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范文

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3-01 14:45:2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

篇1

關鍵詞:中學生 團隊精神 培養

我們的世界已被競爭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人在競爭中品嘗著成功與失敗,咀嚼著興奮和失落。競爭是實力和智慧的較量,但它更是綜合素質的較量,團隊合作是中學生綜合素質中最重要的一項。團隊成員相互依存、團結合作、友善民主、親密和諧,既能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又能滿足成員的合理需要,使人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并從中獲得自信與力量,形成一種激勵,調動個人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性地學習。

高效團隊的靈魂是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領跑時代的新理念,是團隊成員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愿和作風,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從本質上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相統一從而實現組織高效率運作的理想工作狀態。團隊精神具有目標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控制功能,在團隊中起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通過對當代中學生的團隊精神的系統分析,我們發現中學生團隊精神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過度重視自我發展:忽視以團隊的任務為導向,只顧眼前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團隊利益不顧,過分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過分高估個人能力,缺乏合作的意識,甚至形成內耗,難以實現團隊效率最大化;2.集體觀念單薄:班級榮譽感較差,個人主義思想嚴重,漠視組織紀律,對團隊活動不感興趣,很少參加班級活動。團隊內部不愿意協作,沒有將自己融入到團隊中去。缺乏參與團隊活動的熱情以及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和犧牲奉獻的精神。3.主動與他人溝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強:不愿與同學、老師交流思想,不分享個人的成功經驗,學業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自己默默承受。

分析其形成原因,個人認為有如下幾點:

1.學生個人合作意識偏差

部分學生自負意識較強,自以為是、自我迷戀,對別人的能力和態度不信任;部分學生寬容精神不夠,一旦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他們首先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全然不顧團隊目標;部分學生自卑自閉,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總覺得能力有限低人一等,在團隊中找不到合適的定位。此外,嫉妒、猜疑、急躁、不想“便宜”了別人等心理問題也是合作意識較差的體現。

2.家庭教育及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膨脹

部分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優勢”,在成長過程中一帆風順,往往喪失了獨立自主精神,形成了自我評價較高自我意識較強。變換了環境,發現在生活、學習、社交方面比自己強的人大有人在,產生出一種自負、自卑、憂郁相互交織的復雜心理。他們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雞蛋殼心理”使他們的自我意識過度膨脹,我行我素。

3.溝通能力欠缺

有些學生學習的同時忽略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他們只關心成績,忙于鉆研專業課,同學之間缺乏互相的關心和交流;網絡的虛擬性也給中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其人際關系的非人性化傾向的出現。

4.對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訓缺乏專業指導

很多學校缺乏專業的德育指導老師,指導老師缺乏系統的指導計劃,工作方法單調陳舊、 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視言傳身教和率先垂范,工作缺乏說服力和可信度,指導效果大打折扣。

通過對中學生團隊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到培養團隊精神的對策:

1.開展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團隊精神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完善團隊精神教育的目標、創新方法、拓寬德育內容,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和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2.依托文化型校園建設,培養團隊精神

培育學生的團隊精神,需要在文化型校園建設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修養,用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帶動和提升中學生的團隊意識,打造團隊精神。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

3.在班級建設中培養團隊精神

明確班級建設目標,加強班風建設,勞動,開展"結對子"活動等措施在班級建設中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相互激勵的精神。

4.通過開展拓展訓練培養團隊精神

通過拓展訓練這種體驗式培訓方法,寓教于樂,以陌生環境適應、人際交往、自我認識、協調管理、突破自我等涉及中學生心靈成長方面的內容為突破點,加強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提高中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心理健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5.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團隊精神

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完成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轉化的基礎。它有益于開闊眼界,深化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體驗;有益于密切與生活的接觸,增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并在這一集體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6.營造相互信任的組織氛圍

相互信任對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會增加團隊成員對組織的情感認同,進而從情感上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一個組織最堅實的合作基礎,能給團隊成員一種安全感,使他們把團隊當成自己的,并以此作為自己成長和發展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周靖云.論中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2,(04).

篇2

關鍵詞:中職學生;體育教學;團隊合作

一、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調查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我校體育教師及學生進行調查分析。此外,為驗證體育教學中團隊合作培養教學模式對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影響和作用,重點研究樣本群體設定為一年級學生,因為一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涉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現狀、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團隊合作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與實效性,進而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與路徑。除問卷調查法之外,還與體育教師以及體育教育行業專家進行訪談,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為拓寬實踐教學思路打下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1.中職生團隊精神現狀

對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現狀的調查與描述主要從七個維度進行,即團隊精神的認知程度、團隊的凝聚力、團隊的合作能力、團隊溝通能力、團隊交際能力、團隊信任能力以及團隊責任感。從調查結果分析來看,中職生對團隊精神的認知較為片面,絕大多數學生認為“人多力量大就是團隊精神”,缺乏對團隊精神內涵和實質的認識,但超過80%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精神是可以通過教學來培養的;超過半數的學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選擇時“模棱兩可”,且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自我中心意識”,集體榮譽感與責任心有待提升;對于個人能力表現而言,中職生在團隊合作能力上的表現不及格,甚至有學生表示“與他人一起會感到不舒服”;在團隊溝通方面,當對方建議更好時,僅有不到30%的學生會選擇讓步,在溝通能力上多數學生是欠缺的,特別是出現矛盾r的溝通問題較多;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超過64%的學生只愿意與同齡人交往,這表明他們與人交往多采取消極的態度,多數學生不善于交際;在信任感方面,多數學生對別人的責任心缺乏認可度,而且感覺別人不理解自己,這表明多數中職生缺乏足夠的團隊信任能力;此外,多數中職生在自身責任感的認知上具有不明確性。

2.中職生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

從家庭因素來看,當前中職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使得他們形成了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此外,由于不少中職生來自于農村,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性格品質教育環境,沒有豐富的業余樂趣,個人獨處時間較長,進而造成他們很少與人交流,不善與人合作。從教學現狀來看,當前我國中學教育中“考試成績為唯一衡量標準”的意識仍然存在,這對于個人能力的考核過于突出,進而忽略了團隊精神的培養。而且從中職生的生源看,多數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種教育模式下很容易使中職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進而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不感興趣。從心理發展影響來看,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其較為叛逆,自我意識強烈,進而使其缺乏足夠的團隊合作精神。

3.中職生體育學習中團隊精神現狀

通過對體育教學活動中展現的團隊合作精神進行調查分析可知,超過90%的中職生愿意上體育課,而且能夠認識到體育活動中團隊合作十分重要,并且有超過80%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有合作的愿望。這說明在中職教學中,體育學科教學確實能夠提升學生團隊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只有不到26%的學生會對小組中其他學生的體育成績關心,甚至有超過72%的學生不愿因為小組其他學生糟糕的成績而影響自己的成績,這使得他們在實際體育教學活動中“個人需求”意識仍然十分強烈。造成當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生自身原因、教師認知程度不夠、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等。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團隊精神

1.體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可行性

首先,從理論層面來看,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專業的理論依據,比如需求層次理論、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等;其次,體育學科自身的學科特點也使其在團隊合作培養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多數體育活動具有團隊性質,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夠取得好成績,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具有突出的優勢。體育活動具有群體性、競爭性、合作性、趣味性等特點,這使得體育教學具有多元化功能,教學形式和內容更偏向團隊形式,這使得體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2.培養中職生團隊精神的體育教學原則

基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中職體育教學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動機原則。中職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驅動欲,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二是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要重視中職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需求,用正確的觀念、正確的方法激勵學生團隊合作,充分發揮中職生的積極性和能力。三是目的性與針對性原則。在實踐教學中,體育教學設計要體現目的性原則,教學內容要體現針對性原則,考慮到中職生的現實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四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可充分利用學校及學生的優勢條件開展團隊體育教學活動。五是集體性原則。重視球類等團隊屬性較強的體育科目教學。

3.體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的要求

首先,中職體育教師應認真分析體育教材,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置科學的體育教學計劃,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特色。教師可對教材進行課程模塊優化和創新改造,改革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提高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其次,體育教師需更新教學觀念,重視思想教育,提高團隊精神認知,樹立長期教育的觀念和思想。

再次,體育教師需明確體育教學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目標,引導中職生認知團隊精神,充分利用團隊合作體育項目來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并培養學生遵守“規范”的意識,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目標意識與參與意識。

最后,要求中職體育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激勵機制,并建立適合中職生實際情況和體育教學實際情況的評價內容與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常用的激勵措施有語言激勵、興趣激勵、隊歌激勵、干部激勵等。

四、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方法

一是運用合作學練法培養中職生團隊精神。在體育課中,教師以小組的形式下達教學任務,且為每個學生設定目標,以所有學生完成指定目標與團隊目標為考核標準,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隊參與意識。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具有針對性,教學內容與目標迎合中職生的心理特點,逐步培養學生的交往自信,增強責任感。

二是體育游戲法培養中職生團隊精神。教師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和中職生實際情況設定合適的體育游戲,以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參與和完成體育游戲,進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是組織團隊拓展訓練,培養中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中職體育教學內容范圍內,設計合適的拓展項目,使體育教學集知識性、趣味性與團隊性于一體,這能夠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精神的可貴。

此外,結合中職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還可創新團隊競賽法、體育評價法等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這些教學方法在培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在具體應用中還應結合諸多因素進行科學選擇。

參考文獻:

[1]沙俊文.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研究[J].好家長,2015(11).

篇3

【關鍵詞】文體活動;高職學生;團隊精神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團隊合作使人們的聯系更為緊密,重要事項的完成都是溝通合作的產物,都是團隊精神的體現。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一、高職生團隊精神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生薄弱的溝通交流意識。部分同學來到大學之后不主動與人交往,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冷漠,如此以來,團隊協作精神就無法體現和發揮作用。同時,教、管、學三者應該是一個典型的團隊合作模式。然而,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因為學生認為任課教師、輔導員很難接近,往往敬而遠之的做法,使之失去了他的優勢。

(二)高職生薄弱的集體主義意識。部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較差,個人主義思想很嚴重,漠視組織紀律,很少參加院系和班級活動。很多學生甚至不愿意擔當班委等學生干部職務,此外,一些同學寧愿睡覺或者長時間玩電腦也不愿意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舞臺易搭,演員難請,觀眾更難請”的現象在各所高校普遍存在。系部活動大多以強制報名方式為主,觀眾更是以輪流參加的方式進行,能自愿參加的極為少數。

(三)高職生緊張的宿舍成員關系。宿舍是大學生學習、休息、娛樂的綜合性場所,學生在宿舍時間占在校全部時間的二分之一以上。目前各高校學生主體都是90后,他們宿舍成員的關系明顯緊張,申請調換宿舍的學生明顯增多了。很多宿舍都出現小團體現象,或是形單影只現象。由此可見大學生溝通合作的態度及方法有待提高。

(四)高職生強烈的重競爭輕合作的觀念。大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往往注重單打獨斗,習慣于個人奮斗,缺少合作的經歷。

(五)高職生團隊合作的心理素質較差。大學生希望通過團隊合作提升自身的學習績效和綜合素質,但在實際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心理問題值得關注。部分學生自負意識較強,部分學生寬容精神不夠,部分學生自卑自閉。此外,嫉妒、猜疑、急躁、不想“便宜”了別人等心理問題也是合作心理素質較差的體現。

二、高職生團隊精神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來自社會的影響。當前形式下就業壓力十分嚴重,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無處不在。許多大學生認為只有競爭才能在社會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他們往往把同學當作競爭對手,他們的心中合作的意識比較的單薄,更談不上什么團隊的概念了,高職生們缺乏團隊合作的機會自然就沒有什么團隊協作的意識和精神了。在面對追逐名利、不勞而獲、不公平競爭等不良社會現象時,部分大學生缺乏明辨力和控制力,對人際關系心存芥蒂,影響了其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

(二)來自教育的影響。現行教育體系下,學生面臨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的同學。在“分數”和“排名”的指揮下,在家長危機意識的的推波助瀾下,謙虛禮讓、團結合作等素質教育的目標被大大弱化,學生很容易樹立起強烈的競爭意識,從而淡化團隊合作精神,甚至產生錯誤的認識。因此,到了大學這個開放的環境中來很難適應,往往不愿意與人合作,繼續延續十多年來的習慣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三)來自家庭的影響。獨生子女都能享受到父母提供的一切,由于家中只有一個孩子,首先在家庭中就沒有與同齡人合作的機會,從小就缺少與他人之間的磨練。父母對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遠遠大于合作意識的培養。因此個人中心思想強烈,自信心也比較強烈,到了大學中有些人不屑于與他人的合作,往往缺乏與人合作的主動性。家庭環境對于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不平衡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大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的缺乏。

三、文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

文體活動是根據學生特點和愛好而開展的,大多以團隊形式組織,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文體活動能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理念。

在社會競爭的大環境下,面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的誤導,學生容易滋生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而通過一些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的開展,比如每學期的升旗儀式,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到對于國家的榮譽感、社會責任感。

(二)文體活動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激烈的社會競爭強化著競爭意識,文體活動以其團隊性的特點,使學生們親身感受到無論是足球比賽中的配合、還是廣播操比賽中的整齊,無論是合唱比賽中的高昂,還是運動場上拼搏,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與努力,親身體驗到團隊成員間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共同努力的群體情感,深刻認識到競爭與合作并非簡單的對立,可以相互轉化和促進,從而培養他們在競爭中保持合作,在合作中促進良性競爭這一更高層次的視野和 胸襟。

(三)文體活動能彌補應試教育模式下對團隊精神教育的不足。

利用文體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參加文體活動可以讓學生們跳出應試教育中“你教我學”的傳統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只追求分數化的問題。通過文體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成功帶來的快樂,而且可以培養和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文體活動能糾正學生的自我意識。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團隊 團隊精神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3-0025-03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persist in their own way. They are accustomed to self-struggle and unwilling to initiate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in other words, they lack the enthusiasm of helping each other.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ach student’s learning, life and becoming a talen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the motherland in the future. They should not only strive to learn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m correctly abide by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team cooperation. In this way, they can establish a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i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elf-cultivation. Therefore, oriented by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epe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and its’ spiri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arry out a variety of group activities to enforce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conscious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eam Team-work spirit Quality education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社會變化迅速的時代,為了將來能擔負建設祖國的重任,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同時還要培養應有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觀念,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但當前,很多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缺乏團隊精神,喜歡我行我素,缺少互幫互助的熱情,習慣于自我奮斗,不主動與他人合作。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項目,做好大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培養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市場經濟環境的形成與發展,在為大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氛圍的同時,對大學生的團隊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個人要想在競爭中無往不勝,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必不可少。

一、團隊精神的定義

所謂團隊精神,就是個人在實現自身理想的過程中,和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自愿主動與組織成員積極協作,使奉獻精神和協作精神得到有機統一。所有成員自覺的工作心理狀態和士氣,是團隊成員共同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體現,是凝聚團隊、推動團隊發展的精神力量。

二、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好壞,是合作精神缺失與否的首要原因。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自我意識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到了探索和確立真正自我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大學生自我意識往往帶有不協調性、不穩定性等特點,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從眾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負感等自我意識偏差,導致大學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友誼等方面的問題。

2.學校原因

大學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蹴而就,學校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首先,長期的應試教育給學生的思想帶來巨大沖擊。“以分數決定成敗”、“以分數衡量優差”,類似的觀念和經歷使得學生無法正確面對合作與競爭之間的關系。當集體利益、他人利益與自身利益相沖突時,大學生們也就很難做出抉擇。其次,缺乏系統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養工作關心重視程度不夠,即便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陳舊,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教師沒有起到榜樣作用。一方面,教師隊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學等方面表現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少,師生關系疏遠、冷漠,甚至對立,這不利于大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教育工作。

3.家庭原因

家庭對大學生合作精神缺失的主要影響表現為:第一,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目前,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這一代青年是在家長的贊揚聲和關愛聲中成長起來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辦,很多事情都圍繞著他們轉。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大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會先考慮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第二,家長對合作精神教育不重視。大部分家長十分關心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能力、生活等情況,而對合作精神的教育問題強調得不多。第三,家長對孩子灌輸錯誤的理念。部分家長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自私自利,功利思想嚴重,常常教育孩子“自掃門前雪”。第四,不良的家庭環境。在一個充滿親情和愛心的氛圍里,孩子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能形成健全的思想和人格。反之,在父母離異、夫妻關系緊張、父母教育簡單粗暴等不和諧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合作精神也差。第五,家長沒有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是否有效果,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父母本身的修養和行為。

4.社會原因

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良思潮和現象:一方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西方不良思潮對大學生合作精神的形成產生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諸如追名逐利、不勞而獲等不良現象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沖擊。面對這些不良思潮和現象,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紛紛效仿,造成了集體觀念淡漠,合作精神差的局面。大學生活不僅是讀書,更是樹人的過程,將來畢業了,學業再好卻無法與社會融合,無法與他人合作,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積極地培養當代大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三、培養當代大學生團隊精神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

1.對于實現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雙贏具有積極地現實意義

當代大學生只有參與到集體活動中,通過與他人協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最終促成集體利益最大化。團隊精神要求人們通過實現團隊利益來實現個人利益,并在此基礎上將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團隊價值的實現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就使得團隊成員必須具有整體利益觀念和隨時隨地維護團體利益的自覺性,必須要有集體榮譽感,必須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團隊協作精神。

2.未來的社會分工必然是通過集體協作來完成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社會分工更加明確,而另一方面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為全能手,因此,大學生必須學會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社會分工的職業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通過團結協作來完成,而現實是中國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提高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工作異常艱巨,必須緊緊抓住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這個切入點來逐步完成。

3.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需要凝聚青年來共同實現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任務需要青年們奮勇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們奮力開創。”這是同志在紀念共青團成立八十五周年時對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導當代青年特別是當代大學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為祖國、為人民的不懈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養青年的團隊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心靈,而且也推動了學校長效有序地發展。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是時展的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已成為當代教育者的共識。社會也把“是否具有團隊精神”作為人員是否錄用的重要指標。在現代社會,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單靠個人能力來解決重大問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體大腦”,而創新人才將以一種團隊的形式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時代要求個體在具備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與他人合作的協作能力。為此,培養受社會歡迎的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大學畢業生,必將是高校教育的職責和神圣使命。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班集體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員分工合理,班長、室長或者是無任職學生,將每個成員放在適當的位置上,使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通過完善的制度、學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實現班集體的學習目標而奮斗。

四、培養大學生樹立良好團隊精神的方法

1.營造相互信任的組織氛圍

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益處并提高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與人共事時團結協作的主動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個性人格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團隊精神建設對成員個性化及認同自己社會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質教育健全學生人格、塑造學生良好個性的要求。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如講座、外語角、社團節等,既要從講座中使學生通過專家的講解,了解團隊精神,又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自發的組成團隊從而從實踐中去體驗團隊精神,培養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樣有利于團隊精神充分的體現。當然我們也應該加強班級建設,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使一個班級的同學凝聚在一起,相互間充分信任,增強集體榮譽感。在這樣的氛圍下才能更好的體現團隊精神。

2.實施鼓勵機制,樹立大學生的自信心。

教育學家認為,對受教育者采取鼓勵和贊揚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評和苛責的方式,因此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過程中,也應當引進鼓勵機制,這樣使得本來就具有較強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學生獲得保持良好態勢的動力,而對于團隊精神尚有欠缺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鼓勵機制的刺激作用使他們在思想上提高對團隊精神重要意義的認識,并能逐漸提高這方面的意識。可以通過開展與學生專業相關而又需要以團隊合作形式來完成的各種競賽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時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

3.增強心理凝聚力

人們的心理凝聚力是團隊精神集中表現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沒有凝聚力,就沒有團隊精神,也就沒有團隊。有了強凝聚力的群體,就有了團隊。因此要全面協調團隊成員的心理關系,調節好團隊成員的經濟利益,協調成員的核心價值觀,增強成員的歸屬感,融洽相互喜歡和相互信任的心理關系。開展大型團隊活動,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如,開展創業實踐教育、組織團隊外出調研、為商家促銷、承辦學院和學校的大型文體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感受競爭與合作、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4.營造和諧的環境

人才的培養與環境密切相關。要努力營造一個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團隊,使學生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團隊內的沖突,把個人的前途與團隊的命運系在一起;建立團隊與高校其他組織的有效聯系,妥善處理學校和社會的復雜關系,增進班與班、系與系之間的橫向溝通,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進行新的探索和學習,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極限及過去的成功,運用團隊的智慧,增進團隊思維的敏感度。

5.加強班級建設,完成團隊精神的內化。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結構單位,通過抓好班級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過程中能彼此關心,互相愛護,樹立自信。學生個人在遇到困難挫折時能從班集體中獲得幫助和慰藉,取得成績時能從集體中得到承認和肯定,完成團隊精神的內化。

6.正確引導社團活動,強化團隊意識。

大學的社團組織較多,一般都有幾十個,這些社團大多是學生基于共同興趣愛好而組建的,其成員對群體的情感傾向性較高。社團的指導教師要結合各自的專業優勢,利用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通過正確的引導,強化群體意識,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班團組織要積極不定期的組織全班同學,參加校園實用性、應用性和針對性的專業比賽活動,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沒有那方面特長的學生,也要參加,當拉拉隊,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出謀劃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7.在社會實踐中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以及檢驗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應用的良好契機,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單一化模式帶來的不足,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們進行良好合作,培養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不斷地進行溝通與配合,無形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促進了團隊意識的養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企業和農村等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很少接觸的場所進行實踐,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使他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檢驗專業知識,更能在有形的實踐中升華對于團隊精神的認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培養團隊精神應作為高校培養大學生品德素質的一個重要目標。團隊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后天教育獲得,因此,在對大學生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團隊精神的教育。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大學生傳授、宣傳或由大學生自身有系統地學習團隊精神的基本理論,逐步養成團隊精神。學校開設相關的課程、舉辦講座或專題教育。在相關課程中加強或增補與團隊精神相關的教學信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競爭與合作,個人與群體的關系;有計劃地邀請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和杰出校友來學校進行以團隊精神為主題的活動,分析現階段大學畢業生在團隊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學生傳遞團隊精神的相關信息,講團隊精神在創業實踐中的作用。通過多種有利的渠道,結合對人才的社會需求,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論指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當代大學生團隊精神亟待提高的現狀,引導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對團隊精神的認識和培養上,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活動使學生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實踐中都能親身體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從而在思想上內化團隊精神,為將來走向社會,完成人生軌跡的順利銜接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團隊精神 建設 忽略問題 探索

在建立現代化企業的過程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會認識到,相對于制度管理,基層團隊精神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約束和支柱。在企業管理趨向團隊化時,它是企業凝聚人心的基石,也是團隊內部默契配合的共同底蘊,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起著很大的協調和穩定作用,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向心力,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企業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堅持以人為本,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凝成一股繩,反映的是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障組織利益的高效運轉。良好的基層團隊精神的建立使管理變得更順暢,更求新。員工在得到參與工作的愉悅后,煥發了巨大的主動性,每個成員都會傾情傾智,為實現中心任務而發揮主觀能動性。

通過筆者多年的觀察和接觸,團隊精神與其他事物一樣難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容易使人忽略,或者認識不到的問題,現在與諸位探討。

一、在強調團隊人情味和親和力時,容易使企業的紀律約束顯得淡薄

在建設團隊精神過程中,有些管理者由于過于追求個人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團隊的親和力和人情味,而缺乏嚴格的紀律約束,直接導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雖有制度但執行不力,形同虛設。

嚴明的紀律是成功的保障,有令則行,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團隊才能無所不摧。嚴明的紀律不僅是維護團隊整體利益的需要,在保護團隊成員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團隊成員中,有人沒有按正確的指令保質按量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違反了某項規定,團隊從維護團結的要求出發沒有給予相應的處罰,或者避重就輕,輕描淡寫地提出批評,表面上看這個團隊非常有親和力,有人情味,但從打造團隊精神的角度分析,這種寬容或縱容會使團隊成員產生一種錯覺,工作可以隨便馬虎,日積月累,后患無窮。

團隊的親和力和人情味應該建立在嚴格的組織紀律的基礎上。寬是害,嚴是愛,每時每刻都在直面競爭的團隊對此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二、在過分強調內部團結時,容易使企業的競爭機制缺失或者成為擺設

有些基層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的是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過分強調團隊的內部團結,在團隊內部缺少競爭機制。團隊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適應競爭的需要而出現并不斷強化的,特別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經濟的影響下,競爭是培植團隊精神的鯰魚,包括內外部的各種競爭。

在團隊內部應引入競爭機制,形成競爭的氛圍。如果一個團隊缺少競爭機制,一味強調內部團結,在開始的時候,團隊成員也許會憑著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時間一長,他發現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一樣,每個成員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熱情就會被這種“大鍋飯”而銷銳。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打破這種表面上一團和氣實為壓抑的利益格局,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創造性,保持團隊昂揚奮進的活力。

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優化團隊結構,弘揚團隊精神。團隊在組建之初,對其成員的優勢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務時也就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實行團隊結構的最優配置,激發團隊的最大潛能,培養比學趕幫、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三、在強調團隊利益高于一切時,容易使企業的整體利益遭到忽視

基層團隊首先是一個集體,有些管理者從“企業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普遍認可的價值取向,非常自然地使員工得出“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團隊的利益高于一切”這個結論。這種現象強調團隊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團隊精神的構建,不利建設企業文化。

強調團隊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團體主義,團隊利益對其成員而言是集體利益,而對整個企業而言則成了局部利益,團隊利益和整個企業的利益的關系,是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過分強調團隊利益,處處維護團隊利益,就會忽視企業的整體利益和其他團隊的利益,打破整個企業內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團隊與企業、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價值目標錯位。

在一個企業內部,每一個團隊都有相應的任務考核目標,在構建團隊精神時,過分強調團隊的利益,團隊成員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當的手段來完成自己的任務考核指標,如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相互拆臺等。如果這些現象得不到及時糾正,其他團隊也會因利益的驅動爭相仿效,就會造成內部管理混亂,形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小團體主義往往在組織上還游離于企業之外,造成員工的思想波動,有悖于企業文化的精神。

四、在強調團隊團結協作時,容易使企業的個性創造遭到忽視

個別基層管理者在培育團隊精神時,要求團隊的每個成員團結協作,眾人劃槳開大船。在團結協作過程中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放棄個性,追求趨同,認為這樣才能培育優秀的團隊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内一级黄色片|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爽好舒服使劲添我要视频|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高清性色生活片2|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宝宝你里面好烫很软不想出来|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69vivohd|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老司机免费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久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三级|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天下第一社区视频welcome| 一男一女的一级毛片| 成年人免费看片网站|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狼人久蕉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北条麻妃大战黑人|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 日本一道高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