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范文

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8 08:52:0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難度相差不大。下面是這兩門學科的相關介紹:

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于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2、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于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19世紀中葉以后,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2006年12月22~24日,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和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大學召開。本次會議以“適應與發展,學習與創新”為主題,共收到論文600多篇。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小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從事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中小學教師、研究生等共80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據悉,這是兩個專業委員會第一次聯合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學術盛會。

會議期間,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作了題為“發展心理學的變遷與新進展”的專題報告,從宏觀角度論述了發展心理學的發生、發展和未來走向,理清了發展心理學的發展脈絡;北京師范大學董奇教授作了題為“21世紀的科學前沿――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專題報告,介紹了認知神經科學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強調要重視腦科學研究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華裔學者嚴文蕃教授作了題為“HLM在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HLM方法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技術;華東師范大學李其維教授作了題為“關于當前心理學研究的某些宏觀思考”的專題報告,深刻剖析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面臨的困境,提出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之間不是從屬關系,而應互相合作,共同促進學科發展。

本次會議共分20余個場次舉辦了140余場特邀專題報告和分組報告。與會代表圍繞社會普遍關注的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心理發展、心理健康、學習心理、教育創新、教師心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其中,遼寧師范大學楊麗珠教授介紹了由她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兒童個性發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旨在構建中國兒童人格發展與促進的基本模式;華東師范大學桑標教授系統論述了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的相關概念,強調要多角度、多變量研究兒童心理彈性;北京師范大學姚梅林教授提議從更廣泛的視角重新審視學習中的遷移現象,采用更整合的研究范式研究遷移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重新定位遷移理論。

遼寧師范大學楊麗珠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吳慶麟教授分別代表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和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作了大會總結,介紹了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心理學研究的繁榮盛況。

本次會議還頒發了“朱智賢心理學獎”,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的數位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本刊記者)

篇3

【關鍵詞】心理教學 中職 英語

現代的教育模式要將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雙重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盡管一些教師教學嚴格、認真,但是也很難保證學生的成績是否會提高。因此,不僅要注意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也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心理是否健康,也決定著學生能否健康的茁壯成長。想要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就要從學生心理上消除對待學習英語的恐懼。只有這樣,才能令學生專心致志的對英語課程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能僅僅從學生的心理問題下手,還要針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改革。只有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學生才會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因此,本文將會深入探究,教育心理學與學生對待學習英語的態度,并進行分析。

一、中職學校教授英語課程的實際狀況

隨著我國人才市場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普及面越來越大,各大中學都會對學生進行擴招。這就導致了中職類的院校招生數目變少。不僅如此,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中職學校的學生素質,也不如中學學校的學生優秀。這就說明了,中職類學校的學生,英語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差。這也是中職學生對待英語較為排斥的原因。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顯得較為吃力,不僅如此,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總是一種逃避的狀態,這也體現出了中職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知識的厭惡情緒。這種情況,只能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更加懈怠,更加沒有信心,中職學生在這種狀態下是無法提高自身學習英語的能力的。

針對中職學生對待英語學習態度的這一現狀,應該如何解決呢?這也是中職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國現代化教育改革的發展,已經步入到繁盛時期,各類學校也應該迎合新教育改革的發展,將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還要針對學生當下的心理,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以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中職類學校的學生,與中學類學校的學生相比,在個人素質方面有明顯差異,就連學校培養學生們的目標也不大相同的。因此,這就決定了對待中職學生的教育方式,與對待中學學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使中職學校教育學生的方式,成了獨有的特點。

中學學校的學生,都是因為成績達到學校的標準,而被準許入學。因此,在個人素質上要比中職學生更加優秀。除此之外,中學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專心度、投入力度、對待學習的熱情等等,都要比中職學生更加優秀。通過中考考試來講,中職學生算是這場考試的失敗者,不得以才進入了中職類院校。因此,與中學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心理肯定會有很大的落差,會有深深的自卑感以及降低對學習的興趣度。由此可以得知,教師的責任,就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這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是必須掌握的。

二、運用正確的教學摸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中職學校的學生,之所以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具有排斥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語學習的難度,以及中職學生的心理落差及英語基礎較差,從而覺得英語難學,產生學不好英語的自卑心理。中職教師想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就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從學生的心理上,要讓學生對自己有肯定的態度,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就要從教學摸式及心理輔導兩個方面下手。

采用互動性教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對于英語口語及英語知識的學習是尤為重要的。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自由的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弊鳛橛⒄Z教師。我們要努力的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教育心理學方面來解釋,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學生打開心扉,是建立快樂、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也是打開學生對待英語放松學習的心門。因此,采用互動性教學模式,有效的進行心理溝通,是教師提高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熱情的重要途徑。

中職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十六歲到十八、十九歲之間,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學習上的差生. 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職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分。作為教師,想要對學生心理進行積極的輔導,必須要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了解、觀察。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情緒波動、情感變化、學習態度,特別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毅力。對癥下藥,對每個學生實施不同的心理輔導方法。從心教起,引導學生有積極的人生觀,樂觀的學習態度,以及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由于每個學生所對待學習英語的態度都是有所差別的,想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及在上英語課時,每個人的不同表現,以此來判斷學生對待學習英語的不同的心理,這樣也方便教師對學生心理進行不同的輔導。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觀察以及積極的引導,是每一個教師的義務。學生只有從心理上接受了對英語知識的學習,這才能對于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有所幫助。

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增加互動。例如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待學習英語的看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膽量,敢于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不懂的知識點,也敢于發問。只有讓學生自己開口主動提問,教師才能逐步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了解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輔導。使學生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地學會英語,提高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勇氣及積極性,從而提高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運用正確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才能夠提高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中職英語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中提到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今教育界,也一直強調,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管是什么學科,都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這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鍛煉。因此,我們應該緊跟教育界的發展提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創新教學方法,不再是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和學生多多溝通、成為朋友,使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更好地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進行學習,開始時,由于環境的改變、課程設置的不同,學生難免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這時候,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使學生盡快地適應新的環境,逐步地把心思投入到學習當中。尤其是對于英語這種有一定難度的學科,更加將學生快速帶入良好學習的狀態,以打下夯實的英語基礎,這對于學生以后學習有難度的英語知識,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因此,教師應該從心理上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輔導,減輕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懼怕心理壓力,使學生克服心理因素,提高對于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度,這才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具體操作方法

1.從心理層面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層面的溝通,對于學生消除對學習英語的排斥感,是十分有必要的。想要學生毫無戒備的打開心扉,對老師暢談心里的想法,需要教師用愛心來關愛學生,我們都說“以心換心、以情動人。”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親和力,老師的真心所在,才會收起對老師傾訴的膽怯,勇敢地向老師訴說,自己對于學習英語知識點看法、觀點。在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第一時間對學生的困難進行解決及幫助。由易到難,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學習英語,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及自學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只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對于難點知識的學習能夠學的透徹,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就是學生和老師有很大的距離感,這并不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因此,除了課下老師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還可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例如全班40個人,那就每4個人一組,一共分成10組,進行課下的英語口語練習、討論交流,學生還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交換學習意見,這樣也有促于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及信心。教師也應該進行實時的引導,除了上課教學、進行提問,還可以組織一些有關英語知識的小組比賽,英文歌曲ok賽,在學校設英語角等等。這樣學生會有更多交流的機會,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通過一些動畫短片,英語教學片或推薦優秀的英語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給學生,讓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使用情境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對英語知識進行教學,使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主觀能動性及自主能力。

3.教師與家長相配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睂τ趯W校的學生而言,學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們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是不健全的。家校聯系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有利于老師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教育。當教師發現學生情緒波動,學習自覺性、積極性下降時,應及時的與家長溝通。查找原因,因地制宜地給學生以心理疏導。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與老師進行定期的溝通,了解學生在課堂時的上課狀態,針對學生的狀態及知識技能,為學生量身訂造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家長要努力配合,監督學生按照設定好的學習計劃去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會使中職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知識來說,不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除了語文和數學以外,英語是第三大基礎學科。根據我國就業形勢,及人才需求市場的情況來看,英語是一門高級技能,很多工作都需要要求工作人員精通英語,英語的流行程度也是波及到多個國家。因此,將英語學好,必須從一開始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熱情并不高,甚至有一種排斥心理,覺得英語很難學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心里的障礙和負擔。因此,中職英語教師的責任,便是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輔導,從教心開始,師生互動,使學生面對英語課程的教授時,不會產生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除此之外,一個合理的、科學化的、系統化的、完善的教學方式和教育體系,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將心理教育輔導,與創新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才有可能培養出學生愛學習英語的熱情。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與老師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爭取改變學生對待英語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及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紅.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談中職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技巧[J].廣西教育,2012(03).

篇4

關鍵詞:心智;心理;素質教育;因材施教

在人的一生中,兒童期是成長最迅速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對以后個人綜合能力發展起到奠基作用。探討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主要表現在深刻了解學生心理可以為教學工作更好地服務。小學低年級學生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心理發展以及與兒童教育過程有關的教與學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也是研究如何針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一門學科。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如下:

一發展心理是基礎

其一,兒童心理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遺傳和環境是主要因素。遺傳是兒童個體發展的起源,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規定了個體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圍。環境則影響遺傳潛能的發揮,良好的環境可以發掘人的潛質,不良的環境可能會遏制甚至破壞人的正常發展。其二,兒童自身的成熟也影響教育在其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只有在成熟期間對兒童進行教育才會收到實效。其三,兒童的心理發展有個體差異性,個性影響兒童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教育對不同個體的作用效果也受其個性的影響。

二教育心理是根據

教育過程既是教的過程也是兒童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對兒童進行影響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教育中,課程的設置、教材的安排、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以及課堂氣氛的調節等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與教育心理有關。只有掌握教與學的規律和原理,并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教育活動,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教育是目的

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最終的目的是在教育中得以運用,為教育服務。所以,研究的出發點,研究的內容、方法、途徑和手段的選擇都應本著這一目的進行,不能偏離大方向,更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從而忽視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習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在實踐中應用,所以在學習中應該密切聯系實際,在運用中也不能生搬硬套。小學低年級學生與教育心理學不同于兒童心理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是不同的研究科目,區別主要表現在于研究的著重點不同。兒童心理學主要研究兒童心理的年齡進程,從兒童的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各種環境中去概括其心理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單單局限于教育范圍內.目的是研究兒童在各種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心理發展情況,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把兒童作為受教育者來研究,主要是依據兒童心理研究的成果,著限于受教育者心理的綜合表現,其目的主要是促進受教育者的能力、人格、品德和知識技能籌備方面的健康發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區別表現在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是研究在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建立在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框架基礎之上的,它直接應用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將教育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理論應用于具體實踐中和特定個體上,與教育心理學相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更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是由它的特殊研究對象決定的。這門學科主要研究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相結合過程中的心理學規律,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既探討發展與教育,又涵蓋學習與教學;既關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又兼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的主要研究范圍:兒童掌握知識、技能,形成某種才能的心理學規律;形成道德品質和個性的心理規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心理規律等,即學與教的心理規律。心理雖然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但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即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發展是有客觀規律可循的。只有實事求是地去研究、探討,才能發現其規律,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可控性。要做到研究的客觀性,首先,就要堅持以實事求是地揭示發展與教育心理規律為目的;其次,確立客現的指標,是保證研究結果客觀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指標應該是能觀察、測量到的,最好能用儀器來測定、記錄和分析;最后,在說明研究結果時,也應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從自己的角度任意取告。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在研究時也要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行.遵循這一原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明確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兒童,為了有利于兒童發展,研究出的結果必須能在實踐中運用;其次,確定研究的形式,兒童心理發展與兒童的活動有密切的關系,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所以,選擇研究的形式時必須采用活動方式;還有,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應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并不是所有方法對所有年齡階段的兒童都適用,另外,選擇研究方法還應考慮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最后,檢驗研究可行性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研究的結果也應能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決定了研究的教育性原則。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最終目的是為了兒童的心智健康發展,所以在選擇研究方法、安排研究程序、設置研究情境、選用器材時,不能不考慮對兒童心理健康所產生的影響。當然,對兒童所做的任何研究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可能比較明顯,有的可能是潛在的;有的是積極的,有的可能是消極的。在研究之前應仔細分析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的性質及程度,盡量使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如果實在難以克服,而影響又對其發展極為不利,盡管研究很有價值,也不能進行。有時,由于考慮不周,出現不利影響還應設法補救。這也是心理學研究較為困難之所在。有時,當無法對人進行操作控制時,人們只好轉而對動物進行研究。但把動物作為對象的研究活動目前也受到了一些批評和指責,所以,對人尤其是兒童的研究更應考慮其教育性。系統性原則是指把個體的心理活動看作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且不斷變化發展的整體,在研究時要考慮研究心理現象與其他心理現象的關系以及影響這種心理現象的因素,并且能夠在動態變化中把握心理發展規律。首先,兒童不是處于真空中的,其心理發展受遺傳、環境的共同作用。在研究時不能忽視這些因素的影響。如在研究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時,人們多以雙生子為研究對象,比較在不同環境中成長的雙生子的心理發展差異情況,目的就是為了使遺傳的影響保持一致,使環境成為影響其發展差異的關鍵因素,避免遺傳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干擾。其次,兒童心理是一個整體,我們把心理分成各種成分,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然而,各種心理現象之間是相互制約、共同作用的。在研究集一種或某些心理現象時,不能不考慮其他心理活動的影響。如在研究被試的記憶時,就應該考慮到智力、興趣、練習以及其他心理過程的影響,盡量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作用,避免出現自變量的混淆;再次,在解釋研究結果時,應注意兒童心理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有共性又有個性。不能用僵化的觀點看待研究的結果,從而造成一種刻板印象。對于年齡越低的兒童更應慎重。如兒童的智力發展有早晚之分,有的兒童雖然早期智力較落后,但以后會很快趕超上來,所以,不能根據早期偶爾一次的智力測驗結果而定終身。最后,只有抓住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推動其發展進程的關鍵動力,才能發現心理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特征,從而避免臺本逐末。小學低年級學生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側重于應用性和社會性。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多面性:既是基礎學科,又是應用學科;既是自然科學,又是社會科學。說它是基礎學科,是因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其研究的結果可以作為教育實踐的理論依據,在實踐過程中又能不斷豐富和完善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在研究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時,不能違的倫理道德。這是和兒童的特殊性相聯系的。兒童作為發展的個體,不同于物。人的心理發展有復雜性,在研究時考慮不周到就可能會違背倫理道德,更有甚者,可能會涉及侵犯個人隱私事件,從而招致法律糾紛。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多從被研究者的立場考慮,以避免出現失誤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研究小學生素質教育與心理學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從事實踐活動的需要,更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胡志海.《小學教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16(1):42-44.

[2]范淑杰.對于心理學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應用意義及效果分析[J].中華少年,2016(24).

[3]楊會靜.教育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2016(5):12.

[4]劉松艷.芻議我國小學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

篇5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0-0064-02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從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課堂操練是《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的一個環節。用 Authorware制成課件,學生可直接在電腦平臺的學生端上演練,選擇正確答案。若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你答對了,真了不起!”。若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這樣,學生像在玩游戲一樣,學生學習興趣濃,效率高。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

《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課,特別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教師制作這類課件時,從前置知識復習,精選案例講解,到解決實際問題,每一教學環節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入高一層次。這種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與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队變航逃睦韺W》教學中很多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歸納,將知識穿成串、連成網,使之系統化。熟悉幾何畫板、CAD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CAD把所學內容繪制知識流程圖或思維導圖,鼠標一動,圖形立現,效果相當好。這種有形的圖形是十分系統的、清晰的,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和鞏固。

2.化抽象為直觀。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中的概念、觀點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概念、觀點,只有靠強化記憶來掌握概念、觀點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如在講授“什么是情緒與情感?”這個內容時,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教師可事先設計四個(喜、怒、哀、懼)Flas,或借助QQ系統中的表情圖片。并根據直觀畫面進行生動地講解(或學生即興表演)。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圖畫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如在講授“幼兒情緒情感的特點”時,可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幼兒情緒與情感控制力差。

4.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即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講授兒童心理發展的“三大學習理論”時,把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的各項比較項目:理論代表人物、來自國家、實驗名稱和理論觀點,輸入 Excel表格;或用CAD設計各項比較項目,然后進行排列。這樣,一目了然,既方便學生對比學習,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以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問題、多角度理解問題的機會,開闊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視野。比如在講授“什么是性格?”這個內容時,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進入問題情景階段,教師投影視頻片段“西游記”,把學生引進一個鮮活的情境之中,并提出探究問題:“西游記中的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去西天取經過程中表現出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第二階段為實踐體驗階段,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源,搜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雷鋒、守株待兔中的農夫、紅樓夢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王熙鳳、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四個人物形象等等),在教師的啟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性格的表現形式,并進行總結和歸納。第三階段為表達交流階段,每組學生把探究成果貼在“我的發現”網頁、博客中,互相交流、對比、歸納。這樣,課堂氣氛頓時高漲起來,學生經過設計、復制、粘貼、組合 ,在“我的發現”網頁、博客中列舉出性格的表現形式。這樣,學生對“什么是性格”就能更好理解和鞏固了。

當然,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強調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優化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

?課程建設?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整合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激情成人综合网|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欧美真实破苞流血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人人澡人人透人人爽|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小蝌蚪视频在线观看www|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可以看的黄色国产毛片在线电影| 18av在线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妞干网手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被公连续侵犯中文字幕| 处处吻动漫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北条麻妃一本到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婷婷激情综合网|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 欧美乱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一级伦理电线在2019| 日本xxxx高清|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美女被男人扒开腿猛视频| 国产免费变态视频网址网站| 888午夜不卡理论久久|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欧美最猛黑人猛交69| 午夜dy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