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8 10:04:3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支氣管感染的治療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圖分類號】R56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287-02
支氣管擴張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它主要臨床特征為反復咳血、慢性咳嗽、肺部大量積痰等[1],因該病病程較長且極易反復發作,對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沉重的精神與經濟負擔。目前常用的治療是在基礎藥物治療的前提下加以使用支氣管鏡輔助肺泡灌洗的方法,本文就支氣管鏡下灌洗并進行局部注射不同的藥物的效果進行比較與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近2年來收治的支氣管擴張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為45到72歲不等,平均52.1歲。該72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2]:①反復咳嗽、咳痰、咳血,持續時間可達5年以上;②發熱、肺部可聞及啰音;③常規檢查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0%;④胸片或肺部CT攝片顯示合并感染;⑤排除具有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對于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支氣管鏡幫助對肺泡進行灌洗,并對局部注入沐舒坦治療。
1.2.2 觀察組患者:對于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支氣管鏡幫助對肺泡進行灌洗,并且局部注入沐舒坦和敏感性抗生素進行治療[3]。
肺部肺泡灌洗方法具體如下:通過心電圖監護,將支氣管鏡通過口腔進入聲門后,通過支氣管鏡注入利多卡因,使患者的氣管與支氣管粘膜得到麻醉。在進鏡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氣道中分泌物的情況,對于可見的氣道分泌物要盡可能吸凈。根據患者胸片或肺部CT攝片的結果,將支氣管鏡嵌入病變支氣管開口處,注入灌洗液。使灌洗液與病變組織充分接觸后反復吸出和灌洗,稀釋痰液,當灌洗液呈現澄清后對局部注入藥物。以上方法均每周進行2次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根據對2組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觀察來判斷療效:①治愈:患者血氣值達到正常,無咳嗽與咳痰現象,肺部啰音完全消失,并退熱;②有效:患者血氣值基本達標,咳嗽與咳痰現象有所改觀,退熱且肺部啰音有改善;③無效:患者血氣值未達到標準,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4]。
1.4 統計學方法:對所以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與檢驗,當P
2.結果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血氣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通過治療后,組內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而兩組的總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效率,但無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支氣管擴張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支氣管疾病,一般容易在支氣管阻塞和呼吸道感染發生時繼發,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反復咳血,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死亡。對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的常規治療方法經證實臨床效果并不佳,而采用支氣管鏡進行探測則為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5]。本文使用支氣管鏡對支氣管進行灌洗,既能夠徹底清除呼吸道粘液以及膿性分泌物,又能夠使得氣道保持通暢,便于引流的進行。臨床上就在對患者肺泡進行灌洗后是使用沐舒坦還是使用沐舒坦聯合敏感性抗生素的探討并不多,而就本文對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的有效治療方法進行探討時我們發現,使用沐舒坦聯用敏感性抗生素對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更能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癥狀,且治療時間與僅使用沐舒坦的患者相比更短。
除西藥治療外,中醫治療對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也有較好的效果,臨床上采用清熱解毒類的藥物如黃芩、浙貝母、車前子、三七、天門冬等進行輔助治療[6],可以調節菌群失調,改善肺部功能,止咳化瘀,促進肺循環。有多項文獻表示中西醫結合對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的效果較好,本文就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的治療方法的探討所選方法有限,且樣本數較少,所以具體的研究還需要采用更大量的樣本數和更多方法的對比來進行。
參考文獻
[1] 陳張琴,費春利.電子氣管鏡下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嚴重下呼吸道感染18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24):20.
[2] 王建平.常見呼吸系統疾病中西醫診斷與治療[M].北京:中國醫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0.
[3] 梅金喜,畢煥新.現代中藥藥理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41-43,319,335-336,433,446-452,577-581.
[4] 陳煉,肖國強.60例支氣管擴張抗生素治療的探討[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1997,52(4):404.
關鍵詞:高流量氧氣;治療;產氣莢膜桿菌感染;縮短;感染期限
開放性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所致的氣性壞疽,不僅病情急驟,發展迅速,而且往往造成截肢甚至死亡的嚴重后果[1]。我科室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本病10例,經過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的方法治療,除了1例因小腿軟組織脫套傷嚴重,病情惡化,在住院第9d轉院外,其余9例均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全部康復出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四肢開放性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齡14~63歲,平均年齡36.2歲,住院第1d確診感染的7例,其余3例為住院第4d以后確診,入院時傷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清創術后均有組織壞死、惡臭等癥狀。
1.2方法
1.2.1 用物 氧氣,流量表,輸氧管,保鮮袋,膠布,一次性手套和換藥碗、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無菌生理鹽水、碘伏棉球、無菌敷料等。
1.2.2方法 護士先對病房環境和患者心理狀況及傷肢創面等情況進行評估,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取得配合后備好用物到患者床邊,協助取舒適,暴露患肢,戴手套,用鑷子取下覆蓋創面的紗布,用鹽水棉球拭去創面表面分泌物,碘伏棉球消毒。根據創面大小選著合適的保鮮袋,如患處為四肢遠端,則可把患肢伸入袋內,如患處為四肢的近端,則可把保鮮袋的袋底開口,套入患肢至創面處,折疊邊緣后用膠布妥善密封各袋口(確保不漏氣),輸氧管一端穿入袋內,膠布密封管周,另一端接氧氣,開啟氧氣,以8L/min的氧流量往創面灌注氧氣,交代用氧安全相關注意事項。持續氧療60min后關掉氧氣,撤去裝置,無菌紗布覆蓋創面,洗手并記錄。
2結果
10例患者中,以確診產氣莢膜桿菌感染的第2d開始進行創面高流量氧氣灌注治療,治療3~4d后取分泌物到檢驗室復查有否莢膜桿菌存在,如復查報告單顯示未找到莢膜桿菌(陰性),則復查時間改每2~3d 1次,連續3次復查結果為陰性后可解除莢膜桿菌感染,見表1。
3討論
氣性壞疽潛伏期可短至6h,長至6d,一般1~4d。多在傷后3d發病。致病菌在局部傷口生長繁殖,產生多種外毒素和酶,可引起溶血,可損壞心、肝、腎等器官,一部分酶有較強的分解糖和蛋白質的作用,糖類分解產生氣體,蛋白質分解可產生硫化氫而具有惡臭。壞死組織產物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嚴重的毒血癥[2]。根據百度文庫有關高壓氧治療作用原理資料介紹,臨床中應用高壓氧治療,是由于厭氧菌缺乏細胞色素和細胞色素氧化酶,在富氧情況下,不能進行有氧代謝以獲得能量,生長受阻,甚至死亡。巰基是許多酶尤其是氧化還原酶的重要組成部分。輔酶A、硫辛酸、谷胱甘肽等輔酶及琥珀酸脫氫酶、轉氨酶等的巰基被氧化后,酶的活性降低,細菌代謝發生障礙。另外,氧本身就是一種廣普抗生素,它不僅抗厭氧菌,也抗需氧菌,厭氧菌需在無氧或氧分壓較低的環境中才能生長,氧分壓增高時,其生長便受到抑制。我們在不具備高壓氧設備的情況下,根據高壓氧作用原理,通過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增加氧分壓以增加組織中的氧含量來達到抑制、殺滅厭氧菌目的。從表1中可見,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后,莢膜桿菌感染期限5d~17d,平均9.7d,而追查我科室2011年共收治5例未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的四肢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病例的平均感染期限為24d,比較之下前者感染期限明顯縮短。
4體會
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所致氣性壞疽是一種危害嚴重的急性特異性傳染病,該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糞便中,易經傷口侵入并導致感染,產氣莢膜桿菌在機體生長繁殖迅速并可釋放大量毒素與溶組織酶,氣性壞疽患者病情發展較快,感染嚴重者必要時需盡快截肢,如果不予治療幾天內就會死亡[3]。因此,臨床上一旦確診須立即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迅速清創或切開引流,術后保持傷口開放,定期用過氧化氫液及生理鹽水沖洗,每日更換敷料數次并配合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待傷口分泌物檢查連續3次未檢出莢膜桿菌后方可行骨折內固定手術。其中傷口沖洗操作比較繁瑣,由于感染期不能行骨折復位手術治療,只能臨時行骨牽引維持。這樣肢置相對固定,沖洗起來比較被動,經常弄濕牽引架托布和床單。使用氧化氫液沖洗傷口目的之一是改變傷口內的厭氧環境,我們從高壓氧治療厭氧菌感染中受到啟發,運用醫院目前的供氧設備,應用高流量氧氣局部灌注治療莢膜桿菌感染創面,替代原來的過氧化氫液反復沖洗,既節約耗材,且不會對患者造成刺激疼痛,并能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使骨折手術能早期進行,是我院目前深受醫患認可的一項技術。筆者認為,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治療莢膜桿菌感染的方法簡便有效可行,尤其對一些不具備高壓氧治療設備的醫療機構是一種較好治療莢膜桿菌感染的輔助方法。
參考文獻:
[1]吳鐘琪.湖南醫學院學報.1981.04.
【關鍵詞】 支氣管肺泡灌洗;局部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效果觀察
選取周口市中心醫院于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7例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患者, 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劃分為兩組, 其中對照組41例患者接受常規治療, 治療組46例患者接受支氣管肺泡灌洗聯合局部抗生素治療。其中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滿意, 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7例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患者, 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劃分為兩組, 其中對照組41例患者接受常規治療, 治療組46例患者接受支氣管肺泡灌洗聯合局部抗生素治療。對照組41例患者中, 男29例, 女12例, 年齡為58~87歲, 平均年齡為(67±4.2)歲, 病史為2~51年;治療組47例患者中, 男28例, 女19例, 年齡為56~84歲, 年齡為(65±2.8)歲。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 經相關檢測, 均被確診為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 接受常規治療, 其中包括抗感染、止血、祛痰、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補液、引流、氧療等, 針對具體病癥實施具體治療。
治療組: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 并于患者局部注射使用敏感抗生素藥物治療。具體實施操作方法為:術前對患者肌注阿托品0.5 mg, 使用2%利多卡因對患者行鼻黏膜表面及咽喉部麻醉。之后經患者口鼻入聲門之后將電子支氣管鏡插入支氣管及器官, 對患者支氣管黏膜、麻醉氣管行2% 5~10 ml利多卡因注入。在實施插鏡過程中, 在實施進鏡時對患者進行檢查, 同時將支氣管以及氣管中分泌物吸引出, 除盡氣道內的分泌物或痰液。定位發生感染部位, 一般為肺段或肺葉, 將纖維支氣管鏡前端于患者病變肺段支氣管開口處或肺葉進行連接嵌入, 對患者高壓注入灌洗液, 其中每次灌注20~30 ml, 將液體停留在體內片刻, 待肺組織、支氣管與灌洗液充分融合之后, 將其吸引出, 重復3~5次, 澄清吸出的灌洗液而后注入敏感抗生素。一周使用上述治療方法一次。
1. 4 療效評定 待患者痊愈出院后, 對患者療效進行評價,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治療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氣變化以及患者療效以及身體情況。其中療效評定標準為: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 胸片復查完全吸收或僅留有少量纖維化索條陰影, 為顯著有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 胸片復查吸收率低于50%, 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 胸片復查無明顯改善, 為無效[1]。
1. 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 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兩組患者實施治療后, 在治療后第十天, 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治療組46例患者中, 顯著有效為19例, 有效為25例, 無效為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7%, 對照組41例患者中, 顯著有效為13例, 有效為19例, 無效為9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8.0%,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支氣管擴張是呼吸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疾病, 該病多發于老年人群。而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不斷加劇嚴重, 該疾病發病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如不對其進行有效治療, 可能誘發患者呼吸道多種疾病, 更嚴重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 對其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療措施實施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也是相當有意義的[2]。
對于支氣管擴張病癥, 常規的治療方法多采用抗感染、止血、祛痰、調整電解質平衡、補液、引流以及氧療等治療, 但由于支氣管病理特征不同, 即使對患者行全身用藥, 但難以對患者局部實施有效的治療, 不能徹底根除病菌, 導致病癥可能反復發作, 對患者的肺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傷[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目前醫學治療中較多采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病癥, 該治療方法可有效清除淤積于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的順暢, 同時對氣管內的細菌進行有效的治療, 清除病灶治療效果較好。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兩組患者實施治療后, 在治療后第十天, 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治療組46例患者中, 治療總有效率為95.7%, 對照組41例患者中, 治療總有效率為78.0%,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覃少佳.支氣管肺泡灌洗用于支氣管擴張并發感染的臨床療效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20(12):2047.
【關鍵詞】支氣管擴張;哮喘;表面激素;臨床應用
支氣管擴張以及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科中兩種常見的疾病,從其臨床癥狀來看,支氣管擴張主要會造成患者肺部的感染,而支氣管哮喘則會導致患者氣道的阻塞或痙攣[ 1 ]。本次研究中,我們選取了62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重點觀察了表面激素吸入治療方法的療效,現將詳細的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了我院門診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共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齡為19~62歲,平均年齡(36.5±2.44),病程為3~11年,平均病程(5.23±1.25)年。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年齡為30~70歲;臨床表現為典型的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哮喘癥狀;經過胸部CT等檢查確診為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2]。
1.3 診斷標準
參照2003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診斷標準[3]。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進行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表面激素吸入方式進行治療,對痰液標本進行連續培養,確定主要病原菌,給予250μg必可酮進行治療,每次500μg,2次/d,兩組患者均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4]。
1.5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主要從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白細胞總數)、癥狀記分、發作頻率以及X光胸片肺部陰影情況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5]。
1.6 統計學意義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其中觀察組的癥狀評分為(3.4±1.4)分,對照組為(12.2±1.4)分。從急性發作頻率來看,第1個月時兩組差異無顯著差異,約為3;而第2個月時發作頻率開始下降為2,第3個月A組為1,B組發作頻率明顯升高為6。X光胸片檢查結果觀察有1例患者感染病灶,對照組有9例患者出現小斑片狀感染病灶。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上,支氣管擴張易引起其他的一些感染和并發癥,從病理研究來看,支氣管擴張與氣道肺部感染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在感染后會造成氣管的哮喘和痙攣,從而導致炎癥的進一步發展[6]。針對這一問題,臨床上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以對炎癥細胞起到抑制作用,它是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的一種有效地治療手段,但是該方法也有一些副作用,會引起肺部的感染。
本次研究中,我們對給予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的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觀察,并與給予常規治療方法的患者進行對比,從治療后的結果來看,采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方法治療的患者急性支氣管發作的頻率顯著減少,優于常規治療組。臨床癥狀評分上,觀察組的癥狀評分平均為(3.4±1.4)分,對照組為(12.2±1.4)分,對比總結發現采用表面吸入皮質醇治療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支氣管感染,降低支氣管擴張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率,在此類病患治療過程中具有較好的療效。總之,在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盡早地給予吸入激素方法進行治療,可以對肺部感染進行更好地控制,避免因此而導致氣道的重建,或出現非可逆的通氣受限[7],造成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的蔓延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如眾,何權瀛,翼秀君等.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患者臨床特點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12(3):179-182.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氣管哮喘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26(3):132-138
[3] 殷凱生.哮喘病的治療[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444—533
[4]Kurt E,Ozkan R,Orman A,Calisir C,Metintas M . Irreversiblity of remodeled features on high-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s of asthmatic patients on conventional therapy: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J].The journal of asthma, 2009,46(3):300-307
危重癥是指患者所得疾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搶救治療,否者患者的病情會進一步加重或者惡化。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感染不易控制,且病程較長,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據調查顯示:對于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取得了頗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2]。為此隨機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進行研究,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分為甲乙兩組,每組50例。甲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47-89歲,平均年齡為(68±20.6)歲。乙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49-85歲,平均年齡為(67±17.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乙組采用常規的抗感染治療。具體如下: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止血化痰、糾正電解質以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連續治療2周。
甲組在乙組的基礎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常規抗感染的治療方法同乙組,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患者的氣管病變處,注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注入20ml-40ml,將氣管內黏稠的分泌物稀釋后,將其負壓吸出體外。將上述操作重復2-3次,灌洗量控制在100ml之內,然后在患者的體內注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20ml和頭孢他啶1000mg,退出纖維支氣管鏡。每周治療2次[3]。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以及各指標改善時間。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為:顯效:X線片顯示感染部位有少量的纖維索條狀陰影,白細胞計數正常。有效:X線片顯示感染病灶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正常。無效:X線片顯示病灶部位無明顯縮小甚至擴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統計并分析兩組患者各指標(痰液消失或明顯減少、音消失或明顯減少、痰菌培養轉陰)的改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為總有效率,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為各指標改善時間,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甲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各指標改善的時間
甲組的各指標改善的時間明顯短于乙組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體質一般較差,咳嗽反射弱,痰液無法從體內排出,痰液引流不暢,甚至出現痰栓,阻塞了支氣管,導致局限性肺不張,縮小了肺有效通氣面積,常常需要行機械通氣,但因氣道干燥,痰液黏稠,極易引發呼吸道阻塞。再加上氣管插管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致病菌,導致肺部反復感染,延長了機械通氣的時間,加大了機械通氣的難度。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可以在不破壞患者呼吸道的情況下直接清除氣管內的分泌物,尤其是小氣道的或者是深部的血塊以及粘稠分泌物等。支氣管肺泡反復吸引和灌洗,稀釋痰液,更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有效的、迅速的清除分泌物,達到清除細菌、局部凈化的作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改善支氣管阻塞的癥狀,改善患者缺氧的狀態。據調查顯示:上述治療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中,效果極為顯著[5]。上述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后,甲組的總有效率為96%。乙組的總有效率為74%,甲組的遠高于乙組的,說明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確切。甲組各指標改善的時間明顯比乙組的短,說明纖維支氣管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取得了頗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值得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喬亞紅.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07):719-721.
[2]馬仁龍,李洪.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危重癥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例療效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118-120.
[3]羅福如,劉福松,唐志斌,等.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4):188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