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對環境污染的建議范文

對環境污染的建議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4 15:32: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對環境污染的建議,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對環境污染的建議

篇1

關鍵詞: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物

Abstract: our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s develops rapidly, following is emiss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However, at present, China's most farms to environment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cause our country breeding industry also faces a lot of problems.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farming,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reduc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reduce, livestock and poultry, pollutants

中圖分類號:S9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近年來,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大量需求,我國的畜禽養殖業發展迅猛,從以前分散經營、逐步轉變到現在的生產區域集中化,這樣,大大提高了畜禽生產效率。但是,飼養密度的大幅度提高,對飼養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然則會嚴重污染我國的環境,尤其是水污染環境。

1.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

1.1 畜禽養殖對水環境的污染

畜禽養殖對水環境的污染主要為有機物污染,指的是養殖場糞污中含有的碳氫化合物、含氮磷的有機物和未被消化的營養物質排放進入到自然水體后,可使水體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升高,進而導致水質的惡化。據統計,規?;B殖場生產一頭豬約產生4噸污水,一個年出欄一萬頭的肥豬生產線,每天清潔地面、沖洗糞溝及豬飲水時浪費而產生的污水總量為100立方米—150立方米,化學需氧量平均為1500毫克/升,總氮接近1100毫克/升,總磷約440毫克/升,并在豬場的污水中檢測出致病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門桿菌和豬丹毒等。

1.2 畜禽養殖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養殖場產生的有毒氣體、粉塵、病原微生物排入大氣后,會造成大氣環境的惡化,如果超過了大氣環境的承受力,將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

1.3 畜禽養殖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養殖場的糞污不經無害化處理直接進入土壤,糞污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目前我國畜禽的飼養密度大幅度提高,所排放的糞污超過了土壤的承受能力,導致出現不完全降解或厭氧腐解。如果不進行處理,勢必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狀發生改變,破壞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嚴重的會對土壤的本身結構造成破壞和改變,進而影響生活于其上的人和動物的健康。

2.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2.1 調控喂養飼料

不同品種的畜禽所需的營養各不相同,可以根據畜禽品種的不同配置飼料。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隨收獲時間、地域等不同,其差異也較大。因此做飼料配方時要檢測原料各營養成分的含量,準確的反映飼料的營養價值。

2.1.1以理想蛋白模式配置飼料,可改善飼料氨基酸平衡,使氮的排放量最小。應用理想蛋白概念配制日糧,在滿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降低蛋白水平,并不會影響畜禽生產的性能,而氮的排放量可以減少30%。

2.1.2在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畜禽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從而可以降低日糧中無機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減少20%以上。

2.1.3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劑,在消化道中可以溶解,而且由于它是電中性,可以防止金屬元素被吸附在有礙元素吸收的不溶膠體上,因此,它具有容易吸收、效價高的特點,進而降低銅、鋅和砷的排放。

2.2 改進養殖方式

規?;笄蒺B殖場要逐步將養殖方式改進為生物發酵床。主要就是將微生物墊料鋪墊在養殖場內,讓畜禽吃喝拉撒都在墊料上面,靠墊料中的微生物發酵作用和墊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把排泄出來的糞和尿進行分解同化和利用,轉變為無臭無害的物質和菌體蛋白質,部分可供給畜禽食用,所鋪設的墊料可以制作有機肥或者還田。采用生物發酵床的養殖場內無惡臭、干凈衛生,減少了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并且畜禽所產生的糞污在墊料上得到有效分解,降低了對水體環境的污染。

2.3 建設治污設施

有條件的規?;笄蒺B殖場可以采用全過程綜合治理技術進行處理,包括專門的糞污處置及貯存區域,建設雨污分離污水收集系統,分別修建雨水溝和污水管道,在場區內外設置污水收集輸送系統,采用干清糞的方法收集糞便,尿液進入沼氣池發酵處理,沼液經生化處理或多級氧化塘處理后達標排放,糞渣和沼渣通過堆肥發酵制取顆粒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

2.4 種、養結合,綜合利用還田

規?;笄蒺B殖場建設有全過程、全要素的污染治理設施,沒有獨立的污水排放口,且所生產的廢棄物綜合利用產品(有機肥、生物處理、沼渣、沼液及經處理后的污水等)完全進入農田利用(需配備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消納土地,以生豬計算每存欄3頭不少于1畝土地,處理工藝若修建有固液分離設備和水解酸化池的,以生豬計算每存欄5頭不少于1畝土地)。對化學需氧量、氮、磷低于農灌標準的排放廢水可作為灌溉用水,對高于農灌標準的達標排放廢水應參照肥料施用方式用于農田。農田消納應符合農田對肥、水種植需求,應盡量減少農田二次輸出。

總結

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水污染物的排放已超過工業源,如果不進行治理,勢必嚴重影響我國的水環境。環保部門應與農業部門進行緊密結合,針對各自轄區內的養殖場進行有效的治理,減少污染排放。

參考文獻

[1]肖俊武.關于目前畜禽生產環境淺談,關于畜禽的環境控制,2011.

[2]江宵兵.推行生物安全體系生產安全畜禽產品.福建畜牧獸醫,2002,(增刊)24(7):52-54.

篇2

關鍵詞:地膜覆蓋;環境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村使用地膜覆蓋栽培已成為確保農業高產穩產的重要手段。地膜覆蓋是一項成熟的農業栽培技術,具有增溫、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還有降低濕度的功能,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減少勞動力成本等作用。但隨著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長,殘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時回收,必然給后人帶來難以解決的污染危害,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1 我國地膜覆蓋的現狀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人多地少,要解決13億人的穿衣吃飯,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做到能效最大化。我國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的,經80年代初的示范實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增產技術,增產幅度達20%~60%,因此迅速在全國得到推廣應用,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近2、30a來,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差不多要用100萬t以上,覆蓋面積超過0.13億hm2。由于長時間大面積使用地膜,而沒有有效的回收利用,致使現在農田里隨處可見地膜殘留。由于地膜厚度不夠,清理起來非常困難,農民也只能簡單的清理一下,堆在路邊,所以路邊隨風飄舞、隨處可見的地膜碎片在農村已是司空見慣。

一年又一年,土壤中的地膜到底累積了多少呢?目前我國地膜污染最嚴重的地方要數新疆的棉花種植區。2008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新疆地區棉田中,地膜殘留量平均265.3kg/hm2,并且隨著覆膜年限越長,污染越嚴重。在新疆,連續覆膜10a、15a和20a的棉田,地膜殘留量分別為262kg/hm2、350kg/hm2、430kg/hm2,最嚴重污染田塊農用地膜殘留量高達597kg/hm2。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情況下,如果要給1hm2土地鋪上地膜,使用量約為60kg,597kg的地膜殘留量相當于地里已經儲存了10層地膜了。

土壤中如此大的地膜殘留量,其潛在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在被調查農田土壤中的殘膜碎片每667m2在幾千至20幾萬塊之間,如果殘膜的回收問題不加以解決,不要幾年,每667m2農田殘膜碎片將達到上百萬塊,既又多又細的殘膜碎片幾乎不可能回收了,這必然對農田土壤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特別是山區農民現在依靠地膜覆蓋栽培,使他們很快地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由于地膜殘留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將有可能導致他們有地無法種的境地,再次陷入貧困。

2 地膜覆蓋對環境的危害

2.1 難降解

農用塑料薄膜都是聚乙烯烴類化合物,自然條件下極難降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a,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毒物質。隨著地膜應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會有大量地膜碎片殘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殘膜存在就會導致土壤的物理結構層次改變,使得土壤水分、養分向下運輸受到阻礙,土壤間隙和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氣循環和澆灌,最終造成土地質量下降,影響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充分利用,從而造成作物營養不良,產量下降。據測定,殘膜污染嚴重的土壤會使小麥產量下降2%~3%,玉米產量下降11%~28%,棉花產量則下降10%~23%。

2.2 纏繞根系

由于這些殘留地膜的存在,導致作物在生長時其幼小的根系被殘膜纏繞,從而導致水分、養分的吸收被阻礙,造成死苗。

2.3 影響農事操作

如果土壤中殘留大量地膜,還會影響農事操作,在進行整地、耕地、播種等農事時殘膜經常纏繞在農具上或堵塞播種機,從而影響農事操作或播種的質量。

2.4 影響土壤肥力

殘膜影響土壤養分的釋放,導致肥力下降。由于大量殘膜在土壤耕作層內構成的薄膜隔離層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不利于土壤養分的礦化釋放和肥力的提高。

2.5 地面污染

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或者丟棄在田間地頭會造成白色污染,破壞環境景觀。如果被牛羊等牲畜誤食,阻隔食道影響消化,還可能引起牲畜中毒死亡。

3 防治殘膜危害的幾點建議

3.1 選用相對厚一點的地膜

在選購地膜的時候,要購買相對厚一點的地膜(0.008~0.012mm)。我國的地膜厚度最低標準為0.008mm,加之標準中允許的偏差值,厚度在0.005mm甚至0.004mm的地膜也能合格流通。0.008mm的地膜厚度可以在增溫保墑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造價,利于推廣增收。0.004~0.005mm的地膜抗拉強度低,容易老化,破碎率高,不易收集。國外農膜的厚度一般為0.01mm,有利于覆膜和收膜,地膜厚度從0.008mm增加到0.01mm,抗拉強度增加25%。因此,應盡量規范農膜的質量和厚度,避免過多使用超薄膜,給殘膜回收帶來困難。

3.2 要適時揭膜

在地膜完成功能以后就把它揭掉,這樣既能回收地膜也能使土壤空氣進行交換。使雨水直接被植物吸收,同時也會提高中耕和施肥的效果。當前在可降解、無污染的地膜還沒有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情況下,適期揭膜技術是防治殘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術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護耕地肥力,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大力推廣適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術,減少殘膜留量,確保農業持續豐收。

3.3 機械回收

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很大,由于技術和國情的原因,可降解地膜短時期內還難以在農業中大面積推廣,靠單純的人工撿拾回收農田殘膜已經越來越困難,機械回收將成為必然趨勢。目前我國研制的地膜回收機械分別用于苗期、秋后和播前的農田殘膜回收。

3.4 應用可降解地膜或液態地膜

現行的各種地膜在大氣、水域、土壤環境下都不易分解,尋求能自動降解的新型降解塑料用于農田地面覆蓋,就成為解決農田殘膜危害問題的出路之一。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種用淀粉和纖維素等原料制作出的生物降解地膜,價格是普通塑料地膜的2~3倍。可降解地膜難以推廣的原因就是“貴”,農民們的日子不寬松,不愿意從自己腰包里多花錢,這與超薄膜難以禁絕的原因是一樣的。如果政府能從資金上給使用可降解地膜的農民或生產可降解地膜的企業一些補貼,情況將會大有好轉?;驅ι锝到獾啬さ男阅苓M行改進和優化,逐步降低成本,以利于推廣和應用。山東科技大學研發而成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態地膜,是以富含腐殖酸的風化煤為主要原料添加活性劑、交聯劑、除草劑等混合而成的。該液態地膜既具有塑料地膜的增溫、保墑、保苗的作用,又有較強的粘附能力,可將土粒聯結成理想的團聚體;提高土壤微粒的毛管作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成為土壤改良劑。而且操作簡單,可現場噴施造膜,省工省時:可將相應作物所需要的除草劑摻混到液體膜中一起噴施。噴施后,作物可以自然出苗,不用人工引苗放苗,節省勞動力,且適用于各種地形地貌。

3.5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恢復困難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

3.6 加快制定有關回收殘膜的經濟政策

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舊地膜企業的發展,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應要求地膜銷售部門和地膜消費者自行回收利用。國外對回收地膜的做法是,普通地膜是你用1kg,就得交回1kg,強制回收。這事由專業公司做,但要付費。農民也可以選擇用生物降解地膜,雖然價格貴些,但可以省掉回收地膜的錢,算下來成本差不多。不管用哪種,都不能留下白色污染,這有嚴格的法律規定。而那些生產可降解地膜的企業還可以享受政府補貼。我國的國情不可能做到這樣,但也是發展趨勢。

殘膜對農業生態的污染后果嚴重,如不及早治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將不再有豐收,也將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是地膜種植持續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侯書林,胡三媛,等.國內殘膜回收機研究的現狀[J].農業工程學報,2002,05(3):186-187.

篇3

關鍵詞:芷江鎮;餐飲業;環境影響;對策建議

收稿日期:20120409

作者簡介:補樂平(1986—),男,湖南芷江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與環境工程管理工作。中圖分類號:X5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5016902

1引言

芷江縣地處湖南省西部,屬懷化市轄縣,境內有320國道和昆滬高速、湘黔鐵路、懷化機場,交通便利。水系以沅江舞水河為主,全縣有28個鄉鎮,其中有5個鎮,芷江鎮為縣行政中心。根據縣污染源普查,5個鎮共有餐飲企業56個,從業人口1 524人,餐飲業90%以上集中在芷江鎮,餐飲業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固廢和噪聲,污染周邊環境,群眾反映較大,本文著重從芷江鎮餐飲業污染現狀、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控制芷江鎮餐飲業污染的對策建議。

2芷江鎮餐飲業污染現狀

2.1廢氣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2.1.1燃料的影響

芷江鎮56家餐飲業中,主要消耗能源是煤炭,占80%以上,其次是液化石油氣,生活用電[1]。液化石油氣和生活用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少,石油氣燃燒后,廢氣中主要有CO2排放。對環境有影響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燃燒后排放大量的煙塵,廢氣污染物CO2、SO2、NOX、CO等有害氣體。芷江城餐飲業每年共消耗煤炭12 600t,排放廢氣量為1255萬m3,煙塵排放2 000t,氮氧化物排放175t,二氧化硫排放800t[2]。

2.1.2經營過程中的油煙影響

主要排放大量的油煙霧廢氣,廢氣中主要含有醛、酮、苯并芘等200~300種有害物質。大量的油煙未凈化排放后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3]。污染當地住戶、周邊生態環境、小區空氣質量,對周邊人群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一定危害。芷江鎮上規模酒家每天都有大量的油煙排放,除大型的酒家有抽煙處理凈化設施外,其它小型經營店沒有任何凈化油煙的設備,未經處理和處理后未達標排放的油煙,污染當地環境,油煙污染糾紛時有增加,影響社會穩定。

2.2廢水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芷江鎮排放餐飲業廢水12萬t,其中COD排放350t,動植物油排放54t,總氮排放7.0t,氨氧排放3.2t,總磷排放1.2t,廢水污染來源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經營過程中清洗用水,二是職工生活用水。廢水排放無規律。

(1)洗菜廢水。洗菜廢水主要含有懸浮物和其它雜質,沖洗時水量較大,濃度極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經污水處理廠處置后,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

(2)洗滌餐具廢水。主要有無機物、有機物污染物,無機物主要有不溶性雜質,有機物有洗滌劑、剩下的飯、菜、廢動植物油和其它殘渣,這種廢水COD、BOD、SS含量高,排放濃度變化大,濃度分布不均勻,治理比較困難。

(3)經營場所清潔廢水和生活廢水。廢水排放量有時較大,主要是職工生活用水和清洗經營場產生的廢水,污染物主要有COD、BOD、SS和NH3-N、總P,其中COD、BOD、SS濃度較高,經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達標排放,對舞水河影響不大。

2.3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2.3.1燃煤廢渣對環境的影響

餐飲業中主要有燒散煤和型煤二種,其中以燒型煤的小酒店(飲食店)較多,平均每天每個店燒型煤達25個,排放廢渣約40kg,每年排放型煤廢渣按300d計有12t廢渣。SO2排放量每年192kg,另外還有少量的煙塵、NOX和大量的CO2氣體排放,型煤燃燒后固廢中大多數為黃土,經垃圾處理場處理后對環境影響較小。散煤主要集中在有鍋爐或茶爐(熱水鍋爐)的飲食店或酒店,平均每個大酒店每年用煤在1 000t以上,產生的廢渣平均在400t左右。目前已綜合利用,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較小。

2.3.2飲食業經營過程中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據調查,大酒店平均每天產生食物殘渣約75kg,殘渣中有大量的畜禽殘肉和剩菜剩飯、廢棄動植物油類,每個大酒店與外界聯系處置這些廢棄物,用于作畜禽的輔助飼料。小飲食店(或酒店)食物殘渣基本上都有收集桶,每天數量僅有10kg,數量不大,有養殖專業戶定時收集處理,對環境影響較小。

廢食用油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對周邊環境排放一定時間后,經營場所約10m2地面上,廢油在空氣中氧化,地面變黑,污染地面。油煙排放口周邊墻上油漬斑斑,排放口約3~5m2的墻面基本上受到廢油的污染,清洗困難,對于城鎮衛生、景觀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4噪聲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餐飲業的噪聲危害較大,由于餐飲業經營時間比較長,而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引風機、排油煙機、排氣扇、油煙凈化設備、空調機及音響等。噪聲不僅使人煩躁不安、暴躁,還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和內分泌系統。長久以往,使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下降和各種精神疾病發生。而且噪聲的治理因受條件限制,不好治理,環境糾紛較多,往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處理的效果不理想。

3對策與建議

3.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大力加強新聞媒體對環境保護宣傳導向和輿論監督作用,努力提高經營業主的環境保護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責任。特別是對經營場所周邊群眾加強環保宣傳,對經營業主起到群眾監督作用,防止中小餐飲業不按環境保護要求保護周邊環境。同時環保部門定期對經營場所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對環保措施到位的餐館業給予表揚,對逾期不能達標排放的,不按規定安裝排污凈化設施的餐飲企業通過媒體通報批評。對餐飲業的違法行為建立環境有獎舉報制度,切實減輕芷江鎮餐飲業污染物排放對鎮區環境的影響。

3.2嚴格餐飲業項目環境審批和“三同時”制度

嚴格依法辦事,保證芷江鎮餐飲行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對餐飲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所在新、改、擴建項目都必須到環境保護部門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環保部門要堅決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審批程序,應對餐飲業的經營規模、經營性質、項目選址、污染防治等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嚴格把關。對污染較大,能耗結構大,影響城鎮周邊環境的餐飲業等不合理的項目禁止審批。嚴格環?!叭瑫r”制度,全面實行對餐飲業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沒有達到審批規定,環保“三同時”措施不完善以及污染排污設施超標排放的項目,堅決不予驗收,不核發排污許可證。從源頭上控制芷江鎮餐飲企業的污染影響。

3.3加強對現有餐飲企業的污染控制

清理未進行環評審批的餐飲企業,對于未辦環評手續的餐飲企業限期補辦環評手續,逾期不辦理的,按環保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對于未按環評要求安裝環保治理裝置和已安裝污染治理設施未正常使用而超標排污的餐飲業,下達限期整改令。

對現有廢氣的處理:大酒店和有鍋爐或茶爐的餐飲店,按縣“凈空行動”專項工作要求進行整改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用戶量較小的可推廣使用電能(電熱茶爐或熱水爐),用戶量較大的推廣使用新型節能鍋爐,同時使用無煙煤,或其它生物質能源,禁止使用煙煤,確保芷江鎮內餐飲業煙氣排放黑廢達標,SO2、NOX、煙塵等污染物下降80%。對于小個體經營店的燃煤,強制在鎮內推行無煙型煤和液化石油氣,進一步推廣使用電能等清潔能源,到十二五規劃末,芷江鎮內液化石油氣要達到90%。

減少油煙廢氣的措施:對大酒店推廣使用先進的油煙凈化設施,整改現有不符合要求的油煙設施。禁止使用效率不高,噪聲危害大的設施。對中小規模經營店,盡可能推廣使用油煙凈化設備。加強對油煙排放口周圍油污的定期清除檢查。對產生油煙的設備要定期清污,做到油煙凈化設備正常運轉。

對現有廢水的治理:建議對善水大酒店、芷江賓館、匯豐賓館、廣源大酒店、凱達賓館等酒店的廢水進行初步的治理后再排入城鎮下水道。減輕污水處理廠處理壓力。而對于中小型的經營店建議設置污水收集池(桶),禁止污水隨意外排,定期檢查,對亂排污水的餐飲業實行處置并責令整改。

對現有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治理:建議制定對廢棄的食物殘渣和廢油集中收集制度。嚴禁食物殘渣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環保部門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和處罰。對于生活垃圾定期由環衛部門收回,廢煤渣作為建筑材料綜合利用,禁止外排。

對現有噪聲的治理:推廣使用低噪音的油煙凈化設備。音響設備適當開啟,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讓人們自覺減輕人為噪聲的危害。

3.4加強對鎮內夜市的監控

定期開展對夜市集中地的檢查,做到夜市攤點廢水不亂流、廢渣不外排,廢渣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后集中處置。對亂排廢水廢渣的夜市攤點嚴格執法,建立夜市過后清洗攤位的制度,確保夜市地點不受廢棄物污染。

3.5開展專項行動,嚴防餐飲業的污染

加大對餐飲業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工商、衛生、城管、公安、房管部門和社區、街道、居委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整治機構。共同開展對餐飲業的整治,各部門要加強日常巡查,對餐飲業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通過多種手段,督促各部門執法到位,維護餐飲企業公平、有序、環保、衛生、文明的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 芷江縣環境保護局.芷江縣污染源普查技術報告[R].芷江:芷江縣環境保護局,2009.

篇4

關鍵詞: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立法

一、制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法的必要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指,就被保險人由于污染環境本應自行向受害人承擔的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通過保險機制向保險人轉移的責任風險。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運用市場化手段彌補環境風險單一行政監督管理的傳統方式的重要工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學界的認同,如我國臺灣地區學者柯澤東教授就認為,污染責任保險具有事先預防的功能,可以實現間接遵守法律的目的,達到管理危險、分散損失的效果,可以增進被保險人控制污染危險的自主意識,鼓勵被保險人通過增加污染防治設備投資以降低保費而激勵企業更加慎重的發展[1]。

正如曾立新、王穎等學者基于對美國經驗的歷史考察所做之總結:以美國的環境責任保險的發展歷史為例,若沒有相應的環境立法,或者環境立法對于污染者的責任規定得過輕、過松,就不會產生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有效需求[4-5]??梢哉f,我國2007年以來所開展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實踐所暴露出的很多問題,在相當程度上應歸因于缺乏足夠的法律基礎。例如,因缺乏保險費率厘定的公平規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的設計有失公允;因缺乏強制投保的法律基礎,潛在的被保險人缺乏真正、持續的投保意愿;因缺乏第三方主體的輔助機制,保險所承保的環境風險的評估、保費的厘定、承保中環境風險的有效監管防范、理賠中的損害鑒定評估等環節無法實現市場化有序運行;因缺乏有別于一般保險合同的特殊性保險合同規則,索賠、賠付、受害人特殊保護等制度環節缺失,導致無法保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應有的快速救濟功能的有效發揮。

現行立法為何難以解決上述問題?可以說,我國現行有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立法具有分散立法的特性。截至2014年4月《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通過前,表面上,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已為一些全國性立法和地方性立法所涉及,但評論現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關立法,可以毫不夸張地指出其缺陷,即直接相關的條款數量不多、立法形式太過分散、倡導性條款充斥其中、集中性專門立法罕見,這已經導致了現行法難以保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市場的建立和運行。

現代法學竺效:論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法的構建《環境保護法》修訂后,已有的全國性立法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一般性倡導條款為引領,以海洋船舶油污、危險化學品內河航運污染、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太湖流域污染防治5個具體領域的個別分散法條為補充的基本立法架構。但若從規范內容的足夠具體化、程序規則的足夠可操作性和充足性等制度因素進行評估,只有海洋船舶油污領域的立法尚能基本滿足海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實踐的最低需求包括:《海洋環境保護法》第66條關于建立船舶油污保險的倡導條款為第一層次;《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有關行為人取得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取得財務擔保的行為規范專條(第53條、第54條)結合法律責任專條(第73條)為第二層次;交通運輸部制定的《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的專項立法為第三層次。,而其他領域僅停留在宣示性立法的初級水平。如國務院《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6年)僅于第27條規定:“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單位應當辦理有關污染損害民事責任保險。”

二、境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單行立法經驗就世界范圍比較而言,采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立法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3種:通用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法模式、環境法典專章模式和特殊領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特別法模式。

(一)通用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單行法模式

該模式主要適用于采用環境法典立法形式的國家采用環境法典模式的國家主要有法國和瑞典。,即在環境法典中設專門章節集中規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規則,目前該模式的實踐僅出現在瑞典。瑞典曾在1986年制定了《環境損害賠償法》(Act on Compensation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并于1989年制定了《環境損害保險法》(Environmental Damage Insurance Act),這兩部立法與芬蘭的同名立法在內容上具有較多相似性。

但上述兩部法律已連同其他環境領域的法律一起被匯編入環境法典[8]。 1998年制定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實施的《瑞典環境法典》(Swedish Environmental Code)第33章專章規定了“環境損害保險和環境清理保險”(Environmental Damage insurance and Environmental Cleanup Insurance),該章共4個條款。

(三)特殊領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特別法模式

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的框架結構設計比較上述3種立法模式,鑒于我國沒有采用環境法典模式,客觀認識到現有分散立法模式效果不佳,而特殊領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立法模式也已被實踐證明難以完全解決問題,筆者建議盡快研究制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以該法作為調整這類保險全程運行的專門立法。該法應至少包括總則、保險合同、承保風險、理賠、法律責任和附則幾章。以下試就主要章節的立法要點和其中關鍵性立法技術具體闡述之。

(一)總則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的總則部分應主要規定該法的立法目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及該類特殊保險的立法定義;法律適用范圍;該類保險的基本行政管理體制;強制保險的適用情形;(生態)環境高危害風險的物質、工藝、設備、設施目錄的編制責任主體;強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與環境影響評價等環境保護行政管理措施之間的制度銜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賠償范圍;保險金給付的免責事由;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獎勵與引導措施。

以美國經驗為啟發,建議未來的強制保險專條可以設計為3款,依次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具有(生態)環境高危害風險的物質或者使用具有(生態)環境高危害風險的工藝、設備、設施的企事業單位,須事先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或提供其他財務保證,以證明行為人對潛在的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具有充足的償付能力?!薄皣鴦赵涵h境保護主管部門應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制定和調整(生態)環境高危害風險的物質、工藝、設備、設施目錄。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會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分類制定根據法律規定負強制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義務的企事業單位的最低保險金額?!薄拔匆罁痉ㄒ幎ㄗ泐~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企事業單位,其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其新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已經建成的,不得通過環境保護竣工驗收,不得發放排污許可證?,F有企業,應當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求的期限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或提供其他財務保證?!币坏iT法統一規定了強制保險,除非有例外特殊情形須另行立法規定,未來可以不必在每部環境單行法中分別重復規定強制投保條款,以節約立法資源、提高立法效率。 (二)保險合同

所以,從更有利于環境侵權受害者獲得實際救濟的角度出發,保險人的保險責任期間應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延續到保險合同結束后的某段期間。筆者建議,今后可以通過立法強行規定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的最低延續期間,上不封頂,自由約定。同時,也應充分考慮保險人保險責任延長的經濟成本和經營風險,為了公平起見,立法應允許保險合同雙方自愿約定保險人是否可以就此延長的保險責任期間收取必要、合理的額外保險費,但對于額外保險費必須強制建立專項保險賠償儲備金,以確保延長的保險責任期間內一旦出險,可以依法或依約實際獲賠。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建議未來的保險期間條款可以分為兩款:“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保險期間應由保險合同明確約定,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期間不得少于一年,起止期間由合同雙方約定并在保險單中載明?!薄皣夜膭瞽h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保險單起保前的一段時間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責任追溯期,只要在該段時間內發生環境侵權損害事故并且第三者在該追溯期內首次提出索賠,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國家鼓勵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保險人的保險賠償責任有條件地延續至保險合同終止后的一定期間。保險人可以就本款前述保險責任期間的增加而收取相應的附加保費,同時應為延長的保險責任建立相應的專項保險賠償儲備金?!?/p>

(三)承保風險

1.明確承保前的環境風險評估規則

建議規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期間,被保險人應嚴格遵守環境保護、危險品管理、安全生產等相關法律的規定,采取合理的風險防范措施,防止污染損害的發生。保險人可以要求就保險合同所承保的相關風險事項對被保險人的場所、經營活動進行風險查勘,被保險人應給予積極配合。對于保險人提出的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隱患的合理建議,被保險人有義務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及時改進。對于被保險人未履行其對安全管理應盡義務的,保險人有權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2]17

3.探索建立第三方環境風險評估、監管機制

建議分兩款依次規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保險人可以將所承保環境風險的評估和監管的合理、必要的費用列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運營成本,可以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實施環境風險的評估或監管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會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逐步建立環境風險第三方評估、監管的相關管理規范,為第三方環境風險評估、監管主體的行業準入、人員上崗考核和培訓、評估、監督等提供統一管理和指導?!?[2]17

4.明確環境風險的避免和控制義務

建議分3款規定:“發生污染損害后,被保險人有義務立即采取合理措施,盡力控制污染物的擴散,將對第三者的損害程度降至最低,并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或技術標準指南的規定,在獲得保險人同意的前提下,聘請專業清污人員對污染物進行清理,必要時可以委托專業環境顧問、法律顧問參與其中。保險人有權對清理程序、費用進行調查、評估,盡力控制清理費用,被保險人應當積極配合?!薄氨kU人和被保險人可以委托第三方環境風險評估、監管主體協助被保險人實施本條第一款所規定的風險防控活動?!薄耙虮槐kU人未履行本條所規定的義務所導致的擴大的責任、損失,保險人不負責賠償?!?/p>

(四)理賠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理賠環節除了應適用《保險法》等有關法律規定,還應適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特殊性,設計一些特殊的法律規則,以盡量避免和控制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并盡量發揮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對于防范和減低環境污染損害、及時救濟受害人、為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恢復被破壞生態迅速提供必要資金的功能。因此,未來的“理賠”專章應明確規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被保險人報告事故發生的義務和基本程序;被保險人保護事故現場、協助事故原因和損害調查的義務;保險索賠的法定必要的文件之種類;事故調查之基本程序;環境顧問、法律顧問、專業清理機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構、保險公估機構等第三方輔助主體的參與機制;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保險人及時履行保險給付的義務;保險人就被保險人為避免損害擴大所花費的預防費用給付暫時性保險金的義務;保險人主張其先行賠付在保險結算中予以扣除的權利;第三人(受害人)的直接給付保險金請求權、保險人向第三人直接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保險人不得在被保險人向受害人支付賠償前向被保險人支付保險金的義務參見:《保險法》第65條。;保險人可以拒絕支付保險金的法定情形;重復保險情況下的保險金計算規則等。

為了鼓勵相關主體積極避免損害發生或盡量降低損害,建議規定:“環境侵權損害事故發生后,被保險人為控制污染物擴散、減少受害人損害或為搶救受害人的生命、財產而支出的合理、必要的施救費用,保險人應當負責賠償?!薄耙唤洯h境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原告請求,并提供經環境侵權損害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科學、合理的計算依據,保險人應首先支付暫時性的保險金,用于控制污染物擴散、減少受害人損害或為搶救受害人的生命、財產而產生的合理、必要的施救費用?!?/p>

篇5

[關鍵詞] 應急監測 突發性污染事件 問題 建議

近年來,寧德市經濟迅速發展。大唐火電、寧德核電先后落戶寧德;按照《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寧德市加快引進和布點建設鋼鐵、石化、煤化、能源、船舶等大型臨海工業項目;鋰電池、多晶硅項目已經展開選址工作;高速公路橫穿寧德城區;溫福鐵路建成通車等等。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產活動的日益頻繁,各類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但是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面前,要回答“事故產生什么環境影響?影響范圍有多大?對周圍居民應采取什么保護措施?搶險救災隊伍應如何行動及如何科學地進行救災”等問題,只有依靠快速準確的環境應急監測[1]。只有這樣才能盡量減少污染事故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同時將民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最小化。

1 寧德市應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固定污染源

隨著寧德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重化工業重大項目的引進,危險物質種類在不斷增加,危險因素不斷升級。寧德市的產業種類多,存在的污染隱患也多,主要有大型石化企業、冶金、酸、堿、強氧化物質(化工廠、農藥廠)、油品(船舶修造業)、有機物質(合成革、電機)等。企業在生產和運行期間管理不規范,可能會出現各類緊急情況,也可能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甚至遭到人為破壞、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等,從而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形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然而,目前寧德地區大部分企業對防范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不夠重視,普遍存在環境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現象;缺乏對化學品物理、化學性質的了解,在儲存和使用方式上缺乏安全防護知識;同時,大部分企業也不具備應急監測能力。

1.2 流動污染源

隨著寧德市高速公路的通車、鐵路的建成通車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的出現頻率遞增的全球大背景下,特別是臺風、強臺風甚至是超強臺風在寧德登陸頻次的增加,寧德市流動污染源的應急監測顯得更為迫切。

1.3 應急監測設備缺乏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寧德市環境監測站先后購置了一些應急監測所需的基礎儀器設備,但是離國家規定的應急監測標準化能力建設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如個人基本防護套裝數量嚴重不足且只具備一定的基本防護作用,并不適合作長時間的危險應急監測;尤其是缺少輻射應急監測設備和應急監測車。就目前配置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尚無法滿足寧德地區存在的環境污染隱患的應急監測工作。

1.4 物資儲備不足

目前,寧德市對應急物資儲備工作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應急物資儲備不足,儲備方式單一,儲備物資品種、數量偏少,調整、更新、輪換政策不健全;沒有建立必要的應急物資聯動機制,互相彌補、互相調劑的局面難以形成。以福鼎“9?16”苯酚泄漏事故為例,應急處理的重要物資活性炭于16日從浙江調入,直到21日才設置了一道活性炭壩以凈化水質。

1.5 人員、技術能力的不完備

首先,由于經費投入少,應急監測隊伍缺乏有效的訓練和培訓。相關人員對化學危險品理化性質知識準備不足;應急預案少,應急演練少。企業安全環保人員缺乏切實有效的應急處置培訓。其次,技術支持系統不完備。寧德市現在還未能配備現場視頻無線傳輸系統和通訊系統,如果能通過電子視頻、電話會商等,將能實現更為高效的指導與救援,同時將有效改善環境監測的投入產出比。

2 寧德市應急監測發展的一些建議

2.1 加大對應急監測基礎儀器設備的投入

由于突發性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圍有很強的時空性,為適應應急監測工作的需要,保證監測人員的安全,做到快速反應,應當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環發[2007]56號文)配備相應的應急監測車、發光毒性儀、重金屬速測儀、傅立葉紅外等監測設備以及對講機、防化服、呼吸器等必需的通訊、防護設備[2~4]。

2.2 監測人員的培訓

提高應急監測能力,人才是關鍵。監測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應急反應能力,高度的責任心以及較強的業務技術能力。要建立這樣的一支隊伍,必須加強監測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學習研究當地區域特點,組織實戰演習[5],提高監測人員的快速反應能力。此外,應當加強對企業安全環保人員的培訓。

2.3 建立污染源企業檔案

對本轄區內的工礦企業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可能發生較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行業和單位,對其生產或使用危險品的量、正常存放量、存放地點等進行詳細登記,建立污染源應急監測系統數據庫[6,7]。數據庫應包括各單位污染物理化性質、毒性、處理和處置方式、應急預案、相關地理信息和水文狀況。通過對污染源建檔,有利于在應急情況下和事故的處理和處置中有的放矢。

2.4 收集技術資料

國家在環境應急監測方面還沒有統一的監測規范[8]。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注意收集有關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方法、監測標準及事故的處置技術,并進行分類備案,尤其應加強快速監測污染和技術的貯備[9];收集各種化學危險品的理化性質及其對動植物所產生的毒害癥狀,以便在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進行查閱和借鑒,確保應急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2.5 建立健全應急監測網絡

對本轄區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頻率進行風險評估,結合本地區污染源特點,如流動污染源事故(道路運輸)和行業污染源種類(合成革、船舶業等海域工程污染),以寧德市環境監測站應急能力建設為主要內容,配齊必要的水、氣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設備(包括應急車、污染源數據庫、專家庫、應急監測指揮平臺等),建成應急監測中心。同時,福安、福鼎、霞浦等監測站根據本地污染源特點,建設有特色的應急監測裝備,力爭做到事故發生時,當地監測部門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監測,市監測站能提供科學準確的技術保障。

3 結語

寧德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完善加強已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其不可預見性,其監測、處理和處置比一般環境污染事故更為復雜、處理難度更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齊文啟,孫宗光,汪志國.應急預案與處理處置案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2] 劉京,趙淑莉,劉芳等.環境應急監測準備及其保障[J].中國環境監測,2006,22(6):37-39.

[3] 李紅娟,陳怡敏.韶光市應急監測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8,32(3):48-49.

[4] 邊歸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J].海峽環境,2008,5(1):17-21.

[5] 梁云平.加強應急實戰演習,提高應急監測能力[J].科技咨詢導報,2007,(18):242-243.

[6] 柴成果,李明,王玉華.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水質監測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水利,2004,(15):52-53.

[7] 于良.加強呼市地區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的幾點建議[J].內蒙古環境保護,2006,18(2):28-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男人桶爽女人30分钟视频动态图 |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十八在线观观看免费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国产美女一级做受在线观看| jealousvue成熟50maoff老狼|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特黄一级片| 182tv在线观看国产路线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imim5.vip| 嫣嫣是女大生韩漫免费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2021年北京马三1死2重伤| 国语free性xxxxxhd| chinesehd国产刺激对白|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无套进入30p|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本一道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