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法律的基本內容范文

法律的基本內容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8 10:04:0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法律的基本內容,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法律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法律規則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基本的行為準繩。有了這種法律思維,人們對于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后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貫徹它、遵守它。

2、法治思維是平等思維。法律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是平等,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平等思維要求每一個人都拋棄特權思想,自覺將自己置于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貫徹平等原則,不允許個別人或個別集團將自己的特權法制化;法律的實施更要落實平等原則,任何人不得凌駕于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權。

3、法治思維是權力受制約思維。權力受制約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依據法治思維,權力體制與機制必須保證權力在相互制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維是程序思維。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保證。程序思維要求分析問題特別是處理問題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須遵循規律,為公權力的行使設立科學、合理的程序,并確立違反程序的制裁性后果,從而防止破壞法定程序的行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羅馬法的淵源:1,習慣法2,議會法3,元老院決議4,長官的告示5,皇帝敕令6,具有法律解答權的法學家的解答與著述

    2)羅馬法的分類:

    1,根據法律的調整對象:公法和私法

    2,根據法律的表現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根據適用范圍: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

    4,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市民法和長官法

    5,按照法律內容:人法、物法和訴訟法

    3)十二銅表法:

    1,諸法合體,私法為主,程序法優于實體法

    2,羅馬國家第一部成文法

    4)國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最發達、最完備的階段

    5)羅馬私法的基本內容:

    1,自然人: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長權;25歲有完全行為能力;已有初步的法人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家長制

篇3

關鍵詞:產業政策實施保障機制;產業政策實施機制;產業政策法治化

一、產業政策之溯源

    產業政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國家政權的出現并開始履行經濟職能、干預產業活動,而嚴格意義上的產業政策則首先出現在西歐產業革命后開始了工業化進程的資本主義國家。

    法學界公認,美國于1890年制定的《謝爾曼法》是世界第一部由國家主權保障實施的現代反壟斷法。《謝爾曼法》的制定和實施,大大緩解了美國因長期的完全自由放任政策所導致的經濟秩序危機,{1}(P295)它是西方早期最有影響的產業組織政策的縮影。而日本自明治開國時起,就明確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口號,并由政府直接出面創辦了一大批官營的近代產業,以期通過對民間產生示范和勸業作用,來加速日本的工業化和近代化過程。中國的產業政策實踐堪稱源遠流長。由于我國封建時代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政府可以名正言順地對工農業生產進行干預,政府行為成為影響封建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馬克思甚至提到:“我們在亞洲各國經常可以看到,農業在某一個政府的統治下衰落下去,而在另一個政府的統治下又復興起來,收成的好壞在那里決定于政府的好壞,正像在歐洲決定于天氣的好壞一樣。”{2}(P25)據我國史學家研究,三國時期曹魏的“屯田”政策,北魏的“均田”政策和唐初的“均田”政策都有力地推動了土地與農民的結合,促進了當時的農業生產。設專職官吏掌管水利事宜、興修水利設施,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農業政策的基本內容。這類政府行為較好地發揮了政府的權能,彌補了民間組織渙散的天然缺陷,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此外,推廣先進生產工具、先進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獎勵墾荒和組織大規模移民墾殖的政策,也都對我國封建經濟的發展起過促進作用,它們無疑都是農業國早期產業政策實踐的佐證。{3}(P101—127)

    而產業政策概念在我國的正式啟用是在20世紀80年代。譬如,1986年“產業政策”一詞正式出現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中;1989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產業政策——《國務院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這標志著我國開始了產業政策的實踐;1994年3月,國務院又頒布了《90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標志著我國已開始建立以產業政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體系;之后相繼制訂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水利產業政策》、《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等產業政策,基本形成了包括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一個政策體系。

    綜上,產業政策的本質是國家對產業經濟活動的主動干預,它的產生及演化與國家的干預思想是相輔相成的,其間尤其要注意的是對它科學合理的界定及功能的理解。

    二、產業政策的法治化

    在我國,許多法律都是由政策轉化而來,因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法律化是在協調政策與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的方式。

    (一)產業政策法治化的一般分析

    產業政策是一種政府政策,也是政府的干預或調控行為,在此領域實行法治就直接表現為政府要依法制定和執行產業政策,要受法律的約束,這突出地體現了法治的民主實質和要求,其意義重大。如果政府制定和執行產業政策的行為不受法治原則的制約,這種產業政策就可能變成行政專權,增加其任意性,產生嚴重的后果,因為“如果不對公共行政在為追求其目的而采取任何被政府官員認為是便利的手段方面的權力加以限制,那么這種做法便是同法律背道而馳的,因為這將淪為純粹的權力統治。”{4}(P367)所以,對政府制定和執行產業政策的行為進行法律上的控制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而“產業政策一旦上升為法,就不再是政府意志,而是國家意志、全民意志。即使是政府的有關規定或行為與法相抵觸,也必須以法律為準,服從法律的要求”。{5}因此,對產業政策進行法律調整不僅意味著要規制被調控主體的行為,而且也意味著要規制調控主體的行為,并且后一方面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當然,政策法律化并不是說將所有的政策都轉化為法律,轉化為法律的政策,一般必須具備如下要件:影響的全局性;內容的穩定性;轉化的成熟性。可以說,政策法律化的水平和程度直接體現了國家實行法治的能力。在我國的法制建設中,應該對政策法律化予以高度重視,確保政策法律化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

    (二)產業政策法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篇4

( 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哈特承認法律與道德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他也承認法律會受到傳統道德的一定的影響。但是他認為并不能因此就證明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就必然要符合一定的道德或服從于一定的道德,甚至于法律的合法性或法律效力也要來源于一定的道德。他還對法律實證主義這一概念的解釋是: 這里我們說的法律實證主義的意思是法律反映或符合定道德要求,盡管事實上往往如此,然而不是一個必然的真理。所以說哈特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有一定的自然法的特征,這也是他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一大特征。哈特提出的最低限度內容的自然法理論更是集中體現了他對自然法學說部分妥協與認可。哈特和自然法學家一樣,認為生存是人類最基本的目的,因此需要一些行為規則來保障人類這個最基本的目的,也就是所謂的最低限度內容的自然法。

哈特基于對人性的認知以及自然界的事實提出了最低限度內容的自然法的基本內容。1、人的脆弱性,因為人類是脆弱的、不堪暴力襲擊的,所以必須有反暴力的法律規定; 2、大體上的平等,雖然每個人之間是有體格、智力等方面的差異,但是從總體而言,還是基本平等的,所以人類需要相互妥協與合作,以避免互相傷害; 3、有限的利他主義,即人不是絕對的壞或者絕對的好,既非魔鬼也非天使,人雖然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同樣對利他的情形會有同情心,會存在有限的關注; 4、有限的資源,即人類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并不是無限的,稀缺的自然資源就必然要求財產制度產生的必要,為了提供自然資源利用的效率性,就需要勞工分工以及財產交易; 5、有限的理解和意志力,即大多數人能夠理解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能夠理解讓渡部分自然權利實際上是會得到互利互惠的結果; 但另一方面,對長期利益的理解或者是意志及自制的力量則因人而異,人有自私利己和短視的特點,因而必須有一個強制制度下的自愿合作。

( 二) 法律的規則屬性

奧斯丁所提出的法律命令說認為法律不過是主權者所的命令,要求被統治者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命令,并以制裁作為該命令的后盾。主權、命令、制裁構成了法律最基本的三個要素。哈特反對奧斯丁的這種主張,認為這種所謂的法律命令說極為簡單、荒謬,根本無法囊括法律制度的多種復雜性特征。他認為一個法律制度的基礎,為個人和官員提供了確認主要義務的權威性準的規則。哈特認為真正的法律社會不僅僅要有主要規則,更重要的是應該有次要規則,只有這樣,法律才能真正的發揮其最重要的功能指引人們的行為。也就是說,次要規則才能夠使法律真正的成為法律,并在社會中發揮著法律應該具有的作用。

二、哈特的實證主義

對于現代法律精神的指引幾千年的法律思想以及傳統的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對于程序法的價值一直沒有充分的認知和重視,過分迷信客觀真理的存在導致在我們司法實踐中亦忽視了程序性價值,哈特的法律實證主義對于我國現代法律精神的塑造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 一) 尊重法律具有的內在倫理價值

規則不僅具有法的形式要素,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體現法的實質內容,也就是包含著社會的基本價值。雖然法律規則理論強調不以道德為基礎來判斷法律的效力,但是法律與道德仍有所聯系,因為兩者都是來源于社會的現實。法律規則說把法律的基礎建立在社會存在的自然事實基礎上,法律本身就蘊含道德底線,糾正法律命令說存在的敝端。僅把法律當作純粹社會控制手段,而忽視法律內在價值倫理法治理論是不可取的,法律不應成為一種專制的工具才能保證法治應有的目標。法律倫理的蘊含使法律有著更廣泛的現實基礎,使法律遵守更加可能。

( 二) 尊重法律獨立性,反對法律意識形態偏見建國之后,中國法律的不穩定性從根本上說是由于我國法律受意識形態偏見的影響。由于建國初期特殊的社會環境,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在短期內是有利于當時社會生產的發展與恢復,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作為社會一定時期的政策是合理的,可以隨著現實的需要迅速變化。但隨著社會的穩定發展,法律應具有其穩定性。法律作為一種規則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種可以大致確定的預期. 以便入們的相互交往各行為。所以,如果法律經常變化、朝令夕改,即使是法律再公正,條文再細密完全,機構再健全,執法人員素質再高,還是等于無法這種變法中,人們往往無所適從。因此要實現我國法律的獨立性與穩定性就必須消除意識形態的偏見。

( 三) 尊重個人價值的多樣性法律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行成的行為規則,盡管人的價值追求不同,但正是這些不同的價值追求過程形成人們愿意普遍遵守的規范。個人價值的多樣性與遵守集體的法律規則并不矛盾,法律的遵守不在于以一種價值去壓制另一種價值,而是實現不同價值之間的寬容與和諧。在法律實證主義的規則理論中,法律是一種人們自愿接受的行為準則。法律是一種最低程度上人們達成的共識,人們在客觀上遵守法律的背后,可以有著不同的目的,法律是對人的行為的調節,而不是馴化,因而對法律的遵守就有更穩固的基礎,可以適應社會日趨多元的、復雜的發展要求。

篇5

 

民事司法是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最基本內容,同時也是民法當中核心所在。從當前的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的民法適用是法官的立法,作為法官如果出現了濫用司法的現象,也會違背基本的民法原則,從而帶來不良的影響。下面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民事司法適用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民法確立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重要價值的核心所在,我國的民法基本原則當中主要包含了一下幾個原則:平等、公平、自愿、守法、誠實守信、公序良俗。平等原則主要指的是我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社會環境當中公民都能享有同樣的權利。公平原則指的是在公民之間出現了意見矛盾的時候,以利益的均衡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公民的權利和能力均屬于平等。自愿原則指的是在所偶的民事活動中,公民可以根據自身的意愿來進行選擇參加或是不參加。守法原則中要求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誠實守信原則指的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公民需要根據市場要求和制度來進行活動,不能存在欺詐或者其他的行為。公序良俗所指的是在公共秩序上的總稱,當公民在進行民事活動的過程中,所從事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尊重當地的特點風俗和公共秩序,這是保證國家利益不受到損害的重要要求。

 

二、民法基本原則遵守的重要性

 

對民法的基本原則進行遵守首先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保證法律的安定性,這是民法當中所追求的最高價值,同時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因此,可以說民法的最高價值就是社會價值上的追求。其次,民法的基本原則中體現了法律的貫徹性[1]。只有遵守民法才能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真的進行貫徹。“以人為本”是當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核心思想所在,倡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堅持了民法基本原則也就是堅持了公平、平等的原則,這對保護公民權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司法中適用的相關思考

 

(一)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司法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民法基本原則的適用性當前來看具有雙面性的特點,在進行司法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為法官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也給予了法官更加明確并更加大的權利。但在進行裁決中也會導致司法的前進步伐受到阻礙,最終給社會的公共利益造成嚴重的損害。當前在進行相關問題研究中,不能排除某些法官會在進行案件處理的過程中不遵循法律原則,甚至還有可能故意將這種原則進行規避,也就是所謂的“法官造法”現象。因此,民法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應當受到適當的限制,并不能任其無限的擴大,必須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這樣以來法官在進行案件處理的過程中就能適當的進行法律依靠。當前我國的現行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當使用這種具體規定所獲得的結果違反了社會正義時,法官可以不適用這種規定,但應當經過最高人民法院的批準。但事實上如果每次都需要經過最高人民法院的批準,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更加給司法造成了麻煩[2]。

 

(二)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司法適用中的完善

 

首先從立法的角度來看,應當進一步的完善民法一般規則的適用性和準確性。法律本身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它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適用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部分,但只要從法律的質量上不斷提升,就能減少這種民法基本原則的使用概率,從而控制好法官的自由思想發揮,一切根據法律規定來進行。其次,需要不斷的提升法官的本身能力和職業素養,保證法官從主觀的思想上能得到提升,能夠適用民法基本原則的傾向。作為法官在進行自由裁決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法律基礎上進行,不能將裁決置身于法律之外,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除此之外,法官在進行民事司法處理中需要在法律和當事人之間做好判斷,既不能對法律有損,同時也需要盡量的保證好公民的權利不受到影響。此外,司法監督也是保證法律正常運行的重要部分。無論是群眾方面的監督還是社會輿論監督,都能對法官的自由裁決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3]。因此,需要人民群眾能不斷的強化自身法律意識和素質,以便于法官的正確適用起到幫助。

 

四、結語

 

民法基本原則的確立對維護法律的公平和正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社會的穩定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但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民法基本原則的社會適用性也受到了影響,對此還需要不斷的加以完善。作為法官一定要正確的認識到自身責任和義務,在進行民法基本原則適用中能保證其合理性,為我國的法律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做出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xxx|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夫妇交换俱乐部微信群|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色婷婷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www.激情小说|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人文艺术欣赏ppt404| 美女洗澡一级毛片| 国产免费小视频| AV羞羞漫画在线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樱桃视频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 用我的手指搅乱我吧第五集| 十大最污软件下载|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3d玉蒲团之极乐宝鉴|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黄页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女人张开腿给男人桶爽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日产2021乱码一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