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影視文學編輯范文

影視文學編輯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2 18:07:2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影視文學編輯,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影視文學編輯

篇1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方法

項目的設定要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是尊重教材。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的特點,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重點要求。在備課時,老師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出符合教材內容的項目任務。其次是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分析設計項目教學內容。在Premiere影視制作課程教學過程中,涉及到視頻編輯、轉場效果、視頻特效、摳像技術、運動效果、字幕效果、音頻處理、輸出影片等知識要點,在設計項目時既要考慮教學的要求,不能離開教材的具體內容,也要結合學生特點。比如在講解摳像技術的時候,我們設定了一個自己做導演的項目。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拍攝了兩段視頻,一段要求視頻中人物背景為藍色,人物動作不限,另一段為任意場景的視頻,然后由學生自己作為導演來合成兩段視頻。由于整個拍攝過程和最終合成都由學生親自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于摳像技術的知識點掌握的也比原來有了很大進步。

在學生領取到任務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了解這個項目,幫助學生分析項目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一些相關的提示,也可以根據項目要求,由教師先完成一個作品,將作品向學生展示,由學生討論作品中用到的特效和技術,直觀了解該項目的重要技術是什么,自己在完成項目時必須要用到的特效有哪些。然后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分組,選能力較好且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組長分配任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只完成輔導、答疑、提出建議等工作,不直接參與學生實踐。這樣給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比如,上面提到的自己做導演的項目,在實際教學中,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有的同學創意較好,就負責在拍攝的前做好腳本的制作;有的同學擅長攝影,就主動承擔拍攝任務,在拍攝過程中嚴格按照腳本內容,對每一個鏡頭都要求精確;有的同學愛好表演,就充當影片主角,在拍攝過程中還積極提出新的建議,使拍攝內容更完善和真實;有的同學對軟件比較熟悉,就負責后期合成;在后期合成的過程中同學發現藍屏摳像的效果不好,就嘗試其他摳像方法,最終選出最好的方法,使影片效果十分真實。整個小組分工合作的氛圍非常和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并且提高自學能力,在完成整個項目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實施項目教學法后,改變了以往以掌握基礎知識為標準的考核方法,考核要以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為依據。我們結合Premiere影視制作課程的特點,取消常規的期末考試,逐步實行以項目考核為主的考核方法。每次課都設定相關的項目,每個項目的考核都采用老師點評、同學互評與自評相結合的辦法,取得相應的項目成績,納入學生期末總成績。在學期末每個學生完成一個綜合項目設計作業,根據綜合項目設計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水平,結合平時的項目成績,作為期末考核成績的主要依據。

項目教學法的效果

篇2

關鍵詞:新世紀;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研究

從我國電影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國在電影產生時期,就已經存在改編外國文學來進行電影創作,題材有來自歐洲,也有來自亞洲等其他國家。雖然我國電影以外國文學作為題材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外國文學依然是我國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外國文學為我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的敘事風格

所謂的敘事指的是對人以及具有生命力事物進行描述,在影視產業之中,敘事并不是單純對故事進行闡述,更多的是表現出如何敘事,如何敘事又包括運用何種方式來表達人們可以看得見的部分。

(一)用影視化外因表達內心。

在國外文學之中,通過對心理狀態進行描寫來表達人物的特色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創作手法,而我國文學創作則多以將外部的現象進行描繪為主,也就是對人物進行描寫。例如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到賈府的一段描述,通過對林黛玉的動作以及話語進行描寫,來表達林黛玉的性格特點。而在外國文學中,則主要通過挖掘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來進行人物刻畫。影視中的聲音畫外運用,并不是畫面中的人物發出聲音,而是通過運用畫外的聲音來進行表達。聲音的畫外應用主要有旁白以及獨白等形式,旁白是通過從客觀角度對影視中的人物以及發生事件進行客觀描述的方式來抒感。獨白則是在影視中通過人物自述的方式來進行表達。畫外音提升了聲音的地位,讓聲音擺脫對畫面的依附,發揮出聲音在影視中的創作作用,將影視的表現力進一步提升。由于外國文學主要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描繪進行創作,所以在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改編時,利用畫外音的方式進行創作是一種常見方式。例如在茨威格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作者運用獨白以及書信的表達方式來描繪主人公的內心。這也是作者的塑造手法,通過運用獨白的方式,凸顯“無意識”的強大。在我國改編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作品之中,改編并沒有運用呈現的方式對信進行直接表達,而是通過運用畫外音的方式來進行故事的敘述,通過寫信人對自我聲音的表達,并且以穿插的方式將“正在”發生的事穿插到一個沒有完成的故事中,這種改編不但搭建了作品主體框架,同時也為展示寫信女子的心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特定畫面構圖的方式進行任務塑造

影視畫面同聲音一樣具有敘事功能,通過從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來對故事進行敘述是畫面的特點,通過運用景別與景深的設置以及變化來營造。例如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的臉通過穿越時空的方式出現在男人眼中就是運用構圖的穿越性,從而表達出陌生女人對男人的陌生感,那是一種猶如隔世的回憶,或者說對男人來說是一種不存在的客觀事實。不同的景深所獲取的清晰度是不同的,并且形成不同的透視關系,通過有意識地運用景深來對故事的信息進行表達是影視改編的重要方式。同樣在《一個陌生女神的來信》之中,窗戶是組成故事的一部分,并且時常出現在電影之中,其作用是非常豐富的。窗戶可以說是人們觀察世界的工具,同樣也是將人與世界進行隔絕的一種手段。在電影的構圖之中,江小姐通常都是與窗戶和門構成一幅幅畫面,有時是窗戶旁,有時是在門后,這不但給觀眾一種偷窺的感覺,同樣也表現出自己鎖在窗內與門內。從電影中門與窗代表的意義來說,門和窗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江小姐將自己禁錮在自己我創造的愛情之內,并且始終守護著她心愛的男人,她并沒有選擇大膽地去愛,也無法選擇愛,她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構圖方面,由于江小姐總是與窗和門在同一畫面之中,因此影片對人物刻畫有一種不完整的即視感,人物往往被窗與門擠壓到畫面的邊緣,這也就使觀眾無法全面了解人物,這種構圖方式是故意通過對人物進行淡化處理的方式來表達出人物強大的內心情感,通過淡化人物形象的方式,突出人物的炙熱內心,體現出人物并不是電影的主要部分,而是所要表達出人類普遍擁有的情感。

二、外國文學改編中國影視的詩情畫意表達

從我國電影發展史來看,我國電影深受傳統文化的而影響,尤其是在改編外國文學作品時,通過追求意象以及意境的方式來體現審美,并且通過對意象進行重組的方式來營造審美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

(一)運用音樂以及音響營造意境

在電影中運用音樂是一種態度,通過音樂來對情感進行放大。通過將畫面與音樂進行融合的方式,也是自有聲電影產生之后,一直被運用的手段。在外國作品文學改編電影之中,通過將外國的故事情節改編成符合我國觀眾需要的情節,并且配以我國傳統音樂的方式來營造情境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將音樂用于電影之中們不但能有效促進情與景之間的交融,同時也能創造出美感。由外國著名文學作品《哈姆雷特》中所改編的影視作品《喜瑪拉雅王子》中,其中故事的地點就是我國的,充滿了神秘感,常年被冰雪所覆蓋的同樣也孕育出其獨特的民歌。在該影片中,通過運用音樂來描寫愛情是一種主要表達方式,其中嘛呢歌就是來源于,將之運用在影片中作為環境音響,不但進一步襯托出悠久的佛教文化,同時也為人們創造出一種較為神秘的意境。渾厚的大法號角的聲音,低沉的念經聲無不給人深刻的印象。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其中所使用的主體音樂就是《琵琶語》,該音樂具有舒緩、音律簡潔等特點,強悍的表現力也在暗示著癡情女子的一生。加以輔助女子緩慢的語速以及低沉的語調,讓人感受到女主角那種絕望的心聲。加上慢鏡頭的運用,更把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強烈向往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運用色彩進行意境烘托

在電影中運用色彩是一種表意方式,主要起到指代以及象征的作用。在影視作品中運用色彩變化,不但能表現出自然風光,同時也能進行抒情,為人們傳達一種不同的詩意與浪漫。但是在電影中運用色彩元素,并不是單純地將色彩在影片中不斷地機械重現,而是一種生活環境以及情緒的再現。例如在改編外國文學作品《哈姆雷特》中,《夜宴》在整部電影的視覺效果上來看,色彩的使用是十分簡單的,主要運用紅、白、黑這三種較為突出的顏色,但是在電影中各種人物的刻畫以及各類沖突都是通過色彩的對比來實現。《夜宴》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三種色彩的呈現,為人們展現出了一場宏大的視覺盛宴。通過運用顏色的變化來表現出電影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性格變化,也為觀眾營造出了一種虛實相生的情感體驗。

(三)運用空鏡頭創造意境

空鏡頭同時也被稱之為景物鏡頭。其主要表達方式是通過對景物以及場景進行描寫來表達意境。空鏡頭為電影創造出獨特的詩化風格。空鏡頭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對人物環境進行刻畫,這也是空鏡頭最基本的用途,而空鏡頭更多的作用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與人進行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人物的刻畫,使用空鏡頭進行人物刻畫,不但要做到空鏡頭與人物心情之間的互相呼應,同時也要求做到二者的有機融合,才能讓空鏡頭更加具有生命力。在改編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電視劇中,第20集有這樣一個畫面,保爾想要自殺時,保爾站在海邊,而畫面出現的是海水激烈拍打海岸以及天空飛翔著的鳥兒,這表現了保爾當時的心情。擁有著堅強意志的保爾,因為健康而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從而出現了短暫的意志的消沉。激烈的海浪正代表著當時保爾矛盾的心情,而飛翔的鳥兒烘托出保爾對未來的向往。這兩組空鏡頭的交替出現,表達了保爾希望與失望之間的交織,營造一種既心情復雜而又對生命充滿希望的意境。最終保爾選擇了不放棄,也就出現了那經典的一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從空鏡頭到保爾出現時,整個過程使用了藍色海浪的畫面,這個鏡頭為人們帶來了無盡的遐想。隨著信息全球化的帶來,文化之間的交流會越來越多,我國影視文化不斷受到西方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影視如何吸收外來文化,從而正確應對國際電影市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對外國文學進行改編時,我國影視需要從原著中尋找出文化闡釋空間,從而做到將外國文學作品真正改編成為符合我國需求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洪宏.論“十七年”電影與歐美電影關系[J].當代電影,2008(9).

[2]蘭靜.從電影《夜宴》看《哈姆萊特》劇本在中國影視解讀中的異化[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

[3]張頤武“.中國之眼”:改編的跨文化問題[J].電影藝術,2007(1).

[4]羅卡.拈須微笑觀世情———李萍倩中晚年的創作[J].電影藝術,2007(1).

[5]涂曉.聆聽《喜瑪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秘文化[J].電影評介,2006(24).

[6]胡雪樺,倪震,胡克,楊遠嬰,劉華.喜瑪拉雅王子[J].當代電影,2006(6).

[7]趙暉.中國電影: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J].電影,2006(10).

[8]王素《.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的人道主義精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9]歐陽文風.陽春秀論中國當代電影中的意境及其創構[J].理論與創作,2006(2).

篇3

關鍵詞:手機;新聞攝影;公民新聞;社交媒體;新聞真實性

中圖分類號:J4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7-0113-02

麥克盧漢曾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新聞攝影由來已久,但作為新興的“第五媒介”,手機與新聞攝影的聯袂演出,一方面顛覆了傳統新聞攝影的傳播格局,極大地增強了新聞攝影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也伴生了侵犯隱私權、挑戰新聞攝影真實性等問題。

一、手機新聞攝影突破了傳統新聞攝影的傳播格局

1.手機新聞攝影模糊了傳統新聞攝影傳播主體的界限。大眾傳播時代――“傳者中心論”。大眾傳播時代,新聞攝影基本被報紙、電視、廣播、雜志四大傳統媒介所壟斷,由此構建了傳統新聞攝影的傳播格局。具體表現為:(1)大眾傳播機構在信源的獲取上占有組織和設備方面的優勢,并對傳播的新聞圖像進行策劃和把關。(2)傳播者和接收者在圖像傳播過程中的關系不平等,這表現為占有圖像數量的不平等,大眾傳播機構流向大眾的圖像遠遠比受眾向大眾傳播機構提供的圖像信息要多,此外,大眾傳播媒介還壟斷了圖像信息的渠道。(3)由于大眾傳播機構無論在信源的獲取上,還是在圖像傳播過程中,始終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因此,社會主流圖像信息的流向呈現出一種單向的自上而下的趨勢,大眾傳播媒介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著圖像傳播的主動權。

移動互聯網時代――模糊了傳受雙方的界限。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新聞攝影的傳播格局,使傳者和受者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隨著手機和社會化媒體的普及和應用,傳統的受眾從專業攝影技術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他們分布在事件的不同角落,隨時準備拿出手機拍下“決定性瞬間”,并將圖片傳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上,供網友和媒體轉發、評論。手機新聞攝影傳播過程中,由于其即時的交互性,信息流呈環形走向。傳受雙方在這個環形的信息傳播系統中,身份是不斷變化的,受者可以成為傳者,傳者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受者。在這個環形鏈條中,每個節點都可以成為新聞圖片的制作者和傳播者,也可以成為圖片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圖像傳播由單向傳播變為雙向傳播和多向傳播,傳受雙方的界限被逐漸消解。

2.手機新聞攝影擴大了傳統新聞攝影傳播的深度和廣度。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較2012年底增加43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1]。隨著以Instagram、新浪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的普及,基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的機制下,用戶將自己用手機拍攝的新聞圖片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應用到網絡上,與其他關系用戶進行共享,該用戶的粉絲們通過一鍵轉發或評論將此內容共享至自己的虛擬社區中。隨著4G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和社會化媒體的無縫對接,整合并優化了新聞圖像傳播的模式和效果,擴大了傳統新聞攝影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為了從微觀層面深入解讀手機新聞攝影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規律,筆者以“3?1昆明案”在新浪微博的傳播為案例,分別對手機新聞攝影在自媒體微博平臺傳播和手機新聞攝影在媒體微博平臺傳播將進行相關數據統計,時間段為3月1日21點18分至3月2日02點13分。其中,手機攝影在自媒體平臺的傳播研究,筆者以新浪微博現場網友@我要存錢買藥、@味道曲靖與快樂阿松、@cc說她愛帕克、@曹靜靜靜靜靜靜靜(記者)的微博為研究對象,對四位網友在個人新浪微博中的手機新聞圖片進行了相關統計,統計參數包括“圖片數量”、“拍攝器材/客戶端”、“時間”、“統計截止時間”、“轉發量”、“評論量”、“頂”七項參數。而手機攝影在媒體微博平臺的傳播研究,筆者以使用手機新聞圖片較多的@廣州日報、@華西都市報、@新京報、@新浪圖片 四家媒體的官方微博為研究對象,對四家媒體官方微博在昆明案中的手機新聞圖片進行了相關統計,統計參數包括“圖片數量”、“圖片來源”、“時間”、“統計截止時間”、“轉發量”、“評論量”、“頂”七項參數,其中圖片數量計入了重復使用和轉發的手機新聞圖片。數據顯示,四位網友共7條微博,22張手機新聞圖片,共被轉發25075次、9206次、6897次。新浪微博四大媒體賬號共27條微博,120張(重復使用和轉發的圖片被計入)手機新聞圖片,共被轉發20049次、5358次、1220次。上萬次的被轉發量和評論量足以說明手機新聞攝影借助移動互聯網和社會化媒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力。

3.公民新聞攝影建構新的傳播格局。與傳統新聞攝影相比,手機介入新聞攝影領域,使公民成為新聞圖像傳播的主體,話語權由精英回歸到平民。手機新聞攝影一方面在特殊語境下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在場,另一方面為公民參與創造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平臺。約翰?克萊頓?托馬斯認為新技術強化了以信息為目的的公民參與手段,即政策制定者和公共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從公民那里獲取信息,同時不必分享其決定影響權力[2]。尤其是在突發性事件中,手機媒體促使公民積極主動地爭取社會知情權和話語權,通過第一時間拍攝大量新聞圖片,并上傳到網絡中使新聞圖片得到快速傳播,打破主流媒體的精英霸權和信息權威。就像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闡述的那樣:“從前所說的大眾傳媒正演變為個人化的雙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給’消費者,相反,人們將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來’,并參與到創造信息的活動中。[3]”平民手中的手機變成了電視臺的“采訪話筒”、“攝像機”和“發射塔”。雅安地震、波士頓爆炸案、3?1昆明案被在場公民第一時間拍下照片并迅速通過網絡傳播出去,同時又被其他大眾媒體相繼采用就是一個標志。

二、手機新聞攝影伴生的問題

1.手機新聞攝影侵犯隱私權。手機新聞攝影侵犯個人隱私的案例不勝枚舉。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中國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地震發生后一小時之內,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用手機拍攝的現場圖片。根據騰訊網于4月20日9時31分的網友拍攝的一組圖片,接近三分之一的照片有侵犯隱私的行為,穿睡衣背孩子的女性,只用一條被子遮身的男女,還有在外面躲避地震的只穿內衣的男性......

作為一種個人媒體,手機媒體成為了個人的信息中心。每天有數以千萬計的帶有個人隱私的新聞圖片充斥在網絡的各個角落,每個人都變得透明,毫無隱私可言。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問題,主要源于手機的便攜性、移動性、互動性等特點,每個個體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攝圖片,并一鍵到個人社交網絡平臺上。至于圖片的內容和篩選以及進行的二次創作,都由手機的“主人”說了算。當人們在享受手機攝影帶來的無窮樂趣和便利時,卻不知自己對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陌生,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能在極短的時間里通過一張照片將其人肉出來,每個個體仿佛置身于“全景式監獄”中,受到來自千萬人的監視。在多媒體技術的“進化”作用下,手機的全球定位功能、拍照、攝像功能等已經可以讓你的身體時刻“在場”[4]。筆者認為應根據我國國情,理清保護隱私權思路,借鑒國外隱私權保護的經驗與成果,對我國隱私權保護加以立法,減少因圖像傳播而產生的侵犯隱私問題。

2.新聞圖像真實性面臨挑戰。真實性是新聞圖像的生命。“攝影術誕生初期,人們篤信能夠透過照片看到現實。用照片來佐證事實,構成了新聞攝影事業發展的起始點。[5]”然而,隨著攝影技術和攝影終端的進步,新聞圖像的真實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手機新聞攝影迅速發展,有人對其表達了疑慮。比如有人反對Damon Winter在紐約時報頭版的照片,有人懷疑攝影記者Ben Lowy的手機攝影報道和他的專有濾鏡,也有人反對外交政策上發表的關于阿富汗的手機攝影系列報道。

把關人的缺失滋生虛假新聞圖片。傳統新聞攝影傳播過程中,傳媒組織成為其把關人,從新聞攝影的內容到形式,整個傳播過程都受到嚴格的控制。而手機新聞攝影傳播過程中,因其網狀的雙向傳播性質,網上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能隨時、接收、修改接收到的新聞圖片,而這樣的節點有千千萬萬個,再加上4G時代的到來,每個個體通過手機和轉發一張新聞圖片的時間不過幾秒鐘。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夠控制這樣一個處于時時流動更新狀態的新聞圖像傳播過程。幾乎每個人都成為新聞圖像傳播過程中的把關人,而這種把關對于新聞圖片的流動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就讓虛假新聞圖片的滋生有了可乘之機。

數字技術的侵入使圖像真實與現實之間的聯系被割裂了。傳統新聞攝影更多提供給受眾的是一種“透明”的新聞照片,觀者透過照片能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真實。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任悅曾說:“改變新聞攝影整個行業景觀的是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大舉入侵攝影領域,圖片的功能和地位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數字技術將攝影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米切爾在1991年制造出“后攝影時代”(Post―Photography)這一名詞[6];弗萊德?里欽(Fred Richin)在2008年出版了著作《攝影之后》(After Photography),“后攝影時代”這個稱呼得以浮出水面。何謂“后攝影時代”?米切爾認為,在這一時代,影像已經不依賴客觀實體存在了,大量虛構的并非來自現實的影像充斥我們的媒介.圖像真實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已經斷裂。手機新聞攝影可以讓攝影師在拍下照片后做大量的處理:選擇邊框,選擇以Lomo為主的十幾種濾鏡效果,移軸模糊特效,添加暗角,曝光過度,曝光不足等等。這使得照片不僅是被修改這樣簡單,照片甚至可以不來自現實,而是出于想象。米切爾指出,過去那種認為照片仿佛一塊玻璃.可以透過其看到真實的世界,或者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到真實的自我,這樣的認知已經被動搖甚至顛覆。后攝影時代,被數字技術“分解”的照片,其功能已經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一塊“魔鏡”,在其中,被觀察的事物,若隱若現,仿佛愛麗絲進入了一個幻境。我們再也不能篤信在照片中所看到的一切,化學時代結束了[6]。

參考文獻: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調查報告[EB/OL]. http://.cn/i/2013-07-17/10348548118.shtml.

(美)約翰?克萊頓?托馬斯著.孫柏英譯.公共決策中的公民參與: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與新策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美)尼古拉?尼葛洛龐帝著.胡泳,范海燕譯.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手機人”[J].新周刊,2007(243).

篇4

在邊遠山區的小考中,語文最突出的問題是優良率較低。學生不能達到“良”的主要原因是閱讀和作文水平太低。所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任就落在語文教師的肩上。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堅信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可能,起碼能寫清楚一個人,一件事。要達到這個目標,單槍匹馬是不行的,首先要積極學習國內外現有的理論,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成功。光有理論是不夠的,要抓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做到為我所用。為此,我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具體如下:

一、通過文本解讀,激發習作興趣

一般來說,小學語文教材每學期安排8組課文,課文后安排相應的習作訓練,課本中配有習作要求。對于這個要求,教學設計中一般是按“自讀――指名分析――師相機指導,使學生抓住關鍵詞――按要求完成習作”的過程進行。仔細推敲,這種教法并非是最優化的。優等生在自讀過程中就已經懂了,教學相當于重復學習。學困生本來就不會寫,還要用條條框框來約束他,不是更難了嗎?所以,在習作前,還需深挖教材,找到能真正幫助學生激發習作興趣的點,用它作為開啟文學殿堂的鑰匙。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習作訓練是寫一個發言稿,班里要改選,你打算競選生活委員;聯歡會上,你代表大家做個發言;社區棋賽中你取得了冠軍,在領獎時談談感想等。看起來內容廣泛,大家可以各顯神通,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我們這樣的邊遠山區里,學生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學習好的孩子許多方面都拔尖;而學困生往往既不會為大家服務,又不會取得棋賽冠軍。他們認為第一個我不會,第二個我也不會,第三個我還不會,那么我什么也做不了。這個結論是可怕的。甚至連許多中等生都要面對這個沒有一方面能拔尖的現實。請問,如此狀況,怎能激發習作興趣?在教學中,我說:“孩子們,買餅選哪一種?”當時,奧利奧的廣告做得正火,孩子們馬上說就選奧利奧。“那么,等我們長大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產品。那時候,你在一個大公司上班,要競選一個職位,你參加不參加?那時候,你養了好多羊,賣不賣?怎樣才能成功競選?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做廣告。”“那么,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產品,拿出能說服顧客的理由才行。你現在了解自己嗎?”“現在,給你機會,為自己做個廣告,讓老師,讓同學,讓家長,讓伙伴,真切地看到你的優勢和你的努力。讓大家相信只要給你機會,你定會走向成功。好嗎?”孩子們激動起來,一個個奮筆疾書。那次習作優良率很高。我們不能讓干巴巴的習作要求把習作變成一種任務,而是要讓習作成為一個機會,成為一個展示自己優勢的舞臺。

二、利用課堂教學,傳授觀察方法

觀察是成功習作的基礎。不會寫作文的孩子一般來說,重點是不會觀察。對于那些孩子來說,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就是一個大一個小,他們不會注意到兩者的色彩差別,更談不上知道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他們一旦發現一點就會馬上結束觀察,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動手寫起來,三言兩語便無話可說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具體的語句使他們了解觀察不是只靠眼睛,還要用耳朵、鼻子、嘴巴,甚至手腳、屁股,要用我們全身的每個器官,仔細地去看,去聽,去感受。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體會觀察的順序,揣摩觀察的目的,學會觀察,愛上觀察。

三、閱讀教學重在指引習作路徑

有許多專家和老師研究過閱讀教學,吳忠豪教授的研究成果令我感觸頗深。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繪制流程圖,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一件事寫具體的,然后自己動手繪制媽媽做家務的流程圖。在邊遠山區,語文成績達不到“良”的孩子,他們的習作中材料順序混亂、重點不突出、中心不明確是最主要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孩子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結合對每部分內容的理解來總結文章的中心,體會作者的感情。這只是初步階段,好戲還在后頭,我們要用小練筆來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學習了《詹天佑》,就要寫一個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他做這件事時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只有及時有效的指引,才能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習作。

篇5

關鍵詞: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影視劇制作;影視劇營銷

網絡文學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滲透了我們的生活。利用網絡文學發展起來的盛大文學的繁榮讓我們看到了網絡文學的巨大市場需求與廣闊的發展前景。如今,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逐漸成熟的產業鏈進一步開發了網絡文學的價值。但是在不斷的成功案例背后,也有很多本身優秀的網絡文學在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時由于制作和營銷方面的不成功影響了其商業價值,同時也毀滅了其文學價值。網絡文學本身有自己的特點,在制作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過程之中都需要有其不同的關注點。

1.網絡文學及其改編營銷特點

網絡文學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中國發展壯大起來的。公認的第一部比較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是1998年痞子蔡蔡智恒在BBS上發表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篇小說被大眾認為是網絡文學的第一著作,標志著網絡文學在中國的誕生和興起。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有新的特點。第一,網絡文學本身有很強的互動性。網絡文學創作的過程可以看作作者與讀者的一個博弈的過程。由于網絡本身的開放和互動性,很多網絡文學在創作中會隨時通過留言或者貼吧獲得讀者第一時間的反饋,作者會在自己對故事的設計與讀者對作品的期望之間尋找平衡點來創作后續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能更加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從而更利于獲得較高的點擊率,實現商業價值。第二,網絡文學在創作題材、內容、語言方面更加豐富。網絡文學由于本身創作者來源廣泛,再加上網絡空間本身相對自由的平臺,有更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通過網絡文學的方式展示出來,獲得網友的認可,而這些是傳統文學很難做到的。而且網絡文學篇幅沒有限制,語言更加貼近生活,這些都體現了網絡文學自由的特點。第三,網絡文學平民化,大眾化傾向嚴重。網絡文學的雖然有一部分是傳統的作家轉型而成,但是大部分都是“非專業”出身,而且偏向低齡化發展。這些都帶給網絡文學貼近生活,緊跟潮流的特點。第四,網絡文學質量良莠不齊。由于網絡文學來源廣泛,數量龐大,再加上對商業利益和點擊量的追求,使很多網絡文學喪失了本身應有的文學性,出現了大量的為博眼球為短期利益粗制濫造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絡文學的發展。

由于網絡文學的這些特點,在改編成影視劇及營銷時也有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電視劇的特點。

首先,改編的網絡文學一般都是在網絡上積累了一定的人氣的作品,這樣使很多作品在上映前積累了很高的人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的風險。同時,這樣的作品觀眾的期望值也很高,很難滿足讀者的期盼,有一點兒錯誤都很容易有很多差評出現。第二,網絡文學本身的自由性和電影電視劇的常常受到各方約束的特點給改編制作的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網絡文學題材可以多樣化,但是電影電視劇的內容需要受到審核;網絡文學中很多華麗的場景和絢麗的效果會由于制作經費以及制作手段的限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由于讀者對書中角色都有自己提前的預設,所以在選角的時候很難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第三,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在營銷方面與其他電影電視劇有很大區別。網絡文學的故事情節已經被大家熟知,所以在營銷時主打的已經不是內容,而是制作的細致精良,演員以及制作團隊的高質量。在宣傳時也多通過網絡手段通過炒熱話題來吸引更多的關注度。在制作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原有的名氣制造事件話題,保持持續較高的曝光率。

2.網絡文學制作營銷成功案例

目前有很多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其中不乏口碑很高,改編很成功,同時獲得很大商業利益的作品。我們應該從他們成功的例子中吸取經驗運用在整個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上。

2.1甄 傳

《甄傳》改編自網絡作家流瀲紫所著的《后宮?甄傳》。這部影視劇不僅獲得了各方面的好評,同時也實現了其商業價值,可以說是網絡文學改編成電視劇成功的典范。總結起來,這部劇成功歸因于精心的改編制作和成功的營銷。

第一,《后宮?甄傳》在改編之前作為網絡小說就有極高的人氣,這篇小說本身故事情節就非常緊湊,很有看頭,在挑選小說作品的時候制片方精準地挑選了人氣高質量也高的作品。在籌備時期,國內比較火的劇集有《宮鎖珠簾》、《步步驚心》,而《甄傳》的選題正好是順應了清宮劇的潮流,再加上情節豐富、制作精良,才取得了成功。

第二,《甄傳》在劇本的改編上盡量符合了電視劇的要求,把架空劇改編成了歷史正劇。劇本的創作上繼承了原作豐富和扣人心弦的情節,淡化了言情的成分,還有合適人物時代和身份的臺詞。這些細致的重創作和改編給了作品第二次生命,讓作品更加適合在銀幕上呈現。

第三,《甄傳》的團隊都是十分專業的,從導演到道具到演員,每個細節盡量還原到作品中的朝代,避免了類似雷劇詞服裝與情節不符的情況。專業的團隊細心的制作是成功的關鍵。

第四,就是有關營銷方面的策略。《甄傳》是網絡小說改編,這部電視劇和網絡小說的受眾都是經常使用網絡的人,由于受眾的高度重疊性所以宣傳手段也緊緊與網絡相連。通過微博的話題與觀眾互動,通過幾個公眾號用劇集中人物的語言與觀眾溝通,生動又新穎。

正確的劇本選擇,細致專業的制作,以及專業的營銷最終造就了《甄傳》的成功。

2.2失戀33天

如果說《甄傳》的成功有大部分原因是大手筆的投資,那么小成本制作的《失戀33天》的成功就要歸因于對網絡文學成功的改編和對網絡作品精準的營銷了。《失戀33天》是鮑鯨鯨的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這個網絡故事來源于豆瓣,本身是網友之間“互相取暖”的作品,十分貼近生活,改編時又融合了幽默的語言,符合受眾群體的喜好。制作投資雖然不大,但是對故事細致的設計還是讓觀眾感到故事的完整性和娛樂性。在營銷方面,由于對市場的精準定位,制片方選擇了社交網絡的宣傳推廣模式,直接將內容推送到目標客戶的社交網絡中去,宣傳直接有效,又結合2011.11.11日“神棍節”的特殊事件在網上制造足夠的噱頭,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3.網絡文學影視劇制作重點

綜上所述,要想利用網絡文學制作電影電視劇,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挑選合適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高人氣之外,還要合適改編成劇本,適合在熒幕上展現。比如《甄傳》順應了當時宮廷劇的潮流,《失戀33天》契合了“神棍節”的主題,外加故事情節緊湊,在改編成影視劇后仍有很大的看頭。

其次,在改編作品是要由適當合理的調整,要和原作者通力合作,了解受眾與作者之前的交流成功來更好的服務劇本。劇本改編要細致認真,修改掉因為連載和連續創作出現的前后邏輯不通的情況。

第三,選演員要符合角色性格和特點,必要時可利用社交平臺同網友互動,讓網友讀者選出喜歡的演員。這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營銷推廣手段。比如同是由網絡小說改編的作品《瑯琊榜》和《何以笙簫默》在選角時就通過社交網絡與網友互動,選出了相對符合讀者意愿的演員,提高了關注度的同時,降低了上映后出現差評的幾率。

4.網絡文學影視劇營銷手段

從上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優秀的劇本和制作還不夠,一定要用精準有效的營銷輔助影視劇的推廣。由于網絡文學本身依附于網絡的特性,在宣傳時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作用,通過與觀眾的互動以及炒熱相關話題提高關注度,吸引更多的觀眾。

在《甄傳》和《失戀33天》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二者都是通過網絡手段成功的營銷幫助影視劇獲得成功的。這種方式已經被其他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廣泛應用。由于網絡文學本身和網絡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讀者和觀眾高度的重疊性,保證了網絡營銷會有更好的效果。無論是社交網絡的互動還是炒作話題,都讓劇集未映先熱,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再加上網絡營銷本身相對低廉的成本,更使得這種營銷手段不斷被利用。

總結

網絡文學本身擁有的互動性和高人氣以及相對低廉的版權費使他逐漸成為影視改編的熱點對象。要想利用好網絡文學,制片方面挑選作品時就要細心考慮,改編過程中要保持原作原本優秀的特質的同時使其更加符合展現方式。在營銷過程中注重利用網絡平臺推廣宣傳,保證高的曝光率和關注度。做到以上細節才能保證最終的成功,最終引導網絡文學產業鏈不斷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馮云超.關于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潮流的思考.天中學刊,2013,28(5):62-64.

[2]趙光平.從自由到捆綁――網絡小說影視改編困境探析[J].時代文學,2011(15):245-246.

[3]崔兆玉.芻議網絡文學.南方論刊,2013(11):101-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日韩制服丝袜电影|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女女| 久久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成人第一页|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老司机一级毛片|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怡红院国产免费|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系列| 动漫美女被爆羞羞免费| 蜜柚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小视频|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男女下面进入拍拍免费看| 又黄又爽做受视频免费看视频下载| 都流了这么多还嘴硬| 国产成人啪精品|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斗罗大陆动漫完整免费|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极品一线天馒头lj|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人善交video欧美| 疯狂奶水freeseⅹ|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69性欧美高清影院|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