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8 17:36:2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找員工談話的技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高校管理;談話技巧;有效運用
談話是學校管理的方法之一,它具有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和參與功能。通過談話可以交流思想感情,消除隔閡。減少內耗,增進相互理解,加強團結,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1談話的功能
(1)談話具有信息交流功能。信息渠道的暢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條件。上情下達,下情上達都離不開傳遞渠道。如果信息渠道不暢,不僅影響領導決策、傳達,而且新的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因此,加強上下級之間的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是學校管理成敗的關鍵。據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一天除睡眠之外,有70%的時間用來相互交往溝通信息,其中30%的時間以口頭言語相互交往,45%的時間以聽覺言語交往。因此,言語交往是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2)談話具有情感溝通功能。通過談話彼此之間相互進行意見、思想、情感、需要的交流,不僅能減少分歧,達成共識,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而且能解除焦慮、緊張、孤獨、壓抑、煩惱等心理狀態,使人心情愉快、舒暢、保持心理健康。(3)談話具有參與功能。每一次學校重大決策出臺前,采取集體對話、個別談話等方式廣泛征求教職員工的意見,贏得教職員工的理解支持,能夠增強教職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實現全員管理和民主管理,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把學校管好辦好。
談話法在學校管理中舉足輕重,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為了增進談話的有效性,必須注意以下技巧:
(1)地點適宜。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環境中,對人的影響就不一樣,人們對情景的認知影響人們的心理及行為反應,因此,談話必須根據談話內容選擇恰當的地點。如內容莊重嚴肅的談話宜在正式場合如辦公室、會議室談,以引起對方的重視;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解決后顧之憂,內容親切的談話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邊散步邊談;有些特殊內容的談話可以在登門拜訪時談,顯示對教師的尊重與器重,有助于教師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2)尊重信任。談話時一定要平等、誠懇地對待教師,切不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教訓人的面孔出現在教師面前,也不能虛情假意,愚弄教師。校領導也只有尊重信任教師,才能贏得教師的尊重,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再者,由于學校工作主要靠教師來完成,只有信任教師,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力,因此,談話中校領導時時處處都要體現出對教師的尊重信任。首先,談話前要認真準備,準備不足是缺乏誠意的表現,也是對教師的不尊重;其次,談話時要推心置腹,對工作中的失誤要勇于自我批評,既不掩蓋矛盾也不推卸責任;對教師提出的要求須做實事求是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切不可亂拍胸脯,隨便許諾,也不可故意推諉、刁難教師。此外,談話后要認真落實,欺騙群眾必然使自己威信掃地。
(3)注意傾聽。學校管理中的信息交流必須是雙向的信息交流,領導通過談話,既要發出信息,如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等,也要接收來自工作第一線的反饋信息,如工作的執行情況、實際困難以及群眾的建議、要求等,以便及時加以調整、監督,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任何管理工作都離不開信息反饋。傾聽是談話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方式,校領導一定要重視傾聽技巧,注意聆聽教師的意見。此外,還可以消除溝通障礙,提高溝通的心理水平。仔細傾聽表示對對方的關注、興趣和尊重,能激發對方發表意見的愿望并啟發對方講真話。如果對方不愿談或不講真話,那么談話就達到不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傾聽時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不要急于下結論。急于下結論會使對方感到你沒有耐心、不愿意聽取他的觀點,從而影響了他發表意見的積極性,使談話陷入僵局。第二,不要干擾、轉移對方話題。干擾、轉移對方話題,將使領導不能全面正確地把握反饋信息,影響決策的正確性。正確除了注意上述兩點外,還應使用一些簡單的動作、詞語幫助對方把談話繼續下去。
(4)非言語行為的使用。非言語行為包括目光注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聲音特質、空間距離、衣著步態等,非言語行為在談話中有加強言語意義、表達情感、實現反饋等作用。由于非言語行為不僅能對言語內容作修正補充,而且很多時候還能比言語交流更生動、更直接、更準確地表達所談內容。因此,談話中必須注意非言語行為的使用。第一,目光的使用。在傾聽時,目光要比較集中,范圍不能太大,因為目光太散則表示心不在焉,顯得沒有禮貌;同時也不能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睛,因為凝視既可表示親密感,但有時也使人感到窘迫,不自在,引起人的心理防御,妨礙彼此真誠交流。在發表意見時,眼睛要看著對方,如果目光游移不定,也使人感到捉摸不定并顯得缺乏自信,降低了自己的影響力。第二,身體姿勢和空間距離。傾聽時,身體應稍前傾,空間距離宜小一些,表示你很關心,很有興趣;發表意見時,身體應坐正并稍向后仰,顯得很自信。空間距離因聽眾人數和場合而定,演講時應大一些;規模小的討論、對話時,距離應小一些;個別訪談則應更小一些。在室內,距離相應短一點,在室外距離可相應大一些。第三,聲音特質。聲音特質包括嗓音的音質、音調、強度與談話的速度。聲音特質也是信息傳遞的媒介,在表達情感、態度等方面其功能尤其顯著。恰當使用聲音特質能加強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一般來說,提高音調和聲音強度,有時能起到強調語言內容的作用,有時表示情緒處于激情狀態;降低音調和聲音強度、放慢語速等,有時也起強調語言內容的作用,適當利用語言中的停頓,也能起到強調、引起別人注意或觀察對方反應的作用。
(5)適時性。談話一定要把握時機,才能起到預期的作用。一方面,因為信息具有時效性特點,反饋信息尤其如此。只有信息反饋及時,才能對管理工作實行及時的調整,達到工作的最優化。另一方面,教師的性格、氣質各不相同,對待不同性格、氣質的教師,談話也應把握恰當的時機。有的應該及時談,俗稱“趁熱打鐵”,進行“熱處理”;有的進行“冷處理”反而效果好。談話的適時性,要求較長平時要仔細觀察教職員工的動機、態度、情感、需要、能力、性格等心理特點,準確把握教職員工的心態。當教師工作、生活遇到困難、情緒波動較大時,校領導應及時主動地找教師談心,誠心誠意地幫助教師解決困難,穩定教師情緒;當教師工作出現失誤時,應及時找教師談話,以平等誠懇的態度幫助教師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提出改進方案;當群眾有不同意見,出現“不滿”情緒時,校領導要適時地召集教師,通過集體討論,私下訪談,虛心而耐心地聽取反面意見,并認真分析。這樣不僅對決策工作有益,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
參考文獻:
[1] 陳海龍.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談心談話方式的有效運用[J].時代報告,2012(10).
【關鍵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溝通技巧
企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溝通旨在通過相互的溝通了解,統一和提高整個企業員工的思想。對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性的體現主要在于溝通技巧的應用,但是我國企業在現階段溝通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去找到適合的溝通技巧,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規避一些問題的存在從而達到最終目的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內容。
一、當前溝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根據一些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階段企業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一半是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及時溝通去解決的,而這些問題的產生也正是因為在平時的管理和工作中,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不及時而致。而在我國企業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溝通問題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溝通減少,現在是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科技的發達以及在工作中的普遍應用,人們追求更加快捷、方便、高效的工作模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逐漸趨向于利用網絡進行,微信、QQ等網絡交流平臺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主要渠道。二是深度溝通普遍缺乏。在企業別是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大多形式化,表面溝通較多,并沒有深入到問題內部去交流。三是對職工施壓方式的溝通較多,企業管理層在找職工進行交流談話時大多采取的是職位施壓方式,強調職工應該如何去做好工作,導致職工自身情緒較差,并沒有達到溝通應該起到的具體作用。四是職工相對比較被動,交流溝通本應該雙方互動的一個過程,而企業中大多存在管理層主動去找職工進行談話,而職工很少主動去和管理層交流。五是橫向溝通薄弱,這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溝通較少。六是溝通的平臺不多,企業中對于上下級之間和部門之間設置的溝通渠道較少,有些設置了但是大多偏于形式化,沒有具體的實際意義。七是溝通的氣氛嚴肅。八是溝通的方式手段欠缺。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溝通技巧
所謂的溝通交流,就是個人與組織或者組織與組織、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一定的交流從而達成一定的共識,并共同朝著最終的目標發展方向前進的活動。而企業是由一個團隊構成,團隊中個人之間的等級、工作性質、內容等各方面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如何保障企業能夠保持一致的目標共同前進就需要內部之間加強各自的交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發展。
(一)在平等關系中進行溝通。 在企業中由于工作分工的不一致會出現職業級別和工種類別方面的區別,在溝通中要懂得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管理層與員工在交流溝通過程中要以一種平等待人的態度,這樣員工容易對管理層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引發其傾訴的欲望,在交談過程中自然會敞開心扉將自己的真實想法流露出來。因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職工、信任職工并耐心聽取員工提出的意見,在溝通中誠信了解員工的真實需求,維護員工正常的權益,這種溝通方式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為員工著想從而達到最終目的。
(二)在相互理解中求溝通。無論是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溝通還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在交流過程中都要站在雙方的角度上去理解對方的困難,不能一味地將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的溝通,雙方才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協調困難,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在循循善誘中求溝通。溝通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溝通的對方需要營造一個比較良好的溝通氛圍并在溝通過程中注意觀察對方的反應,抓住對方的心理,通過從對方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談話的切入點從而逐漸讓對方敞開心扉。在進入主題后,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親身經驗給對方做范例從而拉近與談話對象的心理距離,對于問題的核心內容要通過一系列暗示或者折射的作用去吸引對方,能夠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就能促進這次談話的進一步成功,提高共同認識。
三、思想政治工作溝通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要學會尊重。尊重對方是溝通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溝通才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到實質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二)要注意語言。語言是溝通中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語言不僅能夠美化事物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如果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損失。因此溝通要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不能信口開河。說話是有一定技巧性的,如何把握說話與聽話之間的關系,將一些話說的恰到好處是需要注意的。
(三)要會說對不起。“對不起”不一定是承認錯誤的一種話語,有時候應用在談話中是緩和雙方緊張關系的軟化劑。凡是不要做的太絕對,要給自己和對方一定的回旋余地,善于利用“對不起”有時候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結語
企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不斷發掘創新方式,掌握必要的談話技巧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工作中善于對自身工作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的穩定和諧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牛旭宗.政工對企業思想政治推動的重要作用[J].才智. 2013(22).
冷靜
ProActive ReSolutions Inc.是加拿大溫哥華一家專門提供職場沖突解決方案的公司,該公司董事哈特說,如果有不同意見,你就把這種不同意見壓上兩天。捫心自問地評估一下自己的工作,看造成問題的是不是你自己。問問同事和私人朋友,傾聽一些局外人的意見。哈特說,如果兩天后你還在想這個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可能是個重要問題,需要予以解決。這個時候,你可以花點時間記下近期發生的傷害、爭論或任何其他不屬于正常上下級關系的事情。對自己的觀察要客觀,因為如果接下來要采取什么措施,你記下的這些東西可能還會有用。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也會起到宣泄情緒的作用。
找當事人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和老板談話常常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哈特說,要經常交談,注重于背后的問題而不是沖突本身。或許你會發現,老板并不覺得有問題存在。艾奧瓦大學最近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是老板導致的沖突,不良行為可能常常是忽視人際傷害的老板做出的。哈特說,不管做什么,都不要頂撞;談話可能不會很順利,對此要有準備。
尋找盟友
如果合適,你可以考慮同單位里信得過的另一位管理人員交談。他們或許可以以平級的身份去和那位問題老板接觸,或建議你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來緩和緊張關系。找的人應該是一位受到同事尊重的人,不玩勾心斗角的那一套,并且知道你和你的部門在公司里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尋求外部援助
如果上面的技巧都不起作用,你可以尋求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指導。這是勞動法律師、Payne & Fears LLP(位于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地)合伙人法爾科恩的建議。他們或許可以給你提供非常具體的建議,但不太可能馬上替你解決問題。法爾科恩說,人力資源部的人員可以就事情保密,并和你合作,只要他們不覺得存在騷擾或歧視的問題。
微笑著忍下去
如果忍下去對于你的職業前途很重要,那就盡量充分地利用好當前的局勢。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做好工作、減少沖突上面。工作于紐約的職場心理學公司的商業心理學家摩斯納說,要在朋友、家人身上去尋找理解和支持。他說,還可以尋找其他辦法來應對,如養成新的愛好,或采用減壓技巧。
溜之大吉
(1)感情真摯是前提。
我們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就是說,感情真摯、態度誠懇、平等待人、親切交心,是開展好個別談話的重要前提。因此,領導者要對自己的下屬有真誠的感情。
具體來看,領導者與下屬有感情,主要體現在關心對方的學習、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同時,還應了解下屬們有什么特點。掌握了這些,才能促進相互間建立感情和信任,也才能保證在與對方進行個別談話時,使對方愿意敞開心扉,進而保證談話的良好效果。
(2)適時、對癥是基本條件。
領導找下屬個別談話一定要注意“適時”。因為,選擇恰當談話時機,是開展好個別談話的重要基礎。
構成談話時機成熟的條件是多方面的,并且,隨著談話對象的不同,對談話時機成熟的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如果談話對象的情緒比較平和,能聽得進意見,并能按照談話的意圖去做,那么,可以立即與其交談;如果談話對象的情緒比較激動,對談話意圖充滿反感,則宜暫緩,待下屬的思想趨于穩定以后,再選擇時間進行交談。如某人不講團結,與同事之間有矛盾時,就應該進行“冷處理”,待該同志情緒穩定、自我反省后,再進行教育幫助,切忌“火上澆油”,擴大事態、加深矛盾。
(3)善于講道理。
領導者與下屬個別談話,其實就是做思想工作,因而要講道理,以理服人。
這個過程中,領導者說話要服從于事實,不能只講虛理,要從事實中引出道理。理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如果與某人個別談話時不注意根據事實講道理,不僅不能服人,還可能講出一些主觀片面之理,甚至是歪理,就會使人反感。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實際,對待談話人應該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
要做到這些,領導者就要熟練靈活地運用辯證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談話方式要靈活。
既然與下屬的個別談話要視談話目的、對象不同而不同,那么,談話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實踐中,以下幾種談話方式可以為領導者靈活運用。
一是用商量的口吻進行交談。這種方式要求談話人要心平氣和、平等待人,以關心、信任的態度對待談話對象,不能自視特殊、“好為人師”,也不能“連珠炮”似地發問,或中間打斷對方的話頭,應允許人家解釋,談不同看法,對的要肯定,錯的予以指出,在友好的氣氛中,協商解決問題。
從這次鬧得沸沸揚揚的百度員工罷工事件可以看出一個新的趨勢,那就是中國員工對雇主的期望正在逐漸提高,對待遇的要求也日漸增加。無論這些期待切實與否,中國人才市場表現出的這種新趨勢將會給用人單位帶來新的挑戰和啟示,如何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成為用人單位需要考慮和解決的新問題。
近些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和管理員工方面遇到了挑戰。這些挑戰,究其根源,無外乎與中國的“‘我’本主義的一代”有關。他們是充滿自信、雄心勃勃的年輕一代,在成長中目睹了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希望自己在職業生涯中也能夠迅速提升。同時,他們習慣于被人欣賞,也會不斷地搜尋新的機會。因此,不斷的跳槽成了正常現象,人才流失成了許多公司頭疼的問題。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左右著中國“‘我’本主義的一代”的職業選擇呢?翰威特2009年中國最佳雇主研究表明,決定中國員工就業選擇的三個主要因素是:職業抱負、薪酬待遇和職業發展機會。這份研究結果固然在意料之內,但同時也傳達出一個有意思的信息:這三個主要決定因素實質上代表了中國員工非常看重的發展軌跡,即個人發展、物質回報與提升空間。
而當下正肆虐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則是中國人才市場未曾遭遇過的新形勢。許多公司凍結了招聘計劃,并對加薪采取觀望態度。于是,員工不得不將注意力從跳槽、晉升和短期回報方面轉移到保住飯碗、有效處理工作壓力和著眼于長期利益上來。這無疑為用人單位提供了進行員工溝通管理的絕好機會,通過有效溝通為企業留住優秀人才。就企業如何在員工溝通管理方面達到高質高效,筆者有以下思路與大家分享:
對中層管理者進行培訓,并賦予更多的權力。經濟危機期間,公司高管與員工的交流固然重要,但更加關鍵的是賦予中層管理人員足夠的權力并盡快幫助他們掌握溝通技巧,使他們能與普通員工進行坦誠有益的交流。與其他信息來源相比,許多員工都更信任他們的直接主管,更傾向于相信主管所提供的有關工作和公司的信息,因此,一線管理人員必須掌握與員工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
管理層要主動與員工展開一對一深層次的交流。許多中國員工不習慣主動找自己的領導和上級談話,因此中層和高層管理者應該定期主動與員工展開一對一交流。談話中,領導要認真傾聽員工在職業發展中的目標和希望,并且及時提供客觀而具體的反饋,這些反饋意見應該實事求是,既有正面的需要肯定的方面,也應適時為員工提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與員工分享“全局”情況。如今,中國員工希望對公司的長期目標和戰略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在經濟危機之下,員工希望了解公司目前的總體發展情況,知曉公司做出戰略決策的依據和思考,希望知道“為什么”,同時也希望領導層能夠盡量坦誠地告訴自己公司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因此,告訴員工“為什么”,是有效溝通的關鍵原則,也決定了員工的個人感受和歸屬感。