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 避免斷針、暈針、心因性反應等臨床接種不良現象發生[15, 16]。

為了確保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實施, 應結合實際完善接種過程中的護理操作規程, 例如在接種前需要完善兒童健康檔案, 對兒童的每一次預防接種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 對兒童的健康狀況跟蹤觀察。應不斷增強免疫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專業知識水平, 能夠熟練掌握各種預防以免的性質、禁忌證、注意事項等, 嚴格遵循操作原則, 確保兒童疫苗接種的有效性, 減少兒童患病率, 切實保證兒童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賀景云, 邱桂華, 萬桂榮, 等.家長健康教育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9):33-34.

[2] 劉延玲.實施護理干預前后兒童家長計劃免疫信息知曉率的調查分析.醫學信息, 2015(30):283-284.

[3] 盧艷萍.對兒童預防接種前后的護理干預.醫學信息, 2014(3):

363.

[4] 楊萍, 劉彬彬.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童預防接種門診中的應用體會.醫學信息, 2014(21):479.

[5] 譚云, 楊新華.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護理干預路徑的探討.新疆醫學, 2015, 24(5):670-673.

[6] 袁居燕. 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體會. 健康必讀旬刊, 2013, 12(5):451-452.

[7] 曹巧林, 雷永革, 魏妮萍. 護理干預在社區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9):3289-3290.

[8] 程紅梅. 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體會.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32-133.

[9] 王春霞, 莫楊. 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中的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29):254.

[10] 張艷. 兒童預防接種的護理干預.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6, 10(3):255-256.

[11] 王風華. 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體會.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 21(14):64.

[12] 徐菊英, 楊玉英, 徐淑英, 等. 精細化護理干預對兒童預防接種效果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 2014(5):424-425.

[13] 閆紅梅. 護理指導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重要性.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17):154.

[14] 張映旭, 曾茹英. 早期護理干預對提高嬰兒預防接種成效的作用. 護理研究, 2010, 24(22):2021-2023.

篇4

關鍵詞:醫療護理;人文關懷;兒科;護理質量

1 人文關懷的概念

人文關懷實際上就是日常所說的人性關懷,是指“關心人之為人的精神問題,并注重自我與他人的精神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進一步追求,人們的需求從過去較為簡單的“生理-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過渡到以人為本的需求,在服務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對于嬰幼兒而言,兒科醫療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就是要在兒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做到“以兒科患者為中心,以服務兒科患者為宗旨”,具體表現為,在兒科的醫療護理過程中,要以服務患者為根本,充分愛護和尊重患者,從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在兒科護理中必須堅持以兒科患者為中心,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兒科的醫療護理,強化兒科的護理服務理念,做實兒科的基礎護理,全方位實行兒科護理責任制,深化兒科護理專業的內涵,進而整體提升兒科醫療護理的服務水平。

2 人文關懷對于兒科醫療護理的重要性

護理本身就是一項精細而繁瑣的工作,由于社會、職業、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每個患者實際上所需要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也有所不同。對于兒科護理,人文關懷就是在日常的兒科護理工作中不斷地關注病患的需要,重視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兒科護理中進行人文關懷,有利于給兒童患者更好的護理,精心呵護祖國的花朵。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在兒童生病時,兒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響,父母心理也格外緊張,這時醫護人員在做好患者護理的同時,也要進行人文關懷。在關注患者的時候,關心家屬的情緒和感受,給予兒童最大限度的溫暖、最貼心的照顧、最符合兒童實際的護理方案,不僅有利于兒童快速康復,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家屬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更快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共同呵護祖國的未來。

2.2在兒科護理中進行人文關懷,有利于促使醫護工作者廉潔自律,自覺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在兒科護理中實行人文關懷,對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的精神風貌、工作信譽、整體實力都主要體現在醫護工作的身上。在兒科護理中提倡人文關懷,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評優比賽、考核評比等促使醫護工作者廉潔自律,自覺地提升自身素質,自覺地把外在美和內在美融合在一起,進而達到提高服務質量、塑造良好形象、實現業績提升的目的。

2.3人文關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兒科護理中實行人文關懷凸顯著人文主義精神。人文關懷要注重兒科患者的尊嚴,注重患者的住院條件,最大限度地實現兒科患者的舒適就醫和精神自由。兒科護理的服務對象為兒童患者,兒科患者作為醫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的一員,在兒科護理中凸顯人文關懷,不僅有利于解決當前較為緊張的醫患關系,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而且有利于深化兒科護理改革,為醫院創造品牌服務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兒科醫療護理中做好人文關懷的措施

人文關懷作為兒科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兒科護理中做好人文關懷,具體為:

3.1加宣傳教育工作,做好兒科醫護人員的思想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一方面可以在醫院內部加強人文主義宣傳,例如,在醫院的宣傳板上,通過張掛宣傳板報、畫冊等進行宣教活動,確保圖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換,對先進的兒科護理人員,要在板報上予以表彰,為其他醫護人員樹立學習的榜樣,做到宣傳到位;增強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另一方面,在醫院內部積極宣傳健康主義教育,在各個病房內張貼圖畫,最好是兒童喜歡的卡通圖片,通過可愛的卡通人物,宣傳健康知識。

3.2通過評比工作,促進服務理念的轉變。在醫護人員中實現人文關懷專項評比活動,讓患者為醫護人員打分,最后計入年底評優,激發各個醫護人員自覺地將人文關懷融入日常的醫護工作中,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個兒科科室中增設流動的護士服務站,增強醫護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使醫護人員更加貼近患者,了解患者,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及時的服務。

3.3通過改善硬件設施,實現人文關懷。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醫院設施的改善,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例如,在兒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溫馨,可以通過擺放漂亮的花朵,張貼可愛的卡通圖案,畫面要盡可能的鮮活可愛,最大限度的取悅患者兒童的內心,讓患者兒童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盡可能感覺到家的溫馨。

3.4通過制度與服務流程將人文關懷融入兒科醫療護理活動中。在服務流程的設計上,要堅持以人為本。例如,在兒童剛入院時對每一個患者兒報以微笑,和兒童進行親切交流,對患者家屬耐心講解住院流程,做好護理記錄。在兒童患者住院期間,要主要關心兒童日常生活,了解兒童病情和心理,及時和家長溝通;在患者等待診治期間,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兒童等待的枯燥;在兒童出院的時候,及時做好回訪工作,確保兒童的徹底康復。

3.5加強兒科醫療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立足現狀,充分重視兒科醫療護理青年人才的培養,在對現有兒科醫療護理人員進行兒科人文關懷理念與具體措施教育的同時,尤其要加強兒科醫療護理青年人才的培養,讓人文關懷變成醫療單位的一種文化,讓人文關懷的理念根植于兒科醫療護理人員的內心,使人文關懷真正落實到兒科醫療護理人員的醫療護理實踐中。在這方面,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①對新進大學生先送至醫療護理質量教的醫院進修1年,通過進修打好專業基礎;②通過主治醫師或高年資醫師的帶教,一對一跟班學習。③適當地給他們壓擔子,充分激活他們的潛能;④鼓勵醫療護理人員深入實踐,要求他們多查房,多接觸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兒科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動態⑤針對兒科患者的特點增加必要的心理學方面的學習,更好地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4 總結

護理質量是衡量兒科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人文關懷作為兒科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兒科醫療護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兒科護理中進行人文關懷,既有利于給兒童患者更好的護理,而且有利于促使醫護工作者廉潔自律,自覺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同時,在兒科護理中實行人文關懷也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王偉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體護理是理念與行為變革的過程[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7):416.

[2]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淺談兒科優質護理中的人文關懷[J].中國保健營養,2014,7(下):4014-4015.

[4]岳月英,劉俠.兒科護士的五心與博學[J].護理研究,2005,2(2B):371.

篇5

【關鍵詞】兒童 過敏性紫癜 飲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137-02

過敏性紫癜(AP) 是兒童常見的以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癥為病理基礎的血管炎,表現為皮膚紫癜、過敏性皮疹、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和蛋白尿等[1]。過敏原復雜,不易確定,且易復發。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僅予脫敏、止血等治療。為提高治療效果, 我科對88例AP 患兒,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強系統飲食控制及綜合護理干預, 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2年5月~2011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140例年齡5~12歲患兒,所有病例均符合AP的診斷標準[2]。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A、B兩組,A 組為觀察組 88 例,其中男48 例,女40 例, 單純型10 例,腹型20 例,關節型42 例,腎型8 例,混合型8 例;B 組為對照組52 例,其中男32 例,女 20 例,單純型10 例,腹型12 例,關節型23 例, 腎型3 例, 混合型4 例。兩組患兒從年齡、性別、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1.2 常規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遵循醫囑均予以腎上腺皮質激素、止血、脫敏等對癥治療。

1.3 觀察組(A組)干預方法

1.3.1 飲食控制 禁食魚、蝦、蟹、蛋、奶、水果、蔬菜等。待消化道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后再開始進食, 先進食稀飯、面條、淀粉類, 5~7d后再逐漸增加蔬菜、水果(盡量攪碎), 1~2周后添加動物蛋白,開始每天2.0~2.5g,逐漸增加到3.0~5.0g。飲食添加的原則為少量多餐,由1種到多種, 添加飲食時從1種開始,2~3d后無不良反應再添加另1種,逐樣添加。

1.3.2 護理干預

1.3.2.1 一般護理 干預急性期臥床休息。病室內溫濕度適宜,空氣新鮮,避免污穢濁氣、油漆、花粉等刺激。床鋪要平整、清潔,衣被柔軟舒松。更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皮膚瘙癢時, 囑患兒勿用手搔抓, 避免感染。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注射時避開皮疹處,靜脈穿刺時在選擇穿刺部位血管上端 5~10cm 處用拇指或食指壓迫血管, 盡量減少使用止血帶。受累關節制動、保暖,取舒適。腹型患兒詳細記錄大便的性質、次數及量,腹痛時禁忌熱敷。

1.3.2.2 健康教育 耐心向患兒及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兒及家屬認識本病,消除其恐懼心理,使其避免過度的緊張與憂慮,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純喝朐簳r、入院5d 后及出院前2d 向患兒及家屬發放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表,了解他們在住院不同時期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宣教,1次/d,每次宣教后留一定時間給患兒及家屬進行答疑。

1.4 對照組(B組)干預方法

1.4.1 飲食指導 禁食魚、蝦、肉、蛋類及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其它食物不限。

1.4.2 護理干預 同A組一般護理干預。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見表1)

A 組與B 組比較,經x2檢驗P

2.2 兩組患兒復發率比較(見表2)

A組與B組比較,經x2檢驗P

2.3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

住院時間A組較B組明顯縮短,A組平均住院10~30d,B組平均住院28~56d, A組較B 組住院日縮短了10~26d。

3 討論

AP是機體對某些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小血管炎,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腸壁通透性增強,引起更廣泛性充血、水腫和出血,導致腸蠕動增強或規律失調。過敏性紫癜過敏原多為食物、細菌、病毒、藥物、昆蟲、花粉等,致敏原不易確定。飲食不當常是腹型紫癜及反復發作的原因之一,控制飲食是避免過敏性紫癜復發的有效措施[3]。在抗過敏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避免了接觸食物過敏原,限制了異種蛋白進入機體,切斷了抗原與抗體的結合,避免了高敏狀態下變態反應的發生。嚴格的飲食控制有利于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病情控制,促進患兒康復。

過敏性紫癜多見于青少年及學齡期兒童,由于過敏原不易確定,治療中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而患兒往往不能耐受飲食限制而產生煩躁、抵抗情緒,家屬因拗不過患兒或同情患兒給患兒偷偷進食食物而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延長住院時間。護士在一般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通過詳細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幫助患兒及家長減輕痛苦及負擔,使患兒及家屬充分了解疾病,并掌握疾病的相關治療護理知識,認識到飲食管理對疾病的早日恢復及減少復發的重要意義,使患兒及家屬能自覺的配合飲食控制,配合治療,早日痊愈,恢復正常的生活及學習。綜合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生活質量。

觀察組88例患兒在常規抗過敏等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飲食控制和綜合護理干預后,其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天數和復發率較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平,主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2-1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新婚熄与翁公试婚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男朋友吃我的妹妹怎么办呢|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黄色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污污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西西人体www高清大胆视频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 国产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黄色软件下载链接|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日本黄色片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乱弄免费视频| 黄色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青青操国产在线| 国产限制级在线观看| www.羞羞视频| 巨龙肉色透明水晶丝袜校花| 丰满女人又爽又紧又丰满| 欧美色图亚洲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91啦在线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挡软|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