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20 09:47:4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體育健身的功能,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關鍵詞:健身鍛煉;功能;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0-0140-02
一、健身鍛煉對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作用
(一)健身鍛煉對運動系統(tǒng)的作用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長期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加強骨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促進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結構和機能的良好改變,而且能夠使骨密質增厚,骨徑變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齊且有規(guī)律,有利于抵抗外部壓力。同時還有利于骨表面肌肉附著的突起更明顯[1]。
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可使關節(jié)面骨質和關節(jié)軟骨增厚;肌腱和韌帶增粗;關節(jié)囊、韌帶、肌腱和周圍肌肉的伸展性增強。這樣關節(jié)的牢固性、靈活性、伸展性和柔韌性都會得到提高,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增大,承受能力和運動能力加強,同時可以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健身鍛煉對肌肉的影響更明顯。經過長期鍛煉,可以使肌纖維增粗,肌肉體積增大;肌纖維中線粒體的數(shù)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減少,結締組織增多,化學成分發(fā)生改,變等等。這樣肌肉會變得更發(fā)達、結實、健壯、勻稱有力,收縮能力強,運動持續(xù)時間長。
(二)健身鍛煉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健身鍛煉對心臟有良好的影響。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縮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含量,毛細血管大量增生,進而使得循環(huán)血量的增加;還可以使心肌纖維變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臟運動性肥大,收縮搏動有力,而且會使得心臟的容積增大,脈搏輸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環(huán)能力。
健身鍛煉能夠促進血管功能[2]。體育鍛煉使血管壁肌層增厚,提高血管壁的彈性,增大管徑,以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和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并能順利地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體育鍛煉還可改善微循環(huán)。體育鍛煉能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能極大地改善微循環(huán)機能,使之有更大的潛力來滿足激烈活動所需的能量物質供應。
(三)健身鍛煉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人體的肺活量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即使經過后天的鍛煉,提高的空間也不明顯,最多也就是30%左右[3]。體育鍛煉對呼吸最大的效用是減少了肺的剩余容量,即減少了肺在呼吸中沒有被利用的部分。健身鍛煉并不能改變人的肺的容積,而是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狀態(tài)和頻率。
健身鍛煉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增加了肺通氣量,即每分鐘呼出的空氣升數(shù)。肺通氣量=肺活量×呼吸頻率。健身鍛煉雖然會降低呼吸頻率,但是能增強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節(jié)奏。健身鍛煉對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幫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頻率降低,但一次呼吸進出肺部的空氣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這樣增大肺通氣量,提高了呼吸效率,進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
(四)健身鍛煉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
神經系統(tǒng)是由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組成。神經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組成部分,而構成神經元的突起根據形狀和功能分為樹突和軸突。樹突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神經沖動,即起相互間信息聯(lián)系作用。而軸突的主要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傳出,即起信息輸出的作用。堅持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樹突”和“軸突”的生長發(fā)育,可以促進樹突分枝增多,為人的智力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4]。
科學適宜的運動使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得到充分的鍛煉,提高神經工作過程的強度、均衡性、靈活性和神經細胞的工作耐久力,使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質和氧氣供應,從而使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在緊張的工作過程中獲得充分的能量物質保證。
健身鍛煉還可以提高視覺、聽覺、位覺、本體感覺及膚覺等器官的功能。
二、健身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是指個體或群體調整自己的行為,使其適應所處社會環(huán)境大過程。實質上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環(huán)境不僅包括例如天氣等外部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也包括例如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社會環(huán)境。
(一)健身鍛煉對外部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提高
健身鍛煉對適應外部環(huán)境,增強身體素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長期在各種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鍛煉,能改善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機能,從而提高人體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同時,由于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提高造血機能,改善情緒,增強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二)健身鍛煉對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提高
與此同時,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充滿著挑戰(zhàn),既有對自己運動能力的挑戰(zhàn),也有對他人的挑戰(zhàn);既有個體間的競爭,也有團隊間的競爭。而競爭的結果總與成敗相伴。所以,說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激發(fā)參與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夠鍛煉參與者不怕失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競賽中的失敗是一種良好的挫折訓練,是一種心理磨練和心理調適的過程,也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過程。
三、健身鍛煉能夠提高人的智力
(一)健身鍛煉可以促進神經系統(tǒng)各器官的生長發(fā)育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對幼鼠的訓練發(fā)現(xiàn),體力活動能有效增加大腦的重量、皮質的厚度和神經細胞的體積,枕葉細胞樹突側棘增多,突觸的數(shù)量亦見增加[6]。這一結果說明后天的實踐活動和腦組織的結構變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體育鍛煉對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長發(fā)育同樣可能起到類似的促進作用。
(二)健身鍛煉可以增強人體腦部的工作效能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人的記憶能力與腦疲勞有很大關系,而腦疲勞與腦部供能有著直接關系。對腦部的供能主要是指能源物質和氧氣的供應。大腦需氧量占人體總需氧量的20%~25%,所以說為大腦提供充足的氧氣,是保證其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礎。
長期的體育鍛煉會增強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這兩大系統(tǒng)對全身能源物質供應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鍛煉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氣量,增強了心臟的泵血能力。這樣氧氣和其他能源物質就會伴隨著血液的流動,流入腦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腦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體腦部的工作機能。
四、健身鍛煉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適度負荷的體育鍛煉能使人體內釋放一種多肽物質—內啡肽,使人欣快和鎮(zhèn)靜。有研究還認為,體育鍛煉還能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得到適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覺到舒適,產生愉快的心情。美國一項調查顯示:1 750名心理醫(yī)生中,80%的人認為健身運動的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認為健身運動可以作為一個治療手段來消除焦慮癥。
(一)健身鍛煉的抗抑郁效能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迄今為止,抑郁癥病因與發(fā)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異常, 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醫(yī)學院,曾針對156名50歲以上的患有嚴重精神抑郁癥的男子進行了試驗。將他們分成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只靠藥物治療、藥物治療與鍛煉治療兼顧的三組進行試驗比較。16周之后,三組病人的病情都有顯著改善。但是再過6個月發(fā)現(xiàn),抑郁癥復發(fā)率最低的是運動組,只有8%,而藥物治療組復發(fā)率為38%,藥物治療與鍛煉治療兼顧組復發(fā)率為31%。研究小組負責人布魯門索指出:原先是假設藥物治療與鍛煉治療兼顧組的效果會更明顯,但結果卻發(fā)現(xiàn)運動組的治療效果更持久[7]。
這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體育鍛煉使得病人的主動意識加強,對病情的自我掌控度增加,隨著病情的改善與鍛煉的進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導致病情復發(fā)率降低。所以說,健身鍛煉對于抗抑郁有著顯著的效能。
(二)健身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
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是面對挑戰(zhàn)、困難或危險時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并且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活動的變化,如心悸、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張力降低、皮膚蒼白等。
流暢體驗對降低焦慮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流暢體驗是一種理想的內部體驗狀態(tài),它來源于人們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滿足。而體育鍛煉是流暢體驗的主要來源。在這種體育鍛煉的流暢體驗狀態(tài)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進行的鍛煉之中,從鍛煉過程本身體驗到樂趣和享受,并產生對鍛煉過程的控制感。
健身鍛煉還能提高參與者的自信心,培養(yǎng)參與者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這對降低焦慮癥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Morgan(1987)在做了七個系列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只有在強度為最大心率的70%下所進行的鍛煉,才能有效降低焦慮,低強度或中強度的體育鍛煉并沒有降低焦慮的作用。
(三)健身鍛煉促進心理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過程中充滿了挑戰(zhàn),所以當參與者完成特定的鍛煉目標時,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質,增強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參加競技類體育鍛煉,還可以增加社會交往,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體育鍛煉可以使得參與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機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適應日趨緊張的社會壓力,從而成為抵御亞健康侵襲的最有效的手段。
體育與其他學科比,運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方式,并結合體育鍛煉不受空間、地域、年齡等條件局限的特點,選擇適宜自我鍛煉的內容和方法來增強體質,提高對環(huán)境的心理適應能力[8]。
參考文獻:
[1]唐宏貴.體育健身原理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吳中南,呂莉.體育鍛煉對人體生理機能的作用[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0,(3):78.
[3]楊文軒,楊霆.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陸阿明,朱小龍.科學健身運動指南[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
[5]原黎君.再論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493.
[6]郭成吉,陳志明,等.體育鍛煉“育智”功能探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3):419.
【關鍵詞】 尺神經;修復;損傷;功能重建
臨床中,尺神經損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損傷,從2007~2010年,我院共收治了96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尺神經損傷病例,針對這些病例,作者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并進行了評估,結果比較令人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患者96例均來自本院門診,其中男72例,女24例,年齡15~61歲,平均25.2歲。患者在傷后1 h~6個月入院。損傷原因如下:刀砍傷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29例,腕骨損傷28例,手掌損傷18例,玻璃割傷8例,肘關節(jié)開放性脫位4例。尺神經完全斷裂33例,不完全斷裂5例,卡壓20例,挫傷10例,缺損及不可逆損傷8例。統(tǒng)計顯示,尺神經損傷后,68例患者不能伸腕和伸指,16例患者不能伸指,12例患者不能伸腕。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對患者實施尺神經探查術。手術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開展,沒有張力條件下應用9/0無損傷線行神經外膜端端吻合、外膜柬組吻合及束膜吻合、外膜加部分柬膜吻合[1,2]。研究顯示,96例中有43例為新鮮損傷,所以,在治療清創(chuàng)的時候,進行擴大傷口,修復斷裂神經。同時,治療過程中,作者還發(fā)現(xiàn)28例患者肱骨骨折行骨折內固定,同時探查尺神經發(fā)現(xiàn)其中12例患者斷裂,6例患者不全斷裂,7例患者嵌壓。此外,還有6例神經挫傷行神經束間松解。8例行肌腱移位。
2 結果
對所以患者進行隨訪,并通過評價尺神經功能恢復的評價治療效果。標準按照Highet運動分級法,具體如下。優(yōu):M4以上,良:M3,可:M2差:M1或M0[3]。研究顯示,本組共有88例獲得優(yōu)良,占91.7%,可4例,沒出現(xiàn)差。
3 討論
3.1 神經吻合方法的選擇 準確對接神經束的過程中,顯微外科技術的采用是成功的保證,所以,治療時,我們借助顯微鏡輔助操作,從而實現(xiàn)精細的解剖和準確的對接。從而達到組織創(chuàng)傷小、療效高的要求,提高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臨床效果[4]。手術過程中,根據看到的神經斷裂端局部解剖標志如外膜裂口形狀、外膜營養(yǎng)血管的位置及走行、束問血管位置及兩斷間束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是否相對應來區(qū)分不同功能的神經束。目前通常采用修復方法為:外膜加部分束膜縫合法、外膜縫合法以及束膜縫合法等。其中外膜縫合優(yōu)點非常多,首先它操作簡便,易于掌握,其次這一方法對神經干內神經纖維干擾少,創(chuàng)傷反應少,另外,這一方法縫線少,異物少,神經束間瘢痕少,能更好地保護外膜下的疏松結締組織及血管系統(tǒng),非常實用、效果可靠,所以經常采用。我們研究中采用了外膜加部分束膜縫合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尺神經損傷修復的時間 如果在尺神經損傷后可以做一期修復,那么新生的神經軸索能夠很快快長過吻合口,從而較快恢復功能。研究顯示,神經收到損傷后能夠在無遠端形成雪旺細胞柱,而神經內膜管完整,并等待軸索長入。在沒有軸索長入的情況下,雪旺細胞柱會出現(xiàn)萎縮、皺縮和塌陷,不利于回復;在這一狀態(tài)下,神經干容納神經纖維的空間截面積減少。雖依然能夠接納新生軸索,但此時神經成熟程度顯然受到很大的影響。肌行纖維很可能發(fā)生變性、萎縮,導致相關功能喪失。所以說,修復時間一定要把握,這是療效實現(xiàn)最為重要的方面。因此,對于尺神經損傷應盡量早期處理,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我們研究中有43例患者為新鮮損傷,這些患者功能恢復的優(yōu)良率達91.7%。所以,及時修復神經能夠為再生的軸索建立通道,便于其向遠端長入并盡早到達終板;有利于肢體韻功能恢復。
參 考 文 獻
[1] 王栓科,李蘊麟.應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周圍神經損傷.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7:20(4):232.
[2] 羅永湘.近5年來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回顧與展望.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7:20(3):177.
[3] 黃耀添,馮志軍.兒童橈神經損傷78例分析.中華手外科雜志,1998;14(2):101.
【摘要】目的探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婦女對其子代甲狀腺功能、智力發(fā)育和身體發(fā)育情況的影響。方法將2004年7月~2006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60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婦女及30例健康婦女的子代分別作為研究組及對照組。甲減婦女確診后均給予甲狀腺激素(優(yōu)甲樂或甲狀腺片)替代治療。動態(tài)測定(至少每月1次)60例甲減母親妊娠期間的甲功三項(FT3、FT4、TSH),根據母親的甲功三項水平將嬰兒分為甲減控制良好組(甲功三項控制在正常水平、TPOAb陰性)、甲減控制不佳組(妊娠期間甲功三項有任何異?;騎POAb陽性)。測定三組母親的嬰兒在0、12、24、36個月時的甲狀腺功能(FT3、FT4、TSH)、發(fā)育商、語言和功能構成、身高及體重等指標。比較三組的甲狀腺功能和智力、身體發(fā)育有無差異。結果新生兒期甲減控制不佳組的TSH顯著高于甲減控制良好組及對照組,血清FT4、FT3水平顯著低于甲減控制良好組及對照組(P<005)。12個月、24個月、36個月三組的TSH、FT4、FT3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減控制不佳組的發(fā)育商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均明顯低于甲減控制良好組及對照組(P<005)。甲減控制不佳組的體格發(fā)育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均滯后于甲減控制良好組及對照組(P<005)。結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婦女經合理、規(guī)范治療后,在妊娠期間維持甲狀腺功能在正常水平(TSH<25 mIU/L,TPOAb陰性),其子代的甲狀腺功能、智力及體格發(fā)育與健康婦女的子代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仍存在甲減或亞臨床甲減的婦女其子代可出現(xiàn)短暫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并較長時間表現(xiàn)有智力和運動、體格發(fā)育滯后。提示篩查和積極治療妊娠早、中期甲狀腺功能異常,對優(yōu)生優(yōu)育十分必要,加強對患甲狀腺疾病母親及其孩子的管理有重要意義。【關鍵詞】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子代;甲狀腺功能;智力發(fā)育;身體發(fā)育
The study of the thyroid function,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generations of maternal hypothyroidismLIU Xiao-lian, QIU Wen, LIANG Qiu-bo,et al. Xinyi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5253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ow to hypothyroidism impact such female patients offsprings thyroid functi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body development.MethodsA total of 60 children whose mothers were hypothyroidism patients in Xiny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04 to January 2006 were enrolled. Additional 30 children whose mothers were non-hypothyroidism(normal) women were also col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ll maternal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levo thyroxine 4(euthyrox)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hypothyroidism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yroid function(FT3, FT4, and TSH) results of the pregnant women, 60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ypothyroidism well-controlled group (Group I) and hypothyroidism poorly-controlled group (Group II). We respectively determinated all 90 childrens thyroid function, intelligent quotient, language development, height and weight when children were born, 12, 24, 36 months old. Thyroid function,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ResultsTSH level when children were newborn in Group II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erum FT4 and FT3 level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However, TSH, FT4 and FT3 levels when children were 12, 24, 36 month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Intelligence in Group 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I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hen children were 0, 12, 24 and 36 month(P<005). Physical development in Group II was lag behind Group I and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fter reasonable and standard treatment, the thyroid function of hypothyroidism women could maintain at normal level (TSH<25 mIU/L, TPOAb negative) during pregnancy. Thyroid functions,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ir offspring,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women,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ffspring of hypothyroidism or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omen may occur temporarily abnormal thyroid function, and a long period motion,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delay, which suggests that screening and active treatment of thyroid dysfunction at early and medium stage of pregnancy was of necessity for the aristogenesi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yroid diseas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Key words】Hypothyroidism;Future generations;Thyroid function;Mental development;Physical development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03近年來,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對妊娠結局和子代神經發(fā)育的影響引起了內分泌、圍產醫(yī)學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對60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婦女的子代及30例健康婦女的子代進行研究,探討甲減婦女對其子代的甲狀腺功能、智力發(fā)育和身體發(fā)育情況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4年7月~2006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60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婦女及30例健康婦女的子代作為研究對象。妊娠婦女平均年齡(23±9)歲。60位甲減母親均符合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的診斷標準。其中,因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而行131I放療的有53例,行手術治療的有5例;曾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有2例。甲減婦女組均排除甲減以外的所有疾病,排除家族中有先天性智力低下者。健康婦女組排除家族中有先天性智力低下者。
12方法甲減婦女確診后均給予甲狀腺激素(優(yōu)甲樂)替代治療。動態(tài)測定(至少每月1次)60位母親妊娠期間的甲功三項(FT3、FT4、TSH)。根據母親的甲功三項水平及TPOAb將嬰兒分為兩組。Ⅰ組為甲減控制良好組(妊娠期間甲功三項控制在正常水平且TPOAb陰性),20例;Ⅱ組為甲減控制不佳組(妊娠期間FT3、FT4任何一項降低或TSH升高或TPOAb陽性者),40例。妊娠期TSH、TT4、FT4正常參考值范圍不同于總人群。但目前國際上對于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的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較少,尚無公認的妊娠特異性甲狀腺功能指標的正常參考范圍[1,2]。本地區(qū)碘營養(yǎng)充足,參考中國甲狀腺診治指南推薦的參考標準,將25 mIU/L作為妊娠早期TSH的上限。測定甲減母親的子代在0、12、24、36個月時的甲狀腺功能(FT3、FT4、TSH)、發(fā)育商、身高及體重等。并且測定30個健康婦女的子代的上述指標。三組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濟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比較兩組甲減母親的嬰幼兒甲狀腺功能和智力、身體發(fā)育與對照組有無差異。應用0~6歲兒童智能診斷箱(首都兒科研究所監(jiān)制),對研究對象進行智力、運動發(fā)育測評。發(fā)育測評使用北京嬰幼兒發(fā)育檢查量表(北京-GESELL量表)。檢查內容分為適應、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個人-社交等五方面。用發(fā)育商數(shù)(DQ)表示,低于75為發(fā)育不良。智力、運動子育測評由3名兒科心理醫(yī)師進行。子代身高及體重由經過培訓的醫(yī)務人員進行。為避免主觀偏差和保證測試質量,測試采用單盲法和復核法。即測試醫(yī)師不知道測試對象的組別;測試結果采取兩位醫(yī)師的均值。若兩位醫(yī)師的測試結果相差超過10%,則由第3位醫(yī)師復測,測試結果采取3位醫(yī)師的均值。用Elecys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生產),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各項甲狀腺素(FT3、FT4、TSH、TPOAb)。檢測藥盒由羅氏公司生產。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21子代甲狀腺功能新生兒時期Ⅱ組基線血清TSH水平顯著高于Ⅰ組及對照組(P<005),血清FT3、FT4水平顯著低于Ⅰ組及對照組(P<005);Ⅰ組的TSH、FT3、FT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Ⅱ組、Ⅰ組及對照組在12個月、24個月、36個月的TSH、FT4、FT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Ⅱ組有1例出現(xiàn)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確診后立即給予優(yōu)甲樂治療。見表1。
22智力、運動發(fā)育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Ⅱ組的發(fā)育商與對照組及Ⅰ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Ⅰ組與對照組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的發(fā)育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子代體格發(fā)育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Ⅱ組的身高(身長)、體重與對照組及Ⅰ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組與對照組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的身高(身長)及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甲狀腺激素是人體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一種激素,幾乎作用于機體所有的器官和組織,對生長、發(fā)育、代謝、生殖和組織分化等各種功能均有影響。腦的發(fā)育依賴于碘的供應充足和正常的T3濃度,腦組織中的T3主要在局部經T4轉換而來。T3是神經細胞分化、增殖、移行、神經樹突和觸突、神經鞘膜等發(fā)育和生長的必需激素之一。而且每一種神經結構的發(fā)育均有其特定的時期,因而一旦缺乏T3,其損害多是不可逆性的。甲狀腺激素促進腦發(fā)育的第一階段是妊娠的前20周。大腦主要部分和腦干大部分的神經發(fā)生都在此階段內完成,表現(xiàn)為神經元的倍增、移行。此時,胎兒甲狀腺功能尚未建立,腦發(fā)育依賴的甲狀腺激素完全或主要來源于母體[3]。此時期母體甲狀腺激素缺乏對胎兒腦發(fā)育的影響近年來已受到廣泛重視。目前已經明確母親臨床甲減與后代的神經精神發(fā)育障礙有關[3]。引起母體甲狀腺激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母體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特別是亞臨床甲減。本研究顯示,Ⅰ組的智力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Ⅱ組的智力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與Ⅰ組、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考慮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Ⅰ組的母親在妊娠前已進行合理、規(guī)范的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得以維持正常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妊娠期間全程接受動態(tài)的甲功三項檢測,根據檢查結果調整L-T4的劑量,將TSH控制在<25 mIU/L,F(xiàn)T3、FT4在正常水平,保證了胎兒的神經發(fā)育。(2)Ⅱ組的母親在妊娠期間雖然接受了替代治療,但劑量不足,未能達標,影響了胎兒的腦組織發(fā)育。本研究發(fā)現(xiàn),Ⅱ組的甲狀腺功能較Ⅰ組、對照組在新生兒期有明顯差異,表現(xiàn)為TSH顯著升高,F(xiàn)T3、FT4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個月、24個月、36個月三組的TSH、FT4、FT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妊娠期甲減控制不良可導致其子代短暫性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異常以TSH升高為主,F(xiàn)T3、FT4較健康對照組有下降,但仍維持在正常水平。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TPOAb陽性母體的新生兒出現(xiàn)短暫甲狀腺功能異常與杜培宜[4]、蔣優(yōu)君等[5]的結果相似。回顧分析發(fā)現(xiàn),Ⅱ組中TSH>60 mIU/L的12例中有10例其母親妊娠期間TPOAb為陽性,故考慮可能是TPOAb穿過胎盤,引起胎兒甲狀腺損傷所致。本研究顯示,Ⅰ組的身長(高)、體重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Ⅱ組的身長(高)、體重在新生兒期、12個月、24個月、36個月與Ⅰ組、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紤]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妊娠期甲減,母親體內血循環(huán)差、營養(yǎng)缺乏、熱量不足,母體轉運到胎兒的營養(yǎng)物質減少[3];(2)TPOAb穿過胎盤,引起胎兒甲狀腺損傷[6]。胎兒自身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胎兒體格發(fā)育遲緩。綜合本研究結果,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婦女經合理、規(guī)范治療后,在妊娠期間維持甲狀腺功能在正常水平(TSH<25 mIU/L,TPOAb陰性),其子代的甲狀腺功能、智力及體格發(fā)育與健康婦女的子代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仍存在甲減或亞臨床甲減的婦女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短暫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并較長時間表現(xiàn)有智力和運動、體格發(fā)育滯后。提示篩查和積極治療妊娠早中期甲狀腺異常對優(yōu)生優(yōu)育有其必要性,加強患甲狀腺疾病的母親及其孩子的管理十分重要。因此建議:(1)曾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婦女在妊娠前應進行規(guī)范、合理的治療,在妊娠期間注意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以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的目的;(2)主張對妊娠(尤其早中期)婦女常規(guī)篩查TSH、TPOAb,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3)加強對于甲狀腺疾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及宣傳教育。參 考 文 獻
[1] 閻玉芹,董作亮.正常孕婦早中晚孕期的甲狀腺激素參考范圍[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8,24(6):609-612.
[2] 單忠艷.妊娠期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早診斷、早治療、早無憂[J].醫(yī)師報,2010,12:22.
[3] 廖二元,超楚生.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04-610,694-698.
[4] 杜培宜,周瓊.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母體孕期干預對嬰兒甲狀腺功能的影響[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0,26(11):601-604.
[5] 蔣優(yōu)君,毛華慶.孕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對新生兒出生體重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11):673-675.
的首要任務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質。認清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把握其運動的。因此,審計本質的研究在整個審計的研究中具有導向的作用,決定著整個審計理論的發(fā)展方向。
人們對審計本質的認識,據其深刻程度,大約可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從“查賬論”到“過程論”再到“監(jiān)督論”。也可以說,在審計本質認識上已發(fā)生兩次大的飛躍:
第一次是從“查賬論”到“方法過程論”的飛躍。
第二次是從“查賬論”和“方法過程論”向“經濟監(jiān)督論”的飛躍,但這種變化并非質變。
筆者堅定地認為,審計在本質上是一種確保受托經濟責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的經濟控制。換言之,審計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控制活動;審計行為實際是一種控制行為。而以審計在整個經濟系統(tǒng)中的作用來看,它實際是一種特殊的控制機制。筆者將這種審計本質認識論稱為“經濟控制論”或“經濟控制觀”。
之所以說審計的本質是控制,是因為審計本身就是作為控制手段而產生的,它與控制之間有著天然聯(lián)系和親密無間的血緣關系。“經濟控制論”的提出與確立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它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了審計的本質。
第二,可以此為基礎構建全新的審計理論結構,促進審計理論的發(fā)展。
第三,有利于將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tǒng)論等科學新成就有機地運用到審計理論的研究之中,創(chuàng)造出更豐滿的審計理論;第四,更有利于審計職能作用的發(fā)揮,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審計理論結構基點及其要素
審計理論結構的構建基點可有三種選擇,即審計假設、審計目標和審計本質。筆者認為在需要大力發(fā)展審計理論的現(xiàn)階段,選擇審計本質作為整個審計理論結構的構建基點更為恰當。主要理由是:
(1)只有準確地揭示了審計的本質,才能把握住審計理論的發(fā)展方向。
(2)只有在審計本質認識上有所創(chuàng)新與突破,才能帶動整個審計理論研究的發(fā)展有質的飛躍。
審計的本質乃特殊的經濟控制。以此為出發(fā)點,筆者構建審計理論結構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需要研究審計這種特殊的經濟控制存在的基本前提,這在理論上即屬于審計假設的范疇。
第二,控制與目標緊密關聯(lián),審計這種經濟控制必須有其特定的目標,因此,審計理論結構中應有審計目標這一要素。
第三,控制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特定的控制手段與控制方式,因此,在以“經濟控制論”為基點構建的審計理論結構中必然有審計控制手段與方式這一要素。
第四,控制系統(tǒng)的運作和控制手段與方式之作用的發(fā)揮又必須通過符合特定質量要求的信息流動來實現(xiàn),而且還須有約束與引導審計行為的控制規(guī)范(或標準),因此,審計信息與審計規(guī)范也自然構成審計理論結構之要素。
基于這種思路,筆者提出的審計理論結構由(1)“審計本質”、(2)“審計假設”、(3)“審計目標”、(4)“審計信息”、(5)“審計規(guī)范”和(6)“審計控制手段與方式”這樣六個要素構成。相應形成六大審計理論板塊,即“審計本質論”、“審計假設論”、“審計目標論”、“審計信息論”、“審計規(guī)范論”和“審計控制論”。該審計理論結構各要素之內在聯(lián)系是嚴謹?shù)暮头线壿嫷??!皩徲嫳举|”要素處于該結構的最高層次,起著統(tǒng)馭整個審計理論結構的導向的作用:“審計假設”要素介于“本質”要素與“目標”要素之間,作為前提條件,支撐起審計理論結構大廈,具有基石作用,同時,又指導審計目標的確立?!皩徲嬆繕恕币刂苯記Q定和制約著“審計規(guī)范”、“審計信息”與“審計控制手段與方式”這三個要素的選擇與確定,反言之,這三者都是直接服務于如何保證審計目標之有效實現(xiàn)的。當然,它們本身還得反映“審計本質”和“審計假設”的要求。
由此可見,該審計理論結構的建立是合理的,它是一套完全渾然一體、首尾相應的命題體系。
審計目標
“Accountability”一詞在我國20世紀8O年代有多種譯稱,如責任、受托責任、經管責任、經濟責任和責任性、責任制等。筆者在1989-1990年撰寫博士論文期間,綜合各種譯稱之優(yōu)點并結合審計、會計之特點,將其譯稱“受托經濟責任”,并運用到博士論文之中,得到我的導師李寶震教授和閆金鍔、閆達五、楊紀琬、楊時展和郭道揚等多位會計、審計大師的贊同和充分肯定。隨后,“受托經濟責任”這一概念在我國審計與會計界得到廣泛。
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是審計產生、發(fā)展之首要前提。審計的本質目標就是確保受托經濟責任(Accountability)的全面有效履行。不確立這一目標,審計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受托經濟責任的基本涵義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則經管受托經濟資源和報告其經管狀況的義務。由此,我們可將受托經濟責任劃分為行為責任與報告責任兩大方面。從這一定義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受托經濟責任的實質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則)行事,其就是一系列的特定要求。從這些特定要求的來源看,它們來自委托人群體對受托人理想行為的期望與要求。由于委托人群體中的成員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因而其期望與要求實際代表或反映了某種社會需要。從角度看,由于委托人的這種期望與要求是從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因而受托經濟責任的內容也是由單一到多樣不斷擴展著的。
從行為責任方面,受托經濟責任的主要內容是按照保全性、合法(規(guī))性、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社會性以及控制性和環(huán)境性等要求經管受托經濟資源,它們分別構成受托經濟責任的某個方面,即保全責任、遵紀守法責任、節(jié)約責任、效率責任、效果責任、社會責任以及控制責任和環(huán)境責任等;從報告責任方面來說,受托經濟責任的主要內容是按照真實性、公允性或可信性的要求編報財務會計報告或年度報告以全面反映行為責任的履行情況。
審計正是作為保證受托經濟責任之全面有效履行而存在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控制手段或機制。審計師通過其獨立、客觀、公正的檢查,對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狀況予以確認,看其是否符合“全面有效”之目標要求,一旦發(fā)現(xiàn)偏離此目標要求之情形,即通過審計反饋進行直接或間接的糾偏,以促使受托經濟責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
審計假設
審計作為一種客觀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它的產生與發(fā)展必有其基本前提與約束條件。揭示這些基本前提與約束條件既是審計科學的首要任務,也是發(fā)展審計理論的必然要求,這也屬于審計假設研究的范疇。筆者認為,審計的基本假設可有五項,即:
①責任關系假設。
②正當懷疑假設。
③可確認假設。
④獨立性假設。
⑤有效性假設。
這五項假設代表了決定審計事物產生與發(fā)展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前提與條件,反映了審計最本質的東西。
(1)關于“責任關系假設”
該項假設認定各種受托經濟責任的確立與解除必須由獨立的第三者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定,充任這種第三者的人叫審計人,他所實施的行為活動就是審計。因此,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是審計產生的基本前提或首要前提。
(2)關于“正當懷疑假設”
該項假設的基本涵義是,由于沒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的責任履行過程是全面有效的,沒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提供的說明其責任履行狀況的經濟信息都是真實、公允和可信的,因而,必須對受托經濟責任履行狀況及其表達信息之可信性進行審計。因此,“正當懷疑假設”的關鍵意義是明確了審計的直接原因,為實施審計明確了目標、提供了依據。同時,從“正當懷疑假設”中還可合乎邏輯地推導出審計上的一些重要概念或觀念,如應有審慎態(tài)度或應有審計關注,在權責劃分基礎上建立內部控制等。
(3)關于“可確認假設”
該項假設的基本涵義是,假定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狀況可以通過收集、評價相關證據、驗證相關信息而得到確認。這包括三層意思:
第一,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狀況是可以確認的。
第二,這種確認是通過收集與評價相關證據以驗證表征責任履行狀況的信息來實現(xiàn)的。
第三,為實現(xiàn)此種確認,必須要求確立審計標準,并實施恰當?shù)膶徲嫵绦颉?/p>
這一假設非常重要。正因為受托經濟責任履行狀況是可以確認的,審計標準的制定,審計證據的收集與評價以及審計程序的實施才具有實際意義,否則,也就失去了實施各種審計手段之依據。因此,“可確認假設”是審計準則理論、審計程序理論與審計證據理論之基礎,也是審計中運用概率理論之前提和確立審計師責任界限的依據。
(4)關于“獨立性假設”
審計的獨立性是審計機構和人員排除干擾及個人利害關系,秉公實施檢查并提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的一種特性。獨立性是審計之最根本的特征,是審計的靈魂。失去獨立性之審計也就不可能成其為審計。
“獨立性假設”的基本涵義就是假設審計機構和人員始終能保持其地位、精神、操作以及倫理上的獨立,并有能力排除各種干擾與約束,進行獨立審計。該項假設的重要意義在于確立了審計的本質特征,使之區(qū)別于其他檢查活動,成為一種自成體系的檢查活動,成為一門獨立的。該項假設是公認審計準則和審計職業(yè)道德中有關獨立性要求及道德行為概念的基本依據。
(5)關于“有效性假設”
該項假設的基本涵義在于假設審計師與管理部門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利害沖突,即使有時存在,也可以避免或不至于妨礙審計行為的有效實施。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審計師與管理部門之間存在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利害沖突,那么,審計的獨立性就沒有保證,即使實施了審計,也失去了審計的本來意義。因此,“有效性假設”的確立為實施有效審計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也進一步鞏固了“獨立性假設”的地位。
以上五項假設相互聯(lián)系,結為一體,共同構成了整個審計與實務的基本前提與條件?!柏熑侮P系假設”確立了審計存在的基本前提:“正當懷疑假設”解釋了審計直接原因:“可確認假設”提供了實施各種審計手段的基本依據:“獨立性假設”確立了審計的本質特征;而“有效性假設”則是實施有效審計的堅強后盾。
效益審計
審計在實現(xiàn)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即“兩個根本轉變”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幫助實現(xiàn)兩個根本轉變的最重要的手段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沒有健全有效的審計手段,兩個根本轉變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兩個根本轉變的共同核心是效益問題,由此決定了經濟效益審計在促進兩個根本轉變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應當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好地適應兩個根本轉變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效益審計在其中的作用,應當對效益審計的和重點作出必要的擴充和調整,即應當建立并實施“利潤目標導向審計”和“投資報酬率導向審計”相結合的新型效益審計,并促進審計重點由財務向效益的轉變。在財務審計中應當把企業(yè)經營成果(利潤)和投資報酬率同時予以披露,并對企業(yè)資產保值增值情況重點予以關注。
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yè)的審計權
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yè)的審計權本不應該是一個問題,但隨著國有企業(yè)審計環(huán)境的變化,它又似乎成了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國有企業(yè)的審計環(huán)境主要由經濟因素、民主因素、因素、文化因素和審計職業(yè)因素等構成。
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yè)應該擁有審計權,其基本依據在于:
①國際審計慣例的要求。
②保證和促進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履行的需要。
③國家審計與審計固有差異所決定。
④充分的法律支持。
國家審計如何實現(xiàn)對國有企業(yè)的審計權,筆者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選擇思路,即:
①國家審計應把國有企業(yè)審計作為重點來關注。
②通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法律制度,明確界定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在國有企業(yè)審計上的職責權限,使兩種審計協(xié)調配合,共同強化對國有企業(yè)的審計權。
③按照國有企業(yè)分類改革戰(zhàn)略,劃分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對國有企業(yè)審計權的實施范圍。
④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yè)審計的重點逐漸由財務合法性和合規(guī)性轉向效益性,建立并實施“利潤目標導向審計”和“投資報酬率導向審計”相結合的新型效益審計。
⑤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yè)廠長經理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企業(yè)制度與現(xiàn)代審計的關系
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既定方向?,F(xiàn)代審計與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之間存在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為建立基礎的一致性——財產(資源)的委托受托經營。以法人財產制度和有限責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建立在財產(資源)委托受托經營關系基礎上的。在此種關系中,委托人是財產的終極或原本利益所有者,而受托人是作為企業(yè)法定代表的經營者、管理者和決策者;委托人作為出資者對企業(yè)財產擁有終極所有權,而受托人作為經管者則對出資者投入的資本(財產)擁有法人產權,即獨立運作的經營權。
現(xiàn)代與現(xiàn)代審計也是建立在財產(資源)委托受托經營關系上的。此種關系即會計、審計理論上所謂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即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在此種關系中,委托人將其財產(資源)托付給受托人并賦予其相應的行為指令(示)、報酬和權力;受托人接受委托并對其承擔特定的經濟責任(如管好用好受托財產)。對現(xiàn)代企業(yè)而言,此種受托經濟責任關系實際上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中法人財產制度與有限責任制度基本要求的邏輯延伸。
在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中,委托人希望受托人能夠誠實地、令人滿意地履行受托經濟責任,不僅要求實現(xiàn)其受托財產(資本)保值,而且要實現(xiàn)其財產(資本)的增值;而受托人也具有向委托人交待或表明其在誠實地、認真地履行受托經濟責任,以便繼續(xù)獲得委托(投資)的內在需要與動機?;谑芡腥说男枰c動機產生了會計的需要,即借助于會計來反映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具體表現(xiàn)為:
(1)通過會計確認、計量與記錄,反映和控制受托經濟責任的具體履行過程,即經管受托財產的過程。
(2)通過會計報告總括地反映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狀況。在實踐中,后者對于委托人來說更為重要,它是委托人了解受托人責任履行狀況的最基本的依據。
基于委托人的愿望和保證受托人會計反映的真實公允性(Truth and Fairness)或可信性(Credibility),產生了對審計的需要,即委托人借助于審計來控制受托人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過程和狀況,以及受托人提供的會計報告的質量(即真實公允性或可信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與受托人,特別是經營管理活動存在著法律上、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分離性,以及專業(yè)知識障礙和時間、成本方面的若干限制,委托人往往不能直接控制受托人的責任履行過程和會計報告之質量,必須借助于一個獨立的第三者來實現(xiàn)這種控制,這即審計產生的重要原因。而受托人為了表明其責任履行情況并取信于委托人,也愿意接受此種控制。按審計動因理論中的“人理論觀”(Agency theory)受托人通過審計可獲得至少四方面好處:
(1)解除(脫)受托經濟責任。
(2)提高企業(yè)的社會聲譽。
(3)擴大企業(yè)對市場的力,增強盈利能力。
關鍵詞:動作;模式;專項;技術;訓練
中D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1-0025-01
一、動作模式與專項技術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運動技術是指完成體育動作的方法,任何一項運動技術都是由若干獨立的動作連結組成的集合。盡管不同的體育項目需要完成不同的專門動作,但各個運動項目的專門動作都應符合人體運動力學基本原理,并具有相應的動作標準和動作規(guī)格??梢哉f,動作是專項技術訓練的最小單位,而建立動作模式則是實現(xiàn)專項技術訓練可重復性和規(guī)范性的平臺。通常所說的動作模式就是指有效完成某一特定動作的方法。
從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實施身體運動功能動作模式訓練的前提是對所從事體育項目的技術進行分類,以此為基礎再對每項技術進行獨立動作解析,并依照完成每個獨立動作的難度或強度進行分層和排序,進而建立各個獨立動作之間的邏輯性和連續(xù)性,為形成高質量的專項技術提供保障。因此,動作模式與專項技術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任何與專項技術無關的動作模式訓練對專項技術的形成都是無用的。正是兩者之間存在這樣的緊密關系,身體運動功能動作模式訓練必須要依據運動場上的動作需要來設計,并按照多維度、多關節(jié)、無軌跡、無序的原則進行針對性訓練,尤其要強調動作模式訓練的本質是提高動作質量而不是提高肌肉力量,目的是練習者在比賽時能夠有效地展現(xiàn)運動技能。
二、動作訓練是提高專項技術的有效途徑
傳統(tǒng)體能訓練是以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作為訓練模塊,這種訓練模式有其優(yōu)點,但也同時會出現(xiàn)有些運動者盡管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很好,而且身體外型也很強壯,就是在場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轉不動,比賽場上所需的動作做不出來,運動技術表現(xiàn)不出來。究其原因就在于:傳統(tǒng)體能訓練僅重視了肌肉訓練,沒有重視神經對肌肉的控制作用,更沒有重視動作模式訓練。因為肌肉訓練未必能提高動作質量和運動場上的技術表現(xiàn)能力,而動作訓練才能把專項技術所需的肌肉力量發(fā)展起來,并提高動作質量和場上運動技術表現(xiàn)能力。
而動作模式訓練則較好地抓住了神經對肌肉支配能力這一核心環(huán)節(jié),依托軀干支柱的穩(wěn)定性和各關節(jié)周圍肌肉的訓練,使得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平衡性得以增強,同時通過專門動作提高輔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適宜對抗作用,從而使得技術表現(xiàn)更加流暢、協(xié)調和快速。從動作模式訓練的效能來看,訓練中所采用的力量訓練手段基本屬于“柔性力量”,它并不直接提高單塊肌肉的收縮速度或力值,而是通過肢體穩(wěn)性的加強,主動肌與輔助肌、拮抗肌之間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神經-肌肉支配能力的改善,提高單個動作不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配合,以及完整技術的節(jié)奏感和流暢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多塊肌肉參與完成的整體力量的目標。
三、動作模式訓練是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的有效途徑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強調無疼痛訓練,因為帶著傷痛訓練很容易使運動者出現(xiàn)代償動作,進而破壞原有的技術動力定型,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因此,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強調以運動功能動作篩查作為訓練的切入點,以動作模式訓練為核心,以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為目標。
從建立動力鏈傳遞效能的過程來看,功能動作篩查是為了確定運動功能障礙,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消除運動功能障礙的方法和手段。在具體方法設計上,動作模式訓練就是圍繞如何增強神經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并通過實施一系列單獨或組合的動作模式訓練,逐步提高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進而提升單個動作的穩(wěn)定性和消除代償動作,最終達到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的目標。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如果沒有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或者只注重練習數(shù)量的堆積,不注重動作質量的訓練,就會出現(xiàn)一些代償性動作,增加無效訓練的比例,降低肌肉完成技術動作的經濟性和實效性,甚至會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等各種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專項技術的形成。如果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練習動作的正確性,或者錯誤的動作在訓練中得到控制或解決,運動者才有可能向高水平方向發(fā)展。因此,動作模式訓練關注的是完成動作的質量和動作實效性,而不是關注肌肉力量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