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范文

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9:33:4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第三章 賠 償

    第二十一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

    (三)被保險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責任限額。責任限額分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醫療費用賠償限額、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以及被保險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由保監會會同國務院公安部門、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四條 國家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以下簡稱救助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時,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傷亡的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墊付,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一)搶救費用超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

    (二)肇事機動車未參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

    (三)機動車肇事后逃逸的。

    第二十五條 救助基金的來源包括:

    (一)按照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保險費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資金;

    (二)對未按照規定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機動車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罰款;

    (三)救助基金管理機構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的資金;

    (四)救助基金孳息;

    (五)其他資金。

    第二十六條 救助基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保監會、國務院公安部門、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制定試行。

    第二十七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險人或者受害人通知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應當立即給予答復,告知被保險人或者受害人具體的賠償程序等有關事項。

    第二十八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保險金。保險公司應當自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1日內,書面告知被保險人需要向保險公司提供的與賠償有關的證明和資料。

    第二十九條 保險公司應當自收到被保險人提供的證明和資料之日起5日內,對是否屬于保險責任作出核定,并將結果通知被保險人;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保險金的協議后10日內,賠償保險金。

    第三十條 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對賠償有爭議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一條 保險公司可以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賠償保險金。但是,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或者墊付搶救費用的,保險公司在接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經核對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支付或者墊付搶救費用。

    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墊付搶救費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在接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經核對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墊付搶救費用。

    第三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參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制定的有關臨床診療指南,搶救、治療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

    第三十三條 保險公司賠償保險金或者墊付搶救費用,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墊付搶救費用,需要向有關部門、醫療機構核實有關情況的,有關部門、醫療機構應當予以配合。

篇2

關鍵詞:企業;財產保險;保險賠償;破解;困境

中圖分類號:F840.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企業財產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之后,我國經濟發展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市場經濟得到認同,于1980年開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截至到2012年保險業總資產達到7萬億,相應的財產保險費也由1980年最初的4.6億元人民幣,上升到了2010年的4027億元,其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這昭示著,財產保險正在不斷的為社會所接受,其發展空間也必將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繁榮昌盛而更加廣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保險市場的開場程度也在逐步擴大,來自國內外的競爭主體不斷增加,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在我國企業財產保險長期為寡頭企業所壟斷,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為能提供與之相對等價的保險服務。但隨著保險收益的不斷提升,吸引的資本量也更加龐大,優秀的保險公司正在不斷崛起,市場競爭將趨于完善和激烈,這對改進保險公司發展模式,提升服務水平,保護消費者權益有著很大的幫助。但競爭所帶來的結果將是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對個別保險公司而言破產倒閉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在行業中發展穩定,獲取企業財產保險這一市場的認可,保險企業就要研究破解財產保險賠償難題,保護被保險企業利益,以求得被保險企業的認可,以誠信的態度面對賠償為題,切實解決被保險之所需,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壯大。

二、保險賠償所涉及到的概念及程序

(一)賠償責任的劃分及確認

賠償責任的劃分是進行財產賠償的前提及基礎,企業財產保險以企業財產為標的,在管理使用過程中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損失,這其中有的損失屬于保險范圍,有的并不屬于保險范圍,如何明確的界定責任劃分,是保障雙方利益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責任的劃分上必須遵循法律及合同的規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明確權利雙方的責任劃分,為賠償提供依據。而現實社會中,由于雙方對條款的理解不同,以及存在著取證難的問題,所以責任的劃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這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發展。

(二)賠償金額的原則及核定

賠償金額的核定應當是以實際損失為賠償依據,實際損失以外的部分不在賠償范圍內,投保額如果超過所損失標的物的總價值,應當以標的物的實際價值來進行賠償,而不是以投保額進行賠償。同時財產在發生損失時,被保險企業有采取措施減少財產損失的義務,所產生的費用由保險企業負擔,但費用總額不應當超過所挽回財產價值。此外賠償額還要以投保額為依據,超出投保額部分的損失也不再賠償范圍內。最后保險賠償金額的確定應當本著協商一致,票據齊全的原則,如果對實際額度有爭議,權利雙方要提供相應的證據。

(三)賠償手續的程序及憑證

為了保護保險企業的利益,避免詐保、騙保等行為給保險企業帶來利益損害,保險企業在保險賠償的程序上和憑證的提供上有著一定的嚴格要求。從責任的確定到申報,到最后被保險企業順利拿到賠償金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提供的審核憑證也非常復雜。這種程序化的操作雖然有效保護了保險企業的利益,但對被保險企業來說卻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有時在小額損失上申報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獲得賠償的收益,因此其利益很難得到保障,也就會喪失對保險的信任,最終遭受損失的將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

三、如何規范企業財產保險賠償

(一)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完善的法律法規建設是減少賠償糾紛,明確權利雙方權利責任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國的保險法以及保險賠償實務明顯的偏向于保險企業利益,對被保險企業利益的維護較少。根據市場公平公正的原則,也為了促進企業財產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對被保險人權利的維護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國家建立健全相應的保險法規,對責任的劃分和確定進行明確的劃分,對不合理的免責條款要堅決取締,切實維護保險市場的公平正義。

(二)規范保險合同的設立及條款明細

保險合同是確定保險企業與被保險企業之間權利義務管理的書面法律依據,也是確定標的物的載體,最終在進行保險賠償時都將以合同條款為標準進行責任、金額以及第三方鑒定機構、仲裁機構的確定,因此保險合同也就是確定賠償的核心所在。為了規范賠償,減少不必要的糾紛,有必要細化保險合同條款,對責任的劃分盡可能詳細的載明在合同當中,規范責任內容,本著雙方協商一致的原則,提前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以減少問題出現以后的糾紛問題。

(三)企業保持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誠實信用

良好的法律意識,無論對保險企業還是被保險企業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保險賠償的過程中,法律是解決問題最終手段,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及法律素養,以維護企業權利。其次誠實信用體系的建立,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最好法則,在國外保險賠償中,企業自覺度較高,因此在賠償的辦理上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被保險企業誠實申報,保險真誠理賠,對雙方的發展都是有利的,為了不斷的降低誠信交易成本,誠實信用的建立對企業而言必將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

四、結語

企業財產保險的理賠問題是財產保險的核心問題,涉及到損失賠償的責任劃分、基本原則、賠償的實施、保險價值以及金額的確定等,同時也是對保險主體雙方誠信的考研。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企業財產保險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需求,這需要的是國家、企業、社會的共同努力,良好的法律環境、完善的合同條款以及社會誠信的構建,將是促進保險賠償有效解決的決定因素。

參考文獻:

[1]韓新杰.財產保險中保險賠償問題的探討[J].商品與質量,20l1(02).

篇3

關鍵詞:責任保險;第三者;保險金;賠償

1責任保險的意義

《保險法》第50條第2款規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付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因此,責任保險的意義,即被保險人依法對第三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負賠償責任的保險。由此觀之,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之保險。當被保險人對第三者造成損害,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必須向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承擔。

2責任保險中的第三人

2.1責任保險中第三人之意義與范圍

責任保險的第三人是指保險合同約定的當事人和關系人以外,對被保險人享有賠償請求權的人。責任保險的第三人并不參加保險合同的訂立,其是否有意思表示不影響合同的成立。責任保險的第三人僅在其因被保險人的致害行為遭受損害時才能特定化,并且就有對被保險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此外,為避免道德風險,法律也規定了有些人不屬于責任保險的第三人。例如因夫妻關系,考慮到道德因素,責任保險不承保被保險人對其配偶所承擔的責任。因此,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對其配偶造成損害而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人無須承擔保險責任。除上述以外,責任保險單對第三人的范圍另有限定的,依其限定。

2.2責任保險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

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對此問題,學界一般存在兩種觀點:

(1)否認說。這類觀點認為,責任保險合同僅存在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保險人的責任,必須到被保險人依附需對第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方能發生。故第三人只可對被保險人做請求,不得對保險人求償。因為,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并無合同關系,且在被保險人支付前,保險人的責任尚未發生。因此,第三人原則上不得對保險人行使請求權。

(2)肯定說。這種觀點認為,責任保險合同上之請求原因,在于第三人之請求。保險人之賠償責任,實質上即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因此,第三人應當對保險人享有直接請求權。另外,也有學者從《保險法》第50條第1款的規定中,指出依照”合同的約定”,保險人可以直接對第三人賠償保險金,因此第三人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乃理所當然。

這兩種說法,各有其法理依據。例如持”否定說”者,認為如果允許第三人可以直接行使請求權,除了違反了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外,還加重了保險公司的義務和責任,更不符合國際保險訴訟慣例。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在于《保險法》第50條并沒有明確規定第三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因此依據我國的立法例,第三人原則上對責任保險人無直接請求權。

持”肯定說”的法理依據則認為,責任保險的請求原因,在于第三人的請求,若無第三人的請求,被保險人也就無責任,故保險人的責任實質上即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換言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成立依據,在于是否有第三人向被保險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因此,被保險人于第三人請求時,即對保險人成立債權,第三人自得代位行使其請求權。然而,”否定說”認為責任保險合同僅存在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與受損害之第三人沒有任何關系,或二者的法律關系性質不同,而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沒有保險合同關系存在,也就不因保險事故而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因而第三人不能直接要求保險人承擔責任。

根據責任保險”保護第三人利益”特性而言,采取”肯定說”對于第三人的保護較為完善。責任保險的特點是保險人代被保險人承擔對受害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否定說”主張,將可能導致被保險人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時,使第三人損失陷入無法填補的境界,這與責任保險制度的設立目的背道而馳。在受損害之第三人就其損失請求賠償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所負的賠償責任就直接轉移給保險人,由保險人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也可以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這就使受損害第三人所受的損失在被保險人不能賠償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填補。因而,采用”肯定說”對受損害的第三人較為有利,也符合社會成員將其所面臨的損害賠償責任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的保險原理。

2.3案例分析

生產升降機設備的A公司向保險公司投保產品責任險。期間,某糧庫工作人員B在使用A公司出產的升降機維修糧庫時,由于升降機側翻,不幸從8米多高處摔下,致使顱骨骨折、腦部損傷,花費治療費用10萬余元。

A公司據此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即派人對現場進行了查勘,發現升降機的底部安全止推沒有展開,并且事故現場地面有25度的坡度,屬于明顯的操作不當,應予拒賠。B向A公司索賠,A公司認為在保險公司同意賠償之前,自己不會賠償。因此,B向法院直接保險公司,要求賠償10萬元。

原告人稱,依據《保險法》第五十條之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向第三者支付保險賠償金。因此,既然法律規定保險人有直接向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的義務,那么,原告就有權保險公司并享有向保險公司請求直接賠償的權利。

保險公司則認為,原告混淆了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即損害賠償關系和保險賠償關系。原告和A公司之間屬民事侵權法律關系,而A公司與保險公司之間則是保險合同法律關系。保險公司既非侵權責任人,原告也非合同當事人,保險公司與原告之間無任何法律關系。因此,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此外,《保險法》第五十條只是規定了保險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賠償,而非規定第三人有權直接向保險人索賠,只有在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前提下,第三者才可以對保險人直接提出索賠。本案原告與A公司之間的《產品責任險保險條款》中沒有約定第三人可以向保險人直接索賠。同時,保險公司也提出本起事故是原告操作不當引起的,不屬于產品責任問題,保險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保險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原告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主張事故屬于原告違規操作所致證據不足,不予采信。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保險人)承擔原告(第三人)損失10萬元。

本案例中,可以看出責任保險的兩種不同性質定位。受損害第三人能否向責任保險中的保險人提出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端視責任保險的性質為”填補損害”還是”保護第三人利益”而定。

(1)如果采”填補損害”觀點,則在上述案例中,保險人提出的抗辯理由則成立。亦即,在責任保險理賠關系當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損害賠償關系和保險賠償關系。原告和A公司之間屬民事侵權法律關系,而A公司與保險公司之間則是保險合同法律關系。保險公司既非侵權責任人,原告也非合同當事人,保險公司與原告之間無任何法律關系。因此,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2)如果采”保護第三人利益”觀點,則第三人理應有權向保險人提出給付保險金的請求權,無須經被保險人之同意。《保險法》第50條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中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該規定表明了責任保險中的債權債務關系,存在于保險人和受損害第三人之間。蓋責任保險中,保險金給付對象為受損害第三人,而非被保險人,因此并不存在被告保險公司主張其與被保險人之間的”保險賠償關系”。(3)依現代責任保險發展趨勢,”強制性”或”法定性”的責任保險采保護第三人利益,因此第三人可向保險人提出給付保險金請求;但是”商業性”的責任保險,仍得視保險合同之約定而定。

3結語

責任保險產生之初,是為被保險人利益而存在的,是被保險人轉移其責任的一種方式。所以在責任保險發展初期中,會采取”填補損失”觀點,當被保險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第三人損失時,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所負擔的侵權賠償責任進行賠償,而受到損害第三人則無權直接向保險人請求損害賠償。然而,隨著責任保險制度的發展,其對受害人的利益保護逐漸受到重視,因此責任保險的發展亦轉為”保護第三人利益”。

但是這并不是說責任保險原來”填補損失”特性即為消失。在保險訴訟實務上,可以發現經常持”填補損失”觀點作為否定第三人有權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權利的抗辯依據,因此必須對責任保險發展過程具有完整認識,方能在保險訴訟過程當中,找出如何使訴訟當事人獲得利益保護的最好方法。

此外,即使將責任保險定性為”保護第三人利益”,在整個責任保險制度當中,仍存有許多”填補損失”的觀點。例如,在財產保險方面,責任保險中的第三人有其他保險承保其財產的損失風險時(財產損失保險),其在責任保險中對被保險人造成的損害賠償同時享有責任保險金請求權,此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何?這時,如果根據”賠償請求代位說”,則第三人已請求其保險人之賠償,不得繼續請求對責任保險中的被保險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應將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移轉給自己的保險人,由該保險人對造成第三人損害的被保險人代位求償。然而,如果根據”保險利益”的差異,可以發現,這二種保險賠償金的請求權性質不同,基于不同的保險利益,可使保險人向其保險人與造成第三人損害的被保險人都可以提出損害賠償請求權。因此,從責任保險與其他險種、以及保險法學基本原理的關系,可以發現,在”填補損失”與”保護第三人利益”間,除了價值上取舍外,還包括了對社會整體利益的保護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偉榮,沈湘卿.談責任保險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不同屬性[J].載保險研究法律,1999,(5):31-34.

[2]王偉.責任保險第三人是否有直接請求權[J].載中國保險,2005,(7):42-44.

[3]王寒.責任保險制度初探[J].載當代法學,2002,(6):61-63.

篇4

 

關鍵詞:責任保險;第三者;保險金;賠償

1 責任保險的意義

《保險法》第50條第2款規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付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因此,責任保險的意義,即被保險人依法對第三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負賠償責任的保險。由此觀之,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之保險。當被保險人對第三者造成損害,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必須向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承擔。

2 責任保險中的第三人

2.1 責任保險中第三人之意義與范圍

責任保險的第三人是指保險合同約定的當事人和關系人以外,對被保險人享有賠償請求權的人。責任保險的第三人并不參加保險合同的訂立,其是否有意思表示不影響合同的成立。責任保險的第三人僅在其因被保險人的致害行為遭受損害時才能特定化,并且就有對被保險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此外,為避免道德風險,法律也規定了有些人不屬于責任保險的第三人。例如因夫妻關系,考慮到道德因素,責任保險不承保被保險人對其配偶所承擔的責任。因此,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對其配偶造成損害而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人無須承擔保險責任。除上述以外,責任保險單對第三人的范圍另有限定的,依其限定。

2.2 責任保險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

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對此問題,學界一般存在兩種觀點:

(1)否認說。這類觀點認為,責任保險合同僅存在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保險人的責任,必須到被保險人依附需對第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方能發生。故第三人只可對被保險人做請求,不得對保險人求償。因為,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并無合同關系,且在被保險人支付前,保險人的責任尚未發生。因此,第三人原則上不得對保險人行使請求權。

(2)肯定說。這種觀點認為,責任保險合同上之請求原因,在于第三人之請求。保險人之賠償責任,實質上即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因此,第三人應當對保險人享有直接請求權。另外,也有學者從《保險法》第50條第1款的規定中,指出依照”合同的約定”,保險人可以直接對第三人賠償保險金,因此第三人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乃理所當然。

這兩種說法,各有其法理依據。例如持”否定說”者,認為如果允許第三人可以直接行使請求權,除了違反了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外,還加重了保險公司的義務和責任,更不符合國際保險訴訟慣例。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在于《保險法》第50條并沒有明確規定第三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因此依據我國的立法例,第三人原則上對責任保險人無直接請求權。

持”肯定說”的法理依據則認為,責任保險的請求原因,在于第三人的請求,若無第三人的請求,被保險人也就無責任,故保險人的責任實質上即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換言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成立依據,在于是否有第三人向被保險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因此,被保險人于第三人請求時,即對保險人成立債權,第三人自得代位行使其請求權。然而,”否定說”認為責任保險合同僅存在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與受損害之第三人沒有任何關系,或二者的法律關系性質不同,而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沒有保險合同關系存在,也就不因保險事故而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因而第三人不能直接要求保險人承擔責任。

根據責任保險”保護第三人利益”特性而言,采取”肯定說”對于第三人的保護較為完善。責任保險的特點是保險人代被保險人承擔對受害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否定說”主張,將可能導致被保險人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時,使第三人損失陷入無法填補的境界,這與責任保險制度的設立目的背道而馳。在受損害之第三人就其損失請求賠償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所負的賠償責任就直接轉移給保險人,由保險人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也可以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這就使受損害第三人所受的損失在被保險人不能賠償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填補。因而,采用”肯定說”對受損害的第三人較為有利,也符合社會成員將其所面臨的損害賠償責任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的保險原理。

2.3 案例分析

生產升降機設備的A公司向保險公司投保產品責任險。期間,某糧庫工作人員B在使用A公司出產的升降機維修糧庫時,由于升降機側翻,不幸從8米多高處摔下,致使顱骨骨折、腦部損傷,花費治療費用10萬余元。

A公司據此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即派人對現場進行了查勘,發現升降機的底部安全止推沒有展開,并且事故現場地面有25度的坡度,屬于明顯的操作不當,應予拒賠。B向A公司索賠,A公司認為在保險公司同意賠償之前,自己不會賠償。因此,B向法院直接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10萬元。

原告人稱,依據《保險法》第五十條之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向第三者支付保險賠償金。因此,既然法律規定保險人有直接向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的義務,那么,原告就有權起訴保險公司并享有向保險公司請求直接賠償的權利。

保險公司則認為,原告混淆了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即損害賠償關系和保險賠償關系。原告和A公司之間屬民事侵權法律關系,而A公司與保險公司之間則是保險合同法律關系。保險公司既非侵權責任人,原告也非合同當事人,保險公司與原告之間無任何法律關系。因此,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此外,《保險法》第五十條只是規定了保險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賠償,而非規定第三人有權直接向保險人索賠,只有在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前提下,第三者才可以對保險人直接提出索賠。本案原告與A公司之間的《產品責任險保險條款》中沒有約定第三人可以向保險人直接索賠。同時,保險公司也提出本起事故是原告操作不當引起的,不屬于產品責任問題,保險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保險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原告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主張事故屬于原告違規操作所致證據不足,不予采信。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保險人)承擔原告(第三人)損失10萬元。

篇5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www.日本高清| 欧美同性videos免费可播放|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调教办公室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娇妻之欲海泛舟白丽交换| 中文字幕第7页| 日韩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中文字幕第3页| 国产色在线播放|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高清日本1在线观看| 色婷婷五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baoyu116.永久免费视频|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李老汉在船上大战雨婷|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www视频免费| 就去吻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新梅瓶4在线观看dvd|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日本波多野结衣电影|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