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8:08:0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影視文學的鑒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信息化 高職影視文學鑒賞課程 教學創新
一、引言
人類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廣泛運用,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不僅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且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藝術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綜合藝術,影視文學教學的內容和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優化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因此,如何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影視類課堂教學質量是值得下工夫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影視文學鑒賞課程問卷調查
2011年6月,我依托世界大學城個人教學空間在選修了《影視文學鑒賞》公共選修課的同學中發放150份問卷,回收有效答卷131份。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從影視本身來看,有80.2%的學生喜歡看電影電視。他們在業余時間觀看的大多是喜劇、科幻等影視片,藝術價值較低。在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追捧那些故事情節吸引人的影視作品。由此看來,大學生的影視文學鑒賞水平令人擔憂。
從影視文學鑒賞課程來看,大部分的同學因為喜歡或者想學習影視文學的知識從而選修了該門課程,反映了大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需求。有56%的學生在選修該門課程前沒有看過影視文學劇本,說明大學生影視文學鑒賞基礎薄弱。想讓他們學有所獲,任課教師必須在課堂內外進行一些積極的探索。
三、運用信息化技術探索影視文學鑒賞課程教學創新途徑
1.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根據教育規律,高職院校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的目的,以及影視文學鑒賞課程的特點,改變影視文學鑒賞傳統的教學模式,把以教師為中心改變為以教師為主導,把以學生為中心傳授知識改變為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智能化等信息技術,通過對大量優秀影視文學作品的鑒賞激發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從而主動學習,主動地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手段對目前影視的熱點進行評析,從“要他學”轉變為“他要學”,主動、快樂地獲取知識和整合知識。
2.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組織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對影視文學作品的內涵做深入思考。
“看50部有質量的電影,會改變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影視作品的選擇和定位是讓任課老師頭疼的問題,也是上好這一門課的關鍵。
(1)多選擇融入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的內容。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一部影視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影視文學作品聽細讀和品鑒人生命題。既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又可以對受教育者的心靈產生長遠的、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趨于完滿、完善。在影視文學鑒賞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藝術欣賞中體驗成功,體驗生命的尊嚴與高貴。
(2)關注新作品、新動態,為學生提供最新影訊。大學生喜歡追新求奇。影視文學相比其他文學類型而言非常年輕,演進過程迅速而充滿活力。因此課堂教學在保證教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的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時代感。密切關注當代電影的新動向、新作品,利用網絡、電視和期刊,查閱相關資料,將最新的創作動態、影視信息及時告訴學生。這樣能讓學生及時把握影視文學發展趨勢,加強危機意識,更好地找準自己的奮斗目標,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3.依托世界大學城教學空間,拓展課程容量,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網絡手段,充分依托“世界大學城”的教師個人教學空間,建立空間課程資源庫,有效地豐富教學手段,與學生在課堂內外及時交流,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性。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嵌入式、Flash等技術和軟件,通過打碎、集成、泛在、重組,將課件、案例、大量圖片、精心剪輯的視頻片斷用表格化教案進行整合,調用資源靈活、方便。這樣,讓鑒賞的內容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從而更便于引導學生學習。
課堂時間有限,而一些優秀的影視文學作品改編拍成的影視劇往往長達120分鐘甚至更長,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整播放,教師可以將上課涉及的作品全部上傳至世界大學城個人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到教師空間學習,將“教學大綱”、“授課講義”、“電子課件”、“課程視頻”、“作業題庫”、“影海拾貝”等課程資源網上共享,這樣既能加大課程的容量,又方便組織學生利用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專題研究學習。
建立影視文學鑒賞學習群組,實現網上答疑、討論、提交作業和論文,參加課程考試。學生通過影視文學的欣賞和評價,培養了他們的鑒別能力,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比傳統教學要深刻得多,影視文學鑒賞教學也從“聽老師講影視文學”真正轉變為“鑒賞影視文學”。
4.運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影視文學鑒賞中,案例教學法應用較多,課堂影視理論講解與課外影片觀摩構成主要教學環節。為了讓學生接觸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優秀影片,深刻理解電影所負載的文化、歷史、社會及人生內涵,在影視文學鑒賞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比較研究法等。
在實際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當前的影視熱點結合起來,布置一些專題,例如“第五代導演的藝術風格”、“好萊塢科幻大片”等專題,組織學生分組利用互聯網查找資料,對專題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形成總結報告,制作成課件,并在課堂上展示。這樣學生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開發者,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求知欲。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將中外電影做橫向比較、將本土電影進行縱向比較,讓學生透視文化的差異、傳承和融合。
四、結語
面對信息化、現代化進程的挑戰,一線教師更應力求通過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尋找一條更加切合影視文學教學實際,并能充分開發學生的情感經驗,培養其良好的審美心態和開拓性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龔金平.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公共影視課程的理念革新與實踐探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11.
一、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醫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中國自古就把醫學定義為“仁術”,晉代楊泉在《論醫》中寫道,“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Luria S E 深刻指出:“醫學在本質上具有二重性,她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學,需要人文滋養。”“妙手仁心”是對醫學工作者最高的評價。然而,什么叫做仁呢?孔子在《論語》里做過這樣的解釋:“仁者,愛人。”因此,關愛生命是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擁有一顆善良仁厚的心對醫學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然而,受國內專業教育的特點及醫學專業課業繁重所限,盡管人們意識到人文精神培養對醫學生的重要性,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醫學生對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思想道德修養、影視鑒賞、音樂欣賞等一系列人文素質基礎課也缺乏重視。
有調查表明,現階段醫學生人文素養具有以下共同特性:(1)人文知識匱乏,知識結構失衡;(2)道德觀念淡化、價值功利化及現實化;(3)綜合能力水平欠佳,主要表現在社會適應能力較差。人文素養缺乏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醫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中不容小覷。知識結構失衡會影響醫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寫作及表達上的劣勢對今后的論文撰寫、醫囑書寫及醫患溝通上會產生直接影響。人文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道德觀念淡化會使醫學生缺乏人文關懷,摒棄仁愛精神,造成職業素質低下。不僅如此,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相對較繁重,現代社會競爭也導致就業壓力增大,使醫學生容易出現抑郁、焦慮、冷漠等心理問題,心理素質下降,社會適應能力較差,而人文素質基礎課中講授的歷史、優秀作家作品中傳達的觀念和態度能幫助學生正確看待事物,疏導壓力,得到啟示。
1997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精神病學和心身醫學教授Engel在《需要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的挑戰》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其內涵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患者看作具有生物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體而非單一的生物體,要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五個因素考慮疾病和健康問題;二是把醫療工作看作醫療制度、管理、教育、科研和服務質量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工作而非單純的醫療工作;三是把醫療工作看作與社會環境密切聯系的系統工作,要從政治、法律、科學文化、社會環境等方面考慮醫療與外界作用所產生的問題。醫學模式的轉變表明現代醫學已發展成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現代醫學的必然要求。
二、影視藝術對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積極作用
調查顯示,有近10億觀眾每天花2-3小時收看電視,電影院觀眾平均年齡為21.7歲,即現在的大學生群體。影視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并影響著他們的認知習慣和交流方式。然而,影視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也是一種教育手段。作為繼傳統的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和戲劇之后的第七、第八藝術,影視藝術對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有積極的作用。通過給學生講授電影發展的歷史,電影基本理論,賞析優秀影片,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影視鑒賞水平,優秀的電影作品也作為一種極富感染力的方式也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
影視鑒賞課程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十分必要的。第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調查問卷分析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平常觀看的影片中,好萊塢影片以高達41.2%的百分比占據第一位,港臺影片以33.6%的得票率緊接其后,觀看中國大陸電影的數量只占總量的10.8%。好萊塢和港臺電影中強烈的視聽沖擊和娛樂享受是吸引大學生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大學生對電影類型的接受比較單一。好萊塢電影縱然也傳達了美國式的樂觀自強精神,單一的電影趣味也導致大學生容易受美國價值觀念的影響。好萊塢注重娛樂性,工廠式的電影生產方式出品的作品只是電影世界的冰山一角。影視鑒賞課程處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最為活躍的交匯點,不同影像文化帶來的觀念和認知的碰撞,對學生認識外來文化、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拓寬眼界,促進開放心態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而開放的心態,有利于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理解,溝通與交流,正是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秀影視作品往往是通過將鏡頭對準歷史或現實,展現人生百態,包含著對生命的理解。當代大學生處于新時代的成長環境中,亦真亦幻的影像世界向他們敞開了一扇認識現實,追逐夢想的大門。通過接觸影像了解世界,增加對世界的敏感,理解不同的人群、種族、國家,自然,是培養仁愛、寬容之心的最佳途徑。
三、針對醫學生專業特點,精選教學內容
影視鑒賞課程作為選修課,所占的課時較少。因此,在有限的課時里,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觀影視野,向學生們傳達一種正確的鑒賞態度,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醫學院校的影視鑒賞課程應與人文醫學理念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上針對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現狀及職業特點,在題材選擇上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立足詩意,疏導壓力
醫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進入職場后,高強度的工作及精準的工作要求也會增加工作壓力,產生煩悶心態,如果不及時疏導,將產生負面影響。對此,在教授影視鑒賞課程中,教師在選擇影片時應該選擇一些充滿詩意的電影,如講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智利詩人聶魯達如何改變了一名普通人的生活的電影《郵差》;講述一名父親如何實現女兒夢想的《鋼的琴》等。充滿詩意的電影,能夠疏導現實生活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啟迪他們以新的眼光及視角去看待日常生活,復蘇心靈對現實世界的美好感受。離開課堂之后,學生在課余生活中能自主選擇類似的優秀影片陶冶性情,提升鑒賞品味,恢復內心的活力。
2.多元類型,開放心態
在電影類型的選擇上,應該避開學生接觸得最多的電影領域,盡可能給學生介紹不同的電影流派及經典,如形式主義影片及現實主義影片。接觸不同類型的影片可以拓寬學生的觀影世界,促進開放心態的形成,增進寬容與耐心。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醫務工作者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患者,開放的內心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不同的人群,增進體諒及醫患雙方的溝通,促進醫療優質服務。
3.精選短片,優化教學
1、 《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教學的目的和特點
對于《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教學來講它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理論知識, 二是社會實踐。兩者是相輔相承的, 有機的結合的好, 教學才會如虎添翼, 使學生拉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一體化, 易于突出所學專業的重點,便于掌握學習目標。
1.1 《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教學目的
《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教學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所學理論與方法, 采用相應手段, 按照實際工作的要求進行實際教學的教學活動, 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學手段。為了使學生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1.1 通過實踐教學活動, 讓學生在獲取或鞏固理論知識的過程中, 理解和掌握運用觀察和實踐的手段處理問題的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探究的品質, 端正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樹立學生不懈的求知精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合作精神,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責任心, 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 與素質教育接軌。
1.1.2 根據《文化產品鑒賞》課程的實踐的內容, 確定假設與研究的因素。確定分析指標、分析方法, 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及能動性, 創新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過書寫或討論的形式, 對比分析寫出實驗報告。通過撰寫實驗報告,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掌握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1.1.3 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體驗, 去建構知識, 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信息技術也為學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電子文化學習的資源, 學生通過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交流從而獲取知識, 從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和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
1.2 《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教學特點
1.2.1學生主要是通過《文化產品鑒賞》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拓寬了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途徑, 即動手又動腦是學習的能動過程。
1.2.2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 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在實踐教學中具有能動性, 對實踐活動加以理解和體驗, 都成為實踐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1.2.3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所學的理論知識, 引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實踐是科學的基礎, 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泉, 是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知識面窄,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的關鍵, 所以實踐教學在現代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2.4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技能和能力達到了統一性和實用性,完全擺脫了課堂教學解決不了的問題。
1.2.5推動了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 樹立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學的價值觀。
2、實踐教學尚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拓寬了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途徑, 但是在運作上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2.1缺乏資源共享意識, 造成資源的浪費。高等職業院校基本上都是以院、系為單位,資源整合有待于決絕,這樣避免造成資源極大的浪費, 也不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2.2有時實踐教學缺乏與企業和公司的合作, 即便是從事實踐教學活動, 但缺乏資金也無法全面系統的進行實踐教學, 從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2.3在傳統實踐教學中的練習方法也因為信息技術的導入而發生了巨大變化, 網絡使得使得在線練習成為可能, 并形成互聯互交, 這更強調環境構建的作用, 而不僅僅是在傳統情況下由學生機械的作練習題。
3、實踐教學繼續改進的措施
上述情況亟待改變, 以提高實踐教學在社會中的應用, 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在傳統實踐教學中,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已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問題, 并要求學生回答, 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交流,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以獲得實踐課程的知識和鞏固知識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條件下, 教師在實踐課程進行中的實現形式更加多樣化, 教師可以利用即時通訊軟件, 實現實踐教學的即時評價, 也可以進行以班級為單位讓學生暢所欲言, 以得到更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但更多的是利用郵件形式, 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教師還可以將實踐談話的規模加以夸大, 讓學生通過電子公告板的形式, 實現師生間的雙流。
3.2將實踐活動室建設置于社會大系統中,并按照社會積極的發展全面系統地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 包括理論與實踐及專業層次的要求, 力求篩選的資源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進資源投入方式, 已達到控制實踐活動的最優化。
3.3加強合作與參與實驗教學方式。合作與參與教學方式在今天尤為重要, 因為教育是一長期積累和持續發展的過程, 通過與社會文化企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不僅提高了試踐教學的效果,也解決了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關鍵字:非指示性教學;語文寫作教學;實踐應用
一、前言
非指示性語文教學改革是新課程背景下出現的一個典型案例,一改原來“指令型課程的全預制、全壟斷、全封閉為生成型、開放型和個性化”。非指示性教學突出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讓學生與教師都從指令型課程中走出來,使師生的心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
二、非指示性教學在語文寫作教學上的實踐應用
根據語文組對筆者學校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在對職高學生“作文的興趣”一項調查中,“喜歡作文、不怕作文”或者說“愿意作文”的學生不到10%。這表明,興趣成為當前中職學生作文的主要障礙。在對學生的寫作興趣分析中,主要表現為:缺乏寫作興趣、寫作熱情,缺乏寫作內容,學生普遍有一種“沒什么可寫”、“老一套,沒意思”的心態,甚至有些男生拒寫作文,考試的時候都會空著不寫。作文教學成了走過場,即使勉強應付著寫的學生所寫出的“產品”也大都面目可憎,味同嚼蠟。作文教學的現狀急需改變,本課題組有感于此,試著應用非指示性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的寫作。用“激發――寫作――教師現場點評――學生互評――收閱――反饋”的教學程序相結合,應用于寫作教學中,具體做法如下:
1、情感激發,引導主體對生活的感悟,以學生情感為作文教學的出發點,教師不再是作文教學的主宰者,而應該是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在寫作前,有目的、有針對的布置情感預設環節,作好情感鋪墊是十分必要的。或給學生放視頻,或讓學生參閱相關的文章,或給寬泛的提示,教師作為作文教學中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和引導者,要時刻把握學生情感的“溫度計”,在教師有效的情感調動后,待學生的情感溫度指數上升時,學生的作文沖動則會一觸即發,寫出情真意切的生活感悟。
2、目標自定,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文的命題、文體、材料和寫作方法的選擇都向能使學生主體性和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方向努力,教師不要搞統一要求和統一標準。其實“學生的每次作文,是否能把內心積蓄充分表現出來,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命題是否切中學生的實際”。所以教師在布置命題時,盡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出一些他們了解和感興趣的,關注到社會現象和心理現象的,有爭議的,有創建的,有啟發性和批判性的,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命題。
3、作文評價實現學生主體性,促成激發動機,評價是寫作教學的關鍵。傳統的作文評價都是從教師的主觀愿望出發,對全班學生的作文從思想內容到表現技巧作全面的概括性的評價,為了改進這種做法,筆者在班級建了QQ群,建議學生把文章發表在QQ群里日志上或者發表在博客上,空間的成員都可以看到文章不再像從前只有教師一個讀者,評判的標準也不只是一個,將有無數的價值標準來審視文章,而且這種評價是雙向的,作者有解釋和反對的自由。
4、理性認識教師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要分清教師的指示與引導,不做指示不等于不引導。實施非指示性教學并不指教師可以“不作為”,他在學生的作文過程當中要發現哪些是學生興趣所在,哪些是學生的弱點,甚至每個不同的班級的作文范圍都要因班級的不同而不同,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什么問題,都要由看著“沒什么作為”的教師來解決,備學生、備教材、備資料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內容要做。教學環節的控制,適時的指引都需要教師在課外做大量的工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無定法,條條道路通羅馬。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可以通行天下的,只有合適的沒有絕對正確的,在實施非指示性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了學生能在樂學的氣氛中樂意作文,這是我們取得的最大成功。當然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不斷進取,中職語文的教學也會熠熠生輝的。
三、嘗試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1、準備工作要充分。學生的自主學習不代表老師無事可做,這樣開放的方式可能會出現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備課過程中詳細預設各個環節中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2、教師的指導和補充要及時。例如,在學生確定學習目標之后要及時指導,目標可以多樣,但絕不是漫無目的的,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最終學生的目標可以概括為語言(修辭)、情感、意境、寫法、結構等幾個方面。
3、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體驗”的目的就是學生自己真正深入文本去體會和感悟,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疑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體會是問題設置難易要適中,甚至開始的問題可以稍簡單些,以防學生出現畏難情緒;另外讀書、討論的方式要多樣化,給學生多重選擇創造更多的機會。
4、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非指示性”教學主要集中在對方式方法的探討上,而任何一種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文體,所以應根據教材實際有選擇地使用,問題的設置也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具體設計。
四、結束語
總之,非指示性教學在理論上得到教師的肯定,在實踐中,教師正確的處理生成與預設的關系、自主活動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情感交流。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郝曉霞. 關于“非指示性教學”的動態性思考[J]. 語文教學之友. 2012(07)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文學鑒賞;缺失
【Abstract】Currently,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litera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And the spread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rend. Due to the lack of literature to teach students will eventually to literary appreciation. Therefore,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teach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lack of literature to give enough attention 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o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1
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學工作中間存在有對學生文學欣賞教育缺失的問題。在進行正常的課堂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方面能力的培養。文學鑒賞缺失在高校教育中間已經成為了相當普遍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缺乏對作者的生平的介紹、對作品年代背景的介紹、對作品主旨思想的介紹、對人物形象的剖析等等。這就造成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概化泛論而無法形成系統的認知和評價。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1、高校教育目的的問題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綜合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學生以后在社會中的生存情況。所以,當前高校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這個方面。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能夠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當前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培養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相關技能技巧的掌握。對于學生文學素養在內的一些文學方面的能力則視為雞肋,很難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都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自娛自樂”,下面大部分的學生都在做著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如睡覺、玩手機還有聊天等等,不一而足。而教師對于學生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對學生思考能力還有問題解決能力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對學生敷衍了事。所以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深層次的了解就注定只能靠自己自覺的去自習。而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相比較來說還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學生自我整理的資料都存在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對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內容等無法做到完美的掌握。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造成學生沒有興趣的原因就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泛泛而論,學生對于作品無法產生足夠的興趣也就自然無法產生足夠的動力支撐學生去探索和發現。
2、教學方法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所在用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進行英語相關內容的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還是選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方式也在不斷的發展。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教師應該滿足時代的要求,用不斷進步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但是,當前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還是簡單的“三板斧”政策。首先,在上課的時候先進行作品的相關背景的介紹。但是,背景的介紹卻是簡單至極的,只包含有時間和相關的大事件,對于當時的社會經濟人文等方面的介紹都極其有限。其次,是思想評價完全照搬籠統的作品評價方式,屬于教條式的背誦和教導。最后,是對作品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簡單剖析。這樣一套下來就算是教學完成。但是,教師需要注意到現在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比以前多的多,因此他們的想法也和以前很不一樣。他們對于作品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都有著不一樣的觀察視角。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這些特殊情況給予重視,做到實事求是的解答學生的疑惑。
3、教學內容的問題
當前高校進行英語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還是很久之前編訂的,這些教材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有失偏頗破的。很多作品都是從時代背景和當時時代的思想輿論傾向進行作品的賞析,因此很難做到公平公正。文學具有自律和他律的特點,而這些因素的存在則使得這一特點受到打擊。在進行文學鑒賞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到將文學作品獨立看待,不能牽扯到影響文學的因素。在對作品進行欣賞的時候要從文學的角度欣賞而不是從歷史的角度欣賞。要做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得到正確的思想熏陶。在以后的欣賞和理解之中都能做到自由、獨立,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要用時代的精神和文學欣賞的本質看待優秀的文學作品,不要因為階級意識形態等的不同對某一文學形式或者文學作品偏執的持批判態度。這樣的教學不僅會對學生的思想認知產生惡劣的影響而且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和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產生消極的影響。
4、教材體例的問題
當前高校教育之中不僅教材內容存在有一些問題,而且教材的體例也是存在有一定的問題。當前英語教學中間關于外國文學的歷史的相關知識都是不開放的。內容很久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更新。內容的彈性也不大,在進行劃分的時候也是簡單粗暴的按照時間或者國家進行劃分,沒有進行科學的類別劃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是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本章節的重要內容,然后再介紹相關的重要作家的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基本已經固定僵化,因此也就缺乏有教學中間必不可少的活力。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會對學生的眼光眼界造成惡劣的消極影響,對于新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和舊知識之間就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
總而言之,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間對于文學鑒賞的教學是存在有一些問題的。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更好的幫助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教育的發展要和時代的要求接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培養出能夠促進時代進步的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