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臨床教學實踐范文

臨床教學實踐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8 10:13:0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臨床教學實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臨床教學實踐

篇1

1醫學生臨床思維存在的問題

1.1片面思維:一些學生在進行病例分析時,不能全面細致地對病史、體格檢查進行分析,過分看重輔助檢查的結果,而忽視系統分析,考慮問題局限、狹窄。

1.2簡化思維:一些學生單純依靠先進的檢查手段,不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盲目相信某些先進檢查方法提供的數據或圖像護理論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診斷結果,影響診斷的準確性。

1.3表面思維:把現象當作本質,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運用醫學的基本理論,對各種現象進行全面的分析,使臨床癥狀體征表面化,缺乏綜合判斷的能力。

1.4印象思維:有些學生憑直觀印象,對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體征或輔助檢查資料感興趣,對資料進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論點的資料作為判斷疾病的主要依據,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臨床判斷的資料任意刪去,做出偏面的診斷,制訂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確的治療方案。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客觀規律。

2對策

畢業實習是臨床教學過程中實踐最多的一年,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關鍵,因此筆者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供同道參考。

2.1在帶教過程中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2.1.1加強床邊教學:查房時應針對病人,應用新的醫學模式,講解病人存在的健康問題,一定要重視用系統化整體觀綜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醫囑、對癥處理。對給予的處理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當觀察員、記錄員,應養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并注意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實習效果。

2.1.2增補臨床專業新知識,重視醫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定期舉行講座。目前由于知識更新速度加快與有限的教學時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故應舉辦專題講座,疑難病案、大手術病案、死亡病案討論,醫療差錯事故的分析,參加會診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理論知識與經驗,擴展視野,增強責任心。在討論中以學生發言為主,帶教老師引導,使學生在興趣中獲取知識,在討論中培養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新理論、新技術的同時轉變觀念,不能只依賴現代技術設備,見物不見人,忽視人的社會屬性,忽視醫學事業的人道主義本質。隨著社會進步,疾病譜的演變,對醫護衛生保健服務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復需求的擴大。醫學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應該強調學生的技能、價值及態度的獲得和發展,要讓醫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能獲得職業能力和價值觀,并重視以下能力的培養。

a)臨床技能:是要求醫學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進行診斷學和臨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外,應加強人際交往技能、職業行為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避免機械操作。

b)學習技能:醫學生不能滿足書本知識,套用書本知識,應養成主動地、自覺地更新知識的習慣,善于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

c)科學方法技能:要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這就要求掌握實驗技能和方法,增強情報意識,掌握文獻檢索和醫學統計學等相關技能,重視臨床科研能力的養成。

篇2

【關鍵詞】 內科學;內科臨床;教學實踐;臨床實踐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所有臨床醫學的基礎所在,與醫學各科之間也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內科不同于外科,兩者的工作性質和醫生的思維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內科學是一門非常系統的學科,具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一位優秀的外科醫生不僅需要扎實的內科醫學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進行相關的臨床實踐。

1 內科臨床教學實踐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1.1 高校對臨床實踐的重視較低 很多高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注重教導學生掌握內科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內科臨床實踐的重視較低。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錯誤地認為優秀的內科醫生最重要的是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這種偏差的想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即使掌握豐富的內科知識,沒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是徒勞的。

1.2 學生實踐操作意識不強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教學,使得學生注重提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并不能積極主動地對內科進行探討,使得自身的內科學的專業知識嚴重缺乏。除此之外,有的學生雖然特別注重掌握理論知識,但是時間操作意識加強,并不能講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運用,使得實踐操作能力一直得不到較大地提高。

1.3 教師的教學水平較差 很多高校沒有制定較為嚴格的招聘制度,使得招聘到教師并沒有擁有較強的教學水平。有些內科專業的教師并沒有擁有較扎實的內科專業知識,對學生起不到很好地指導作用。另外有的教師并沒有非常豐富的治療實踐經驗,知識面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因此也使得內科臨床教學實踐受到一定的阻礙。

2 加強內科臨床教學實踐的幾點措施

2.1 提高對臨床實踐的重視度 很多高校內科臨床教學實踐得不到有效的施展,其主要癥結在于高校管理者對臨床實踐的忽視。臨床時間是檢驗學生對內科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內科醫生的必經之路。很多高校管理者片面地任務,學習的首要任務是掌握牢固的內科理論知識,以為臨床實踐是工作之后才需要做的事。這種思想是教學理念的偏差,是阻礙教學實踐進步的關鍵所在。對此,高校管理者應該進行反思,提高對臨床實踐的重視度。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向教師和學生講述臨床實踐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利用暑假和寒假時間去醫院進行實習,在實踐工作中鞏固自身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

2.2 強化學生實踐操作的意識 除了高校管理者對臨床實踐的重視較低之外,學生對實踐操作的意識較差也是阻礙教學實踐工作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對實踐操作的意識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態度,意識較強的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才能注重自身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實踐工作中,才能實現自身對知識的空缺,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經驗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應該不斷強化自身對實踐操作的意識。在學校的學習期間,應該不斷地鞏固內科方面的專業知識。暑假或寒假期間,可以申請到醫院進行實習,通過實習老師的相關指導,學到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

2.3 提高內科專業學生的實習質量 很多學校會在大二、大三期間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工作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原本是一項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由于學校安排的醫院本身能力較差,導致實習并沒有發揮其本質作用。針對此種現象,學校管理者應該作出改進,加強學校與實力較強的醫院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安排較好的實習單位和有責任心的指導老師,從而提高內科專業學生的實習質量。通過與實力較強的醫院進行合作,讓實習的作用真正得到發揮,讓學生能獲得有益的知識和工作經驗。

2.4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很多學校引進的教師教學能力較差和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法不當,使得教學質量較低,導致學生并不能得到實用性較高的知識。學校應不斷的健全招聘制度和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在招聘內科專業教師時,不應該片面的注重教師的學歷,更重要的是教師豐富的工作經驗。將工作經驗和教學水平作為評價教師合格程度的標準,除此之外,要建立相對健全的用人管理制度,優化學校的資源配置。一方面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內科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有效的吸收知識也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3 總結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各種疾病的定義、歷史、癥狀、病因、各種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等等。內科醫生通過對病人的病史和檢查結果進行一定的分析,找出適合病人病情的治療方法。很多高校培養出來的內科專業人才,雖然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但是臨床實踐能力卻較差,這種現象主要歸結于高校對內科臨床教學實踐的重視較低、學生的實踐操作意識不強等等。為了能夠改進這一弊端,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 提高對臨床實踐的重視度;2.強化學生實踐操作的意識;3.提高內科專業學生的實習質量;4.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5.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相信做到以上5點,便能有效地提高內科臨床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細胞生物學是細胞學與分子生物學交匯的領域,從細胞整體水平、亞顯微結構水平和分子水平來研究細胞結構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探索研究人體細胞發生、發展、成長、衰老和死亡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發病機理和防治的學科,是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也是高等醫學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1]。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和應用,對細胞生物學的認識逐漸深入,細胞生物學的新理論、新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滲透到臨床醫學各學科中。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完整、系統地掌握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及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質量,本文對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

1教學內容

1.1精選教材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有多種版本,各有特色。經過反復比較,選定了羅深秋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細胞生物學》作為教材。這本教材由國內多位知名學者編著,與其他同類教材相比,全書體系新穎,內容完整,反映了學科的最新發展趨勢。這本教材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更好的理解所講述的內容。

1.2精選教學內容目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中,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學時少,內容多。羅深秋主編的《醫學細胞生物學》一共有16個章節,考慮到臨床專業的理論學時安排(30學時),將這些章節都詳細介紹是不現實的。如果要面面俱到,那只能是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蜻蜓點水”,使學生抓不到重點。二是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涉及到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為了使本學科與其它課程的知識緊密銜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將大量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合理取舍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是圓滿完成該門課程的前提[2]。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握兩個原則。第一,側重醫學生所需要的必備知識。因為教學對象是臨床專業的學生,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動物細胞的知識,因此講授的細胞生物學內容應有別于綜合性大學。如進行細胞器的講解,對只存在于植物細胞的細胞器葉綠體等就不做介紹。而對與醫學關系密切,并且是學科熱點的內容如細胞膜與疾病的關系、內膜系統與疾病方面的內容等則可進行擴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第二,淡化與其它學科重復的內容。如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細胞生物學的內容,同時也是生物化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講授該章節時,著重介紹核糖體的四個重要部位及其功能,而對具體的蛋白質合成過程的內容則讓學生自學,以減少相近學科間內容的重復。此外,如細胞信號轉導的內容,由于分子生物學課程中要詳細講述,因此在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中就不作講授,讓學生自學。

2教學模式

2.1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在上課過程中,我們通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講小分子物質的穿膜運輸時,容易把被動運輸幾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混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膜脂的雙層分子結構比喻為一條河流,讓學生想象一下過河的方法就容易引導出這幾種運輸方法的特點。如果是直接游過去的,就屬于簡單擴散,因為這種方法不需要借助膜轉運蛋白而直接通過細胞膜的脂雙分子層;如果是從一座橋上走過,就屬于離子通道介導的協助擴散,因為橋就象細胞膜上的一個通道,使離子能夠通過通道通過細胞膜;如果是坐船過去,就屬于載體蛋白介導的協助擴散,因為這需要小分子物質和載體蛋白的結合。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清楚掌握被動運輸的幾種類型和相對應的特點。

2.2聯想法由于醫學細胞生物學所學習的內容絕大多數非常抽象,比較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要以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例子為例,進行形象生動的講解,引起學生的興趣。如講線粒體前體蛋白的轉動機制時,把轉運的第一步前體蛋白的去折疊以卷發和直發的例子來引導學生來理解。線粒體前體蛋白在細胞質基質中由于折疊盤曲而體積大,但線粒體膜上由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又比較窄,使前體蛋白不能通過通道。因此把前體蛋白比喻為卷發,要把它拉直,才能通過線粒體膜。卷發拉成直發,需要工具和電。在細胞中把前體蛋白拉直的工具是細胞質中的熱休克蛋白70,所需的能量是ATP。這樣就使學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講膽固醇調節膜的流動性和增強膜的穩定性作用時,一般學生很難理解,覺得這兩者之間有點矛盾。不過以“一片荷葉”的例子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山區由于沒有自來水,經常要拿水桶來挑水。不過由于路上顛簸,經常一桶水最后只剩下半桶水。所以山區人民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水桶里放一片荷葉,調節了水的流動,增加了穩定,使水不容易晃出來。通過這個例子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膽固醇的作用。

2.3病例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把臨床問題和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書本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解決問題,而且又鞏固了知識點。目前高等醫學類院校的醫學教育均由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臨床實習三部分組成,學生在基礎課程學習期間基本與臨床脫節,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病例教學法就是充分利用臨床專業的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渴望,在基礎教學的同時教師適當結合臨床實際提出問題,讓他們學會應用“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對臨床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在講膜受體異常和疾病時,就可以將疾病和前面所學的細胞膜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高膽固醇血癥是由于細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異常導致的疾病。在正常的細胞中,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顆粒與細胞膜上的LDLR結合,經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內,被溶酶體降解釋放出游離膽固醇。游離膽固醇能反饋抑制細胞內的膽固醇的合成,從而維持膽固醇的平衡。患者由于LDLR缺陷,使得血漿中的LDL不能進入細胞,一方面使膽固醇在血液中積累,另一方面由于進入細胞中的膽固醇減少,反饋抑制減弱,使細胞大量合成膽固醇,導致膽固醇進入血漿。這兩方面的雙重作用使大量的膽固醇在某些組織中沉積形成黃色瘤,如在心血管中沉積就會使患者出現冠心病。在這個例子中,不僅鞏固了學生前面所學的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的內容,而且還使學生了解這個疾病的發病機制。此外,在講溶酶體膜異常與疾病時,以矽肺這個例子來復習溶酶體的相關知識。矽肺是一種職業病,在水泥廠、金剛石加工廠、礦山開采等職業中容易發生。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肺組織中的巨噬細胞通過胞吞作用中的吞噬作用吞噬矽塵顆粒,形成有細胞膜包裹的異體吞噬體。異體吞噬體再與初級溶酶體結合形成異噬性溶酶體。由于溶酶體是酸性環境,而矽塵顆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這樣就形成硅酸分子。硅酸使溶酶體膜的結構變化而破裂,使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和硅酸流入細胞質,引起巨噬細胞的自溶。由死亡細胞釋放的二氧化硅被正常的巨噬細胞吞噬后,將重復同樣的過程。巨噬細胞的不斷死亡會誘導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并分泌大量的膠原物質,使吞入二氧化硅的部位出現膠原纖維結節,導致肺的彈性下降,形成矽肺。在這個例子中,不僅復習了溶酶體的各種類型和溶酶體的細胞內消化功能,而且還把前面所學的大分子物質的胞吞作用和溶酶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篇4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學思想起源于19世紀中葉,基本含義指“審慎、明確、明智地應用現有最好臨床研究證據對患者進行診治”。最佳的臨床研究證據是針對臨床研究文獻,應用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有關質量評價的標準,經過認真分析與評價,獲得的最新、最真實、可靠且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研究證據,并應用這些證據指導臨床醫療實踐,從而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1]。

循證醫學及其思維方式不同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醫學觀,為規范其今后的臨床實踐行為打下基礎,而這也正是醫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

2臨床教學與實踐的現狀與弊端

臨床教學與實踐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醫科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將之運用于臨床實踐,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階段。臨床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將來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密切相關。

多年的醫學教育傳統延伸下來的是“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2],即依教學大綱要求,以課堂教學為主,臨床見習為輔進行教學。由于課堂授課學時有限,教師在課堂中少有機會向學生提出深刻的問題,而學生也缺乏主動思考,難于發現或提出問題。在這種教學環境的熏陶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在臨床見習和實習中得到了檢驗。

其優勢是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理論水平較高;但其弊端是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低,學習依賴性較強,不愿主動思考問題,教與學不能相長,造成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實際操作能力偏低,與病人的溝通技巧欠缺,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顯然是不能適應現行的醫療環境的需要。

3循證醫學在臨床教學與實踐中的應用

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各類先進的新信息不斷地沖擊傳統醫學教育的觀念,循證醫學的迅速崛起及其對臨床醫學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促使我們必須對現行醫學教育方式進行反思[3]。如何將最新、最好、最科學的循證醫學的證據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和掌握先進的醫學理論知識是臨床教學與實踐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非常值得探索[4]。

3.1更新理論,積極培養臨床循證思維與創新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技能都是教學改革的重點。

臨床思維能力主要靠人的大腦通過觀察、思維、實踐運籌等來完成,是實踐能力的深層表象。在臨床教學與實踐中要堅持循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重。循證思維是臨床思維的基石,它注重知識的系統性,人體的整體觀,不斷產生問題從而不斷激勵創新;而創新思維成果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成為新的證據,由此推動臨床醫學向前發展[5]。

3.2教師是推行循證醫學教育的先行者

實施循證醫學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驟:(1)根據病人的病史、體征和各種檢查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2)按照解決問題的需要查詢現有最好的相關證據。(3)嚴格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臨床價值。(4)運用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專業知識及病人的具體情況指導醫療決策。(5)評價上述實踐的效果和效益[6]。

這五個步驟需要臨床醫師不斷總結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更需要借鑒別人的經驗,并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予以正確評價,才能掌授人以漁,以后終生受益;少部分學生忙于應考研究生等等,不安心臨床實習,但給與明確的“三基”要求后,這些學生可以柔性安排實習計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地掌握“三基”的基本要求,完成醫學本科實習教學要求,從而達到醫學本科畢業水平。

強化臨床實習醫生的“三基”水平教學,還可以讓臨床實習醫師在實習期間明確實習目的,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擾后出現的實習目標茫然狀態。實習醫師畢業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存在著連續的對其掌握“三基”水平的考核。畢業1年后,以“三基”要求為基礎,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核;畢業5年左右,要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考核,其要求模式仍然離不開“三基”內容;在晉升為主治醫師后的繼續教育階段,還是要以“三基”為模式進行學習考核。因此,“三基”教育是臨床醫學的基石,是我國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為廣大患者服務的基本功,是提升醫務人員業務素質,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的最基本條件。能給予實習醫生規范、扎實、熟練的“三基”要求,并嚴格訓練,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執業醫師考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及日后業務素質的提高,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保證對醫學生的教育與對畢業后的醫師教育表現為連續性的教育。

篇5

[關鍵詞]循證醫學;中醫內科;教學模式

循證醫學即在尋找證據的基礎上,根據證據的要求,采取措施解決臨床問題的一種醫學模式,屬于現代臨床醫學關注的重點。中醫內科常規臨床教學實踐,以教師操作、學生學習為主,教學的科學性及操作方法的謹慎性有待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對實踐經驗的總結,需在不同教學階段內完成,因此很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效果較差。將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尋找解決問題的證據,對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該研究圍繞該學校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間的中醫內科臨床教學進行討論分析,闡述了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觀察了具體實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該學校2016年7月—2017年6月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時的學生中,隨機選取37名作為觀察組,學生資料如下:性別:男性20名、女性17名。年齡:24~31歲,平均年齡(28.74±1.20)歲。同時選取該學校2015年7月—2016年6月未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時的學生37名作為對照組,學生資料如下:性別:男性21名、女性16名。年齡:25~30歲,平均年齡(28.75±1.18)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教學:①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臨床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中醫內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知識的了解水平。②帶領學生參與中醫內科臨床實踐,帶領學生查房、提高學生臨床實踐技能。觀察組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模式:①提出問題:教師根據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總結問題。②尋找證據:自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學性。③證據實踐:將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臨床實踐過程中,觀察實踐效果,評價證據的實施效果。④經驗總結:總結實踐經驗,為下一次教學做準備。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臨床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理論知識、實踐知識以及科研知識3項指標。觀察兩組學生教學方法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3項指標。

1.4評分方法

理論、實踐、科研各100分,得分越高,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1.5滿意度評價

采用學校自制量表評價學生滿意度。量表共10分。滿意:≥8分。一般:5~7分。不滿意:≤4分。1.6統計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臨床知識的掌握情況

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得分(98.95±1.03)分、實踐知識得分(96.77±1.20)分、科研知識得分(96.17±0.06)分,較對照組相比,中醫內科知識得分更高,兩組數據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學生教學方法滿意度

觀察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滿意。可以認為,采用循證醫學臨床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

3討論

臨床實踐教學,屬于中醫內科教學的重點。將臨床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1]。常規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方法,與理論教學一般呈分離的狀態。臨床實踐前,教師需在半年甚至1年的時間內,以理論教學為主,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當學生理論知識考核達標后,教師需帶領學生深入到臨床實踐中,觀察實踐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2]。采用上述方法教學,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僅能夠被動接受教師對課程的安排而學習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降低,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很難提升,對學生中醫內科專業素質的培養不利。②理論與實踐教學相分離,學生很難將兩項知識聯系在一起,學習水平低,專業素質差,教學效果有待提高[3]。該研究發現,常規教學方法下,學生理論知識得分(80.24±1.58)分、實踐知識得分(79.35±2.39)分、科研知識得分(78.62±0.98)分、教學滿意度86.49%。可以看出,學生的中醫內科理論水平、實踐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均得到了培養,但知識得分仍存在較大的進步及提升空間。通過對學生教學滿意度的觀察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學基本比較滿意,但滿意度同樣有待提升。循證醫學模式,屬于臨床實踐模式的一種。與常規教學方法相比,對教學科學性的要求更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自身臨床教學經驗,與證據相結合,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考察證據的可行性,提高自身臨床水平,為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目前,將循證醫學模式應用到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已經成為了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中醫內科臨床實踐循證醫學模式教學方法如下:①提出問題: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在課后,總結自身存在的問題。分析相應疾病的特點,提出與疾病治療及診斷有關的問題。將問題整理在一起,為尋找證據的過程做好準備。②尋找證據:通過查詢知網、萬方等文獻,或閱讀相應刊物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證據。結合自身所學校的理論知識,判斷證據中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具有科學性。將科學性較強的方案整理在一起,使之成為臨床實踐證據。③證據實踐:將所尋找到的證據,應用到臨床實踐過程中,并觀察實踐效果。當發現異常時,必須及時停止實踐,分析導致異常出現的原因,以免對患者的安全造成影響。④經驗總結:教師帶領學生總結臨床實踐經驗,針對某一類疾病,提出最終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案,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提高中醫內科臨床教學質量。將其應用到中醫內科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彌補常規教學方法的不足,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改善以及中醫內科臨床診斷及治療專業性的提高,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具體來看,循證醫學模式的實施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分析中醫內科不同疾病患者的不同特點,分析患者對治療的需求,對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②學生需要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主動的查找文獻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證據。需將證據總結整理在一起,使之形成系統的證據體系,以供臨床實踐所應用。采用上述方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為學生臨床實踐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③循證醫學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在獲取理論證據后,及時將其應用到實踐操作中,通過對實踐效果的觀察,能夠準確地評估出證據的可行性,能夠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素質,得到共同的培養。該文研究發現,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后,學生理論知識得分(98.95±1.03)分、實踐知識得分(96.77±1.20)分、科研知識得分(96.17±0.06)分、教學滿意度100.00%,與常規教學方法相比,教學優勢顯著(P<0.05)。需注意的是,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問題的提出、證據的尋找以及證據的評價等過程,均需由學生來完成。教師應扮演課堂主導者的角色,負責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點明教學重點、總結教學難點,以使學生的中醫內科知識學習水平,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結論

綜上所述,應將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應用到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使之理論與實踐素質,能夠得到共同的培養,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其富,鄒琴,朱燕.神經內科循證臨床實習教學模式的構建初探[J].海南醫學,2015,26(19):2939-2941.

[2]張顏波,趙同,張敬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研究生神經病理性疼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1(6):427-429,4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搡女人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波少野结衣色在线| 午夜影院app| 花蝴蝶直播苹果版|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91香蕉在线视频|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少妇一晚三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日韩黄色片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日本人指教视频|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美妇与子伦亲小说|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韩国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