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4 15:32:0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審計專業基礎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例如:體育教育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包括:
1、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健康:指個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各方面都處于良好狀態,體育是促進健康的主要手段。
3、新興運動類項目:指國際上比較流行但在我國開展不久的或國內新創的、深受青少年喜愛并適合在學校開展的運動項目。 運動量:指人體在身體練習中所完成的生理負荷量。
4、體格:指人體形態結構方面,包括人體生長發育水平,身體整體指數與比例及身體形態等。
醫學類專業共有基礎醫學類、預防醫學類、臨床醫學類、醫學技術類、口腔醫學類、中醫學類、護理學類、藥學類等七大類專業。
從整體上又可分為臨床專業和功能輔助專業。
臨床專業主要就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
主要包括大專業:內、外、婦、兒,傳染醫學;
小專業:口腔醫學、眼視光學、耳鼻喉學;基礎醫學,主要是搞理論研究服務于臨床。
>> 專業英語基礎階段的教學翻譯研究 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銜接模式 課程體系中滲透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探討 高職院?;A英語融入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體會 淺談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高職院校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 專業英語的“尊重”教學模式 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實踐與對策研究 淺析農業院?;A英語、專業英語及雙語教學的整合 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初探 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及案例分析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 “五環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物流專業英語銜接基礎英語的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五環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基礎英語銜接物流專業英語教學中評價體系的研究 “五環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基礎英語銜接物流專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五環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基礎英語銜接物流專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五環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物流專業英語銜接基礎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淺析 淺析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 淺析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①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淺析 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淺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高文卓")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通過分析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發現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政策的要求、學生的要求和教學的要求三個方面對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的可行性進行探析,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標準三個方面進行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嘗試。 【關鍵詞】高職基礎英語 專業英語 可行性 教學嘗試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075-02
一 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再單一,而向多元化發展,學習英語不再被看成僅僅是為了獲得良好的教育,應與專業的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比較單一的基礎英語教學已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需求,為了迎合不同專業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需求,專業英語應運而生。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職英語教育有三大特征:應用性、實踐性和實用性,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但是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教學分離,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教材中的基本語法和基礎詞匯,強調英語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鍛煉與提高,更談不上與專業知識的結合,使學生不能熟練地運用英語來解決自己的專業問題;在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專業知識豐富,但是很少經過專門的英語培訓,從而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專業英語的課時偏少,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展開多層次、形式多樣的教學工作。因此,高職英語基礎教學必須與具體的專業相結合,與專業建設相輔相成,體現為專業服務的思想,這就要求在高職英語的基礎教學中不斷地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創設工作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整個英語教學滲透在相關專業的情境中,達到英語教學為專業服務的目標。
二 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教育的可行性
1.政策的要求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時,在課程設置方面明確提出,“高職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階段與行業英語階段?;A英語階段的教學內容可與行業階段的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或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彪S著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流的深入,對專業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家對專業英語人才的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且提倡在高職基礎英語階段不斷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
2.學生的需求
學生在高職學校的英語學習過程中,除了要通過學校的各項考試之外,還要學習跟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A英語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在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之后,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需求更為迫切。
3.教學的要求
江蘇省高職學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大多都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教材組編寫的英語課程,通過對其研究之后發現,在傳授高職基礎英語的同時,也可以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專業英語的教育,把專業內容滲透到基礎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基礎英語向專業英語的自然過渡。以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為例,她們的專業課涉及商務談判、外貿英語函電等專業課,這些專業課在高職基礎英語的教材中也會涉及。例如,在第二冊的高職英語教材第三單元at the market,這一單元講述了在購物時的討價還價,這恰恰與商務談判中的第四章商務談判的報價與磋商緊密相連,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作為基礎英語教學的一個延伸,同時又與專業英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在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是可行的,也是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三 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的教學嘗試
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并非相互獨立的兩個階段,而是為了同一個教學目標而構建的兩個層面。雖然在不同階段兩者有主次之分,但是在內容上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探討如何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不斷滲透專業英語的途徑,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加貼近專業,更好地為學生就業服務。在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1.教學內容
以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專業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商務英語翻譯、涉外商務、外事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外企單位的外銷員工作。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又能掌握商務知識,熟悉文秘工作,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化辦公設備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了解了商務英語學生的培養目標后,在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就能不斷滲透專業英語的理念。例如,在高職英語教材的第二冊Unit 4 What’s in fashion?中,主要講述的是讓學生知道如何恰當地穿著以及對潮流的觀點和看法,這與商務談判教材的第八章商務談判禮儀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第八章主要闡述的是在商務場合中男士和女士的舉止風度禮儀和儀容儀表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把商務的禮儀滲透到基礎英語教學中,通過視頻或者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刻了解在商務場合中的禮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和準備。
2.教學方法
在高職基礎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滿堂灌”的做法,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要求學生了解英語的知識點,掌握詞匯,通過默寫、考試來檢查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不能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與她們的專業相脫節。但在高職基礎英語階段滲透專業英語,采用課堂討論法、模擬情境法、交際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來開展研究性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高職基礎英語教材第二冊Unit 2 Family and friends 這一單元中,講述的是如何解決你和朋友之間的矛盾,這可以與商務談判教材的第五章談判中溝通的技巧結合起來,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模擬場景,如有一家汽車公司,想要購買一批布料來裝飾汽車內部,有三家公司參與該項目的投標,請學生扮演投標公司的代表與汽車公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和練習英語口語,并且使英語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所學的專業。
3.教學評價標準
在評價方式上,摒棄單一的教學考評模式,增強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采用口試和筆試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考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PPT演講展示方式,要求圖文并茂地闡述商務談判禮儀;小組活動,選取感興趣的公司來完成商務談判的報價和溝通,通過小組的評比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使基礎英語的教學中滲透了專業英語教學。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下列方式:(1)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重視學生課堂表現的同時,注重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參與和付出情況;(2)課程學習和英語競賽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現,發揮自己的才能,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在課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競賽提高其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3)課程學習與專業考級相結合,基礎英語學習給學生奠定了語言基礎,學生能掌握英語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通過基礎英語中對專業英語的滲透,加快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參加專業級別的考試,例如,針對商務英語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去參加全國職場英語考試和商務英語等級考試。通過這些考試,讓學生知道專業英語的重要作用,激勵他們積極學習,突破傳統的觀念,這對高職的英語教學至關重要。
四 結束語
Abstract: Auditing courses is mai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audit specialty,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specialty, finan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assets assessment specialty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the above specialty, they all contents the audit basic knowledge and financial auditing practice, the audit practical skill foundation that people engaged in auditing have to master. The applied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udit make its teaching and study difficult, and teacher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the scale of the course teaching.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must be clear about the teaching goal orientation, based on this, determine proper teaching structure system.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how to be clear about audit teaching target positioning, and construct the corresponding audit teaching model, from audit course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er.
關鍵詞: 審計課程;教學;目標體系;構建
Key words: audit;teaching;goal system;structure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4-0235-02
1 問題提出與研究宗旨
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我國經濟調整、恢復,審計學課程逐步在部分高校開設。80年代初,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國家審計機關的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推進了我國高校、大專、中專等各類各層次學校審計教育的發展,并伴隨我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改革和發展不斷拓展、提升。為不斷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各校在專業設置、課程架構方面不斷進行了大膽創新、探索。至今,審計學課程在各類院校、不同學歷層次的有關專業中得到較快發展,相互借鑒、相得益彰,形成了各具自身特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構架。在課程設置上,針對審計學專業的特點與要求,從審計學課程中分離出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基建工程審計、審計案例和審計理論專題等審計類課程。針對會計類相關專業特點與要求,在課程設置上則構建了以審計學基礎或審計學原理與財務收支審計為核心內容的審計學課程體系,并輔之以一定的審計案例教學。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推進與改革,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具備較強應用能力與素質的人才要求,各校在審計教學中積極變革、探索與推進審計實踐性教學,創新審計教學特色。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圍繞培養具備較強實踐應用技能的審計人才,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十一五”期間,全國教育界主推精品課程建設,審計學課程建設也在眾多高校研討建設與不斷完善之中。在高職高專院校,審計學課程大多在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會計與審計專業、資產評估與管理等相關專業開設,多數以“審計學基礎+財務收支審計實務”為課程主體構架內容,有的輔之以審計案例教學,有的再輔以審計實務訓練。盡管各校在審計教學構架與教學組織中存在著差異,無可厚非,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構建恰當的審計教學體系,尤其是其中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機地將審計理論性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緊密結合,是目前審計學教改與打造精品課程的難點?;趯徲媽W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角度,總結與探索二十多年來審計教學的得失,并借鑒同行的研究成果,擬就審計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架建設的主要思路、模式、內容、組織等提出自己觀點,供同行榷磋。
2 審計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定位
審計是綜合性、應用性、層次性較高的領域,這種地位的特殊性,實質上決定了審計從業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的、知識能力的特殊性決定的在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中,審計學課程通常是定位在以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經濟法、納稅會計實務、企業管理、統計學基礎、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為先修課程的后續課程,一般都在高年級后期開課。然而,定位審計教學目標必須基于審計課程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特點與規律的考慮,才能正確認識與把握審計的教與學。
2.1 審計課程教學基本目標 審計課程教學基本目標,實質上是由審計工作及其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的特殊性決定的。從審計實際工作角度看,從事審計工作需要不同職業能力層次的人員,以保障不同崗位審計工作的需要。就高職高專相關專業培養的人才層次而言,其培養目標應恰當地定位于審計助理人員崗位。在這樣的崗位目標下,審計課程在教學定位上體現出如下特點與規律:
①要求教學對象在具備相關專業基礎、專業課程知識基礎上學習審計知識,并要求掌握較全面、較扎實的審計實務技能。②審計學科的實踐性很強,技能應用素質要求高,不僅要注重案例教學,還需要強化一定的實訓環節教學。③審計學教與學難度較高,教學不易把握,學生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更需要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掌握必要的審計實務技能。④審計課程教學內容大多主要定位審計基礎知識與財務收支審計實務知識上,需要有一定的實踐支撐,否則在短期內要較好地加以掌握是不易的。⑤審計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其教學要求任課的專業教師應具備相當的審計實務技能與實踐教學經驗,比較熟悉審計實務,具備一定的審計經驗,避免講課空洞、枯燥無味,并防范因教學難度較大導致對學習者厭學情緒的滋生或加重。
2.2 審計課程教學內容定位 在高職高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由于整體課程教學內容構架和教學時數限制,加上審計課程具有后續課程特點,審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時數必將受到一定的約束,不可能賦予更多的內容與時數。因此,基于高職高專特點與上述審計課程教學基本目標定位,筆者認為,審計學課程的內容應主要定位于審計基礎知識與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實務知識兩部分,不宜再過多過寬。
在審計基礎知識方面,應主要以認知審計領域、理解審計基礎理論、熟知審計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審計基本作業規范、主要作業方式和要求等為重點教學內容。
在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實務方面,應以企業財務報表審計實務要求為基準,圍繞其審計實務主要作業程序、作業內容、作業方式方法、常見錯避問題分析處理等為重點教學內容。
在具體教學方式方法上,可依據不同專業特點與目標要求,圍繞教學內容實施和強化一定的案例教學與實務訓練。
在具體教學模式上,可依據學校條件、專業特點等建立有針對性、有特色的實施模式。
3 審計課程教學體系基本框架體系
基于上述審計課程的教學思考,筆者通過多年審計教學總結、體會認為,高職高專審計課程教學可構建如下的基本框架體系(見下圖1)。
上述從“審計崗位職業能力”打造角度提出的審計教學體系框架,體現了如下主導思想:
①以“審計基礎知識+實務案例分析應用”結合模式為審計實務知識應用基礎構架學生必須掌握的審計實務知識體系。②以“審計實務知識基礎+審計實務技能訓練”結合模式為審計實務技能培養方式構架學生必須掌握的審計技能素質。③兩項模式的組合形成一種整體的審計課程教學系統框架,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進程使之形成必備必要的審計知識能力的有效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突破以往長期困擾提高審計教學質量的難題。
4 審計教學中應關注的環節
上述對審計課程特點與教學模式的定位剖析,揭示了高職高專審計課程教學的特點與規律,在實施應用中應重點關注如下兩方面環節的教學:
①注重審計案例分析的教學。即在課堂理論知識性教學中,充分引入審計案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審計案例的研討、分析與解析,強化學生對審計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同時為審計實務技能訓練奠定必要的審計實務應用基礎。
②推進和實施審計實務技能的模擬訓練。即在審計教學中實施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要內容的仿真性模擬訓練,使學生通過較全面、較完整地模擬財務收支審計全過程的實務作業,達到熟悉、掌握必備的審計實務技能。
通過實現上述審計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過程,即可為學生盡快融入校外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進而實現審計崗位職業能力的打造。
參考文獻:
[1]李志榮.審計學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當代經濟,2008(11).
[2]田釗平.審計基礎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張貴平.審計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12.
[關鍵詞] 審計教學; 審計職業判斷; 教學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65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17- 0114- 02
1 審計職業判斷是審計過程的核心
審計職業判斷在審計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5)指出:在執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職業判斷是一項最為重要的因素。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2012)中也指出,要求注冊會計師在整個審計過程中運用職業判斷和保持職業懷疑。從審計實務的層面上看,審計判斷在審計實務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會計報表審計的各個階段,都充滿了審計判斷,審計實質上是一個連續的判斷過程(張繼勛,2002)。但是,審計職業判斷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審計人員在具備相當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不斷地通過審計實踐來豐富和改善。為此,在審計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審計判斷的訓練。但是,面對初學審計的學生,審計教學中對于學生審計職業判斷的教育和訓練偏少,學生的職業判斷意識和能力均不強。
2 審計教學中關注審計職業判斷較少的原因
審計教學中對審計職業判斷關注較少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審計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很嚴重。一方面,初學審計者要面對許多審計的專有名詞和理論,所以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從應付各種考試(比如學校的期末考試、專升本考試,甚至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角度出發,片面強調要重點掌握各種專有名詞和理論,以至于有些學生認為學好審計不過是“背書”。這種機械的知識記憶,隔斷了審計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根本談不上審計職業判斷的意識。另一方面,審計教學中專業的實踐安排很少,實訓工作更是嚴重不足,學生也沒有機會接受審計職業判斷的教育。
二是審計教學理念狹窄。首先,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方面,沒有考慮審計學自身的專業性,片面地以會計論審計,審計學只是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課程,而像管理審計、內部控制評價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則安排得較少甚至被忽視了;再者,忽略了企業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及人際關系的教學,即使是獨立設置的審計專業,其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單一。而審計職業判斷本身離不了審計人員自身經驗和相關知識的積累,落后的教學理念顯然不能滿足進行審計職業判斷的知識積累。
三是審計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在教學上,由于缺乏審計專業師資隊伍,審計學基本上由會計專業教師進行講授,而這些教師既沒有經過系統的審計專業培訓,也沒有相關的審計工作實踐,在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實踐上缺乏經驗。因此,課堂教學就理論講理論,就練習講練習,理論與案例之間聯系性不強,根本談不上審計職業判斷,只是“對錯”判斷和變通的簡答題。
3 審計教學中應如何關注審計職業判斷
一是應合理安排審計專業的相關知識。針對審計專業,應考慮與之相關的公共基礎知識、職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公共基礎知識要以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為主。職業基礎知識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審計人員職業判斷的的前提是其職業知識范圍的廣泛。比如,審計人員一定要具備如下職業基礎知識:一是會計和相關知識,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以及證券和資產評估等相關知識;二是國家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是一名審計人員作出職業判斷所必需的儲備,比如公司法、經濟法、稅法等;三是企業管理知識,審計人員對企業進行審計,必須要有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主要包括經濟學、組織學、國際貿易等;四是信息技術知識,無論從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慮,還是從審計技術不斷進步的角度考慮,一名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如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管理、計算機審計技術的運用等。審計專業的學生只有具備了以上學科的知識內容,才有可能運用多學科知識有意識地進行職業判斷的訓練。專業知識應突出審計的特點,對審計理論、方法、程序、內容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并注意體現針對性,以培養學生的審計能力為主。比如,審計職業判斷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實現的,因此要在教學中,對審計職業判斷的方法不斷地學習、鞏固。
二是重視審計職業判斷的教育。首先,在教學中,應不斷地讓學生認識到審計職業判斷在審計工作中的普遍性,在會計報表審計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審計職業判斷,審計實質上是一個連續的判斷過程(張繼勛,2002)。所以,審計理論的學習也應該是建立在增強審計職業判斷的基礎之上的。再次,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導致審計風險的主要根源在于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比如,審計報告在其意見段中會使用這樣一個術語“我們認為”,這就表明:審計結論是以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為基礎的。既然審計意見是審計職業判斷的結果,就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也就是說有可能出現判斷的結果與事實不符的情況,從而導致了審計風險的存在。所以,從一開始學習審計,就應該意識到審計職業判斷在審計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到審計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審計職業判斷,讓學生在認識領域里重視審計職業判斷的鍛煉,為以后從事審計工作打好基礎。
三是利用案例訓練學生審計職業判斷的意識和能力。審計案例是審計教學中經常用到,并且必須要用到的。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實踐,無論理論知識如何灌輸,也無益于學生判斷力的訓練,導致學生在實踐中容易犯錯誤。審計案例是通過審計實踐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實案例,既與理論緊密結合,又充分考慮其社會性,能為理論知識提供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可以更易于掌握理論,并逐漸明白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案例分析中,形成一定的審計判斷,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審計職業判斷的能力,可以說,對學生審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需依賴案例教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