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療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療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8 16:09:2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療,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 康復期;精神病;認知心理治療;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61-02

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往往會出現多種心理問題,會對患者的康復產生嚴重的影響,能夠減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對于患者的認知療法是臨床康復期精神病常用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認知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患者錯誤認知和觀念進行改變,使不良情緒與行為得到糾正,能夠使患者正常的進行各種心理活動,最終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筆者現將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知心理治療的護理觀察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收治的康復期精神病患者90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在23-59歲,平均年齡為35.18±2.39歲。此組患者的精神癥狀緩解或已經消失,自知力已經恢復或部分已經恢復,病情處于穩定狀態,但還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不是精神病的疾病狀態。其中:雙向情感障礙患者2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47例,神經癥患者18例,應激性精神障礙患者2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精神癥狀、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社會支持、家庭支持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工作能力、學習情況等進行收集總結。

1.2.1 治療階段 將進行治療的康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及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此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在此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進行認知心理治療方法。每周進行認知心理治療1次,每次治療時間為40-60min。對于此組患者進行護理觀察3個月。

1.2.2 認知心理治療方法 由我科有資歷的心理咨詢醫師開展認知心理治療。

1.2.2.1 準備治療階段 收集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各方面資料,其主要包括誘發精神病的社會心理因素、家庭社會背景、人際環境關系、婚姻戀愛史、性格復期精神病患者在安靜的房間內并由咨詢師與患者進行有關心理治療的交談與交流。注意對患者求診的目的要耐心傾聽,并鼓勵患者對自己內心存在的問題進行傾述,在交流中一定取得患者的信任,對于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釋,幫助患者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對患者的錯誤認識進行糾正,并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給予有效的解決的方法。

1.2.2.2 鞏固治療階段 對于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進行反復的認知治療訓練。尤其是針對病情反復的精神病患者,應耐心細致的進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對錯誤認知及時進行糾正,鼓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進行鍛煉,以鞏固認知心理治療的療效。

1.3 效果評定 對于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分別由心理醫生用SGL-90[3]進行檢測治療結果,該評定表共有90個條目,其中主要分為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度、強迫、焦慮、抑郁、敵對、偏執、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等癥狀因子,每一項主要按5級評分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證明心理癥狀越明顯。問卷由心理醫生監督發下并同意回收。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統計分析使用SPSS11.3軟件包完成,P

2 結 果

兩組患者在經過不同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GL-90評分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各個項目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3 討 論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期發病時,由于受精神癥狀和自我缺乏認知力的影響,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進入康復期后,患者的精神癥狀逐漸的消失或者緩解,自知能力能夠恢復,因此,在對于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應適時認知心理治療方法,并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這對臨床康復治療有重大的意義。從以上報道可以證明,對于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認知心理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期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認知力,對日后生活質量以及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雅坤.認知行為療法在疼痛治療中的運用現狀及展望[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91(3):120.

篇2

【摘要】對60例久治不愈的神經癥神經癥病人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并就治療前后15項癥狀進行比較,除恐怖、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差異不顯著外(P>0.05),其余癥狀差異均非常明顯(P

【關鍵詞】生物反饋;神經癥;心理護理

生物反饋是利用儀器反饋體內某些生物學信息的同時,讓病人進行松弛訓練,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調整機體功能,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生物反饋療法被認為是繼醫學傳統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之外的一種新的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肌電、皮電、腦電和皮溫生物反饋對各種心理生理障礙和神經癥有效,我們選擇了符合CCMD-3神經癥診斷標準[2]對60例病情反復,久治不愈的神經癥患者施行生物反饋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選取經門診確診的神經癥病人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齡16歲~60歲,病程最長10年,最短半年。曾服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

1.2 治療方法使用多通道神經生物反饋儀,治療訓練系統軟件。病人取臥位或坐位,治療前先告知患者生物反饋原理,訓練患者進行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練習。治療時患者半臥位坐于生物反饋治療儀前,全身自然放松,治療中病人可通過觀察儀表,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自我調節,自我放松。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15次為一療程。每次治療前、后給予病人心理疏導1次,以加強療效[3]。

1.3 心理護理生物反饋治療前后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治療中的重要一環,在實施護理中應根據病人的病情和人格特征靈活掌握。首先做好療前評估,詳細了解患者病史、疾病診斷、癥狀特點、個性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軀體情況。其次要做好療前宣教。讓患者認識有關應激、應激反應、內環境穩定以及他們的行為特征是如何轉換成癥狀的;向患者解釋生物反饋的作用原理、平衡的概念以及練習技能(放松訓練)的必要性。用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告之患者及家屬生物反饋對神經癥治療效果明顯,療效確切,但需要患者自身配合與努力;同時請本病區癥狀類似并接受生物反饋治療成功的患者講解生物反饋的作用,治療過程的感受,尤其是成功的體驗,治療前后病情改善情況,讓患者及家屬對生物反饋有初步了解,對治療產生濃厚興趣。

1.4 療效觀察施行生物反饋治療1~2個療程后,參考神經癥篩查表列出15項癥狀,觀察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見表1。

1.5 結果表明,除恐怖、記憶力下降差異不顯著外(P>0.05),其余癥狀差異均非常明顯(P

表1生物反饋治療前后癥狀比較(x)

癥狀 治療前治療后 F值 P值

失眠 3.65 1.58 16.02

焦慮 0.64 0.31 7.61

胸悶 0.92 0.12 93.60

疼痛 0.93 0.08 130.30

情緒不穩定 0.80 0.10 48.10

易激動 0.66 0.25 8.56

情緒低落 0.88 0.10 64.85

乏力 0.84 0.26 31.73

咽部異物感 0.75 0.14 48.11

緊張 0.77 0.16 80.83

恐怖 0.85 0.76 0.60 >0.05

興趣下降 0.59 0.27 10.27

注意力不集中 0.78 0.26 21.73

心煩 0.83 0.25 31.72

記憶力下降 0.96 0.86 1.30 >0.05

2 討 論

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是生物反饋療法配合心理護理能緩解神經癥病人焦慮、緊張等狀態,可明顯減輕焦慮,降低應激水平。焦慮是神經癥的共同癥狀。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讓患者學會在精神上及軀體上放松的行為治療方法,其核心理論認為放松所導致的心理改變對應激所引起的心理改變是一種對抗力量,放松可阻斷焦慮及高感神經的興奮性,將通常屬于意識的生理活動置于意識控制之下。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內臟活動,從而調整和恢復肌體正常運行模式,起到緩解焦慮、改善睡眠、恢復健康的作用。生物反饋放松訓練具有更大的機能特異性,它不需要全面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及效能,但它可以增加安定藥物的鎮靜效果,故可減少用藥量。神經癥病人通過藥物配合生物反饋治療,同時對病人實施正確有效的心理護理,使病人的治愈率明顯提高,減少意外發生,加速病人康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鄭延平主編.生物反饋的臨床實踐.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

篇3

[關健詞]人性化;心理護理;精神病;治療

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極大推動了護理事業的發展,真正把“以患者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發展軌道[1]。我院于2008年9月~2010年2月對住院接受治療的外傷性精神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并與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了臨床護理效果比較,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8年9月~2010年2月選擇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療的外傷性精神病患者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

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3.1±12.3)歲。按照隨機數字法將5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基礎護理及精神科專科護理,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由2名從事精神科多年的臨床主治醫師和心理醫師進行評定,評定者不參加人性化護理服務的獨自評定,且對患者是否接受人性化護理服務均盲。采用陰性癥狀評定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病人護士觀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30,NOSIE-30),分別于入組時(入院2周)及入院8周時進行評定[2]。

1.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 SANS評分由表1可知研究組的SANS評分在人性化護理前后有明顯變化,且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兩組患者2周末與8周末后SANS評分對比(分,)

因子 研究組(n=29) 對照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情感淡漠 8.71±1.25 6.35±2.31ab 8.78±1.24 7.45±1.66

思維貧乏 12.03±1.43 9.41±1.21ab 12.45±1.23 12.32±2.32

意志減退 9.88±1.56 8.23±1.32ab 10.01±1.45 9.89±1.47

注意障礙 11.87±1.33 9.44±1.02ab 11.23±1.45 11.45±2.41

興趣缺乏 10.44±1.56 8.64±1.43ab 10.14±1.24 9.67±1.78

注:與本組2周末比較,aP

與對照組8周末比較,bP

2.2 NOSIE-30評分由表2可知研究組的NOSIE-30評分在人性化護理前后有明顯變化,且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兩組患者2周末與8周末后NOSIE-30評分對比(分,)

因子 研究組(n=29) 對照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積極因素 33.27±11.33 59.46±10.02cd 39.23±10.45 33.42±12.01

消極因素 72.44±6.26 30.46±9.11cd 73.10±11.22 71.87±13.32

注:與本組2周末比較,cP

與對照組8周末比較,dP

3討論

人性化護理將“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護理模式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模式。而這種人文關懷集中體現了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權利和要求、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關注。人性化護理不僅只表現在護士優雅的舉止,整潔的儀表,輕盈的動作,給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護理能體現護士對患者的真情實意,針對不同的患者,及時提供不同的人性化護理,使患者在短時間內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態,實行人性化護理,是護理學的又一發展。

本文對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實施了以下幾點人性化心理護理:①身心照護,積極溝通,提高家屬參與的積極性。家屬是患者最親近的人,在治療中如能共同參與治療決定,用更多的時間陪伴患者,這樣可消除她們的孤獨感,使她們積極地配合治療,尤其是配偶,給予細心呵護。在生活上適當地給予更多關心和照顧,根據患者的身體功能水平,多安排一些集體活動,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患者之間的了解和互助[3]。②因人而異,制定個性化護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職業、宗教文化背景、家庭、配偶及個人生活境遇等,熟悉每一位患者疾病的程度、治療方案、具體治療方法、藥物的使用、心理狀態,其治療、預后等因素,在掌握全面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不同患者及其家屬的職業、社會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及時給予明確的解釋和說明,同進或超前的測知她們將要可能出現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規律,有針對性的解除她們心理上的障礙。人性化護理在維系精神病患者的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克服孤獨感和無助感;生活關懷滿足了患者的生理需要;文化護理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生活態度。本研究結果表明,人性化護理服務符合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能夠有效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的改善,恢復和改善社會功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雷志娟.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109-110.

篇4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動紊亂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病人入院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緩解,自知力逐漸恢復,進入恢復期。此期的病人心理反應較為多變,既有疾病康復的喜悅,更擔心出院后社會適應不良而引起一系列問題,造成嚴重后果。康復問題不僅指軀體疾患及精神癥狀的消失,同時心理問題亦應引起重視[1]。故了解精神病人康復期的心理特點和護理干預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心理特點

精神病人進入康復期,認知力恢復但面臨的實際問題從四周襲來。除少數病人對未來充滿自信外,大多數病人知道自己發病給家庭所造成的沉重負擔,而且知道疾病對今后生活的威脅,所以反映較為復雜。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孤獨無助,擔心社會的歧視,為婚姻問題苦惱,前途黯淡無光,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總之,此期的病人以焦慮、抑郁為主要表現。

2 護理干預

2.1 認知行為干預

心理治療時應注意不要過分關心患者的癥狀,而應重點關注觸發癥狀的心理因素[2]。有報道:認知行為干預可減少精神分裂癥狀的殘留癥狀,促進自知力的康復,減少不良情緒[3]。認知行為治療適用于所有精神病康復期的病人。

2.1.1 對患者熱情真誠,處處關心體貼,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2 工作人員要善于撲捉病人語言和非語言的暗示信息,警惕可能發生的意外跡象[4],掌握與精神病人接觸的技巧,利用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向患者傳授精神病知識,講解疾病的病因、預防和轉歸,以及堅持服藥的必要性,如何早期發現復發先兆并及時控制病情等。同時幫助其分析認知上的錯誤,以消除疑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促使患者沖突的心理實現良性轉化[5]

2.1.3 支持和鼓勵患者參與工娛療法和康復訓練,調整人際關系,矯正其不良行為,學會適應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和境遇,增強適應能力和應對刺激的能力,促進患者的康復[6]。

2.2 做好家庭支持系統的工作

家屬要了解精神疾病的性質和特點,對病員必須進行解釋、疏導、啟發等。要以平等的態度,關懷鼓勵病人,不埋怨、不刺激,同時督促病員維持用藥,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得到照顧而不會增加精神壓力,同時讓病人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及人際交往,以利于健康的恢復。

2.3 做好社會支持系統的工作

搞好科普宣傳工作,糾正人們對精神病人貶低,輕視等的錯誤觀念。幫助病人克服困難,重建社交能力。病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要積極地、盡力地幫助病人解決這些問題,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讓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使病人感到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或減少因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種精神壓力,從而減少復發的誘因,利于社會適應康復。

綜上所述,精神病人康復期的心理護理工作是艱巨復雜的。護士可采取個別心理護理方式給病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時中肯地指出病人性格方面的缺點與弱點,鼓勵其加強自身鍛煉,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其總的護理原則是使病人認識到恢復期是病人恢復自主生活的階段,要將其剩余的力量發揮出來,調整身心平衡,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淑清,王述彭,劉靜芬.精神科護理[M],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227

[2] 何仍,路英智,劉同順等.精神病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0.668

[3] 賈愚,王克芳.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7):609

[4] 沈漁主編,精神病學[M],第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8

篇5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8231(2011)05-0113-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復發率、致殘率很高的重型精神疾病。據有關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與生物因素有關的精神疾病,與人腦神經系統生化病理相聯系,目前治療該病仍以藥物治療為主[1]。病人在接受治療后,隨著陽性精神癥狀的消失,自知力逐漸恢復,精神狀況就會處于不穩定狀態,極易出現悲觀、抑郁等消極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將很可能再度面臨復發的危機。在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期階段,藥物治療效果受到抑制,只有通過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2]。

為此,作者對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病人進行了區別治療,以下是作者對60例病人進行的為期3個月的治療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總結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作者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病人的臨床觀察記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在17~54歲之間,平均年齡32.6歲;未婚17例,已婚43例;病程2~13個月。入組標準:符合CCMD-3中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排除腦器質性及其他軀體疾病;在接受治療后,陽性精神癥狀緩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復或部分恢復,已被確認為進入了康復階段[3]。

1.2方法:將60例精神分裂病人進行隨機分組,確定對照組和治療組病人的年齡、病型、病史等基本情況無差異,具有臨床可比性。

兩組均使用常規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而觀察組由一名心理治療醫師與若干護理人員組成,采用心理治療和護理干預的方法。心理醫師可以集中病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針對個別病人進行心理治療,其目的是為了從心理上糾正病人的焦慮、妄想、幻覺等不良的精神思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4]。護理人員主要的工作是通過示范性指導、行為訓練、特權強化等服務行為,為病人提供一個更利于康復治療的環境。

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所有資料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觀察兩組精神病人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的護理觀察量表(NORS)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發現3個月后治療組的各量表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性(P<0.05)。如表1:

表1兩組觀察內容統計比較(x±s)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遷延性精神疾病,它的終身患病率高達15%~20%。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率、致殘率非常高,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能力,同時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康復期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如果醫護人員能在這個階段做好對病人的心理康復治療,對病人的康復將有極大的幫助。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心理狀況分析。首先,康復期病人已經恢復了一定的自知力,能夠對一些事情做出理性的判斷,當他們對疾病認識及預防常識了解不足時,會對自己的康復情況心存疑慮,從而導致過份的焦慮和恐懼[5]。其次,精神分裂病人的行為總會讓家庭成員頭痛和無耐,家庭干預勢必會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導致病人的心理負擔加重。第三,社會缺乏對精神分裂癥的認識,認為它是一種不協調、病態的存在,總是避而遠之,甚至冷眼相待。因此,當康復期病人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后,又再次受到外界各種環境的影響,再次導致病情復發。

分析了康復期精神分裂病人的心理狀況以后,我們自然而然就清楚了藥物治療的局限性,只有通過心理輔助治療,才能真正的緩解病人心理壓力,恢復他們的社會功能、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通過對兩組病例進行觀察,作者得出的結論是3個月后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醫護人員的心理治療起到了良好的促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病人的心理障礙,促使病人重獲生存能力,減少了家庭和社會負擔。

認知心理治療作為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輔治療,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但通過系統的認知,心理治療病人認識到自己的疾病才能主動服藥,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院外治療維持時間延長,減少復發,提高整體的療效[6]。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治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時離不開病人家庭的心理支持,向病人提供家庭的情感溫暖與理解,亦是促進病人康復期療效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郝偉.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7.

[2]李心天.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5-6.

[3]伍曉凡,劉立志.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病人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7(12):324-325.

[4]王欣然,賀國龍.社區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15(1):9-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bollywoodtubesexvideos|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一级美国片免费看|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看**视频一级毛片|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神马伦理电影看我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8| 日本xxx片免费高清在线| 五月婷婷丁香久久|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99re热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男女xx00动态图120秒| 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录像| 色黄网站aaaaaa级毛片|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不卡av电影在线| 果冻传媒七夕潘甜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女子推理社| 综合五月天婷婷丁香|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