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民族的傳統文化范文

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2 18:08:2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民族的傳統文化,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俄羅斯遠東民族;生活方式;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079-01

納奈族屬于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阿穆爾河沿岸地區的土著民族。傳統上他們從事捕魚、狩獵和采集等經營活動。眾多河流,首先是阿穆爾河,及周圍的原始森林解決了納奈族的溫飽并為每個家族提供所有必需物品。當時的狩獵工具是帶指針的弓箭、矛、各種弩弓、套圈及用來捕捉小毛皮獸的網。只有在二十世紀初才開始使用獵槍。

烏爾奇族生活在阿穆爾河的下游,與納奈族接鄰。烏爾奇人稱自己為納尼人,翻譯過來就是“土地人”。烏爾奇族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打獵、捕魚、育犬,用魚皮來做衣服和鞋子。女人們用魚皮來縫制結婚禮服和精美的裝飾品。很多烏爾奇人的長袍上都可以看到腦樹的圖案。用魚皮手工制成的長袍、縫制出的色彩鮮艷的地毯、用藤蔓編成的烏爾奇索羅(籃筐)和裝飾而成的樺皮木桶是傳統烏爾奇文化的驕傲。

涅吉達爾族生活在位于巴麗娜.阿西別恩卡區域和烏爾奇區域中的阿姆貢河和阿穆爾河的下游。

鄂溫克族定居在阿姆貢河的上游、阿穆爾河-布列亞河的右支流及流入阿穆爾河口以北的鄂霍次克海的河谷中。

奧羅奇族居住在蘇聯港市韃靼海峽沿岸。該民族的大部分人分布在圖木寧河、新奧米區域和古爾斯科耶區(共青城區)的村莊內。

烏德蓋族生活在錫霍特山脈的斜坡上。В.К.阿爾謝尼耶夫—遠東著名的旅行家和研究者稱烏德蓋族是“森林人”。烏德蓋族在阿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中最著名的居住點—格瓦休吉村,在濱海邊疆區中的最著名的居住點—阿哥祖村、紅亞爾村和奧隆村。

阿穆爾河沿岸地區少數民族的傳統宗教形式曾與其工藝文化緊密相關。有關近似于人類的動物界的概念構成其傳統宗教的基礎。曾認為,人來源于動物或鳥類;原始森林中的野獸可以聽見并明白森林中的人,同時它們會因其獵殺自己的宗族而對其進行報復;如果野獸死后能夠保留其完整的骨架和顱骨,那么它就可以重生;所有的野獸和鳥類都有它們自己的精神之主,為了狩獵成功需要定期拜祭這些精神之主。因此在傳統的節日上人類總是用一些儀式來免除自己獵殺野獸的罪行并使動物“重生”。

第一批研究者指出,阿穆爾河沿岸地區少數民族是對樹木進行藝術加工的能手。烏爾奇族人懂得許多雕刻和繪畫的技術方法。在熊節上使用的烏爾奇器皿上裝飾最豐富,因為熊節就是中心,整個村社的生活都圍著這個中心運轉。因此,儀式上的器皿是各種藝術的最完美體現。

阿穆爾河沿岸地區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是最普遍的藝術創作之一,其中融合了剪裁、貼花、毛皮加工、金屬加工和石器加工的各種藝術。最有代表性的是用魚皮制成的長袍。人們都在春季穿這種衣服,采用懸吊、花紋、絨毛等裝飾物。長袍上必有象征種族延續的腦樹圖案。落在樹枝上的小鳥是未出生孩子的靈魂。納奈族人的各種衣服上都有固定的花紋。許多工匠都在樹雕和骨雕上尋找靈感。許多村落中外出打獵演變成了一場特殊的競賽:誰的衣服縫的最好,誰的小船和雪橇做的最漂亮,誰的雕刻裝飾最出色等。

邊疆區建立了區域性民族文化中心,開設了一些小型博物館、展廳、適用裝飾藝術作坊并形成了民族團體。每年都進行一些古老的民族典禮和節日慶典。1992-1993年期間烏爾奇地區又重新開始舉行“熊節日”和“杰瑪塔”婚禮。在這些民族節日上展示古老的禮儀、開展民族運動項目比賽、組織藝術活動表演、出售適用裝飾藝術品等。

任何一個民族的特點不僅表現在生物特點和外表上,同時也變現在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上。每個民族的文化對于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無論這個民族的人口多還是少,其文化應保留下來。薩哈林州居住著北方土著少數民族:涅夫赫族、鄂溫克族、吾伊立塔族(奧羅克族)和納奈族。

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形成了許多祭祀善神的習俗和儀式。狩獵和捕魚的成功及家族的平安都取決于這些善神。

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資源向來就是薩哈林和千島群島土著們主要的生活來源。人們因此奉大自然為神明。涅夫赫族以生命體—巨大海豹的形狀來代表薩哈林。施密特半島是這只海豹的頭,阿尼瓦海角和克里利翁海角是這只海豹的后蹼。

篇2

進才實驗小學位于上海市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聯洋社區,是中西文化交匯的一個窗口。建校5年多來,我們在“辦一所讓學生最快樂、健康成長,讓教師最愉快、幸福工作,讓學校最和諧、快速發展的學校”的理念指導下,在大力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始終堅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環境創設、課程實施、社會實踐、對外交流等,全面深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在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中熏陶,感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為祖國有如此眾多的傳統文化而驕傲的情感,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與魂植入小學生的心中。

一、以國學為基調,

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校園氛圍中浸濡

我校校舍原為臺灣葉氏集團援建的進才中學國際部。建筑外墻呈古代學宮特有的褚紅色,校園整體布局“外方內圓”,展現中華傳統建筑的獨特魅力。

在校內還我們精心設置了“優秀傳統文化走廊”。在2010年7月,進才實驗小學單列辦學之初,我們就思考如何裝扮校園,經過多次論證,大家達成共識:越國際化的地方越需要民族的文化。學校地處聯洋國際社區,約50%的家長有海外學習工作的經歷,家庭經濟豐實,以后出國旅游、學習的機會比較多。因此,我們把校園文化建設的基調定在國學,學生們在校園內行走,隨處可見墻上、柱子上張貼的圖文并茂的《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讓學生耳濡目染,浸濡在中國經典的國學文化氛圍中。

二、以課程為載體,

在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感悟

課程,是弘揚和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悟其魅力。4年來,我校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在語文、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中,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同時還開發了茶藝、葫蘆絲、國學啟蒙、經典誦讀、中華成語小故事、上海童謠、弄堂游戲等二十多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道德、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內容,激活了學生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探究的興趣。

我們還根據本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專長,并聘請校外專家,在學校城市少年宮開設“茶藝”“剪紙”“國畫”“書法”“葫蘆絲”“民鼓”“抖空竹”等十多門民族傳統技藝培訓課程。城市少年宮開展的民族傳統技藝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大家都愛參加培訓學習。同學們通過培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一些學生在全國和上海市書法比賽中獲獎;有的學生畫作獲得國家、上海市各類獎項。通過培訓,目前全校學生都會吹奏葫蘆絲,彩云之南特有的音樂情愫伴隨著整個校園,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年我校一位4年級學生,轉學到英國一所很難進的名牌學校。校方對她進行考察時,她穿上民族服裝,興致勃勃地表演茶藝,征服了所有考官,順利入學。

三、以實踐為平臺,

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中體驗

我校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充實,貼近生活,深受學生以及家長的歡迎。

1.在傳統節日中,體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每年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和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我校都舉辦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體驗中華美食、中華服飾乃至中華精神的無窮魅力。

深入挖掘民族紀念日的內涵,有利于激發學生愛國情懷。2014年9月30日,是中華民族首個烈士紀念日,學校組織學生來到高橋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2.在走進場館中,體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學校每學期每個年級除了春秋游以外,還會組織一次以上的“走進廠礦企業、走進場館”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一些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場館,如上海博物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等。

通過走進場館,讓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古代文明,提升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感悟其特征與獨特魅力,在欣賞、感悟、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中華民族的經典藝術與傳承文化遺產的態度。

同時,場館教育開放性與多樣性的學習環境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展品可引發學生對其造型、內容進行觀察、想象和表現,館內信息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傳統文化、包括對其功能、歷史意義等的認知、解讀、體驗和感悟,進而依托科學知識與理論依據進行辨析,內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在真實情景中體驗知識生成與應用的能力,從而達到創造潛能的開發,同樣有助于學生養成利用課余時間去參觀的習慣,拓寬審美視野,形成綜合學力。

3.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我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我們認為對外展示中華文化是孩子們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幾年來,我們先后與俄羅斯、新加坡、德國、英國等學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互相來往,觀摩學習。

篇3

【關鍵詞】哈尼族;尚黑;青色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作為自治州民族之一的州級自治地方,也是我國哈尼族居住最集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紅河州博物館作為一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目前擁有居住于境內的十一個世居民族服飾共計402件套。其中哈尼族服飾包含有哈尼、白宏、糯畢、糯美、奕車、臘米、碧約、卡多、阿松、期第、西摩洛、哈歐、各和、豪尼、墮尼等十多個支系不同款式和裝飾共計102件套。服飾可謂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濃縮民族了的歷史,突顯出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紅河州境內的哈尼族,主要聚居紅河南岸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等四縣,少量散居于紅河北岸的建水縣坡頭鄉及石屏縣的新城鄉和龍武鄉。黑色是哈尼族服飾的主色調,染料只有藍靛一種。哈尼族崇尚黑色,將黑色視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護色。哈尼族擅長種植棉花,各家都有木制的壓棉機、紡紗機和織布機。因此,染織手藝是哈尼族婦女世代相傳的技藝,又是衡量女子聰明才智及其治家本領的重要尺度。

哈尼族婦女的服飾雖紛繁各異,但是其色彩審美、精湛的織繡藝術及各類圖案的搭配,同樣記錄了哈尼族千年的發展旅程。館藏哈尼服飾從不同的支系和居域差異來看,哈尼族婦女的衣著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長衣長裙型

這類服飾主要是碧約、阿松、卡多、墮塔等支系。其特點是上衣無領斜襟左衽,兩側腋下開叉,衣長及大腿中部。大多為寬松的大擺裙,長及腳后跟處。總體裝飾相對較少,寬松、樸素、大方,主要流行于綠春、紅河等縣。

二、長衣長褲型

這類服飾主要是哈尼、墮尼、糯比、糯美、愛倮等支系。整體以黑色為基本基調,其特點是上衣無領斜襟左衽,衣服長及大腿中部,有的更長,領口和袖口部位作特別的裝飾,褲子均為大襠寬管褲長,及腳后跟處,部分長褲褲腳部位采用貼布、繡花、釘花邊等工藝加以裝飾和加固。流行于紅河、元陽、綠春等縣。此類型頭飾最有特點。如:糯美支系,少女頭戴通頂的瓜皮小帽,在黑色底板的帽沿繡上紅、黃、藍、綠、白等花紋,并在帽頂沿邊鑲上相應色調的小線花9-11朵,然后在帽沿邊盤一根發辮,顯得鮮艷、活潑,辮子由頭發與長約1米的無數條黑線帶編辮而成。而愛倮支系的婦女頭帕呈三角形,墜三條嵌銀泡并附彩線須得飾帶及黑線假發式。

三、穿短衣長褲型

這類服飾的有期弟、臘米、果覺、碧約、郭宏等支系。其特點是上衣無領長袖,斜襟左衽。外罩繡飾精美的對襟坎肩,坎肩衣襟作特別的裝飾,沿斜襟邊沿用花邊彩帶裝飾,同時用小銀泡釘成多個三角形,斜襟邊沿形成大型鋸齒狀銀泡。褲子為大襠寬管褲,部分地區小腿上套繡飾華麗的護腳套。有些支系的衣服袖子色彩非常豐富。如:期弟服飾,袖口外側用絲線繡制一塊三角形彩色圖案,袖筒用16-20條藍黑相間的布條或者用黑、藍、黃、紅、綠、灰等多種顏色的布條拼接而成,拼接處均用彩線加以裝飾。

四、穿著短衣短褲型

這類服飾的主要有白宏和奕車婦女。奕車婦女的傳統生活服飾最為典型。奕車頭飾較為簡單,年輕時戴自稱“帕從”的尖頂長尾白帽。隨著年齡增長,生兒育女之后,帽子的顏色逐步改為藍黑色。無論任何年齡階段,奕車女子從不在頭上加戴任何首飾,也不穿戴耳環。上身著自稱“雀巴”的無領短衣短袖斜襟衣,外罩自稱“雀龍”的對襟黑色上衣,雖釘有十多對布扣,但穿著時從不扣合。下身著超短型黑色短褲,長度只及大腿根部。

從年齡段來講,哈尼族婦女的衣著,無論何種類型,其樣式、色彩、質料、花紋等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審美要求。一般來看,哈尼族童裝的特點是簡潔明快,符合兒童心理。衣飾上主要以動物的羽毛、狗牙、鷹嘴或銀幣作裝飾,給人的審美趣味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青年女子的頭飾最為鮮艷,飾物最多,主要以銀泡、銀幣、銀耳環為裝飾。女裝突出表現在面料的選擇上,出了基本的黑、青色布料外,還以灰、藍、紅、紫、黃等色彩裝點,衣服上再配上銀鏈梳子、銀泡、銀幣鏈、銀扣、銀手鐲、銀螺、銀魚、銀鏈腰帶等,使得姑娘華麗富貴、光彩奪目,充滿少女的青春氣息。已婚婦女則以藍黑為主的樸素服裝,給人以莊重、樸素、實惠之感。

哈尼族男子衣著、頭飾相對單純,樸素大方,大多為緊身短衣,大褲襠長褲和黑布包頭。包頭有長短,長的6米左右,短的也有4米左右,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成。包頭的一端,以織布留下的紗布搓捻成無數線條,做成一束纓花。打包頭時按從左到右的順時針方向纏繞,在額頭上疊成層層疊疊的人字形,給人以莊重之感。上衣主要有無領斜襟右衽和短領對襟衣兩種款式。短領對襟衣俗稱普通衣,褲子仍為大襠褲,不分正反面,稱為“扭襠褲”,以黑布條作系腰褲帶。男式領褂,亦稱坎肩,對襟、無袖,用自制的藏青色土布制作,前襟釘兩排銀紐扣,銀光閃亮,華貴大方,穿著時套在外衣的外面。哈尼男子服飾整體特征是上緊下寬,便于田間勞作。

篇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其1989年11月通過的《保護傳統和民間文化的建議案》中,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界定為“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并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區特性的表達形式,它的準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作為傳統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問題日益突顯,成為知識產權領域關注的熱點。

危機: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混沌狀態

二十年前到過陜北黃土高原的人,都會為窯內窯外鋪天蓋地的窗花和剪紙而驚嘆;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在黃土高原最偏僻的小村莊,你也只能看到窯洞內滿墻的明星貼畫。民間剪紙消失的速度,被人戲稱為“一夜春風遍地梨花落”。

這是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在一國范圍內自生自滅的一個縮影。就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全球化的挑戰,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形式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并受到文化標準化、武力沖突、旅游業、工業化、農業區縮減、移民和環境惡化的影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自身存在形態的限制,加上人類社會結構和環境改變的影響,使其社會存在基礎日漸狹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雖然可以說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也不能不看到,這種影響的后果是傳統文化、弱勢文化的加速消亡,它體現的特定民族或群體的文化精神和人類情感,特有的思維方式、傳統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都將為現代工業社會所產生的不穩定的文化觀念所消解或替代。而民族深層文化基因的改變,必將導致民族特征的弱化、民族個性的扭曲和價值觀念的混亂。

此外,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不僅面臨著生存的隱患,還面臨著被吞噬和侵害的困境。在經濟大潮洶涌的今天,隨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商業價值的日益突顯,其被發達國家肆意利用的現象屢有發生。在傳統范圍之外,傳統部族的標志、圖案和符號被直接運用于企業產品上,族群的音樂元素、舞蹈動作被直接運用于商業性創作和表演……近幾十年來,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直接竊用現象愈演愈烈。發達國家在無償獲取這些群體文化后進行營利性開發和使用,并營由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獲得獨占地位,而傳統文化的創作群體卻得不到任何補償,甚至要反向付費。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 998年,美國好萊塢制片商以我國《花木蘭從軍》的民間文學題材為基礎,制作了兒童動畫卡通片《花木蘭》在全世界發行,獲得了高達5億美元的收入,中國不僅分文未得,反而要向美國支付高額的版權費才能獲得該片的發行權。此外,為迎合市場的消費需求,發達國家往往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歪曲或篡改,嚴重貶損了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和族群的文化尊嚴。

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精神生命,是一個民族的身份標志,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創造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托。如果任由其遭受損毀和踐踏、任由其逐漸流失直至消亡,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國家的文化安全必將陷入危機。

困境:否定傳統、保護創新的現行知識產權國際規則

一種文明的延續必然要由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上來體現,而這種繼承發展離不開各種積極的保護手段包括法律。由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多存在于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民族多元化的亞洲、非洲和美洲,因此,主張對其進行法律保護的多為發展中國家。自1966年突尼斯率先頒布文學和藝術產權法后,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紛紛效尤,以版權法形式主張對本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有償使用。在發展中國家的努力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也通過種種措施,試圖在知識產權領域內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加強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工作。在UNESCO和WIPO的積極推動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逐漸成為一項世界性議題。

然而,現代知識產權國際法律制度的構建并不以發展中國家的意志為轉移。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進步相伴,相應地,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也由占據科技強勢的發達國家所主導,發展中國家只能被動地跟進。就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而言。以知識產權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并未得到大部分發達國家的認同。在WIPO知識產權與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政府間委員會(WIPO,IGC)第10次會議上,就有發達國家的代表指出,“創設新型知識產權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手段過于嚴厲,限制了能促進文化發展的文化遺產的自由利用。”在國際法律框架內,發達國家主導的“否定傳統,保護創新”的現代知識產權制度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徹底摒棄在了產權保護的大門之外。按照發達國家確立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沒有特定權利主體的文化現象,以及超過一定時期的文化成果都被視為“公有領域”的東西,任何人都可隨意使用而無需征得他人同意或支付報酬。據此,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即使仍處于不斷繁衍發展之中,仍屬于公有資源,任何人不得對其行使壟斷權。

實際上,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納入“公有領域”的觀點似是而非。首先,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發現,“民間”一詞并非就全人類而言,而是指特定群體,即便按照最西方化的認識,也不能斷言它是沒有特定權利主體的文化現象。其次,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通常是在特定的地域內,在群體內部世代相傳,尚未在群體外部公開傳播,在某些情形下,即便是在同一個群體內部,一些傳統文化也僅僅處于一種相對公開的狀態,只有掌握特殊技能的人才能擁有。且就一個國家內部而言,處于劣勢地位的相對封閉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尚難與占絕對優勢的國家主體文化進行平等的交流。有關群體的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交流的單向性也說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并來進入到公有領域。再次,傳統族群往往也會建立對珍貴資源的排他性的或有序的獲取制度,使傳統文化具有產權性質,以控制傳統文化的擴散。例如,在太平洋的托布里安德島上,某個奧馬拉卡那(Omarakana)的酋長如果要得到某個托馬卡姆(Tomakam)后代的傳統舞蹈和歌唱,就必須拿出食物和珍貴的物品用以交換。

因此,一刀切地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納入公有領域,只是發達國家進行文化掠奪和維護其國家利益的法律藉口而已。發達國家主導的知識產權國際制度是以保護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知識產權為核心,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歷經人類歷史的發展,作為群體智慧貢獻的結果,則多為文化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所擁有。如果將民族

民間傳統文化納入到知識產權法的保護范疇,必然會給發達國家的商業使用帶來高額成本,這是發達國家所不情愿的。因此,無論是發展中國家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還是多數發達國家不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根本原因都在于維護自身的利益。

出路:變革現代知識產權制度謀求各方利益平衡

任何制度的安排都源于利益相關各方的博弈,知識產權也不例外。利益平衡論一向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理論。知識產權制度在人類的法律進化史上得以產生并發展,就在于其確認了涉及知識產品保護的各種利益,并予以合理分配。發展中國家要想在國際上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納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制定各國普遍遵守的國際條約,就必須考慮相關各方的利益,尋求內外制約因素下的平衡點。

(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的利益平衡因素

知識產權中的利益平衡,主要是指在知識產權人的專有權和社會公眾對知識產品合理需求的權利間進行分配和取舍,使之達到一個恰當和適度的狀態。在這種平衡中,一方面應賦予智力創作者獨占權,以便使其獲得經濟回報,另一方面,為了公眾的共同利益和社會進步,應努力促進智慧創作物得以自由傳播和應用。同樣,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機制設計和實際運作上,也要遵循這個原則。既不能使創作群體的專有權過小,從而導致對其保存、發展傳統文化的激勵不足,又不能讓社會公眾享受、使用傳統文化的需求受到過多限制,阻礙資源的流動和利用。為避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出現結構性失衡,在以利益平衡為基點構建保護體系時,至少應考慮以下幾種因素,其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平衡,其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來源地與其他地域利益的平衡,其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創作傳承人與改編者、傳播者利益的平衡。

(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產權特別保護機制的構建

就現代知識產權制度而言,無法實現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領域的產權保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平衡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廣大發展中國家國內,對平衡機制的立法探索一直在進行著。從已經形成的制度及綱領性文件中可以看出,一種“特別權利”機制有可能成為大多數國家共同接受的核心保護模式。所謂“特別權利”,指的是類似于知識產權,但又不包括所有權的一種保護模式。這種保護模式將賦予權利人某些禁止權與受益權。當然,為平衡各方利益,權利人的“特別權利”也將受到必要的限制。

因此,在構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產權特別保護機制時,要從權利賦予和權利限制兩個方面來平衡相關各方的利益

第一,賦予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來源地的特定群體專門的傳統文化財產權,以阻止他人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損害性使用,并使傳統來源群體能夠獲得傳統文化的使用收益,以激勵其保存、發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權利人的傳統文化財產權應當由必要的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構成。精神權利主要包括署名權和文化尊嚴權。署名權即表明創作群體身份、證明該群體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智力成果權主體的權利,文化尊嚴權即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本意完整,不受歪曲、篡改和片面使用而損害該群體普遍認同的文化形象的權利。財產權利主要包括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即群體以外的其他個人和組織對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任何形式的商業利用,應當征得傳統來源群體的同意并支付適當比例的報酬。

第二,在賦予傳統來源群體某些禁止權與受益權的同時,應對其權利進行必要的限制,以抑制群體權利的過分擴張,促進人類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和利用。在當代,知識產權越來越被看成是一個功能性概念,它通過刺激人類的創造力發揮作用,而推廣和傳播知識以造福于人類則是其重要目的。對權利的限制可以通過借鑒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許可使用制度來進行,主要針對傳統來源群體以外的個人和組織的非商業性質的使用。總的原則是傳統來源群體之外的人對有關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使用如果不具有營利的目的便不必經權利人的許可,例如,為了教育、公益、文化介紹等目的。畢竟,這些向外發展、傳播與介紹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行為,增強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對于人類文化的傳播與繁榮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構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產權特別保護機制時,應在各利益因素中尋求理想的利益平衡點,以適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既保障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來源地和來源群體的利益,又使該知識產權保護不至構成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播、利用的阻礙,使該特別保護機制在動態運行中產生理想的社會效果。

(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國際推進策略

篇5

(一)后繼乏人的傳承危機傳承人是維系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紐帶,據文化部對目前所認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統計分析顯示,2007年第一批226名代表性傳承人中,80歲以上33名,占總數的14.6%,70歲至79歲有48人,占總數的21.23%;60歲至69歲有65名,占總數的28.76%;60歲以上146名,占總數的64.6%。這一現象在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中同樣存在,由于受地域限制甚至更為嚴重。傳承人普遍年齡偏大,年輕人受現代生活方式影響至深,對傳統文化缺乏認同感,不愿意學習傳統技藝,一些傳統文化項目后繼乏人,很多可能在老一輩的傳承人過世后人亡藝絕,出現傳承斷層的不利局面。

(二)被其他國家“仿制”或竊取、盜用的文化安全危機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但現實狀況是我國對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缺乏應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流失以及被外國公司無償地商業利用、竊取、盜用已非常觸目驚心。比如中國古代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里的巾幗英雄,而美國好萊塢把她的故事拍攝成娛樂大片,賺取了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在日本和韓國,數10家公司已分別將“水滸傳”、“西游記”、“三國志”注冊為計算機游戲商標。中國的宣紙被日本商人得到工藝秘方之后,國際上高端宣紙的市場已基本為日本企業所壟斷。我國有900多種傳統中藥的藥方,現已被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工后申請了專利,2001年以色列人向美國申請了治療消化性潰瘍和痔瘡的中藥配方專利并授權給了阿聯酋的國家……這些對我國各民族的損害,既有精神層面的傷害,也有經濟層面的掠奪。種種情況表明,廣西乃至全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刻不容緩。

三、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對策

結合國內外其他文化區域傳統文化保護的經驗,科學構建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應當通過行政與法律兩種保護途徑來加強。

行政保護行政保護可以集中更多資源投入到民族民間的保存活動中,促進傳統文化產品的可持續生產和傳播。從目前國內外各文化區域對傳統文化的行政保護來看,行之有效的行政保護措施如下:

(一)擴大宣傳,培養民眾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意識,提高文化自覺性提高文化自覺性是保護傳統文化的關鍵,大部分民間傳統技藝的保有者來自民間,傳統文化的相關保護工作離不開民眾的配合和支持,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強弱關系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際效果。

(二)設立專門機構統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個專業性強,需要長期進行,并且涉及到多個部門的系統工程,應設立專門機構,吸納民俗學者等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協調各方利益。如巴西成立了由環境部、衛生部等8個政府部門組成的“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CGEN)”,泰國設立了專門負責醫藥傳統知識的權利注冊“泰國傳統醫藥知識保護和促進委員會”等。

(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廣納社會資金,設立保護基金現階段保護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政府,為緩解政府單方渠道資金供給不足的困境,可通過稅收優惠和其他利好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投入,如對具有市場潛能的傳統文化項目進行有序的產業開發。再次,參照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做法,成立保護基金可以促進民間傳統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如印度建立了專門的投資基金會以促使傳統醫藥知識產業,再如秘魯的土著人發展基金,該基金對基于傳統知識形成的商品收取其市場銷售額的0.5%為傭金。

(四)深入挖掘特色資源,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設各級政府應深入挖掘民族特色資源,如作為與藏藥、苗藥齊名的壯醫藥,有著獨特的藥用理論和顯著的實踐療效,是壯族值得珍視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目前各級名錄中都不見其蹤影,對其保護顯然不足。大部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集聚地在縣級行政單位,縣政府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符合評審標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進行國家、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以實現對其全面、有效的保護。

(五)完善傳承人的認定標準,加強傳承人的認定和保護傳承人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起著核心的作用,但現實中對他們的保護不足,其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常常受到損害,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強對其保護,對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認定并給予資金扶助是一個重要的保護手段。加強對傳承人的申報認定力度,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意地方傳統文化項目的特性,可借鑒日本在傳承人認定方面的經驗,研究建立“個人認定”、“綜合認定”和“團體認定”的多元認定體系,從而使得對傳承人的認定符合事物規律,能真正起到促進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發展的作用。

(六)建立生態文化保護區,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整體保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還要對其得以存在的空間即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進行保護,以維護其原生態環境。將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中積淀深厚、特色鮮明、有廣泛群眾基礎且自然環境、社會結構、生產生活等文化生態保存比較完整、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村落或者特定區域劃定為生態文化保護區,有利于保持傳統文化的活水源泉,促進其發展和傳播。

(七)鼓勵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專項研究,推進相關項目的學科建設以貴州為例,該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與凱里學院合作,編纂了《原生態民族文化特色課程叢書》,為“原生態民族文化”學科的開辦奠定了基礎。廣西政府可以借重高校的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好廣闊的平臺,展開對優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研究,并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學科試點,招收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解決傳承人斷層的困境。

(八)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規定,學校應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納入相關課程,培養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從娃娃抓起,他們既是生物基因的傳遞者,同時也是傳統文化血脈的傳承者。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全社會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識,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法律保護

目前各國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主要是進行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結合廣西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自身特點,具體法律適用如下:

(一)著作權及鄰接權保護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采取著作權模式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根據廣西民間文學藝術不同的存在狀況,可采取下列相應的保護措施:第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或表達,如故事、傳說、神話、音樂、雕塑等符合獨創性要求的,可按照著作權規定給予保護,至于權利主體的確定,可以是擁有該項民間文學藝術的集體組織,如在著名的《烏蘇里船歌》案中,赫哲族作為權利主體主張相關權益;第二,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再創作符合獨創性等保護條件的,作為權利主體的傳承人便能按照著作權法自動獲得著作權;第三、對著作權難以調整的部分,比如涉及集體權益的民間文學藝術的使用,可以建立公有領域使用付費制度,《發展中國家著作權保護突尼斯示范法》已經對此作了探索性的規定。同時,鄰接權制度也可用來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傳承人,如壯族螞拐舞、瑤族長鼓舞等的傳承人對其表演可依法享有表演者權;對于整理、記錄民間傳統文化的單純采風記錄者,可依法享有錄制者權;對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其發現的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整理、記錄的采風記錄者進行鄰接權保護;對傳播民間文學藝術作出貢獻、符合保護標準的傳承人,也可享受相應的權利,如廣播者可對其制作播出的涉及民間文學藝術的廣播電視節目享受廣播組織權,圖書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享有出版者權。

(二)商標權保護商標權制度的權利主體的可集體性、保護時間上的無限性等特性,特別適合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廣西各民族地區可以對其適當的文化項目申請商標注冊,通過注冊商標,取得在核定項目上獨占性使用的權利,也可以通過申請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經司法保護,有效地打擊仿冒行為,維護其傳承和發展。一些國家已經規定,未經有關社區的許可或者可能冒犯有關社區,禁止將土著文字、肖像或其他與眾不同的符號作為商標注冊。

(三)地理標記保護廣西特色鮮明的民族民間文化產品,如“荔浦芋頭”、“巴馬長壽食品”和“桂林米粉”等,雖然已申請了地理標記保護,但經實踐證明,由于經營分散,缺乏規范,未能形成產業規模,在現代經濟的洪流下,極易遭受沖擊而被邊緣化,如果不及時加以規范,建立嚴密的品質標準控制機制,有可能對整個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通過地理標記制度進行保護,主要是為了在法律機制的保障下,充分挖掘地理標志產品獨特的歷史和地理因素所形成的文化意蘊,提高產品附加值,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建立一套嚴密的品質標準控制機制至關重要。

(四)專利權保護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專利保護,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其一,積極權利實現。就是對傳統技藝中符合專利申請標準的部分申請專利注冊,傳統技藝中也包含著十分先進的技術信息,只是由于傳承方式的局限,而沒有進行專利申請,現在有些國家已經進行了專利方面的保護,比如哈薩克斯坦利用外觀設計制度保護其頭飾和地毯的外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其二,消極性即防御性保護。主要是通過確認在先技術來阻止不法的專利注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大胆a级视频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影院dy888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2一8一teesex|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三大高傲校花被调教成好文| 日本道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一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香蕉97超级碰碰碰碰碰久|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 麻绳紧缚奴隷女囚| 国产精品91在线播放|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性欧美hd调教|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天天久久|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在大午夜爽爽影院|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上班|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