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有效的課外閱讀范文

有效的課外閱讀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2 17:21:5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有效的課外閱讀,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課外閱讀需要指導。如何在關注學生課外閱讀量化達標的同時實施有效的指導,確保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推薦課外讀物是對學生實施有效指導的前提

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識別選擇能力。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和推薦,學生的課外閱讀會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了保證學生能吮吸到祖國優秀文化的“乳汁”,吸收世界文化的真正營養,需要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推薦優秀的少兒讀物,指導學生制定合適的讀書計劃。為學生開展有效閱讀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為此,我們根據調查,結合朱永新教授為小學生推薦的100本書目,又精心挑選了100本圖書,分成兩類,一類為必讀書目,一類為選讀書目,再根據低、中、高不同年段分成三組,低年級多讀兒歌,童話類書籍,中年級多讀故事類,如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名人名言故事等,高年級則擴大閱讀面,如小說、詩歌、散文、歷史、游記、科普等,鼓勵部分學生涉獵中外名著。

開展課外閱讀以來,我們經常組織開展“好書推薦”活動,在活動中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書有不同的閱讀價值,激發他們閱讀的欲望和激情。

通過好書推薦讀書交流活動,我們不僅及時了解學生讀書近況,而且順勢引導,將好書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坎上,激發了學生擴大閱讀范圍的欲望,增強了閱讀興趣,心隨好書行,情受好書牽,從而實現有效的指導。

二、開展交流活動是對學生實施有效指導的途徑

開展課外閱讀,不能僅停留在學生有書可讀、閱讀量達標的層面,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閱讀狀況,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以期實現真正的有效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1.評議人物,講述故事

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大多是童話、故事、寓言、散文、小說。書中有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讓學生評議人物,講述人物之間的故事,是引導學生有效閱讀的好方式。

2.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小學生的閱讀,大多被文中有趣、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被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大多關注的看點是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命運,還不懂得讀書要去揣摩作者的表現手法,品味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意識地吸收語言、積累語言,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

在《笑談三國》這節課中,

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書中評人物的詩詞,使學生通過誦讀詩詞,講述詩詞背后的故事,不僅更好地理解了詩詞的意思,感受了詩詞的魅力,而且強化了對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感悟。

教師出示了關于董卓的兩段文字:

“卓即命于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鍋煮之。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栗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

“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天之怒卓。可謂甚矣!”

教師讓學生反復品讀這幾段文字,并結合文字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讀,仿佛親眼看到了一個“殘暴不仁、惡貫滿盈、罪惡滔天”的董卓,情感就隨著這些靈動的文字而憎恨、憤慨!

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品讀作品,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時也通過反復誦讀,實現了吸收語言、積累語言的目標。這些簡潔明了、高度概括的文言文語言,通過教師的這番引導,留給學生深刻的烙印。這就是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

3.滲透方法,學會閱讀

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教師要相機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閱讀。

有一位老師在指導三年級的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時,他讓學生先看書的封面,閱讀書名,再讀前言,了解和本書有關的內容,然后讀目錄,初步了解書的主要內容,完成前面幾項重要過程之后,再讓學生用心去讀書中的一個個故事。通過交流閱讀心得,學生明白了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去猜一猜,發現文中精彩的語言,要用筆畫出來或摘抄到積累本上,或背下來以備寫作文時候能用上……教師就是在交流過程中有機地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了解別人的讀書方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有效的閱讀。

4.引申拓展,擴大視野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因此所選擇的書目就不同。有的學生閱讀范圍比較窄,僅限于讀自己喜歡的某一類書籍,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適當地引申拓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在交流一本書的感受之后,再向學生推薦作者的其他書目。也可以先簡介某本書的內容或從這本書中節選最精彩部分、經典段落讀一讀,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介紹各類書籍的特色。

三、適時檢查是督促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靠幾次讀書交流活動顯然是不夠的。它更需要我們教師關注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督促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在開展課外閱讀的初期,我們設計一份課外閱讀情況登記表,請家長或同學配合監督,及時了解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情況。

教師定期檢查評比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不定期地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本、讀書筆記。開展評選“讀書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形成濃厚的班級讀書氛圍。

篇2

1.認真過好拼音關和識字關

對于剛邁入校門的小學生來說,此時是學習拼音的關鍵時期。由于拼音學習相對枯燥,因此教學時要多運用一些激趣手段,讓學生對拼音學習充滿興趣,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把拼音學好。過了拼音關,接著就是識字關。教師教學生字時,切忌每個字都幫助認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都備一本《 新華字典 》,并教會查字典的方法。至于字的結構和筆順,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揣摩,鼓勵他們相互交流。有了《 新華字典 》的幫助,學生的識字量就會大大增加,這就為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解決好課外讀物的來源

過了拼音關和識字關,接下來就要讓學生多讀課外書了。現在雖然提倡“開卷有益”,但是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如果沒有計劃雜亂地讀,只會降低閱讀效果。當前,在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由于沒有專門的購書經費,學校圖書室的藏書非常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這讓課外讀書活動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還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據報道,內蒙古寧城縣的一些學校,為了開展“高效閱讀”教育工程,教師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 致學生家長書 》送到每一個家長手中。信里痛陳孩子的閱讀現狀,倡議家長拿出十幾塊錢,讓孩子一人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家長看完信后一致表示支持。有了學生家長的支持,學校得到了不少的課外書。這時,班與班之間開始互相借閱圖書,定期開展“圖書漂流”活動,這讓學生得到了更多的好書來讀,較好地解決了課外讀物的來源問題。

3.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

要想讓學生的課外閱讀真正有效,需要養成閱讀積累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讓學生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材料積累,必須引導學生把閱讀中的好素材及時記錄下來(包括名人名言、精彩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等)。要做好積累,不妨使用制卡片摘抄法,即把認為需要記錄下來的東西抄到卡片上,隨時翻閱。如果學生一星期制作出五張卡片,那么一年下來數目就很可觀了。另外,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在班級里定期展示各人所做的卡片,讓大家互相觀摩,甚至可以每周抽1~2節課專門組織學生就某個專題進行閱讀交流。這樣做的好處很多,首先,可以在全班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氛圍,增加課外閱讀的自覺性;其次,通過課堂交流,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再次,可以培養學生在公眾面前發言的膽量,從而增強自信心。無論是積累素材,還是為了閱讀交流,當學生帶著任務去進行課外閱讀時,他們就不會只是泛泛而讀,而是帶著一種探究、一種思考去讀。

4.課外閱讀時要帶著愉悅心情去讀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熱愛讀書,靜心讀書。為此,首先,教師要告訴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其意義,讓他們知道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閱讀。其次,教師要努力提高教學的藝術。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努力創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力爭讓每一個學生愿說、敢說,積極參與交流,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件愉快的事。再次,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讀書,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并且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學生有了這種心態,自然在課外閱讀時就會保持愉悅的心情了。

篇3

一、要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

1、與課堂教學的互補作用。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自己的閱讀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發表見解,使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內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從而既拓展學習的空間,積累寫作的素材;同時又可以自覺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與方法加以實踐應用――印證、對照、比較、揣摩,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有助于自學能力的形成,達到“不待老師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課外閱讀又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學習一些閱讀的方法、技能等,尋求一把開啟閱讀天地的金鑰匙,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做到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二者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實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要求。語文課外閱讀以其實踐性、自主性的特點,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帶來的不足,同時又有其相對獨立的價值,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健全的人格,從而使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目標共同指向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因此,應多讀課外書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說:“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負擔,那么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要記住的多數倍……如果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都不讀,那么他就連教科書都讀不好。如果學生其他書讀得較多,那么他不僅能學好正課,而且會剩下時間去滿足其他方面的興趣。”

二、要加大考試評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試內容、命題方法對語文教學具有很強的制約和導向作用。要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必須改革考試方法和教學評估工作。這首先應從拓寬考試內容上突破,要對聽說讀寫進行全面考核,將課程標準推薦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經典篇目納入考評內容,以利于課外閱讀的引導;同時要從改革評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識、能力的綜合考評結果取代唯學科分數的結論,可著重考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為課外閱讀的開展提供正確的導向,從而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

三、要切實加強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

課外閱讀與語文教學既具有內在聯系又各自獨立。因此,必須把課外閱讀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進行認真的組織與科學的指導,從而實現課外閱讀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最優化,促進語文教育教學效率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1、制定計劃,統籌安排。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必須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課堂教學,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緊密配合,統籌安排,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包括課外閱讀的目的、要求、步驟、方式、書目等,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是開展好課外閱讀的前提。

2、加強引導,激發興趣。初中生興趣廣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強,分辨能力較差,課外閱讀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迷于武俠、言情小說,或迷戀于情節離奇的卡通讀物,也有一些學生由于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缺乏讀書的興趣。因此,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閱讀心理,引導學生多選擇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學生生活的讀物來讀,當然,教師也應通過課堂教學或舉辦講座、專題介紹等形式,對有關的文章、作品等進行精當的點評,留下一些思考的問題,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以尋求答案的興趣。同時,對讀過這些作品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促使其他同學產生向往之心,從而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

篇4

關鍵詞:課外;閱讀;通俗;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264-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常言說,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

一、讓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

1、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

我們要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

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于老師的無數教育。另外,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善于利用這個學習的陣地,讓學生這個的輿論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閱讀。第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引導。

3、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

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能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我們的交流活動,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或將書拿回來,讀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或組織讀書演講比賽,組織讀后感征文比賽……讓學生主體唱主角,自在地、愉悅地表達讀書心得與體會。教師只在交流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進行簡要的、肯定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情感、審美、思維方法等多重收獲。

4、與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

聯系生活,抓住閱讀機遇,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電視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隋唐英雄》、《封神榜》等,還有動畫片《大鬧天宮》等,孩子們都會特別喜愛的。看這些電影電視對閱讀興趣很有幫助,但如果能和熱播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二、鼓勵學生多讀,重視閱讀積累

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力”。多讀,首先閱讀的品種要多。從語文的角度看,古詩詞的神韻,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點紅……詩歌中的韻律美、節奏美以及優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讓人余音繞梁,回味幽長;散文中的詞藻美、意趣美給人的精神喜愛;小說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伏跌的美,給人的心靈以陶冶。常識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調描繪科學奇觀、自然奧秘給人的思想的啟迪。凡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就可以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從而增加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

多讀,還要特別強調誦讀。誦讀,也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葉圣陶先生要求我們:“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因此,對于一些精彩片斷,名篇佳作,要鼓勵學生多吟詠、誦讀,這樣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語文能力。

篇5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有效性

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師都在很努力地教學生讀書寫作,可現實是怎樣的呢?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文,許多學生總是一籌莫展,總是會把所有作業做完了,再慢慢來啃“作文”這一大難題;在各項檢測中,也總是會發現:閱讀一項得分率不高,這難道真的是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出了什么問題?我想:并不以為然。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既重視課內又重視課外”“不要注重知識的記憶,而要重視培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靠課本上的幾個范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學會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因為只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只有厚積才能勃發,因此,抓好課外閱讀無疑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其作用舉足輕重。

請看這樣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

記得前年我剛接手一個五年級,在一次閱讀課上,我手拿著《紅樓夢》正準備向學生介紹這本書,我問學生:“‘曹雪芹’你們知道嗎?”這時一名男生趕緊插話說:“徐雪晴”。我一時沒有聽清他說的話,于是我又重復了一遍:“曹雪芹”。他又大聲告訴我:“不是,是‘徐雪晴’”(“徐雪晴”是我班一名女同學的名字)此時全班安安靜靜的,沒有一名同學提出異議。

案例二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三篇習作的題目是《秋天的樹葉》,一名學生在對秋天的樹葉進行了簡單的描寫后(大約100多字),結尾為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喜愛,連用了2個這樣的感嘆句:“秋天的樹葉,我愛死你了,我愛死死你了!”

從剛才的兩個案例中不難看出:第一,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實在是有待提高,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不知道“曹雪芹”,不知道如何表達對秋天的喜愛。第二,閱讀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可以想見,這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在這五年中,他也一定讀過一些課外讀物,可他為什么一點課外閱讀的痕跡也沒有呢?閱讀的有效性值得懷疑。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呢?

一、指導學生選好書

課外閱讀仿佛是一片五彩繽紛的遼闊原野,哪個孩子不愿在原野上奔跑、徜徉、嬉戲,可是,作為老師的都知道,遼闊的原野有鮮花,有綠樹,但也有毒菇腐木,課外讀物也是一樣,有精華,但也有糟粕。如果不加選擇地、隨意地讓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并且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我認為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會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會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程度的課外讀物。我在學生中進行了調查,一般低中年級學生愛看繪圖、童話、兒童詩,神話等,高年段學生愛讀人物傳記,小說類校園文學,寓言,歷史故事和通俗科學讀物等。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再結合我平時經常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流,打聽他們平時愛看什么書,然后再有選擇地向全班學生推薦,這樣一個選擇的過程,不僅保證了學生看書的質量,更能了解他們讀書的現狀。

凡是我推薦學生讀的書,我都盡量自己先進行閱讀,即使沒有時間細細閱讀的書,我也會對書的大概內容做一個了解,然后才能推薦給學生。這樣,學生避免了在選擇書的階段就浪費了時間,況且小學生年齡小,他們還無法區分什么書是能讀的,什么書不適合讀。因此,這一環節教師必須做好,才能保證閱讀最初的有效性。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覺得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內容要廣泛,各種內容的書籍,要廣泛涉獵,不拘一格,只要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響的作品,都可以讓學生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指導學生選擇好的書來讀,就是為了保證他們的獨立航行能更加順利,更能迅捷地到達彼岸。

二、引領學生好讀書

要想讓一個學生養成好讀書的習慣,絕非易事!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正處于活潑,好動、好玩的年齡,要想讓他們安靜下來,作為教師,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從我個人的讀書經歷來看,一個人能養成讀書習慣的最佳時期就是童年時期,因此,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就得在這一階段進行。

(一)、輕松閱讀,興趣引路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的學生每天有大量的作業要去完成,學生想要閱讀的時間總是少得可憐,他們也根本建立不起閱讀的興趣,更談不上說主動去買些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首先做的就是要如何建立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我想從以下幾封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晨會、早讀等零星的時間幾乎都被我運用上了,我常常會帶著一本書走進教室,笑瞇瞇地對學生說:我給你們讀篇文章聽聽吧!或是講個故事等,當學生津津有味地聽完后,他們興致盎然,有的就會問我書是從哪里買的。有時我故意將故事講到一半就停下了,因為故事非常吸引人,許多學生放學后就會迫不及待的要求家長去買書。這樣堅持下去,全班的許多學生就會主動地去買書,看書,然后進行交流,這既是教師的一種有效地引領,也從根本上激發學生探究新書的欲望,這樣主動讀書的風氣也在班級中逐漸形成。

本學期,我向學生介紹了金波的《烏丟丟奇遇記》這本書,我自己買好了這本書,利用一天的晨讀課,我對學生說:“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烏丟丟’。”學生奇怪地問我:“它怎么叫這樣的名字啊?”我說:“它呀,名字和你們不同,身世和你們也不同,烏丟丟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丟失的一只小腳丫,是珍兒給了他腦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存在,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快樂和悲傷,無意中,他闖進了吟癡老人的家中,在這里,他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詩簍子”、木頭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話說到這里,有的學生看我手里就拿著這本書,一個調皮的男生說:“先借給我看看吧。”我說:“如果其他的同學也想看,怎么辦呢?”這時許多學生說:“我們自己去買。”我愉快地對學生說:“那我們就一起閱讀這本書,一周后,我們交流,好嗎?”

一段時間以后,我驚奇地發現:以往常常有各種理由拒絕看課外書的學生少了,記得我們班有一位學生,每次我布置他進行課外閱讀,他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借口,要么說:“我媽從不給我買書。”要么說:“昨天作業多,我沒時間讀。”等等。現在,我經常能看到他一個人下課后靜靜地坐在位置上閱讀呢。因此,可以這樣說,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自覺狀態,會以你無法想到的毅力去閱讀。因此,用講故事、推薦新書等手段來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也許有的老師會說,這樣的手段我也用過,但到了最后,學生又不愛閱讀了,我想,這一定是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了孩子許多的條條框框,比如說:要寫讀后感,要做摘抄,要把看過的內容講出來等等,還有的家長也會給孩子施加壓力,甚至用語言進行暗示,比如說:“他是愛讀,可是作文總也寫不好,光讀,也沒看他把好詞好句用到作文里,讀也白讀。”孩子聽了這樣的話,剛剛培養起來的興趣又慢慢地消失了,因此,我認為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一定不要給孩子更多的限制,就是讓他自由自在地閱讀,沒有要求,沒有批評,沒有指責,多加鼓勵,給予引導,甚至與他一同閱讀,一同談感受,把他當成你的朋友一樣的交流,這樣的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閱讀是輕松的、快樂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能說:如果你這樣的堅持下去,孩子能不愛閱讀嗎?

因此,我認為,興趣的培養是使得閱讀具備有效性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二)、樹立表率,榜樣引路

我始終認為小學生1-4年級這一階段都應該是純粹的培養興趣的階段,一種純閱讀階段,教師不給孩子增加任何壓力,只要他喜歡閱讀,你就成功了。到了五年級也只能提些非常簡單,不會對他的閱讀興趣產生阻礙的要求,比如說:我認為最好的就是適當地布置些小小的摘抄而已。到了六年級,可以以榜樣引路,指導他慢慢的學習運用,而非一定要學會運用。要知道,閱讀后吸收再到運用,這已經是閱讀的高級階段,要求一名小學生非得把自己所讀過的運用到自己的書面表達中,這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因此,我把它定位在“學習運用”,至于能達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異。

我曾經教過一名學生,他的語言感受能力特別好,不僅喜歡看課外書,而且還能準確地運用自己所積累的課外資料。每一次閱讀,他都是如饑似渴,他的習作、閱讀題的回答,都是十分出色。因此,我常常就他的作業進行講解,并鼓勵、贊揚,漸漸地他就成了班上學生學習的榜樣,許多的學生也就有意識地去學習運用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所積累的內容。榜樣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有效的引領。

三、課內課外相結合。

袁珞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指導、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幾項重要教學活動。閱讀教學能使學生掌握理解文章內容和表達思想的工具,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課外閱讀和作文是學生獨立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把閱讀課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和鞏固,同時又使閱讀教學的成果得以發展。因此,這三方面的教學活動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大力改進閱讀教學的同時,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和改進作文教學,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并能熟練運用,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是的,既然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我們不能進行過多的干預,那么在課堂上來進行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并加以指導,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一定會更加顯著。

最近,我在閱讀金波先生的許多作品,我覺得兒童詩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每周一節語文閱讀課,我就把閱讀課的指導有機地融合到學生的習作教學中,以實例教會他們如何運用在課外閱讀中所吸納的知識。《筍》是金波寫的一首小詩: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來打聽

春天里

樹綠的秘密

花開的消息

這首小詩簡單而又質樸,學生很容易就會背了,于是,我就讓學生進行了想象,仿寫的練習:筍還會向春天打聽什么呢?

學生稍加思考后,答案就出來了,有的說是想來打聽青蛙醒來的秘密:有的說是來打聽小草發芽的秘密……這時,我就對學生說:把你們剛才說的放到詩的最后兩行,你們不就是詩人了嗎?有一個學生高興地對我說:“老師,創作詩歌那么容易啊!”看,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課外閱讀既是一種享受的過程,習作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這樣的閱讀不就是有效的嗎?

因此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相結合,不僅會提高學生課內的閱讀水平,更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每學期,課本內只有二十來篇文章,數量是極其有限的,只有把它延伸到課外閱讀的領域中,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閱讀的有效性也才能得到落實。

課外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長久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的有效指導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三年來,在我的指導與引領下,孩子的課外閱讀已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會繼續在課外閱讀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和研究,讓閱讀啟迪智慧,發揮潛能,提高素養。真正實現閱讀的目的,真正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崇妹,《小學課外閱讀教師指導策略的探析,關注》,2007年3月,

2、胡存武,《新課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1),

3、張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的探索與思考》,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4月第19卷第4期

4、網絡電子文章:《文化視角中的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實踐例談》南京市漢江路小學許彩霞

5、網絡電子文章:《淺談個性化閱讀》周益明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可以看女生隐私的网站|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91| 国产成人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4虎1515hh永久免费| 天美麻豆蜜桃91制片厂|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向日葵视频app免费下载|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 国语第一次处破女| a网站在线观看|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 中日韩欧美经典电影大全免费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再深点灬好舒服灬太大了添| 6080新视觉| 在线观看h网站|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0一16 |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男人桶女人j的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