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23 14:44: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數字媒體技術的現狀,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 產業發展現狀
1.1 國外現狀
數字藝術在全球的迅速蓬勃發展帶動了數字媒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很多國家都斥巨資投入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研發。據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的研究報告《全球數字媒體和娛樂市場預測2004-2012》顯示,全球數字媒體收入在2008年第一次超過電影娛樂收入(包括電視,電影娛樂,錄制的音樂,游戲軟件和廣告)。
在美國,數字媒體產業一直是媒體產業的核心力量,占GDP的4%,總值超過4000億美元。人們熟知的傳媒巨頭時代華納、迪士尼等西方50家媒體娛樂公司牢牢占據著西方數字媒體產業95%的市場。美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不僅規模巨大,而且產業細化、全球擴張。弗吉尼亞洲的數字媒體產業以藝術展覽為核心輻射發展;洛杉磯依托電影重鎮好萊塢,圍繞電影文化藝術為中心大力發展數字媒體創意產業;有著濃厚的亞洲文化舊金山其數字媒體產業則朝著多元化多維度的方向發展。
在英國,數字媒體產業在每年產值超過600億英鎊,出口值超過80億英鎊, 產值占GDP的7.9%,涵蓋廣播電視、電腦軟件、設計、電影、出版、音樂、廣告到軟件游戲和表演藝術等諸多領域,數字媒體產業雇員就超過195萬人,成為英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產業。
以電子游戲、動漫卡通產業著稱的日本,其數字媒體產業已發展成為僅次于汽車產業的第二大產業。日本目前數字媒體產業雇傭了近10萬工作者,其配套的數碼藝術教育與培訓產業發展良好,每年有30多萬人接受數碼藝術教育與培訓。
韓國數碼藝術產業以游戲產業為龍頭創下了令人矚目的業績,目前已經超過汽車產業成為韓國第一大產業。
1.2 國內現狀
1.2.1 規模增長迅速
我國數字媒體產業起步比國外晚了十年,但是,借助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從無到有,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并且后勁十足。現在已形成影像、動畫、網絡、互動多媒體、數字設計等為主體形式,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的產業鏈。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傳統產業舉步維艱,而中國數字媒體產業卻呈現高速發展勢頭,特別是數字動漫、數字影音、數字展覽、數字出版等領域的發展勢頭更是強勁。據有關統計,2005年,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產值達4000億人民幣,到2008達到9000億,2010年達到15000億,成為我國第一支柱產業。
僅以上海為例,據有關部門統計,上海數字媒體產業產值已經從2003年的200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600億元,數字媒體企業由過去的3000余家增加到現在的10000余家,增長勢頭強勁。上海世博會期間數字媒體有了極大的發揮,數字媒體產業迎來了一輪新的發展良機。上海正在考慮讓數字媒體與傳統的文化產業聯姻,以形成一種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2011年上海單單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達278億元。“十一五”期間,上海的數字媒體產業已經從不足300億元的產值規模增至700多億元。
1.2.2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在我國,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和支持數字媒體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從創建產業基地到扶持關鍵技術研發,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海、北京、長沙、成都等城市相繼成立的數字媒體產業發展基地給了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以優質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將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并將繼續推進網絡信息服務體系變革轉型和信息服務的普及,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數字內容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充分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繼續擴大軟件信息服務出口,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依托新一代信息產業技術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層次和水平。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數字媒體的內容平臺”列為重點領域,科技部通過國家“863計劃”在動漫和網絡游戲兩個領域率先進行了布局。
國家分管游戲和動漫產業的主要政府部門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本土游戲和動漫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嚴格監管和控制國外文化產品進口。
中國科技部將網絡游戲納入“863計劃”,撥巨資支持游戲產業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發。首個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寬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三方聯合籌建的,可謂開了游戲產業“產學研一體化”體制的先河。此外,國家還斥資千萬支持長寬、盛大、金山等10家游戲開發企業進行產業科研開發。
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印發的《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更是大力支持和推進國產動漫產業的發展。廣電總局現已批準了北京、上海、湖南三個衛星動畫頻道,同時鼓勵省級電視臺和副省級城市電視臺開辦的少兒頻道增加動畫片播出數量,尤其是國產動畫的播出量,因此擴大了國產動漫產品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刺激動漫產業的發展。
此外,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游戲出版版權問題等有爭議的問題,有力審查和監管互聯網經營單位和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內容。
2 產業前景展望
根據全國數字媒體藝術組織的預測,未來五年內,相關從業人員的數量將增加5倍,相關技術貿易產品的市場規模將提高8倍。我國數字化通信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相關軟硬件技術產品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據保守估計,我國相關從業人員已接近20萬,同時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數字媒體應用也正在迅速增長,這成為我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的堅實基礎。
我國已經正式進入3G商用時代。以高速安卓系統為操作系統的手持移動終端日益普及,WiFi熱點覆蓋越來越廣,使用WiFi和3G移動網絡技術的人們越來越多,網絡帶寬和速度已不是網路發展的瓶頸,“內容為王”可以說是3G時代的典型特征,人們需要更多更優質的合乎受眾需求的內容和服務使人們真正享受到數字生活帶來的便捷與高效。這就需要數字媒體產業進一步高速高效發展,并與3G技術的有機融合,為人們開創更美好燦爛的3G生活。
關鍵詞:幼兒教育;數字媒體技術;發展趨勢一、數字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體制中的應用現狀
1.數字媒體技術使幼兒教育得到社會大眾的更多關注
在我國,幼兒教育受到的關注及重視較少。但是,隨著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到幼兒教育中,幼兒教育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咨詢了解幼兒教育的人增多,對幼兒教育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J識。在數字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幼兒教育體制的科學性以及先進性得到了體現,幼兒教育的改革也被社會大眾重視,不斷優化幼兒教育體制成為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的主題,也使數字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體制中占據愈發重要的地位,幼兒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可以說,數字媒體技術成為未來幼兒教育體制發展的趨勢。
2.幼兒教育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打開幼兒的思維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引用數字媒體技術,豐富了幼兒的課堂學習形式。教師在應用數字媒體技術的時候,能夠給幼兒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幼兒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通過數字媒體技術的輔助,使幼兒對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認識,從感官的角度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為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二、完善數字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體制中的應用措施
1.用數字媒體技術改善幼兒教育體制的學習環境
在幼兒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給幼兒的成長教育創造更多的教育機會,幼兒教師可以使用數字媒體激發幼兒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兒對于教師準備的學習內容也產生了更多的學習興趣,幼兒教師使用新興的數字媒體技術設計幼兒課堂的學習內容,利用數字網絡資源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使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實用性。在網絡媒體資源的支持下,幼兒的學習途徑也變得非常豐富,幼兒不僅可以在幼兒園接受啟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豐富的學習資源。可見,數字媒體的發展為幼兒教育創造了非常好的氛圍,給幼兒教師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幼兒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幼兒學習到的知識更多。
2.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幼兒學習帶來了更多發散思維的方式
在數字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幼兒接觸到的知識更加豐富,教師能夠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個角度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幼兒能夠從多個角度體驗所學知識,從事物的形態、聲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認識社會,并且對于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這對于解放幼兒的學習天性有非常大的幫助,也使幼兒通過更多的途徑與外界社會建立聯系。
3.幼兒教師從數字媒體技術角度為幼兒選擇教育內容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對幼兒教育的環境應當有全新的認識,也應當從更科學的角度設計幼兒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能力,對幼兒教育理論進行研究以及創新,從幼兒的實際個性特征以及學習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幼兒教育內容,創新幼兒教育活動形式,為幼兒教育體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此,幼兒教師應當學習及研究新數字媒體技術,為幼兒搜集更多有意義的教育資料,并且從幼兒學習的角度出發,對幼兒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價,適當地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使幼兒家長認識到數字媒體技術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師,從多個角度在幼兒的生活中滲透數字媒體技術,使幼兒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時刻接觸到媒體資源帶給自己的優秀學習資源,這樣有助于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長認識到如何科學地開展幼兒教育,幼兒教師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導方法,從更科學的角度設計幼兒教學內容,從小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幼兒對知識學習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為后續、更復雜的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總結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幼兒教育也面臨著必要的改革,數字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有非常深的應用,在幼兒教育體制之中也應當得到重視,使幼兒教育體制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從更科學、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兒教育體制的改革,為幼兒教育的完善作出貢獻,使幼兒從小就接觸網絡技術,并且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在心理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幼兒的學習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不燃性試驗裝置 現代多媒體技術 圖像采集單元 自動記錄和存儲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10-0140-01
近年來,我國建筑消防安全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同時也對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國家標準《GB 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中對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試驗參數和判定準則做成了詳盡的分析和介紹。不燃性試驗是確定A級材料的重要判定依據,為建筑材料試驗結果的評級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
1、目前不燃性試驗裝置存在的不足及解決思路
不燃性試驗能直觀的模擬試驗樣品在高溫環境下的燃燒狀況,不然性試驗樣品種類繁多,有有機物、無機物及有機無機混合物等,高溫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實驗環境惡劣,《GB/T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試驗方法》7.5條款要求試驗的過程中試驗人員應時刻觀察材料是否產生可視火焰、火焰持續時間,對試驗操作人員健康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傳統的防范措施多是采用被動防御的方式,以排煙和佩戴防毒面具的方法來降低毒氣帶來的危害,當遇到產生大量煙毒氣的材料時,防毒面具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只有采用遠程監控使實驗人員與實驗環境分離才能根本解決題。另外,不然性試驗除爐內溫升、重量損失外還需要觀察火焰及持續燃燒時間,現有的不燃爐只能依靠實驗人員人工觀察和記錄,不能實現試驗數據的可追溯性,存在很重要的缺陷。我們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不燃性試驗中試樣燃燒狀態及燃燒持續時間實現自動記錄和存儲,使試驗數據具有可追溯性,使試驗操作人員與實驗環境徹底分離,解決了實驗人員工作環境惡劣的問題。
2、系統設計思想
本系統的工作方式可分為兩個路徑:(1)視頻信號路徑;(2)試驗控制路徑。視頻信號路徑利用視頻采集設備采集視頻信號并將采集到的視頻信號傳送到視頻信號處理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便于計算機處理的數字信號,計算機利用上位機程序完成數字成像工作,并將視頻存儲在默認路徑下。試驗控制路徑:由信號采集模塊實現對不燃性試驗爐實時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工作,并將試樣數據傳送計算機,再由計算機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交互式不燃性實驗裝置原理框圖見圖1,試驗裝置控制圖見2:
3、交互式建筑材料不燃性試驗裝置關鍵技術解決方案
3.1 爐內溫度控制
本系統的設計初衷便是提高燃燒試驗的自動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廢氣對試驗人的危害。實驗開始前應調節視頻采集器焦距使其利于對試驗現象的觀測。爐內溫度升溫主要由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協同完成,數字信號處理單元采集爐內溫度數據,并將其傳送給上位機,上位機通過對溫度數據的分析處理,調節電流輸出值,來調節爐內溫度。本系統將工業設計中常用的控制算法PID控制應用到爐內溫升的控制中,以此來使得系統對爐溫的控制更加穩定、準確。
3.2 視頻采集處理
實驗初期監控捕捉的畫面并不能真實的反應火焰的燃燒狀態和顏色,經過多次實驗對比分析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攝影領域常見的“過曝”,是由于進光量過大的原因造成的,使得畫面泛白、紅色火焰顯示不真實的。我們采用紅外截止濾光片,濾除紅外光部分,保留可見光部分,使監控成像不至于光線過強而產生“過曝”現象,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使試樣燃燒狀態能夠得到真實體現,實現了試樣燃燒狀態和持續燃燒時間的自動記錄和存儲,實現了遠程控制,使人機分離成為可能。另外,存儲的電子資料可以長期保存,實現了實驗數據可追溯性。
關鍵詞 數字出版;科技期刊;工作方式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0-0014-02
自改革開放深入實施后,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現階段,我國在發展中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數字出版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但是在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其發展速度較快,與傳統出版業相比較,數字出版的增長率明顯提高。就當前發展形式看來,數字出版已經逐漸成為本行業的領頭羊,并成為未來科技期刊出版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在研究中,針對當前科技期刊編輯發展現狀,對編輯智能、工作方式以及自我調整方法等展開研究,能夠為日后促進科技期刊編輯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一定的現實研究價值和意義。
1 數字出版視角下科技期刊編輯職能的轉變現狀
1.1 內容提供者轉為信息的服務者
通過對科技期刊編輯的職能工作分析能夠發現,在傳統編輯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編輯的主要工作職能,是對相關科技論文進行加工,是科技期刊內容的提供者[1]。而在數字出版視覺下,通過對數字信息的利用,科技期刊編輯的職能,逐漸向信息資源服務方面轉化和延伸。在數字出版視覺下,編輯可以通過對知名網站導讀、手機播報以及微博等諸多功能,充分實現對讀者的引導。同時,編輯也可以充分利用數字信息資源優勢,對所獲得的相應資源內容加以整合,從而提升科技期刊的特色化和個性化。
在傳統編輯出版模式下,由于編輯的主要工作職能是對相關科技論文的加工與整合,因此對于傳統編輯的要求較少,具有一定的文字編輯能力就能夠實現對期刊的出版。數字出版的出現,逐漸提升了對科技期刊編輯的要求,此種環境下的科技期刊編輯不僅要具備文字編輯能力,同時也要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文化水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科協科技期刊辦刊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及本科學歷的工作人員占比83.6%[2]。由此能蚩闖觶我國科技期刊對編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數字出版時代霞,傳統的文字編輯者逐漸向綜合性編輯轉變。
2 數字出版視角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方式的轉變現狀
數字出版視覺下,不僅轉變了科技期刊編輯的職能,同時也極大程度上轉變了科技期刊的工作方式。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方式的轉變,首先體現在編輯流程的轉變。在傳統編輯出版模式下,編輯出版的流程一般為對題目的選擇、稿件的組建、稿件的審核、編輯的文字加工、以及排版和校對等,各環節具有相對獨立性。而在數字出版的新環境下,上述各獨立環節之間的明顯界限日益呈現相對弱化性,逐漸形成各環節的一體化,并將作者的校對融入到稿件的編輯流程中,提升了作者的責任意識。
數字出版視覺下編輯工作方式的轉變,不僅體現在編輯流程的轉變,同時也體現在編輯手段的轉變[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日益應用于社會各行業中,期刊編輯工作中的文字處理和信息反饋速度日益提升,在傳統編輯出版模式中常用的手抄筆錄編輯手段,逐漸轉為現階段的電子文檔編輯。此種編輯手段的創新,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抄的失誤率,同時也提高了稿件的處理效率。
3 數字出版視角下科技期刊編輯自我調整的方法
3.1 利用數字資源提升自身知識能力
由于數字出版環境對科技期刊編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期刊編輯應充分加強對自我的調整,首先要利用數字資源,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科技期刊編輯在利用數字資源時,要加強對現有數字資源的收集和分析,明確數字資源對期刊編輯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專業知識的再教育,不斷更新自身所了解的專業知識,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同時,科技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在線課程培訓的方式,了解相關領域的科學發展動態和趨勢,占到科學技術的前沿。
3.2 充分加強對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
科技期刊編輯在自我調整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數字資源的利用,同時也要加強對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伴隨著網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數字出版環境下要求科技期刊編輯能夠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傳播,并建立獨立的網站[4]。科技期刊編輯在自我調整過程中,要明確數字媒體技術對數字出版的重要性,并加強對數字媒體技術當前發展現狀的了解,為日后對數字媒體技術的進一步利用奠定基礎。此外,科技期刊編輯要加強對網絡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的學習和利用,加強自身的網絡語言組織能力,掌握網頁制作的基本常識和相關知識。同時,科技期刊編輯也要通過對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期刊網頁的優化。
3.3 提高對數字版權的保護能力
數字出版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也要充分提高對數字版權的保護能力。對于數字版權的最好保護,便是與數字出版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科技期刊編輯在自我調整過程中,要加強對數字版權的認識,明確數字版權在數字出版環境下的重要性,根據對數字版權的了解,充分提升自身的數字版權意識。此外,要明確當前關于數字出版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情況,并主動學習法律法規中的內容,關注相類似案例的進展,并通過對國外數字版權保護經驗的學習與借鑒,避免數字版權的糾紛發生,從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編輯對數字版權的保護能力。
4 結論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下,數字出版逐漸成為出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據數字出版的特點和特性,數字化出版在應用和發展中對科技期刊編輯的職能和工作方式等均提出了較大的挑戰。為了進一步明確在數字出版環境下,對科技期刊編輯的新要求,促進科技期刊編輯的全面發展,本文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從科技期刊編輯的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以及自我調整轉變等方面,展開對數字出版視覺下,科技期刊編輯發展的具體轉變情況。期望通過本文關于數字出版和科技期刊編輯的相關研究,為日后促進科技期刊編輯的全面發展,提供寶貴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劉秀娟,劉珊珊.站在作者立場做好編輯工作――由科技論文作者向科技期刊編輯角色轉變的體會[J].編輯學報,2015,1(4):398-400.
[2]王福軍,冷懷明,郭建秀.新媒體環境中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模式的轉變[J].編輯學報,2015,2(5):464-467.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應用;展示設計;
21世紀以來,中外藝術圈中非常流行這樣的一些詞語,比如說,“數碼媒體藝術”、“媒體與虛擬現實設計”以及“多媒體設計”等一系列時髦的學術概念,從而掀起了時尚媒體藝術的風潮。這些其實都是當代數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下的產物,它有機的融合了多種學科知識于一體,其中的數字媒體藝術對于藝術內涵的拓展和影響更為顯著,它有助于豐富我們的藝術創作思維,開闊我們的藝術創作空間,激發我們的藝術創作靈感。但是,我們到底該如何來真切的理解數字媒體藝術,并把它很好的應用到展示設計當中去呢?接下來,將圍繞該論題展開討論,以期把這項新的藝術形式發揮更好的作用。
數字媒體藝術概述
數字媒體產品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數字媒體作品是通過硬件和軟件及用戶的參與這三項來共同實現的。但如何賦予數字媒體以生命力,提高藝術創作的人文內涵,擺脫純數字技術炫耀,是數字媒體藝術創作別值得關注的。從數字媒體藝術角度來看,它僅是計算機深入到各種應用領域的表現手法。數字媒體藝術需通過相當的包裝來表現,而藝術的表現就是數字媒體的一種包裝。藝術的表現決定了作品的視覺品味,藝術的合理渲染有效地強化了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力,同樣一件數字媒體藝術作品,藝術家賦予它各自藝術特性,它就會成為風格迥然不同的作品。
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現狀
數字媒體藝術應用于展示設計之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一趨勢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展示設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而在國內,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還處于起步和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近年來受到許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但相關資料和書籍較為繁雜,目前對于這一課題的理論研究也還處于初淺的發展階段。數字媒體藝術在現實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現狀并不是完全令人滿意的。具體問題表現如下:
第一, 當前這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有些藝術家出于功利心,急于求成,在還沒有完全掌握新技術的前提之下,為了滿足一時的操弄和炫耀之心,急切的使用新的硬件和軟件,從而出現了“消化不良”,一些數碼技術的確為他們獲得暫時的成果,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藝術家已經開始在數碼技術的支持和協助下,變得有些迷失甚至于變態。這種現象就是熱了技術冷了藝術。
第二,數碼科技與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某些藝術家藝術創作實踐中的身心體驗的感知能力與方式日趨退化與衰竭,藝術家的感覺功能日益喪失,從而出現了一些作品表現出了沉迷于技術的操弄和空洞無物的軀殼作品,人們感到的是純粹效果的喧鬧,原因就在于我們當前的媒體制作藝術家本身就是文化修養的“先天不足者”,加上現行的藝術氛圍中人文精神的匾乏,功利主義的盛行,往往導致了數字媒體藝術產生了“粗制濫造”的傾向。
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近些年來,數字媒體藝術的運用已經使得傳統展示設計向著現代化的步伐邁進,逐步替代以實物為主要載體,以圖片或模型作輔助說明的傳統展示形式,即由物質的轉為非物質的,靜態的轉為動態的,真實場景轉為虛擬場景,單向傳達轉為雙向交互等。例如:在數字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在道具和產品的所有方面,我們能夠動態的看到,比如應用三維虛擬空間技術我們可以把一輛轎車360度的全角度展示,并能很容易顯示汽車從一個零件到整車的拆卸與拼裝整體過程,并且我們也可以清楚知道汽車從創意、草圖到成品的全部設計思路。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展示的效率,同時也為展覽的成功注入了娛樂性特征,充分地將知識、教育、信息、娛樂等等整合成為一體,變枯燥的內容為生動、有趣、活波的內容。又如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無疑成為是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一大亮點。《清明上河圖》長128 米,高6.5 米,通過折幕技術,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影以及三維動畫技術的真正融合。一幅動態的畫,活靈活現地展示出宋代汴京當時居民安居樂業的情形,另外畫面還對古代市井夜生活做了大膽的想象,也向現代人傳遞出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再如2010年舉行的上海世博會為具體的實例,作為各類大型展會的代表,世博會是一個展示人類先進科技、社會未來發展的盛會。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上,數字媒體藝術在絕大部分的展館布置中均有體現。下面將以五大主體館之一的“城市足跡館”作為代表,具體說明下數字媒體藝術在現代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情況。“城市足跡館”整個展館分為序廳、城市起源廳、城市發展廳以及城市智慧廳四個部分,它們都無一例外的使用了數字媒體藝術,讓人們體驗著不停變換的城市風格和城市藝術,展現了關于城市起源的東方“集市起源說”和西方“神的召集說”兩個主題,并且采用了幻影成像技術和背景大屏幕展示技術疊加的多層次圖像展示方法演繹了巴黎奧斯曼、紐約小約翰格子、倫敦斯密司攔河大壩三個城市規劃方案。這個展館主要解決了巨幅影像圖像清晰度、成像效果和多種影音燈光設備的集成控制及配合等問題,從而完成了展項的技術問題。雖然說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足跡館”數字媒體藝術的運用并不是完美無瑕的,但是,其展示的手法新穎,幻城、理想城市等展項視覺沖擊力較強是不可否認的,這是數字媒體藝術帶來的全新感受。
結語
總結以上實踐,個人認為,我們把數字媒體藝術運用于展覽展示,要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比如說,創造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像藝術,合理運用虛擬成像藝術,設計與展項內容結合的裝置藝術,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展項的總體設計以及合理的技術支撐等,才可以使得數字媒體藝術在各類展示中發揮巨大的效用,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大眾。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上海世博6雜志編輯部.世博與視覺產業[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3] 席威. 裂變與突圍―論數字媒體藝術對傳統藝術的美學突破[J].戲劇文學,2008.11
[4]任仲泉.展示設計理念與應用=Ml.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