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4 15:33:2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

篇1

關鍵詞:課程目標;科學素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2)2(S)-0031-4

新課程改革已實施十年,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及其具體的教學,的確出現了許多新景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目前,在認真總結反思、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和教材即將實施。對于廣大一線教師來說,深入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核心內涵,進一步審視實踐行為,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1教學目標立意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結果的期望。教學到底應產生怎樣的結果,這對整個教學來說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有人認為,傳統教學的缺陷是偏于“知識立意”,因而提出“能力立意”的命題。其實,物理課程標準關于目標的定位更為準確,這就是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試從現代學習論的角度,談談對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核心立意的見解。

1.1教學目標與廣義知識

什么是知識?看起來很明確,其實一直是爭論不休的。

就傳統而言,知識通常被看作是“對事物的本質、聯系的反映”。“對事物的本質、聯系的反映”這的確是知識,但在現代教育心理學看來,學習所獲得的不僅包括“知什么”的陳述性知識,而且包括“知如何”的程序性知識,即不僅包括客觀事物的屬性與聯系反映所得的結果,而且包括知道怎么去操作、行動,即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和動作技能等。顯然,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知識包括很多領域,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情感態度都是知識范疇。都是學習的產品。為了區別,通常將前者稱為“狹義知識”,后者稱為“廣義知識”。

課程標準對目標的總體描述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學習終身發展必需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活動,有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保持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情,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尊重事實,勇于創新;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顯然,這樣的目標不僅具有鮮明的廣義知識色彩(比狹義知識內涵寬),同時還包括了科學、技術與社會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比廣義知識內涵寬)。可以說,統攝了“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科學知識與技能(知什么與知如何);科學情(態度與價值觀);對科學、技術與生活、社會關系的理解。”這樣的立意,實質上是從教育培養高度來考慮學科教學,即是將傳統的以傳授狹義(學科)知識為主的教學提升到廣義知識、科學素養的教育層面。

1.2三維目標的內在聯系

“三維目標”是對科學素養的概括性提法,這里主要談三維目標的相互關系。

教學目標應該理解為學習目標,它所表達的是學習結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結果是導致人的能力和傾向變化,不論中小學生學習何種學科,在廣義知識視野中,學習結果可以分為五種類型:一是“知什么”的陳述性知識,包括文字符號的學習,以及由文字符號所表征的概念、規律等事實性知識;二是智慧技能,是指用符號對外辦事的能力。屬于“知如何”的程序性知識,如運用定律公式解釋或解答某個問題,又如運用概念、規則進行邏輯推理等;三是認知策略,即調控學習、記憶和思維等認知過程的能力,如某種學習方法、技巧等;四是動作技能,如制作和實驗操作等;五是情感態度(筆者更愿意將其理解為心理學所說的“非智力因素”),如興趣、志趣、態度、意志品質與價值判斷等方面。

從學習“導致能力變化”看,上述分類的前四項反映了“知識與技能”。技能不但包括學科的技能。例如智慧技能與動作技能就是指與學科相關的知識、思維、方法及其操作技能;而且也包括學習的技能,例如認知策略就屬于學習活動的技能。即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學習“導致傾向變化”看,第五項反映的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無論是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一定是在學習過程中漸進建構的,即總是經歷一定過程、通過某種方法獲得的。過程與方法不同,定然會導致結果的差異。因此,教學目標中不能不考慮實現結果的過程與方法。

三維目標構成了既相對獨立又互為結果、互為支持條件的目標體系。為什么這樣說呢?三維目標對于學習的意義好似“一身兩翼”的飛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這永遠是最基本的,這如同承擔載物功能的機身;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如同兩翼,飛機能否飛起來。能否飛得更高更遠、甚至飛得更輕松,兩翼是其強有力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但本身是目標要素,而且對于“知識與技能”的獲得也是支持條件。所以。確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地位,不但因為它們是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還意味著學習的支持條件被得到重視。

2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是總目標,而目標的實現是有過程、分階段的,因此教學目標具有層次性。教學應遵循“適應與發展”的原則。發展是以適應為前提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必須考慮兩個基本面:一是初中生正處在從好奇興趣走向認識(探究)興趣、從直覺感知走向理性感知、從形象思維走向抽象思維的顯著變化階段;二是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的入門課程。

2.1學習內容的安排

初中物理內容正是根據以上兩個基本面來考慮的。八年級第一學期以“常見現象”為明顯特征,如聲現象、熱現象(物態變化)、光現象(反射與折射)以及簡單運動現象。對應的認知要求,主要是基本觀察(生活觀察、簡單實驗觀察)和簡單探究活動。知識性內容大多是定性的。少數的定量關系也都特別簡單或不難接受。從第二學期起,逐步涉及抽象程度相對較高的問題。定量關系的規律有所增加,但在理解與應用難度上給予了明確的限制。總體上說,初中物理是以感知、體驗、嘗試為基本特征的。

“認知發展理論”特別重視學生的原認知因素,即學習的背景因素。學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尤其是物理學科這類理解性的學習。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甚至這樣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學生已經知道了,那還需要學習嗎?其實,奧蘇伯爾所說的“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指認知背景。越是低年級,學生的“物理背景”越單薄、且越依賴于生活經驗,所以初中物理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最常見現象和最簡單問題入門。同時,初中

物理學習是為高中物理學習創造背景的,因而初中物理內容還呈現出面面俱到的特征,幾乎高中、大學的內容它都有,主要就是考慮為后續學習創造盡可能寬的背景。

2.2科學素養的體現

初中物理教學如何體現提高科學素養的要求。同樣要考慮到前面所說的兩個基本面。應該說,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沒有誰會懷疑基本知識的重要性,也沒有誰會否定記憶和做習題的必要性,因而這里要特別強調以下兩點:

第一是興趣。物理學可以說是整個科學大廈的基礎。而初中物理又是物理學大廈的門檻,這時最需要的是好奇興趣與探究熱情。于是,初中物理課程將“保持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情,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作為目標要素之一。盡管科學道路是崎嶇的,但決不能在人口處就將學生們嚇跑。在筆者看來,好的初中物理老師,應該是善于引導學生“理”的。可惜中國人篤信“學海無涯苦作舟”,哪怕是低年級,也很少有人會去冒“玩中學”的風險。其實“玩中學”說的寓學于樂,只要善于引導,是完全可以學得更生動活潑一些的。追求生動活潑,初中物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千萬不能將本來有趣的教得沒有趣。千萬不能將“活的物理學教成沒有血肉的骷髏”(楊振寧語)。

第二是活動。“玩中學”就是在活動中學,上面主要是說活動的興趣價值,這里將要說明活動的認識價值。著名發生認識論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心理結構或認知結構,是在與環境不斷適應的動態平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他提出: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活動,是認知結構產生的源泉,讓兒童獲得充分活動的機會,是認知發展極為必要、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他看來,活動是認識產生的源泉,沒有活動,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活動也是認識發展的條件,缺少這一條件,認識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物理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實驗與探究。從學習角度看,實驗與探究的價值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其一,為認知提供支持。比如圖1和圖2所示的現象觀察或感覺體驗,可以為認識“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提供感知支持。類似的小活動,不但取材方便、操作簡單,而且能為獲取認識提供有效的現實背景,因而應該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最經常常化活動。

其二,實現目的性結果。比如,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可以練習刻度尺的使用并獲得被測量對象的長度結果。也比如,對影響金屬絲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可以驗證相關猜想是否成立,獲取有實證的相關結論。

其三,為訓練操作技能提供機會。比如儀器、儀表的使用,實驗裝置的安裝,排除簡單實驗故障等技能。

其四,習得問題解決的方法策略。實驗與探究。常常表現為運用一定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這一層面的學習價值十分豐富,也是提高科學素養的主要方面。比如伏安法測量電阻或測量電功率,在知識上分別是基于,在方法上是將測電阻或功率轉化為測量電壓與電流。對于探究性實驗來說,當有若干因素同時對研究對象發生影響時,需要對哪些因素進行控制、如何控制,這方面的經驗與思維積累,對學生未來的社會實踐或從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都具有重要意義。再就是,問題解決的“轉化方法”充滿了智慧色彩,很值得重視。比如,在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測量熱量的儀表,在控制相關變量的條件下,轉化為觀察溫度變化或熱膨脹程度,這就是智慧。在我看來,并不是聰明的人才能學好物理,而是學好了物理會變得更聰明。好的物理老師,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固然是必須的,但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更聰明,這是對學生終身發展特別有價值的。

3教學行為與目標落實

既然物理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立意,那么教學就應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現在常常講教學反思,反思什么?從宏觀上說,就是看目標把握是否準確、落實是否全面。在相關培訓活動中,筆者曾以“聲現象”教學為例與教師們聊過這樣的話題,盡管不是很全面,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1問題要點

教師們不妨回顧一下,在聲現象教學的前前后后,諸如“聲音是由于()產生,的”這類形異實同的簡單題,你一共讓學生練了多少次?很多教師覺得,實際可做的題目很少,不拿簡單題反復炒還能干什么?

還能干什么?筆者向教師們提出:同學們是否都做過“土電話”或“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這類制作或實驗?其回應大多是會心一笑,或竊竊私語:占時間、很麻煩、這些又考不到……。很顯然,制作“土電話”和“探究隔聲性能”之類的活動,實際上是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明顯存在“以考定教”傾向。

再一種普遍現象是;不少教師在剛上了一兩節課后,就忙著編造一些所謂聯系生活、聯系科技、拓展提高、培養能力的問題來。但許多問題只是教師的見識或經驗,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閱歷見識太遠,弄得學生云里霧里。甚至,不少教師將自己也搞糊涂了,例如“聽聲音判斷西瓜生熟程度,到底憑借的是音調還是音色,還是兩者都有?”教材中沒有,各種教輔資料中眾說紛紜,自己又難于或者不敢干下結論。如此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大致有三大表現:一是簡單重復。二是隨意拓展,三是活動缺失。這反映出,教學并不是以目標為導向,而是以應試為導向。應該承認,長期以來的考試命題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對課程標準理解的深入,當前正在向著應然的方向改進。

3.2改進思考

仍以聲現象的學習為例。如果從科學素養目標的角度來思考教學,就是要在簡單重復和隨意拓展上做減法,在活動上做加法。

聲音涉及的振動和波動現象屬于復雜運動,初中學生對振幅、頻率以及聲音基本特征的認識不可能深入,甚至難以接受。但是,為什么有初中教材將它放在第一章?咱們應當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本章的學習價值。

事實上,這一章的學習首先是要“好玩”,通過活動體驗學物理的樂趣。見識與嘗試初步的探究。比如嘗試讓各種物品發出聲音,也比如做個“土電話”玩玩,由此獲得滿足感和興奮感。當然,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好玩”層次上,要考慮為后續學習創造背景。而這種背景的主要方面就是學會探究。大家是否注意到,聲現象之后是熱現象或光現象等等,在知識上幾乎沒有什么聯系,而認識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卻是基本相通、可以遷移的。以感知振動為例,振動常常是難以直接觀察的。可以通過轉化來感知。例如用敲響的音叉接觸面頰,這是觸覺感知;或接觸懸掛的輕小物,輕小物被彈開。或像圖3所示那樣,接觸水面時濺起水花,這些都是視覺感知。再比如“探究材料的隔聲性能”,目的主要不在精確地確認誰好誰差。而在于嘗試探究,其中不但涉及控制變量的方法,還涉及到尋求衡量隔聲性能的指標――在沒有直接測量隔聲性能儀器的條件下,必需想出簡單可行的“土辦法”。

總之,物理教學是不是體現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依筆者的簡單看法,就是看學生是否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增長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智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第1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2]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1版),北京:北京范大學出版社,2008,2.

篇2

關鍵詞:公路工程;軟弱地基;攪拌樁工藝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軟土地基,此時,工作人員必須在對其進行處理并達到相應的承壓性能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軟土地基的處理方式較多,有時也會對不同的方法進行聯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優劣,效果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攪拌樁屬于公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的新工藝、新方法,在近年來的實踐過程中,這一工藝已經得到了優化和完善并初步進入到成熟的發展階段,在各地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結合筆者在公路軟土地基處理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對這一工藝的運用進行分析和討論。

2 攪拌樁加固軟土地基的原理

水泥在地基中的固化作用是該工藝的基本原理,這里既包括物理作用,也包括化學作用。其中,物理作用是指在機械攪拌的強行作用下,水泥、軟土發生混合,并形成一定的強度;化學作用是指軟土中的水分子與水泥微粒發生的水解、水化反應。該化學反應的速度極快,其結果就是以結晶水的方式將軟土中的水分固定下來,并與其它材料一道,共同形成較高的強度,從而對承壓強度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實際操作中,水泥材料的使用量大約為被加固土體總量的6~15%,但是,由此形成的具有較高強度的團粒,卻能夠起到大范圍提高軟土地質強度的作用。

3 攪拌樁的特點與適用范圍

攪拌樁作業不需要取土,樁位不會出現拱起,因而施工的成本較低,成樁的效率相對較高。同時,該工藝還具有環境污染小、占地面積小、無振動等特點。通過攪拌樁工藝加固后的復合地基,其強度可以提高到120~200kPa,約為天然地基的1.3~2倍,是一種非常經濟、安全、可靠的地基處理方法。

砂土、粉土、亞黏土、黏土、淤泥質土等低承載力地段的土質大多較厚,含水量較高,孔隙比一般>1,而且滲透性差、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對于此類地基土,基本上都要對整個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一般認為,攪拌樁工藝對于不同類型的軟土地基都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在應用該工藝前,需要進行土體試驗,以確定添加劑的使用類型與用量,以確保收到預期的作業效果。不過,也有實踐結果表明,對于pH值較低、有機質含量較高的黏性土或黏土,攪拌樁工藝的加固效果不夠理想。

4 攪拌樁的操作流程與要點

首先要做的是放線定位和平整場地,這兩道工序結束后,即可進行鉆機的定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在鉆機定位結束后,必須對孔誤差、主軸垂直度誤差進行全面檢查,將這兩項參數分別控制在≤50mm,≤1%的范圍內。

在正式鉆進之前,應當預先進行由粉煤灰、32.5礦渣水泥混合而成的固化劑的制拌,二者摻入量的比例一般為1:3,需要注意的是,水泥摻入量的誤差必須控制在5%以內,并且保證水泥攪拌的時間≥3min。

鉆機啟動后,應采用逐級連續加速的方法,在正轉預攪下沉鉆進的同時,應進行連續噴漿。所使用水泥漿應通過筒式攪拌罐制備,制備完成后,應將其置入容量≥單根樁用灰量的貯灰罐內,若貯灰罐的水泥漿余量不足時,應暫時停止下根樁的鉆進操作,以確保施工的連續性和質量。

送漿操作應通過送漿泵進行,在將漿液輸往鉆桿內后,借助葉輪的強制作業完成土體的攪拌。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鉆頭達到設計標高時,應對樁體進行復攪;若貯灰罐內的漿液此時尚未噴完,同樣需要進行復攪再噴,直至完全用盡為止。

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漿管堵塞斷漿的問題,那么無論問題的誘發原因如何,都應當在提鉆后于問題發生深度處再向下鉆進0.5m并二次復噴,以免導致斷樁的嚴重后果。同時,交接班記錄應在交接班時全部完成,嚴禁出現事后記錄的問題,若發現記錄存在異常,應及時處理和解決,切忌拖延。

全部施工操作結束后,技術人員應對攪拌樁7d強度進行檢測,在筆者參與的工程中,主要通過輕便觸探儀檢查施工質量。觸探點應設置在樁徑方向約1/4的位置,抽查頻率選為2%。在成樁28d后,技術人員需截取樁體進行實測,位置選擇分別為樁頂下0.5、1、1.5m處,各工點檢查作業數量應≥2根。

5 施工的設備與材料選擇

攪拌樁工藝的基本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500mm直徑的雙頭短螺旋鉆頭,其余鉆桿的連接采用絲扣進行,其外部還要設置方套,以便在反轉時可以進行扭矩的傳遞,并避免發生鉆頭脫落的問題。

YP-1型粉體發送器,壓力0.6MPa,容量1.3m3,2.6kW。

空壓機,壓力0.7MPa,1.6m3/min。

GPF-5型攪拌樁機。

在水泥材料的選擇方面,應選用≥32.5的礦渣水泥。

6 施工安全與環境保護

在整個攪拌樁工藝的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安全制度,安全管理人員應結合工程實際,對施工人員、班組負責人進行安全生產責任教育,如有必要,還應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除定期開展安全巡查工作外,項目的負責人還應對施工人員的從業資質進行嚴格審查,杜絕無證上崗問題的發生。

在環境保護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環保政策,及時制定施工操作的環保制度,并通過各類宣教活動提示工作人員環保施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水泥制品的運輸、制備、存儲均應配有相應的防塵設施,施工現場也要由專人定期清理和打掃。由于攪拌樁作業的噪聲污染相對較高,所以應注意做好連續施工與施工時間選擇之間的有效協調,以便將噪聲污染的影響降到最低水平。

7 結語

在公路軟弱地基的處理過程中,攪拌樁工藝能夠有效完成加固土體的任務,避免發生工后沉降的問題,使項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該工藝其所具備的成本低、施工快、污染小、效果強、適用范圍廣的特點能夠為北方黃土地區、南方水網地圖的公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地質承載條件。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攪拌樁工藝的使用效果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相信在未來的道路基層加固工作中,這一工藝必將為公路工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蘇錦榮.淺談水泥攪拌樁在公路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3,(11):171-171.

篇3

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同時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將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互動式討論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從而有利于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醫學院校學生,鍛煉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臨床多向發散思維的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整合已有零散的醫學知識,不失為提高醫學生臨床素質的適宜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往往在一節課中,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靈活、交叉和綜合運用,未必自始至終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穿插運用講授法、情景法、研討法、問題法、案例法以及輔導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也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如問題討論式、布置小課題作業、合作辯論式和學生講課式等。我們通過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運用該方法,發現其優勢和劣勢如下:

1.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中的優勢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學的基礎課程,具有極其豐富的理論,它從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維方式并對其進行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哲學原理的整合。課程中很多知識點,都會涉及諸多學科內容。課程開設在大一階段,而大一的學生從未接觸過中醫學文化的有關知識,對于中醫學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礎,又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學習到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等章節時,感覺抽象、模糊、深奧難懂。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激蕩,就存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感覺乏味、缺乏對中醫學基礎內容的體會和認識。

而在中醫學基礎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比如課堂提問引起互動,可以設問:精氣的含義是什么?由于學生們對自然界的氣體都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又往往能聯系身邊的實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將會給后面進行更深人的探討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提出帶有創新性的穿插提問,這也是一種良好的互動討論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這一問題時,同學們就會聯系實際從不同方面進行討論,除了強調的內容外,還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的辯證思維能力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課程中的弊端

1)在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法運用中,學生的知識結構點必須在原有的一些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但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組織難度加大;2)大一學生缺少活動經驗,思路不夠開闊,容易在選題上出現從眾的現象,需要老師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但不可包辦代替,這樣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歸納互動問題,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3)精選案例式互動雖然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但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討論性教學法量較小;4)多維思辨式互動,能夠使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為了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一個理論問題,學生事前也要查閱很多資料,需要學校圖書館和學院專業資料室的幫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學習的圖書資料、教學手段設備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議

關于互動式教學思想的論述最早可見諸《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里的教學相長實際上就是古代樸素的互動思想。“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師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相比較而言,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屬于應試教育,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比較缺乏,仍然多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式的突然出現,學生需要了解、習慣和適應,否則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或者困惑茫然、甚至感覺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和麻煩。所以這種教學方法必須循序漸進,進行部分知識點的改革和嘗試,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后,摸索更好的融合方法。

篇4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PBL;教學改革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自1969年在醫學教育中應用以來,目前已成為國內外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一經應用便展現出與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PBL模式理論強調把學習設置到真實的、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學習者圍繞著問題結合成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獲得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1]。PBL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供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和學習方法的適當指導,讓學生解決真實情境問題。PBL教學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教學模式[2,3]。我國近幾年來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十分提倡“PBL”這一教學理念。

1.PBL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的應用

教學對象選擇與分組:選擇中我校2010級中醫七年制專業不同方向(傳統中醫方向、中醫方向)的教學班級,對七年制傳統中醫方向30人中醫基礎理論課程采用PBL教學方法,每5人一組,共6個小組;中醫方向110人采用傳統授課方法。兩個班級所用教材均為孫廣仁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課程教學章節的選擇:中醫七年制傳統中醫方向在課堂講授完緒論、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后選擇五行學說;藏象學說在講授完藏象的概論及五臟中的“心”的前提下,進行其它四臟臟及其六腑;病因學說中講授完風邪之后的其它邪氣及其七情、痰飲、瘀血等內容,進行PBL教學法試用。于學期末進行理論考核和PBL教學法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評價分析。

編寫新的教學大綱:應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成敗關鍵是要尊重客觀規律,制定適合于學生的PBL教學的教學大綱。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大綱的要求,列出難點、重點及必須掌握的知識點,針對學生的知識背景,擬定部分思考題與教學案例,并在應用前期提供少量輔導材料。

編寫教學案例:為了使PBL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與教研室的有關教師多次研討,制定PBL教學的具體案例,病例中的問題具有劣構性。每個病例都有學習重點,且有不同的臨床癥狀和檢驗結果,涵蓋相應的課程內容。每個病例后面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提出了許多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我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

編寫教師指南:因教師水平的差異可能會對案例的理解不同,為避免對問題理解的差異及其對討論內容引導的不同,針對引導性問題和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編寫教師參考指南,對每個問題提供了參考解決方案。

制定具體實施步驟:PBL實施過程要求各個學習小組針對相關問題自學教材,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做讀書筆記。討論課前將教學案例及問題發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預習相關的知識點,自學總結,準備小組討論提綱。小組成員之間可相互討論;小組討論后,推薦1名代表參加大班討論。大班討論時,由每組推選的代表講解,本組其他成員可及時補充,其他組成員在該組講解之后,可以進行提問。最后,教師搜集一些帶有共同性的問題,總結講解、概括歸納本次課的重點及難點。此外,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隨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筆記,了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情況。課后,教師根據學生討論中的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地做出評定。上述PBL教學法實施的步驟概括為: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大班討論—教師總結。

2.PBL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初步評價

理論考核評價分析:PBL教學方法組平均成績78.4士9.8,傳統授課法組平均分73.8士1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074,p=0.0289

PBL教學法教學效果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調查主要包括課堂氣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理解接受、主動學習、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方面。結果顯示,課堂氣氛方面,PBL教學法組90.0%學生感覺課堂氣氛活躍,較系統講授法組(67.3%)明顯改善;學習態度考評如聽課狀態、課堂紀律方面,PBL教學法組(83.3%)較傳統教學方法(76.4%)有改善;學習興趣方面,PBL教學法組(83.3%)較傳統講授法組(77.3%)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在知識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學法組76.7%學生能較好地分析案例,較傳統講授法組(71.8%)有所增強。另外,PBL教學法組在自主學習、獨立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分別為80.0%、87.0%和73.3%,較傳統教學法組60.9%、72.7%和58.2%高。可見,PBL教學法較之傳統授課法展現出了較大的優勢。

3.討論

中醫基礎理論是是闡釋和介紹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課程。由于中醫學發展的歷史跨度大,以及現代人文環境的影響,使得當代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相關問題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確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認識上容易產生較大的偏差。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則普遍感到該課程概念多而陌生,內容抽象,理論深奧,信息量大,難以深刻領會所學內容。針對以上特點,采用PBL教學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深奧的理論更淺顯易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師生的互動合作、探究學習及自身觀念、態度和行為上的改變有著重要意義。當然為了更好的推進和實施PBL教學方法還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總計經驗,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特點,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鼓勵與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鼓勵學生提問,及時指導學生在認識上出現的偏差;注重教學形式的合理運用,實現在參與中發展。通過PBL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實踐,我們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適合于傳統型中醫方向的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學方法中“教”與“學”的效果評價機制,這必將對PBL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的推廣應用提供借鑒與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篇5

【關鍵詞】質量反思翻譯 基礎英語 課程教學

一、翻譯的界定

什么是翻譯?英國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語詞典》)給translate一詞的定義是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從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美國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韋氏新編國際英語詞典》)給translate的定義是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轉換成本族語或另一種語言)。英國(《朗曼當代英語詞典》)給translate的定義是to change(speech or writing)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將一種語言的言語或文字轉變為另一種語言的言語或文字)。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于翻譯的定義一直爭論不休:翻譯是科學,翻譯是藝術,翻譯是技能……語言學派認為,翻譯是用一種語言符號去表達另一種語言符號的意義。語言學的各項原則在翻譯中是普遍適用的,因此,翻譯和語言學一樣,是一門科學。而文藝學派則認為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創造相等的美學價值,是藝術的再創造,所以翻譯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實際上,這種爭論是不具備共同基礎的,語言學派討論的是一般的翻譯原理,文藝學派討論的是特殊的翻譯原理,語言學派的重點是客體要素,文藝學派P注的是主體和受體的要素。那么,翻譯的底是什么呢?我們認為,翻譯是交流。因為無論是口譯、筆譯、機器翻譯,無論是文學作品的翻譯還是科技文章的翻譯,它們的目的都可以歸結為一個:交流信息。

二、質量反思翻譯課程實施與翻譯教學的關系

“質量反思翻譯課程”與“教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但二者在內涵上又頗多重疊。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課程實施在內涵上涉及的范圍比教學更廣。質量反思翻譯課程實施是執行一項或多項教學變革過程計劃的過程,涉及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變化、課程知識的更新、教學過程的改變、校長和教師角色的變化、社區文化環境的相應改變等。可以說,課程實施涉及整個教育系統的變化以及對教育系統提供支持的社會系統的相應變化。而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行為,它與課程實施相比在范圍上更狹窄。其次,質量反思翻譯課程實施與教學分別屬于不同的研究領域,對二者進行研究的側重點有別。課程實施的研究主要探討課程變革計劃的實施程度、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課程變革計劃與實踐情景的相互適應機制、教師與學生創生課程的過程等。教學研究則主要探討教師的“教授行為”(teaching)、學生的“學習行為”(learning)及二者之間的互動機制。

三、基礎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學習論

對質量反思翻譯課程中的基礎英語教學體系來說,應具有“教育”的理念,重視相關知識和人文素養等模塊的設計與實施,不僅需要開設人文知識課程,也應開設自然科學類的入門課程,真正提高未來職業譯員/譯者的全面素質。同時指出:翻譯教學要較穩步健康地發展,必須首先對教育體系構架有一個全盤設想,把各層次的翻譯教學準確定位,使之盡量與國際翻譯教學體制接軌,再根據這些定位分別制定和實施各自的培養目標與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使培養的人才符合國際要求。關于現代教學主體問題,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問題。教師中心說與學生中心說均各執一端。學生主要不是以客觀事物為認識的主要對象,而是以課程教材為中心去認識客觀世界。教授活動與學習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居于不同的地位。在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兩個主體: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而主體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以滿足其需要的現實的人,只有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發揮了主體性的教師和學生,才是真正的教師主體和學學生主體。離開了現實的教學活動,就無所謂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教師的主體性體現教師主體對學生主體的主導作用上,學生的主體性表現為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學過程就是教師主體對學生主體的主導。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教師主體主導學生主體,學生主體接受并超越教師主體的主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主體間性關系。

四、結語

總之,質量反思翻譯課程論應以全面而扎實地提高翻譯專業方向學生的素質為主導指向與終極追求,我們要實現大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全面創新,將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同步推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大步進行翻譯方向的課程改革創新,確實是我們當前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传媒mv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免费| 日韩制服丝袜电影|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 亚洲天堂一级片| 狠狠操.com| 医生女同护士三女|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jizz免费观看视频|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精品1州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 |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日韩无套内射视频6|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换性|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特级毛片aaaa级毛片免费|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美女翘臀白浆直流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韩国伦理s级在线| 在线观看的网站| www久久com|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中国speakingathome宾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