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5 11:24:0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工程建設監理的基本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Keywords: Accessibility, Low-carbon Society, Urban Form, Spatial analysis, ArcGIS,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1. Introduction
A large amount of green house gases (GHGs) have been exhaust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human activity, and the re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oad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daily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 A Low-Carbon Society (LCS) [1] is a society which has a minimal output of GHGs emissions into the biosphere, but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CO2.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GHGs emissions, Man-made CO2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immin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lthough the city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global GHGs emissions, they also form a one of component of the solution. TAKAHASHI M. (2005)[2] indicat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nd investigate a mid/long-term action projects on municipal level, such as the urban morphology, traffic system, land use change, etc. to achieve a low-carbon society. Some of the frequently proposed strategies such as more efficient use of fuel, improve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of citize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r free day’ were put forward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areas. In Japan, four types of representative strategies were approached for realization a low-carbon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social system, maintena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natur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mplement the low-carbon lifestyl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the genetic strategy concerning biomass resources was promoted [3].
With the large commercial facilities moving to the outskirts and the decreasing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er, the vehicle usage and the environmental load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iming at building a low-carbon city in Kumamoto City, there are three key strategic guidelin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n aspect of urban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related urban structure between downtown and sub-center residential area,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vitasphere where daily life can be managed with on foot and the bicycle, and the inhibition of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4].
Ye J. & IKI K. (2011) indicated that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gion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lifestyle of daily activity was evaluated. Ye J. & IKI K. provided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feature and CO2 emissions per person or total.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under a precondition of taking full account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high feasibility to achieve LCS with less CO2 emissions by adjusting the city's social structure and urban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5]. Study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low carbon city becomes a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accessibility to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of Low-carbon urban structure in Kumamoto city and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2. Study area
The capital city of Kumamoto Prefecture, Kumamoto city located on the center of Kyushu Island in southwestern Japan is. It is well known for being the site of Kumamoto Castle, one of the finest castles in all of Japan. As a city designated by ordinance, Well-developed local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s provid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It covers 389.53 km2 total area, has about 730000 populations (March 1, 2010) with the 1,880/km2 density.
3. Methodology
The data sets used in this study comprise Road Network data,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data (2005), the location of the existing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data in the study area, had been digitized.
3.1 Spatial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ANET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the spatial analysis in Kumamoto city. SANET is a Plug-in Program developed by the SANET Team (leader: Atsu Okabe), Tokyo, Japan, which statistically analyzes spatial patterns of events that occur on/alongside networks [6]. As ArcGIS-based tools for analyzing events that occur on or alongside a network, it provides specific information on 2D and 3D. Three tools are used in this study: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Global auto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and Global cros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estimates the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events (can be seen as a point) emerge from a network, over or alongside, especially it can be showed on 3D by ArcScene. Global auto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and Global cros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are two tools test the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 (CSR) hypothesis in terms of the shortest-path distance from every point in a given set of points placed on a given bounded network to its next nearest point in the set [6].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global auto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calculates by the nearest neighborhood distance method on network. The global cros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a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al nearest neighborhood distance method. The CSR hypothesis is a basic theory on Spatial Point Patterns research.It assumes that points follow a 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over the study area independently and iden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network.
3.2 Accessibility by Network analysis.
Accessibility refers to a degree of accessing to a site, which requires a device, service or facilities available to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in city environment. Network Analysis by ArcGIS, provide a method to measure the terms of travel time, distance, or any other impedance on the road network. The common network problems such as finding the best route across a city, the closest facility, identifying a service area around a location can be solved by this tool. It measures the cost of traveling between incidents and facilities and determines by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impedances, reported by shortest distance on road network. In this study, we chose the shortest path analysis and the option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arrangement model. The shortest path used for analysis is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the housing unit to the service facil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the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locate service facilities include two parts, the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facility and how many optional network faciliti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In this study, we indicated less than 800m is the vitasphere where daily life can be managed with the bicycle and 400m sphere on foot.
3.3 Proposal for the Location Plan
The proposal for the location plan is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the shortest path analysis derived from the network analysis. The following point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new facility location plan.
1) Ba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different facilities in each wards in Kumamoto city, “fixed facility” (like store, long-term service at an immovable space) and “mobile facility” (mobile vendition car, short-term service at a movable space) are considered on proposal for the location plan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in those area.
2) New service facilities will be considered and located in housing lots or vacant lots to reduce cost and CO2. Based on these visions, the new location plan is shown by the GIS.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1 Spatial analysis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 two type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were conducteds by using ArcGIS Network Analysis, the normal one on 2D and spatial one on 3D along the Network (bus route). As convenience store for example, Kernel density in central city is higher than others wards, on the East ward and North ward, the density of convenience store follow a gourd-shape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us line routeNetwork Kernel Density of Supermarket, monetary facilities, Medical facilities in Kumamoto City also follow a gourd-shape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us line route.
According to the CSR hypothesis,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random or clustered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point patterns can be processed on the bounded network. The result of Global auto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and Global cros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is showed on Fig.1. The blue curve indicates the observed curve; the red curve indicates the mean value under the CRS hypothesis; the green and pink curves are, respectively, the upper and lower envelop curves under the CSR hypothesis. If the observed curve is i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envelop curves, we cannot reject the CSR hypothesis with 0.95 confidence level. In this case, the observed curve is above the upper envelop curve for distances more than 800m, and hence we reject the CSR hypothesis with 0.95 confidence level in that distance range. That means less than 800m the distribu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s is randomness but in the range 800m -1600m is tend to be clustered.
Global cros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ethod, tests the CSR hypothesis in terms of the shortest-path distance from each point in a given set to its nearest point. In general, there are two type of points, A and B. Type B points assumed that events are provisional terms, while type A points are steady-going over time. In this study, the former points are convenience stores and the latter points are Bus stations. In the above example, the observed curve is above the upper envelop curve for distances less than 700 m, and hence we reject the CSR hypothesis with 0.95 confidence level. The convenience stores tend to cluster around Bus stations in this region.
Fig1. Result of Spatial analysis of public facilities
4.2 Accessibility to locate facilities
As the result of accessibility of Kumamoto city, about 83% (rand 4and 5, 141000) people in central ward have high accessibility to access the different facilities without Kurokami and Izumiminami school district. In North ward, about 35% (52000) people live in the area with very lower accessibility except the Ueki and Musasikaouka school district, where is located around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center. Refers to different service facilities, about 78% people live in area with less than 800m the distance to convenience stores, and about 22% people live in area with more than 4 optional network facilities in the range 800m.
4.3 Simulation of location plan
Two type facilities (fixed facility and mobile facility) are considered on proposal for the location plan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in low level area. As fixed facility (supermarket) in housing lots for example, the accessibility of supermarket is improved from 71.2% to 88.5% who live in the area with less than 800m the distance to supermarket.
In case of mobile vendition car in Kawaguchi school district in West ward, before mobile vendition car was adopted in this area, all most people was difficult to access the supermarket otherwise unless he or she walking more than1200m. It is very inconvenience, especially for older persons. After mobile vendition car was adopted, more than 1700 people can access the vendition car easily than before In addition, we assume that the car move in regular time along a certain route, then the effect of accessibility improving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
5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d a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urban structure in Kumamoto city and a proposal on how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form was conducted. Methodology on accessibility research of Public Facilities on Low-carbon Urban Form was established. GIS tools were applied to develop a method to measure and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for Low-carbon urban form with less distance of each trip and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The proposal for the Location Plan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accessibility of facilities in Low-carbon urban structure in Kumamoto city base on the vision using the vacant hous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using vacant house proposal will be discussed more and more in Japan in future. In the future study, slope and width of Net roadwork will be considered to assess the accessibility in Kumamoto city.
[Reference]
1)Maatta-Juntunen, H., et al. Using GIS tools to estimate CO2 emissions related to the accessibility of large retail stores in the Oulu region, Finland. J. Transp. Geogr. (2010), doi:10.1016/j.jtrangeo.2010.03.001
2)TAKAHASHI M., DEGUCHI A., NISHIKAWA H..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CO2 emitted by person trip–Case study of Fukuoka cit. J. Archit. Plan. No.588. 2005:103-109
3) The guideline of Low–carbon society planning. Tokyo: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 2005.8
4)Low-Carbon Kumamoto city strategic Plan 2010.3
kumamoto-ondankataisaku.jp/approaches/document/main.pdf
5)YE J., IKI K., HOMMA R.. Research on urban structure towards a Low-carbon socie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Person-Trip in Kumamoto city. The 34th AIJ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symposium. 2011:121-126.
關鍵詞:工程建設 監理工作 重要性 目標特點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實施全過程監理,不僅包括施工前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監理,還包括建設項目的前期決策研究階段、勘察和設計階段以及維護保修階段的監理工作。對于一個完整而規范的建設項目系統工程而言,每一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工程建設監理的重要性
實行建筑工程監理是我國工程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工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要改革,是工程建設領域里的重要機制之一。
監理工作貫穿于工程建設項目的始終,包括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建設項目實行法人責任制,加大了項目法人對建設項目管理的責任和風險,這就要求有一批既掌握專業知識、又懂得管理的專業人員,來協助建設項目法人,從項目投資、設計圖紙到招、投標施工承包、竣工結算,對項目建設全過程進行管理。這樣在基本建設領域就需要一支具備雄厚的技術力量,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工程技術、人才結構、項目管理體系等方面具備綜合實力職業化的項目管理隊伍。項目管理企業只有具備了上述素質,才能為投資方提供專業化、科學化的管理。做為項目管理的一支最基礎,最重要的代表業主方利益的職業化管理隊伍,工程監理在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壯大,已成為基本建設領域施工階段項目管理三大主體之一,取得了建設領域法定的地位,在基本建設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建設監理的目標
工程建設監理主要包括三大控制目標:工程進度控制目標、工程質量控制目標和工程造價控制目標。在監理工作中質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但是另外兩方面也不能因為重視了質量的監理而被忽視。對于工程的質量,影響的因素比較多,因此就要求在對質量進行監理時,要嚴格的按照合同上的要求對于影響工程質量的各種原因進行動態控制,包括對施工人員、施工方案、施工環境、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等,只有嚴格的按質量標準進行控制,才能使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使工程建成后能安全可靠的使用。
三、工程建設監理的依據及特點
3.1工程建設監理的依據
合同是建設單位和各參建單位的合作基礎,規定了雙方權利和義務。因此,參建各方都需要嚴格的執行合同,這些合同的條款和所規定的技術規范等都是工程建設監理的依據,他們各自緊密聯系的同時也起著不同的作用,一般的建設合同都有具體條款規定了監理的工作(直接體現了監理工程師的法律地位),而規定的技術規范則直接作為質量管理的依據和手段。
3.2工程建設監理的特點
實行工程監理是國家通過引進外國先進的管理觀念而進行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的重要一步,是對工程建設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傳統的管理方法相比,工程建設監理有著很多的特點。
首先監理工程師是依法監理,其工作受法律保護。這與傳統的建設單位內部管理有根本的區別。其次工程監理是一種對工程全過程的、系統的科學管理,這也與傳統的內部監督部門偶爾的抽查有著根本的區別,通過全過程的監理對工程建設的質量等方面就能夠實現有效的控制。最后工程建設監理工作與工程款的支付直接聯系到一起,工程質量的好壞就能直接關系到了施工方的收益,這是工程監理制度最大的一個特點,按照建筑法規定,監理工程師驗收不合格不予支付工程款,這從根本上給予了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的否決權,有效確保了工程建設的質量。
四、工程建設施工階段的監理
工程建設監理是對工程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理,在各方執行合同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著工程建設的監理,一般根據工程建設的施工過程,習慣性的把工程建設的監理分為三個階段。
4.1施工準備階段的監理內容
這個階段監理工作的重點是預控,主要審查施工單位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重點包括組織方面:審查質量、技術、安全管理體系是否能夠滿足工程的需要,單位和人員資質是否符合要求;技術方面: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是否滿足國家強制性規范的要求,要進行圖紙會審將問題解決在施工之前;其他還包括審查材料、施工設備、施工環境和施工人員組織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屬于主動監理,這階段的工作最能體現著監理工程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4.2施工階段的監理內容
這個階段是工程建設的主要過程,而工程建設的質量如何,一般也主要取決于這個階段。因此對于這個階段的監理尤其重要,一定要保證各方都按照合同規定的施工計劃執行,對于這個階段,一般都要對施工工藝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施工中使用的各種現場混合攪拌的材料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每個小項目完工后質量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監理。最后還應該檢查工程建設的質量情況,在檢查時間和檢查的密度上應該盡量的加大,以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
4.3工程建設完工驗收階段的監理內容
這個階段是完工驗收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對工程建設的質量進行驗收,對工程建設的整體做出評價,在驗收后判斷工程的建設是否符合合同所規定的技術標準,如果合格就應該盡快的簽收。
對于工程建設的監理是一個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監理,因此上面的三個階段都要嚴格的執行相關的標準,而為了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應該把監理的重點放在1、2兩個階段,尤其是第2個階段,盡量把工程建設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施工前或者施工時解決掉,而不是等工程建設完成后再去解決這些問題。
五、工程建設監理的程序和方法
5.1工程建設監理的程序
工程建設監理的程序是工程合同中為了保證在工程建設監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的條款,這些條款詳細的把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的工作步驟都變成了正式的規定,所以相關的人員都必須嚴格的去執行。目前,我國采用較多的工程建設監理程序有施工監理程序和質量管理程序兩種,而前者主要是在技術規范方面,根據合同和相關的技術規范編制的,如果執行的好,就可以有效的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而后者是一個完整的管理程序中的一部分,在質量管理的同時還應該配套上合同管理和進度管理以及計量與支付管理的程序。
5.2工程建設監理的方法
工程建設的監理是根據相關的合同條款和技術標準。對于工程建設中的每個地方都進行嚴格的監理,以使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都能達到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要使工程建設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在進行工程建設監理時要重點對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理,而質量的監理主要就是施工工藝,所用的原材料、施工設備和工程完成后的質量。為了使工程建設監理達到保證質量的目的一般都采用下面一些方法:
①檢查工程建設的過程
檢查是一種主要的控制工程建設質量的方法,監理人員全天候的在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或者通過頻繁的抽樣檢查來判斷工程建設的質量是否符合相關合同的規定,并判斷是否會有工程事故發生,通過這些檢查和巡視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設的質量。
②對工程建設進行試驗
檢查可以督促施工的進度和保證施工的進度,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判別這個工程建設是否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而判斷工程的質量是否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一般都要通過實驗室或者現場的一些實驗來得出結果,因此,實驗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理控制工程建設質量的方式。
關鍵詞: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并行管理
一、項目管理和建設監理兩種管理模式的異同
1.不同點。(1)定義不同。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是以工程建設項目為對象,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為了最優地實現工程建設項目目標,根據工程建設項目的內在規律,對從項目構思到項目完成(指項目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確保工程建設項目在允許的費用和要求的質量標準下按期完成。工程建設監理是指具有相應資質的工程監理企業,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和授權,根據國家批準的工程項目建設文件,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和工程建設監理以及其他工程建設合同,綜合應用法律、經濟、組織和技術手段,對工程建設參與者的行為和他們的責權利進行必要的協調與約束,確保建設行為的合法性、科學性和經濟性,使工程建設投資活動好快省地進行,取得最大投資效益的微觀監督管理活動。(2)范圍不同。現階段工程監理的范圍僅限于項目施工階段,而項目管理則是對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管理。(3)內容不同。在建設工程委托監理合同中雖然明確說明了工程監理的工作內容要是三控兩管一協調,但在中國現行階段,工程監理工作的內容主要是對投資、進度、質量進行控制,而且投資控制往往由業主自己或委托別的造價咨詢單位來進行;項目管理則涉及業主項目管理的所有方面,如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4)與業主關系的定位不同。監理單位與項目法人是委托關系,監理單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項目管理則完全代表業主的利益,是業主忠實的顧問和助手。
2.相似點。(1)范圍。項目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并控制包含在項目范疇內的工作內容,并對其他項目管理過程進行指導。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內容與范圍是對工程建設的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以及竣工驗收和保修階段的全過程進行管理,與工程監理的內容是一致的,只是現階段中國工程監理主要側重于工程建設的施工階段。(2)時間。時間管理也經常被稱為進度管理,它是控制項目時間的關鍵一環。與此同時,時間管理應通過確定、調整合理的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在滿足項目時間要求的情況下,使資源配置和成本達到最佳狀態。項目管理的進度管理與工程監理在項目進度控制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從總體上看是基本一致的。(3)成本。項目管理對項目成本管理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常可以分以下四步進行:制訂資源計劃、成本估算、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工程監理對投資控制的主要思路也是將實際支出與計劃投資進行比較,再結合項目實際進度進行調控。這一基本思路與項目管理十分類似,但是由于管理體制不同,特別是項目財會管理水平的差異在實際運作中,要與其接軌尚需時間。(4)質量。在工程建設監理過程中,質量控制是監理工程師最為重視的一個方面,一般都是從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的高度來控制和規范項目團隊中各方的行為。項目管理在關于項目質量管理的內容中指出,其基本方案旨在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9000質量體系標準與指南中提出的方案中相一致。因此,項目管理與工程監理在質量管理方面的指導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二、項目管理和建設監理并行管理的組織結構模式
由項目管理公司業主行使部分權力,為業主方提供決策支持,增強項目最高決策者對工程項目的各項目標。它一方面與業主簽訂合同,另一方面與施工總承包商、建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和投資控制單位簽訂合同。建設監理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應置于項目管理公司的領導之下,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建設監理通過與系統內部的組織協調和系統外部的組織協調,使影響監理目標實現的各方主體有機配合,使監理工作實施和運行過程順利。
三、建設工程施工階段開展并行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項目管理與建設監理在建設工程施工階段中的職能分工
施工階段是建設監理的主要工作階段,從程開工到竣工驗收,監理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項目管理方在合同管理及工程管理協調方面具有優勢,但尚無成熟的模式,特別在投資控制、質量控制、進度控制等方面還達不到監理現有的管理水平。
(二)項目管理與建設監理在建設工程施工階段中的關鍵工作
1.對施工總包單位的管理。(1)質量方面。先由監理方提出審核意見,再報送項目管理方確認后進行實施,要加強現場參與意識,對主要原材料的監督管理主要由監理方負責,項目管理方還需要有準對性地加強參與各方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的應用、控制以及監督,確保質量目標的全面實現。(2)進度方面。除施工總進度外,要求施工總包單位編制周進度計劃,突出關鍵工作,找出重要控制節點。監理方先審核,如有需要協調的進度事宜和修改意見應報送項目管理方,由項目管理方在周例會上統一處理。對工期緊張的項目,項目管理方可事先要求總包單位提出確保進度完成的前提配合要求和其他需求(如設計圖紙到位、業主指定設備的采購等)。(3)投資方面。建設項目費用控制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質量、進度、費用三大控制的重點之一,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其主要任務是在確保工程質量目標和工期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采用技術的、經濟的和組織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對費用進行控制,將項目費用控制在限額范圍內,使建設項目投資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4)工程變更方面。項目管理方既要考慮變更的合理性,又要考慮變更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對合同的影響,并就擬變更的部分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權衡其對項目的工期、投資、質量的影響,及是否會引起索賠等,同時尊重業主的意愿。
2.對分包單位的管理。原則上分包單位統一由總包單位管理,但對于部分專業分包單位,其施工方案的確認,進場時間以及施工計劃和現場管理等,都應由項目管理方出面統一與相關單位協調后進行管理。
3.建筑材料和設備的采購管理。建筑材料和設備的采購與供應是施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項目管理方應負責制定主要材料和設備的采購計劃,以指導具體的采購工作。
4.合同管理。項目管理方的工作重點是協助業主提前確定部分合同上未明確的工作界面的劃分,項目管理方負責妥善處理施工中的索賠事件,建設監理應基于現場的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配合確認工作。
5.關系協調。項目管理方應做好施工總包單位與甲方之間的協調工作,如勞動力的協調、幫助分包單位落實進度款等。同時做好工程參與各方之間的協調工作,以保證項目正常有序地進行。
6.組織工作。項目管理方負責組織好各類工程會議,如設計交底會、專家專家論證會、質量事故專題會、材料確認會等。
7.HSE管理(健康、安全、環保管理)。工程建設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實際進度和質量,監理方必須指派專職安全監理工作工程師實施現場安全監理工作,做好現場安全文明環保施工的監督工作,保證施工對周邊環境不造成影響以及出現嚴重工程事故。四、項目管理與建設監理并行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下面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1.項目管理與建設監理強勢部分的結合。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建設監理的強勢部分,項目管理在這部分的介入應當慎重,取代監理不是明智的選擇,對監理工作過多干涉只能導致職責和權力的交叉與重疊,會使承包商無所適從,影響監理開展現場工作。項目管理不應把自己在質量控制的環節上和建設監理等量齊觀,應代表業主對建設監理的質量控制進行宏觀控制,以合同和組織手段支持監理的工作,以建設監理的成熟系統保證設計文件和規程規范的落實,實現項目管理和建設監理的有機結合。
2.項目管理與建設監理弱勢部分的結合。在建設監理制度的某些環節,監理介入很少,在部分環節的控制有名無實,形成建設監理的空檔和弱勢部分,如設計階段的管理,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等。這些環節的市場需求是項目管理制度發展的契機,項目管理應代表業主,利用參與項目前期工作的優勢或獨立開展工作,或對監理的工作進行指導,以項目管理理論形成對上述環節進行控制的操作流程。隨著項目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化和發展,項目管理在這些環節上的特殊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將得以體現,轉而成為項目管理的強勢部分。
3.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建設。項目管理公司是智力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行業、項目管理單位最主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工程咨詢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術、能力和職業道德。人力資源將是項目管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影響成效的最主要的因素,項目管理公司應該把人力資源建設當做重點,不能簡單地把監理公司的人員全部轉入項目管理公司,要根據項目管理服務的特點來組織公司的人力資源。中國目前監理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較多,知識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法律、經濟和管理知識,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有很大的空檔。中國項目管理目前亟須充實既能掌握和熟悉國家政策、經濟法律和法規,同時又精通一定專業領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熟悉市場調查和預測分析人才,善于經濟評價和風險分析的人才,具有技術創新意識的人才,熟悉運用國際慣例,能夠進入國際咨詢市場參與競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成虎.工程項目管理:第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張向東,周宇.工程建設監理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楊文士.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關鍵詞:施工監理 項目管理
前 言
工程建設階段,包括工程建設的投資決策階段、勘查設計招標階段與勘查設計階段、施工招標與施工階段(包括設備采購與工程質量保修)。而工程建設施工階段是工程建設最終的實施階段,是形成建筑產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階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壞對建筑產品優劣的影響是難以更改的。《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根據我國工程監理開展實施的實際以及積累的經驗和做法,規定了我國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的范圍,對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提出要求,做出規定。
本文針對我國工程建設委托監理的階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設施工階段的現狀,聯系多年工程監督的實踐,淺析工程監理與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與業主以及與承包商的關系,如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開展監理業務等方面,談談工程建設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的位置、權力以及開展監理工作必須面對的幾個基本問題。
由于對監理理論學習研究不夠,工作實踐經驗有限,在文中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第一章
擺正位置
做好工程建設監理
工程建設監理是建設監理單位接受業主的委托和授權,根據國家批準的工程項目建設文件、有關工程建設法規和工程建設監理合同以及工程建設合同所進行的旨在實現項目投資目的的微觀監督管理活動。監理活動,根據業主的委托,它既可以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各個階段,也可以是工程建設的某個階段。不論是參與那個階段的工程監理, 建設監理單位都要確立地位、擺正位置,才能有效地開展和搞好工程建設監理的工作。
1.1 明確工程建設監理與政府工程建設監督的性質,確立監理工作的地位
1.1.1 政府建設監督的性質
⑴、強制性與法律性
政府有關機關代表社會公共利益對建設參與及其建設過程所實施的監督管理是強制性的,被監督者必須接受。而政府強制性監督的依據是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國家或其授權機構頒布的技術規范、規程與標準,因而又是法令性的。它主要通過監督、檢查、許可、糾正、禁止等方式來強制執行。
⑵、全面性
政府建設監督包含對社會各種工程建設的參與人,即建設單位、設計、施工和供應單位及他們的行為監督;又貫穿于從建設立項、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直到交付使用全過程重的每一階段。因此政府建設監督的對象范圍和內容都是全面的。
⑶、宏觀性
政府建設監督雖然全面,但其深度達不到直接參與日常活動監理的細節,而只限于維護公共利益、保證建設行為規范性和保障建設參與各方合法權益的宏觀管理。
1.1.2 工程建設監理的性質
⑴、服務性
在工程建設工程中,監理工程師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設方面的豐富知識、技能和經驗為業主提供智能管理服務,以滿足項目業主對項目管理的需求,它所獲得的報酬是技術服務性報酬,是腦力勞動報酬,也就是說工程建設監理是一種高智能的有償技術服務。它的服務對象是委托方——業主,這種服務性的活動是按照工程建設監理合同來進行的,是受法律的約束和保護的。
⑵、獨立性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監理單位是獨立的一方,它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公司受業主的委托去履行服務的,與業主、承包商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橫向的,我國有關法規明確指出:監理單位應按照獨立、自主的原則開展工程建設監理工作。
為了保證工程建設監理行業的獨立性,從事這一行業的監理單位和監理工程師必須與某些行業或單位斷絕人事商的依附關系及經濟商的隸屬關系或經營關系,也不能從事某些行業的工作。我國建設監理有關法規指出:“各級監理負責人和監理工程師不得是施工、設備制造和材料、構配件供應單位的合伙經營者,或與這些單位發生經營隸屬關系,不得承包施工和建材銷售業務,不得在政府機關、施工、設備制造和材料單位應聘。
工程建設監理的這種獨立性是建設監理的要求,是監理單位在工程項目中的第三方地位所決定的,是它所承擔的工程建設監理的任務說決定的。因此,獨立性是監理單位開展工程建設監理工作的重要原則。
⑶、公正性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監理單位一方面要嚴格履行監理合同的各項義務,竭誠為業主服務,同時應當成為公正的第三方。也就是以公正的態度對待委托方和被監理方,特別是當業主和承包商發生利益沖突時,監理單位應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公正地加以解決和處理。
⑷、科學性
建設監理單位是智力密集型組織,按國際慣例,社會建設監理單位的監理工程師都必須是有相當學歷,并有長期從事工程建設工作的經驗,精通技術與管理,通曉經濟與法律,經權威機構考核合格并政府主管部門登記注冊,領取證書,方能取得從業資格。因此,監理工程師是依靠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進行項目監理的技術人員。
1.2 認清工程建設監理與政府建設監督的區別,擺正監理工作的位置
工程建設監理與政府建設監督的區別
序
號
區別項目
政府工程質量監督
工程建設監理
1
性質不同
強制性與執法性。
委托性的服務活動。
2
工程范圍不同
貫穿于建設的全過程,即從建設項目立項開始到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工程建設監理的工作范圍伸縮性大。它因業主委托范圍大小而變化,如果是全過程監理,其范圍為從工程立項開始到工程竣工后的保修期內的各個階段。如果是施工階段監理,其范圍一般是施工階段及工程保修期。
3
工作依據不盡相同
以國家、地方辦法的有關法律和工程質量條例、規定、規范等法規為基本依據。
不僅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還要以建設監理合同為依據。
4
深度、廣度不同
對工程項目進行的宏觀性的監督、檢查、確認。
對工程項目進行的微觀性監督、檢查與控制。在控制過程中既要做到全面控制,又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它需要連續地、持續地貫穿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
5
工作方法、手段不同
側重于行政管理方法。
主要利用經濟管理方法
1.3 熟悉政府建設監督機構的職責,積極努力地完成監理任務
在工程建設施工階段,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督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來完成。2003年以來,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重點,由過去的施工過程接近于微觀的全程監督、工程質量核定的職能,轉變為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對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履行質量責任的行為以及工程實體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監督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宏觀控制的行政執法行為。因此,工程監理人員要了解、熟悉政府對工程監督的內容、規定,才能有效地開展監理工作。
1.3.1 工程監督機構監督工作的主要內容
按照現行規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內容主要有:
⑴、對參與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勘查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等責任主體和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履行質量責任的行為的監督檢查;
⑵、對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檢查;
⑶、對施工技術資料、監理資料以及檢測報告等有關工程質文件和資料的監督檢查
⑷、對工程竣工驗收的監督檢查;
⑸、對混凝土預制構件及預拌混凝土質量的監督檢查;
⑹、對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調查取證和核實、提出處罰建議或按委托權限實施行政處罰;
⑺、提交工程質量監督報告;
1.3.2 明確工程建設監督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熟悉工程監理工作的重點。
在工程建設施工階段,房屋建筑工程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在基礎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樁澆筑,地下連續墻、土釘墻、后澆帶及其他結構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澆筑,卷材防水層細部構造處理,鋼結構安裝;在主體結構工程方面包括:梁柱節點鋼筋隱蔽過程,混凝土澆筑,預應力張拉,裝配式結構安裝,鋼結構安裝,網架結構安裝,索膜安裝等。這些關鍵部位、關鍵工序,既是工程監督機構對工程監督宏觀控制的重點,同時也是監理單位微觀監理的重點。
1.3.3 了解、熟悉工程隱蔽驗收的程序,正確履行監理職責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應當通知建設單位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建設工程監理規范》中規定:“對未經監理人員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工序,監理人員應拒絕簽認,并要求承包單位嚴禁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監督機構應抽查監理單位“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實施旁站監理情況”。根據上述規定及相關要求,工程的隱蔽程序為:①施工單位自檢合格——②報驗申請——③監理檢查驗收——④驗收合格——⑤同意進入下一道工序——⑥施工單位通知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⑦現場檢查或隨機巡查或不檢查。程序①~⑤為工程隱蔽的基本程序,⑥為法定程序,⑦由監督人員根據隱蔽部位的重要性、施工質量情況,采用現場檢查或隨機巡查等方式,檢查人員施工質量,并視情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監督抽查的同時還要抽查監理的旁站記錄。所以,監理人員在監理過程中,除了要按照基本程序,完成隱蔽前的質量檢查外,還要監督施工單位完成法定程序的工作,同時做好各個程序監理記錄。
第二章 贏得信任 充分行使監理職權
監理與業主的關系,是委托和被委托方的合同關系。很多成功的監理實踐證明,監理目標的順利實現與能否取得業主的信任和支持、與業主的協調的好壞,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監理單位、項目監理部、監理工程師、監理人員在工程監理的實施過程中,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監理的業績,充分贏得業主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合理、充分地行使業主所授予的權利。
2.1 嚴格內部管理,加強項目監理機構素質建設是贏得業主信任的基礎
2.1.1 加強行風建設。我們知道,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反映,都是公司經營理念的一種寫照。要干好一個項目,內部首先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來指導工作、規范行為、明確職責、同時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項目監理部在開展監理工作的同時,要建立和健全項目監理管理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及工作標準,形成工作例會制度、對外行文審批制度、監理資料及技術文件管理規定及監理知識、專業技術的學習和績效考核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生活管理制度等。這是干好工作的基礎,它從側面展示了監理人員的工作精神,是所在公司行風建設的一個窗口。
2.1.2 健全完善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一要建立各級負責人的連帶責任制度,公司領導對總監,總監對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對一般監理人員,不僅要負技術的連帶責任,也要負管理連帶責任,這樣將責任層層分解,各級有份,對避免出現違規行為有較好的作用。二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由公司制定規范的信息反饋表格,取得甲、乙雙方對監理人員的監督。還可以建立巡視督查機制,設置專人對各項目,各工地監理人員進行隨機巡查。從而既可提高業主和施工方對監理單位的信任度,又可約束監理人員守法從業。三要建立考核制度:制定對項目監理的每位成員的考核目標,量化考核內容,依據目標完成情況,實施以項目為單位的獎懲,增強監理人員的責任心。建立完善這些制度和機制,可以挖掘潛力,激發從業人員的責任感,提高其競爭意識,有利于監理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
2.2 強化監理深度和力度,力爭控制目標的實現是贏得業主信任的保障
2.2.1及時、適時及做好施工圖的熟悉、審閱工作。
施工圖是對設備、設施、建筑物、管線等工程對象物的尺寸、布置、選材、構造、相互關系、施工及安裝質量要求的詳細圖紙和說明,是指導施工的直接依據。“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工程建設用的施工圖是“具體圖紙”,其審點是:施工圖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規程、標準、規定的要求;圖紙是否符合現場和施工的實際條件,深度是否達到施工和安裝的要求,是否達到工程質量標準;對選型、選材、造型、尺寸、關系、節點等圖紙自身的質量要求的審查。多年的時間證明,通過審查的施工圖,整體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提高工程質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同時要看到,施工圖的審查是“紙上談兵”,諸如:樓梯梯段凈高不足、樓梯平臺凈寬不足等違反強制性標準、不符合規范規定且影響使用功能的設計疏忽,也時有發生。因此,監理單位在收到全套施工圖紙后,監理公司要組織各專業監理工程師認真審閱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熟悉圖紙細節,明確工程監理的關鍵部位,對控制目標進行分解,編制分項工程、關鍵部位監理旁站規劃及實施細則。在施工圖審閱和監理時,要克服和消除“按圖監理就可以”的思想。若存在設計疏忽,項目監理部要能事前發現或在工程隱蔽前發現、協調處理。不能等到即成事實,再用“施工圖已經審查并批準,承包商按圖施工,我們按圖監理”等托詞,搪塞了事。一旦出現需要采取事后補救的情況,雖然主要責任在施工方,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監理的業務水平、監理的深度、事前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2.2.2質量是工程項目的核心,質量控制是監理工作的重心。工程項目質量包含工作質量,而工作質量包含諸如社會調查等的社會工作質量及生產過程工作質量,工程項目質量的好壞是各環節、各方面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而不是單純靠質量檢驗檢查出來的。為此,應該從提高工作質量入手做好質量控制。材料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對材料的控制,堅持先會同業主、承包方共同考察,優選供貨廠家,主要材料進場要具備正式的出廠合格證和材質化驗單,同時原材要求按規范規定嚴格取樣送檢,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進場。對于混凝土配比要求嚴格計量,當采用現場攪拌時,砂、石要計量過磅,并隨時抽查。當采用商品混凝土時,要注意抽檢塌落度是否符合配合比設計的要求,要注意觀察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如2003年,某市某攪拌站攪拌計量用的微機曾經連續多日出現故障,并先后供給10個工程近5000㎡的樓板,最后一個工程剛澆注10m3,就被現場監理人員發現并及時通報供應商。該工程發現及時,未帶來太大的經濟損失。而其他發現不及時的工程,事后有的采取返工處理,有的采用加固補強。僅此次事故,商品混凝土供應商和承包商的直接經濟損失200多萬。此次事故,若能及時發現,就會將損失降低到最大的限度。
2.2.3 合理化建議 充分贏得業主的信任。
工期緊、投資大是一些大工程項目的特點,在不影響結構、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如果能通過向業主提出合理化建議,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無疑會帶給業主更大的驚喜。為此,應該積極利用合理化建議對設計、施工中不合理的部位與各方協商。
轉貼于 第三章
理順關系 正確行使監理職能
監理方與承包商的關系既是監理與被監理的關系,同時也是合作關系。建筑產品是承包商生產出來的。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承包商服從監理方,一切施工資料、施工組織方案、進度計劃都必須報監理方。監理工程師對質量的、進度和投資的控制都是通過承包商的工作來實現的,要使監理工程師下達的指令,都能讓承包商不折不扣地堅決執行。所以,協調好與承包商的工作,讓他們理解、支持監理的工作,執行監理發出的工作指令,是監理工程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3.1 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嚴格按規范、規程辦事,講究科學態度。監理工程師在監理工作中應強調各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建設工程總目標;應鼓勵承包商將建設工程實施狀況、實施結果和遇到的困難和意見向他匯報,以尋找對目標控制的干擾。雙方了解得越多越深刻,監理工作中的對抗和爭執就越少。
3.2 經常召開溝通協調會,適時總結經驗,解決問題。監理工程師要根據監理工作開展、進展的情況,經常召開例會,及時總結管理、質量、進度等方面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并將取得的認真、嚴格、規范的工作成果,向業主通報,使業主了解監、建雙方的工作情況。
3.3 加強管理,嚴格驗收程序。監理是受項目業主的委托,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監督管理的社會組織。無論從隸屬關系還是從合同關系上監理都不應為施工單位承擔質檢工作。要求一切報驗都必須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現在許多質檢員變成了“聯絡員”,某一部位施工完成后,質檢員便去叫監理來驗收,監理驗收合格后就算合格。這無疑簡化了工程驗收程序,使自檢工作流于只作資料的形式。針對此類情況,監理每次驗收時,只要發現其不合格分項超出抽檢允許數量,就不要繼續往下進行驗收,要求其先進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次驗收,監理除驗收首次發現不合格項整改情況外,對所報驗收段重新全面抽驗。以此類推,直到抽驗合格為止。這樣可以避免施工單位只改正監理提出部位,而對其他部位不預檢驗及整改的弊病,從而督促了其質檢員認真驗收。
3.4 落實旁站制度,保證關鍵部位質量。監理工作的重點要放在事前控制,這是監理職能要求。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質量,監理人員要實行旁站、巡視或平行檢查,不能等到即成事實,待施工質檢報驗后,才“秋后算帳”,因為關鍵部位、關鍵工序一旦形成,輕則做返工處理(如鋼筋尚未隱蔽)影響工期,重則違反強制性條文,留下工程質量隱患或永久缺陷。如某體育館二層KL4⑶350×900的9m軸距框架梁,監督機構在隱蔽前抽檢時發現該梁支座節點第一排Φ25的負彎矩的長度未按軸距的1/3長度制作和安裝,因鋼筋全部安裝到位,施工單位按規范要求進行返工整改,不僅耗時8個工時,而且拖延了工期。如果現場監理人員落實了“梁柱節點鋼筋隱蔽過程”的旁站(巡視)制度,在該框架梁鋼筋就位前予以發現,施工人員整改處理就容易多了,而且不會延誤工期。
第四章 提高素質 有效履行監理職責
4.1加強人員培訓和交流,提高監理隊伍素質,是提高監理質量的有效途徑
實行監理行業準入制度以來,我國監理隊伍的相應專業知識和基本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從整體素質而言,仍然還不能適應監理市場的需要。一方面現有的監理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是從不同的專業轉換而來,多數來自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建設管理部門、大專院校或其他下崗單位的轉行或退休的監理人員,缺乏現場實踐經驗,他們文化層次高低差別大,有研究生,也有初中畢業,學歷相差懸殊,且文化水平偏低的占絕大多數;有高級工程師,也有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監理單位人員來源渠道多,社會閱歷以及知識結構不等,面對新型的監理而言,其智能結構、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等方面能完全適應監理工作的人員不多;部分由從事工程建設的勘察、設計、科研、施工等行業經過短期培訓和行業考試取得從業資格的,這些人在某個專業領域可以稱得上具有技術特長的專家,但對于需要既有專業之長,同時又要懂法律法規,懂經濟合同,懂管理,會協調的復合型人才的監理工作來說,就略顯不足。實踐證明,行業培訓和考試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這些人員還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夠等工作中遇到了新問題時,才去了解它,學習它,這樣就搞不好監控,工作陷于被動。如何由單一知識型人才轉化為復合型人才,如何跟上或超前于建筑市場的發展,這是擺在每個監理工作者面前的課題,也是項目總監和監理工程師必須過的關口。因此,要想適應監理工作,非下功夫努力學習不可。首先要向書本學習,盡快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經濟合同和相近相鄰專業的基礎知識,拓寬知識面,掌握從業的基本技能,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建筑市場的發展情況,增加憂患意識,自己加壓,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跟上建筑市場的發展,對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做到事前掌握了解。其次要在工作實踐中做有心人,以人為師,以事為師,加強自我鍛煉,注意摸索積累經驗,使從業能力逐步提高,打牢從業的基礎。
4.2 適時做好從業人員的不定期培訓。當今是新知識、新材料、新技術在各行業應用速度極快的時代,不斷更新思想,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技術是各行各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不更新就意味著倒退,就意味著等待淘汰。當國家對建筑業有新的法規、政策出臺時,當某種現象已經成為行業的通病或頑疾時,當某工程質量事故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后果影響極大時,當國家對建筑新材料的使用、推廣應用新操作技術,對規范、圖集作較大調整時,適時對從業人員進行短期的強化培訓,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種通過行業準入關就萬事大吉的思想萬萬要不得。
4.3 加強從業人員和從業經驗的交流。對監理從業人員不定期培訓,實際上也是一次交流經驗的過程。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參訓人員課上接受的是培訓,課下則是更多的相互交流。除此之外,可以設想監理單位之間、監理單位的同類人員實行有目的的交流,可以起到融會各單位經驗,提高監理單位綜合素質的目的;還可以利用現場會的形式,組織某類或某專業人員,參觀典型現場,觀摩典型材料(或印發典型材料),達到推廣經驗,共同提高的目的。
4.4 規范操作練好基本功是對監理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建筑產品是承包商生產出來的,監理業績和信譽是靠規范操作建立起來的。監理操作的內容很多,當前特別要重視規范承攬業務。市場競爭激烈,每一項工程都會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單位競相投標,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單位為了達到承攬工程的目的,采用一些不規范不正當的手段來提高競爭力,排擠別人,如采取主動降低收費標準的辦法或采用無限承諾的辦法以獲得業主的青睞,采用這種不正當的行為一會給業主留下不可信任的印象,影響整個監理隊伍的形象;二會給中標工程的實際操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留下禍根。要知道,低價承攬業務很難創出高質量的成果。沒有良好的成果是難以得到業主的認同的。低價的代價最后基本上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給所在單位的長遠發展設下了絆腳石。既然竟標,就按招標的要求去做,制定規范的文件、標書,依靠業績、資質和合適的價位等來爭得客戶,不搞暗箱操作,中標后填寫規范的合同書,不許做不到的承諾,也不放棄權利。合理價位的中標是規范監理的基礎,它為項目實際進程中的操作創造好的前提。
4.5 嚴格要求,把好資料真實關。工程質量等級的評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資料記錄,同時存檔的原始資料,是以后工程質量查證的主要依據。有些監理人員,對資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要求不嚴,平時不重視及時整理和積累,有的甚至到竣工時才向乙方催討,突擊湊數補漏,使資料整理不及時、內容不齊全,特別是缺乏真實性。這種不規范的操作方法,會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施工單位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本無可厚非,但總有個別人打監理的主意,揣度監理人員的工作特點和態度,尋找投機取巧和偷工減料的機會,如果監理人員缺乏吃苦的精神,要求不嚴,則很容易被施工單位鉆空子。他們有的對進場的材料故意晚報驗或不報驗,造成事先使用部分的事實,對監理說是甲方同意過,對甲方說監理已認可,制造空子;有的不管是什么工程項目都故意采取口頭報驗的形式,而事后報驗的資料就與當初的查驗有些出入,利用時間差能蒙混則蒙混;有的對一些試件試塊根本不試驗而參照上一批或其它工程所用材料資料直接填寫合格數據。可見,把好資料真實關,實際上就是要嚴把質量關。只要堅持規范操作,漏洞一般都可堵死,如對進場材料的擺放要求規范,懸掛標示牌,不試驗的堅決不準用,不合格的堅決清除出場,不聽信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的單方面理由;對材料、試件資料的真實性嚴格考察,必要時親自取件檢驗;對報驗的工程及時索要資料,核對后填寫認可通知。千萬不能采取聽任由施工人員填好,自已圖省事只簽字認可的做法,這等于自動為不合格工程放行。這樣做,雖然給自己找到了方便,但事實上降低了監理工作的水準,其結果是自毀前程,自斷業務。
1.1環境監理的發展歷程
世行貸款項目———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申獲成為我國引入“現代意義”上的環境監理工作模式的開端。從此,我國的環境監理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應付檢查到真抓實干的發展變化[1]。1995-2001年,開始階段:實現了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事后管理向過程管理、由單一環保行政監管向行政監管向與建設單位內部監管相結合的重要轉換。2002~2011年,探索階段:國家環保總局、鐵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六部聯合發出了《關于在重點建設項目中開展工程環境監理試點的通知》(環發[2002]141號),初步形成了“四省、兩行業、一經濟特區”的發展雛形[2]。2012年至今,試點及全面發展階段: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環辦[2012]5號),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提升環境監理工作質量。
1.2工程監理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當時建筑市場混亂,出現了無證設計、無圖施工、盲目蠻干的現象。1984年9月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建立有權威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標志著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督由企業自檢自評向第三方認證和企業內部保證相結合轉變。1992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頒發了《關于工程建設監理費有關規定的通知》(l992年9月8日)、《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試行辦法》(1992年1月18日)、《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和冊試行辦法》(1992年6月4日)等規定,保證了建設監理制的推行和健全。1995年底,《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推進工程建設監理制》的講話,表明我國的建設監理轉入全面推行階段。1996年以后,監理行業內部對工程監理的基本概念、監理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種共識。1997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從法律上確定了我國試行建設監理制度。2000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明確了工程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2000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聯合了國家標準《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一2000)。2001年1月17日,建設部第86號令《建設工程監理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2001年8月23日,建設部通過《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并于8月29日施行。2002年3月起,由中國監理協會、建設部信息中心、《建設監理》等五家雜志社共同組織開展工程監理事業發展專題討論活動。2002年7月17日,建設部下發建市[2002]189號文件《房屋建設工程施工旁站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我國的建設監理正從推廣階段逐步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運行階段。2003年2月13日,建設部[2003]第30號文件《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出臺,鼓勵參加國際競爭。2004年11月16日建設部頒布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為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鋪平了道路。
2工作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