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環境衛生分析范文

環境衛生分析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7 10:00:1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環境衛生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環境衛生分析

篇1

關鍵詞:生態廁所;復混物;微生物;人糞便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聯合國人類居住研究所所長Ignacio Armillas強調: “找到一項不必用水的馬桶是步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1]。近年來,生態廁所正在全國各地發展并應用起來。目前國內外的生態廁所主要分為兩類:免水沖洗廁所和循環水沖洗廁所[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秸稈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免水沖生態廁所就是一種免水生物處理制肥型生態廁所,與傳統的廁所相比,它既不浪費水資源,也不需要下水道系統,同時產物還可以作為有機肥。我國木材資源匱乏,需要尋找一種能夠替代木屑且能普遍應用推廣的基質。因此,作為廢棄秸桿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處理糞便,既可解決秸桿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又可充分利用秸桿營養物質來處理廢物。

許多因素影響微生物正常的代謝活動,如氧氣、溫度、含水率、PH值等影響因子,這就需要微生物降解糞便和反應基質必須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代謝的條件。因此,滿足微生物處理人糞便適宜環境的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2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裝置

實驗采用S15型生態廁所(如圖1),其體積為1.00m×0.62m×0.62m, 容積為0.90m×0.46m×0.46m。裝置設有溫控系統和攪拌裝置,溫控系統為了保持微生物正常的降解溫度,攪拌裝置確保反應物混合均勻和充足的氧氣。反應過程產生的氣體經過排氣裝置排到室外。

2.2實驗材料

生態廁所內填充物采用木屑和豆秸稈(均來源于郊區的農村),它們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具有疏松多孔、易于攪拌、養分易于被微生物吸收的特點。實驗中木屑和豆秸稈體積比1:1,復混物成分含氮3.7%,磷0.16%,鉀1.32%,含水率48.03%,PH值6.63;純豆秸稈成分含氮1.17%,磷1.58%,鉀1.36%,含水率10.70%,PH值7.79。

2.3實驗方法

2.3.1檢測方法

溫度為每天上午和下午用數字溫度計取六點測定,取其平均值。PH值、含水率分別參照PHS-3C型精密PH計,NY/T 302-1995。

2.3.2實驗設計

(1)糞便來源于每天用生態廁所的學生和老師,每天使用人數不同,投入的量也不同。第一周期加入體積比為1:1豆秸稈和木屑的混合物,重量為16.5kg,實驗時間24周(中間去除4周寒假);第二周期加入豆秸稈10.7kg作為對比實驗。

(2)生態廁所內設定六個點,每天上午、下午兩次記錄這六個點溫度值并每周取混合樣一次,每周生態廁所稱重一次。

3結果與分析

3.1重量變化

木屑和豆秸稈體積比1:1形成的復混物和純豆秸桿作為免水資源綜合利用型生態廁所反應基質處理人糞便,累積糞便投加量和每周稱重質量(除去廁所皮重)變化分別如圖2、圖3。每周累積混合物投加量逐漸增加,而且隨著糞便投入量增多,每周稱重質量基本上變化不大,分別處于20kg~40kg,20kg~35kg之間。這表明復混物和秸桿完全能夠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處理人糞便,在適宜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環境下,吸收反應基質和人糞便中碳源和氮源,降解每天投入的人糞便。

3.2溫度、含水率和干重減少率變化

免水資源綜合利用型生態廁所內部每天溫度、每周含水率和干重減少率變化如圖4、圖5。總體上其內部溫度基本維持35℃~50℃,含水率變化維持30%~60%,干重減少率集中在35%~60%。復混物作為反應基質生態廁所內部溫度集中40℃~45℃,含水率集中在50%,干重減少率集中30%~40%;而豆秸桿作為反應基質生態廁所內部溫度集中45℃上下范圍波動,含水率集中在40%~60%,干重減少率集中50%~60%。復混物和豆秸桿含水率和內部的溫度變化都影響微生物處理人糞便的能力,結合圖4、圖5,說明當溫度處于40℃~45℃時,含水率在50%左右波動時,微生物處理人糞便能力增強。

3.3微生物生長條件

復混物和豆秸桿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過有氧微生的放熱發酵,吸收反應基質和糞便的碳源、氮源、礦質元素和能量。微生物菌種釋放出具有降解有機物功能酶,將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機物,微生物菌種以此為養分代謝出水、氣體和生物熱能,而其自身也以幾何級數繁殖。由此將糞尿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完全氧化為簡單的無機物[3]。適宜環境能夠使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更加旺盛,投加混合物干重、稱量混合物干重和混合物干重減少率分別通過投加混合物重量×(100-含水率)×0.01、稱量混合物重量×(100-含水率)×0.01、100×(投加混合物干重-稱量混合物干重)/投加混合物干重 計算獲得如表1、表2。結果表明在未達到微生物降解的量,主要影響降解量的是糞便的投加量;在投加糞便量超過微生物降解能力后,含水率、溫度和PH值是影響微生物處理人糞便的重要因素。根據圖3,圖4,表1,表2降解量、減少率和PH 值數據說明含水率50%~55%,溫度45℃,PH值9~10,微生物能夠很好的處理人糞便。

4討論

(1)秸桿含氮2.34%,含碳39.09%[4],C/N為16.7,鋸木屑含碳48%~54%、含氮0.18%,C/N約為280[5]。其復混物C/N約為41.6。把粉碎后木屑和豆秸稈按體積比為1:1的復混物和豆秸桿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兩種反應基質的理化性質有很大差異,木屑和豆秸稈的復混物氮源和碳源含量都比豆秸桿含量高,更容易適應微生物的生長,不用在使用周期中填加反應基質,使用周期長。因此,不同的反應基質對微生物處理人糞便能力有影響。

(2)好氧性微生物適宜溫度40℃~50℃[6],含水率維持在40%~60%之間,保證有氧情況下微生物降解。生態廁所攪拌裝置使反應物充分與氧氣接觸,獲得生長代謝所需要氧氣;大多數微生物生長適宜PH值為中性和弱堿性。因此,在微生物降解能力范圍之內,適宜的溫度、含水率、PH值是微生物能否最大能力降解人糞便重要因素。

5結論

(1)以上表明復混物或豆秸桿作為生態廁所的反應基質,其混合物干重減少率分別處在35%~40%和50%左右,混合物干重減少率與微生物活動有關,微生物活動與溫度、含水率等因素相關,那么適宜環境下微生物處理人糞便能力明顯提高。

(2)把粉碎后木屑和豆秸稈按體積比為1:1的復混物和純豆秸桿分別作為生態廁所反應基質,經過分析比較,此時微生物處理人類糞便總體適宜環境為含水率50%~55%,溫度45℃,PH值9~10,能夠代替木屑作為生態廁所的反應基質。秸稈在免水型生態廁所中的應用,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農作物秸稈,另一方面解決了人類糞便產生的污染。

參考文獻

[1] 李淑芹,胡玖坤.畜禽糞便污染及治理技術[J].可在生資源,2003(1).

[2]杜兵,司亞安,孫艷玲.生態廁所的類型及糞污處理工藝[J].給水排水,2003(5).

[3]任南琪,馬放,楊基先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4]share.jxlib.省略:8088/datalib/2003/AgroKnowledge/DL/DL-456131/.

[5]xy.scau.省略/zyhjxy/soilless/course/chap4-media-.htm.

[6]李鐵民,馬溪平,劉宏生等.環境微生物資源原理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篇2

關鍵詞:衛生事業 經濟環境 內蒙古

衛生事業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衛生事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復雜性。由于影響衛生事業發展的外部因素非常復雜,作用方式又多是潛移默化的,不易觀察與測量,因此,對衛生事業發展外部環境的研究具有一定難度。本文結合實際,分析了衛生事業發展經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衛生事業經濟環境的對策。

一、社會經濟環境對衛生事業發展的作用

社會經濟環境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諸多影響因素中作用最明顯、作用效率最高、最易被關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和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城鄉和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速度,社會經濟結構幾個方面。本文結合的實際,著重從三個方面介紹社會經濟環境對衛生事業發展的作用。

(一)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的作用

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政府衛生投入對衛生事業發展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政府衛生投入占GDP比重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速度越快,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也越高。二是通過對居民經濟條件的影響間接對衛生事業產生影響。社會經濟環境好,居民的經濟條件也會得到改善,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衛生支出也會相應提高,衛生服務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衛生服務的提供系統和衛生籌資系統的發展。

(二)經濟發展失衡的影響

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均,使得通過上述影響方式導致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的不均衡。

(三)經濟結構的作用

經濟結構對衛生事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對衛生事業的影響。其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人群職業結構的變化,人群職業結構的變化主要會對職業病的防治帶來挑戰。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導致我國非公就業人口增加,而我國傳統的醫療保障都是針對公有部門人群,所有制結構調整產生大量非工就業者和一部分自由職業者,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

二、衛生事業發展經濟環境

(一)經濟增長速度快,醫療投入不足

2011年生產總值1424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4.3%。2000年至2009年,內蒙古GDP年均增長幅度達到18.7%,位列西部12個省區首位。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更好促進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可能。但從全國來看,衛生事業支出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列23位,在西部12個省區中列第7位;2008年全區衛生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為2.53%,低于全國5.1%的平均水平。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2001年至2009年6月底,國家投資達51億元,要求地方配套27億元,由于基本建設項目自治區沒有安排配套資金,盟市、旗縣也沒有相應配套,造成一些項目工程進展慢,尾欠款較多,建設單位不堪負重。在城市,大型醫院基本上依靠貸款發展建設。調研中發現,赤峰市醫院年財政撥款只有32萬元,通遼市醫院年財政撥款只有200萬元。由于投入嚴重不足,加之歷史欠賬太多,一些醫療衛生單位運轉困難,服務任務難以落實。

(二)區域經濟失衡,衛生資源配置不均

在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狀況也比較嚴重。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二元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呼包鄂地區遙遙領先蒙東和蒙西地區,經濟比重占到全區一半以上,特別是呼包鄂地區在經濟總量、經濟效益、消費規模、投資規模、產業發展等方面全面處于領先地位。2010年,各盟市GDP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鄂爾多斯市GDP總值為2643億元,排名最后一位的興安盟GDP總值為260億元,兩者相差10倍還多。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也加劇了地區之間衛生發展的不平衡,這應是未來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三)結構性矛盾突出,醫療保障負擔重

內蒙古的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單一,傳統農牧業占主導地位、傳統工業化特征明顯,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在產業上過于依賴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在需求上過于依賴投資。從產業結構來看,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例為9.2∶56.8∶34。就業人群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第二產業的各類企業,防治職業病的重點是在各類的廠礦企業;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大量轉移,提示職業病防治也需要更多地關注第三產業人群。原有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主要針對的是公有部門的人群,而所有制結構調整所產生大量的非公就業者和一部分自由職業者,其產生的問題對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特別是隨著社會結構的調整,對于一部分游離于社會主體之外的弱勢群體,他們的醫療服務和保障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三、改善經濟環境的對策

(一)著力發展地區經濟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衛生事業發展的水平。治病救人、滿足社會的基本衛生需求、促進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是衛生事業發展的三個層次目標。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衛生發展這三個層次目標的實現程度。首先,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證醫療技術和水平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每一個人解除身心痛苦,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其次,只有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和社會才可能在預防保健、醫療服務等領域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基本衛生需求。最后,通過經濟發展從而促進健康狀況快速改善,并從根本上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而實現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目標。

(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在對衛生發展外部環境進行分析的時候,對各盟市衛生事業發展外部環境的分析是也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同樣,各盟市內部各旗縣的社會經濟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在關注整體水平的同時,一定要看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發展的不平衡;在提高總體水平的同時,更要著力解決這種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衛生發展的不均衡因素,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衛生發展對策,促進衛生發展的均衡性,實現衛生公平發展。

(三)加大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自治區已高度重視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工作,政府通過的《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近期的階段性工作目標,重點是抓好五項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縣級綜合醫院和蒙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制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向全體城鄉居民提供服務,逐步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參考文獻:

①信亞東,陳英耀等.上海衛生發展的外部環境分析. 中國衛生資源,2003,6(4):166—168

②楊成旺.把握機遇 深化改革 努力推進全區衛生事業科學發展[J].內蒙古衛生,2009,(3):1—3

③2011年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數據指標.

④張英濤. 影響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觀原因及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8,27(8):22—24

篇3

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建設,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廁所與糞便處理及垃圾、污水處理措施等直接反映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是反映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掌握農村地區存在的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環境危害因素,為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農村環境衛生改善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根據《遼寧省2014年農村環境衛生監測項目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2014年11月份在金州新區和莊河市開展了該項目監測工作,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監測范圍與對象

大連市確定金州新區和莊河市2個區市縣作為監測縣。每個監測縣隨機選擇5個鄉鎮(不含城關鎮),每個鄉鎮隨機選擇4個行政村,共40個行政村作為監測點。在每個監測點隨機選擇5戶家庭,共200戶作為監測戶。監測縣、鄉鎮、監測點(行政村)、監測戶的選擇,嚴格遵循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1.2監測內容與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現場觀察、實驗室檢測等方法,獲得監測數據,并填寫統一調查表格。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廁所與糞便無害化狀況、垃圾情況、污水情況、病媒生物情況。

鼠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 鼠類》(GB/T23798 -2009)鼠跡法進行;蠅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 蠅類》(GB/T23796-2009)成蠅目測法進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 蜚蠊》(GB/T23795-2009)目測法進行;蚊蟲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 蚊蟲》(GB/T23797-2009)幼蟲容器指數法進行。

1.3統計分析

對所有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統一編號,錄入全國農村環境衛生監測信息管理系統,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2.1廁所與糞便處理

本次調查結果中,金州新區戶廁總數17427個,其中92.5%為非衛生戶廁,7.5%為衛生戶廁。100戶監測戶中89.0%戶廁設置在院內,98.0%的戶廁室內清潔,僅有17.0%的農戶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莊河市戶廁總數22555個,其中65.6%為非衛生戶廁,34.4%為衛生戶廁。100個監測戶中85.0%的戶廁設置在院內,53.0%的戶廁內清潔,43.0%的農戶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2.2垃圾、污水處理

2.2.1垃圾處理方式

本次調查中,金州新區20個監測村中,95%的監測村生活垃圾統一收集,95%進行填埋處理。有企業20個,50%處理方式為填埋,35%為再利用。100個監測戶中71%的家庭垃圾丟棄進垃圾箱/池;莊河市20個監測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定點堆放的方式,90%的處理方式為填埋。有企業64個,垃圾處理方式全部為填埋。100個監測戶中50%的家庭垃圾丟進垃圾箱/池,42%丟在房子周圍固定點。

2.2.2污水排放方式

本次調查中,金州新區20個監測村中,50%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為暗溝,排放于河流和坑塘。20個企業中,85%的污水經處理后排放。100戶監測戶的生活污水46%由暗溝排放,25%由明溝排放,21%由管道排放,65%排入坑塘;莊河市20個監測村中,95%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85%排入河流。64個企業中,96.9%的污水經處理后排放。100戶監測戶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57%為隨意排放。

2.3環境衛生管理狀況

本次調查中,金州新區20個監測村中,100%有環境衛生經費投入,85%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80%做過專門的規劃,85%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60%有專職保潔員,75%有兼職保潔員;莊河市20個監測村中100%有環境衛生經費投入、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做過專門的規劃、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65%有兼職保潔員,70%有專職保潔員。

2.4農藥使用

本次調查中,大部分農戶使用農藥并有防護措施,農藥存放在雜屋內或現用現買。金州新區農戶有62.3%從供銷社購買;莊河市農戶主要從供銷社和個體購買農藥。絕大部分農戶將廢棄的農藥包裝棄在田邊或垃圾堆。

2.5病媒生物

2.5.1監測戶房屋周圍病媒生物滋生地情況

本次監測戶房屋周圍病媒生物滋生地情況調查中,金州新區100個監測戶中,病媒生物滋生場所主要為柴草垛(67.0%)和水廁/旱廁(58.0%),其次是雞/鴨/鵝圈(38.0%)(下轉第189頁)(上接第184頁)和豬圈(46.0%);莊河市100個監測戶中,病媒生物滋生場所最多的為水廁/旱廁(99.0%)和柴草垛(90.0%),其次為雞/鴨/鵝圈(70.0%)和豬圈(57.0%)。

2.5.2病媒生物控制活動開展情況

金州新區20個監測村中開展滅鼠活動的為100%,開展滅蠅活動的30%,開展滅蚊和滅蟑螂的分別占5%;莊河市20個監測村中,100%進行了滅鼠活動,未進行滅蠅、滅蚊或滅蟑螂活動。

2.5.3監測村病媒生物控制活動開展頻次情況見表1。

3討論

環境衛生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健康。通過此次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大連市對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總體投入力度比較大,盡管如此,實際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篇4

【摘要】 目的 對空調旅客列車內環境進行衛生學研究,為今后空調旅客列車的技術改造和衛生管理提供衛生學依據。 方法 根據國家有關衛生標準、規范對國產25G、25K型空調旅客列車車廂內微小氣候、空氣質量、物理因素進行檢測,測得的數據采用SAS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溫度、相對濕度的合格率較低;噪聲和照度符合衛生標準;25K型車的CO和細菌總數低于25G型車,而CO 2 高于25G型車,硬座車廂的CO和CO 2 高于其他車廂,CO和CO 2 隨列車的運行有遞增的趨勢,細菌總數在同一車型的不同時點和不同車廂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 應加強空調列車空調設備的管理和保養,使其能夠達到良好運行狀態,在冬季取暖時應開啟空調設備的加濕功能;要維持良好的空氣質量,空調旅客列車的通風換氣有待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 小氣候;環境衛生

【Abstract】 Objective A hygien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nner environment of railway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 to provide hygiene basis for the further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and hygienic supervision of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lated national health stan-dard,an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n to the microclimate,air quality and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compart-ments of domestically produced25G and25K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The data obtaine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by software SAS9.0.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lower;the noisy and the degree of illumination conformed to the hygienic standard;CO and the bacterium count of25K trai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25G trains,while CO 2 was to the contrary,CO and CO 2 of hard seat compartments were higher than other compartments,and CO and CO 2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long with the train movement.The bacterium count of the same type of trains was not remarkab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time.Conclusions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s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train should be strengthened,so that they could be enabled to achieve the good running status,the function of increase degree of humid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s should be started when heating in winter;and ventilates and air exchange of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 wait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to maintain good air quality.

【Key words】 Microclimate;Environmental health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為適應現代運輸的需求,鐵路運輸部門投入了大量新型空調客車,對原有的客車進行了更新換代,25G和25K型已成為鐵路客運的主力車型。為從衛生學角度對鐵路空調旅客列車內環境質量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為今后空調客車的技術術改造和管理提供衛生學的依據,于2005年12月對合肥列車段的空調客車車廂內環境進行了全程監測與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分層隨機抽取合肥列車段2趟進京列車T63/4(25K型)、1409/10(25G型)為研究對象。

1.2 監測項目和方法

1.2.1 監測項目 溫度、相對濕度、風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照度、噪聲、細菌總數、新風量。

1.2.2 儀器 泰仕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TES-1360數字式溫濕度計、TES-1332數位式照度計;北京市天躍科技開發公司生產的CROWCON CO分析儀、TY-9800A CO 2 分析儀;國營第四三八0廠嘉興分廠生產的HS5920聲級計;德國TESTO公司生產的Testo425數字風速溫度儀。

1.2.3 監測方法 在列車的前、中、后部分別選取2節硬座、1節軟臥、2節硬臥共5節車廂,每節車廂設3個監測點,高度為1.2m [1] 。在列車的運行前及運行中每隔2小時采樣和測定一次。細菌總數使用沉降法采樣 [1] 。新風量使用通風口風速測定標準方法 [2,3] 。

1.3 質控措施 參加人員均經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監測方法按國家有關標準方法執行;執行標準為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衛生標準》;監測前所有儀器經國家指定的技術監測單位檢查合格;現場監測數據有專人復核。

1.4 統計方法 使用數據分析軟件SAS9.0進行數據分析,所有數據經正態性檢驗,發現資料近似符合正態分布;對資料進行卡方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溫度、相對溫度和風速合格率的差異 25G列車的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合格率分別為48.9%(44/90)、58.9%(53/90)、100%(90/90),不同車廂的溫度、相對濕度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5K列車的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合格率分別為55.6%(50/90)、11.1%(10/90)、100%(90/90),溫度、相對濕度的合格率以硬臥為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冬季在車窗基本關閉的情況下,兩種車型空調列車的風速符合衛生標準要求,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合格率均較低,溫度主要是超過標準值,相對濕度是低于標準值。空調列車的溫度及相對濕度的變化不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僅隨空調裝置制冷與供暖的作用不同,采取除濕與加濕的作用狀態調節而改變。為保證車內旅客與乘務員的舒適及車內空氣質量良好,應加強空調設備的管理和保養,使其能夠達到良好運行狀態,在冬季取暖時應開啟空調設備的加濕功能。

本次調查的兩組車底均為夕發朝至列車,從調查結果來看,兩種車型的一氧化碳和細菌總數均符合衛生標準要求,25K型車的一氧化碳和細菌總數要低于25G型車,可能主要是由于25K型車是新型空調車,從車體設施設備、衛生管理、人員素質和旅客成分都要優于25G型車。

CO 2 的濃度可以反映出人體代謝產生氣體污染物的綜合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室內通風換氣的實際效果,具有重要的衛生學意義。CO 2 的濃度在兩種車型有隨運行時間而遞增的趨勢,在后幾個時點CO 2 的濃度超過標準值,說明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車廂內CO 2 不能得到有效稀釋而不斷聚集,導致CO 2 濃度增高。目前,國產空調列車在通風換氣方面,包括設計和日常檢修尚需進一步改進。25G的CO 2 平均濃度低于25K,主要是由于25G型車體的密封性比25K型車差,對CO 2 有一定的稀釋作用。不同車廂的CO 2 濃度有差異,以硬座車的濃度為最高,主要與旅客數和車廂的通風換氣狀況有關。

車廂內的CO主要來源于旅客抽煙 [4] ,空調列車采取了禁煙措施,此次研究的兩組車底均為夜間運行,因此,CO濃度控制較好,兩種車型硬臥車的CO濃度控制優于硬座和軟臥。25K型車的CO濃度有隨運行時間而遞增的趨勢,25G型車的CO濃度是先降后升,可能主要是由于T64次是出車庫后始發而1410次先運行一短途后始發。25G型車的細菌總數隨列車的運行有遞增的趨勢,各車廂間無差異,25K型車的細菌總數比較穩定,細菌總數主要與車廂的空氣流通和環境衛生有關,說明25K型車的環境衛生保持較好。

新風量的測定有多種方法,由于受列車運行的條件限制,本次測量在車廂內送風口布點,使用通風口風速測定標準方法,測定的結果只能粗略地反映列車的通風換氣情況。從整體來看,25K型車的通風效果好于25G,25G型車硬座、硬臥和25K型車硬座的新風量偏低,通風換氣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對旅客列車內環境的衛生學研究主要以斷面調查為主,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著重調查研究旅客列車,特別是長途旅客列車微小氣候、空氣質量 [5] 在列車運行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維持空調旅客列車良好的微小氣候和空氣質量,保障廣大旅客及乘務員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教育衛生司.鐵路站車衛生監督指南[Z],1996.37-48.

[2] GB/T18204.1~30-2000,公共場所衛生標準檢驗方法[S].

[3] 劉惠厚.空調旅客列車新風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1,18(5)5:302-304.

篇5

【摘要】學生的環境衛生習慣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環境衛生習慣狀況是制定健康衛生教育對策的主要依據。文章依據對新疆和靜縣某小學學生環境衛生習慣的了解和分析,為農村學校進行環境衛生知識教育、習慣培養等提供參考,以期找出農村孩子環境l生教育的最佳對策,為農村學生創造一個健康、安全、良性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農村學校;環境衛生教育;原因;建議

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為:檢測學生的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改善學習環境、衛生環境和教學條件;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工作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及管理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在班級管理中,將德育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環境衛生工作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環境衛生依附于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密切相關。農村學校的條件較差,學生的基本素質不高,加強對學生環境衛生習慣的培養,更是學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點。

一、農村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現狀

我校當前師生共1200余人,地處鄉鎮商業街道,臨街道、農貿市場和步行街,人員流動性非常大。筆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現在農村學校以教育均衡化、標準化配備為主,以教學質量為主,以維護穩定為重點,以致忽視了學校的環境衛生管理,雖然有比較完備的環境衛生制度,從學校到專職負責、班級等,但普遍存在制度落實不到位、職責權限不明確、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這使得相關工作經常不如人意,環境衛生工作保持性差,因而學校不得不突擊檢查環境衛生,限時大掃除等。

二、困擾我校環境衛生教育的原因

(一)農村大環境、家庭小環境對學生養成教育的負面影響

我鎮共三個社區、七個村組,學校南校門在商業街中段,學生放學所走的東校門面臨步行街(也是農貿市場),所處街道無環境衛生設施(截稿前,我校商業街安放了垃圾箱),早晨有人打掃,不灑水,只是對街面垃圾進行清掃,人行道被占道或車輛亂停亂放,致使街道難以改變臟亂差的形象;街道下水道沒有使用,住戶、商販排放的污水隨意潑到路面(冬季路面結冰,存在安全隱患),垃圾隨意堆放于道邊路側。我鎮七個村組中的五個村組都存在沿路堆放農家肥、柴草、砂石、磚木等情況,道路無人維護清掃。學生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早習以為常,因而他們的環境衛生習慣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農村家長多從事粗重的農業活動,春種秋收,早出晚歸,勞動強度較大,無暇顧及個人衛生,對子女的管理教育也不多,更不用說培養他們的環境衛生習慣了。父母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造成孩子對個人衛生的不重視,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二)學校環境衛生工作人員、設備設施不足

1.學校醫療保健人員不足

學校缺乏醫療環境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相關工作落實不到位,對學生的健康狀況不能及時檢測,特別是對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地方病等不能及時處置。每年秋冬季,學生水痘的發病率非常高,各班級都會出現,因而請假學生也相應增多。比如我帶的班級中,2016年秋冬季發現水痘后,很快就有5名學生出現水痘,為避免傳染,學生請假短則三日,多則一周。醫療保健人員的不足使得環境衛生保健、疾病預防等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學校環境衛生配套設施不足,導致環境衛生工作難度增大

當前,我校有公用廁所一間,按照《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2011)》要求,學校衛生間嚴重不足,設計不合理,沖廁用水接入村水塔,每日只有三次供水,所以沖廁用水無法得到保證,造成廁所衛生差,氣味大。廁所沒有下水道等排污管道,所用蓄糞池容量小,只能雇用糞車拉運。

我校配有三個標準垃圾箱,由鎮相關部門負責清運,分設在廁所兩邊各一個,教學樓邊一處,校內無垃圾桶,樓道內無垃圾桶,運動場所及綠地、道邊、庭閣等也無垃圾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垃圾無處可丟,使得學校環境衛生保持工作難度加大,學生隨意丟棄垃圾等現象屢禁不止。

(三)鄰近商鋪、攤點等對學校環境衛生教育的困擾

學校周邊都是商鋪,精明的經營戶迎合農村孩子的特點,多賣些麻辣條、小包裝食品、低價的飲料、形形的小玩具,以及現煮現賣的香腸、蟹棒等麻辣燙,自制的糖葫蘆等。

由于缺少職能部門的管理和監督(鎮上沒有食藥監局等職能部門,縣上職能部門下來檢查時,這些商戶早已關門走人),這些“三無”食品以及各種包裝袋、紙給學校環境衛生造成很大的困擾。我們經常能看到校園周邊有垃圾袋、包裝紙袋、塑料瓶、食物殘渣、碎屑等隨意散落,有學生將之帶入學校,造成了校園班級衛生環境很差。

(四)學生環境衛生習慣教育和培養的缺位

散落在校園內、樓道、綠地、操場上的塑料袋、紙張、瓜子皮、飲料包裝盒,墻壁上、石凳上、地面上黏著的口香糖,白墻上的手印、鞋印、足球籃球印和便池中的污物、尿漬等,這些現象反映了一些學生環境衛生習慣教育和培養缺位,特別是集體觀念、公共環境衛生意識教育的缺位。他們沒有考慮周圍其他人的感受,認為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這些情況說到底就是沒有社會責任心、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因而,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對環境衛生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或缺失。

以上種種,造成農村學校環境衛生狀況、學生衛生健康習慣堪憂,成為學校難以有效管理的難題。

三、建議

首先,鄉鎮、村組相關部門應履行職責,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到實處。

其次,學校應配備相關環境衛生保健人員及環境衛生保健設備,職責到人,權責分明。

再次,相關部門應組織人員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加強環境衛生管理。

最后,學校應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環境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其中,培養學生的環境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因為班主任作為班級組織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的核心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情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可以免费看黄的app| 妖精的尾巴ova|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搡女人真爽免费影院|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人| 金莲你下面好紧夹得我好爽|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无敌小保子笔趣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网| 男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do| 哦哦哦用力视频在线观看| 青娱乐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6080yy免费毛片一级新视觉|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 国产喷水在线观看| 3d动漫h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嫩模bbw搡bbbb搡bbbb| 中文在线第一页|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洗澡与老太风流69小说|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