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7 15:39:0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旅游資源開發的必要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當前關于宿遷項羽文化旅游開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項王故里景區的規劃與設計、項羽文化品牌的構建等方面,從產業融合的角度專門研究宿遷項羽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以宿遷市為例,結合產業融合的理論,探討項羽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路徑,旨在為項羽文化產業的深度開發提供參考。
一、項羽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的必要性
(一)推進項羽文化品牌建設。近年來,宿遷旅游業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13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00多億元,同比增長4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5個百分點;旅游總人數近1,0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2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個百分點。但由于宿遷地處蘇北、營銷不力等原因,其知名度并不高,在中(遠)程市場上輻射力有限,這嚴重制約了宿遷旅游業的發展。因此,當前整合項羽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成為擺在宿遷旅游業跨越式發展前的重要一題。
(二)打造旅游發展嶄新道路。隨著人們旅游消費需求的轉變,傳統旅游產品的魅力正日漸消退,現如今創意十足的文化旅游精品儼然成為大眾的新寵,備受追捧。近年來,雖然宿遷的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省內兄弟城市相比并不占據優勢,而且當前傳統的旅游產品也已不能滿足人們文化旅游的新需求。因此,深入發掘項羽文化遺產,打造旅游精品項目,其對宿遷旅游業發展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三)轉變宿遷經濟增長方式。旅游業天然地可以與相關產業有機融合,并相互促進。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對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中企業的發展及轉變宿遷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宿遷市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蘇酒集團、秀強玻璃公司等少數企業,發展項羽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經濟騰飛。
二、項羽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現狀
宿遷作為項羽故里,境內不僅風光秀美,生態良好,而且項羽文化底蘊深厚,但是歷史上這些資源并未得到有效開發。近年來,市委和政府逐漸認識到項羽文化的價值,并著手組織相關部門研究開發項羽文化,同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項羽文化主題活動,如舉辦西楚文化節、擴建項里景區、成立江蘇省項羽文化研究會、舉辦項羽文化國際研討會、開通“項羽文化網”、創辦《項羽文化》期刊、設立項羽文化研究“金鼎獎”、出版論文集《項羽研究》、重塑地標性建筑霸王舉鼎雕像(進行中)、拍攝紀錄片《西楚霸王》與《美人虞姬》、投放城市旅游宣傳片(于央視)、建設項羽文化主題公園(在建)及項王影視城(規劃)等。但是,與國內其他名人文化遺產豐富的城市如浙江紹興相比,宿遷項羽文化旅游資源的發掘還處于初級階段??偨Y宿遷目前項羽文化資源開發的情況,具體可概括為三點:
(一)擴建了項里景區。2011年,宿遷市委及政府經過詳細規劃與科學論證斥40億元巨資擴建項王故里景區,核心景區于2012年9月建成,并于當月正式開園迎客。整個景區有一街六區,涵蓋了項王功德、楚國古鎮、博物館、魁星樓、下相書院、楚湖泛舟等內容。景區開園以來,游人如織,既弘揚了項羽精神又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景點之一。
(二)修建了一批文化工程項目。為進一步開發項羽文化資源,宿遷修建了一批文化工程硬件設施。建設項羽文化主題公園,園內規劃建設項羽紀念館、項羽文化廣場與項羽雕塑等。重塑宿遷地標性建筑——霸王舉鼎,原有的霸王雕塑已不契合時展的需求,為更形象地展示霸王的英雄氣概,宿遷市做出重塑霸王雕塑的決定。這些硬件工程項目與設施的建設,極大地豐富了項羽文化旅游產品群,傳承了歷史文化,帶來了良好的經濟與文化效益。
(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營銷工作。為打造項羽文化品牌,宿遷市除興建、擴建了一批硬件設施外,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營銷工作。包括:節慶營銷——舉辦西楚文化節,傳承西楚文化、展示宿遷魅力;名人營銷——邀請《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解讀項羽精神,暢談文化傳承;會議營銷——舉辦項羽文化國際研討會,廣邀海內外專家暢談項羽,共研項羽文化;影視營銷——拍攝紀錄片《西楚霸王》與《美人虞姬》,于央視黃金欄目播出,市場影響良好;體驗營銷——舉辦尋找虞美人——宿遷旅游形象大使選拔賽,尋找最美虞美人,推介宿遷旅游。通過這一系列的文化推廣,極大地提升了宿遷作為項羽故里的知名度。
三、項羽文化資源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項羽文化產業的開發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國內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相比,仍有很大的發掘空間,其在開發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產業融合方式簡單、粗放。宿遷項羽文化產業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與氣候。目前,其旅游產品還是以項王故里的旅游觀光為主,雖然中間穿插著有一些楚服表演等演藝活動,但都比較零星,一些體驗互動類及新興的旅游業態類產品也屬鳳毛麟角,整體上來看,開發程度有限。近年來,文化產業中的動漫業、演藝業、影視業及體育健身業等獲得了迅速發展,實踐表明,它們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文化效益。但是,目前宿遷在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方面,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層次上都處于低開發狀態,缺乏深度挖掘。
(二)產業鏈條既短又窄。圍繞吃、喝、玩、樂、游、娛、購、住與行等,旅游產業的充分發展可以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深度開發與發展。但是,目前宿遷旅游業產業鏈條的帶動作用還沒有充分展現,應進一步促進項羽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構建大旅游產業鏈。如在紀念品方面,宿遷的云渡桃雕很出名,除可圍繞項羽雕刻相關人物及故事場景外,還可將其生產、制作、銷售過程納入旅游產品體系中,既帶動桃雕銷售,又增加顧客體驗。對衍生品市場進行深度挖掘,延長并拓寬產業鏈,必將促進宿遷項羽文化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四、項羽文化資源旅游開發路徑
綜合宿遷的實際情況,項羽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可沿著以下幾條路徑逐步展開:
(一)以影視傳播為媒,攬五湖四海之游客。自古以來,項羽波瀾壯闊的一生就成為文人文學創作題材的來源,其作品深受民眾喜愛,而其中關于項羽的影視作品尢以其形象生動、易傳播的特點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據此宿遷可組織開發項羽影視旅游。由政府牽頭,以宿遷秀美的自然風景與厚重的歷史人文環境為背景,組織拍攝或邀請名導名角拍攝以項羽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以此豐富項羽文化內涵,招攬四海游客。開展項羽影視旅游,在帶動宿遷影視基地建設、特色服裝設計與生產、新聞出版等的同時,亦可提升項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二)以文化創意為綱,烹西楚文化之盛宴。近年來,創意文化產業在國內發展迅速,實踐表明其與旅游產業的成功融合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宿遷可通過與相關部門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文化創意為綱領,開發創意旅游產品,烹制西楚文化的饕餮盛宴。如可修建項羽文化兒童主題樂園,圍繞項羽志存高遠、敢于擔當、胸懷坦蕩、勇武蓋世、見義勇為、重情重義的性格特點及與項羽相關的成語典故,諸如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妒賢嫉能、婦人之仁、悲歌慷慨等設置相應游玩產品,寓教于樂,培養兒童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以動漫演繹為軸,展西楚霸王之雄風??蓢@項羽傳說與典故設計、制作動漫產品及衍生品,并融入時代元素,借助于此種藝術形式廣泛傳播項羽文化,形成項羽文化動漫游。如2014年《中國成語大會》熱播,引發人們對中國成語文化的關注,宿遷可借勢創作《中華成語故事之項羽專輯》動漫作品。據統計與項羽相關的成語故事共計76個,如有表現其英雄氣概的力能扛鼎、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先發制人等,制作系列動漫作品既豐富了項羽文化內涵、傳承了項羽精神,又宣傳了美麗宿遷。
(四)以會議展覽為機,秀跨越千年之西楚。除繼續做好項羽國際研討會外,應積極探索新的會議形式,并努力承辦具有影響力的與項羽相關的國內外會議。例如:史載項羽足跡遍布宿遷、蘇州、徐州、平鄉、西安、滎陽、靈璧、和縣等地,可據此策劃項羽文化國際旅游節,邀請各地相關展商參展,攜手弘揚傳統文化,展跨越千年之西楚。同時,做好餐飲、住宿、娛樂、交通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及接待工作,提升區域影響力,擦亮項羽文化品牌這塊宿遷城市營銷的金字招牌。
關鍵詞:旅游資源;環境保護;開發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可以將其分類為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自然風景旅游資源主要由地貌景觀旅游資源(山地景觀、喀斯特地貌、丹霞景觀、火山、冰川等)、水體景觀旅游資源(海洋、湖泊、瀑布、河流和各類泉水)、生物景觀旅游資源(森林、草原、各種野生動植物)、自然地帶性景觀旅游資源(熱帶景觀等)、氣候旅游資源(避暑、避寒勝地等)、天氣氣象類(極光、云海等)組成。人文景觀旅游資源主要由人文景物(古建筑物、歷史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傳統(民族節日、民族藝術、宗教、本地風土民情等)、體育與娛樂(游覽主題公園、參加或觀看體育比賽等)、飲食與購物組成。對旅游資源概念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本土旅游資源的開發的必要性與其應堅持的原則
旅游資源開發是以旅游資源開發為中心,促進旅游業全面發展的一項社會經濟活動。旅游資源開發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景區的規劃與設計、旅游地形象建設與推廣等工作。
(一)旅游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大部門旅游資源只憑借本身的質量品質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達到吸引人們前來旅游的等級,或者由于各種設施的不完善,旅游者可望而不可即,或者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因此必須對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打造鮮明的旅游形象,不斷完善各種基礎設施;充分挖掘老景區的旅游資源的潛力、創新各種旅游產品。這樣有助于提升本土旅游的吸引力,進而增加旅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旅游資源開發即旅游經營者為了提高旅游資源的吸引力而對旅游資源進行的開拓和建設的經濟活動。
(二)旅游資源開發應堅持的原則
我們在追求旅游資源的經濟效益時,也要重視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積極尋找保護性的開發方式,協調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只有將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旅游業才能得以持續健康的發展。所以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現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的良好發展。
二.本土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建議
(一)提高環保意識,建立正確的旅游觀念
環境使旅游業得以發展的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離開了優美的環境,旅游業將難以發展,所以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時,應該以長遠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要為短期的利益而放棄了環境保護,確保在環境的承載力內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指出的:“要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會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的良好風氣,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p>
(二)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確保有序開發
本土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必須與本地環境保護的目標統一。在開發利用本土的旅游資源同時,必須做好詳細的環境評價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從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出發。在制定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實現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相互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進程中,應依據科技進步的成果轉變資源的利用方式,不斷實現資源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關政府部門作為旅游資源保護的主要責任者,應在本土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將有序開發和科學規劃貫徹落實到本土旅游業發展的實踐中。
(三)加強旅游資源的管理,實現旅游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情況下,政府都是本土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主導者,因此相關主管部門應注重對本土旅游資源開發的管理,尤其要加強對那些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景區的監督,要制定一套與其相適應的制度,并落實在具體的實踐中。在自然狀態喜愛的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但當其作為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時,人為的影響會降低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因此在開發利用本土的旅游資源時,要注重環境保護。管理者要在遵守規章制度上起模范帶頭的作用,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旅游資源的管理有章可循。在本土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實現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大力宣傳,樹立公眾的環保意識
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同時,應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注重科普工作的發展,大力宣傳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到旅游的深刻內涵,站在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用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導各界人士認識旅游業的深刻內涵,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啟發大家將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建立旅游者和旅游管理者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營造文明旅游、科學旅游、健康旅游的良好氛圍。
總之,本土旅游資源的卡發與保護是一項系統的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一定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站在建立和諧社會的高度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實現本土旅游資源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閻蓓.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J].社會科學論壇,2006,(4).
引言
近年來在眾多旅游產品中,海濱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受到眾多游客的喜愛。文昌市地處海南島的東北角,是海南島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是一個典型的海濱旅游區。雖然文昌市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是海南閩南文化發源地。但是旅游業的發展卻差強人意,與三亞相比更是缺乏競爭力,形成了“北冷南熱”的旅游格局。文昌富集的旅游資源與其旅游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研究的問題,也是海南旅游業發展亟待解決之事。
一、文昌市旅游發展現狀
文昌市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全市面積2488平方公里,多為低丘平原,輪廓近似半月形。文昌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海南島經濟繁華的東海線,西面與海口相臨,南面與博鰲相望。文昌交通便利,水路、公路、鐵路齊全,擁有主要公路174條,水路可到達全國各個港口和東南亞國。文昌市旅游資源種類多樣,集陽光、海水、沙灘、海島、風情等旅游資源融于一體。其三面臨海,海岸線長達278.5公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天然海灣,大小港灣36個,有風景秀麗的月亮灣、美不勝收的木蘭灣、神奇迷人的馮家灣等。文昌市文化底蘊深厚,蘊含了閩南文化、南洋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同時也誕生了眾多歷史文化古跡,現共有22處,其中有舉世聞名的宋氏祖居,鐘靈毓秀的文昌孔廟。
據統計,文昌市2015年旅游總收入12.15億元,同比增長17.8%。全市接待旅游過夜人數173.83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了14.6%,其中國內過夜游客171.29萬人次,占全市總旅游人數的98.52%;入境過夜游客2.55萬人次,占全市總旅游人數的1.48%。截止到2015年,文昌市共有6處旅游景區,31家飯店,3家星級酒店,3616間客房,6435張床位,開房率53.8%。雖然文昌市旅游收入與旅游人數逐年增長,但整體發展滯后,2015年文昌市接待旅游人數僅占海南省總旅游人數的3.87%。
二、文昌市旅游資源開發的RMP分析
(一)RMP分析模式
RMP分析,又稱昂普分析,于1999年由我國旅游界學者吳必虎提出,是一種以產品為核心,從資源(Resource)、市場(Market)與產品(Product)三個層次對區域旅游規劃開發進行程序化評價論證。RMP分析模式在理和實踐都得到了驗證,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在我國已經有許多學者利用RMP分析模式進行區域旅游資源與旅游產品開發研究。歐陽正宇利用RMP理論對絲綢之路的非物質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構想。卓想與陳可石等將RMP分析法利用在了遼寧省葫蘆島休閑旅游創意產業園開發規劃中,利用R性確定主題形象,M性分析明確了市場目標地位,以P性分析設計園區產品。李江敏和譚麗娟利用RMP對湖北省非物質遺產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二)文昌市旅游資源開發的資源(R)分析
文昌的旅游資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其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而具有的自然觀光旅游資源;另一類是歷史與文化沉淀的人文資源。吳必虎在對河南洛陽市旅游開發研究時,將旅游資源分為“資源產品共生型”和“資源產品提升型”兩種。資源產品共生型指的是本身景觀獨特,風景秀麗,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從資源轉換到產品時不需要后期大量資金投入的旅游資源。資源產品提升型是指那些從資源轉換到產品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旅游資源。
根據兩種分類法,對文昌旅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文昌市現有28處景點,其中只有1處5A級景區。
文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邊緣,三面環海,因此形成了大量特色的熱帶海岸植被景觀與文化古跡。但是從表1中,我們可以發現文昌市的旅游資源絕大多數是資源產品提升型,而且多數人文資源都是資源產品提升型。文昌市是海南省文化沉淀最深厚的城市之一,歷史古跡眾多,文化氛圍濃厚,但其人文資源卻很難吸引游客滯留下來,缺乏文化內涵的體現。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文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游客難以從中得到“海南文化”的體驗,僅僅是將歷史文物陳列在古跡中,是永遠無法吸引游客的眼球的。因此文昌市的旅游資源決定了其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轉換成資源產品共生型。
(三)文昌市旅游資源開發的市場(M)分析
文昌市主要的旅游市場為國內旅游市場,每年文昌市接待國內過夜游客90%以上。自海南省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文昌市接待過夜游客人數逐年增加,實現較快發展的態勢。2015年文昌接待過夜游客人數173.84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14.6%,實現旅游收入12.1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7.8%。
文昌市自然旅游資源相比海南省其他地區優勢較弱,在全國旅游中表現力不強,因此發展短途旅游與城市周邊度假是文昌市旅游市場的最佳選擇。短途旅游與城市周邊度假是近年來國內游客節假日旅游的首選旅游方式,占全國份額較大。文昌市地理位置靠近省會??谂c瓊海市,已經具備了發展短途旅游與城市周邊度假的必要條件。
其次,文昌市可以積極開拓僑鄉市場。文昌市是有名的“華僑之鄉”,華僑人數眾多,是一個前景不錯的客源市場。文昌華僑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120多萬海外僑胞,每年節假日攜子女回文昌探親的僑鄉數就以萬計,他們通常具有很高的消費能力,渴望了解文昌發展現狀,而且還是一種傳播文昌的文化的媒體。僑鄉客源市場開發成功,將給文昌市帶來新的客源市場,帶來很大的潛在利益。
(四)文昌旅游資源開發的產品(P)分析
在文昌市旅游資源中,可以深入挖掘的旅游產品有兩種,一是觀光旅游產品,二是人文旅游產品。
1.觀光旅游產品
當前文昌市現有觀光旅游產品主要供應游客觀賞,游客參與性與體驗性項目欠缺,在省內觀光旅游產品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文昌市旅游產品附加值低,開發程度不高,產品形式的單一所致。隨著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觀賞型旅游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創新開發多樣性旅游產品,加大游客參與性,深化旅游體驗是文昌市觀光旅游產品開發的首要。
2.文化旅游產品
文化內涵是旅游業的靈魂,是旅游產品的附屬價值,旅游文化內涵的挖掘和研究是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地方性文化旅游產品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文化得進一步創新與包裝。以文昌航天主題公園為例,航天發射基地在國內屈指可數,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像這樣的旅游資源就需要深入挖掘其科學文化內涵,提煉出強烈的吸引因素,結合高科技技術加工放大,突出地方特色,讓游客享受獨一無二的文化熏陶, 實現旅游業的更大經濟與社會效益。
三、文昌市旅游資源開發建議
(一)加強政府資金支持,招商引資開發
政府是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持續穩定的投資支持是文昌市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支撐。尤其是重點旅游景區、重點旅游項目與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需要政府財政的投入。除此之外,在培育與發展旅游產業的進程中,還要注重旅游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精心策劃招商項目,多形式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旅游_發開發商投資與合作旅游景區建設。
(二)挖掘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建設重點項目產品
文昌旅游產品的開發程度不高,附加值低,文化內涵缺失是影響其市場價值實現的重要原因。文化內涵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現有旅游產品進行分析,深挖其歷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讓游客享受獨一無二的文化熏陶。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來實現旅游業的更大經濟與社會效益。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在全國各地都能夠找到有著一定紀念意義的歷史古跡,以洛陽為例,這個城市擁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其中白馬寺、龍門石窟等廣為世人熟知,同時它也是我國的人文旅游勝地。然而,也正是由于它擁有大量的文物古跡以及文物資源,除少數文物古跡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外,大部分的文物現狀堪憂。另外,文物的保護以及文物自身所包含的旅游資源在開發問題上也存在著大量的矛盾,所以,如何將文物潛在的優勢轉化成現實的優勢,并對文物進行有一定針對性的保護工作,是我國的旅游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時也是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并將其解決的問題。
一、文物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旅游行業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朝陽產業,它擁有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優勢,相應的,它也成為了我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洛陽為例,由于它擁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所以,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文物旅游資源在當地的旅游產業中是最具優勢、最具特色以及最具品味的一種。洛陽市的市區內以及市郊有大量的歷史名人故居、皇陵、塔寺以及古代建筑等等,他們都有著十分明顯的具體形態的地域特征,也體現出了特色旅游中所存在的優勢。然而,由于文物資源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獨特性、脆弱性、稀缺性以及地域性等特點,也明確地反應出了文物保護的緊迫性以及必要性。無論增加多少文物保護的單位或是將文物概念進行怎樣的拓寬,文物都具有這樣的特性,所以,文物保護也是旅游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
二、歷史名城的旅游資源開發以及文物保護措施
(一)保護修繕。對文物進行維修與保護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將它們作為一種歷史見證,同時也作為一種藝術品來進行保護,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文化所具有的多樣性。在實際的工作中,文化的多樣性指的不僅是具體的物品,同時也是指各民族與各地區的價值觀以及傳統生活方式等。所以,在對文物進行保護與修繕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修舊如初原則。在修復舊物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利用原物,對文物或建筑中原存的部分要盡最大限度保存下來。第二,保證文物本體中原有的結構與形制不發生改變,這是文物保護中最基本的原則。第三,在修復時要保證文物本體的原材料不變,第四,在必要情況下使用現代的材料時要注意,要盡量做到隱而不露,并盡量減少現代材料對原材料的損壞,第五,在修復時要盡量使用傳統的工藝。
(二)對于文物古跡的開發與利用。首先,在對不同時期的文物古跡進行保護的時候所注重的開發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其次,要遵循開發時序的相關原則。古城內的文物古跡較密集但卻比較殘破,在開發時要與文物古跡所在街道的保護開發工作結合起來,劃分出進行保護開發的緩沖區以及核心區,分點分區的逐步進行開發。第三,要遵守城市協調發展、建設配套的相關原則,在開發時,要充分地考慮到整個旅游區中的主流文化,對旅游區中的歷史文化特色進行突出。第四,打造出文物旅游鏈,使古城古文化中的旅游特色得到突出。對于古城中比較分散的文物古跡,可以根據文物之間距離的遠近把他們串聯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使旅游資源的內容得到豐富,還可以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第五,要注重全面的效益。為了讓旅游區中的建設工作可以取到一定的生態環境效益,就要對景區的旅游資源進行控制性的開發。最后,還要對歷史街區的整體性進行保護。在街區的設計中要對區域中的特色與內涵進行挖掘、提煉、整合以及升華,使街區可以獲得整體性的發展。
三、結束語
旅游業是低消耗、低污染、多關聯、可持續、投入少產出高的優秀產業。有關資料顯示,旅游業的投入產出比為1:4.6;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相關產業可增加收入10~20元;每增加1個旅游從業人員,可增加相關就業人數5人以上。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群體增長,旅游事業構筑了一個向外界展示地區風情風貌、資源配置情況、經濟建設狀況的平臺,通過游客的流動展現地區的整體形象,提高知名度,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谝陨显颍骷壵挤浅V匾暵糜问聵I的發展,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來促進旅游事業的繁榮。以浙江省金華市為例,在2003年9~10月份,就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節會活動,其中規模較大、效果較好的有:永康中國五金博覽會、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東陽橫店農民旅游節、金華黃大仙文化旅游節。通過各種節會的舉辦,營造旅游品牌,開拓客源市場,提升旅游事業。同時向外界充分展示了金華市范圍內的產業結構狀況及其優勢,形成強勢產業群體,吸引資金和人才,推動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金華市委市政府為了促進本地旅游事業的發展,會同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團隊前往香港、上海、南京、杭州、溫州等地舉辦各種展示會,展開各種宣傳,做大做強金華的旅游產業。
旅游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資源是旅游者參觀游覽的目的,也是旅游業存在和發展的必備條件。通過充分挖掘和開發旅游資源,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才能招徠眾多的游客,促使旅游事業可持續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并非憑空臆想而為,需要通過搜集相關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開發出具有高檔次、高品味的旅游產品。承擔著"保存文化遺產,傳遞科學知識"職能的圖書館,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支持旅游資源開發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1圖書館支持旅游資源的開發
旅游資源可分為3類:一是以山水風貌為主體的自然資源,二是以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為主的人文資源,三是包含民俗風情、民間曲藝在內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的開發就是針對這3類資源的開發。無論是人文資源還是文化資源,都需要充分的考證、挖掘,才能得到開發利用。即使是怡情怡性的以名山大川為主的自然風貌,也只有注入文化內涵后,才能顯示其魅力。圖書館長期收藏積累的文獻信息資源中蘊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信息,能很好地支援旅游資源的開發。
1.1圖書館支持旅游景點的建設。
旅游資源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旅游景點的建設,只有建好旅游景點,才能凝聚人氣,開拓市場,獲得經濟效益。旅游景點的建設主要包括:一是對古寺名剎、文物遺址的重建和修復,如杭州西湖景區重建雷峰塔、修復凈茲寺。二是依照景區的有關歷史事件和人物傳說增建相關景點,如金華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故宮的建設。三是主題公園的開發,如紹興柯巖風景區"魯鎮"的建設。旅游景點的建設都必須通過規劃、設計和實施三步實行。在進行旅游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利用相關的信息進行查全、考證,才能建設成蘊含文化內涵的景點,重現景點的歷史和文化風貌,才能構成人無我有的吸引力。圖書館應運用信息資源和人才的優勢,積極參與旅游景點的建設,為景點的規劃、設計提供相關的圖片、資料等有關信息,幫助相關部門快、好、省地建設旅游景點。金華市鑒于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東晉時浙江金華人,傳說于金華赤松山修煉成仙)在港澳及東南亞一帶的影響力,決定在黃大仙修煉得道之所--赤松山修建黃大仙故宮,以吸引港澳及外資的投入。金華市圖書館聞訊而動,搜集、整理有關黃大仙的資料以及浙中一帶道觀建筑風格的圖片,提供給相關部門,使黃大仙故宮在短時間內就建成,并對外開放。并通過今年的黃大仙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取得了旅游事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雙重豐收的效果。
1.2注入文化內涵,深化文化旅游。
旅游者是因為了解異質文化的需要才產生旅游動機,實施旅游活動的。現時,城市人喜歡到農村旅游,農民以到過大城市為榮,吸引雙方互動的原因就是農村簡樸的生活、淳厚的民風和城市的繁華所體現的文化本質。文化是旅游活動的本質屬性,旅游景區都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古寺名剎記錄著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文物遺跡跳動著歷史的脈搏;名山大川則訴說著各種傳說、朗誦著古詩名賦。缺少文化內涵的旅游景區,只能短暫地吸引游客的目光,無法震撼游客的心靈,缺少生命力和競爭力,最終會在旅游市場的競爭中被淘汰。發掘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記錄著歷史長河中點滴事跡,積淀著各種文化。圖書館應結合各地的文化背景,有針對性地提供相關信息,為旅游景區注入文化內涵,增添景區的文化魅力。東陽橫店影視城里建有各種古致而宏偉的建筑,如秦王宮(仿秦阿房宮而建)、清明上河圖,初聽其名,令人神往。可走進秦王宮一覽,里面只見亭臺樓閣,水池和回廊環繞其中,而樓閣廊柱間卻是空白一片。如果在建設秦王宮時,有圖書館的參與,通過查找相關歷史圖譜及相關資料,各幢建筑分別給予宮名,在各處門口或廊柱間配上對聯,使游客置身其中,或賞聯玩味,或觸景聯想,在游玩的過程中定能增添許多樂趣,也將吸引更多的客源。
1.3挖掘民間曲藝,充實旅游內容。旅游景區吸引游客的不僅僅是景區的景色和相關的文化內涵,各地的民俗風情、民間曲藝更具吸引力。筆者在北京游覽民族公園時,就被其中的民族節慶活動和歌舞的表演所吸引而流連忘返。圖書館收藏的地方文獻中,詳細地記載著各地民俗風情和民間曲藝。圖書館應積極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充分挖掘這份財富,通過編排,在旅游景區內進行表演,定能增強景區的競爭力。浙江永康的"十八蝴蝶"和"九獅圖"就是挖掘出來的民間曲藝節目,它們相繼在法國桑特民間藝術節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走紅。如能通過縮編,在永康方巖剛開發出來的南巖廣場上進行表演,不但充實了方巖景區的旅游內容,而且能提高景區的影響力,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2旅游資源的開發,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1促進了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在現代信息環境下,各類網絡信息服務系統風涌而起,沖擊著圖書館在信息服務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造成了信息服務體系的重組。圖書館只有具備自己特色的館藏資源,提供特色服務,才能顯示其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在信息服務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地方文獻是圖書館最顯自身特色的館藏資源。某一地區的地方文獻是當地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縮影,它包括記載著與某一地區有關的人、事、物的所有文獻資料。旅游資源的開發也是針對地區的人、事、物進行綜合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正是地方文獻與旅游資源開發的契合點。由于各地的關聯性和人物的流動性,地方文獻中有很多重要的資源流傳于本地區之外。圖書館在支持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僅僅借助于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與旅游資源開發相關的完整的文獻信息,比如通過網絡查尋、走訪外地的名人或者名人后代、館際互借,等等;挖掘流傳于民間的傳聞、傳說及其相關的曲藝節目等。通過搜集、整理,不斷完善本館的地方文獻資源體系,促進圖書館的特色文獻建設。杭州西湖景區的主要景點環湖而設,在南線有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鐘"、"柳浪聞鶯",更有與北線的岳墳齊名的于謙墓。"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說明了當時環湖景區的風光。不知何時起,南線景點逐漸冷落,游客漸稀。對面的岳墳卻是熱鬧勝過往昔。為了重振南線旅游風光,杭州市有關部門決定從重塑于謙形象而起。"于謙史跡萬里尋蹤"就是在此背景下由杭州市委宣傳部和市政協牽頭,由相關部門實施的旅游資源開發的行動,于2003年9月9日啟動。圖書館應跟蹤而行,為有關單位提供于謙生活的足跡,以便更好地實現"尋蹤行"的目的,并在"尋蹤行"的過程中求得相關文獻信息,充實館藏資源。
2.2促使地方文獻科學地開發利用。圖書館收藏文獻信息資源的最終目的是被用戶所利用。現代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文獻單元的服務已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只有通過對文獻信息中包含的知識的開發、提煉,提供知識服務,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圖書館在參與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應主動介入旅游資源開發的全過程,通過分析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現時情況,充分發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信息能力,分析綜合地方文獻,抽取文獻中與當前旅游資源開發相關的信息內容,通過整合、組織,及時地提供給相關部門,為相關部門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中節約時間和金錢,加快旅游資源開發的速度。通過開發利用地方文獻,進一步認識到地方文獻的價值所在。圖書館應結合當地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狀況,主動地、科學地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服務,為地方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如:通過分析名人錄以及相關媒體的人物報導,將有關地方名人的情況提供給相關部門,為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挖掘地方文獻中的傳統文化,與有關部門或者社區配合,為社區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文化原料。
2.3體現了圖書館的價值。圖書館長期以來深處閨中,只是被看作是收集文獻資料和借還圖書的場所,其價值不能被人所認識,這種境況嚴重地制約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館支持旅游資源開發,展示了圖書館工作多元性及其價值;通過開發地方文獻為旅游資源服務,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展現了圖書館文獻信息的作用。所以,圖書館應全力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同時加強宣傳,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圖書館,了解圖書館的價值和功用,營造優良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圖書館經歷漫長的歷程,在今天依然保持著昌盛的局面,正是不停地緊跟歷史潮流,不斷地深化著內涵的結果。圖書館支持旅游資源的開發又是一種與時俱進、提高服務層次的具體表現。圖書館在參與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不但加快了旅游資源開發的速度,提高了旅游景點的品位,其自身也深有得益:通過支持旅游資源開發的實踐,豐富充實了館藏特色資源,完善了圖書館的服務體系,提升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加強了圖書館在信息服務市場競爭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華.論圖書館對《道藏》的開發與利用.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2)
2劉莉.對西北地區地方文獻開發的思考.甘肅高師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